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喷墨头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08820发布日期:2019-02-10 13:2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喷墨头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喷墨头。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由喷射油墨而实施印刷的喷墨头构成的印刷装置。

在这种印刷装置中,在采用串行或行式中的任意一种的情况下均具有高密度的喷嘴列的喷墨头中,通过利用从喷嘴列喷射油墨而产生的气流,从而产生涡流。

当产生涡流时,飞行液滴的喷落位置会发生偏离,从而在印刷介质上会发生被称为水波纹的印刷紊乱,由此会导致印刷品质的下降。

因此,一直以来,存在如下技术,即,在喷嘴板与介质之间设置产生气流的风扇,以便对通过因从喷嘴开口朝向印刷介质喷射的液滴喷射而形成的气流所生成的涡流进行抑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在这种印刷装置中,在为串行或行式中的任意一种的情况下均具有高密度的喷嘴列的喷墨头中,由于随着滑架或者印刷介质的移动而引起的空气的移动,从而飞行液滴的喷落位置发生了偏离。

因此,一直以来,公开了一种通过抽吸来控制乱流从而提高喷落精度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此外,公开了一种安装头的整流板来控制气流从而提高喷落精度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89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0109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057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所述在先技术均需要大型的气流产生装置,从而存在打印机自身的大小变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前文所述的情况而被完成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对通过随着滑架或者印刷介质的移动而引起的空气的移动所产生的乱流、以及由油墨的喷射而产生的涡流进行抑制,从而能够提高印字品质的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喷墨头。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喷墨头,其从喷嘴列喷射液体,所述喷嘴列在被配置于与印刷介质对置的面上的液体喷射面上开口;等离子致动器;控制部,其对所述喷墨头和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控制,在所述喷嘴列向所述印刷介质喷射液体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从而在所述液体喷射面与所述印刷介质之间产生气流。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而在液体喷射面与印刷介质之间产生气流,从而能够抑制液体从喷嘴列被喷射时的涡流。其结果为,能够减少印刷介质上产生水波纹的情况,并能够使印刷品质得到提高。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喷墨头为,被搭载于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上的串行喷墨头。

根据该结构,在被搭载于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上的串行喷墨头中,能够抑制液体从喷嘴列被喷射时的涡流。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在所述喷墨头的移动方向上,与所述喷嘴列并排配置。

根据该结构,在串行喷嘴列的两侧,通过等离子致动器,从而能够在液体喷射面与印刷介质之间产生气流,由此能够抑制液体从喷嘴列被喷射时的涡流。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在与所述喷墨头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喷嘴列并排配置。

根据该结构,在串行喷嘴列的两端,通过等离子致动器,从而能够在液体喷射面与印刷介质之间产生气流,由此能够抑制液体从喷嘴列被喷射时的涡流。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喷墨头具备与所述液体喷射面交叉的侧面,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被配置在所述喷墨头的移动方向的所述侧面上,在所述喷嘴列喷射液体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从而在从所述喷墨头朝向所述印刷介质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根据该结构,通过被配置在喷墨头的移动方向的侧面上的等离子致动器,从而能够产生朝向印刷介质的气流,由此能够在喷墨头的移动方向的侧面上形成气幕。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喷墨头为,在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行式喷墨头。

根据该结构,在与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行式喷墨头中,能够抑制液体从喷嘴列被喷射时的涡流。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上,与所述喷嘴列并排配置。

根据该结构,在行式喷嘴列的两侧,通过等离子致动器,从而能够在液体喷射面与印刷介质之间产生气流,由此能够抑制液体从喷嘴列被喷射时的涡流。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在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喷嘴列并排配置。

根据该结构,在行式喷嘴列的两端,通过等离子致动器,从而能够在液体喷射面与印刷介质之间产生气流,由此能够抑制液体从喷嘴列被喷射时的涡流。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由多个等离子致动器构成。

根据该结构,通过配置多个等离子致动器,从而能够只对与喷射液体的喷嘴孔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行式喷墨头中,多个单位喷墨头被配置成交错状。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行式喷墨头以将单位喷墨头配置成交错状的方式而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从各单位喷墨头的喷嘴列被喷射时的涡流。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针对每个所述单位喷墨头而配置有所述等离子致动器。

根据该结构,能够针对每个单位喷墨头而对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从而能够抑制液体从单位喷墨头的喷嘴列被喷射时的涡流。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喷墨头具备与所述液体喷射面交叉的侧面,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被配置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的所述侧面上,在所述喷嘴列喷射液体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从而在从所述喷墨头朝向所述印刷介质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通过等离子致动器而在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侧面上产生朝向印刷介质的气流,因此能够形成气幕。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被配置在,其与所述印刷介质的记录面之间的距离远于所述液体喷射面与所述印刷介质的记录面之间的距离的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远离液体喷射面的位置处,在液体喷射面与印刷介质之间产生气流,从而能够抑制液体从喷嘴列被喷射时的涡流。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具备驱动电压生成部,所述驱动电压生成部生成用于驱动所述等离子致动器的驱动电压,所述驱动电压生成部被搭载于所述喷墨头上。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驱动电压生成部而生成针对以高电压而被驱动的等离子致动器的驱动电压。因此,无需在柔性电缆等上敷设高电压配线,并且不会产生绝缘性、短路对策、噪声对策等的问题。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喷墨头具备用于供给对所述喷墨头进行驱动的喷墨驱动电压的配线,所述驱动电压生成部从经由所述配线而被供给的所述喷墨驱动电压生成对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的电压。

根据该结构,由于从经由配线而被供给的喷墨驱动电压来生成对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的电压,因此无需敷设等离子致动器的专用配线。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通过单独地驱动所述多个等离子致动器,从而对与所述喷嘴列中喷射所述液体的喷嘴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

根据该结构,通过单独地驱动多个等离子致动器,从而能够对与喷射液体的喷嘴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被搭载于所述喷墨头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将等离子致动器和喷墨头构成为一体,因此印刷装置的结构变得简单,且制造也变得容易。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与所述喷墨头分体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等离子致动器和喷墨头分体设置,从而无需另外设置大型的气流产生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印刷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于喷墨头的液体喷射面上开口的喷嘴列向印刷介质喷射液体时,对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从而在所述液体喷射面与所述印刷介质之间产生气流。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从而在液体喷射面与印刷介质之间产生气流,由此能够抑制液体从喷嘴列被喷射时的涡流。其结果为,能够减少在印刷介质上产生水波纹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印刷品质。

