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676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墨盒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墨盒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供有将墨以进行加热使粘度降低的状态从喷墨头喷出而形成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作为这样的墨例如有在被加热到预定的液化温度以上时能够液化而喷出、但在常温下是凝胶状态并且具有非常高的粘度的例子。

上述喷墨记录装置存在具备存积墨的中间罐的类型,在该中间罐内的墨量降低时,需要用户通过手动从墨盒向中间罐转移墨来进行补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885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上述墨是具有粘性高到无法通过自重而落下的程度的墨的情况下,存在即使在将墨盒倒过来也无法将该墨完全转移到中间罐而墨残留在墨盒内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具有无法通过自重而落下的程度的粘性的墨不残留在内部而几乎完全转移的墨盒以及从该墨盒转移墨的喷墨记录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墨盒,

储藏要供给到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罐的凝胶状的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具备:

墨袋,具有由挠性膜材料构成且在内部存放所述墨的墨存放部、和将该墨存放部内部的所述墨导出到外部的墨导出部;以及

外箱,存放所述墨袋,并且具有使所述墨导出部露出到外部的墨导出部用开口部,

在所述外箱设置有使所述墨存放部露出而能够按压所述墨存放部的按压用开口部,或者在所述外箱设置有第1穿孔线,通过使该第1穿孔线断裂而形成所述按压用开口部。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记载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箱形成有第2穿孔线,通过使该第2穿孔线断裂而将所述墨导出部用开口部和所述按压用开口部接通。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或者2记载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导出部具有:

导出口部,与所述墨存放部的内部连通,使所述墨导出到外部;以及

突起部,设置于所述导出口部的周围,沿着所述导出口部的轴向突出,

所述突起部配置于与在所述墨存放部中存放的所述墨的种类对应的位置。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至3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箱的所述墨导出部用开口部的周围形成有多个切口部,

所述墨导出部卡止于所述多个切口部,从而相对所述外箱固定。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备从技术方案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墨盒被供给所述墨的墨罐,其特征在于,所喷墨记录装置具备:

设置部,设置有所述墨盒;

凹部,设置在所述设置部的载置所述墨盒的载置面上,与所述墨盒的所述墨导出部的形状对应;以及

导入管,设置在所述凹部内,突破所述墨导出部的密封而打开,并连通到所述墨罐。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将具有无法通过自重而落下的程度的粘性的墨不残留在内部而几乎完全转移的墨盒以及从该墨盒转移墨的喷墨记录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墨盒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墨盒的底视图。

图4是示出构成墨盒的外箱的底视图,是省略被存放在外箱内部的墨袋而示出的图。

图5是示出使墨盒的外箱的一部分断裂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使墨盒的外箱的一部分断裂并使外箱分开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使墨盒的外箱的一部分断裂并使外箱分开了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8A是墨盒的底视图,是示出墨导出部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8B是墨盒的底视图,是示出墨导出部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8C是墨盒的底视图,是示出墨导出部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墨供给部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墨盒被设置于墨供给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墨盒和墨供给部之间的连接部分的概略剖面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符号说明)

1:墨盒;2:外箱;3:墨袋;21:墨导出部用开口部;22:切口部;23:第1穿孔线;24:按压用开口部;25:第2穿孔线;31:墨存放部;32:墨导出部;51:中间罐(墨罐);52:设置部;53:凹部;54:导入管;100:喷墨记录装置;321:导出口部;323:突起部;521:载置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墨盒以及喷墨记录装置。但是,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图示例子。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具有同一功能以及结构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参照图1~图8,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1。

本发明的墨盒1在内部存放并保管要被供给到喷墨记录装置100并从喷墨头611(参照图12)喷出的凝胶状的墨。墨盒1构成为具备存放凝胶状的墨的墨袋3和存放该墨袋3的外箱2。在此,在墨盒1中将沿着从墨盒1排出墨的方向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该Z方向正交、且是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箱2的宽度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该X方向以及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

