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2707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多个喷墨记录设备中,包括配备有多个喷嘴的记录头并且通过重复主扫描和副扫描来进行记录的串行型喷墨记录设备由于成本低且可以实现小型化,因而已广泛普及于公众。

关于上述的记录设备,可以通过重复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以执行记录来进行双向记录的一些记录设备具有调整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墨施加位置的功能。日本特开平7-81190公开了如下方法:利用记录设备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包括在正向扫描中所记录的图案和在反向扫描中所记录的图案的组合的多个调整图案,并且调整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相对墨施加位置。根据该方法,构成调整图案的基于正向扫描的图案和基于反向扫描的图案之间的扫描方向上的偏移量在多个调整图案之间相互改变以区分调整图案,并且确定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相对的适当墨喷出定时。该调整优选在通过使用记录设备执行记录之前进行。在用户感觉到有必要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经由界面输入调整指示来进行调整。

另一方面,在串行型喷墨记录设备中,根据喷嘴直径的变化和喷出方向的变化,在一些情况下在图像中可能发生不均匀浓度。作为抑制该不均匀浓度的方法,例示出通过多次扫描来补充一个区域以完成记录的多遍记录。然而,在该多遍记录中发生用以完成记录的多次扫描中的特定扫描和另一扫描之间的未预期的记录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可能形成具有不均匀浓度的图像。特别地,在双向记录中,有可能发生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该现象的原因包括由于记录介质的起皱等、因而记录头和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不稳定。在发生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墨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情况下,图像无法变得均匀,并且此外,担心可能发生不均匀浓度。

为了解决该问题,日本特开平7-81190提出了以下方法:在多遍记录中,抑制在不期望地发生扫描之间的记录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趋于出现的图像不均匀的发生。首先,为了在多遍记录中、通过使用喷墨记录头针对记录介质上的相同记录区域进行多次记录扫描来形成图像,将图像数据分割成与各个扫描相对应的多个图像数据。将多个记录元件的列分割成包括各自连续排列的多个记录元件的多个分区。将多个分区各自中的多个记录元件分割成多个块,并且通过针对各块改变驱动定时来按顺序进行驱动(所谓的时分驱动)。在通过使用多遍记录和时分驱动这两者来进行记录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改变与多遍记录中的各个扫描相对应的时分驱动的块驱动顺序。

然而,即使在采用日本特开7-81190所述的方法来记录基于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的图案并且尝试调整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记录位置的情况下,也发现在一些情况下难以进行正确的调整。根据日本特开平7-81190,通过使用基于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的图案的组合的图根据基于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各自的图案相互的偏移量而彼此不同的状态来判别测试图案,并且确定扫描之间的相对墨喷出定时。由于该原因,如果与没有发生记录位置偏移的情况相比、在发生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记录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图案的图大幅改变,则容易判别出图案。然而,由于根据日本特开7-81190的方法涉及用于即使在发生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记录位置的偏移的情况下也抑制对图像的影响的技术,因此在通过使用该方法来记录用于调整记录位置的图案的情况下,发现更难进行该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有鉴于上述情形而作出的,并且目的在于在记录图像时抑制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记录位置的偏移所引起的图像的浓度波动的同时,在针对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的记录位置的调整处理中进行更正确的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一种记录设备,包括:记录头,其包括沿预定方向排列的被配置为喷出墨的多个记录元件;扫描单元,用于针对记录介质上的包括等同于多个像素的像素区域的单位区域,利用所述记录头来沿着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执行正方向上的记录扫描和反方向上的记录扫描;驱动单元,用于针对所述单位区域的记录所使用的所述记录头的所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的、包括邻接的多个预定记录元件的多个组各自,在多次所述记录扫描中按不同的定时顺次驱动所述多个预定记录元件各自;以及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记录用户所指定的图像,以及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在利用所述扫描单元的所述正方向上的记录扫描和所述反方向上的记录扫描各自中记录图案,以形成用于调整所述记录头的所述交叉方向上的记录位置的调整图案,并且根据所形成的调整图案调整所述记录头的记录位置,其中,所述驱动单元以如下方式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驱动: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形成同一列的多个点中的所述预定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交叉方向上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正方向上的记录扫描和所述反方向上的记录扫描之间改变;以及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形成同一列的多个点中的所述预定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交叉方向上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正方向上的记录扫描和所述反方向上的记录扫描之间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一种记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使用包括沿预定方向排列的被配置为喷出墨的多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头,针对记录介质上的包括等同于多个像素的像素区域的单位区域,沿着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执行正方向上的记录扫描和反方向上的记录扫描;以及针对所述单位区域的记录所使用的所述记录头的所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的、包括邻接的多个预定记录元件的多个组各自,在多次所述记录扫描中按不同的定时顺次驱动所述多个预定记录元件各自,其中,以如下方式驱动所述多个记录元件:在记录用户所指定的图像的情况下,形成同一列的多个点中的所述预定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交叉方向上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正方向上的记录扫描和所述反方向上的记录扫描之间改变;以及在所述正方向上的记录扫描和所述反方向上的记录扫描各自记录图案以形成用于调整所述记录头的所述交叉方向上的记录位置的调整图案、并且根据所形成的调整图案调整所述记录头的记录位置的情况下,形成同一列的多个点中的所述预定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交叉方向上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正方向上的记录扫描和所述反方向上的记录扫描之间相同。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设备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A~2C是根据典型实施例的记录头的示意图。

图3A~3C是用于说明根据典型实施例的记录头的驱动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创建根据典型实施例的记录数据的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典型实施例的喷嘴列展开表。

图6示出根据典型实施例的图像信号和多值掩码值的对应表。

图7A~7F是根据典型实施例的掩码图案的示意图。

图8A~8C示出根据典型实施例的时分驱动顺序和根据该时分驱动顺序的墨滴配置。

图9是用于说明根据典型实施例的多遍记录操作的示意图。

图10A~10E是根据典型实施例的点配置的示意图。

图11A~11E是根据典型实施例的点配置的示意图。

图12A~12D是时分驱动顺序和根据该时分驱动顺序的墨滴配置的示意图。

图13A~13F是根据典型实施例的多值掩码图案的示意图。

图14A~14E是示出在针对各像素配置两个点的情况下的点配置的示意图。

图15A~15E是示出在针对各像素配置一个点的情况下的点配置的示意图。

图16A~16C是用于说明根据典型实施例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图17A~17C是用于说明根据典型实施例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图18A~18C是用于说明根据典型实施例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图19A~19C是用于说明根据典型实施例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图20A~20E是示出在针对各像素配置一个点的情况下的点配置的示意图。

图21A~21F是根据典型实施例的多值掩码图案的示意图。

图22A~22F是根据典型实施例的多值掩码图案的示意图。

图23A~23F是根据典型实施例的多值掩码图案的示意图。

图24是示出根据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设备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25A~25C是用于说明根据典型实施例的对准调整图案和对准调整项的示意图。

图26A~26D是用于说明具有不同的驱动顺序的两个对准调整图案的示意图。

图27A和27B是用于说明根据典型实施例的对准调整方法的示意图。

图28是示出根据典型实施例的记录头的驱动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29是示出根据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设备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图1A和1B是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设备的示意图。图1A是记录设备的立体图,并且图1B是在与图1A的Y轴和Z轴平行地切断记录头的情况下的截面图。图1A和1B示出墨盒101。根据本实施例,安装四个墨盒,并且这四个墨盒分别容纳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的墨。记录头102喷出上述的墨以着落在相对的记录介质P上。输送辊103和辅助辊104协作地进行工作以在夹持记录介质P的同时沿图中的箭头方向转动,并且根据需要沿+Y方向输送白色的记录介质P。薄片进给辊105供给记录介质P,并且与输送辊103和辅助辊104相同,还起夹持记录介质P的作用。滑架106支撑墨盒101,并且在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使这些墨盒移动。在不进行记录、或者进行记录头的恢复操作等的情况下,滑架106在与图1A中的虚线所示的位置相对应的原始位置h处待机。台板107起在记录位置处稳定地支撑记录介质P的作用。利用滑架带108,使滑架106沿X方向进行扫描,并且滑架轴109支承滑架106。本记录设备通过交替重复基于±X方向上的滑架扫描的记录扫描和+Y方向上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来形成图像。该扫描的方向是与以下将说明的喷嘴排列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这里,在特定扫描和下一扫描之间理想上不存在X方向上的偏移,但根据滑架106的扫描精度或者输送辊103和辅助辊104的输送精度,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不期望地发生X方向上的偏移。

