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较大印章的省力盖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9681阅读:1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较大印章的省力盖章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较大印章的省力盖章器。



背景技术:

印章是人们用作印于文件或物品上表示鉴定、审批、确认、标识或签署的文具。盖印时,印章与文件或物品之间需要具有一定的压强才能使印文清晰,其计算公式是:

盖印压强=盖印压力/印章面积

从上式可知,当盖印压强一定时,印章面积越大,所需要的盖印压力也越大,即:盖印压力与印章面积成正比。

一般小型印章在盖印时不需要太大的力就能盖清晰。较大型的印章,由于面积大,盖印时用力较小就盖不清晰,必须使用较大的力或者用双手才能盖印清晰。有些专职从事盖印的工作人员,每天盖印几百次甚至几千次,轻则引起手腕、胳膊的酸痛,重则导致关节炎、畸形生长等疾患。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能使用较小的力量,就能使较大型的印章盖印清晰的新型辅助器具,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较大印章的省力盖章器,在盖印时,人手施加较小的压力,就能在印章与文件或物品之间获得较大的盖印压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用于较大印章的省力盖章器,包括压柄、夹圈、压头、夹片、转盘、第一拨块、导向块、印章、盖罩、第一弹簧、第一连接圈、第二连接圈和第二弹簧、第二拨块、第三拨块。

所述压柄上设有上底面、第一内柱面、第二内柱面和柄端面。

所述夹圈上设有螺纹部、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底面、第一顶面、第二顶面、圆弧部、圆柱部、下压紧面、第三顶面、夹槽背面、夹槽前面、夹槽顶面、夹槽底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限位面、第一导向面、第二导向面、第二弹簧孔、孔底面、第五侧面、第六侧面、第四顶面和第五顶面。

所述压头上设有第一弹簧孔、外柱面、耳底面、上压紧面、下底面、第七侧面、第八侧面、第三底面、第四底面、耳内侧面、第六顶面和压柱面。

所述夹片上设有夹片背面、夹片前面、夹片顶面、夹片底面和夹片侧面。

所述转盘上设有腰形孔、盘底面、盘顶面和盘侧面。

所述第一拨块上设有第一拨动面和第二拨动面。

所述导向块上设有导侧面和导顶面。

所述印章上设有印柄、印锥和印头。

所述盖罩上设有罩螺纹和罩端面。

所述印章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圈、所述第二连接圈和所述夹片安装在所述夹圈中。所述印章的印锥与所述夹圈的圆弧部接触可传递轴向力。在印章和所述夹圈之间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连接圈和第二连接圈,它们的外圈装入所述夹圈内,内圈中装入印章。所述第一连接圈的内圈套在所述印章的印柄上,外圈被所述夹片压紧。所述第二连接圈的内圈套在所述印章的印头上,所述第二连接圈的外圈装入所述夹圈的圆柱部内。所述第一连接圈与所述第二连接圈都用弹性材料制作,所述第一连接圈与所述第二连接圈的内圈形状和尺寸可制作成多种,以便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印柄和印头相适应。

所述夹片由弹性材料制作,由固定端和活动端组成。所述夹片的固定端的夹片背面、夹片前面、夹片顶面和夹片底面分别与所述夹圈的夹槽背面、夹槽前面、夹槽顶面和夹槽底面接触,所述夹片的两个侧面与所述夹圈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接触或不发生干涉。未装印章时所述夹片的活动端为弹开状态,装入印章后所述夹片的活动端为压缩状态,压紧印章。所述夹片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沿所述印章的印柄周边分布。

所述压柄的第二内柱面可动地套在所述夹圈的圆柱部上。

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压头的第一弹簧孔内,所述压柄和所述压头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压柄的上底面和所述压头的下底面接触。所述压头装在所述压柄的第一内柱面和夹圈的阶梯孔中可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拨块位于所述压柄和所述夹圈之间与所述压柄和所述转盘中的其中一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柄和所述转盘中的其中另一件上设有第二拨块和第三拨块;第一拨块与第二拨块、第三拨块做上下相对运动,使得所述转盘顺时针旋转可释放压头,逆时针旋转可卡住压头;