在此,在本发明中,凝胶状的墨是指,在常温状态下,具有无法从倒过来的存放容器通过自重而落下、或者虽然一部分通过自重而落下但并未全部通过自重而完全落下的程度的粘性的墨。作为这样的墨,例如可以举出具有根据墨温度而相变的性质的例子,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根据温度而在凝胶的状态和液体的状态之间相变的墨等。作为这样的墨的组成,例如在以聚合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为主的组成物中添加几质量%的凝胶化剂而成。

外箱2是在内侧存放墨袋3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型部件。通过外箱2覆盖墨袋3而构成墨盒1的外表面,确保墨盒1的耐久性以及形状稳定性。因此,能够堆积配置多个墨盒1,确保了墨盒1的输送性。

如图4所示,在外箱2的底表面20a形成有大致圆形形状的墨导出部用开口部21。通过该墨导出部用开口部21,如图3所示仅墨袋3的墨导出部32露出到外箱2的外侧。另外,如图4所示,在墨导出部用开口部21的周围以大约45°的间距按照放射线状形成有多个切口部22,由于墨导出部32被卡止于多个切口部22中的任意切口部,所以,墨导出部32相对外箱2被固定。

关于外箱2,如图1以及图2所示,以包围外箱2的上表面20b以及前表面20c的一部分的方式,跨上表面20b以及前表面20c而形成有第1穿孔线23。在从墨盒1向喷墨记录装置100供给墨时,利用第1穿孔线23使外箱2的一部分断裂并去掉,从而如图5所示形成按压用开口部24。由于在外箱2形成按压用开口部24,墨袋3的一部分被露出。

此外,设为第1穿孔线23形成于外箱2,通过用户使第1穿孔线23断裂而形成按压用开口部24,但只要充分地确保外箱2的耐久性以及形状稳定性,则也可以设为外箱2不形成第1穿孔线23而形成按压用开口部24的结构。

另外,如图1~图5所示,第2穿孔线25、26形成于外箱2,通过使第2穿孔线25、26断裂而使墨导出部用开口部21和按压用开口部24接通。第2穿孔线25跨底表面20a以及前表面20c而形成,第2穿孔线26跨底表面20a、后表面20d以及上表面20b而形成。这样,以包围外箱2的周面的方式,与ZX平面大致平行地形成有第2穿孔线25、26。另外,如图1、图2、图4以及图5所示,第2穿孔线25被形成2根,被形成为在前表面20c向按压用开口部24的内侧延伸出。

通过形成第2穿孔线25、26,能够在从墨盒1向喷墨记录装置100转移墨之后,如图6以及图7所示,使外箱2断裂而将外箱2分开为两部分。

具体而言,从第2穿孔线25的向按压用开口部24的内侧延伸出而形成的部分,沿着前表面20c以及底表面20a,向接近墨导出部用开口部21的方向使外箱2断裂。由此,外箱2的侧面20e、20f相互稍微离开。接下来,通过对外箱2施加力以使侧面20e、20f进一步离开,使第2穿孔线26沿着底表面20a、后表面20d以及上表面20b断裂,外箱2被分开为两部分。

由此,能够使使用后的墨盒1容易地分离为外箱2和墨袋3,能够使墨盒1的废弃操作变得容易。

另外,在外箱2的侧面20e、20f的上表面20b侧,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分别形成有把持用孔27。由此,墨盒1的输送性能进一步提高。

如上所述构成的外箱2能够确保墨盒1的耐久性以及形状稳定性,只要能够通过上述第1穿孔线23以及第2穿孔线25、26使得外箱2断裂,则可以由任意的材料构成,例如,可以举出纸板、箱板纸等纸材料、热可塑性树脂等一般被使用于箱的材料。