图29是用于示意性说明根据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设备的电路的结构的框图。根据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设备包括滑架基板E0013、主基板E0014、电源单元E0015和前面板E0106。电源单元E0015连接至主基板E0014并且供给各种驱动电源。滑架基板E0013是安装至滑架M4000的印刷电路板单元,并且经由头连接器E0101与记录头102进行信号的交换或者经由柔性扁平线缆(CRFFC)E0012进行头驱动电源供给。另外,滑架基板E0013伴随着滑架106的移动,基于从编码器传感器E0004输出的脉冲信号来检测编码器标尺E0005和编码器传感器E0004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变化。随后,滑架基板E0013还将输出信号经由柔性扁平线缆(CRFFC)E0012输出至主基板E0014。主基板E0014是管理记录设备的各个单元的驱动控制的印刷电路板单元。主基板E0014在其基板上包括主机接口E0017,并且基于来自主机计算机(主机PC)E5000的接收数据来进行记录操作的控制。另外,主基板E0014连接至包括滑架马达E0001和LF马达E0002的各种马达,并且控制各个功能的驱动,其中该滑架马达E0001用作用于使滑架M4000进行主扫描的驱动源,以及该LF马达E0002用作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驱动源。此外,主基板E0014连接至传感器信号E0104,其中该传感器信号E0104被配置为针对诸如被配置为检测打印机的各个单元的操作状况的LF编码器传感器等的各种传感器,进行控制信号和检测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另外,主基板E0014连接至CRFFC E0012和电源单元E0015这两者,并且还可以经由面板信号E0107与前面板E0106进行信息的交换。前面板E0106是诸如触摸面板等的、用户输入各种指示所用的面板。

图24是示出根据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设备的主基板E0014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在该图中,ASIC E1102经由控制总线E1014连接至ROM E1004,并且根据ROM E1004中所存储的程序来进行各种控制。例如,ASIC E1102进行与各种传感器相关联的传感器信号E0104的发送和接收,并且还检测编码器信号E1020的状态等。另外,ASIC E1102根据主机接口E0017的连接和数据输入状态来进行各种逻辑运算和条件判断等以控制各种构成元件,并且管理记录设备的控制。电源控制电路E1010根据来自ASIC E1102的电源控制信号E1024来控制向包括发光元件的各传感器等的电源供给。主机接口E0017将来自ASIC E1102的主机接口信号E1028发送至连接至外部的主机接口线缆E1029,并且将来自主机接口线缆E1029的信号发送至ASIC E1102。另一方面,从电源单元E0015供给电力。在需要的情况下,所供给的电力被转换成电压,以供给至主基板E0014内外的各个单元。另外,来自ASIC E1102的电源单元控制信号E4000连接至电源单元E0015,以控制记录设备的低电力消耗模式等。ASIC E1102是计算处理设备中所内置的单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并且输出马达控制信号E1106、电源控制信号E1024和电源单元控制信号E4000等。然后,ASIC E1102进行与主机接口E0017的信号的交换,经由传感器信号E0104控制诸如各种传感器等的构成元件,并且还检测这些构成元件的状态。此外,ASIC E1102通过检测编码器信号(ENC)E1020的状态来生成定时信号,并且基于头控制信号E1021来控制记录头H1001的记录操作。这里所述的编码器信号(ENC)E1020是经由CRFFC E0012所输入的编码器传感器E0004的输出信号。头控制信号E1021经由柔性扁平线缆E0012连接至滑架基板E0013,以经由头连接器E0101被供给至记录头H1001。另外,将来自记录头H1001的各种信息发送至ASIC E1102。在该图中,RAM E3007用作记录所用的数据缓冲器和从主机计算机接收到的数据所用的缓冲器等,并且还用作各种控制操作所使用的工作区域。EEPROM E1005用于存储诸如记录历史等的各种信息,并且在需要的情况下调用该信息。在监视头控制信号E1021的情况下,对向记录头的点喷出信号针对各喷出口进行计数,并且将作为点喷出信号的累积所获得的数值作为记录历史存储在EEPROM E1005中,使得可以通过根据需要调用该值来切换控制。

图2A~2C示出记录头的结构。图2A是在沿Z方向观看记录头时的平面图,图2B是K列的喷嘴周围的区域的放大图,并且图2C是C列、M列和Y列的喷嘴周围的区域的放大图。在图2A中,从K列喷出黑色墨,从C列喷出青色墨,从M列喷出品红色墨,并且从Y列喷出黄色墨。针对K列以及针对包括C列、M列和Y列的其它列,使用单独的半导体芯片。图2B是K列的放大图。K列包括喷出25pl的墨量的喷嘴201,并且在该墨量着落在记录介质上时形成直径约为60um(微米)的点。关于与预定方向相对应的列内方向(Y方向),两个按300dpi的间隔配置的喷嘴列是以沿列内方向(Y方向)偏移了600dpi的状态配置的。该图的左侧与奇数列相对应,并且右侧与偶数列相对应。在各个喷嘴的正下方(+Z方向)配置有与记录元件相对应的加热器(未示出)。在对加热器进行加热的情况下,正上方的墨产生起泡,并且相应地从该喷嘴喷出墨。在图2B中,在列内方向(Y方向)上在各个列中仅示出3个喷嘴,但实际上,在各个列中配置有64个喷嘴。图2C是C列、M列和Y列的放大图。C列、M列和Y列各自包括喷出5pl的墨量的喷嘴202和喷出2pl的墨量的喷嘴203。利用5pl的墨量,在着落在记录介质上时形成直径约为50um的点,并且利用2pl的墨量,在着落在记录介质上时形成直径约为35um的点。关于列内方向(Y方向),5pl喷嘴列和2pl喷嘴列这两者都是按600dpi的间隔配置的。在各个喷嘴的正下方(+Z方向)配置有与记录元件相对应的加热器(未示出)。在对加热器进行加热的情况下,正上方的墨产生起泡,并且相应地从该喷嘴喷出墨。在图2C中,在列内方向(Y方向)上在各个列中仅示出3个喷嘴,但实际上,在各个列中配置有128个喷嘴。

为了在使用以上述方式排列有大量喷出口的记录头的记录设备中、通过同时驱动所有喷出口来同时喷出墨,需要大容量的电源。由于该原因,采用用于在驱动周期的时间段内顺次驱动与记录头中所排列的预定数量的喷出口相对应的加热器的、用于进行时分驱动的方法。具体地,将记录头的所有喷出口分割成多个组,并且用于驱动与各个组相对应的加热器的定时逐渐改变。在进行该时分驱动的情况下,同时驱动的喷出口的数量减少,使得可以抑制记录设备中所使用的电源的容量。

图28是示出使用时分驱动方法的记录头的驱动电路的一般结构的框图。在图28中,M个各加热器R01~RM的一端共通地连接至驱动电压VH,并且另一端连接至M位驱动器2801。来自M位锁存器2802的输出信号与N位块使能选择信号(BE1~BEN)的逻辑积(AND)信号被输入至M位驱动器2801。从M位移位寄存器2803输出的M位信号连接至M位锁存器2802,并且在供给锁存信号(LAT)的情况下,M位锁存器2802锁存(记录并保持)M位移位寄存器2803中所存储的M位数据。M位移位寄存器2803是图像数据响应于记录信号的对准存储所用的电路。经由信号线S_IN所发送的图像数据与图像数据传送时钟(SCLK)同步地被输入至M位移位寄存器2803。在如此构成的驱动电路中,顺次输入时间分割的驱动信号作为块使能选择信号(BE1~BEN),并且以时分方式针对各块驱动N个加热器。即,将记录头中所包括的多个加热器分割成多个块并以时分方式驱动这些块,并且执行记录。

这里,将说明块使能选择信号的控制。块使能选择信号由图24所示的主基板E0014中的ASIC E1102来控制。块使能选择信号是由ASIC E1102中先前并入的头控制电路生成的,并且作为头控制信号E1021被发送至记录头H1001。RAM E3007、ROM E1004或ASIC的存储区域保持用于设置块驱动顺序的块顺序设置表。块使能选择信号是基于该块驱动顺序设置表而适当生成的。即,采用以下结构:利用记录设备中所包括的主基板上的控制电路来生成记录头的控制信号,并且将该控制信号发送至记录头。块顺序设置表针对同一加热器列设置不同的多种驱动顺序,并且可以根据记录设备所执行的模式或记录时的扫描的方式来适当地使用这多个驱动顺序。

