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输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1807发布日期:2018-09-29 04:3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印刷装置可以包括输出托盘,印刷介质片材在该输出托盘中累积。通常,可以对输出托盘内的印刷介质的累积堆叠进行附加的整理过程,包括装订和打孔。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文所述原理的各种示例并且是说明书的一部分。所阐述的示例仅用于阐述而给出,而不是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图1a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示例的印刷装置的框图。

图1b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示例的印刷装置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示例的图1b中印刷装置的介质输出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示例的图2中介质支撑构件和齿条的透视图。

图4是图3中框a的详细视图,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示例的图3所示的前齿条和介质支撑构件交界面的俯视图。

图5是图3中框b的详细视图,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示例的图3中介质支撑构件和后齿条的透视图。

图6是图3中框c的详细视图,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示例的介质支撑构件和后齿条交界面的底面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示例图示整理多张印刷介质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但不一定完全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印刷装置可以包括多个输出托盘,在这些输出托盘中允许印刷介质积聚。在一些示例中,进行印刷介质的积聚使得可以在积聚的印刷介质的整个堆叠上进行诸如装订、打孔、捆扎、骑马订和折叠之类的后续整理过程。

在这些整理过程的准备中,这些单独的印刷介质片材被堆放并对齐。进行对准,使得在一个示例中,印刷介质的整个堆叠可以装订在一起。呈现给最终用户的装订的最终产品看起来是专业组装的。装订过程中片材的错位不会产生吸引人的专业产品。在对印刷介质片材进行穿孔的情况下,片材的任何未对准可能导致最终产品的外观不佳以及功能不佳。在此实例中,这些未对准的片材将使得堆叠不能被组装到,例如,捆扎机中。

在诸如喷墨印刷装置的一些印刷装置中,单独的印刷介质片材的对齐可能难以实现。这在印刷介质的已印刷片材离开印刷装置并且已经开始积聚在输出托盘中之后尤其如此。来自喷墨口的印刷流体可能没有充分干燥,还不能在积聚的印刷介质片材之间提供例如相对无摩擦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积聚的印刷介质片材将不能正确对齐,这是因为片材不能用例如挺杆推入对齐。实际上,当印刷介质的片材在输出托盘内对齐时,可能随着后续的印刷介质片材在输出托盘中积聚而改变先前的印刷介质片材的位置。

当印刷流体已经渗透入印刷介质的纤维中时,页面也可能产生卷曲。这种产生的卷曲可能妨碍单个片材对齐。此外,由于印刷流体渗透在印刷介质中而降低的页面刚度还可能由于印刷介质不能被适当堆叠而导致印刷介质的片材错位。如果允许印刷介质积聚在托盘中,无论是否有挺杆,印刷介质刚度的降低都可能导致印刷介质聚成一团。

本说明书描述了一种印刷装置,在一个示例中,该印刷装置包括介质输出系统,该介质输出系统包括具有多个介质支撑构件的夹层,该夹层介于底板层和介质输出层之间;其中所述多个介质支撑构件相对于印刷介质路径方向垂直地移动,使得可以对累积在所述多个介质支撑构件上的印刷介质执行多个整理过程。

本说明书还描述了一种整理多个印刷介质片材的方法,在一个示例中,该方法包括将多个印刷介质片材累积到介质输出系统内的多个介质支撑构件上,并且在垂直于介质馈送路径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多个介质支撑构件,其中多个介质支撑构件中的第一介质支撑构件前进得比多个介质支撑构件中的第二介质支撑构件相对更快。

本说明书中还描述了一种介质输出系统,在一个示例中,该介质输出系统包括:多个介质支撑构件,用于从印刷装置接收多个印刷介质片材;印刷整理装置,用于对所述多个印刷介质片材进行整理处理,其中,所述多个介质支撑构件朝所述整理装置传送所述多个印刷介质片材,其中所述多个介质支撑构件中的每一个相对于彼此以不同的速度移动。

如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介质”或“印刷介质”应理解为可在其上接收图像的任何表面。在一个示例中,印刷装置可以将图像应用到印刷介质上。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图像可以是通过应用多个印刷流体层而形成的三维图像。

此外,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多个”或类似的语言应被广义地理解为包括1到无穷大的任何正数。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系统和方法的透彻理解。本发明的装置、系统和方法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说明书中对“示例”或类似语言的引用意味着结合该示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如其所描述的那样被包括,但是可以不包括在其他示例中。