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压柄和所述夹圈之间,与其中一件固定连接,在另一件上开有导向槽和限位面,导向槽与导向块可滑动连接,导向块与限位面接触后停止移动,起到限位作用。所述导向块的数量至少为一件。

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夹圈的第二弹簧孔内,所述夹圈和所述压头之间;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夹圈的孔底面和所述压头的耳底面接触。

所述转盘可转动地位于所述压头的外柱面外、所述压柄的第二内柱面内、所述夹圈的第三顶面上,所述压头和所述压柄之间,其盘顶面可进入所述压头的第六顶面下卡住压头。所述转盘的盘底面与所述夹圈的第三顶面接触,所述转盘的盘顶面与所述夹圈的第四顶面和第五顶面接触,所述转盘的腰形孔与所述夹圈的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接触,所述转盘可以在腰形孔限定的范围内旋转。

所述压头的外柱面可动地装在所述夹圈的阶梯孔中。

所述压头的滑动头的第七侧面和第八侧面分别与所述夹圈的滑动槽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接触,所述压头可沿所述夹圈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下移动。当所述压头向上移动,所述压头的第三底面和第四底面与所述夹圈的第一顶面和第二顶面接触时,所述压头不能再移动,起到限位作用。

当所述压头向下移动,所述压头的上压紧面与所述夹圈的下压紧面接触时,所述压头的耳底面与所述夹圈的第一底面不发生干涉。

所述第一拨块的第一拨动面分为第一上段、第一中段和第一下段三段,所述第一拨块的第二拨动面分为第二上段、第二中段和第二下段三段。所述第一上段为与所述压柄移动方向平行的较短的平面,所述第一中段为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下段为与所述压柄移动方向平行的较长的平面,三段之间圆滑连接。所述第二上段为与所述压柄移动方向平行的较长的平面,所述第二中段为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二下段为与所述压柄移动方向平行的较短的平面,三段之间圆滑连接。

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都处于弹开状态,所述压柄和所述压头都处于上极限位置,所述转盘的盘顶面与所述压头的第六顶面接触,所述转盘的盘侧面位于所述压头的第三底面、耳内侧面和第六顶面围成的空间中,所述转盘卡住所述压头不能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弹簧的尺寸和压缩后的弹力都比所述第二弹簧的大。

盖印时,将所述印章放到文件或物品的需要盖章的位置上,用手压下所述压柄,所述第一弹簧被压缩,所述第一拨块的第一拨动面的第一下段为与压柄移动方向平行的平面,所述转盘在此阶段不转动。

继续压下所述压柄,所述第一弹簧被继续压缩,所述第一拨块的第一拨动面的第一中段压向所述第二拨块,使所述转盘从俯视方向看顺时针旋转。当所述转盘继续旋转使盘顶面脱离所述压头的第六顶面,所述转盘的盘侧面离开所述压头的第三底面、耳内侧面和第六顶面围成的空间时,所述压头失去所述转盘的卡拌,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高速向下移动,直到所述压头的上压紧面3触碰到所述夹圈的下压紧面,同时所述第二弹簧弹力较小也被压缩。由于所述压头高速移动时具有动能而产生惯性力,这个惯性力通过所述夹圈传递到所述印章上,从而使所述印章与文件或物品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盖印压力。在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这时的盖印压力是人手施加的压力与压头的惯性力的合力,即:

盖印压力=人手压力+压头惯性力

由上式可以明显地看出:盖印压力>人手压力,从而实现了省力盖印的目的。

盖印完毕后松手,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压柄与所述第一拨块向上移动,接着所述第二弹簧推动所述压头向上移动。这期间由于所述第一拨块的第二上段为与压柄移动方向平行的较长的平面,所述转盘并没有转动。当所述压头的第三底面和第四底面触碰到所述夹圈的第一顶面和第二顶面时,所述第一拨块的第二中段推动所述第三拨块,使所述转盘在俯视方向逆时针转动,所述转盘的盘侧面重新进入到所述压头的第三底面、耳内侧面和第六顶面围成的空间中,所述转盘的盘顶面与所述夹圈的第六顶面接触,所述转盘卡住所述压头,然后,所述压柄和所述压头回到初始位置。

