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PC印刷网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8894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FPC印刷网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挠性电路板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FPC印刷网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在挠性电路板上印刷热固性油墨,以提高挠性电路板弯折区的挠性,降低回弹应力。其中,挠性电路板的金手指的连接区域就丝印有热固性油墨。通常热固型油墨是通过丝网网版印刷的方式涂覆到挠性电路板上,在丝印过程中,油墨很容易沿着丝网网版的丝扩散,俗称“渗油”,由于渗油较大,热固型油墨的扩散距离通常超过0.3mm,很容易扩散到金手指上,不利于金手指与其他元器件的电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FPC印刷网版,能够改善FPC丝印油墨时的渗油现象,降低渗油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FPC印刷网版,包括网框、丝网和金属片,所述丝网绷紧于所述网框内;所述丝网的中间设置有第一开窗,所述金属片固定于所述丝网,且覆盖于所述第一开窗;所述金属片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开窗。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的周边与丝网之间通过树脂胶水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为钢片或铝片。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的厚度为0.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FPC印刷网版用金属片代替丝网的印刷区域,在金属片上开设需要印刷的图案,并将金属片固定于张紧的丝网上,使薄的金属片具有一定的张力并保持平整,保证了印刷网版均匀的印刷效果,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FPC印刷网版能够改善FPC丝印油墨时的渗油现象,降低渗油量,油墨扩散范围在0.1mm以内,金手指不会被油墨污染,保证FPC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FPC印刷网版的仰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FPC印刷网版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网框;2、丝网;21、第一开窗;3、金属片;31、第二开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用金属片3代替油墨印刷区域的丝网2,改善丝印油墨的渗油现象。

请参照图1以及图2,一种FPC印刷网版,包括网框1、丝网2和金属片3,所述丝网2绷紧于所述网框1内;所述丝网2的中间设置有第一开窗21,所述金属片3固定于所述丝网2,且覆盖于所述第一开窗21;所述金属片3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开窗31。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FPC印刷网版用金属片代替丝网的油墨印刷区域,在金属片上开设需要印刷的图案—第二开窗,并将金属片固定于张紧的丝网上,使薄的金属片具有一定的张力并保持平整,保证了印刷网版均匀的印刷效果,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FPC印刷网版能够改善FPC丝印油墨时的渗油现象,降低渗油量,油墨扩散范围在0.1mm以内,金手指不会被油墨污染,保证FPC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3的周边与丝网2之间通过树脂胶水粘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金属片较薄,将金属片的周边与绷紧的丝网固定在一起,可使金属片具有一定的张力,能够保持平整。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3为钢片或铝片。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3的厚度为0.1mm。

实施例

请参照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FPC印刷网版,用于对FPC上金手指连接的区域进行油墨印刷。该FPC印刷网版包括网框1、丝网2和金属片3,所述丝网2绷紧连接于所述网框1内,且所述丝网2的中间设置有第一开窗21;所述金属片3的尺寸略大于所述第一开窗21的尺寸,所述金属片3固定于所述丝网2的下侧,且覆盖于所述第一开窗21;所述金属片3上对应油墨区域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开窗31,所述第二开窗31即为需要印刷到挠性电路板上的的图案。所述金属片3可以为钢片或铝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3的材质为钢片,钢片的形状为矩形,钢片的厚度为0.1mm,钢片的四边与丝网2之间通过树脂胶水粘接在一起。金属片3上设置有14个第二开窗31,第二开窗31为需要印刷油墨的区域,不需要印刷油墨的区域被金属片3遮蔽。

本实用新型将金属片3固定于丝网2,并将丝网2绷紧于网框1内,一方面可使金属片3保持平整,使印刷出的油墨均匀,另一方面,金属片3的周边通过丝网2与网框1连接,可通过调节网框1的高度来灵活改变印刷油墨的厚度,而且可使该FPC印刷网版在印刷刮油墨时具有一定的柔软度。印刷时,也不会出现油墨沿网丝扩散的渗油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FPC印刷网版不仅能够改善FPC丝印油墨时的渗油现象,降低渗油量,使金手指不会被油墨污染,保证FPC连接的可靠性;而且可任意调节印刷油墨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