此外,本发明的喷墨头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面,其被配置在与印刷介质对置的面上;喷嘴列,其在所述液体喷射面上开口,并向所述印刷介质喷射液体;等离子致动器,在所述喷嘴列向所述印刷介质喷射液体时,所述等离子致动器在所述液体喷射面与所述印刷介质之间产生气流。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从而在液体喷射面与印刷介质之间产生气流,由此能够抑制液体从喷嘴列被喷射时的涡流。其结果为,能够减少在印刷介质上产生水波纹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印刷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串行印刷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2为喷墨头的概要图。

图3为从图2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

图4为表示等离子致动器的基本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在交叉方向上配置了等离子致动器的示例的图。

图6为表示将等离子致动器搭载于滑架上的示例的图。

图7为表示等离子致动器的配置结构的改变例的图。

图8为表示印刷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9为表示驱动定时的时序图。

图10为表示全色印刷用的喷墨头的概要图。

图11为从图10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

图12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串行印刷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13为喷墨头的概要图。

图14为从图13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

图15为表示在交叉方向上配置了等离子致动器的示例的图。

图16为表示单位喷墨头的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17为表示多个等离子致动器的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18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串行印刷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19为喷墨头的概要图。

图20为从图19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

图21为表示在交叉方向上配置了等离子致动器的示例的图。

图22为表示全色印刷用的喷墨头的概要图。

图23为从图22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

图24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行式印刷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25为喷墨头的概要图。

图26为从图25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

图27为表示在交叉方向上配置了等离子致动器的示例的图。

图28为表示单位喷墨头的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29为表示多个等离子致动器的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30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31为喷墨头的概要图。

图32为从图31的液体喷射面侧观察时的概要图。

图33为表示在与滑架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34为表示在远离喷墨头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35为表示在冲洗时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36为表示配置了单位等离子致动器的示例的图。

图37为表示多次印刷时的驱动时刻的时序图。

图38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

图39为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

图40为第七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概要图。

图41为从图40的液体喷射面侧观察时的概要图。

图42为表示在远离喷墨头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43为表示在冲洗时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44为表示配置了单位等离子致动器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喷墨头的概要图。图3为从图2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喷墨头而使用了被搭载于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上的串行喷墨头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的那样,印刷装置1具备平板状的压印板2。在压印板2的上表面上,预定的印刷介质3通过未图示的送纸机构,从而在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也可以在压印板2上设置无边距印刷时的油墨废弃区域。

作为印刷介质3,可例举出被卷绕成滚筒状的滚筒纸、被切断为预定长度的单张薄片、多张薄片相连接的连张薄片等。这些记录介质为,普通纸、复印纸、纸板等纸类、合成树脂制等薄片,也能够使用在这些薄膜上实施了涂覆或浸润等加工后的薄片。此外,作为单张薄片的形式,例如除了ppc用纸或明信片等特定形状大小的裁切纸之外,还可例举出存折等多张薄片装订而成的册子形态的薄片、或者被形成为信封等袋状的薄片。此外,作为连张薄膜的形态,例如,可例举出在宽度方向两端穿插设置有定位孔并且按照预定长度而被折叠了的连续纸张。

在压印板2的上方,设置有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引导轴5。滑架10以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沿着引导轴5往复驱动自如的方式被设在引导轴5上。

如图2所示的那样,在滑架10上搭载有喷墨头11。喷墨头11的与压印板2对置的面为液体喷射面12。如图3所示的那样,在液体喷射面12上形成有由多个喷嘴孔13组成的喷嘴列14,多个喷嘴孔13在液体喷射面12上开口,且例如向印刷介质3喷射油墨等液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行地形成有两列喷嘴列14。

喷墨头11具备用于从喷嘴孔13喷射液体的压电元件等驱动元件36(参照图8)。此外,在滑架10上搭载有向喷墨头11供给油墨的墨盒15。

而且,将滑架10、喷墨头11以及墨盒15统称为喷墨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了单色的墨盒15且使用了油墨以作为液体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此外,墨盒15也可以被设置在滑架10以外的部位上。

在压印板2的一侧设置有喷墨头11的冲洗区域17。通过使油墨从喷墨头11的喷嘴孔13向冲洗区域17喷射,从而将增粘了的油墨排出。

在冲洗区域17的一侧设置有具备未图示的盖的清洗区域18。在清洗区域18中,在以覆盖喷墨头11的喷嘴列14的方式而安装了盖的状态下,使油墨喷射,从而实施喷嘴孔13的清洗。

在滑架10的与压印板2对置的面即液体喷射面12上,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0以隔着喷嘴列14的方式而被配置在滑架10的移动方向上的两端上。各等离子致动器20被形成为,与喷嘴列14的长度相比而较长。一般也存在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之间的间隙狭窄、且在1mm以下的情况。因此,如图2所示的那样,等离子致动器20需要配置在与配置有喷嘴列14的面相比更凹陷的面上。该凹陷的面也相当于液体喷射面12。另外,也可以将等离子致动器20埋入喷墨头11中而使高低差消失,还可以配置在比喷嘴列14与压印板2之间的距离更远的面上。

图4为表示等离子致动器20的基本结构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的那样,等离子致动器20由两块薄膜电极即电极21a、21b、以及被夹在该电极21a、21b之间的电介质层22构成。通过在两块电极21a、21b之间施加数kv且频率为数khz的交流电压,从而在被上侧的电极21a与电介质层22所夹持的部分处产生等离子放电23,由此产生从上侧的电极21a向下侧的电极21b方向流动的气流。等离子致动器20通过对交流电压的施加进行控制,从而能够简单地控制气流的产生、停止、或者气流速度。这是在风扇等气流产生装置中难以实现的特征。另外,也可以准备两个电极21b,并以隔着电极21a的方式而配置。通过采用此方式,从而如果选择两个电极21b的单侧则能够在正反两方向上控制气流的产生方向。

等离子致动器20以在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的方式而被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通过在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从而能够抑制液体从喷嘴列14被喷射时的涡流。

等离子致动器20只要能够在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则以何种方式来配置均可。

例如,也可以利用以气流的产生方向彼此相反的方式而被配置的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0而构成各等离子致动器20。通过以此方式而构成,从而能够在喷嘴列14的一侧且在两个方向上产生气流。

