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滴喷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8796发布日期:2019-02-10 13:2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液滴喷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等液滴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液滴喷出装置的一个示例,已知一种如下的印刷装置,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喷出油墨的头(喷出头)、和在对头进行支承的状态下于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滑架,并通过在使滑架于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同时从头朝向介质喷出油墨,从而实施印刷。

此外,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将头驱动器集成电路(头驱动电路)、散热部和风扇(送风部)配置在滑架上,其中,头驱动器集成电路(头驱动电路)对头进行驱动,散热部对由头驱动器集成电路产生的热进行散热,风扇(送风部)用于冷却散热部(例如,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086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所述的印刷装置中,由于随着风扇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传递至头,因此有可能对头的油墨的喷出方式造成影响。例如,由于从头朝向介质被喷出的油墨的喷落位置发生偏移,因此印刷品质可能会下降。

另外,这种实际情况并不限于印刷装置,在将喷出液滴的喷出头和驱动喷出头的头驱动电路配置于滑架上的液滴喷出装置中,为大致共同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被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对喷出头的液滴的喷出方式造成影响的情况的同时,抑制对喷出头进行驱动的头驱动电路的发热的液滴喷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滴喷出装置具备:喷出头,其朝向介质喷出液滴;头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喷出头进行驱动;散热部,其对在所述头驱动电路中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滑架,其在对所述喷出头、所述头驱动电路以及所述散热部进行支承的状态下进行移动;气流产生部,其被配置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外,并能够产生朝向被所述滑架支承的所述散热部的气流。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通过气流产生部而产生朝向散热部的气流,因此能够提高散热部对头驱动电路的冷却效率。此外,由于气流产生部被配置于滑架的移动区域外,因此随着气流的产生而引起的来自气流产生部的振动不易传递至被滑架支承的喷出头。因此,能够在抑制对喷出头的液滴的喷出方式造成影响的情况的同时,抑制对喷出头进行驱动的头驱动电路的发热。

此外,在上述液滴喷出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移动区域中包括向所述介质喷出液滴的液滴喷出区域和实施所述喷出头的维护的维护区域,当所述滑架至少位于所述维护区域时,所述气流产生部能够产生朝向被该滑架支承的所述散热部的气流。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实施喷射头的维护的中途对头驱动电路进行冷却。因此,例如在需要喷出头的维护的执行以及头驱动电路的冷却的状况下,与分别单独地实施喷出头的维护的执行以及头驱动电路的冷却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喷出头无法喷出液滴的停机时间。

此外,在上述液滴喷出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气流产生部沿着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而设置有多个。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喷出头向介质喷出液滴的中途,也能够对头驱动电路进行冷却。此外,由于通过气流产生部而使滑架的移动区域产生气流,因此能够从滑架的移动区域去除随着喷出头喷出液滴而产生的烟雾。

此外,在上述液滴喷出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移动区域中包括向所述介质喷出液滴的液滴喷出区域和实施所述喷出头的维护的维护区域,当将多个所述气流产生部中的能够产生朝向被位于所述液滴喷出区域的所述滑架支承的所述散热部的气流的所述气流产生部设为第一气流产生部,并将能够产生朝向被位于所述维护区域的所述滑架支承的所述散热部的气流的所述气流产生部设为第二气流产生部时,在所述滑架位于所述维护区域的情况下,限制气流从所述第一气流产生部的产生,而允许气流从所述第二气流产生部的产生。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实施喷出头的维护的情况下,允许气流从第二气流产生部的产生,因此能够在实施喷出头的维护的期间对头驱动电路进行冷却。另一方面,由于限制了气流从第一气流产生部的产生,因此抑制了在实施喷出头的维护的期间内第一气流产生部产生不必要的气流的情况。如此,能够在对头驱动电路进行冷却的同时,抑制不会有助于该头驱动电路的冷却的气流从第一气流产生部的产生。

此外,上述液滴喷出装置优选为,具备温度检测部,所述温度检测部被所述滑架支承,根据所述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而对气流从所述气流产生部的产生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能够在检测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增强来自气流产生部的气流,或者在检测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减弱来自气流产生部的气流。因此,能过使气流产生部高效地产生气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上述印刷装置的印刷部的周边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上述印刷部的周边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表示上述印刷装置的控制部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5为表示上述控制部为了决定第一送风部以及第二送风部的驱动方式而实施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为印刷过程中的上述印刷部的周边结构的局部主视图。