现在转到附图,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多个示例的印刷装置(100)的框图。图1a示出了包括介质输出系统(140)的印刷装置(100),该介质输出系统包括多个介质支撑构件(145),在一个示例中,该多个介质支撑构件在垂直于介质馈送路径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图1b描述了印刷装置(100),该印刷装置(100)包括介质输出系统(140)和多个介质支撑构件(145),以及多个其他装置,在一个示例中多个其中装置可以包括在印刷装置(100)中以提供进一步功能。印刷装置(100)可以是在印刷介质片上复制图像的任何类型的装置。在一个示例中,印刷装置(100)可以是喷墨印刷装置、激光印刷装置、基于墨粉的印刷装置、固态印刷流体印刷装置、染料升华印刷装置等。尽管在此将本印刷装置(100)描述为喷墨印刷装置,但是任何类型的印刷装置都可以结合于所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在此描述的方法而使用。因此,结合本说明书描述的喷墨印刷装置(100)应理解为示例而非限制。

印刷装置(100)可以包括印刷杆(105)、印刷流体供应器(125)、印刷流体供应调节器(115)、介质传送机构(120)、介质输出系统(140)和控制器(130)。印刷流体供应器(125)可以向印刷流体供应调节器(115)提供印刷流体或其他类型的可喷射流体。印刷流体供应调节器(115)可以调节提供给印刷杆(105)的印刷流体或其它可喷射流体的量。

印刷杆(105)可包括多个印刷头(135),所述印刷头接收可喷射流体的供应并将可喷射流体喷射到印刷介质(110)片材上。在印刷装置(100)是喷墨印刷装置的示例中,可喷射流体可以穿透印刷介质(110)的纤维,从而在印刷介质(110)上产生图像。如上所述,印刷介质(110)上的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可喷射流体导致印刷介质(110)由于卷曲或起皱而变形,降低印刷介质(110)的刚度,并增加印刷介质(110)上的表面粗糙度,从而导致印刷介质的摩擦系数增加。印刷介质(110)物理特性的这些变化使得堆叠或累积在一起的任何给定的印刷介质(110)片材在x和y方向上不能彼此对齐。介质传送机构(120)可以物理上将这些片材放置在待累积的位置,但是一旦任何给定片材从介质传送机构(120)释放出来,则可能没有保持该片材的位置的方法。此外,介质传送机构(120)可以不在每个实例中将印刷介质(110)的每个印刷片材放置在相同位置,并且可能有可变的准确度。

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本说明书的介质输出系统(140)经由介质传送机构(120)接收被印刷的印刷介质(110)。在一个示例中,介质输出系统(140)可以是联接到印刷装置(100)的输出托盘,该印刷装置包括本文所述系统内的那些装置。介质输出系统(140)将印刷介质接收到介质输出系统(140)内夹层上的多个介质支撑构件(145)上。夹层可以在包括介质传送机构(120)的介质传送层和包括介质输出系统(140)底板的输出层的中间。

介质输出系统(140)还可包括整理装置(150),以对堆叠的多个印刷介质(110)片材执行多个整理程序。这些整理过程可包括装订、冲孔、压花、捆扎等或其组合。其它类型的整理程序可使用无数其它类型的整理装置(150)进行,并且本说明书预期使用这些其它类型的整理装置(150)。

印刷装置(100)还可包括控制器(130),以控制与印刷装置(100)相关联的其它装置中的每一个。在一个示例中,控制器(130)可以从例如联网计算装置接收印刷指令和有关印刷作业的特性,所述印刷作业包括要印刷在印刷介质(110)上的图像以及要印刷的印刷介质(110)的大小和类型。控制器(130)可以使用这些指令来指示印刷介质(110)片材的印刷、印刷介质(110)的传送、印刷介质(110)在多个介质支撑构件(145)上的累积以及上述整理程序的启动。

如下面将更详细讨论的,控制器可以接收描述印刷介质(110)的类型和尺寸的数据,并且基于印刷介质(110)的类型和尺寸调节介质支撑构件(145)的位置。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在一个示例中,控制器(130)通过致动与介质支撑构件(145)相关联的多个马达来控制介质支撑构件(145)运动和速度。

