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穿梭式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2958发布日期:2019-02-26 18:4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穿梭式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丝网印刷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穿梭式印刷机。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属于孔版印刷,它与平印、凸印、凹印一起被称为四大印刷方法。孔版印刷包括誊写版、镂孔花版、喷花和丝网印刷等。孔版印刷的原理是:印版(纸膜版或其它版的版基上制作出可通过油墨的孔眼)在印刷时,通过一定的压力使油墨通过孔版的孔眼转移到承印物(纸张、玻璃、陶瓷等)上,形成图像或文字。

丝网印刷由五大要素构成,即丝网印版、刮板、油墨、印刷台以及承印物,印刷台的台板是印刷时用于支撑承印物的一块非常平整、牢固的工作台。印刷时在丝网印版的一端倒入油墨,用刮板在丝网印版上的油墨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同时朝丝网印版另一端移动。油墨在移动中被刮板从丝网印版图文部分的网孔中挤压到承印物上,非图文部分的网孔不透墨,形成与原稿一样的图文。丝网印刷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印刷、制版简易且成本低廉,适应性强。

现有的横刮式丝网印刷机的动作流程如图1所示:即玻璃进料→预定位→皮带将玻璃输送到台板上→精定位→印刷→皮带输送出料。这种横刮式丝网印刷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采用皮带输送,速度慢;2.需要两次定位(预定位和精定位)完成整个定位,增加定位时间,降低生产效率;3.精定位时靠边定位,当客户被印的玻璃大小不一时,印刷不居中,效果不好,因而无法满足客户对产能及品质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穿梭式印刷机,输送速度快,无需两次定位,定位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印刷效果好,可以满足客户对产能及品质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穿梭式印刷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有穿梭机构,所述机架的上部固定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入口处设置有定位支撑机构,所述定位支撑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精定位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中间设置有台板,所述台板的一侧设置有立柱机构,所述立柱机构连接横梁机构,所述横梁机构连接机头升降机构,所述横梁机构的两端均连接网架机构,所述网架机构将网框固定,所述横梁机构上连接有机头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的顶面设置有两块顶板,所述输送机构置于两块所述顶板的中间,靠近所述立柱机构一侧的所述顶板在入口处固定有支架,所述机架的中部设置有若干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侧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间开有孔。

作为优选,所述穿梭机构包括置于两块所述顶板中间的横向铝型材,所述横向铝型材固设于纵向铝型材上,所述横向铝型材上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若干吸盘,所述纵向铝型材的下方连接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连接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设于所述机架的底板上,所述穿梭机构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支座。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支撑机构包括铝型材,所述铝型材上固设有分别位于两组所述横向铝型材两侧的四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固设有若干顶块,所述铝型材的下方连接第二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设置有分别位于两组所述横向铝型材两侧的四组皮带,所述皮带通过同步带连接第二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台板包括固定于两块所述顶板上的侧台板,两块所述侧台板的中间设置有中台板,所述中台板置于两组所述横向铝型材之间,所述侧台板与中台板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侧台板与中台板上均开有吸盘孔,所述吸盘孔内安装有吸盘。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立柱机构的底板上开有孔,所述立柱机构的侧板上开有两条槽;所述横梁机构包括横梁,所述横梁内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置有所述机头机构,所述机头机构连接第三电机;所述机头升降机构包括两块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从所述槽中穿出来并连接所述横梁,两块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下方连接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连接第六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精定位机构包括水平设置且互相垂直的横向支撑和纵向支撑,所述横向支撑固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横向支撑内设置有第三导轨,所述第三导轨上设置有两个定位装置,两个所述定位装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皮带的一端连接第五电机,另一端连接从动轮;所述纵向支撑内设置有第四导轨,所述第四导轨上设置有两个下支撑,每个所述下支撑的下方均连接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下支撑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皮带的一端连接第四电机,另一端连接从动轮。

作为优选,所述网架机构通过第四支撑板固定于所述横梁上,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下方连接凹槽,所述第四支撑板上设置有第四气缸和第五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机头机构通过第五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五支撑板上设置有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通过第二导杆连接刮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设置机架,机架上固定设置有穿梭机构,机架的上部固定设置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的入口处设置有定位支撑机构,定位支撑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精定位机构,输送机构的中间设置有台板,台板的一侧设置有立柱机构,立柱机构连接横梁机构,横梁机构连接机头升降机构,横梁机构的两端均连接网架机构,网架机构将网框固定,横梁机构上连接有机头机构;本发明能够将玻璃从输送机构进料,定位支撑机构将玻璃顶起,由精定位机构精确定位,穿梭机构上升,并穿梭至台板中间,将玻璃转移到台板上,机头机构对玻璃进行印刷,随后穿梭机构上升,并穿梭至输送机构处,由输送机构输送出料。本发明由原来的预定位和精定位两次定位精简为一次定位,即可达到精确定位的效果,简化了定位操作步骤,极大地缩短了定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设置穿梭机构,并由穿梭机构将玻璃输送到台板上,走位准确,输送速度快,加快了印刷节拍;精定位机构对玻璃由原来精定位时的靠边定位改为居中定位,当客户被印的玻璃大小不一时,印刷居中,印刷效果好,可以满足客户对产能及品质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横刮式丝网印刷机的动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机架1的侧板被揭开);