墨袋3构成为具有:袋状的墨存放部31,由挠性膜材料构成,在内部存放墨;以及树脂制的墨导出部32,使该墨存放部31内部的墨导出到外部。

作为构成墨存放部31的挠性膜材料,只要是在将上述墨存放在内部的状态下使该墨不产生劣化而能够长期保管的材料,则可以是任意的材料。例如,使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制造出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者混合使用这些膜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而得到的膜。特别,在它们中,根据熔融温度、强度这点,优选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制造出的LLDPE,能够使用一般市面销售的产品。例如,可以举出宇部兴产(株)制的UMERIT;陶氏化学日本制的AFFINITY、ELITE;日本Polyolefin(株)制的HARMOREX LL;日本Polychem(株)制的KERNEL 57L;三井化学(株)制的EVOLUE;积水薄膜西日本(株)制的Lamilon Super;Tamapoly(株)制的SE系列;Tohcello(株)制的TohcelloT.U.X-FCS、T.U.X-TCS;二村化学工业(株)制的太阁FL;三菱化学兴人PAX(株)制的Metaro Ace;和田化学工业(株)制的WMX;住友化学(株)制的FV202等。

如图5所示,在使外箱2的第1穿孔线23断裂而形成按压用开口部24时墨存放部31的一部分从该按压用开口部24露出。由于墨存放部31由挠性膜材料构成,用户通过手动对从按压用开口部24露出的部分施加按压力,从而能够使墨存放部31内的墨从墨导出部32高效地排出。另外,由于一边对墨存放部31施加按压力一边使墨排出,所以能够不使墨残留在墨存放部31内部而几乎完全转移到喷墨记录装置100。

另外,作为挠性膜材料,从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墨的变质的观点来看,优选为还具有遮光性的材料。

作为墨存放部31的形状,只要能够存放在外箱2的内侧,则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但优选在内部存放有墨的状态下,成为与外箱2大致相同的形状。由此,抑制存放有墨的状态的墨袋3在外箱2中活动,能够提高墨盒1的输送性。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墨导出部32从外箱2露出,将存放在墨存放部31内的墨导出到外部。作为构成墨导出部32的材料,只要具有在将墨存放部31内的墨供给到喷墨记录装置100时不造成阻碍的程度的强度,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丙烯等热可塑性树脂。

如图2、图3、图6以及图7所示,墨导出部32构成为具有与墨存放部31的内部连通而将墨导出到外部的导出口部321、固定于导出口部321的板状部322、设置于该导出口部321的周围且沿着导出口部321的轴向突出的突起部323、卡止于外箱2的多个切口部22中的任意切口部的卡止爪324等。

如图7所示,导出口部321被形成为轴向沿着Z方向的大致圆筒形状。另外,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的导出口部321的直径被形成得小于上述外箱2的墨导出部用开口部21的直径。另外,导出口部321在对喷墨记录装置100供给墨之前其前端部被密封材料325密封(参照图11)。进而,导出口部321的前端部以及密封材料325如图2、图3、图6以及图7所示被盖326覆盖,该盖326以拆卸自如的方式安装。由此,抑制在输送墨盒1时,墨从导出口部321漏出。

如图7所示,板状部322按照相对Z方向大致正交的朝向设置,被固定于导出口部321的外周面。板状部322被形成为大致圆板形状,被配置成在从导出口部321的轴向观察时与导出口部321成同心圆状。另外,关于板状部322的直径,被形成为比墨导出部用开口部21的直径充分大,大到板状部322无法通过外箱2的墨导出部用开口部21的程度。通过设置这样的板状部322,能够限制从外箱2的墨导出部用开口部21露出到外箱2的外侧的墨导出部32相对外箱2的底表面20a的朝向大幅变化。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从墨盒1向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墨的供给操作。

如图2、图3、图6以及图7所示,突起部323夹着导出口部321的中心轴在该导出口部321的两侧被设置两个,被固定于导出口部321的外周面,并且被固定于板状部322的与和外箱2相对置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另外,两个突起部323向沿着Z方向离开外箱2的方向突出。

此外,突起部323的形状以及数量不限于此,是与后述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凹部53对应的形状以及数量即可。