重复上述动作,可以进行下一次盖印。

控制所述压柄压下的行程,可以控制压头是否进行加力盖印。在所述转盘的盘顶面脱离所述压头的第六顶面前松手不再压下,所述压头就不会加速撞击所述夹圈进行加力盖印。

盖章器不使用时,可把所述盖罩的罩螺纹拧入所述夹圈的螺纹部中,一方面,盖罩保护印章不受污染磕碰,便于携带和储存;另一方面,所述盖罩的罩端面顶住所述压柄的柄端面,使得所述压柄不能压下移动,防止误操作。

优选地,所述夹片为四件沿所述印章的印柄周边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拨块的数量为两件对称分布。

优选地,所述导向块的数量为两件对称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段为螺旋面,所述第二中段为螺旋面。

优选地,所述转盘的盘侧面,所述夹圈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底面、第一顶面、第二顶面,以及所述压头的第三底面、耳内侧面和第六顶面为两组对称分布。

可选地,所述第一拨块、第二拨块、第三拨块和所述转盘均反向设置,产生同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装配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装配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装配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装配示意图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装配示意图五;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压柄与第一拨块、导向块组合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压柄与第一拨块、导向块组合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压柄与第一拨块、导向块组合轴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夹圈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图9的J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夹圈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夹圈A-A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夹圈B-B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夹圈C-C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夹圈D-D剖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夹圈E-E剖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夹圈F-F剖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夹圈G-G剖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压头轴侧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压头侧视图;

图21是图20的H-H剖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夹片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转盘与第二拨块、第三拨块组合示意图;

图24是图23的K-K剖视图

图25是图20的T-T剖视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第一拨块轴侧图一;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第一拨块轴侧图二;

图2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导向块轴侧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印章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盖罩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二连接圈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二连接圈示意图。

图中:压柄1、夹圈2、压头3、夹片4、转盘5、第一拨块6、导向块7、印章8、盖罩9、第一弹簧10、第一连接圈11、第二连接圈12、第二弹簧13、第二拨块14、第三拨块15。上底面101、第一内柱面102、第二内柱面103、柄端面104、螺纹部201、第一侧面202、第二侧面203、第一底面204、第一顶面205、第二顶面206、圆弧部207、圆柱部208、下压紧面209、第三顶面210、夹槽背面211、夹槽前面212、夹槽顶面213、夹槽底面214、第三侧面215、第四侧面216、限位面217、第一导向面218、第二导向面219、第二弹簧孔220、孔底面221、第五侧面222、第六侧面223、第四顶面224、第五顶面225、圆柱部226、阶梯孔227、槽底面228、第一弹簧孔301、外柱面302、耳底面303、上压紧面304、下底面305、第七侧面306、第八侧面307、第三底面308、第四底面309、耳内侧面310、第六顶面311、压柱面312、夹片背面401、夹片前面402、夹片顶面403、夹片底面404、腰形孔501、盘侧面502、盘顶面503、盘底面504、第一拨动面601、第一上段6011、第一中段6012、第一下段6013、第二拨动面602、第二上段6021、第二中段6022、第二下段6023、导侧面701、导顶面702、印柄801、印锥802、印头803、罩螺纹901、罩端面9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2和图29。印章8通过第一连接圈11、第二连接圈12和夹片4安装在夹圈2中。印章8的印锥802与夹圈2的圆弧部207接触可传递轴向力。第一连接圈11内圈套在印章8的印柄801上,外圈被夹片4压紧。第二连接圈12的内圈套在印章8的印头803上,第二连接圈12的外圈装入夹圈2的圆柱部208内。第一连接圈11与第二连接圈12都用弹性材料制作,第一连接圈11与第二连接圈12内径尺寸可制作成有多种,以便与不同尺寸的印柄和不同尺寸的印头相适应。