图7为维护中的上述印刷部的周边结构的局部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液滴喷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为,通过向纸张等介质m喷出作为液滴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形成文字或图像的喷墨式的印刷装置。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0具备对介质m进行放卷的放卷部20、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部30、对介质m进行输送的输送部40、对介质m实施印刷的印刷部50、朝向印刷部50吹送气体的送风部60、和对这些结构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00。

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印刷装置10的宽度方向设为“扫描方向x”,将印刷装置10的纵深方向设为“前后方向y”,将印刷装置10的高度方向设为“铅直方向z”,将介质m被输送的方向设为“输送方向f”。扫描方向x、前后方向y以及铅直方向z为相互交叉(正交)的方向,输送方向f为与扫描方向x交叉(正交)的方向。

放卷部20具有对将介质m卷叠而成的卷筒体r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21。在保持部件21上保持种类不同的介质m、扫描方向x上的尺寸不同的卷筒体r。而且,在放卷部20中,通过使卷筒体r向一个方向(在图1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从卷筒体r被放卷了的介质m朝向支承部30被放卷。

支承部30从输送方向上游朝向输送方向下游而具备构成介质m的输送路径的第一支承部31、第二支承部32以及第三支承部33。第一支承部31将从放卷部20被放卷了的介质m朝向第二支承部32进行引导,第二支承部32对被实施了印刷的介质m进行支承,第三支承部33将完成印刷的介质m朝向输送方向下游进行引导。

此外,在第一支承部31、第二支承部32以及第三支承部33中,在介质m的输送路径的相反侧设置有对第一支承部31、第二支承部32以及第三支承部33进行加热的加热部34。加热部34隔着第一支承部31、第二支承部32以及第三支承部33而对被这些支承部31~33支承的介质m间接地进行加热。此外,加热部34例如可以由电热线(加热器线)等构成。

输送部40具备对介质m施加输送力的输送辊41、将介质m压贴于输送辊41上的从动辊42、和对输送辊41进行驱动的旋转机构43。输送辊41以及从动辊42为,将扫描方向x设为轴向的辊。此外,输送辊41被配置于介质m的输送路径的铅直下方,从动辊42被配置于介质m的输送路径的铅直上方。旋转机构43例如可以由电机以及减速器等构成。而且,在输送部40中,通过在由输送辊41以及从动辊42夹持介质m的状态下使输送辊41旋转,从而介质m向输送方向f被输送。

接下来,参照图2以及图3,对印刷部5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印刷部50具备将扫描方向x设为轴向的引导轴51、以能够在扫描方向x上移动的方式被引导轴51支承的滑架52、具有向介质m喷出油墨的喷嘴53的喷出头54、和使滑架52在扫描方向x上移动的移动机构55。此外,印刷部50具备对喷出头54进行驱动的头驱动电路56、对在头驱动电路56中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部57、对头驱动电路56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58、和对喷出头54进行维护的维护部70。

滑架52呈箱状,并在其内部形成有对喷出头54的一部分进行收纳的空间。此外,滑架52在铅直下部对喷出头54进行支承,并在铅直上部对头驱动电路56以及散热部57进行支承。

如图2所示,喷出头54为,每个喷嘴53均具有为了喷出油墨而被驱动的压电元件等致动器531的所谓的喷墨头。喷出头54在被滑架52支承的状态下,使喷嘴53的开口朝向第二支承部32。此外,移动机构55为,具备电机以及减速机,且将该电机的旋转转换为滑架52的扫描方向x上的移动的机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移动机构55被驱动,从而滑架52在扫描方向x上进行移动。

如图2所示,头驱动电路56经由散热部57而被滑架52支承着。如图2以及图3所示,头驱动电路56经由第一电缆101而与控制部100相连接,并经由第二电缆102而与喷出头54相连接。此处,由于第一电缆101为对被配置于在扫描方向x上往返移动的滑架52上的头驱动电路56与被固定配置于框体11内的控制部100进行连接的结构,因此优选为,随着滑架52的移动而追随变形的ffc(flexibleflatcable:柔性扁平电缆)。

如图2所示,散热部57呈大致箱状,且被配置于滑架52的铅直上方且靠近后方的位置上。头驱动电路56以与散热部57相接触的状态而被收纳在散热部57的内部中。此外,散热部57为用于将头驱动电路56所产生的热量向外部释放的结构,因此优选为以如下的方式构成。

即,散热部57为了增多来自头驱动电路56的传热量,而优选为增大与头驱动电路56的接触面积。此外,散热部57为了易于将热量从与头驱动电路56接触的内侧传导至与外部空气接触的外侧,而优选为由铝等导热率较高的金属材料形成。而且,散热部57为了增多向外部空气的散热量,而优选为将散热风扇设置于外侧,从而增大与外部空气接触的面积。