也可以利用一个等离子致动器20而构成等离子致动器20,以便在一个方向上产生气流。此外,也可以准备两个电极21a,并以隔着电极21b的方式而配置。如果同时驱动两个电极21a,则两组等离子致动器所产生的气流会在电极21b处发生碰撞,从而能够产生与配置有电极的面交叉的方向上的气流。

图5为表示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配置了等离子致动器20的改变例的图。

通过以此方式而构成,从而即使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能够使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

另外,也可以只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

此外,图6为表示将等离子致动器20搭载于滑架10上的示例的图。在如图6所示的那样,将等离子致动器20搭载于滑架10上的情况下,以将等离子致动器20埋入滑架10的方式而进行配置。

此外,图7为表示等离子致动器20的配置结构的改变例的图。如图7所示的那样,也可以在滑架10上形成与比喷墨头11的液体喷射面12相比更远离印刷介质3的方向上的高低差面19,并且将等离子致动器20配置在该高低差面19上。

另外,即使在如图2那样将等离子致动器20配置在喷墨头11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在喷墨头11上形成高低差面19。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

图8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如图8所示的那样,印刷装置1具备:控制部30,其对各部分进行控制;各路驱动器电路,其根据控制部30的控制而对各种电机等进行驱动,或者将检测电路的检测状态输出至控制部30。在各种驱动器电路中,包括头驱动器32、滑架驱动器33、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和送纸驱动器35。

控制部30对控制印刷装置1的各个部分进行中枢控制。控制部30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对可执行的基本控制程序或该基本控制程序所涉及的数据等进行非易失性存储的rom(readonlymomery:只读存储器)、对被cpu执行的程序或预定数据等进行临时性的存储的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其他的周围电路等。

头驱动器32分别与用于喷射油墨的压电元件等驱动元件36相连接。驱动元件36根据控制部30的控制而被驱动,并使所需量的油墨从喷嘴孔13被喷射。

滑架驱动器33与滑架电机37相连接,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滑架电机37,从而使滑架电机37在由控制部30所指示的范围内动作。

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与等离子致动器20相连接,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通过控制部30而使等离子致动器20驱动。

送纸驱动器35与送纸电机38相连接,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送纸电机38,从而使送纸电机38仅以由控制部30所指示的量而动作。根据送纸电机38的动作,从而印刷介质3在输送方向上仅被输送预定量。

为了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需要高电压。印刷装置1具备生成驱动电压的驱动电压生成部40,所述驱动电压用于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驱动电压生成部40与等离子致动器20相连接。另外,也可以与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相连接。

在采用串行打印机的情况下,在进行移动的滑架10上配置有传递头驱动信号的柔性电缆。由于在该柔性电缆上追加敷设用于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0的高电压配线会在绝缘距离、短路对策、噪声对策等中产生问题,因此不为优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柔性电缆中配置低电压的电源供给线,并将驱动电压生成部40搭载于喷墨头22或滑架10上。驱动电压生成部40将该低电压的电源设为输入电压,并升压为高电压。

另外,由于在使用压电元件以作为驱动元件36的情况下,压电元件驱动用的电源供给线被敷设在柔性电缆上,因此也可以将该压电元件驱动用的电源作为驱动电压生成部40的输入电压而利用。此外,即使在使用热敏式的驱动元件以作为驱动元件36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将热敏头驱动用电源作为驱动电压生成部40的输入电压而利用。当然,也可以将独立的低电压的电源线敷设在柔性电缆上。

另外,如果不会产生绝缘距离、短路对策、噪声对策等问题,则也可以在柔性电缆上敷设用于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0的高电压配线,并且也可以针对高电压配线用而敷设与传递头驱动信号的柔性电缆不同的电缆。

控制部30通过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而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控制。

图9为表示相对于喷墨头11的印刷定时的、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定时的时序图。

如图9所示的那样,例如,控制部30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相对于驱动喷墨头11的驱动元件36而喷射油墨的定时,而使等离子制动器20与油墨的喷射开始相比更早地开始驱动。此外,控制部30以与油墨的喷射结束相比更晚地结束驱动的方式进行控制。

以此方式,通过与油墨的喷射定时相比而较长时间地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能够抑制因油墨的喷射而产生的涡流。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单色油墨的喷墨头1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喷墨头11。

图10为表示在全色印刷中搭载了多个颜色的喷嘴列14以及墨盒的情况的图。图11为从图10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图。

即,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那样,在被搭载于滑架10上的喷墨头11的液体喷射面12上形成有多个颜色(在该情况下为六个颜色)的喷嘴列14a、14b、14c、14d、14e、14f。在滑架10上搭载有将各个颜色的油墨供给至喷墨头11的墨盒15a、15b、15c、15d、15e、15f。在墨盒15a、15b、15c、15d、15e、15f中贮留有黑色(bk)、品红色(m)、蓝绿色(c)、黄色(y)、浅品红色(lm)、浅蓝绿色(lc)的各个颜色的油墨。

在滑架10的移动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处配置有等离子致动器20。此外,在等离子致动器20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配置有等离子致动器20。

通过以此方式而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即使在实施全色印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油墨的喷射而产生的涡流。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各个颜色的喷嘴列14之间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等离子致动器20配置在喷墨头11的液体喷射面12上或者配置在滑架10上的情况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设置了例如与滑架10同步移动的分体的移动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等离子致动器20配置在该移动部件上。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等离子致动器20单元化,并且以相对于喷墨头11、滑架10或者移动部件而拆装自如的方式配置。

而且,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也可以由多个等离子致动器构成等离子致动器。在该情况下,有时存在喷射油墨的喷嘴孔和未喷射油墨的喷嘴孔。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对与喷射油墨的喷嘴孔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

此外,也可以在喷墨头中,将多个单位喷墨头配置为交错状,并针对每个单位喷墨头而配置等离子致动器。在该情况下,有时会在各单位喷墨头中存在从喷嘴列14喷射油墨的单位喷墨头和未喷射油墨的单位喷墨头。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对与喷射油墨的单位喷墨头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进行说明。

在实施印刷的情况下,控制部30分别实施头驱动器32、滑架驱动器33、送纸驱动器35的控制。由此,通过在使滑架电机37驱动而使滑架10往复移动的同时,对驱动元件36进行驱动,从而使油墨从喷嘴孔13被喷射而在印刷介质3上实施印刷。

