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用无菌敷料的防水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720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专利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医用无菌敷料的防水保护膜。



背景技术:

医用热敏胶片是一种新技术产品,拟替代现有医院用的传统医用胶片。相比较传统银盐胶片:热敏胶片更高效,打印速度是传统相机的几十倍以上;热敏胶片更环保,非银盐胶片输出,无污染,避免了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热敏胶片更经济,成本低,利于医院、科室节支增效,给代理商的利润空间也更大。因此热敏胶片在医用胶片领域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热敏胶片的结构比较复杂。一般它从上到下包括保护层、成像层、支持体层和背层。热敏胶片是依靠成像层中的显色成份在热敏打印机作用下显现图像的,成像层需要有一个保护膜对其进行保护,保证成像质量。

目前热敏胶片的保护膜层主要是聚乙烯醇类的膜层,防水性很差,容易受潮,产生传热不均匀,表面摩擦阻力大,影响成像层的显色,严重时损伤热敏成像设备的关键部件(热敏打印头)。

发明专利内容

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新型医用无菌敷料的防水保护膜,能够有效提高保护层的防水性,保护成像层少受水和潮气的污染,也能有效的隔离成像层中的显色成份和空气的接触,保证成像质量,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透热性,保证在打印过程中,热量能很快传递到成像层形成影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医用无菌敷料的防水保护膜,包括热敏胶片和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敏胶片的表面涂布有保护膜,其中保护膜的原料成分包括PVB粉体(5-20%)、无水乙醇、氟润湿剂(0.1-0.5%)、尿素、蜜胺、苯酚类树脂和二氧化硅粉体分散液(2-5%),制作工艺包括制作涂料、涂布和风干三个流程。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保护膜采用坡流挤压涂布工艺均匀的涂布在热敏胶片的表面。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保护膜的厚度为2-5微米,涂布量为10-50ml/m2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保护膜采用热风干燥工艺进行干燥,风温不高于45℃。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能够有效提高保护层的防水性,保护成像层少受水和潮气的污染,也能有效的隔离成像层中的显色成份和空气的接触,保证成像质量,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透热性,保证在打印过程中,热量能很快传递到成像层形成影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专利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专利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热敏胶片,2、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新型医用无菌敷料的防水保护膜,能够有效提高保护层的防水性,保护成像层少受水和潮气的污染,也能有效的隔离成像层中的显色成份和空气的接触,保证成像质量,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透热性,保证在打印过程中,热量能很快传递到成像层形成影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医用无菌敷料的防水保护膜,包括热敏胶片1和保护膜2,所述的热敏胶片1的表面涂布有保护膜2,其中保护膜2的原料成分包括PVB粉体(5-20%)、无水乙醇、氟润湿剂(0.1-0.5%)、尿素、蜜胺、苯酚类树脂和二氧化硅粉体分散液(2-5%),制作工艺包括制作涂料、涂布和风干三个流程。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保护膜2采用坡流挤压涂布工艺均匀的涂布在热敏胶片1的表面。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保护膜2的厚度为2-5微米,涂布量为10-50ml/m2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保护膜2采用热风干燥工艺进行干燥,风温不高于45℃。

由于PVB是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热塑性树脂,能很好地溶于各种醇类。PVB形成的透明膜层具有很好的耐水性,能为成像层提供足够的防水性。同时透明的膜层效果,不会影响影像呈现的视觉效果。最主要的是PVB经聚合反应后,失去热塑性,受热不软化,坚固耐磨,且传热性好,能迅速将热量传递到成像层,又很好地保持了膜层的形态不变化。PVB膜层具有很好的粘合性,与成像层牢度好,不易脱膜。PVB膜层具有一定挠曲性,利于胶片在打印机中通过,不卡片。PVB涂料无毒环保。这一系列的性能处处体现了PVB膜层作为热敏涂层保护膜的优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专利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专利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专利,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专利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