如图3所示,维护部70在扫描方向x上以与第二支承部32相邻的方式被设置。维护部70具有盖71,所述盖71实施通过与喷出头54接触从而将喷嘴53所开口的空间设为封闭空间的压盖。压盖是为了抑制喷出头54的喷嘴53的干燥而被实施的,并且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维护的一个示例。

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如图3所示,将滑架52的移动区域a1中的、喷出头54朝向被第二支承部32支承的介质m喷出油墨的区域称为“油墨喷出区域a2”,将实施喷出头54的维护的区域称为“维护区域a3”。即,油墨喷出区域a2为,在喷出头54与第二支承部32对置时滑架52所处的区域,并且为“液滴喷出区域”的一个示例。此外,维护区域a3为,在喷出头54与维护部70对置时滑架52所处的区域。另外,虽然在图3中将各区域a1~a3设为一维长度来进行了图示,但是实际上为在滑架52进行移动时所穿过的三维空间。

如图2所示,送风部60具有使框体11的内外连通的通道61、和被设置于通道61内的送风风扇62。通道61具有朝向滑架52的移动区域a1开口的送风口63。如图2所示,通道61的送风口63被形成为,在输送方向f上,与被配置在滑架52上的散热部57重叠。

而且,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部60在滑架52的移动区域a1外,详细而言,在滑架52的移动区域a1的铅直上方,沿着该移动区域a1(扫描方向x)而配置有多个。如此,本实施方式的送风部60能够朝向滑架52的移动区域a1的整个区域吹送气体。即,送风部60沿着滑架52的移动路径而被配置,并能够朝向滑架52以及滑架52的移动路径而吹送气体。

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如图3所示,也将多个送风部60中的、被配置于油墨喷出区域a2的铅直上方的送风部60称为“第一送风部601”,并且也将被配置于维护区域a3的铅直上方的送风部60称为“第二送风部602”。此外,也将对第一送风部601的送风风扇62进行驱动从而从第一送风部601产生气流的情况简称为“对第一送风部601进行驱动”,并且也将对第二送风部602的送风风扇62进行驱动从而从第二送风部602产生气流的情况简称为“对第二送风部602进行驱动”。

此外,第一送风部601为向油墨喷出区域a2吹送气体的结构,并产生朝向位于油墨喷出区域a2中的滑架52的散热部57的气流。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送风部601相当于“第一气流产生部”的一个示例。此外,第二送风部602为向维护区域a3吹送气体的结构,并产生朝向位于维护区域a3的滑架52的散热部57的气流。在这一点上,第二送风部602相当于“第二气流产生部”的一个示例。

而且,由于送风部60吹送气体,因此在滑架52的移动区域a1中的不存在滑架52的区域内,通过送风部60的气流而使浮游在该区域中的墨雾、介质m的碎片(例如,纸粉)等经由排出口12而被排出至框体11外。因此,能够减少墨雾、介质m的碎片附着在移动区域a1中移动的滑架52上的情况,例如,能够减少由于墨雾、介质m的碎片附着在喷嘴53的附近而使油墨从喷嘴53的喷出产生问题的情况。

此外,通过在滑架52的移动区域a1中滑架52所处的区域内,从送风部60被吹送的气体碰到被配置于滑架52上的散热部57,从而该散热部57以及头驱动电路56被冷却。即,通过朝向被滑架52支承的散热部57的气流,从而该散热部57以及头驱动电路56被冷却。

接下来,参照图4,对印刷装置10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控制部100的输入侧接口上连接有对头驱动电路56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部58。另一方面,在控制部100的输出侧接口上连接有旋转机构43、移动机构55、头驱动电路56、送风风扇62以及维护部70。

而且,控制部100通过在从未图示的终端输入有印刷任务时对各结构的驱动进行控制,从而在介质m上实施印刷。即,控制部100通过交替地实施使输送部40将介质m向输送方向f输送单位输送量的输送动作、和使滑架52在扫描方向x上移动的同时从喷出头54喷出油墨的喷出动作,从而在介质m上实施印刷。此外,在介质m上实施印刷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对送风部60进行驱动,从而向滑架52的移动区域a1吹送气体。