如图7所示,卡止爪324被固定于板状部322的与外箱2相对置的面,向与突起部323突出的方向相反一侧、即接近外箱2的方向突出地设置。卡止爪324在夹着板状部322而与两个突起部323对应的位置设置两个,被卡止于外箱2的多个切口部22中的任意两个。由此,能够相对外箱2固定墨导出部32,能够更高效地进行从墨盒1向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墨的供给操作。

另外,通过变更卡止爪324在多个切口部22中的卡止位置,能够绕Z方向变更墨导出部32的配置。由此,如图8A~图8C所示,能够变更墨导出部32的两个突起部323的配置,能够将两个突起部323配置于与被存放于墨袋3的墨的颜色对应的位置。由此,用户通过确认突起部323的配置,就能够判别在墨盒1中存放的墨的颜色,能够抑制向喷墨记录装置100错误地供给不同的颜色的墨。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墨盒1例如能够如下那样制造。

即,首先,墨导出部32将不具有板状部322、突起部323以及卡止爪324而仅由导出口部321构成的状态的墨袋3存放到外箱2内。此时,以使导出口部321从墨导出部用开口部21露出到外箱2的外侧的方式配置墨袋3。接下来,将固定有突起部323以及卡止爪324的板状部322配置于从墨导出部用开口部21露出的导出口部321的附近,并且使卡止爪324卡止于多个切口部22中的任意切口部。由此,使突起部323配置于与在墨袋3内收容的墨的颜色对应的位置。接下来,通过熔敷等针对导出口部321固定板状部322。用密封材料325对被固定的导出口部321的前端部进行密封,并且将盖326安装于该导出口部321。

能够这样制造墨盒1。

参照图9~图12,说明从墨盒1向作为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墨罐的中间罐51的墨供给。

图9以及图10所示的墨供给部50内置有图12所示的中间罐51,将从墨盒1被供给到中间罐51的墨供给到后述的墨喷出机构60。

如图9~图11所示,墨供给部50构成为具有设置有墨盒1的设置部52;设置于该设置部52中的载置墨盒1的载置面521且与墨盒1的墨导出部32的形状对应的凹部53;设置于凹部53内且突破墨导出部32的密封材料325而使导出口部321打开并连通到中间罐51的导入管54等。此外,墨盒1在拆下了盖326的状态下设置于设置部52。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设置部52针对C(青色)、M(品红色)、Y(黄色)、K(黑色)各颜色单独地设置。设置部52与墨盒1的形状以及大小对应地形成,支撑所设置的墨盒1,并且限制其设置方向。即,设置于设置部52的墨盒1如图9所示被配置成仅上表面20b以及前表面20c这2面露出。通过这样配置墨盒1,能够在将墨盒1设置于设置部52之后,使第1穿孔线23断裂来形成按压用开口部24。

此外,在图10中,示出了仅对设置部52之一设置有墨盒1的状态,但也可以对其他设置部52也设置墨盒1,也可以同时进行各颜色的墨的供给。

如图9~图11所示,凹部53被设置于各设置部52的载置面521,成为与墨盒1的墨导出部32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由此,设置于设置部52的墨盒1的墨导出部32容纳在凹部53内。另外,在针对墨的每个颜色设置的各设置部52的各个中,以成为与该颜色对应的朝向的方式形成凹部53。如上所述,墨盒1的突起部323配置于与墨的颜色对应的位置,所以仅存放有对应的颜色的墨的墨盒1的墨导出部32容纳于在与墨的颜色对应的朝向形成的凹部53。

如图11所示,导入管54设置于凹部53内,其前端部配置于比载置面521低的位置。由此,在设置墨盒1而将墨导出部32容纳在凹部53内时,按压并突破对墨盒1的导出口部321进行密封的密封材料325,使导出口部321打开。另外,导入管54连通到中间罐51,在突破了密封材料325之后,被插入到导出口部321的内侧,从而将墨盒1连接到墨供给部50。通过这样构成,仅将墨盒1设置于设置部52就能够使墨盒1打开,能够使从墨盒1向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墨的供给操作变得容易。

