标签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3203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标签打印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签打印机,其将文字、符号、图形或者条形码等信息打印于在衬纸临时粘贴的标签,并具有将标签从衬纸揭下并发行的剥离发行功能。



背景技术:

标签打印机例如是如下标签打印专用的打印机:在将卷绕为卷状的标签连续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夹入热敏头与压纸辊之间的状态下使压纸辊旋转,从而在以薄片状将标签连续体导出并输送的中途,利用热敏头将所需的的信息分别打印于在构成标签连续体的长条状的衬纸临时粘贴的多张标签。

对于这种标签打印机而言,存在通常发行模式和剥离发行模式这两种发行模式。通常发行模式是保持将标签临时粘贴于衬纸的状态不变地发行的方式,剥离发行模式是使用在作为标签连续体的输送单元的压纸辊的附近配置的剥离杆与夹持辊将标签从衬纸揭下并发行的方式。

日本特开平11-029125号公报公开了如下技术:为了防止剥离杆的部位处的衬纸的松弛而设置有上游侧按压部件以及下游侧按压部件,其中,该上游侧按压部件在剥离杆的上游侧将标签连续体朝向剥离杆按压,该下游侧按压部件在剥离杆的下游侧将衬纸朝向剥离杆按压。

在具有上述这种剥离发行功能的标签打印机中,例如对于站立进行作业中的作业者挂在腰带而使用的便携式标签打印机而言,为了满足小型、轻量化的要求,由合成树脂的成型品构成剥离机构部的多个部件。另外,即使在单独使用的标签打印机中,根据降低部件成本的观点,也由合成树脂的成型品构成剥离机构部的多个部件。

然而,例如在能够以一台而实现通常发行模式下的打印和剥离发行模式下的打印的便携式标签打印机中,每当进行通常发行与剥离发行的切换时剥离机构部都在打印机主体外壳内移动,因此,在由合成树脂的成型品构成剥离机构部的多个部件的情况下,如何抑制合成树脂部件的机械强度变差成为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备剥离机构部的标签打印机中能够提高剥离机构部的机械强度的技术。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在一面形成有开口部;开闭盖,其以能够开闭的状态安装于上述壳体;输送辊,其以能够转动的状态被轴支承于上述开闭盖,并对打印介质进行输送;剥离杆,其被轴支承于上述开闭盖,并配置于上述输送辊的附近;打印头,其设置于上述壳体内,配置为在上述开闭盖的关闭时与上述输送辊对置,并对上述打印介质实施打印;以及剥离机构部,其配置为在对上述打印介质进行打印时与上述输送辊接近,上述剥离机构部具有:一对支承部,它们分别设置有辊保持部;夹持辊轴,其支承于分别设置于上述一对支承部的辊保持部;以及夹持辊,其以转动自如的状态被轴支承于上述夹持辊轴,上述支承部与上述辊保持部一体成型。

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辊保持部从上述夹持辊轴的两端部朝向上述夹持辊轴的轴向中央部以将上述夹持辊轴的一部分覆盖的方式进行支承。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标签打印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辊保持部从上述夹持辊轴的两端部朝向上述夹持辊轴的轴向中央部以将上述夹持辊轴覆盖至上述夹持辊两端部附近的方式进行支承。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标签打印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剥离机构部设置于上述壳体内。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标签打印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部由第一树脂构成,上述夹持辊由不同于上述第一树脂的第二树脂构成。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标签打印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辊保持部具有沿上述夹持辊轴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厚壁部。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标签打印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厚壁部在以剥离发行模式对上述打印介质进行打印时朝与上述剥离杆所处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

根据本发明,利用树脂对构成剥离机构部的一部分的支承部与辊保持部进行一体成型,由此能够提高支承部的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打印机的通常发行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标签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3是示出将图1所示的标签打印机的开闭盖打开后的状态以及标签连续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开闭盖的前端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安装于标签打印机的头托架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头托架与压纸辊的卡合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安装于标签打印机的剥离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从标签打印机拆下的剥离单元的整体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剥离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剥离单元的支承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剥离单元的支承部的沿着夹持辊轴的剖视图。

图12是说明由合成树脂对剥离单元的辊保持部和支承部进行一体成型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在通常发行模式下进行打印时的标签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14是对从通常发行模式向剥离发行模式的切换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示出标签打印机的剥离发行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在剥离发行模式下进行打印时的标签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17是在剥离发行模式下进行打印时的标签打印机的打印部的放大图。

