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IMR制品的IMR薄膜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77192阅读:27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IMR制品的IMR薄膜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IMR技术即模内转印技术,现已广泛取代传统喷涂作业,应用于外部装饰领域;IMR工艺是将图案印刷在薄膜上,通过送膜机将膜片与塑模型腔贴合进行注塑,注塑后有图案的油墨层与薄膜分离,油墨层留在塑件上而得到表面有装饰图案的塑件;IMR膜就是将具有图案的油墨层印刷在特定结构薄膜上得到的一种具有装饰作用的塑料膜,IMR膜通过模内转印技术将油墨层留在塑件上而得到表面有装饰图案的塑件;IMR制品是通过IMR膜和塑材配合,射出成型的同时进行转印,用一个工序完成注塑成形和多色印刷的装饰,注塑、转印、成形能在单一过程内完成,工序因此精简及缩短,不会发生因再加热造成倾斜或变形,消除因成型尺寸的混乱造成的转印位置误差,成型周期几乎不变;IMR膜的优劣对IMR制品好坏具有重要的影响,现有技术中,有很多IMR膜其加工难度大,后期对IMR制品加工难度也比较大,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588027.8,公开了一种定位局部全息IMR膜,包括热熔胶层,局部全息层,油墨印刷层,树脂保护层,离型层和塑料薄膜层,离型层涂抹在塑料薄膜层上,树脂保护层涂布在离型层上,油墨印刷层印刷在树脂保护层上,局部全息层加载在油墨印刷层内,热熔胶层涂布在油墨印刷层上;此定位局部全息IMR膜通过在油墨印刷层上加载局部全息层,使该定位局部全息IMR膜在具有外形美观的基础上,具有肉眼可识别的防伪功能,增强了产品区分度,此发明用于防伪膜领域;但其并没有很好地解决IMR膜加工难度和后期应用难度,现有的IMR膜采用整卷型式于成型机台加定位系统,将薄膜之印刷位置与模腔内欲印位置对位后,与塑料成型,模具复杂,成本高,且加工复杂;很难应用到IMR制品中小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生产IMR制品的IMR薄膜及其加工方法,合适中小量生产,模具相对简单。

本发明的用于生产IMR制品的IMR薄膜,包括裁剪成片状的底层薄膜;及设置于底层薄膜上,用于剥离在成型品上转印的印刷面保护层;及设置于印刷面保护层上,用于成型品印刷的印刷层和墨水层;及设置于印刷层和墨水层上,用于成型品及密着的接着层;所述底层薄膜包括PET膜,及设置于PET膜上的除静电涂层和IMD镀层;所述底层薄膜两端部设置有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层薄膜设置有转印留边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设置于转印留边部上。

一种用于生产IMR制品的IMR薄膜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步,底层薄膜加工,将成卷的PET膜进行喷涂除静电涂层和进行IMD镀层;

第二步,脱离层加工,在完成第一步加工的底层薄膜上涂布印刷面保护层;

第三步,印刷层和墨水层加工,在完成脱离层涂布的PET膜上依次间隔进行耐磨层印刷和铝蒸镀,接着进行油墨印刷和胶粘层涂布;在相邻底层薄膜于耐磨层之间设置两转印留边部;

第四步,接着层加工,完成胶粘层涂布后,在其外部进行接着层涂布;

第五步,裁料,在转印留边部上开设定位孔,同时沿两转印留边部裁剪成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用于生产IMR制品的IMR薄膜及其加工方法,IMR薄膜加工简单,IMR薄膜采用片状结构进行加工转印,IMR薄膜上设置有转印留边部,且设置定位孔,方便入模具和定位,同时模具开发也非常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IMR薄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用于生产IMR制品的IMR薄膜,包括裁剪成片状的底层薄膜1;及设置于底层薄膜1上,用于剥离在成型品上转印的印刷面保护层2;及设置于印刷面保护层2上,用于成型品印刷的印刷层和墨水层3;及设置于印刷层和墨水层上,用于成型品及密着的接着层4;所述底层薄膜包括PET膜9,及设置于PET膜9上的除静电涂层5和IMD镀层6;所述底层薄膜两端部设置有定位孔7。

所述底层薄膜1设置有转印留边部8。

所述定位孔7设置于转印留边部8上。

一种用于生产IMR制品的IMR薄膜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步,底层薄膜加工,将成卷的PET膜进行喷涂除静电涂层和进行IMD镀层;

第二步,脱离层加工,在完成第一步加工的底层薄膜上涂布印刷面保护层;

第三步,印刷层和墨水层加工,在完成脱离层涂布的PET膜上依次间隔进行耐磨层印刷和铝蒸镀,接着进行油墨印刷和胶粘层涂布;在相邻底层薄膜于耐磨层之间设置两转印留边部;

第四步,接着层加工,完成胶粘层涂布后,在其外部进行接着层涂布;

第五步,裁料,在转印留边部上开设定位孔,同时沿两转印留边部裁剪成片。

本发明的用于生产IMR制品的IMR薄膜及其加工方法,IMR薄膜加工简单,IMR薄膜采用片状结构进行加工转印,IMR薄膜上设置有转印留边部,且设置定位孔,方便入模具和定位,同时模具开发也非常简单。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