另外,凹部53在与各颜色的墨对应的朝向形成,导入管54设置于该凹部53内,从而仅存放有与设置部52对应的颜色的墨的墨盒1被打开。由此,即使用户错误地将存放有不与设置部52对应的颜色的墨的墨盒1设置于该设置部52,墨盒1也不会被打开,能够抑制将不同的颜色的墨供给到中间罐51。

接下来,参照图12,说明喷墨记录装置100。

喷墨记录装置100具备上述墨供给部50以及墨喷出机构60等。

墨喷出机构60构成为具备存积从墨供给部50供给的墨的子罐612、喷出从子罐612供给的墨的喷墨头611、使喷墨头611的喷嘴成为负压的压力控制部605、将中间罐51和子罐612连接起来的路径603、将子罐612和喷墨头611连接起来的供给路径601、将喷墨头611和中间罐51连接起来的回收路径602、将子罐612和压力控制部605连接起来的通气路径606等。构成中间罐51以及墨喷出机构60的各部分具备未图示的加热器,在对墨进行加热使粘度降低的状态下使墨流通以及喷出。

此外,在图12中,通过虚线等示出有作为墨的通路的各路径,但这些各路径的具体的结构是导通墨的闭合的路径。

墨供给部50的中间罐51存积要在墨喷出机构60的各部分流通的墨,将存积的墨供给到子罐612。

子罐612存积从中间罐51供给的墨,将存积的墨供给到喷墨头611。此外,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仅示出了两个子罐612,但也可以根据喷墨头611的数量设置多个子罐612。

喷墨头611具有多个喷嘴,从该多个喷嘴喷出墨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此外,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仅示出了两个喷墨头611,但喷墨头611针对所喷出的墨的每个颜色而设置有多个。

压力控制部605连接到子罐612,在控制部(图示省略)的控制下,调整子罐612内的压力。由此,压力控制部605经由子罐612以及供给路径601,使喷墨头611的喷嘴的压力成为负压状态。由此,防止在不进行图像形成、各种维护时墨从喷嘴漏出。

供给路径601、回收路径602以及路径603、604分别是墨通过内部的管状的部件,例如,将树脂等作为原材料、或者用传热性良好的部件构成。

路径603将中间罐51和子罐612连接起来,在该路径603中设置有泵P1。泵P1在控制部(图示省略)的控制下动作,从中间罐51对子罐612供给墨。作为泵P1,使用例如隔膜泵等容积式泵、管泵等。

供给路径601将子罐612和喷墨头611的进口6111连接起来。另外,回收路径602将喷墨头611的出口6112和中间罐51连接起来。

通气路径606将子罐612和压力控制部605连接起来。通气路径606是空气通过内部的管状的部件,将例如树脂等作为原材料。通气路径606成为从与压力控制部605连接的1条共用通气路径6061分支成与多个子罐612的各个连接的多个分支通气路径6062的构造。

另外,回收路径602、路径603、分支通气路径6062分别设置有电磁阀607、608、609。电磁阀607~609在控制部(图示省略)的控制下,使设置有各个电磁阀的墨的流路、通气路径开闭。即,设置于回收路径602的电磁阀607切换回收路径602的开闭。在路径603中在中间罐51与泵P1之间设置的电磁阀608切换中间罐51和泵P1的连接的开闭。设置于分支通气路径6062的电磁阀609切换子罐612和压力控制部605的连接的开闭。

此外,子罐612是除了上述各种连接部位以外被密闭的罐状的容器。即,子罐612内的压力根据由压力控制部605施加的负压的程度、有无从中间罐51供给墨等而变化。例如,如果在电磁阀609成为关闭的状态而失去由压力控制部605施加的负压的状态下接受到从中间罐51的墨供给,则伴随子罐612内的墨量的增加,子罐612内的压力增加。