图18是示出设置于辊保持部的凸部的其它例子的支承部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与2014年6月25日向日本专利厅申请的特愿2014-130331的专利申请、以及2014年11月28日向日本专利厅申请的特愿2014-241437的专利申请相关,通过参照而将上述这些申请的内容并入本说明书中。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附图中,原则上对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其重复的说明省略。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标签打印机的通常发行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示出该标签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要图,图3是示出将该标签打印机的开闭盖打开后的状态以及标签连续体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开闭盖的前端部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头托架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头托架与压纸辊的卡合状态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的标签打印机1是能够实现通常发行模式(连续发行模式)下的打印和剥离发行模式下的打印的便携式标签打印机,并具备:主体外壳(壳体)2;前盖3,其将上述主体外壳2的上表面覆盖;以及开闭盖4,其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主体外壳2的上表面。

开闭盖4的后端部(图1~图3中的右端部分)借助铰接机构而支承于主体外壳2,该开闭盖4朝相对于主体外壳2分离以及接近的方向转动。另外,开闭盖4因安装于其后端部的扭簧7的弹性而被向相对于主体外壳2分离的方向施力。

前盖3以将除了对开闭盖4进行收纳的开口部3a之外的主体外壳2的前表面(图1~图3中的左侧)和两侧面覆盖的方式固定于主体外壳2。若作业者通过开口部3a将开闭盖4向主体外壳2压入,则开闭盖4借助后述的机构与主体外壳2卡合而形成为关闭状态。

在开口部3a的前表面侧的前盖3设置有操作面板5、开盖按钮6、一对解除杆8、8、刀具9。

如图1所示,操作面板5具备: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显示部5a,其对标签打印机1的操作命令、各种消息进行显示;操作按钮5b、5c,它们对标签打印机1的动作进行操作;以及电源按钮5d,其将标签打印机1的电源接通/断开。

开盖按钮6是用于将开闭盖4打开的按钮,如图2所示,其下端部与主体外壳2内的头托架(开闭盖支承机构)34接近。因此,若作业者按压该开盖按钮6,则头托架34转动,通过后述的机构将开闭盖4与头托架34的卡合解除,从而使得开闭盖4形成为打开状态。

解除杆8、8是将配置于它们附近的剥离单元(剥离机构部的一个例子)10固定于通常发行时的位置的部件,若作业者使它们朝彼此相同的方向(与开盖按钮6接近的方向)滑动,则剥离单元10与解除杆8、8的卡合被解除。此外,图2中仅示出了构成剥离单元10的部件中的夹持辊12,剥离单元10的具体结构后述。

刀具9是在通常发行时将打印完毕后的标签连续体(打印介质的一个例子)P的衬纸21(参照图3)切断的部件,并在与开闭盖4的前端部对置的位置配置。供该刀具9安装的前盖3与开闭盖4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成为供打印完毕后的标签连续体P向外部排出的发行口。另一方面,在剥离发行时仅有借助剥离单元10而从衬纸21剥离的标签22从该发行口排出,不需要的衬纸21通过图1以及图2所示的开闭盖4的排出引导件4a而向外部排出。

主体外壳2的内部的后半部分成为对标签连续体P进行收纳的纸张收纳部,在该纸张收纳部的两侧面安装有具有圆盘形状的纸张引导件20(图3仅示出了其中的一方)。上述这些纸张引导件20、20在将标签连续体P装填至纸张收纳部时与标签连续体P的轴向两端面接触,将标签连续体P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对标签连续体P的输送进行引导。另外,上述这些纸张引导件20、20以根据标签连续体P的宽度改变位置的方式,借助齿条与小齿轮机构(未图示)而沿标签连续体P的宽度方向滑动。

如图3所示,标签连续体P具有长条的衬纸21以及在该衬纸21的表面(标签粘贴面)以规定的间隔临时粘贴的多张标签22,并以卷绕为卷状的状态收纳于主体外壳2的纸张收纳部。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衬纸21的背面以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用于对标签22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标记。另外,为了使标签22容易剥离,在衬纸21的标签粘贴面涂覆有硅酮等剥离剂。标签22是在表面(打印面)涂覆有若达到规定的温度区域则显色的热敏显色层的热敏标签。