图2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图1的印刷装置(图1,100)的介质输出系统(140)的俯视图。作为参考指示,在图2中示出了三维笛卡尔坐标指示器(250)。在所有附图中,三维笛卡尔坐标指示器被提供用于根据施加在夹层支撑构件(201)的元件上的力和移动的方向而确定读者的方位。在所有附图中,位于坐标指示器原点处的圆表示正方向为朝读者移动或移出页面。相反,正方形表示负方向为朝读者移动或移出页面。

如上所述,介质输出系统(140)可以包括多个介质支撑构件(201)。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介质支撑构件(201)的数量是两个。尽管图2示出了两个介质支撑构件,但是可以使用多于两个的任何多个介质支撑构件(201),并且本说明书预期使用超过两个的任何数量的介质支撑构件(201)。在图2中,印刷介质(110)从如印刷介质路径箭头(203)所示的图的底部被接收到介质输出系统(140)中。介质传送机构(图1,120)可以将印刷介质(110)推进到介质支撑构件(201)上。在一个示例中,介质传送机构(图1,120)除其他装置外可包括一系列夹具和滑轮,以从印刷装置(图1,100)的输出部接收印刷介质(110)并将其放置在多个介质支撑构件(145)上。

每个介质支撑构件(145)包括多个铰接延伸杆(205)和多个延伸臂(206)。延伸臂(306)和铰接延伸杆(205)可在印刷介质(110)累积在夹层支撑构件(201)上时为印刷介质(110)提供额外的支撑。在一个示例中,延伸杆(205)从介质支撑构件(201)向外的铰接可以通过介质支撑构件(201)经由多个齿轮的运动来实现。在另一示例中,延伸杆(205)从介质支撑构件(201)向外的铰接可以通过使用独立驱动的马达来实现。延伸杆(205)可以帮助将印刷介质(110)与介质支撑构件(201)一起支撑在夹层上。这可以防止当印刷介质(110)累积在介质支撑构件(201)上时印刷介质(110)在介质支撑构件(201)之间下垂。此外,防止印刷介质(110)下垂还可以防止当印刷介质(110)累积在介质支撑构件(201)上时印刷介质的永久或半永久变形。控制器(图1,130)可以基于例如用于印刷作业的印刷介质(110)的方位、尺寸和类型引导延伸杆(205)从介质支撑构件(201)向外的铰接。

为了执行多个整理程序,介质支撑构件(201)可以在垂直于印刷介质路径(箭头203)的方向上移动,使得印刷介质(110)的累积堆叠可以朝整理装置(150)前进。如上所述,整理装置(150)可以是订书机、穿孔机、压纹机或用于对印刷介质(110)的累积片材执行多个整理过程的其它类型的整理装置。在一个示例中,整理装置(150)可以包括执行上述功能的任意数量的装置。在另一示例中,整理装置(150)可以是如上所述的整理装置的组合,其中至少一个组合的整理工具对印刷介质(110)的累积片材执行整理过程。

介质支撑构件(201)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多个x配准构件(207)。当印刷介质(110)片材累积在介质支撑构件(201)上时,x配准构件(207)可以是印刷介质(110)片材中的每一个靠着其并排放置的表面。这使得每个印刷介质(110)片材在x方向上被配准,如由三维笛卡尔坐标指示器(250)所指示的。当介质支撑构件(201)垂直于印刷介质路径(箭头203)移动以便使印刷介质(110)的累积堆叠朝整理装置(150)接合时,x配准构件(207)防止印刷介质(110)的累积堆叠在x方向上相对于彼此错位。

介质输出系统(140)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y配准构件。在一个示例中,y配准构件可以联接到介质支撑构件(210-1,210-2)中的每一个,并且可以随着介质支撑构件(210-1,210-2)的移动而移动。在另一示例中,y配准构件可联接到与介质支撑构件(210-1,210-2)相分离的介质输出系统(140)的另一部分。类似于x轴配准构件(207),当印刷介质(110)片材累积在介质支撑构件(201)上时,y轴配准构件可以是印刷介质(110)片材中的每一个靠着其并排放置的表面。这使得每个印刷介质(110)片材在y方向上被配准,如由三维笛卡尔坐标指示器(250)所指示的。当介质支撑构件(201)垂直于印刷介质路径(箭头203)移动以使印刷介质(110)的累积堆叠朝整理装置(150)接合时,y配准构件防止印刷介质(110)的累积堆叠在y方向上相对于彼此错位。