另外,控制部100在使印刷部50实施喷出动作时,经由头驱动电路56而使喷出头54喷出油墨。即,控制部100输出控制波形,所述控制波形对头驱动电路56所输出的驱动波形的形状以及输出驱动波形的时刻等进行控制。而且,头驱动电路56通过向致动器531输入与控制波形相应的驱动波形,从而使油墨从与该致动器531相对应的喷嘴53喷出。例如,头驱动电路56在欲从喷嘴53喷出较大的墨滴的情况下,向致动器531输入振幅较大的驱动波形,而在欲从喷嘴53喷出较小的墨滴的情况下,向致动器531输入振幅较小的驱动波形。

在将对喷出头54进行驱动的头驱动电路56配置在滑架52上的印刷装置10中,该头驱动电路56以及喷出头54的温度有时会通过头驱动电路56的发热而上升。因此,虽然考虑到为了冷却头驱动电路56而将朝向该头驱动电路56而进行送风的送风风扇配置在滑架52上,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滑架52随着送风风扇的驱动而进行振动,因此可能会使喷出头54的油墨喷出性能下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方式,即,将用于冷却头驱动电路56的散热部57设置在滑架52上,并且使用于排出墨雾、介质m的碎片的气流碰到该散热部57。由此,无需在滑架52上设置送风部60,便能够朝向散热部57吹送气体,并且能够在抑制振动传递至喷出头54的情况的同时,抑制头驱动电路56的发热。

然而,虽然如果将头驱动电路56配置于滑架52外,则能够抑制头驱动电路56所产生的热量向喷出头54传递的情况,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对喷出头54与头驱动电路56进行连接的第二电缆102变长,因此可能会产生以下的问题。

即,通过对头驱动电路56与喷出头54进行连接的第二电缆102变长,从而该第二电缆102的电感变大,由此驱动波形易于发生变形。由于驱动波形是直接决定致动器531的动作的波形,因此当驱动波形发生变形时,可能会对从喷出头54被喷出的油墨的大小、油墨的喷出时刻造成影响,从而使印刷品质下降。

此外,在近年来的喷出头54中,随着高功能化,在第二电缆102中流通的电流的绝对值易于变大,且电流易于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此外,由于存在为了提高印刷速度而增加喷出头54的数量的趋势,且对应于此,致动器531的数量也会增加,因此在第二电缆102中流通的电流的绝对值也变大。因此,当第二电缆102的电感变大时,第二电缆102所产生的反电动势进一步变大,从而驱动波形更易于发生变形。

并且,由于从控制部100(控制电路)被输入至头驱动电路56的波形为用于控制头驱动电路56的控制波形,因此即使对控制部100与头驱动电路56进行连接的第一电缆101变长,其影响也是较小的。

接下来,参照图5所示的流程图,对控制部100根据滑架52的扫描方向x上的位置来改变送风部60的驱动方式的处理内容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控制部100对滑架52是否位于油墨喷出区域a2进行判断(步骤s11),在滑架52位于油墨喷出区域a2内的情况下(步骤s11为是),控制部100将第一送风部601以及第二送风部602设为驱动状态(步骤s12)。即,通过使第一送风部601以及第二送风部602被驱动,从而墨雾、介质m的碎片等浮游物被排出至框体11外,或者散热部57(头驱动电路56)被冷却。之后,控制部100暂时结束一连串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之前的步骤s11中,在滑架52位于维护区域a3内的情况下(步骤s11为否),控制部100对滑架52是否停止在维护区域a3内进行判断(步骤s13)。而且,在滑架52并未停止在维护区域a3内的情况下(步骤s13为否),控制部100将该处理移至之前的步骤s12。即,该情况是指,由于滑架52可能会从维护区域a3移动至油墨喷出区域a2,因此需要继续第一送风部601以及第二送风部602被驱动的状态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滑架52停止在维护区域a3内的情况下(步骤s13为是),控制部100根据温度检测部58的检测结果,而取得作为头驱动电路56的温度的检测温度,并对该检测温度是否小于基准温度进行判断(步骤s14)。此处,基准温度为,对是否需要头驱动电路56的冷却进行判断时的判断值。

而且,在检测温度小于基准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14为是),控制部100将第一送风部601以及第二送风部602设为停止状态(步骤s15)。即,由于在该情况下无需冷却头驱动电路56,因此将第一送风部601以及第二送风部602设为停止状态,从而抑制了随着第一送风部601以及第二送风部602的驱动而产生的电力消耗以及噪音。之后,控制部100暂时结束一连串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检测温度为基准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4为否),控制部100将第一送风部601设为停止状态,而将第二送风部602设为驱动状态(步骤s16)。即,由于在该情况下,虽然需要冷却头驱动电路56,但是设置有该头驱动电路56的滑架52位于维护区域a3内,因此无需为了头驱动电路56的冷却而对第一送风部601进行驱动。如此,抑制了随着第一送风部601的驱动而产生的电力消耗以及噪音。之后,控制部100暂时结束一连串的处理。