根据记录设备,还可以采用将头控制电路设置到记录头内的控制基板等、并且仅将图像信号发送至记录头的结构,但该结构仅是简单地分离了功能,并且控制信号的实质流程相同。

图3A示意性示出记录头的喷嘴列,图3B示意性示出施加至各个喷嘴的驱动信号,并且图3C示意性示出从各个喷嘴喷出的墨滴。在图3A中,喷墨记录头的喷嘴列300包括128个喷嘴,并且从图3A的上侧起将这些喷嘴以16个喷嘴为单位分割成第一分区~第八分区这八个分区(组)。此外,各个分区中的各16个喷嘴属于16个驱动块其中之一,并且在记录时以块为单位对这些喷嘴进行时间分割并顺次驱动这些喷嘴。在时分驱动中,同时驱动相同块中的喷嘴。根据例示示例,喷嘴列300中的具有喷嘴编号1、17、...、113的16个喷嘴属于第一驱动块(驱动块No.1),并且具有喷嘴编号2、18、...、114的16个喷嘴属于第二驱动块(驱动块No.2)。同样,具有喷嘴编号16、32、...、128的16个喷嘴属于第十六驱动块(驱动块No.16),并且将各个分区中的喷嘴周期性地分配至各个驱动块。在按所述顺序对驱动块No.1、5、9、13、2、6、10、14、3、7、11、15、4、8、12和16进行驱动的时分驱动的情况下,利用图3B所示的脉冲状的驱动信号301来顺次驱动各个加热器。在一列的记录数据是用于使128个喷嘴变为ON(开启)的数据的情况下,如图3C所示,响应于驱动信号而从各个喷嘴喷出墨滴302。因此,基于相同列的记录数据的墨滴是以时分方式喷出的。在下一周期中,可以同样以时分方式喷出基于下一列的记录数据的墨滴。

关于用于基于多遍方法通过多遍扫描完成同一区域以进行用户所指定的期望图像的记录的处理,图4是用于说明通过四次扫描来完成同一区域的处理的流程图。在步骤401中,将诸如数字照相机或扫描器等的图像输入装置所获得的、或者通过计算机处理等所获得的针对RGB分别具有256个灰度(0~255)的原始图像数据按600dpi的分辨率输入至主机PC E5000的打印机驱动器。在步骤402的颜色转换处理A中,将步骤401中所输入的RGB原始图像信号转换成R′G′B′信号。在下一步骤403的颜色转换处理B中,将R′G′B′信号转换成与各色墨相对应的信号值。根据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设备包括C(青色)、M(品红色)和Y(黄色)这三个颜色。因此,转换之后的信号是与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墨色相对应的图像信号C1、M1和Y1。各个图像信号C1、M1和Y1的灰度数是256(0~255),并且分辨率是600dpi。应当注意,根据具体的颜色转换处理B,使用表示各个输入值R、G和B与各个输出值C、M和Y之间的关系的三维查找表(未示出),并且关于在表网格点值以外的输入值,通过根据周围的表网格点输出值进行插值来获得输出值。以下将说明图像信号C1作为代表示例。在步骤404中,通过使用灰度校正表的灰度校正来对图像信号C1的灰度进行校正,并且获得灰度校正之后的图像信号C2。在步骤405中,进行基于误差扩散法的多值量化处理,以针对各像素获得具有三个灰度(0、1和2)的分辨率为600dpi的图像信号C3。这里,使用误差扩散法,但还可以使用抖动法。将所获得的图像信号C3发送至记录设备。在下一步骤406中,使图像信号C3依从图5所示的喷嘴列展开表,以获得各喷嘴列的图像信号C4。根据本典型实施例,如图5所示,未生成5pl喷嘴列的图像信号C4,并且将2pl喷嘴列的图像信号C4光栅化成三个灰度“0”、“1”和“2”。在步骤407中,进行多值掩码处理,并且将图像信号C4与多值掩码进行对照以获得图像信号C5,其中该图像信号C5判断墨滴是否配置在薄片上的与像素相对应的像素区域中。多值掩码的分辨率是600dpi,并且具有与三个值(0、1和2)相对应的掩码值。如图6所示,响应于图像信号C4的信号值“0”,在掩码值是任何值的情况下,均没有配置墨滴。响应于图像信号C4的信号值“1”,仅在掩码值是1的情况下配置墨滴。响应于图像信号C4的信号值“2”,在掩码值是“1”或“2”的情况下配置墨滴。换句话说,掩码值“1”针对像素区域容许最大两次墨喷出,并且掩码值“2”针对像素区域容许最大一次墨喷出。本典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包括Y方向上的宽度为32in(英寸)且X方向上的宽度为32in的四个多值掩码MP1、MP2、MP3和MP4。图7A~7F示出多值掩码图案。图7A示出MP1,图7B示出MP2,图7C示出MP3,并且图7D示出MP4,其中白色部分表示掩码值“0”,阴影部分表示掩码值“1”,并且黑色部分表示掩码值“2”。作为多值掩码图案的特征,获得了在四个多值掩码MP1~MP4彼此重叠的情况下掩码值“1”和“2”各自互补的配置。因此,针对图像信号C4的信号值“1”,在四个多值掩码MP1~MP4的任意多值掩码中,要配置一次墨滴,并且针对图像信号C4的信号值“2”,在四个多值掩码MP1~MP4的任意多值掩码中,要配置两次墨滴。另外,作为多值掩码图案的另一特征,在将四个多值掩码中的MP1和MP3彼此相加的情况下,获得掩码值“1”和“2”相互呈周期性的纵长千鸟格(图7E)。这里所使用的多值掩码是Y方向上的长度为3×3×2in且X方向上的长度为1in的千鸟格重复的图案。同样,在将MP2和MP4彼此相加的情况下,获得了掩码值“1”和“2”相对于上述配置反转的千鸟格(图7F)。在步骤408中,将图像信号C5发送至头。在步骤409中,基于图像信号C5来向记录介质上的与像素相对应的像素区域喷出墨。此时,基于时分驱动来驱动加热器以喷出墨,从而执行记录。

图8A~8C示出加热器驱动顺序和基于上述的加热器驱动顺序的薄片上的墨滴的配置之间的关系。图8A是表示本典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加热器驱动顺序的表。首先,各个喷嘴分区中的驱动块No.1的喷嘴喷出墨(喷嘴编号1、17、...、113)。其次,各个喷嘴分区中的驱动块No.9的喷嘴喷出墨(喷嘴编号9、25、...、118)。以下第三是驱动块No.6,继续第四是驱动块No.14。直到第十六,驱动块No.12的喷嘴喷出墨为止,在600dpi的扫描宽度内喷出了墨。在假定响应于在水平方向上为1个像素且在垂直方向上为16个像素的图像信号C5、在沿+X方向(正方向)的扫描期间按上述驱动顺序喷出墨的情况时,薄片上的墨滴的配置与图8B所示的配置相对应。另一方面,在假定响应于与上述相同的图像信号C5、在沿-X方向(反方向)的扫描期间按上述驱动顺序喷出墨的情况时,薄片上的墨滴的配置与图8C所示的配置相对应。该配置是通过相对于图8B在X方向上进行镜面反转所获得的配置。即,图8C的顺序与图8B的顺序相反。

