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及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829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印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墨盒用于存储打印墨水,为喷墨打印机提供油墨,以使得喷墨打印机完成打印作业,因此,墨盒是喷墨打印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现有技术中,参考附图1-3可知,打印机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墨盒20的安装部40,安装部40包括供墨部41、触针42、打印头43、开口44。供墨部41位于安装部40的底壁40a上,供墨部41与打印头43相连接,触针42位于安装部40的侧壁40b上,适应于图1所示的安装部的现有技术墨盒如图2所示,墨盒20沿着方向p安装到安装部40内,墨盒20具有出墨口21、芯片22、壳体23,当墨盒20安装到安装部40后,出墨口21与供墨部41相接合,芯片22与触针42相接合,芯片22如图3所示,结合图2和图3可知,墨盒从安装部40的开口44处安装到安装部40内,芯片22设置在墨盒20的侧壁上,且端子221裸露在墨盒20的外表面上,配合图1所示安装部40的此种结构的墨盒,触针42设置在安装部40的侧壁上,端子221位于墨盒20的侧壁上,在安装过程中裸露在外表面的端子221可能会受到安装部40的刮伤而受损,墨盒20倾斜的姿势下安装到安装部40的情况下,尤其是墨盒20在安装反的情况下(即将后侧壁40c作为侧壁40b来安装),芯片22特别是端子221很容易碰到安装部40的侧壁40b后侧壁(图中未示出)上,会导致端子221受损而产生和触针42的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及喷墨打印机,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导致端子受损而产生和触针接触不良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可拆卸的安装于安装部的墨盒,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有供墨部的底壁、垂直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触针;所述墨盒包括:用于与供墨部相结合的出墨口、与所述触针相电连接的所述接触端子,所述接触端子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触针相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位于基本垂直于所述侧壁的方向上,并且沿垂直于所述接触面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芯片与出墨口中心线之间具有间隔空间。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一用于供所述芯片沿安装方向安装到所述安装部内的开口,所述侧壁平行于所述安装方向。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芯片包括:垂直于所述安装方向的主表面与所述主表面垂直连接的侧表面,所述主表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侧表面的表面积,所述出墨口中心线与所述主表面相垂直。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接触面设置于所述主表面上。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主表面包括:第一主表面和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背离的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和所述第二主表面上沿侧表面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接触面。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第一主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平滑连接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主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平滑连接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朝向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凹部朝向所述第一主表面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一凹部内和所述第二凹部内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接触面。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墨盒芯片为软板芯片,所述软板芯片安装到芯片架上,所述软板芯片上通过所述芯片架的支撑与固定形成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接触面设置于所述侧表面上。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侧表面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接触面。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容纳槽的个数为多个。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芯片包括软板部和与所述软板部相连接的硬板部,所述接触面设置于所述软板部上。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接触面与所述侧壁形成一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的范围为90°±15°。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上述的墨盒、可安装所述墨盒的安装部。

本发明提供的墨盒及喷墨打印机,通过将芯片的接触面设置于位于基本垂直与侧壁的方向上,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导致端子受损而产生和触针接触不良的问题,避免了在安装过程中,因刮蹭而对芯片的接触端子和接触面产生损害情况的产生,进而保证了墨盒的正常使用效果;另外,通过将芯片与出墨口中心线之间设置为具有一定的间隔空间,有效地增大了出墨口和芯片的设计空间,减少了制造成本,进而提高了该墨盒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给出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所给出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所给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中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中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中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中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中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中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中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中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中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中的芯片与芯片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中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中的芯片与芯片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与安装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墨盒;101、出墨口;

102、墨盒侧壁;103、墨盒底壁;

104、壳体;2、芯片;

201、主表面;2011、第一主表面;

2012、第二主表面;202、侧表面;

203、软板部;204、硬板部;

3、接触端子;301、接触面;

4、容纳槽;5、芯片架;

501、连接杆;6、第一凹部;

7、第二凹部;8、侧边槽;

9、折叠线;40、安装部;

40a、底壁;40b、侧壁;