另外,在以上所说明的处理内容中,在滑架52停止在维护区域a3内的情况下,第一送风部601无论检测温度如何均被停止,且第二送风部602根据检测温度而被驱动或者被停止。在这一点上,在滑架52位于维护区域a3内的情况下,可以称之为限制了第一送风部601的驱动而允许从第二送风部602产生气流。

此外,在步骤s13中,在根据温度检测部58的检测温度来改变第二送风部602的驱动方式的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称之为根据温度检测部58的检测温度而对气流从第二送风部602的产生进行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6以及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在图6以及图7中,由白色箭头示出了从送风部60所吹送的气体的流动。

如图6所示,在印刷装置10中,在实施印刷的情况下,在使滑架52沿着扫描方向x而在油墨喷出区域a2中移动的同时,从被该滑架52支承的喷出头54朝向被第二支承部32支承的介质m而喷出油墨。因此,在实施印刷的情况下,对喷出头54进行驱动的头驱动电路56会发热。

在这一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为了实施印刷而使滑架52沿着扫描方向x在油墨喷出区域a2内往返移动的情况下,从配置于油墨喷出区域a2的铅直上方的送风部60(第一送风部601)所吹送的气体会碰到散热部57。因此,头驱动电路56所产生的热量经由散热部57而被散热,从而抑制了头驱动电路56的温度上升。此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部60跨及滑架52的移动区域a1而被设置,因此即使在滑架52于油墨喷出区域a2的任何位置处实施印刷的情况下,也会使气体向散热部57被吹送的状态持续。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为了实施喷出头54的维护而使滑架52在维护区域a3内停止的情况下,从配置于维护区域a3的铅直上方的送风部60所吹送的气体碰到散热部57,从而头驱动电路56经由散热部57而被冷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滑架52在维护区域a3内停止的情况下,被配置于油墨喷出区域a2的铅直上方的第一送风部601的驱动被停止。而且,即使在滑架52于维护区域a3内停止的情况下,当头驱动电路56的温度小于无需冷却的温度(基准温度)时,也会使第二送风部602的驱动停止。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1)在滑架52的铅直上方设置对头驱动电路56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部57,并从送风部60朝向该散热部57而吹送气体。因此,通过与从送风部60被吹送的气体的热传递,从而能够提高散热部57对头驱动电路56的冷却效率。此外,由于送风部60被配置于滑架52的移动区域a1外,因此伴随于气流从送风部60的产生而进行的振动不易向被滑架52支承的喷出头54传递。因此,能够在抑制对喷出头54的油墨的喷出方式造成影响的情况的同时,抑制对喷出头54进行驱动的头驱动电路56的发热。

(2)由于在维护区域a3的铅直上方设置了第二送风部602,因此能够在正在实施喷出头54的维护时,对头驱动电路56进行冷却。因此,在例如需要喷出头54的维护的执行以及头驱动电路56的冷却的状况下,与分别单独实施喷出头54的维护的执行以及头驱动电路56的冷却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喷出头54无法向介质m喷出油墨的停机时间。

(3)由于沿着移动区域a1(扫描方向x)而设置了多个送风部60,因此即使在喷出头54正在向介质m喷出油墨时,也能够对头驱动电路56进行冷却。此外,由于通过送风部60而在滑架52的移动区域a1内产生气流,因此能够从滑架52的移动区域a1中除去伴随于喷出头54喷出油墨而产生的烟雾。

(4)在实施喷出头54的维护的情况下,将朝向维护区域a3而送风的第二送风部602设为驱动状态(气流产生状态),另一方面,将朝向油墨喷出区域a2而送风的第一送风部601设为停止状态。因此,在实施喷出头54的维护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气流从不利于头驱动电路56的冷却的第一送风部601的产生,从而能够减少随着气流从该第一送风部601的产生而导致的电力消耗以及噪音。

(5)根据头驱动电路56的检测温度是否小于基准温度,而对第二送风部602的驱动状态(气流产生状态)进行切换。因此,由于在需要头驱动电路56的冷却的情况下,产生来自第二送风部602的气流,因此能够从送风部60高效地产生气流。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