另一方面,中间罐51是向外部开放的容器,不管墨量的增减如何都大致保持为大气压。

以上,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储藏要对喷墨记录装置100的中间罐51供给的凝胶状的墨的墨盒1具备:墨袋3,具有由挠性膜材料构成且在内部存放墨的墨存放部31、和将该墨存放部31内部的墨导出到外部的墨导出部32;以及外箱2,存放墨袋3,并且具有使墨导出部32露出到外部的墨导出部用开口部21,外箱2设置有使墨存放部31露出而能够按压墨存放部31的按压用开口部24、或者、设置有第1穿孔线23,通过使第1穿孔线23断裂而形成按压用开口部24,所以用户能够从该按压用开口部24按压墨存放部31。由此,即使是具有无法通过自重而落下的程度的粘性的墨,也能够从墨导出部32高效地排出,能够不残留在墨存放部31内部而几乎完全地转移到喷墨记录装置100。

另外,在设置有按压用开口部24的情况下,用户无需使第1穿孔线23断裂来形成按压用开口部24,所以能够更容易地进行从墨盒1向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墨供给。

另外,在设置有第1穿孔线23的情况下,在墨排出之前外箱2未形成有按压用开口部24,所以墨排出之前的外箱2的耐久性以及形状稳定性高,墨盒1的输送性提高。另外,由于在墨排出之前外箱2未形成有按压用开口部24,所以能够在墨盒1的输送时等更可靠地保护墨存放部31以及所存放的墨。

另外,因为外箱2形成有第2穿孔线25、26,所以用户能够使第2穿孔线25、26断裂、将外箱2分开而从外箱2取出墨袋3。通过使第2穿孔线25、26断裂而将墨导出部用开口部21和按压用开口部24接通。由此,能够容易地令使用后的墨盒1与外箱2和墨袋3分离,能够使墨盒1的废弃操作变得容易。

另外,墨导出部32具有:导出口部321,与墨存放部31的内部连通而将墨导出到外部;以及突起部323,设置于导出口部321的周围,沿着导出口部321的轴向突出,突起部323配置于与墨存放部31所存放的墨的种类对应的位置,所以用户通过确认突起部323的配置,就能够判别墨盒1所存放的墨的颜色,能够抑制向喷墨记录装置100错误地供给不同的颜色的墨。

另外,在外箱2的墨导出部用开口部21的周围形成有多个切口部22,墨导出部32通过卡止于多个切口部22而相对外箱2固定,所以能够更高效地进行从墨盒1向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墨的供给操作。

另外,具备从墨盒1被供给墨的中间罐51的喷墨记录装置100具备:设置部52,设置有墨盒1;凹部53,设置于设置部52的载置墨盒1的载置面521上,与墨盒1的墨导出部32的形状对应;以及导入管54,设置于凹部53内,突破墨导出部32的密封而打开,并连通到中间罐51,所以能够使从墨盒1供给墨的供给操作变得容易。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用户通过手动从形成于外箱2的按压用开口部24按压墨存放部31而排出墨,但例如也可以设为墨供给部50具备从按压用开口部24按压墨存放部31的按压单元。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包围外箱2的周面的方式,与ZX平面大致平行地形成有第2穿孔线25、26,但第2穿孔线25、26被形成的位置以及其形状,只要能够使外箱2断裂、分开,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第2穿孔线25、26既可以跨底表面20a、上表面20b以及侧面20e、20f而与YZ平面大致平行地形成,也可以仅形成于外箱2的一部分而不跨外箱2的周面整体形成。另外,第2穿孔线25、26也可以不是如图示例那样形成为直线状,还可以形成为曲线状。

进而,也可以设为外箱2不形成第2穿孔线25、26。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在使墨盒1的导出口部321朝向下方的状态下排出墨而对喷墨记录装置100供给墨,但不限于此。即,根据本发明的墨盒1,用户能够从按压用开口部24按压墨存放部31,所以在墨排出时导出口部321朝向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方向。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将墨袋3的突起部323配置于与所存放的墨的颜色对应的位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配置于与所存放的墨的颜色以外的物性对应的位置。

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与墨的颜色对应地形成墨供给部50的凹部53的朝向,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与墨的颜色以外的物性对应地形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构成为将从墨袋3供给的墨一并转移到中间罐51,但也可以设为构成为细分而转移到多个墨罐。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墨盒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