如果利用滑架10的往复移动而在印刷介质3上进行印刷,则使送纸电机38驱动从而使印刷介质3在输送方向上仅被输送预定量。而且,再次在使滑架10移动的同时在印刷介质3上实施印刷。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0将驱动信号输出至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使等离子致动器20驱动。

由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在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从而能够抑制油墨从喷嘴列14被喷射时的涡流。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具备从喷嘴列14喷射液体的喷墨头11,其中,所述喷嘴列14在被配置于与印刷介质3对置的面上的液体喷射面12上开口。此外,具备等离子致动器20、以及对喷墨头11以及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0。在喷嘴列14向印刷介质3喷射液体时,控制部30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在液体喷射面12和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在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从而能够抑制油墨从喷嘴列14被喷射时的涡流。其结果为,能够减少印刷介质3上产生水波纹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印刷品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喷墨头11也可以为,被搭载于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10上的串行喷墨头11。

据此,在被搭载于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10上的串行喷墨头11中,能够抑制油墨从喷嘴列14被喷射时的涡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在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上,与喷嘴列14并排配置。

据此,在喷嘴列14的两侧,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能够在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由此能够抑制油墨从喷嘴列14被喷射时的涡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在与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喷嘴列14并排配置。

据此,在喷嘴列14的两端,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能够在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由此能够抑制油墨从喷嘴列14被喷射时的涡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配置在,其与印刷介质3的记录面之间的距离远于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的记录面之间的距离的位置上。

据此,能够在远离液体喷射面12的位置处,且在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从而能够抑制油墨从喷嘴列14被喷射时的涡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使等离子致动器20可拆装。

据此,等离子致动器20能够在污染了的情况或发生了故障等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更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还具备驱动电压生成部40,所述驱动电压生成部40生成用于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的驱动电压,驱动电压生成部40被搭载于喷墨头11上。

据此,能够通过驱动电压生成部40而生成针对以高电压被驱动的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电压。因此,无需在设置于滑架10上的柔性电缆中敷设高电压配线,由此不会产生绝缘性、短路对策、噪声对策等的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具备用于供给对喷墨头11进行驱动的喷墨驱动电压的配线。此外,驱动电压生成部40也可以从经由配线而被供给的喷墨驱动电压而生成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的电压。

据此,由于从供给喷墨驱动电压的配线生成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的电压,因此无需等离子致动器20的专用电源。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2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图13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喷墨头的概要图。图14为从图13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在与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行式喷墨头的情况进行说明。

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的那样,印刷装置1具备平板状的压印板2。在压印板2的上表面上,预定的印刷介质3通过作为印刷介质输送部的送纸电机38而在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

在压印板2的上方,设置有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上延伸的支承部件50。支承部件50具备行状的喷墨头11。也可以在压印板2上设置无边距印刷时的油墨废弃区域。

喷墨头11的与压印板2对置的面为液体喷射面12。在液体喷射面12上形成有由多个喷嘴孔13组成的喷嘴列14,其中,所述多个喷嘴孔13在液体喷射面12上开口,并且例如向印刷介质3喷射油墨等液体。

喷墨头11具备用于从喷嘴孔13喷射液体的压电元件等驱动元件36。此外,在支承部件50上搭载有向喷墨头11供给油墨的墨盒15。

而且,将喷墨头11、墨盒15以及支承部件50统称为行式喷墨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单色的墨盒15且使用了油墨以作为液体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此外,墨盒15也可以被设置在支承部件50以外的部位上。

在喷墨头11的液体喷射面12的与压印板2对置的面上,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0以隔着喷嘴列14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两端上。此外,各等离子致动器20被形成为,与喷嘴列14的长度相比而较长。

等离子致动器20以在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的方式而被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通过在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从而能够抑制油墨从喷嘴列14被喷射时的涡流。

等离子致动器20只要能够在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则以何种方式来配置均可。

例如,也可以利用以气流的产生方向彼此相反的方式而被配置的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0而构成各等离子致动器20。通过以此方式而构成,从而能够在喷嘴列14的一侧且在两个方向上产生气流。

此外,也可以利用一个等离子致动器20而构成等离子致动器20,以便在一个方向上产生气流。

图15为表示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配置了等离子致动器20的改变例的图。

通过以此方式而构成,从而即使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能够使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

另外,也可以只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

另外,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将改变例的等离子致动器20搭载于支承部件50上。此外,也可以形成与位于喷墨头11的液体喷射面12相比更远离印刷介质3的方向上的高低差面,并且将等离子致动器20配置在该高低差面上。一般而言,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的间隙较狭窄,且也存在1mm以下的情况。因此,如图13所示的那样,等离子致动器120需要配置在与配置有喷嘴列14的面相比更凹陷的面上。该凹陷的面也相当于液体喷射面12。另外,也可以将等离子致动器20埋入喷墨头11中而使高低差消失,还可以配置在与压印板2之间的距离远于喷嘴列14与压印板2之间的距离的面上。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等离子致动器20被配置在一个喷墨头11上的情况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图16为表示由多个单位喷墨头11a构成喷墨头11的示例的图。如图16所示的那样,各单位喷墨头11a可以被配置成交错状,并且针对各单位喷墨头11a的每一个而配置有等离子致动器20a。

在该情况下,有时会在各单位喷墨头11a中存在从喷嘴列14喷射油墨的单位喷墨头11a和未喷射油墨的单位喷墨头11a。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只对与喷射油墨的单位喷墨头11a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20a进行驱动。另外,也可以针对每个单位喷墨头11a而使等离子致动器20与之相对应地配置。

图17为表示将构成等离子致动器20的多个等离子致动器20b并排配置的示例的图。即使如图17所示的那样,并排地配置了多个等离子致动器20b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该情况下,有时会在喷墨头11中存在从喷嘴列14喷射油墨的喷嘴孔13和未喷射油墨的喷嘴孔13。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只对与喷射油墨的喷嘴孔13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20b进行驱动。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等离子致动器20单元化,并且以相对于喷墨头11或者支承部件50而拆装自如的方式配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进行说明。

在由印刷装置1实施印刷的情况下,控制部30分别实施头驱动器32、送纸驱动器35的控制。由此,通过在使送纸电机38驱动而使印刷介质3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的同时,对驱动元件36进行驱动,从而使油墨从喷嘴孔13喷射而在印刷介质3上实施印刷。