10、连接杆槽;11、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技术方案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并且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给出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中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一;参考附图1、4-5可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1,该墨盒1可拆卸的安装于安装部40上,其中,安装部40包括:设置有供墨部41的底壁40a、垂直于底壁40a的侧壁40b,侧壁40b上设置有触针42;墨盒1包括:用于与供墨部41相结合的出墨口101、与触针42相电连接的接触端子3,接触端子3上设置有用于与触针42相接触的接触面301,接触面301位于基本垂直于侧壁40b的方向上,并且沿垂直于接触面301的方向观察时,芯片2与出墨口101中心线之间具有间隔空间s。

其中,本实施例对于墨盒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将墨盒1设置为包括壳体104和用于容纳该壳体104的壳体容纳部,出墨口101设置于壳体104上,芯片2设置于壳体容纳部上;或者,还可以将墨盒1设置为还包括墨盒底壁103和与墨盒底壁103相垂直的墨盒侧壁102,上述出墨口101设置于墨盒底壁103上,芯片2设置于墨盒侧壁102上等等,只要能够使得墨盒1实现上述技术效果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施例对于芯片2设置于安装部40上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其中,较为优选的,可以将安装部40上设置有一用于供芯片2沿安装方向安装到安装部40内的开口44,而开口44的具体形状与芯片2的形状相适配,将芯片2安装到安装部40的方向设置为方向p,则侧壁40b平行于安装方向p;当将芯片2安装到安装部40上时,芯片2上的接触面301会与设置于侧壁40b上的触针42相接触,而对于芯片2上的接触面301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触针42的形状结构进行设置;此外,沿垂直于接触面301的方向观察,将芯片2靠近出墨口101的一侧边缘所在位置设置为l2,将出墨口中心线所在位置设置为l1,参考附图4可知,l1与l2之间存在间隔空间s,也就是说出墨口中心线与芯片2之间存在间隔,而对于间隔空间s的具体数值范围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只要能够使得芯片2与出墨口中心线之间存在间隔空间s即可,这样有效地增大了出墨口101和芯片2的设计空间,同时减少了制造成本。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将接触面301设置为位于基本垂直于侧壁40b的方向上是指在具体生产设计时,将接触面301设置为基本垂直于侧壁40b的方向上,由于在具体生产设计中会存在一定的设计误差和/或生产误差,因此,很难使得接触面301能够达到位于完全垂直于侧壁40b的方向上,进而在允许的生产设计误差的范围内,只要能够达到将接触面301设置于基本垂直于侧壁40b的方向上即可,而为了能够达到对芯片2接触面301的保护效果,较为优选的,可以将接触面301与侧壁40b形成一预设角度,并且将预设角度的范围设置为90°±15°,只要接触面301与侧面所形成的预设角度在上述范围内,均为基本垂直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在芯片2安装过程中,因刮蹭安装部40侧壁40b儿时的芯片2端子或芯片2接触面301受损,保证了芯片2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1,通过将芯片2的接触面301设置于位于基本垂直与侧壁40b的方向上,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导致接触端子3受损而产生和触针42接触不良的问题,避免了在安装过程中,因刮蹭而对芯片2的接触端子3和接触面301产生损害情况的产生,保证了墨盒1的正常使用效果;另外,通过将芯片2与出墨口中心线之间设置为具有一定的间隔空间s,有效地增大了出墨口101和芯片2的设计空间,减少了制造成本,进而提高了该墨盒1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5可知,本实施例对于芯片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其中,较为优选的,将芯片2设置为包括垂直于安装方向的主表面201与主表面201垂直连接的侧表面202,主表面201的表面积大于侧表面202的表面积,出墨口中心线与主表面201相垂直。当芯片2的主表面201与出墨口中心线向垂直时,对于芯片2上的接触面301设置于芯片2上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接触面301设置于主表面201上,或者,也可以将接触面301设置于侧表面202上,其中,由于主表面201的表面积大于侧表面202的表面积,因此,较为优选的,将接触面301设置于主表面201上,这样可以使得接触面301的设计空间变大,降低了接触面301的工艺制造难度,有利于芯片2的生产与制造。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给出的墨盒1中的芯片2的结构示意图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5-6可知,当将接触面301设置于芯片2的侧表面上时,首先可以将芯片2的侧表面202上设置有容纳槽4,而对于容纳槽4的个数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侧表面202上设置1个容纳槽4,如图5所示,此时,可以将设置于容纳槽4内的接触端子3为比较重要的端子,例如可以为电源端子、安装检测端子等等,而其余的接触端子3可以设置于侧表面202上;或者也可以在侧表面202上设置多个容纳槽4,如图6,并且在容纳槽4内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接触面301。