图9是示出在形成图像时、记录介质输送和要使用的喷嘴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这里,使用C列作为喷嘴列来进行说明,但M列和Y列也具有相同的关系。在形成图像在扫描方向上大于32个像素的情况下,在X方向上重复使用多值掩码MP1~MP4。在步骤901中,使用喷嘴编号1~32,并且沿+X方向(正方向)进行扫描以执行记录。此时的记录数据是通过将多值掩码MP1(图中的M1)与对应于形成图像区域A的图像信号C4进行对照所获得的图像信号C5。薄片上的根据时分驱动的墨滴的配置与图8B所示的配置相对应。在扫描之后,将记录介质P沿+Y方向以600dpi为单位输送了32。为了简便,图9示出通过使喷嘴在-Y方向上移动所得到的、喷嘴和记录介质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步骤902中,使用喷嘴编号1~64,并且沿-X方向(反方向)进行扫描以执行记录。此时的记录数据是关于喷嘴编号1~32、通过将多值掩码MP1与对应于形成图像区域B的图像信号C4进行对照所获得的图像信号C5。此时的记录数据是关于喷嘴编号33~64、通过将多值掩码MP2(图中的M2)与对应于形成图像区域A的图像信号C4进行对照所获得的图像信号C5。薄片上的根据时分驱动的墨滴的配置与图8C所示的配置相对应。在扫描之后,将记录介质P沿+Y方向以600dpi为单位输送了32。在步骤903中,使用喷嘴编号1~96,并且沿+X方向(正方向)进行扫描以执行记录。此时的记录数据关于喷嘴编号1~32是通过将多值掩码MP1与对应于形成图像区域C的图像信号C4进行对照所获得的图像信号C5。此时的记录数据关于喷嘴编号33~64是通过将多值掩码MP2与对应于形成图像区域B的图像信号C4进行对照所获得的图像信号C5。此时的记录数据关于喷嘴编号65~96是通过将多值掩码MP3(图中的M3)与对应于形成图像区域A的图像信号C4进行对照所获得的图像信号C5。薄片上的根据时分驱动的墨滴的配置与图8B所示的配置相对应。在扫描之后,将记录介质P沿+Y方向以600dpi为单位输送了32。在步骤904中,使用喷嘴编号33~128,并且沿-X方向(反方向)进行扫描以执行记录。此时的记录数据关于喷嘴编号33~64是通过将对应于形成图像区域C的图像信号C4与多值掩码MP2进行对照所获得的图像信号C5。此时的记录数据关于喷嘴编号65~96是通过将多值掩码MP3与对应于形成图像区域B的图像信号C4进行对照所获得的图像信号C5。此时的记录数据关于喷嘴编号97~128是通过将多值掩码MP4(图中的M4)与对应于形成图像区域A的图像信号C4进行对照所获得的图像信号C5。根据时分驱动的薄片上的墨滴的配置与图8C所示的配置相对应。通过步骤901~904的四次扫描完成了形成图像区域A的记录。这样,通过多次扫描进行了单位区域(这里为形成图像区域A)的记录。在扫描之后,将记录介质P沿+Y方向以600dpi为单位输送了32。在步骤905中,使用喷嘴编号65~128,并且沿+X方向(正方向)进行扫描以执行记录。此时的记录数据关于喷嘴编号65~96是通过将多值掩码MP3与对应于形成图像区域C的图像信号C4进行对照所获得的图像信号C5。此时的记录数据关于喷嘴编号96~128是通过将多值掩码MP4与对应于形成图像区域B的图像信号C4进行对照所获得的图像信号C5。根据时分驱动的薄片上的墨滴的配置与图8B所示的配置相对应。通过步骤902~905的四次扫描完成了形成图像区域B的记录。在扫描之后,将记录介质P沿+Y方向以600dpi为单位输送了32。在步骤906中,使用喷嘴编号97~128,并且沿-X方向进行扫描以执行记录。此时的记录数据是通过将多值掩码MP4与对应于形成图像区域C的图像信号C4进行对照所获得的图像信号C5。根据时分驱动的薄片上的墨滴的配置与图8C所示的配置相对应。通过步骤903~906的四次扫描完成了形成图像区域C的记录。在扫描之后,排出记录介质P,并且记录操作结束。

接着,将说明在针对各像素配置两个点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在图9的形成图像区域A的所有像素中图像信号C4的信号值是“2”的情况下,在具有掩码值“1”和“2”的位置处配置墨滴。即,在第一次扫描中在图7A所示的阴影部分和黑色部分中配置墨滴,在第二次扫描中在图7B所示的阴影部分和黑色部分中配置墨滴,在第三次扫描中在图7C所示的阴影部分和黑色部分中配置墨滴,并且在第四次扫描中在图7D所示的阴影部分和黑色部分中配置墨滴。其中,在第一次扫描和第三次扫描中沿+X方向(正方向)进行记录,并且在第二次扫描和第四次扫描中沿-X方向(反方向)进行记录。因此,在+X方向(正方向)上配置墨滴的位置是图7E所示的阴影部分和黑色部分,并且在-X方向(反方向)上配置墨滴的位置是图7F所示的阴影部分和黑色部分。即,在所有像素中,在正方向记录中配置一次墨滴,并且在反方向记录中配置一次墨滴。图10A~10E示出在还考虑到时分驱动的情况下的此时的墨滴配置(以下将称为点配置)。图10A示出+X方向(正方向)上的点配置,图10B示出-X方向(反方向)上的点配置,并且图10C示出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这两者彼此重叠的最终点配置。图10D示出如下情况下的点配置:由于在图10C的最终点配置中发生了扫描之间的偏移,因此反向扫描记录相对于正向扫描记录在X方向上偏移了+21.2um(=1200dpi)。图10E示出如下情况下的点配置:由于在图10C的最终点配置中发生了扫描之间的偏移,因此反向扫描记录相对于正向扫描记录在X方向上偏移了+42.3um(=600dpi)。相同喷嘴中所配置的点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是42.3um(=600dpi),并且第一块和第二块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是2.65um(=9600dpi=600dpi/16)。示出以下:通过正向扫描来记录填充有纵线的部分,通过反向扫描来记录填充有横线的部分,并且通过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这两者来记录填充有网格线的部分。参考图10C,可以理解,基于正向扫描的点和基于反向扫描的点大致彼此重叠以进行记录的行、点彼此部分重叠的行、以及点几乎没有彼此重叠而是彼此偏移并进行记录的行以各种方式存在。在图10D中,点彼此重叠的行中的点新出现,但点几乎没有彼此重叠而是彼此偏移的行中的点新彼此重叠,结果使得抵消了浓度的变化。在图10E中,除图像的X方向上的两端外,获得了与图10C的配置相同的配置。在观察图像整体的情况下,即使在X方向上的扫描之间的偏移量是+21.2um或+42.3um的情况下,也可以理解,几乎没有发生浓度的变化。另外,同样关于图像均匀性,由于图10C和图10D中的点彼此重叠的行和点没有彼此重叠的行仅相互切换,因此即使在偏移之后,整体的图像均匀性也没有下降。如上所述,由于图10E的配置与图10C的配置大致相同,因此在观察图像整体的情况下,即使在X方向上的扫描之间的偏移量是+21.2um或+42.3um的情况下,也可以理解,图像均匀性几乎没有下降。

利用上述结构,在针对各像素配置两个点的情况下,在维持图像均匀性的同时,可以抑制在发生扫描之间的着落偏移时出现的图像均匀性的下降和浓度的变化。

接着,将说明在针对各像素配置一个点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在图9的形成图像区域A的所有像素中、图像信号C4的信号值是“1”的情况下,在具有掩码值“1”的位置处配置墨滴。即,在第一次扫描中在图7A所示的灰色部分中配置墨滴,在第二次扫描中在图7B所示的灰色部分中配置墨滴,在第三次扫描中在图7C所示的灰色部分中配置墨滴,并且在第四次扫描中在图7D所示的灰色部分中配置墨滴。其中,在第一次扫描和第三次扫描中沿+X方向(正方向)进行记录,并且在第二次扫描和第四次扫描中沿-X方向(反方向)进行记录。因此,在+X方向(正方向)上配置墨滴的位置是图7E所示的灰色部分,并且在-X方向(反方向)上配置墨滴的位置是图7F所示的灰色部分。即,针对正方向扫描中的1个像素×1个像素的交错配置和反方向扫描中的补充上述的交错配置的逆交错配置,配置墨滴。图11A~11E示出在还考虑到时分驱动的此时刻的点配置。图11A示出+X方向(正方向)上的点配置,图11B示出-X方向(反方向)上的点配置,并且图11C示出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这两者彼此重叠的最终点配置。图11D示出如下情况下的点配置:由于在图11C的最终点配置中发生了扫描之间的偏移,因此反向扫描记录相对于正向扫描记录在X方向上偏移了+21.2um(=1200dpi)。图11E示出如下情况下的点配置:由于在图11C的最终点配置中发生了扫描之间的偏移,因此反向扫描记录相对于正向扫描记录在X方向上偏移了+42.3um(=600dpi)。针对相同喷嘴中所配置的点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第一块和第二块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填充有纵线的部分、填充有横线的部分和填充有网格线的部分与上述相同。参考图11C,可以理解,基于正向扫描的点和基于反向扫描的点大致彼此重叠以进行记录的行、点彼此部分重叠的行、以及点几乎没有彼此重叠而是彼此偏移并进行记录的行以各种方式存在。在图11D中,由于点彼此重叠的行中的点新出现、但点几乎没有彼此重叠而是彼此偏移的行中的点新彼此重叠,因此结果抵消了浓度的变化。这与图11D同样适用于图11E。由于点彼此重叠的行中的点新出现、但点几乎没有彼此重叠而是彼此偏移的行中的点新彼此重叠,因此结果抵消了浓度的变化。在观察图像整体的情况下,即使在X方向上的扫描之间的偏移量是+21.2um或+42.3um的情况下,也可以理解,几乎没有发生浓度的变化。另外,同样关于图像均匀性,由于图11C和图11D所示的点彼此重叠的行和点没有彼此重叠的行仅相互切换,因此即使在偏移之后,整体的图像均匀性也没有下降。这与图11D同样适用于图11E。由于点彼此重叠的行和点没有彼此重叠的行仅相互切换,因此即使在偏移之后,整体的图像均匀性也没有下降。在观察图像整体的情况下,即使在X方向上的扫描之间的偏移量是+21.2um或+42.3um的情况下,也可以理解,图像均匀性几乎没有下降。