至少一个介质支撑构件(120)可包括多个摩擦表面或垫(208)。摩擦表面(208)可以至少在放置在介质支撑构件(210-1,210-2)上的印刷介质(110)的第一片材之间产生摩擦。由摩擦表面(208)产生的摩擦可以超过介质支撑构件(210-1,210-2)的表面与印刷介质(110)片材产生的摩擦系数。当印刷介质(110)的初始片材被接收在介质支撑构件(210-1,210-2)上时,在印刷介质(110)的初始片材和摩擦表面(208)之间产生的增加的摩擦阻止印刷介质(110)在介质支撑构件(210-1,210-2)交界面上滑动,并改善印刷介质(110)的配准。在一个示例中,摩擦表面(208)可包括相对于印刷介质路径垂直地延伸的多个凸起肋。这些凸起肋可以使印刷介质片材在x轴上在相对于印刷介质路径垂直的方向上进行配准,并且与摩擦表面(208)的相互作用相对最小。当印刷介质片材在平行于介质馈送路径的方向上配准时,这些凸起肋可以进一步使印刷介质片材的移动最小化。在一个示例中,摩擦表面(208)的凸起肋在待累积到介质支撑构件(210-1,210-2)上的多个印刷介质(110)片材中的第一个之间提供摩擦。

如图2所示的介质支撑构件(201)位于远离整理装置(150)并且位于印刷介质馈送路径(203)中的“初始”位置。如上所述,介质支撑构件(201)朝整理装置(150)移动,以使得在印刷介质(110)上完成多个整理过程。当介质支撑构件(201)朝整理装置(150)移动时,每个介质支撑构件(201)的移动彼此独立。在一个示例中,具有联接到其上的多个x配准构件(207)的介质支撑构件(本文中称为“前”介质支撑构件)的移动相对快于最靠近整理装置(150)的介质支撑构件(本文中称为“后”介质支撑构件)。因为前介质支撑构件(201-1)的速度比后支撑构件(201-2)的速度快,所以在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上累积的印刷介质(110)片材保持与x配准构件(207)配准并且彼此对齐。

在整理装置(150)已经完成多个整理过程之后,介质支撑构件(210-1,210-2)可以移动回到介质馈送路径中的初始位置。为了防止印刷介质(110)在x方向上的错位并且保持每个印刷介质(110)片材抵靠x配准构件,介质支撑构件(210-1,210-2)中的每一个再次相对于彼此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在一个示例中,后介质支撑构件(210-2)可以比前介质支撑构件(210-1)移动得更快。这再次使得当每个介质支撑构件(210-1,210-2)移动到初始位置时,每个印刷介质(110)片材保持对准x配准构件。

在一个示例中,任一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的初始速度可大于另一个,但然后在某一距离之后可被允许与另一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相匹配。例如,在前介质支撑构件(201-1)将要移动相对快于后支撑构件(201-2)的地方,前介质支撑构件(201-1)的初始速度可快于后支撑构件(201-2)的速度。然而,当两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朝整理装置(150)前进时,前介质支撑构件(210-1)可被允许加速减缓以与后介质支撑构件(210-2)的速度相匹配。当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返回到初始位置时,情况正好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后介质支撑构件(210-2)最初被允许比前介质支撑构件(210-1)快,但是随着移动的进行,其被允许与前介质支撑构件(210-1)的相对较慢的速度相匹配。

每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的独立运动可以通过与每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相关联的马达来实现。每个马达可以驱动轴(209),该轴贯穿每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的整个长度。每个轴(209)的每个端部终止于端齿轮(210)。每个端齿轮(210)包括多个齿,所述多个齿与限定在齿条(211)中的多个齿啮合,所述齿条(211)垂直于每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延伸。当每个马达驱动每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的轴(209)时,例如,如上所述,整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中的每一个可以垂直于印刷介质路径(203)移动。

图3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图2中的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和齿条(211)的透视图。为了实现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配准,使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相对于齿条(211)的定位在它们中每一个之间形成90°角。这样,印刷介质(图2,110)的至少两侧可以始终与x配准构件和y配准构件齐平。例如,在配备有本文所述的介质输出系统(140)的印刷装置(100)的制造过程中,前齿条(305)固定到介质输出系统(140)的内表面。然后,将每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组装到前齿条(305)上,并将后齿条(306)组装到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上。在另一示例中,前齿条(305)和后齿条(306)都组装在印刷装置(图1,100)中,然后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被组装到前齿条(305)和后齿条(306)。