其中,对于容纳槽4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矩形结构或者梯形结构等等,当容纳槽4为矩形结构时,则接触面301与侧壁40b基本垂直;当容纳槽4为梯形结构时,接触面301为倾斜面,此时的接触面301与侧壁40b基本垂直;并且对于接触面301设置于容纳槽4的具体位置也不做限定,由于容纳槽4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接触面301,因此,接触面301的个数为两个时,可以将两个接触面301分别设置于与侧表面202相垂直连接的槽表面上,这样使得设置于容纳槽4内的两个接触面301相对设置;当接触面301的个数为三个时,可以将三个接触面301分别设置于容纳槽4的各个槽表面上。

此外,当容纳槽4的个数为多个时,在侧表面202上位于多个容纳槽4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侧边槽8,该侧边槽8内设置有用于与触针42相接触的侧接触面301;侧接触面301设置于侧边槽8内靠近容纳槽4一侧的槽表面上,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与触针42相接触的每个接触面301的完好性。

通过在侧表面202上设置容纳槽4,容纳槽4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接触面301,使得接触面301基本垂直与安装部40的侧壁40b,进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安装过程中,因刮蹭安装部40侧壁40b而使得芯片2端子或者芯片2接触面301受损情况的产生,保证了芯片2的正常使用效果,并且延长了芯片2的使用寿命。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1中的芯片2的结构示意图一;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1中的芯片2的结构示意图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8-9可知,当将接触面301设置于芯片2的主表面201上时,此时,在芯片2的主表面201上同样可以设置容纳槽4,而当芯片2为软板芯片2时,容纳槽4可以在芯片2进行安装之前已经设置好,也可以在芯片2进行安装之后形成,例如,如图8的芯片2,该芯片2为软板芯片2,在芯片2进行安装前为平板结构,通过对该芯片2进行折叠操作,可以使得芯片2上形成容纳槽4;如图9所示,若需要将芯片2安装于安装部40上时,需要将带有芯片2的芯片架5安装于安装部40上,具体可以参考附图7所示,即实现了芯片2通过芯片架5安装于安装部40上,此时的芯片2与出墨口中心线之间同样存在间隔空间s,这样有效地增大了出墨口101和芯片2的设计空间,同时也减少了生产制造成本。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1中的芯片2的结构示意图三;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1中的芯片2的结构示意图四;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1中的芯片2的结构示意图五;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1中的芯片2的结构示意图六;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1中的芯片2的结构示意图七;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附图10-14可知,当将接触面301设置于芯片2的主表面201上时,可以将芯片2的主表面201设置为包括:第一主表面2011和与第一主表面2011相背离的第二主表面2012,第一主表面2011和第二主表面2012上沿侧表面202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接触面301;通过将芯片2的接触面301设置于位于垂直与侧壁40b的方向上,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导致接触端子3受损而产生和触针42接触不良的问题,避免了在安装过程中,因刮蹭而对芯片2的接触端子3和接触面301产生损害情况的产生,保证了墨盒1的正常使用效果;另外,与实施例一一致,芯片2与出墨口中心线之间设置为具有一定的间隔空间s,通过将芯片2与出墨口中心线之间设置为具有一定的间隔空间s,有效地增大了出墨口101和芯片2的设计空间,减少了制造成本,进而提高了该墨盒1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其中,在第一主表面2011或者第二主表面2012上还可以设置有电器元件(例如:存储器等),并且由于第一主表面2011和第二主表面2012的表面积较大,在芯片2安装过程中,为了保证芯片2的接触面301与相接触的触针42不容易产生错位接触,较为优选的,可以将第一主表面2011上设置有多个平滑连接的第一凹部6,第二主表面2012上设置有多个平滑连接的第二凹部7,第一凹部6朝向第二主表面2012的方向凹陷,第二凹部7朝向第一主表面2011的方向凹陷,第一凹部6内和第二凹部7内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接触面301,第一凹部6和第二凹部7在接触面301接触触针42的过程中,可以引导触针42到达相应的接触面301上,避免了触针42出现错误情况的产生。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芯片2可以为软板芯片2,由于主表面201的表面积大于侧表面202的表面积,因此芯片2的厚度可以很薄,因此,第一凹部6和第二凹部7可以在芯片2安装于芯片架5上后,通过芯片架5的支撑与固定形成该第一凹部6和第二凹部7,具体的,在芯片2未安装到芯片架5之前,芯片2上设置有折叠线9,该折叠线9用于当芯片2安装于芯片架5上时,沿该折叠线9将芯片2进行折叠,如图12所示;而当将软板芯片2安装到芯片架5上时,如图15所示,软板芯片2上通过芯片架5的支撑与固定形成第一凹部6和第二凹部7,使得芯片2形成了波浪状结构,并且由于多个第一凹部6和多个第二凹部7均为平滑连接;当然的,该芯片2上的第一凹部6和第二凹部7也可以芯片2安装于安装部40之前已经形成上述波浪状结构,只要能够使得芯片2上具有多个第一凹部6和第二凹部7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间隔设置多个接触面301是从垂直于安装部40的侧壁40b、且垂直于安装方向p的方向上观察所形成的,而对于接触面301设置于第一凹部6和第二凹部7中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其中,较为优选的,可以将设置于第一凹部6中的接触面301设置于第一凹部6中靠近第二主表面2012的位置处,将设置于第二凹部7中的接触面301设置于第二凹部7中靠近第一主表面2011的位置处,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与第一凹部6或者第二凹部7中的接触面301相接触的触针42容易出现位置偏差的情况,保证了触针42与接触面301接触的稳定可靠性,进而提高了墨盒1的正常使用效果。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给出的墨盒1中的芯片2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6可知,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芯片2,该芯片2包括软板部203和与软板部203相连接的硬板部204,接触面301设置于软板部203上;接触面301可以全部位于第一主表面2011,如图16所示,与接触面301相匹配的触针42排列为一排;接触面301也可以分别位于第一主表面2011和第一主表面2012上,与接触面301相匹配的触针42排列为上下两排或者多排。