利用上述结构,在针对各像素配置一个点的情况下,在维持图像均匀性的同时,可以抑制在发生扫描之间的着落偏移时出现的图像均匀性的下降和浓度的变化。

根据本典型实施例,从针对各像素配置一个点的灰度起、直到针对各像素配置两个点的灰度为止,可以抑制在发生扫描之间的着落偏移时出现的、图像均匀性的下降和浓度的变化。

根据本典型实施例,在以下两个方面实现了优点:基于时分驱动的墨着落位置在扫描之间发生改变,并且沿不同的扫描方向在邻接像素中进行记录。

以下将说明基于时分驱动的墨着落位置在扫描之间相同、并且还随机地设置扫描方向以在邻接像素中执行记录的情况。图12A~12D示出加热器驱动顺序和基于上述的驱动顺序的薄片上的墨滴的配置,并且图13A~13F示出多值掩码图案。其它记录操作与根据上述典型实施例的记录操作相同。图12A是示出在沿+X方向(正方向)进行扫描时的加热器驱动顺序。在假定响应于在水平方向上为1个像素且在垂直方向上为16个像素的图像信号C5、在沿+X方向(正方向)的扫描期间按该驱动顺序进行喷出的情况时,薄片上的墨滴的配置与图12B所示的配置相对应。该配置是与上述的图8B相同的配置。图12C是示出在沿-X方向(反方向)进行扫描时的加热器驱动顺序的表。在假定响应于在水平方向上为1个像素且在垂直方向上为16个像素的图像信号C5、在沿-X方向(反方向)的扫描期间按该驱动顺序进行喷出的情况时,薄片上的墨滴的配置与图12D所示的配置相对应。该配置是与图12B相同的配置,并且基于时分驱动的墨着落位置在扫描之间没有改变。图13A示出第一次扫描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图13B示出第二次扫描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图13C示出第三次扫描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并且图13D示出第四次扫描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白色部分表示掩码值“0”,阴影部分表示掩码值“1”,并且黑色部分表示掩码值“2”。图13E示出通过第一次扫描+第三次扫描的正向扫描所记录的配置,并且图13F示出通过第二次扫描+第四次扫描的反向扫描所记录的配置。作为多值掩码图案的特征,获得了在四个多值掩码彼此重叠的情况下掩码值“1”和“2”互补的配置。另外,作为多值掩码图案的另一特征,在将四个多值掩码中的第一次扫描+第三次扫描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彼此相加的情况下,获得了掩码值“1”和“2”具有白噪声特性的随机配置(图13E)。同样,在将第二次扫描+第四次扫描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彼此相加的情况下,获得了相对于上述配置、掩码值“0”和“1”反转的随机配置(图13F)。采用上述的时分驱动顺序和多值掩码图案,图14A~14E示出在所有像素中图像信号C4的值变为“2”的情况下的点配置,并且图15A~15E示出在所有像素中图像信号C4的值变为“1”的情况下的点配置。图14A和图15A示出+X方向(正方向)上的点配置,图14B和图15B示出-X方向(反方向)上的点配置,并且图14C和15C示出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这两者彼此重叠的最终点配置。图14D和图15D示出如下情况下的点配置:由于在图14C或图15C的最终点配置中发生了扫描之间的偏移,因此反向扫描记录相对于正向扫描记录在X方向上偏移了+21.2um(=1200dpi)。图14E和图15E示出如下情况下的点配置:由于在图14C或图15C的最终点配置中发生了扫描之间的偏移,因此反向扫描记录相对于正向扫描记录在X方向上偏移了+42.3um(=600dpi)。针对相同喷嘴中所配置的点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第一块和第二块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填充有纵线的部分、填充有横线的部分和填充有网格线的部分的说明与上述相同。参考图14D,由于在薄片上出现图14C中的彼此完全重叠的点,因此浓度上升。另一方面,参考图14E,状态变为与图14C大致相同。在发生扫描之间的X方向上的偏移的情况下,图像均匀性几乎没有改变,但关于浓度,可以理解,在情形从无偏移改变为发生了21.2um的偏移的情况下,浓度上升,并且在偏移从21.2um增加为42.3um的情况下,浓度下降。参考图15D,可以理解,在图15C中根本没有出现的相互点彼此部分重叠的部分出现了。参考图15E,相互点进一步彼此重叠。同样关于图像均匀性,点之间的间隙在图15C中是均匀的,但点之间的间隙在图15D中部分变大,并且这些间隙在图15E中进一步变大,使得在随机位置处产生大的间隙。在观察图像整体的情况下,由于X方向上的扫描之间的偏移量增加为+21.2um、并进一步增加为+42.3um,因此浓度下降,并且图像均匀性也下降。

这里,将说明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图像记录时的驱动顺序控制所引起的效果的产生机制。特别地,将详细说明针对各像素配置一个点的情况。根据本典型实施例,基于时分驱动顺序的墨滴的配置在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改变,使得抑制了在发生扫描之间的着落偏移的情况下出现的、图像均匀性的下降和浓度的变化。作为用于改变扫描中的基于时分驱动顺序的墨滴的配置的方法,在同样在典型实施例中例示的基于镜面反转的对应关系成立的情况下,获得了大的效果。将参考图16A~16C来说明该情况。为了简化说明,按如下方式设置时分驱动顺序作为驱动顺序:第一个从各个喷嘴分区中的驱动块No.1的喷嘴喷出墨,第二个从各个喷嘴分区中的驱动块No.2的喷嘴喷出墨,第三个从驱动块No.3喷出墨,...,并且第十六个从驱动块No.16喷出墨。由于该原因,在正方向记录的情况下,沿+X方向从块No.1起直到块No.16为止顺次配置点,并且在反方向记录的情况下,沿-X方向从块No.1起直到块No.16为止顺次配置点。另外,关于相同扫描方向上的掩码图案的特征,采用针对各列交替配置反方向记录·正方向记录·反方向记录·正方向记录的图案。本典型实施例的掩码大小是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为32,但如从掩码图案的重复周期看出,Y方向是8,并且X方向是2。在考虑到基于时分驱动的重复周期在Y方向上是16的状态的情况下,准备具有在Y方向上为16且在X方向上为2的大小的描述模型就足够了。图16A~16C示出在基于上述的驱动顺序和掩码图案、大小为垂直方向上的16×水平方向上的4的图像信号C4的所有像素的信号值是“1”的情况下的点坐标。图16A示出在没有发生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的情况下的点配置,图16B示出示出在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量是+21.2um(=1200dpi)的情况下的点坐标,并且图16C示出在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量是+42.3um(=600dpi)的情况下的点坐标。填充有纵线的单元格表示通过正方向记录来配置点的位置,并且填充有横线的单元格表示通过反方向记录来配置点的位置。单元格的垂直大小是600dpi,并且水平大小是9600dpi(=6000dpi/16)。关于水平方向,16个单元格按600dpi(=9600dpi×16)构成一列的数据。在图16B中,相对于图16A,基于反方向扫描的点坐标在+X方向上偏移了1200dpi=9600dpi×8个单元格。这里,在关注图16B的第五行(R5)的情况下,反方向上的点沿X方向配置在C2的T4中,并且正方向上的点配置在C2的邻接的T5中。从该点起,空白空间持续了30个单元格。然后,反方向上的点配置在C4的T4中,并且正方向上的点配置在C4的邻接的T5中。相对于该点坐标的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关系与图16A的第一行(R1)相同。同样,相对于图16B的第六行(R6)的点坐标的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关系与图16A的第二行(R2)相同。这样,在图16B和图16A中存在相对于点坐标的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关系相同的对。在图16C中,相对于图16A,基于反方向扫描的点坐标在+X方向上偏移了600dpi=9600dpi×16个单元格。参考图16C的第九行(R9),可以理解,情形与图16A的第一行(R1)相同。随后,参考图16C的第十行(R10),例如,情形与图16A的第二行(R2)相同。因而,在图16C和图16A中也存在相对于点坐标的正方向和反方向之间的关系相同的对。这是因为,基于时分驱动的点配置在正方向和反方向上具有镜面反转,并且相对于点坐标的正方向和反方向之间的关系在所有行中都改变。