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部30而将驱动信号输出至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使等离子致动器20驱动。

由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在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由此能够抑制油墨从喷嘴列14被喷射时的涡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为了进行彩色印刷也可以具备多个喷墨头11。在该情况下,通过针对各喷墨头11的每一个而应用上述的结构,从而能够抑制油墨从喷嘴列14被喷射时的涡流。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喷墨头11为,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行式喷墨头11。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在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从而能够抑制液体从喷嘴列14被喷射时的涡流。其结果为,能够减少在印刷介质3上产生水波纹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印刷品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在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上,与喷嘴列14并排地配置。

据此,在行式喷嘴列14的两侧,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能够在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产生气流,从而能够抑制油墨从喷嘴列14被喷射时的涡流。

此外,也可以由多个等离子致动器20而构成等离子致动器20。

据此,通过配置多个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能够只对与喷射油墨的喷嘴孔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20单独地进行驱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在喷墨头11中,将多个单位喷墨头配置成交错状,并且针对每个单位喷墨头而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

据此,能够针对单位喷墨头而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0,并能够根据单位喷墨头的油墨的喷射动作而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8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图19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喷墨头的概要图。图20为从图19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被搭载于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上的串行喷墨头以作为喷墨头的情况进行说明。

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8所示的那样,印刷装置1具备平板状的压印板2。在压印板2的上表面上,预定的印刷介质3通过未图示的送纸机构而在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在压印板2上,也可以设置无边距印刷时的油墨废弃区域。

印刷介质3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在压印板2的上方,设置有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引导轴5。滑架10以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沿着引导轴5往复驱动自如的方式被设在引导轴5上。

如图19、20所示的那样,在滑架10上搭载有喷墨头11。喷墨头11的与压印板2对置的面被设为液体喷射面12。在液体喷射面12上形成有由多个喷嘴孔13组成的喷嘴列14,多个喷嘴孔13在液体喷射面12上开口,且例如向印刷介质3喷射油墨等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行地形成有两列喷嘴列14。

喷墨头11具备用于从喷嘴孔13喷射液体的压电元件等驱动元件36(参照图22)。此外,在滑架10上搭载有向喷墨头11供给油墨的墨盒15。

而且,将滑架10、喷墨头11以及墨盒15统称为喷墨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了单色的墨盒15,并使用了油墨以作为液体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此外,墨盒15也可以被配置在滑架10以外的部位上。

此外,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压印板2的一侧设置有喷墨头11的冲洗区域17。在冲洗区域17的一侧设置有具备未图示的盖的清洗区域218。

滑架10具备与液体喷射面12交叉的四个侧面,在滑架10的移动方向的两个侧面上配置有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0。此外,各等离子致动器20被形成为,与喷嘴列14的长度相比而较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等离子致动器20被配置在,其与印刷介质3的记录面之间的距离远于喷嘴列14的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的记录面之间的距离的位置处。

等离子致动器20的基本结构与图4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通过调整两个电极21a、21b的配置,从而能够在任意的方向上产生气流。此外,等离子致动器20通过对交流电压的施加进行控制,从而能够简单地控制气流的产生、停止、或者气流速度。这是在风扇等气流产生装置中难以实现的特征。另外,也可以准备两个电极21b,并以隔着电极21a的方式而配置。通过采用此方式,从而如果选择两个电极21b的单侧则能够在正反两方向上控制气流的产生方向。

等离子致动器20以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的方式被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通过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从而能够在从喷嘴列14喷射油墨时,在周围形成气幕。

等离子致动器20只要能够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则以何种方式来配置均可。例如,也可以准备两个电极21a,并以隔着电极21b的方式而配置。如果同时驱动两个电极21a,则两组等离子致动器20所产生的气流会在电极21b处发生碰撞,而能够产生与配置有电极的面交叉的方向的气流。

图21为表示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配置了等离子致动器20的改变例的图。

通过以此方式而构成,从而即使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能够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

另外,也可以只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及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定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参照图8)及驱动定时(参照图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像图9所示的时序图那样,通过以与油墨的喷射定时相比而较长时间地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能够从喷射油墨之前到喷射之后,在喷嘴列14的周围形成气幕。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单色油墨的喷墨头1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图22以及图23所示的喷墨头11。

图22为表示在全色印刷中搭载了多个颜色的喷嘴列14以及墨盒的喷墨头11的概要的图。图23为从图22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图。

即,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的那样,在被搭载于滑架10上的喷墨头11的液体喷射面12上形成有多个颜色(在该情况下为六个颜色)的喷嘴列14a、14b、14c、14d、14e、14f。在滑架10上搭载有将各个颜色的油墨供给至喷墨头11的墨盒15a、15b、15c、15d、15e、15f。在墨盒15a、15b、15c、15d、15e、15f中贮留有黑色(bk)、品红色(m)、蓝绿色(c)、黄色(y)、浅品红色(lm)、浅蓝绿色(lc)的各个颜色的油墨。

在滑架10的侧面且移动方向上的两侧部分处配置有等离子致动器20。此外,在滑架10的侧面且与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配置有等离子致动器20。

通过以此方式而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即使在实施全色印刷的喷墨头中,也能够在喷射油墨时在喷嘴列14的周围形成气幕。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各个颜色的喷嘴列14之间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等离子致动器20配置在喷墨头11的液体喷射面12上或者配置在滑架10上的情况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设置了例如与滑架10同步移动的分体的移动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等离子致动器20配置在该移动部件上。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等离子致动器20单元化,并且以相对于喷墨头11、滑架10或者移动部件而拆装自如的方式配置。

而且,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也可以由多个等离子致动器来构成等离子致动器。在该情况下,有时也会存在喷射油墨的喷嘴孔和未喷射油墨的喷嘴孔。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只对与喷射油墨的喷嘴孔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

此外,也可以在喷墨头中,将多个单位喷墨头配置成交错状,并针对每个单位喷墨头而配置等离子致动器。在该情况下,有时会在各单位喷墨头中存在从喷嘴列14喷射油墨的单位喷墨头和未喷射油墨的单位喷墨头。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只对与喷射油墨的单位喷墨头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能够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从而在从喷嘴列14喷射油墨时,在喷嘴列14的周围形成气幕。通过以此方式而形成气幕,从而能够抑制因滑架10的移动而导致的空气的移动。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具备从喷嘴列14向印刷介质3喷射油墨的喷墨头11和等离子致动器20。此外,具备对喷墨头11和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0。在喷嘴列14喷射油墨时,控制部30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在从喷墨头11朝向印刷介质3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从而形成气幕,由此能够抑制由因滑架10的移动而导致的空气的移动所产生的乱流。其结果为,能够减少油墨喷落位置的偏离,从而能够提高印刷品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喷墨头11也可以为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串行喷墨头11。