请参阅图1、图13、图14和图22。夹片4由弹性材料制作,由固定端和活动端组成,图22中左侧为夹片的活动端,右侧为固定端。夹片的固定端的夹片背面401、夹片前面402、夹片顶面403和夹片底面404分别与夹圈2的夹槽背面211、夹槽前面212、夹槽顶面213和夹槽底面214接触,夹片4的两个侧面与夹圈2的第三侧面215和第四侧面216接触或不发生干涉。图1中的夹片4为压缩状态,图22中为夹片4的活动端弹开状态,夹片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沿印章8的印柄801周边分布,本实施例中夹片4为四件均匀分布。

请参阅图1、图6和图9。压柄1的第二内柱面103可动地套在夹圈2的圆柱部226上。

请参阅图1、图6、图19和图20。第一弹簧10位于压头3的第一弹簧孔301内,第一弹簧10的两端面分别与压柄1的上底面101和压头3的下底面305接触。压头3的压柱面312装在压柄1的第一内柱面102中可滑动连接。

请参阅图6、图7和图8。第一拨块6位于压柄1的第二内柱面103上固定连接,第一拨块6的数量至少为一件,本实施例中第一拨块6的数量为两件对称分布。

请参阅图3、图6、图7和图8。导向块7位于压柄1的第二内柱面103上固定连接,导向块7的数量至少为一件,本实施例中导向块7的数量为两件对称分布。

请参阅图3、图15、图16和图28。在夹圈2上导向块的对应位置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由限位面217、第一导向面218、第二导向面219和槽底面228组成,由导向块7的两个导侧面701与夹圈2的导向槽的第一导向面218和第二导向面219接触,由于导向块7与压柄1固定连接,压柄1只能沿第一导向面218和第二导向面219上下移动。当导向块7向上移动,导顶面702与夹圈2的限位面217接触时,不能继续移动,起到了限位作用。

请参阅图2、图17和图20。第二弹簧13位于夹圈2的第二弹簧孔220内,第二弹簧13的两端面分别与夹圈2的孔底面221和压头3的耳底面303接触。

请参阅图4、图6、图12、图18、图19和图25。转盘5位于压头3的外柱面302外、压柄1的第二内柱面103内、夹圈2的第三顶面210上。转盘5的盘底面504与夹圈2的第三顶面210接触,盘顶面503与夹圈2的第四顶面224和第五顶面225接触,腰形孔501与夹圈2的第五侧面222和第六侧面223接触,转盘5可以在腰形孔501限定的范围内旋转。

请参阅图3、图12和图19,压头3的外柱面302可动地装在夹圈2的阶梯孔227中。

请参阅图5、图10、图20和图21。压头3的滑动头的第七侧面306和第八侧面307分别与夹圈2的滑动槽的第一侧面202和第二侧面203接触,压头3可沿夹圈2的第一侧面202和第二侧面203上下移动。当压头3向上移动,压头3的第三底面308和第四底面309与夹圈2的第一顶面205和第二顶面206接触时,压头3不能再移动,起到限位作用。

请参阅图1、图5、图10、图12和图20。当压头3向下移动,压头3的上压紧面304与夹圈2的下压紧面209接触时,压头3的耳底面303与夹圈2的第一底面204不发生干涉。

请参阅图26。第一拨块6的第一拨动面601分为第一上段6011、第一中段6012和第一下段6013三段,第一上段6011为与压柄1移动方向平行的较短的平面,第一中段6012为倾斜的斜面,第一下段6013为与压柄1移动方向平行的较长的平面,三段之间圆滑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段6012为向左倾斜的螺旋面

