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9373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烫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输液包装由第一代的玻璃瓶、第二代的塑料瓶向第三代的pvc、非pvc包装迅速发展,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是第三代大输液包装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在热、压的作用下,将烫印凸版的字迹等图案通过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转印到医用输液袋等承印材料上,形成印迹清晰、附着牢固、耐蒸煮灭菌、无毒无害的包装标识。

据多项医学调查结果显示,输液的液体温度对患者机体有一定影响,临床验证人体最佳输液温度为30~35℃,药液温度过高会使病人发生严重的热源反应,输液药液温度过低会消耗病人热量体力,因此一种可直观显示输液袋温度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具有其必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及其制备方法。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由带基和涂布于带基一侧的热转印层构成,所述热转印层由总量为100份的下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制成:连结料60~70份,感温变色粉10~20份,高分子蜡10-30份。

优选地,所述的热转印层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所述带基为12微米厚的pet聚酯薄膜,所述的连结料为丙烯酸树脂;所述感温变色粉为三段式感温变色粉;所述高分子蜡为聚四氟乙烯微粉蜡。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树脂为热塑性树脂,玻璃化温度为50℃-60℃,分子量为5万-10万。

优选地,所述的感温变色粉的感温区间为30-35℃。

优选地,所述聚四氟乙烯微粉蜡的d50平均粒径为1.6±0.6μm。

上述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比例称取丙烯酸树脂,以重量比计,丙烯酸树脂︰甲基环己烷=1︰(4~6),将称过的丙烯酸树脂加入到甲基环己烷中,加热至60~70℃,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后加入感温变色粉和聚四氟乙烯微粉蜡,分散均匀,用棒销式砂磨机将分散好的物料充分研磨后,储存备用;

(2)将步骤(1)中研磨好的物料经涂布机均匀涂布在pet聚酯薄膜的一面,涂布厚度为1~2微米;

(3)将步骤(2)中产物在80℃-120℃烘干即得。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所提供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具有在最佳输液温度(30-35℃)感温变色的性能,使用过感温变色热转印膜的输液袋,当袋内药液温度低于30℃时输液袋上转印的字体显绿色,当袋内药液温度在30-35之间时输液袋上转印字体显黄色,当袋内药液温度高于35℃时转印字体显白色。使用这款产品可以直观的显示出最佳输液液体温度,减少因输液液体温度不适引发的不良输液反应,因而具有较好地推广利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至9原料情况:

带基:12微米厚pet聚酯薄膜,生产厂家为山东富维薄膜有限公司;

丙烯酸树脂:购自上海博立尔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bm61a,玻璃化温度为50℃-60℃,分子量为5-10万;

感温变色粉:深圳市千变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三段式感温变色粉,变色区间为30-35℃,d50平均粒径为5±2微米,耐230℃高温;

聚四氟乙烯微粉蜡:沈阳市天宇祥微粉材料厂生产的ptfe-a,d50平均粒径1.6±0.6μm。

甲基环己烷性能要求:常用化学溶剂,含水量小于0.5%,无其他要求。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由带基和涂布于带基一侧上的热转印层构成,所述带基为pet聚酯薄膜;所述热转印层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丙烯酸树脂60份;感温变色粉10份;聚四氟乙烯微粉蜡30份。

具体制备过程为:

(1)按比例称取丙烯酸树脂、感温变色粉及聚四氟乙烯微粉蜡,以重量比计,丙烯酸树脂︰甲基环己烷=1︰5,将称过的丙烯酸树脂加到甲基环己烷中,加热到60℃,搅拌至完全溶解,随后加入相应比例的感温变色粉及聚四氟乙烯微粉蜡,分散均匀,用棒销式砂磨机将分散好的物料研磨至细度小于2微米,研磨好后,储存备用;

(2)将步骤(1)中研磨好的物料经涂布机均匀涂布在pet聚酯薄膜的一面,控制涂布厚度为1微米;

(3)将步骤(2)中产物在80℃高温烘干后得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产品。

产品相关性能检测:

(a)使用后外观检测:在150℃温度下,使用本实施例制成产品在输液软袋上转印,转印后图案清晰完整,无缺无堆墨;

(b)转印后变色性能检测: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c)转印后耐蒸煮性能检测:使用医用灭菌柜对转印后的输液软袋进行1小时121℃高温蒸煮实验,蒸煮后,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d)转印后有害物质检测:苯类未检出,重金属未检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大体相同,仅调整部分参数如下:

本实施例所提供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产品,原料配比为:丙烯酸树脂60份;感温变色粉10份;聚四氟乙烯微粉蜡30份。

制备过程中,步骤(1)中以重量比计,丙烯酸树脂︰甲基环己烷=1︰4,甲基环己烷溶解温度调整为70℃;

步骤(2)中涂布厚度调整为2微米;

步骤(3)中烘干温度调整为100℃。

产品相关性能检测:

(a)使用后外观检测:在150℃温度下,使用本实施例制成产品在输液软袋上转印,转印后图案清晰完整,无缺无堆墨;

(b)转印后变色性能检测: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c)转印后耐蒸煮性能检测:使用医用灭菌柜对转印后的输液软袋进行1小时121℃高温蒸煮实验,蒸煮后,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d)转印后有害物质检测:苯类未检出,重金属未检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大体相同,仅调整部分参数如下: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产品,原料配比为:丙烯酸树脂70份;感温变色粉10份;聚四氟乙烯微粉蜡20份。

制备过程中,步骤(1)中以重量比计,丙烯酸树脂︰甲基环己烷=1︰6,甲基环己烷溶解温度调整为70℃;

步骤(2)中涂布厚度调整为2微米;

步骤(3)中烘干温度调整为100℃。

产品相关性能检测:

(a)使用后外观检测:在150℃温度下,使用本实施例制成产品在输液软袋上转印,转印后图案清晰完整,无缺无堆墨;

(b)转印后变色性能检测: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c)转印后耐蒸煮性能检测:使用医用灭菌柜对转印后的输液软袋进行1小时121℃高温蒸煮实验,蒸煮后,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d)转印后有害物质检测:苯类未检出,重金属未检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大体相同,仅调整部分参数如下: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产品,原料配比为:丙烯酸树脂60份;感温变色粉20份;聚四氟乙烯微粉蜡20份。

制备过程中,步骤(1)中甲基环己烷溶解温度调整为70℃;

步骤(2)中涂布厚度调整为2微米;

步骤(3)中烘干温度调整为110℃。

产品相关性能检测:

(a)使用后外观检测:在150℃温度下,使用本实施例制成产品在输液软袋上转印,转印后图案清晰完整,无缺无堆墨;

(b)转印后变色性能检测: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c)转印后耐蒸煮性能检测:使用医用灭菌柜对转印后的输液软袋进行1小时121℃高温蒸煮实验,蒸煮后,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d)转印后有害物质检测:苯类未检出,重金属未检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大体相同,仅调整部分参数如下: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产品,原料配比为:丙烯酸树脂60份;感温变色粉20份;聚四氟乙烯微粉蜡20份。

制备过程中,步骤(1)中以重量比计,丙烯酸树脂︰甲基环己烷=1︰6,甲基环己烷溶解温度调整为70℃;

步骤(2)中涂布厚度调整为1微米;

步骤(3)中烘温度调整为100℃。

产品相关性能检测:

(a)使用后外观检测:在150℃温度下,使用本实施例制成产品在输液软袋上转印,转印后图案清晰完整,无缺无堆墨;

(b)转印后变色性能检测: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c)转印后耐蒸煮性能检测:使用医用灭菌柜对转印后的输液软袋进行1小时121℃高温蒸煮实验,蒸煮后,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d)转印后有害物质检测:苯类未检出,重金属未检出。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大体相同,仅调整部分参数如下: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产品,原料配比为:丙烯酸树脂70份;感温变色粉20份;聚四氟乙烯微粉蜡10份。

制备过程中,步骤(1)中以重量比计,丙烯酸树脂︰甲基环己烷=1︰4,甲基环己烷溶解温度调整为70℃;

步骤(2)中涂布厚度调整为1微米;

步骤(3)中烘温度调整为120℃。

产品相关性能检测:

(a)使用后外观检测:在150℃温度下,使用本实施例制成产品在输液软袋上转印,转印后图案清晰完整,无缺无堆墨;

(b)转印后变色性能检测: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c)转印后耐蒸煮性能检测:使用医用灭菌柜对转印后的输液软袋进行1小时121℃高温蒸煮实验,蒸煮后,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d)转印后有害物质检测:苯类未检出,重金属未检出。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大体相同,仅调整部分参数如下: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产品,原料配比为:丙烯酸树脂70份;感温变色粉20份;聚四氟乙烯微粉蜡10份。

制备过程中,步骤(1)中甲基环己烷溶解温度调整为60℃;

步骤(2)中涂布厚度调整为2微米;

步骤(3)中烘温度调整为100℃。

产品相关性能检测:

(a)使用后外观检测:在150℃温度下,使用本实施例制成产品在输液软袋上转印,转印后图案清晰完整,无缺无堆墨;

(b)转印后变色性能检测: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c)转印后耐蒸煮性能检测:使用医用灭菌柜对转印后的输液软袋进行1小时121℃高温蒸煮实验,蒸煮后,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d)转印后有害物质检测:苯类未检出,重金属未检出。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大体相同,仅调整部分参数如下: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产品,原料配比为:丙烯酸树脂60份;感温变色粉20份;聚四氟乙烯微粉蜡20份。

制备过程中,步骤(1)中以重量比计,丙烯酸树脂︰甲基环己烷=1︰6,甲基环己烷溶解温度调整为70℃;

步骤(2)中涂布厚度调整为2微米;

步骤(3)中烘温度调整为120℃。

产品相关性能检测:

(a)使用后外观检测:在150℃温度下,使用本实施例制成产品在输液软袋上转印,转印后图案清晰完整,无缺无堆墨;

(b)转印后变色性能检测: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c)转印后耐蒸煮性能检测:使用医用灭菌柜对转印后的输液软袋进行1小时121℃高温蒸煮实验,蒸煮后,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d)转印后有害物质检测:苯类未检出,重金属未检出。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大体相同,仅调整部分参数如下: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感温变色型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产品,原料配比为:丙烯酸树脂60份;感温变色粉20份;聚四氟乙烯微粉蜡20份。

制备过程中,步骤(1)中甲基环己烷溶解温度调整为60℃;

步骤(2)中涂布厚度调整为1微米;

步骤(3)中烘温度调整为80℃。

产品相关性能检测:

(a)使用后外观检测:在150℃温度下,使用本实施例制成产品在输液软袋上转印,转印后图案清晰完整,无缺无堆墨;

(b)转印后变色性能检测: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c)转印后耐蒸煮性能检测:使用医用灭菌柜对转印后的输液软袋进行1小时121℃高温蒸煮实验,蒸煮后,在30-35℃温度区间内,过程(a)所得图案三段变色正常;

(d)转印后有害物质检测:苯类未检出,重金属未检出。

按照现有技术将实施例1至9感温变色型热转印膜热转印在输液袋上之后,当袋内药液温度低于30℃时输液袋上转印的字体显绿色,当袋内药液温度在30-35之间时输液袋上转印字体显黄色,当袋内药液温度高于35℃时转印字体显白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