据此,通过在被搭载于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10上的串行喷墨头11中,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从而能够形成气幕,由此能够抑制由因喷墨头11与印刷介质3之间的空气的移动而产生的乱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喷墨头11具备喷嘴列14所开口的与印刷介质3对置的液体喷射面12、和与液体喷射面12交叉的侧面,并且等离子致动器20被配置在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的侧面上。

据此,通过被配置在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的侧面上的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能够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并能够在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的侧面上形成气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被配置在与滑架10(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交叉的侧面上。

据此,通过被配置在与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交叉的侧面上的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能够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并能够在与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交叉的侧面上形成气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被配置在,其与印刷介质3的记录面之间的距离远于喷嘴列14的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的记录面之间的距离的位置上。

据此,能够在远离液体喷射面12的位置处,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并形成气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为可拆装。

据此,等离子致动器20在被污染了的情况或发生了故障等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更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还具备驱动电压生产部40,所述驱动电压生成部40生成用于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的驱动电压,驱动电压生成部40被搭载于喷墨头16上。

据此,能够通过驱动电压生成部40而生成针对以高电压被驱动的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电压。因此,无需在柔性电缆中敷设高电压配线,由此不会产生绝缘性、短路对策、噪声对策等的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喷墨头16具备用于供给对喷墨头11进行驱动的喷墨驱动电压的配线。此外,驱动电压生成部40也可以从经由配线而被供给的喷墨驱动电压而生成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的电压。

据此,由于从由配线供给的喷墨驱动电压而生成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的电压,因此无需敷设等离子致动器20的专用配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被搭载于喷墨头11上。

据此,由于能够在喷嘴列14的附近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因此气幕的效果变得更强。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4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图25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喷墨头的概要图。图26为从图25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在与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行式喷墨头以作为喷墨头的情况进行说明。

另外,对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24所示的那样,印刷装置1具备平板状的压印板2。在压印板2的上表面上,预定的印刷介质3通过作为印刷介质输送部的送纸电机38(未图示)而在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

在压印板2的上方,设置有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上延伸的支承部件50。支承部件50具备行状的喷墨头11。也可以在压印板2上设置无边距印刷时的油墨废弃区域。

喷墨头11的与压印板2对置的面为液体喷射面12。在液体喷射面12上形成有由多个喷嘴孔13组成的喷嘴列14,其中,所述多个喷嘴孔13在液体喷射面12上开口,并且例如向印刷介质3喷射油墨等液体。

喷墨头11具备用于从喷嘴孔13喷射液体的压电元件等驱动元件36(未图示)。此外,在支承部件50上搭载有向喷墨头11供给油墨的墨盒15。

另外,将喷墨头11、墨盒15以及支承部件50统称为行式喷墨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单色的墨盒15且使用了油墨以作为液体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此外,墨盒15也可以被设置在支承部件50以外的部位上。

喷墨头11具备与液体喷射面12交叉的侧面。在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侧面上配置有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0。此外,各等离子致动器20被形成为,与喷嘴列14的长度相比而较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等离子致动器20被配置在比喷嘴列14的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的记录面之间的距离远的位置处。

等离子致动器20以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的方式被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通过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从而能够形成气幕,由此能够抑制因印刷介质3的输送而导致的空气的流动。

等离子致动器20只要能够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则以何种方式来配置均可。

图27为表示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配置了等离子致动器20的改变例的图。

通过以此方式而构成,从而即使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能够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

另外,也可以只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等离子致动器20配置在一个喷墨头11上的情况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图28为表示由多个单位喷墨头11a构成喷墨头11的示例的图。如图28所示的那样,各单位喷墨头11a可以被配置成交错状,并且针对各单位喷墨头11a的每一个而配置有等离子致动器20a。

在该情况下,有时会在各单位喷墨头11a中存在从喷嘴列14喷射油墨的单位喷墨头11a和未喷射油墨的单位喷墨头11a。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部30,从而只对与喷射油墨的单位喷墨头11a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20a进行驱动。

此外,也可以在各单位喷墨头11a的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另外,也可以针对每个单位喷墨头11a而使等离子致动器20与之相对应地配置。

图29为表示将构成等离子致动器20的多个等离子致动器20b并排配置的示例的图。即使如图29所示的那样,并排地配置了多个等离子致动器20b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该情况下,有时会在喷墨头11中存在从喷嘴列14喷射油墨的喷嘴孔13和未喷射油墨的喷嘴孔13。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控制部30,从而只对与喷射油墨的喷嘴孔13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20b进行驱动。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等离子致动器20单元化,并且以相对于喷墨头11或者支承部件50而拆装自如的方式配置。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能够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从而在从喷嘴列14喷射油墨时,在喷嘴列14的周围形成气幕。通过以此方式而形成气幕。从而能够抑制因印刷介质3的移动而导致的空气的移动。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喷墨头11为,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行式喷墨头11。

据此,通过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0而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从而形成气幕,由此能够在使用了行式喷墨头11的情况下,抑制由印刷介质3的移动而导致的空气的移动。其结果为,能够减少油墨喷落位置的偏离,从而能够提高印刷品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喷墨头11具备喷嘴列14所开口的与印刷介质3对置的液体喷射面12、和与液体喷射面12交叉的侧面,并且等离子致动器20被配置在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侧面上。

据此,由于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而能够在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侧面上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因此能够形成气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被配置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侧面上。

据此,由于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而能够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侧面上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因此能够形成气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由多个等离子致动器20构成。

据此,通过配置多个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能够对与喷射油墨的喷嘴孔13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20单独地进行驱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在喷墨头11中,将多个单位喷墨头11a配置成交错状。

据此,由于能够针对每个单位喷墨头11a而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因此能够形成气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针对每个单位喷墨头11a而配置有等离子致动器20。

据此,由于能够针对每个单位喷墨头11a而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因此能够针对每个单位喷墨头11a而形成气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控制部30也可以通过对多个等离子致动器20单独地进行控制,从而对与喷射油墨的喷嘴孔13(喷嘴)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