如上所述,即使在发生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的情况下,也存正方向和反方向之间的关系与没有发生偏移的情况下的关系相同的对,并且可以抑制在发生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的情况下的浓度的变化。

这里,说明了时分驱动具有用于从块No.1起直到块No.16为止顺次进行驱动的驱动顺序、并且在正方向和反方向上存在镜面反转的示例,但可以使用与该驱动顺序不同的驱动顺序。这是因为,在点配置具有维持了正方向和反方向上的镜面反转的关系的同时、改变驱动顺序的情况下,图16A~16C中的特定行和另一行仅彼此切换,并且切换行内的相对于点坐标的正方向和反方向之间的关系没有改变。图17A~17C相对于图16A~16C与时分驱动顺序(图8A~8C)的改变相对应。填充有纵线的单元格表示在正方向记录中配置点的位置,并且填充有横线的单元格表示在反方向记录中配置点的位置。图17A与没有发生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的情况相对应,图17B与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量是+21.2um(=1200dpi)的情况相对应,并且图17C与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量是+42.3um(=600dpi)的情况相对应。将相对于列C4向右侧进一步偏移的单元格视为绕一周添加至列C1。在将没有发生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的情况仅与偏移量是42.3um的情况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如图17C的R5和图17A的R1、图17C的R6和图17A的R2、图17C的R7和图17A的R3、...那样,存在正方向和反方向之间的坐标关系彼此一致的行。

然而,在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量照原样是+42.3um的情况下,点集中在列C2和列C4内,并且图像均匀性劣化。有鉴于上述,代替反方向记录·正方向记录·反方向记录·正方向记录交替配置的图案,沿相同扫描方向的掩码图案的特征改变为特定行在X方向上生偏移的图案。即使在特定行在X方向上偏移的情况下,相对于行内的点坐标的正方向和反方向之间的关系没有改变,并且正方向和反方向之间的坐标关系彼此一致的行继续存在。与反方向记录·正方向记录·反方向记录·正方向记录针对各列交替配置的图案相对比,行1、2、3、7、8、9、10、11、15和16在X方向上偏移了+1列的图案等同于将作为示例进行说明的本典型实施例的千鸟格图案。图18A~18C相对于图16A~16C的结构示出对时分驱动顺序(图8A~8C)和多值掩码图案(图7E和图7F)作出改变的结构。图18A与没有发生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的情况相对应,图18B与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量是+21.2um(=1200dpi)的情况相对应,并且图18C与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量是+42.3um(=600dpi)的情况相对应。由于图18A~18C与相对于图17A~17C、通过仅使特定行在X方向上偏移所获得的状态相对应,因此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坐标关系彼此一致的行的组合与图17A~17C相同。同样,填充有纵线的单元格表示在正方向记录中配置点的位置,并且填充有横线的单元格表示在反方向记录中配置点的位置。即使在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量是+42.3um的情况下,由于点在没有集中于列C2和C4内的情况下相对分散,因此可以提高图像均匀性。

上述效果在使基于时分驱动顺序的墨滴的配置在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改变的方式是镜面反转的情况下变得极其明显,但方式不限于镜面反转,并且只要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墨滴配置彼此不同即可以获得该效果。即,避免了相对于点坐标的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关系在所有行中均相同的情况就足够了。图19A~19C示出正方向上的基于时分驱动的点配置和反方向上的基于时分驱动的点配置在所有行中均相同的示例。与图16A~16C、图17A~17C和图18A~18C相同,填充有纵线的单元格表示在正方向记录中配置点的位置,并且填充有横线的单元格表示在反方向记录中配置点的位置。设置驱动顺序,使得关于正方向,第一个从各个喷嘴分区中的驱动块No.1的喷嘴喷出墨,第二个从各个喷嘴分区中的驱动块No.2的喷嘴喷出墨,第三个从驱动块No.3的喷嘴喷出墨,...,第十六个从驱动块No.16的喷嘴喷出墨。设置驱动顺序,使得关于反方向,第一个从各个喷嘴分组中的驱动块No.16的喷嘴喷出墨,第二个从各个喷嘴分区中的驱动块No.15的喷嘴喷出墨,第三个从驱动块No.14的喷嘴喷出墨,...,第十六个从驱动块No.1的喷嘴喷出墨。由于该原因,在正方向记录和反方向记录这两者中,从块No.1起直到块16为止沿+X方向顺次配置点。作为相同扫描方向上的掩码图案的特征,使用针对各列交替配置反方向记录·正方向记录·反方向记录·正方向记录的图案。图19A与没有发生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的情况相对应,图19B与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量是+21.2um(=1200dpi)的情况相对应,并且图19C与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量是+42.3um(=600dpi)的情况相对应。在图19A中,正方向的点和反方向的点在所有行中以间隔了15个单元格的空白空间的状态配置。在图19B中,空白空间从15个单元格改变为8个单元格。在图19C中,没有出现空白空间,并且在所有行中正方向的点和反方向的点彼此重复。即,在发生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的情况下,在正方向和反方向中配置点的距离在所有行中改变。根据上述的该模式,即使在时分驱动顺序改变的情况下,即使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中的掩码图案改变也没有产生正方向和反方向之间的坐标关系彼此一致的行,使得针对扫描之间的偏移也没有出现浓度抑制的效果。

另外,优选采用如下结构:针对点坐标的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关系不相同,并且此外,反向扫描中的点配置不是通过正向扫描中的点配置的偏移所获得的点配置。利用上述结构,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各自中的点配置的图案彼此不相似,并且上述的浓度变化的抵消效果增加。为了避免通过正向扫描中的点配置的偏移所获得的点配置,在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中对喷嘴阵列的驱动顺序是逆序的偏移关系不成立。将说明用于确定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各自中所要记录的像素的方法,其中基于时分驱动的点配置改变,以避免如上所述的、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关系在所有行中均相同的情况,从而可靠地实现抑制浓度的波动的效果。首先,将说明基于时分驱动的着落位置在扫描之间改变、并且此外随机地确定扫描方向以记录邻接像素的情况。

加热器驱动顺序和基于上述的驱动顺序的薄片上的墨滴的配置使用图8A~8C所示的、在正向扫描方向和反向扫描方向上镜面配置成立的结构,并且多值掩码图案使用图13A~13F所示的、随机地确定扫描方向以响应于掩码值“1”来记录邻接像素的结构。其它记录操作与根据上述典型实施例的记录操作相同。图20A~20E示出在通过采用图8A~8C的时分驱动顺序和图13A~13F的多值掩码图案、图像信号C4的值在所有像素中都变为“1”的点配置。图像信号C4的值在所有像素中都变为“2”的情况与典型实施例相同,并且将省略针对该情况的说明。图20A示出示出+X方向(正方向)上的点配置,图20B示出示出-X方向(反方向)上的点配置,并且图20C示出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这两者彼此重叠的最终点配置。图20D示出示出如下情况下的点配置:由于在图20C的最终点配置中发生了扫描之间的偏移,因此反向扫描记录相对于正向扫描记录在X方向上偏移了+21.2um(=1200dpi)。图20E示出如下情况下的点配置:由于在图20C的最终点配置中发生了扫描之间的偏移,因此反向扫描记录相对于正向扫描记录在X方向上偏移了+42.3um(=600dpi)。针对相同喷嘴中所配置的点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第一块和第二块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填充有纵线的部分、填充有横线的部分和填充有网格线的部分与上述相同。参考图20D,看起来与图20C相比空白区域略微增多。参考图20E,空白区域的增多变得明显。另一方面,同样关于图像均匀性,与图11C相比,参考图20C,点之间的间隙的数量少,但间隙以不均匀方式存在。参考图20D,上述的点之间的间隙部分变大。参考图20E,间隙进一步变大,并且间隙的不均匀性变得明显。在观察图像整体的情况下,由于X方向上的扫描之间的偏移量增加为+21.2um、并且进一步增加为+42.3um,因此浓度的变化增大,并且图像均匀性下降。