图3为本发明中机架1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机架1的侧板被揭开);

图4为本发明中穿梭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定位支撑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输送机构4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台板5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机头升降机构6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横梁机构7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立柱机构8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精定位机构9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网架机构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机头机构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动作流程图。

图中,1-机架,101-顶板,102-支架,103-支撑条,104-固定板,1041-孔,2-穿梭机构,201-横向铝型材,202-纵向铝型材,203-第一导轨,204-支座,205-吸盘,206-第一电机,207-第一气缸,208-第一导杆,3-定位支撑机构,301-铝型材,302-第一支撑板,303-顶块,304-第二气缸,4-输送机构,41-进料机构,411-皮带,412-第二电机,413-同步带,42-出料机构,5-台板,501-侧台板,502-中台板,503-空隙,504-吸盘孔,6-机头升降机构,601-第二支撑板,602-第三支撑板,603-第三气缸,604-第六电机,7-横梁机构,701-横梁,702-第三电机,8-立柱机构,801-槽,9-精定位机构,901-横向支撑,902-纵向支撑,903-下支撑,904-第四电机,905-第五电机,906-定位装置,907-限位块,10-网框,11-网架机构,111-第四支撑板,112-凹槽,113-第四气缸,114-第五气缸,12-机头机构,121-第五支撑板,122-第六气缸,123-刮板,124-第二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功能穿梭式印刷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固定设置有穿梭机构2,机架1的上部固定设置有输送机构4,输送机构4的入口处(在本实施例中,入口指的是图2的左边)设置有定位支撑机构3,定位支撑机构3的上方设置有精定位机构9,输送机构4的中间设置有台板5,台板5的一侧设置有立柱机构8,立柱机构8连接横梁机构7,横梁机构7连接机头升降机构6,并由机头升降机构6提供动力,实现横梁机构7的上升或下降,横梁机构7的两端均连接网架机构11,网架机构11将网框10固定,网框10对丝网印版进行限位,横梁机构7上连接有机头机构12,机头机构12可在横梁机构7上实现左右移动。

参考图3,机架1的顶面设置有两块顶板101,输送机构4置于两块顶板101的中间,靠近立柱机构8一侧的顶板101在入口处固定有支架102,用于固定精定位机构9,机架1的中部设置有若干支撑条103,用于固定台板5,支撑条103的侧边设置有固定板104,用于固定立柱机构8,固定板104的中间开有孔1041,可供机头升降机构6穿过。

参考图4,穿梭机构2包括置于两块顶板101中间的横向铝型材201,横向铝型材201固设于纵向铝型材202上,横向铝型材201上设置有第一导轨203,第一导轨203上设置有支座204,支座204上设置有若干吸盘205,吸盘205用于吸住承印物(在本实施例中,承印物指的是玻璃),纵向铝型材202的下方连接第一导杆208,第一导杆208连接第一气缸207,第一气缸207固设于机架1的底板上,使得穿梭机构2可在第一气缸207的动力作用下实现上下移动,穿梭机构2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一电机206,第一电机连接支座204,并为支座204提供动力,使得支座204可在第一导轨203上横向移动。

参考图5,定位支撑机构3包括铝型材301,铝型材301上固设有分别位于两组横向铝型材201两侧的四组第一支撑板302,第一支撑板302上固设有若干顶块303,顶块303用于顶起玻璃,铝型材301的下方连接第二气缸304,并由第二气缸304提供动力,实现定位支撑机构3的上升和下降。

参考图6,输送机构4包括对称设置的进料机构41和出料机构42,进料机构41设置有分别位于两组横向铝型材201两侧的四组皮带411,皮带411用于放置玻璃,皮带411通过同步带413连接第二电机412,并由第二电机412提供动力,带动皮带411移动。出料机构42与进料机构41的结构对称,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7,台板5包括固定于两块顶板101上的侧台板501,两块侧台板501的中间设置有中台板502,中台板502置于两组横向铝型材201之间,侧台板501与中台板502之间设置有空隙503,可供吸盘205从中间穿过。侧台板501与中台板502上均开有吸盘孔504,吸盘孔504内安装有吸盘(图中未示出),吸盘由电磁阀统一控制,当玻璃置于台板5上时,吸盘可将玻璃吸住,避免玻璃移位。有时玻璃较小,无法将台板5上的所有吸盘孔504均盖住,此时吸盘可自动检测吸盘孔504上有无玻璃,若无玻璃盖住则自动关闭,避免空气进入导致吸不住玻璃。