在主体外壳2的内部,与纸张收纳部相邻的区域成为打印部。打印部是对从纸张收纳部导出的标签连续体P实施打印的功能部,如图2所示,该打印部由压纸辊(输送辊的一个例子)30、剥离杆33、头托架34、热敏头(打印头的一个例子)35、螺旋弹簧36等构成。

构成打印部的上述这些部件中,头托架34、热敏头35以及螺旋弹簧36安装于主体外壳2,压纸辊30以及剥离杆33安装于开闭盖4的前端部。

压纸辊30是标签连续体P的输送构件,其以借助压纸辊轴31而在正反方向上转动自如的状态支承于开闭盖4。剥离杆33是当标签打印机1在剥离发行模式下进行打印时从标签连续体P的衬纸21将打印完毕的标签22机械地剥离的部件,并在其两端部轴支承于开闭盖4的状态下配置于压纸辊30的附近。

安装于主体外壳2的头托架34是将开闭盖4维持为关闭状态的部件,如图2所示,在开闭盖4形成为关闭状态时,头托架34配置在与压纸辊30对置的位置。

如图5所示,在头托架34设置有槽34a、旋转轴34b以及按压杆34c。另外,头托架34因螺旋弹簧36的弹性而始终被朝接近压纸辊30的方向施力,并在以旋转轴34b为中心而转动自如的状态下安装于主体外壳2。

若作业者将开闭盖4收纳于主体外壳2,则如图6所示,压纸辊30的压纸辊轴31嵌入于该槽34a,从而开闭盖4被维持为关闭状态。另外,若作业者对图2所示的开盖按钮6进行下压,则其下端部对头托架34的按压杆34c进行下压,使得头托架34以旋转轴34b为中心转动,因此,使得压纸辊30从槽34a脱离。由此,压纸辊30与头托架34的卡合被解除而使得开闭盖4形成为打开状态。

打印部的热敏头35是将文字、符号、图形、条形码等信息打印于标签连续体P的构件,如图2所示,以安装于将打印信号传送至热敏头35的电路基板37的状态而安装于头托架34。热敏头35在开闭盖4形成为关闭状态时配置为其打印面与压纸辊30对置。而且,在标签打印机1进行打印时,在通常发行模式、剥离发行模式的任意情况下,从纸张收纳部导出的标签连续体P都以夹持于热敏头35的打印面与压纸辊30之间的状态被输送。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热敏头35的打印面设置有因通电而发热的多个热电阻(发热元件)。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开闭盖4的前端部,在压纸辊30的附近设置有一对单元按压件4b、4b。单元按压件4b、4b是在剥离发行时将剥离单元10固定于剥离发行时的位置的部件,它们以与开闭盖4形成为一体的状态而配置于剥离杆33的端部附近。

另外,在开闭盖4的前端部,在压纸辊30的下方安装有发光元件25a以及反射式传感器26。另一方面,在主体外壳2的内部,在与发光元件25a对置的部位安装有受光元件25b(参照图2)。发光元件25a与受光元件25b形成为一对而构成透射式传感器。

透射式传感器是如下传感器:将发光元件25a的光向发光元件25a与受光元件25b之间的间隙(从纸张收纳部输送的标签连续体P的输送路径)照射,利用受光元件25b对透过从该输送路径通过的标签连续体P的光进行检测,由此对标签连续体P的标签位置等进行检测。另外,反射式传感器26例如是检测标签连续体P是否已从上述输送路径通过的传感器。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压纸辊轴31的一端连接有齿轮32。另外,如图2所示,在主体外壳2内置有作为压纸辊30的驱动构件的步进马达38。压纸辊轴31的齿轮32在开闭盖4收纳于主体外壳2时经由其它齿轮、正时带等而与步进马达38连结,从而将步进马达38的旋转传递至压纸辊轴31。

如图2所示,在主体外壳2的下部设置有电池箱39。在该电池箱39的内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收纳有作为标签打印机1的驱动电源的、由锂离子二次电池构成的电池40。如图1所示,在主体外壳2的一侧的侧面安装有电池罩39a,该电池罩39a将电池箱39的电池插入口覆盖。

另外,在图2所示的主体外壳2的内部,在操作面板5的下方的区域设置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由上述传感器(透射式传感器以及反射式传感器26)检测出的信息而对打印定时等进行控制,其图示被省略。在进行打印时,根据从该控制部发送至打印部的热敏头35的打印信号,热敏头35的热电阻选择性地发热,从而将所需的信息打印于图3所示的标签连续体P的标签22。