据此,通过对与喷射油墨的喷嘴孔13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在喷射油墨的喷嘴孔13的周围形成气幕。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0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图31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喷墨头的概要图。图32为从图31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使用被搭载于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上的串行喷墨头以作为喷墨头的情况进行说明。

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30所示的那样,印刷装置1具备平板状的压印板2。在压印板2的上表面上,预定的印刷介质3通过未图示的送纸机构而在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在压印板2上,也可以设置无边距印刷时的油墨废弃区域。

印刷介质3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在压印板2的上方,设置有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引导轴5。滑架10以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沿着引导轴5往复驱动自如的方式被设在引导轴5上。

在滑架10上搭载有喷墨头11。喷墨头11的与压印板2对置的面被设为液体喷射面12。在液体喷射面12上形成有由多个喷嘴孔13组成的喷嘴列14,多个喷嘴孔13在液体喷射面12上开口,且例如向印刷介质3喷射油墨等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行地形成有两列喷嘴列14。在此,将液体喷射面12与压印板2之间的间隙,或者,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的间隙统称为压印板间隙。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使用了油墨以作为液体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喷墨头11具备用于从喷嘴孔13喷射液体的压电元件等驱动元件。此外,在滑架10上搭载有向喷墨头11供给油墨的墨盒15。

另外,将滑架10、喷墨头11以及墨盒15统称为喷墨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了单色的墨盒15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此外,墨盒15也可以被配置在滑架10以外的部位上。

此外,在压印板2的一侧设置有喷墨头11的冲洗区域17。通过使油墨从喷墨头11的喷嘴孔13向冲洗区域17喷射,从而将增粘了的油墨排出。也将冲洗区域17与液体喷射面12之间的间隙称为压印板间隙。

在冲洗区域17的一侧设有具备未图示的盖的清洗区域18。在清洗区域18中,在以覆盖喷墨头11的喷嘴列14的方式而安装了盖的状态下使油墨喷射,从而实施喷嘴孔13的清洗。

沿着引导轴5而延伸的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0以隔着喷墨头11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引导轴5的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两侧。

等离子致动器20沿着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而延伸,且至少被配置在喷墨头11的移动范围内。

等离子致动器20的基本结构与图4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通过调整两个电极21a、21b的配置,从而能够在任意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等离子致动器20通过对交流电压的施加进行控制,从而能够简单地控制气流的产生、停止、或者气流速度。这是在风扇等气流产生装置中难以实现的特征。另外,也可以准备两个电极21b,并以隔着电极21a的方式而配置。通过采用此方式,从而如果选择两个电极21b的单侧则能够在正反两方向上控制气流的产生方向。此外,也可以准备两个电极21a,并以隔着电极21b的方式而配置。如果同时驱动两个电极21a,则两组等离子致动器所产生的气流会在电极21b处发生碰撞,从而能够产生与配置有电极的面交叉的方向的气流。

此外,等离子致动器20以沿着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而产生气流的方式被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例如以交替配置多个等离子致动器20的方式而构成,以便气流的产生方向彼此相反。

通过以此方式而构成,从而能够在喷墨头11的两侧,在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的任意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图33为表示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从而在与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如图33所示的那样,等离子致动器20在与喷墨头21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通过以此方式产生气流,从而随着滑架10的移动,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使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被排出。虽然在滑架10的移动方向后方会产生卡曼漩涡,但是通过以此方式而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抑制卡曼漩涡的产生。由此,能够减少烟雾通过卡曼漩涡而在印刷装置1的框体内无秩序地扩散的情况。

另外,虽然在图33中示出了喷墨头11向图中右方向进行了移动的情况的示例,但是当喷墨头11向相反方向进行移动时,等离子致动器20也会使气流的流动反转。

图34为表示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从而在与喷墨头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如图34所示的那样,当搭载有喷墨头11的滑架10在移动方向上移动时对各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产生在远离喷墨头11的方向上流动的气流。

通过以此方式而产生气流,从而随着滑架10的移动,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能够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出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

另外,也可以与图34相反地,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产生朝向滑架10的气流。

图35为表示在冲洗区域中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如图35所示的那样,在喷墨头11向冲洗区域17移动并实施冲洗的情况下,对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20g进行驱动,从而产生朝向冲洗区域17的油墨回收箱17a的气流。

由于在冲洗动作时,如果同时驱动相邻的喷嘴列14则会产生更多的烟雾,因此一直以来,以不同时驱动相邻的喷嘴列14的方式来执行冲洗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冲洗动作时通过对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20g进行驱动,从而烟雾通过朝向油墨回收箱17a的气流而被回收,因此能够同时冲洗所有的喷嘴列14,由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20g也可以在图35中产生纸面垂直方向的气流。

图36为表示将等离子致动器20以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f并排的方式配置的示例的图。

如图36所示的那样,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f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通过以此方式而产生气流,从而随着滑架10的移动,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使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被排出。

此外,通过使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f并排,从而也能够随着滑架10的移动,而对不同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f进行驱动。

例如,在使滑架10进行移动时,在图36中,在滑架10的移动方向上,对喷墨头11的前一个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e进行驱动。也可以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喷墨头11的后一个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b进行驱动。

此外,由于在与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易于残留有烟雾,因此也可以加强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从而增加风量。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等离子致动器20单元化,并且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配置。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及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定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参照图8)及驱动定时(参照图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37为表示在滑架10的一个循环中存在多个喷墨头11的印刷定时的情况下的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定时的时序图。

如图9以及图37所示的那样,例如,控制部30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相对于驱动喷墨头11的驱动元件36而喷射油墨的定时,而使等离子致动器与油墨的喷射开始相比更早地开始驱动。此外,控制部30以与油墨的喷射结束相比更晚地结束驱动的方式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像图9、图37所示的时序图那样,通过与油墨的喷射开始相比而较早地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能够在油墨喷射前产生气流。此外,通过与油墨的喷射结束相比而较晚地结束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从而能够将在印刷过程中滞留了的烟雾排出。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从而随着滑架10的移动,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如图36所示的那样,在配置了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f的情况下,控制部30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根据滑架10的移动而分别对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f进行驱动。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具备喷墨头11,喷墨头11从在被配置于与印刷介质3对置的面上的液体喷射面12上开口的喷嘴列14喷射液体。此外,具备与喷墨头11分体配置的等离子致动器20和对喷墨头11以及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0。控制部30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产生用于使在喷嘴列14喷射液体时所产生的烟雾从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排出的气流。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从而随着喷墨头11的移动,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12的烟雾。由此,烟雾不易附着在液体喷射面12上,从而能够减少印字不良的发生。此外,由于具备等离子致动器20,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大型的气流产生装置,由此能够降低设备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喷墨头11也可以为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串行喷墨头11。