请参阅图27。第一拨块6的第二拨动面602分为第二上段6021、第二中段6022和第二下段6023三段,第二上段6021为与压柄1移动方向平行的较长的平面,第二中段6022为倾斜的斜面,第二下段6023为与压柄1移动方向平行的较短的平面,三段之间圆滑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中段6022为向左倾斜的螺旋面。

请参阅图1、图5、图23、图24和图26。第二拨块14、第三拨块15与转盘5固定连接。初始位置时,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3都处于弹开状态,压柄1和压头3都处于上极限位置,转盘5的盘顶面503与压头3的第六顶面311接触,盘侧面502位于压头3的第三底面308、耳内侧面310和第六顶面311围成的空间中,转盘5卡住压头3不能向下移动。第一弹簧10的尺寸和压缩后的弹力都比第二弹簧13的大。

盖印时,将印章8放到文件或物品的需要盖印的位置上,用手压下压柄1,第一弹簧10被压缩,第一拨块6的第一拨动面601的第一下段6013为与压柄1移动方向平行的平面,转盘5在此阶段不转动。

继续压下压柄1,第一弹簧10被继续压缩,第一拨块6的第一拨动面601的第一中段6012压向第二拨块14,使转盘5从俯视方向看顺时针旋转。当转盘5继续旋转使盘顶面503脱离压头3的第六顶面311,转盘5的盘侧面502离开压头3的第三底面308、耳内侧面310和第六顶面311围成的空间时,压头3失去转盘5的卡拌,在第一弹簧10弹力的作用下高速向下移动,直到压头3的上压紧面304触碰到夹圈2的下压紧面209,同时第二弹簧13弹力较小也被压缩。由于压头3高速移动时具有动能而产生惯性力,这个惯性力通过夹圈2传递到印章8上,从而使印章8与文件或物品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盖印压力。在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这时的盖印压力是人手施加的压力与压头2的惯性力的合力,即:

盖印压力=人手压力+压头惯性力

由上式可以明显地看出:盖印压力>人手压力,从而实现了省力盖印的目的。

盖印完毕后松手,在第一弹簧10的作用下,压柄2与第一拨块6向上移动,接着第二弹簧13推动压头3向上移动。这期间由于第一拨块6的第二上段6021为与压柄1移动方向平行的较长的平面,转盘5并没有转动。当压头3的第三底面308和第四底面309触碰到夹圈2的第一顶面205和第二顶面206时,第一拨块6的第二中段6022推动第三拨块15,使转盘5 在俯视方向逆时针转动,转盘5的盘侧面502重新进入到压头3的第三底面308、耳内侧面310和第六顶面311围成的空间中,转盘5的盘顶面503与夹圈2的第六顶面311接触,转盘5卡住压头3。然后,压柄1和压头3回到初始位置。

重复上述动作,可以进行下一次盖印。

图5中转盘5的盘侧面502,夹圈2的第一侧面202、第二侧面203、第一底面204、第一顶面205、第二顶面206,以及压头3的第三底面308、耳内侧面310和第六顶面311至少需要一组,本实施例中为两组对称分布。

控制压柄2压下的行程,可以控制压头是否进行加力盖印。在转盘5的盘顶面503脱离压头3的第六顶面311前松手不再压下,压头3就不会加速撞击夹圈2进行加力盖印。

请参阅图1、图6、图9和图30,盖章器不使用时,可把盖罩9的罩螺纹901拧入夹圈2的螺纹部201中,防止印章被污染和磕碰,便于携带和储存;同时,盖罩9的罩端面902与压柄1的柄端面104接触,压柄1不能压下,防止误操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1,第二连接圈的内圈形状为椭圆形,与椭圆形印章相适应。其余同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2,第二连接圈的内圈形状为长方形,与长方形印章相适应。其余同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第一拨块与转盘固定连接,第二拨块和第三拨块与压柄固定连接,其余同实施例一,产生同样地效果,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第一拨块、第二拨块、第三拨块和转盘均反向设置,产生同样的效果,其余同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第二”等均为描述上进行区别,没有其它的特殊含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创造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