本实施方式的标签打印机1不仅能够在使得前盖3的开口部3a朝向上方的横置的状态(图1~图3所示的状态)下使用,例如还能够通过在主体外壳2的底面安装带钩、且由站立进行作业中的作业者将该带钩挂于腰带而在纵置的状态下使用。

接下来,参照图7~图11对剥离单元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安装于标签打印机1的剥离单元10的立体图,图8是从标签打印机1拆下的剥离单元10的整体立体图,图9是剥离单元10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剥离单元10的支承部的放大立体图,图11是剥离单元10的支承部的沿着夹持辊轴的剖视图。

剥离单元10具备:金属制的夹持辊轴11;树脂制的夹持辊12,其配置于夹持辊轴11的中央部,且被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夹持辊轴11转动的状态;以及树脂制的支承部13、13,它们对夹持辊轴11的两端部进行支承,该剥离单元10以能够在通常发行位置与剥离发行位置之间相对移动的状态安装于主体外壳2。

夹持辊12是如下部件:在标签打印机1以剥离发行模式进行打印时配置为与压纸辊30接近,并与压纸辊30的附近的剥离杆33(参照图2~图4)协同地从标签连续体P的衬纸21将打印完毕的标签22剥离。该夹持辊12在通常发行时避让至相对于压纸辊30分离的位置(压纸辊30的斜上方)(参照图2)。

在对夹持辊12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部13、1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设置有长孔状的导轨孔13a,该导轨孔13a对剥离单元10在主体外壳2内的移动进行引导,并且限制剥离单元10的移动范围。另外,在一对支承部13、13各自的另一端侧一体地形成有上表面平坦的操作杆13b。作业者用手指对该操作杆13b进行操作而使得剥离单元10进行移动。

在一对支承部13、13分别在操作杆13b的附近设置有矩形的锁定孔13c。前盖3的解除杆8(参照图1~图3)的一端部插入于该锁定孔13c。即,若作业者使解除杆8滑动而使得其一端部插入于锁定孔13c,则剥离单元10的移动受到限制,使得剥离单元10被保持于通常发行位置。另外,若作业者使解除杆8朝相反方向滑动,则解除杆8与锁定孔13c的卡合状态被解除,从而能够使剥离单元10移动。

在一对支承部13、13中,向夹持辊12侧突出的位置分别成为供夹持辊轴11的端部插通的辊保持部13d。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标签打印机1而言,利用合成树脂对供夹持辊轴11的端部插通的辊保持部13d与支承部13进行一体成型。

为了利用合成树脂对辊保持部13d与支承部13进行一体成型,首先,如图12中的工序S1所示,准备预先树脂成型后的圆筒形的夹持辊12、以及由圆柱状的金属棒形成的夹持辊轴11,接下来,如图12中的工序S2所示,使夹持辊轴11插通于夹持辊12。接下来,在该状态下将夹持辊12和夹持辊轴11安装于成型模具(未图示),如图12中的工序S3所示,利用合成树脂对插通有夹持辊轴11的端部的辊保持部13d与支承部13进行一体成型。由此,与支承部13一体成型的辊保持部13d以将夹持辊轴11的两端部覆盖的方式进行支承。辊保持部13d从夹持辊轴11的两端部朝向夹持辊轴11的轴向中央部,以将夹持辊轴11覆盖至夹持辊12的两端部附近的方式进行支承。更具体而言,辊保持部13d以分别覆盖至夹持辊轴11的长度的大致三分之一的长度的方式进行支承。因此,夹持辊轴11被牢固地支承于辊保持部13d,并且辊保持部13d与支承部13形成为一体,因此,形成为即使作为剥离单元整体也提高了机械强度的结构。这里,与标签连续体P接触的夹持辊12例如优选由聚缩醛树脂之类的机械强度、抗疲劳性优异的树脂构成。另一方面,辊保持部13d和支承部13例如能够由聚碳酸酯树脂之类的通用树脂构成。

这样,通过利用合成树脂对辊保持部13d与支承部13进行一体成型,支承部13的机械强度得以提高。并且,与支承部13一体成型的辊保持部13d以将夹持辊轴11的两端部覆盖的方式进行支承,因此,剥离单元10的机械强度也得以提高。另外,通过对辊保持部13d与支承部13进行一体成型,对剥离单元10进行组装时的作业性也得以提高。