据此,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串行喷墨头11中,能够高效地排出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沿着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而被配置。

据此,能够在喷墨头11进行往复移动时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在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上产生气流。

据此,能够在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上产生气流,从而能够在喷墨头11进行往复移动时在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上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在与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据此,能够在与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产生气流,从而能够在与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以在喷墨头11的移动方向上使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f并排的方式而构成。

据此,能够根据喷墨头11的移动,而对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f进行驱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控制部30也可以根据喷墨头11的往复移动,而对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f进行驱动。

据此,能够根据喷墨头11的往复移动,而对所需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f进行驱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等离子致动器20产生喷墨头11的往复移动方向上的气流,并且控制部30根据喷墨头11的往复移动,而使气流的方向反转。

据此,能够根据喷墨头11的往复移动,而由等离子致动器20产生气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还具备执行喷墨头11的冲洗动作的冲洗区域17和被配置在冲洗区域17中的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20g,并且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20g在于冲洗时所产生的烟雾朝向冲洗区域17的油墨回收箱17a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据此,通过驱动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20g,从而能够将冲洗时所产生的烟雾排出至冲洗区域17的油墨回收箱17a中。此外,能够同时冲洗所有喷嘴列14,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率。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概要图。另外,对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38所示的那样,在压印板2的下方且喷墨头11的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两侧设置有烟雾回收容器60。烟雾回收容器60在压印板2上开口。

在烟雾回收容器60的内部,配置有对被运送至烟雾回收容器60的内部的烟雾进行回收的过滤器62。过滤器62被设为拆装自如。

在压印板2上配置有产生气流的等离子致动器20,以便对压印板间隙的烟雾进行回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滑架10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由此,在烟雾回收容器60的内部,如图中箭头标记所示的那样,会产生朝向烟雾回收容器60流动的气流。通过该气流,从而从喷嘴列14产生的烟雾进入烟雾回收容器60的内部,并被过滤器60回收。

如以上所叙述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等离子致动器20所产生的气流的下游侧配置有回收烟雾的过滤器62。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由过滤器62回收从喷嘴列14产生的烟雾。

另外,虽然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构成了过滤器6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与烟雾回收容器60一起进行更换。

(第七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9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图40为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喷墨头的概要图。图41为从图40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在与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行式喷墨头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参照图8,对控制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9所示的那样,印刷装置1具备平板状的压印板2。在压印板2的上表面上,预定的印刷介质3通过送纸电机38而在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

在压印板2的上方,设置有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上延伸的支承部件50。支承部件50具备行状的喷墨头11。也可以在压印板2上设置无边距印刷时的油墨废弃区域。

喷墨头11的与压印板2对置的面为液体喷射面12。在液体喷射面12上形成有由多个喷嘴孔13组成的喷嘴列14,所述多个喷嘴孔13在液体喷射面12上开口,并向印刷介质3喷射油墨。

喷墨头11具备用于从喷嘴孔13喷射液体的压电元件等驱动元件36。此外,在支承部件50上搭载有向喷墨头11供给油墨的墨盒15。

另外,将喷墨头11、墨盒15以及支承部件50统称为行式喷墨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了单色的墨盒15且使用了油墨以作为液体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此外,墨盒15也可以配置在支承部件50以外的部位上。

例如,在压印板2的下方设置有喷墨头11的冲洗区域17。压印板2被构成为,能够从喷墨头11的下方退避开。而且,在使压印板2退避开的状态下,通过在冲洗区域17中使油墨从喷墨头11的喷嘴孔13喷射,从而将增粘了的油墨排出。

此外,在喷墨头11的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两侧配置有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0。等离子致动器20沿着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而被配置。

图42为表示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而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如图42所示的那样,等离子致动器20以沿着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而产生气流的方式被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等离子致动器20由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0构成,所述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0以气流的产生方向彼此相反的方式被配置。

通过以此方式而构成,从而能够在喷墨头11的两侧且在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任意的方向上均产生气流。

图53为表示在冲洗区域中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如图43所示的那样,在使压印板2从喷墨头11的下方退避的状态下,于冲洗区域17中实施冲洗的情况下,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在该情况下,等离子致动器20相互产生朝向喷墨头11的气流。

由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将冲洗时所产生的烟雾排出至冲洗区域17的油墨回收箱17a中。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等离子致动器20在图43中产生纸面垂直方向上的气流。

图44为表示将等离子致动器20以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e并排的方式而配置的示例的图。

如图44所示的那样,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e在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两侧产生气流。

通过以此方式而产生气流,从而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使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被排出。

此外,通过使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e并排,从而也能够对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e单独地进行驱动。

例如,通过控制部30,从而根据印刷介质3的宽度尺寸,来对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e进行驱动。即,通过对存在印刷介质3的区域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e单独地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只在被喷射油墨的区域中产生气流。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从而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喷墨头11为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行式喷墨头。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从而随着印刷介质3的输送,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由此,烟雾不易附着在液体喷射面12上,从而能够减少印字不良的发生。此外,由于具备等离子致动器20,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大型的气流产生装置,从而能够降低设备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沿着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被配置。

据此,在行式喷墨头11中,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产生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气流。

据此,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能够产生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气流,由此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以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e并排的方式而被构成。

据此,通过配置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e,从而能够只对与喷射油墨的喷嘴相对应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e单独地进行驱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控制部30也可以根据印刷介质3的宽度尺寸而对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0a~20e进行驱动。

据此,通过对印刷介质3所存在的区域的等离子致动器20a~20e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在向印刷介质3喷射液体的范围内产生气流。

另外,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为应用了本发明的具体的方式的示例,并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的方式,作为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方式,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符号说明

1…印刷装置;2…压印板;3…印刷介质;5…引导轴;10…滑架;11…喷墨头;12…液体喷射面;13…喷嘴孔;14…喷嘴列;15…墨盒;20…等离子致动器;30…控制部;40…驱动电压生成部;52…过滤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