其中,对于软板部203和硬板部204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较为优选的,将软板部203和硬板部204均设置为矩形结构,并且软板部203的表面积尺寸大于硬板部204的表面积尺寸,并且接触面301设置于软板部203上突出于硬板部204的一侧,且该接触面301与硬板部204相背离;并且,在该芯片2上可以设置有穿过软板部203和硬板部204的安装孔,通过该安装孔可以将该芯片2安装于芯片架5上,如图17所示;而当需要将该芯片2安装于墨盒1上时,则需要将安装有该芯片2的芯片架5安装在墨盒1上,如图18所示,芯片2通过安装孔与连接件设置于芯片2上,而芯片架5上设置有连接杆501,墨盒1上设置有连接杆槽10,芯片架5通过连接杆501和连接杆槽10安装于墨盒1上,进而实现了将芯片2安装于墨盒1上,此外,为了可以对芯片2的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撑效果,在墨盒1上位于芯片架5的下端设置有弹性部件11,该弹性部件11可以为弹簧,通过设置的弹性部件11,此时,在将芯片架5安装于墨盒1上时,弹性部件11可以为芯片架5和芯片2的活动提供了有效支撑,进而可以实现将芯片2快速、稳定地安装在墨盒1上,提高了芯片2安装效率,进而提高了墨盒1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包括上述的墨盒1和可安装墨盒1的安装部40。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喷墨打印机,通过在喷墨打印机上设置有上述墨盒1,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导致端子受损而产生和触针42接触不良的问题,避免了在安装过程中,因刮蹭而对芯片2的接触端子3和接触面301产生损害情况的产生,保证了喷墨打印机的正常使用效果;另外,通过将芯片2与出墨口中心线之间设置为具有一定的间隔空间s,有效地增大了出墨口101和芯片2的设计空间,减少了制造成本,进而提高了该喷墨打印机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