根据上述典型实施例,基于时分驱动的墨滴配置在正方向和反方向中改变,以产生点彼此重叠(即,正方向记录和反方向记录中的墨着落位置彼此靠近)的位置、以及点没有彼此重叠(即,正方向记录和反方向记录中的墨着落位置彼此远离)的位置。结果,可以提高针对扫描之间的偏移的图像鲁棒性。然而,在邻接点沿相同扫描方向配置的情况下,这些邻接点具有基于相同时分驱动顺序的配置。因此,点之间的着落位置处于既不近也不远的距离。因而,为了更有效地获得抑制基于上述的驱动顺序的浓度变化的效果,优选改变针对邻接点的扫描方向。在正方向记录和反方向记录随机地配置的掩码图案中,邻接点部分配置在相同扫描方向上。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正方向记录和反方向记录中的像素的配置具有千鸟格或逆千鸟格的关系的掩码图案中,所有的邻接像素都配置在不同的扫描方向上,并且效果明显。应当注意,不必使所有的邻接像素配置在不同的扫描方向上,并且在所有行中邻接像素的数量高于彼此不邻接的像素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基于上述驱动顺序抑制浓度波动的充分效果。

关于相同扫描方向上所配置的图案、例如正向扫描方向中所配置的图案等,根据典型实施例,使用Y方向上的长度为3×3×2且X方向上的长度为1的千鸟格的千鸟格图案(图7E和图7F),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作为其它示例,图21A~21F和图22A~22F示出正向扫描方向中所配置的多值掩码图案。图21A和图22A示出第一次扫描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图21B和图22B示出第二次扫描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图21C和图22C示出第三次扫描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并且图21D和图22D示出第四次扫描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白色部分表示掩码值“0”,阴影部分表示掩码值“1”,并且黑色部分表示掩码值“2”。图21E和图22E示出通过基于第一次扫描+第三次扫描的正向扫描来进行记录的配置。图21F和图22F示出通过基于第二次扫描+第四次扫描的反向扫描来进行记录的配置。作为在正方向或反方向中进行记录的配置,可以使用如图21E和图21F所示的、大小是Y方向上的长度4×X方向上的长度1的千鸟格图案。另外,可以使用如图22E和图22F所示的、具有Y方向上的长度为1×X方向上的长度为1的大小的千鸟格图案。即,可以使用在将图案与时分驱动顺序相组合的情况下点呈分散配置的任何图案。优选使用比时分驱动中的块数小的重复图案大小。与重复图案大小大于时分驱动中的块数的情况相比,点配置针对各分区不改变,并且不太担心点配置从视觉上被识别为纹理。另外,由于即使在没有发生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的状态下、如上所述的千鸟格图案也是具有相对良好的分散性的点配置,因此优选使用在对图案进行频率分析的情况下具有大量的高频率成分和高强度的图案作为正向扫描方向上所配置的多值掩码图案。

第一典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图案(MP1~MP4)、正向扫描中所配置的图案(MP1+MP3)和反向扫描中所配置的图案(MP2+MP4)是纵长的千鸟格图案,并且高频成分占主导。针对各扫描的图案自身(MP1、MP2、MP3、MP4)具有空间频率不是特别高的白噪声特性。在使用上述的多值掩码图案的情况下,当仅在一个扫描中发生不规则偏移(例如,输送偏移)时,与该图案相对应的空白区域出现,并且存在该空白区域可能从视觉上被识别为不均匀的风险。为了使得难以从视觉上识别此时出现的空白区域,针对各扫描的图案优选还具有高空间频率的特性。图23A~23F示出其示例。图23A示出第一次扫描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图23B示出第二次扫描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图23C示出第三次扫描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并且图23D示出第四次扫描中所使用的多值掩码。白色部分表示掩码值“0”,阴影部分表示掩码值“1”,并且黑色部分表示掩码值“2”。图23E示出通过基于第一次扫描+第三次扫描的正向扫描来进行记录的配置,并且图23F示出通过基于第二次扫描+第四次扫描的反向扫描来进行记录的配置。正向扫描中所配置的图案(图23E)和反向扫描中所配置的图案(图23F)与图7E和图7F相同。另一方面,针对各扫描的图案(图23A、图23B、图23C和图23D)与图13A~13F的图案相比已抑制了低频成分以及具有更多的高频成分。这四个图案是基于由各个扫描所形成的点的中间图像具有蓝噪声特性的图案。

可以在掩码图案的设计阶段、以在关注与点的分散性有关的指标的同时确定掩码图案的记录容许像素、并且将与空间频率有关的特性的水平设置得接近期望水平的方式获得这些图案。

根据本典型实施例,说明了通过四次扫描来完成预定的图像形成区域的记录的情况。为了与上述情况相比、提高记录的速度,在通过两次扫描来完成记录的情况下,在第一次扫描中使用图7E的多值掩码图案(MP1+MP3),并且在第二次扫描中使用图7F的多值掩码图案(MP2+MP4)。利用该结构,可以获得针对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的与典型实施例相同的效果。相反,在目的是即使在缓慢的记录处理中也形成美丽图像的情况下,在通过八次扫描来完成记录以提高多遍效果的情况下,采用以下结构。首先,将图7E的多值掩码图案(MP1+MP3)分解成四个多值掩码图案(MP1+MP3_1、MP1+MP3_2、MP1+MP3_3和MP1+MP3_4)。然后,将图7F的多值掩码图案(MP2+MP4)也分解成四个多值掩码图案(MP2+MP4_1、MP2+MP4_2、MP2+MP4_3和MP2+MP4_4)。在交替使用这些图案(MP1+MP3_1、MP2+MP4_1、MP1+MP3_2、MP2+MP4_2、...)的情况下,可以在提高多遍效果的同时,针对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偏移获得与典型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接着,将说明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记录位置的调整。以下还将记录位置的调整称为对准调整。

首先,在从用户经由图29所示的主机PC E5000或前面板E0106输入执行对准调整的指示的情况下,记录设备执行调整利用记录头向记录介质的记录位置(对准调整)的模式。该模式是除进行用户所期望图像的记录的实际图像的记录模式外单独准备的。该模式是记录对准调整所用的测试图案(对准调整图案)的模式,并且可以在用户进行对准调整之后进行实际图像的记录。

图27B是记录设备所执行的对准调整的流程图。在将来自用户的对准调整的执行指示输入至主基板E0014的情况下,ASIC E1102使记录头102记录对准调整图案(图27B:2701)

图25A和25B示出对准调整图案的示例。图25A示出对准调整图案的基准图案25a。在基准图案25a中,在X方向上按1200dpi具有16个点并且在Y方向上按600dpi具有96个点的矩形图案按预定间隔沿X方向排列。矩形图案相互之间的间隔等同于按2400dpi的16个点。图25B示出在反映对准调整值的情况下所记录的调整图案25b。该一个基准图案是由相同喷嘴列进行记录的。另外,该一个调整图案是由相同喷嘴列进行记录的。以下将给出与这些结构有关的说明。使用ROM E1004中所存储的图案的数据。

使基准图案的记录位置和调整图案的记录位置偏移预定量,并且如图26A所示,将对准调整图案打印在记录介质上。这多个对准调整图案是通过使对准调整值以1200dpi(约21.2μm)为单位按1的递减从+3向-3偏移所形成的,并且对准调整图案左侧的数字是对准调整值。为了实现上述结构,通过基于对准调整值控制墨喷出定时来进行形成。通过在ASIC E1102检测到来自编码器传感器E0004的信号的同时、利用头控制信号E1021根据基于滑架的扫描的移动对用于喷出墨的记录元件的驱动定时进行控制,来进行针对偏移量的控制。