后齿条(306)进一步包括定位孔(307),该定位孔(307)具有螺纹以接收定位螺钉(308)。例如,在工厂组装期间,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与后齿条(306)成直角。使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至少与后齿条(306)成直角是通过将定位螺钉(308)穿过定位孔(307)来实现的。定位螺钉(308)接触介质输出系统(140)的一部分,将后齿条(306)定位在适当位置以供用户使用。将后齿条(306)固定到介质输出系统(140)确保了在最终用户使用介质输出系统(140)期间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的x配准和y配准。

图3进一步包括多个分别与图4、图5和图6相对应的标注框(a,b,c)。图4、图5和图6中的每一个示出了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和齿条(305,306)的某部分的相对更详细的视图。图4是图3中框a的详细视图,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图3所示的前齿条(305)和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交界面的俯视图。图5是图3中框b的详细视图,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图3中的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和后齿条(306)的透视图。图6是图3中框c的详细视图,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和后齿条(306)交界面的底面透视图。

现在转到图4,轴(209)被示出为贯穿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并终止于端齿轮(210)。在一个示例中,轴(209)还可以包括与端齿轮(210)相邻联接的轮(405),该轮(405)与前齿条(305)的平滑部分(406)啮合,该平滑部分(406)平行于限定在前(和后)齿条(305,306)中的齿条齿(407)延伸。轮(405)可为轴(209)和端齿轮(210)以及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提供附加的机械支撑。

如上所述,每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由例如被机械地联接到轴(209)上的马达独立地驱动。马达可以直接机械地联接到轴(209)上,或者可为或者可以在诸如齿轮的另一装置上施加力以使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移动。通过如上所述的印刷装置(图1,100)的控制器(图1,130)实现对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的移动的控制。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的移动可以取决于要在一个或多个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上进行的整理过程以及接收印刷图像的印刷介质(图2,110)的尺寸、方位和类型。

如上所述,前齿条和后齿条(305,306)可以在其中限定多个齿条齿(407)。这些齿(407)与端齿轮(210)的那些齿啮合,使得端齿轮(210)的径向运动导致整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在x方向上前进。前齿条(305)与后齿条(306)的对准提供了每个齿条齿(407)在x方向上的对准。两个轴(209)的两端上的端齿轮(210)相对于彼此精确定时。前齿条(305)和后齿条(306)中的齿的对准确保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在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行进时保持与y配准壁的对准。此外,这种构造防止了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在印刷装置(图1,100)的寿命期间的漂移。因此,当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沿着前齿条(305)和后齿条(306)前进时,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始终保持垂直于前齿条(305)和后齿条(306)。因此,如上所述,这将保持每个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在x和y方向上配准。

现在转到图5,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图3的框b的相对更详细的视图,其示出了图3的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和前齿条(305)的透视图。在该示例中,后齿条(306)还包括与端齿轮(210)相邻联接的轮(405),该轮(405)与后齿条(306)的平滑部分(406)啮合。轮(405)可为轴(209)和端齿轮(210)以及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提供附加的机械支撑。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轮(408)可进一步联接到介质支撑构件(210)的一部分以增加介质支撑构件(210)的稳定性。

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后齿条(306)可以具有覆盖轮(405)和端齿轮(210)的一部分的搁板(505)。在这个示例中,该搁板可防止污染物、印刷装置(图1,100)中的其它装置和/或印刷介质(图1,110)片材接触端齿轮(210)和/或齿条齿(407)。

现在转到图6,后支撑构件(201-2)的底面示出了轴(209)在其中的定位。尽管图6示出了后支撑构件(201-2),但是类似的特征可以包括在前介质支撑构件(201-1)中。轴(209)可以在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可以在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相对于印刷介质路径垂直前进时为每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提供支撑。