另外,在与支承部13一体成型的辊保持部13d、13d分别沿夹持辊轴11的延伸方向而设置有凸部(厚壁部的一个例子)C。该凸部C以朝向支承部1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导轨孔13a的那侧的相反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换言之,凸部C在剥离单元10位于剥离发行位置时,设置为相对于压纸辊30的附近的剥离杆33朝向相反的方向突出。

这样,在对夹持辊轴11进行支承的辊保持部13d、13d的各自的一部分分别设置有凸部C,从而辊保持部13d、13d的一部分形成为厚壁,机械强度相应地得以提高,因此,支承部13乃至剥离单元10的机械强度进一步得以提高。

并且,在一对支承部13、13分别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有金属制的板簧14。上述这些板簧14、14的基端部借助螺钉15而固定于支承部13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安装有夹持辊轴11的那侧)并从此处朝向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设置有导轨孔13a一侧)呈弯曲状地延伸,其前端部形成为悬空状态。如后所述,上述这些板簧14、14是如下弹性部件:在剥离发行时与开闭盖4的单元按压件4b(参照图3以及图4)抵接而对夹持辊12朝压纸辊30侧施力。

接下来,对标签打印机1的打印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当在通常发行模式下进行打印时,如图13所示,将从主体外壳2的纸张收纳部导出的标签连续体P夹入于热敏头35与压纸辊30之间,并在该状态下使压纸辊30旋转,由此对标签连续体P进行输送、且进行向标签连续体P的打印。而且,打印完毕的标签连续体P从前盖3与开闭盖4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发行口)向外部排出。

接下来,在进行从通常发行模式向剥离发行模式的切换时,首先,使图1所示的解除杆8、8朝彼此相同的方向(与开盖按钮6接近的方向)滑动,从而将解除杆8、8与剥离单元10的卡合解除。

接着,如图14所示,使在剥离单元10的支承部13设置的操作杆13b滑动,由此使得剥离单元10朝开闭盖4侧移动。于是,开闭盖4的单元按压件4b进入剥离单元10的操作杆13b与板簧14之间,使得剥离单元10固定于剥离发行位置,并且使得剥离单元10的夹持辊12被朝压纸辊30侧施力。图15是这样设定为剥离发行模式的标签打印机1的整体立体图。

当在剥离发行模式下进行打印时,如图16所示,与在通常发行模式下进行打印时相同,将从主体外壳2的纸张收纳部导出的标签连续体P夹入于热敏头35与压纸辊30之间,并在该状态下使压纸辊30旋转,由此对标签连续体P进行输送、且进行向标签连续体P的打印。

此时,打印后的标签22被从衬纸21一张一张地揭下、且从前盖3与开闭盖4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发行口)向外部排出,与此相对,形成为经由剥离杆33而夹入于剥离单元10的夹持辊12与压纸辊30之间的状态的衬纸21从开闭盖4的排出引导件4a通过而向外部排出。

图17是剥离发行时的打印部的放大图。如图17所示,在剥离发行时,与剥离单元10的支承部13一体成型的辊保持部13d的凸部C配置为朝压纸辊30的附近的剥离杆33的相反方向突出。

因此,辊保持部13d的凸部C不会妨碍基于剥离杆33和夹持辊12的衬纸21的剥离输送作业。另外,从夹持辊12与压纸辊30之间通过的衬纸21被凸部C向排出口方向引导,因此,还能获得抑制衬纸21向剥离单元10的卷入这样的效果。即,当在剥离发行模式下进行打印时,能够良好地进行标签22的剥离。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人完成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而已,并不限定于所公开的技术。即,对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而言,不应基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说明而对其进行限制性的解释,归根结底,应当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对其加以解释,其包括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等同的技术以及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的所有变更。

例如,如图18所示,辊保持部13d的凸部C可以仅设置于辊保持部13d的一部分。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应用于能够在通常发行和剥离发行这两种模式下使用的兼用型的打印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仅在剥离发行模式下进行打印的打印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作为打印介质而使用将多张标签临时粘贴于衬纸的连续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并不局限于在一个面具有粘接面的连续状的标签(无衬纸标签)、不具有粘接面的连续状的片材(连续片材)或者纸张类,还能够将能够利用热敏头进行打印的薄膜等用作打印介质。无衬纸标签、连续片材或者薄膜能够设置位置检测标记。另外,在输送粘接剂露出的无衬纸标签等的情况下,能够设置由非粘接剂将输送路覆盖、且含有硅酮的非粘接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