该对准调整图案是相对于基准图案、通过在使喷出定时提前或延迟的情况下使记录调整图案所用的墨着落位置偏移所形成的。该驱动定时的偏移量与对准调整值相对应。图26A的对准调整图案的侧方示出的数字-3~+3是对准调整值。将调整图案的驱动定时相对于基准图案提前的一侧设置为“+”,并且将调整图案的驱动定时相对于基准图案延迟的一侧设置为“-”。通过观察所记录的对准调整图案,用户选择对准调整图案中最均匀的对准调整图案的对准调整值(在本示例中,无纵向条纹的对准调整值0)。然后,从用户经由主机PC E5000或前面板E0106从驱动器的画面等(未示出)输入对准调整值。ASIC E1102确定在实际图像记录模式中使用所接受的输入的对准调整值(2703),并且将该值存储在EEPROM E1005中(图27B:2704)。在实际图像记录模式中,利用头控制信号E1021基于该对准调整值来控制根据基于滑架扫描的移动的墨喷出所用的记录元件的驱动定时。关于与各个对准调整值相对应的对准调整图案,基准图案25a和调整图案25b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不根据Y方向上的位置而改变。形成相同列的点在Y方向上的排列与这些点间的X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之间的关系在基准图案25a和调整图案25b中相同。这里,针对基准图案25a和调整图案25b之间的点配置的关系与参考图19A~19C所述的正方向记录中的点配置和反方向记录中的点配置之间的关系相同。为了实现这种点配置,记录设备与上述的图像记录时的针对时分驱动的控制同样地进行针对记录的控制。

在将基准图案和调整图案分配至期望的喷嘴列时,可以进行单独的对准调整。作为示例,图25C示出对准调整项的类型以及基准、调整和用于记录各个图案的喷嘴的分配。例如,利用图2C的C列中的用于喷出5pl的墨量的喷嘴列202沿正方向记录多个基准图案25a。随后,在利用相同喷嘴列沿反方向记录了相对于基准具有不同的偏移量的多个调整图案25b的情况下,可以针对C列中的5pl的喷嘴列形成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对准调整图案。可以基于该图案来进行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对准调整。这同样还可应用于图2C的2pl的喷嘴列。

在使用图2C的C列中的用于喷出5pl的墨量的喷嘴列202通过正方向扫描来记录基准图案25a、并且使用C列中的用于喷出2pl的墨量的喷嘴列203通过正方向扫描来记录调整图案25b的情况下,可以进行C列中的5pl的喷嘴和2pl的喷嘴之间的对准调整。在参考图2B所述的K列的偶数列通过扫描来记录基准图案25a、并且在K列的奇数列中通过沿相同方向的扫描来记录调整图案25b的情况下,可以进行K列的偶数列和奇数列之间的对准调整。此外,在考虑到喷嘴列由于误差而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倾斜并安装的情形的情况下,可以进行θ对准调整。例如,利用图2B的K列的奇数列中的薄片供给侧(Y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的多个喷嘴来记录基准图案25a,并且在进行了预定输送之后,利用K列的奇数列的薄片排出侧(Y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的多个喷嘴来记录调整图案25b。利用该结构,可以形成θ对准调整所用的对准调整图案。在通过使用该对准调整图案来确定对准调整值的情况下,可以调整喷嘴列的倾斜所引起的记录位置偏移。

这里,图26B示出关于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对准调整、在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中不改变各个喷嘴的驱动顺序而记录各个对准调整图案的情况下与各个对准调整值相对应的对准调整图案。在该对准调整图案中,X方向上的墨着落位置相对于喷嘴列的排列的相对关系在基准图案和调整图案中反转。因此,由于上述作用,相对于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略微记录位置偏移抑制了所记录的图案的浓度变化,并且如从附图可以理解,难以将具有不同的调整值的对准调整图案区分开。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相对记录位置已正确匹配的对准调整图案(在这种情况下,对准调整值“0”)中,也存在略微的白色条纹。因而,难以判别对准+1、0和-1中的哪个是良好的,并且用户可能对选择正确的对准调整值表示迟疑。在没有确定正确的对准调整值的情况下,例如,担心图像的颗粒感劣化、或者在记录格线的情况下线不期望地变粗。

这里,图26C示意性示出图26A中的调整值为0的对准调整图案中的基准图案25a(横线)和调整图案25b(纵线)之间的邻接边界。在这种情况下,在基准图案25a和调整图案25b中,与Y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的X方向上的点配置完全相同。因而,在记录位置匹配(对准匹配)的情况下,在该部位中不存在间隙,并且X方向上的邻接点之间的距离在Y方向上是均匀的。图26D示意性示出调整值为0的对准调整图案中的基准图案25a(横线)和调整图案25b(纵线)之间的邻接边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Y方向上产生了相互邻接点的点密集部分和点稀疏部分,因此如图26D的虚线所包围的部分所示,可以看见记录介质的白色背景的位置周期性地出现。因此,难以与通过改变对准调整值所生成的点密集部分和点稀疏部分区分开,并且难以判别出最佳图案。

有鉴于上述,根据本典型实施例,采用图26A所述的对准调整图案。例如,关于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在进行对准调整的模式的情况下,进行记录元件的驱动,使得关于相同喷嘴列,对于组内的喷嘴排列的驱动顺序在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中相反。另一方面,在实际图像记录模式中,进行记录元件的驱动,使得关于相同喷嘴列,反方向扫描中对组内的喷嘴排列的驱动顺序与正方向扫描中对组内的喷嘴排列的驱动顺序不相反。

利用该结构,在实际图像的记录中抑制了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记录位置的偏移所引起的图像浓度的波动的同时,可以在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记录位置的调整处理中进行更正确的调整。

另外,根据上述典型实施例,说明了用户从视觉上检查图案以选择调整值并将该调整值输入至记录设备的方法作为示例,但可以采用记录设备包括图27A所示的光学传感器2700的模式,使得可以自动进行记录位置调整处理。光学传感器2700可以使用根据记录设备中所使用的墨色调或头结构等而适当选择的显色。

例如,可以通过针对红色LED或红外线LED的显色、使用光吸收特性优良的颜色的墨,来创建对准调整图案,并且光学传感器2700所安装的红色LED可以读取该对准调整图案。针对吸收特性方面,优选使用黑色(Bk)或青色(C),并且品红色(M)或黄色(Y)无法获得充分的浓度特性或(S/N)信噪比。这样,在根据所使用的LED的特性来确定所使用的颜色的情况下,可以管理各颜色。例如,在除红色LED外,还将蓝色LED和绿色LED等安装至光学传感器2700的情况下,可以相对于Bk针对各个颜色(C、M和Y)来进行点对准处理。

图27A是用于说明图1A和1B的设备中所使用的光学传感器2700的示意图。图27B示出记录设备使用光学传感器2700来进行对准调整的流程。光学传感器2700安装至图27A中未示出的上述的滑架106,并且如图27A所示,包括发光单元2701和受光单元2702。

以上说明了2701中的对准调整图案的记录,并且将省略针对该记录的说明。从发光单元2701发出的光Iin2703被记录介质P反射,并且反射光IREF2704可以被受光单元2702检测到。这样,光学传感器2700读取所形成的多个对准调整图案(图27B:2702)。随后,将该检测信号经由CRFFC E0012发送至记录设备的主基板侧,并且由模数(A/D)转换器(未示出)转换成数字信号。接收到转换后的信号的ASIC基于与不同的对准调整值相对应的对准调整图案各自的信号来确定适当的对准调整值(图27B:2703),并且将该对准调整值存储在EEPROM E1005中(图27B:2704)。

另外,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记录设备可以是诸如多功能打印机(MFP)等的包括扫描器的喷墨记录设备。在该记录设备中,在将对准调整图案打印在记录介质上之后,用户可以将所打印的对准调整图案设置在扫描器中。然后,扫描器可以读取该对准调整图案以进行上述的图27B中的步骤2702和2703并且确定调整值。

另外,根据上述典型实施例,使用生成用于喷出墨的热能的加热器作为记录元件的示例,但可以使用基于驱动信号来进行机械移位的压电元件作为记录元件。

除根据上述典型实施例所例示的有色墨外,还可以使用涂覆记录介质上的有色墨的透明无色墨、或者与有色墨发生反应且提高有色墨向记录介质的定影性的活性墨作为“墨”。

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在图像记录中抑制了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记录位置的偏移所引起的图像的浓度波动的同时,可以在正向扫描和反向扫描之间的记录位置的调整处理中进行更正确的调整。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