参考图8~图10,立柱机构8固定于固定板104上,立柱机构8的底板上开有孔,可供机头升降机构6穿过,立柱机构8的侧板上开有两条槽801。横梁机构7包括横梁701,横梁701内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二导轨上设置有机头机构12,机头机构12连接第三电机702,并由第三电机702提供动力,实现机头机构12在第二导轨上的横向移动。机头升降机构6包括两块第二支撑板601,第二支撑板601从槽801中穿出来并连接横梁701,两块第二支撑板601之间连接有第三支撑板602,第三支撑板602的下方连接第三气缸603,第三气缸603连接第六电机604,并由第六电机604提供动力,实现机头升降机构6的上升和下降,从而带动机头机构12的上升和下降,第三气缸603则用于清洗丝网印版时实现网架机构11的升降。

参考图11,精定位机构9包括水平设置且互相垂直的横向支撑901和纵向支撑902,横向支撑901固设于支架102上,横向支撑901内设置有第三导轨,第三导轨上设置有两个定位装置906,两个定位装置906通过皮带连接,皮带的一端连接第五电机905,另一端连接从动轮,第五电机905通过皮带传动带动定位装置906沿着第三导轨横向(即x方向)移动;类似地,纵向支撑902内设置有第四导轨,第四导轨上设置有两个下支撑903,每个下支撑903的下方均连接有两个限位块907,两个下支撑903通过皮带连接,皮带的一端连接第四电机904,另一端连接从动轮,第四电机904通过皮带传动带动下支撑903沿着第四导轨纵向(即y方向)移动,如此便可实现玻璃的精确定位。

参考图12,网架机构11通过第四支撑板111固定于横梁701上,第四支撑板111的下方连接凹槽112,凹槽112用于将网框10固定,第四支撑板111上设置有第四气缸113和第五气缸114,第四气缸113实现网架机构11的横向微调,第五气缸114实现网架机构11的竖直方向微调,从而将网框10定位。

参考图13,机头机构12通过第五支撑板121连接第二导轨,并可在第二导轨上横向移动,第五支撑板121上设置有第六气缸122,第六气缸122通过第二导杆124连接刮板123,并为刮板123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刮板123的上升或下降。

本发明还包括控制系统,第一电机206、第二电机412、第三电机702、第四电机904、第五电机905、第一气缸207、第二气缸304、第三气缸603、第四气缸113、第五气缸114和第六气缸122均连接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现说明其工作过程:

(1)将玻璃(即承印物)置于进料机构41的皮带411上,从进料机构41进料,第二电机412带动皮带411传动,从而带动玻璃移动。

(2)当玻璃移动到定位支撑机构3的上方时,第二气缸304推动铝型材301上升,从而带动顶块303上升,顶块303将玻璃顶起。

(3)第五电机905通过皮带传动带动定位装置906沿着第三导轨横向(即x方向)移动,从而精确调整玻璃的横向位置;第四电机904通过皮带传动带动下支撑903沿着第四导轨纵向(即y方向)移动,从而精确调整玻璃的纵向位置,实现对玻璃的精确定位。

(4)玻璃定位好后,第一气缸207带动纵向铝型材202上升,从而带动穿梭机构2上升,吸盘205将玻璃吸住。在第一电机206的带动下,支座204带着吸盘205向前移动,并穿梭至侧台板501与中台板502之间的空隙503。在第一气缸207的带动下,穿梭机构2下降,从而将玻璃转移到台板5上。

(5)将丝网印版置于网框10内,印刷时在丝网印版的一端倒入油墨,在第六电机604的带动下,机构升降机构6下降,带动机头机构12下降,从而带动刮板123下降,并对丝网印版上的油墨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同时,在第三电机702的带动下,机头机构12沿着第二导轨横向移动,从而带动刮板横向移动,即朝着丝网印版另一端移动。油墨在移动中被刮板123从丝网印版图文部分的网孔中挤压到玻璃上,非图文部分的网孔不透墨,形成与原稿一样的图文。

(6)印刷完成后,第一气缸207带动纵向铝型材202上升,从而带动穿梭机构2上升,吸盘205将玻璃吸住。在第一电机206的带动下,支座204带着吸盘205向前移动,并穿梭至出料机构42的位置处,将玻璃转移至出料机构42的皮带411上。第二电机412带动皮带411传动,从而带动玻璃移动,实现玻璃出料。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