如上所述,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和整理装置(150)中每一个的运动取决于从控制器(图1,130)接收的那些指令。当控制器(图1,130)对第一个预处理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进行处理时,控制器(图1,130)基于印刷作业的特定属性提供多个命令。这些属性包括但不限于:片材尺寸、片材方位、装订与否、装订位置、夹持冲压与否、压花与否以及介质类型。控制器(图1,130)使用该信息来在第一个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到达之前将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定位在正确的位置,并且限定上述特定的整理操作。在一个示例中,当第一片材和所有随后的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到达输出系统(图2,140)时,可以测量每个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的前缘的位置。然后,当印刷介质(图2,110)被介质传送机构(120)拉入输出系统(图2,140)时,与每个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相关联的位置数据可用于将印刷介质(图2,110)精确定位成x配准并抵靠前介质支撑构件(201-1)上的x配准壁(图3,207)。由于在进入边缘传感器和前介质支撑构件(201-1)x配准壁(图3,207)之间的校准过程,每个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被精确地定位抵靠x配准壁(图3,207)上。对于每个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重复该过程,直到完成整个印刷作业。

图7是描述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多个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的整理方法(700)的流程图。该方法(700)可通过将多个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累积(705)到多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上而开始。如上所述,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的累积可以通过控制器(图1,130)来实现,控制器(图1,130)基于用于印刷作业的印刷介质(110)的方位、尺寸和类型来引导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放置在足够接收印刷介质(图2,110)的位置。控制器(图1,130)可以进一步控制如上所述的介质传送机构(120),以将每个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拉到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上。

该方法(700)可以继续在与介质馈送路径(图2,203)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移动(710)多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如上所述,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的移动可以通过由控制器(图1,130)控制的多个马达来实现。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的移动可以根据印刷介质(图2,110)的累积堆叠是否要对其执行整理过程。这是由控制器(图1,130)接收的信息规定的。

如上所述,多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中的前介质支撑构件(210-1)前进得比多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中的后介质支撑构件(210-2)相对更快。在一个示例中,前介质支撑构件(210-1)或后介质支撑构件(210-2)的加速度可以随着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沿着前和后齿条(305,306)前进而变化。

在完成整理过程之后,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可以如上所述移动回到初始位置。然后,整个印刷介质(图2,110)堆叠可以下降到输出系统(图2,140)的底板层,以供最终用户获取。在一个示例中,下降过程可以包括用搁板和指形抓取器(图2,212)抓取印刷介质(图2,110)堆叠。一旦印刷介质(图2,110)堆叠已经由搁架和指形抓取器(图2,212)固定,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可以沿着前齿条(305)和后齿条(306)彼此沿反方向行进,从而允许印刷介质(图2,110)堆叠的后缘至少在初始时掉落到夹层下方的底板上。然后,印刷介质(图2,110)堆叠的前缘可以从搁板和指形抓取器(图2,212)中释放,并且经由搁板和指形抓取器(图2,212)轻轻地放置在底板上。

参照根据本文所描述原理的示例中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在此对本系统和方法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流程图和方框图的每个框以及流程图和框图中的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执行。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控制器(图1,130)、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械,使得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在被例如控制器(图1,130)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时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框中指定的功能或动作。在一个示例中,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可以体现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一部分。在一个示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本文所述的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允许源自喷墨印刷装置的输出的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中的每一个在输出系统(图2,140)内累积和逐一配准。还允许在输送给用户之前对累积在喷墨印刷装置(图1,100)中的印刷介质(图2,110)堆叠进行若干整理过程。在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处的各自累积的程度使得在喷墨印刷装置(图1,100)中新印刷作业的配准过程期间先前印刷作业的质量和/或偏移位置被干扰的可能性最小化。利用多个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可以维持印刷作业配准,以在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之间实现上述的不同速度。前齿条(305)和后齿条(306)可以精确地对准,以便当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被搁在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上时提供用于单个印刷介质(图2,110)片材的x配准和y配准。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为印刷作业提供彻底而且均匀的支撑,而不是允许片材的一部分支撑在输出系统(图2,140)的底板上,并且作业的剩余部分被搁在先前印刷的印刷作业上。当新印刷作业累积并与先前印刷作业的顶部接触时,本输出系统(图2,140)还消除了使用二次堆叠保持机构来限制先前印刷作业的移动。此外,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上的摩擦表面(图2,208)减少了介质支撑构件(201-1,201-2)和印刷介质(图2,110)之间的任何滑动,提高了作业质量。

提出前面的描述是为了例示和描述所描述的原理。本描述并不旨在穷举或将这些原理限定于所公开的任何精确形式。根据上述教导,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