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丝网印刷拉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2736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丝网印刷涉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丝网印刷拉网设备。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由于它的设备操作相对容易,设备结构简单,而且有很好的印刷复制效果,在印刷领域已得到广泛使用。丝网印刷设备生产需要使用丝网印版,丝网印版是通过绷网设备将丝网网纱固定在版框上,通过一系列涂布、曝光、冲洗工序制作而成的。丝网印刷过程是在丝网版框上加载油墨,通过刮刀的压力作用,将丝网印刷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印上图案。由于刮刀装置动作时,需要在丝网网纱施加一定的压力,因此丝网网版上的网纱必须通过拉网设备保持适当的张力,而且为了达到较好的印刷效果,所述丝网网纱张力也应当在规定的范围内。但传统的拉网设备,丝网网纱的张力是通过操作人员在网版上面放置张力计测量得到的,不同夹子的张力不同,在调节时工作人员也只能根据经验调节夹子后面的调节转盘,令夹子前后运动以增加或减少张力,使丝网网纱拉紧或者相对放松。但这种方式并不能保证整个网版张力均匀,经常会出现局部张力过大或者过小的现象。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丝网印刷拉网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丝网印刷拉网设备,包括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四条边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板块,所述板块首尾相连组成矩形框架,所述板块的基体上安装有拉网设备单体,所述拉网设备单体包括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开设在板块的基体上,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内端安装有轴承,所述螺纹杆的内端与轴承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环内端通过连接杆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内端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基体上安装有拉力传感器,所述连接柱的内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安装有夹子。

优选的,所述拉网设备单体至少设有十个,且拉网设备单体组成矩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板块和连接板之间均设有伸缩杆,且每个连接板的基体上均设有两个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内端与连接板的左右两侧的外端固定连接,且伸缩杆的外端与板块的内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外端均设有手拧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丝网印刷拉网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快速达到丝网的张力均匀的目的,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中:1 矩形板、2 板块、3 螺纹孔、4 螺纹杆、5 轴承、6 连接杆、7 连接板、8 连接柱、9 拉力传感器、10 安装板、11 夹子、12 伸缩杆、13 手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丝网印刷拉网设备,包括矩形板1,所述矩形板1的四条边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板块2,所述板块2首尾相连组成矩形框架,所述板块2的基体上安装有拉网设备单体,所述拉网设备单体包括螺纹孔3,所述螺纹孔3开设在板块2的基体上,所述螺纹孔3的内部安装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内端安装有轴承5,所述螺纹杆4的内端与轴承5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轴承5的外环内端通过连接杆6安装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的中部内端设有连接柱8,所述连接柱8的基体上安装有拉力传感器9,所述连接柱8的内端设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的上端安装有夹子11。

具体地,所述拉网设备单体至少设有十个,且拉网设备单体组成矩形结构。多个拉网设备单体有利于夹紧丝网,同时有利于使丝网的张力均匀。

具体地,所述板块2和连接板7之间均设有伸缩杆12,且每个连接板7的基体上均设有两个伸缩杆12,且伸缩杆12的内端与连接板7的左右两侧的外端固定连接,且伸缩杆12的外端与板块2的内端固定连接。伸缩杆12在不影响调节丝网的张力的情况下防止连接板7发生旋转,方便丝网的张力的调节。

具体地,所述螺纹杆4的外端均设有手拧杆13。手拧杆13方便扭转螺纹杆4。

该新型丝网印刷拉网设备,将丝网的外边缘通过夹子11夹紧,因为拉网设备单体的连接柱8的基体上均安装有拉力传感器9,可通过扭转螺纹杆4进行丝网的张力的局部调节,达到丝网的张力均匀的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应当说明的是,该拉力传感器9为现有技术再次不在赘述;多个拉网设备单体有利于夹紧丝网,同时有利于使丝网的张力均匀;伸缩杆12在不影响调节丝网的张力的情况下防止连接板7发生旋转,方便丝网的张力的调节;手拧杆13方便扭转螺纹杆4。

因此该新型丝网印刷拉网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快速达到丝网的张力均匀的目的,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适合大规模推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