·维护部70也可以实施压盖以外的维护。例如,维护部70也可以具备擦拭器,并实施喷出头54的形成有喷嘴53的喷嘴形成面的擦拭。此外,维护部70也可以具备对盖71内进行减压的减压部,并通过在压盖之后对盖71内进行减压,从而实施强制性地使油墨从喷出头54的喷嘴53被排出的清洁。此外,维护部70也可以具备在铅直上方具有开口部的冲洗盒,并利用冲洗盒来接受与印刷无关地从喷出头54被喷出的油墨。即,维护部70也可以为实施这样的维护的维护部70。而且,维护部70也可以为了确认是否实施擦拭和清洁,而实施喷出头54的喷出位置精度、喷出量或喷出有无等的检测。

·由于在实施从喷出头54喷出油墨的维护的情况下,致动器531通过头驱动电路56而被驱动,因此即使在滑架52位于维护区域a3内的情况下,头驱动电路56有时也会发热。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二送风部602的驱动来抑制头驱动电路56的发热。

·也可以不在维护区域a3内设置维护部70。在滑架52为了使印刷待机而在维护区域a3内停止的情况下,或者在滑架52于维护区域a3内进行移动的情况下,通过从第二送风部602产生气流,从而能够对头驱动电路56进行冷却。

·送风部60的送风方向也可以不为铅直下方。例如,也可以从设置在框体11的后方的送风部60朝向滑架52(散热部57)送风。

·送风部60除了能够采用送风风扇62以外,还能够采用可产生气流的各种各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从印刷装置10的外部接受压力气体等的供给,并产生将气体从送风部60送入印刷装置10的内部的气流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送风部60中设置开闭部等,从而能够对气流的产生和停止、气流量进行控制。

此外,送风部60也可以为对气体进行抽吸的抽吸泵等抽吸部。例如,也可以在排出口12处设置从框体11的内部抽吸气体的抽吸部,并通过抽吸部的驱动,从而产生朝向被滑架52支承的散热部57的气流。即,在该情况下,抽吸部相当于“气流产生部”的一个示例。

·散热部57也可以不是只对头驱动电路56进行冷却的结构。例如,散热部57也可以是对喷出头54进行冷却的结构。

·如果能够从头驱动电路56释放热量,则也可以适当改变散热部57的形状以及材质。

·在步骤s12中,也可以使第二送风部602停止。即,在滑架52位于油墨喷出区域a2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二送风部602停止,从而对伴随于第二送风部602的驱动而产生的电力消耗以及噪音进行抑制。

·在步骤s15、s16中,也可以将第一送风部601设为驱动状态。即,即使在滑架52于维护区域a3内停止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第一送风部601进行驱动。

·也可以省略步骤s14、s15。即,在滑架52于维护区域内停止的情况下,也可以无关于检测温度而将第二送风部602设为驱动状态。即,在该情况下,通过第二送风部602,而至少在滑架52位于维护区域a3内时,产生朝向被该滑架52支承的散热部57的气流。

·第一送风部601以及第二送风部602的驱动方式也可以相同。即,也可以无关于移动区域a1内的滑架52的位置,而始终对第一送风部601以及第二送风部602进行驱动。

·在同时驱动第一送风部601以及第二送风部602的情况下,与第二送风部602相比,既可以更强地驱动第一送风部601,也可以更弱地驱动第一送风部601。

·也可以设为,在由温度检测部58得到的检测温度与基准温度的差分较大的情况下,与该差分较小的情况相比,增强第二送风部602的驱动。据此,能够在较强地冷却头驱动电路56的情况下,增强第二送风部602的驱动,并且能够在无需冷却头驱动电路56的情况下,减弱第二送风部602的驱动。

·温度检测部58只要被设置于滑架52上即可,也可以不设置于头驱动电路56上。或者,只要为对应于头驱动电路56的发热而温度上升的区域,则也可以不设置于滑架52上。

·介质m除了为纸张之外,也可以为纤维、皮革、塑料、木材以及陶瓷。

·介质m除了为从卷筒体r被放卷了的介质m之外,既可以为单页状的介质m,也可以为单纯的长条的介质m。

·喷出头54所喷出或喷射的液滴不限于油墨,也可以为例如将功能材料的颗粒分散或混合于液体而形成的液状体等。例如,也可以为喷出如下的液状体从而实施记录的结构,所述液状体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而含有被用于液晶显示器、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中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

符号说明

10…印刷装置(液滴喷出装置的一个示例);11…框体;12…排出口;20…放卷部;21…保持部件;30…支承部;31…第一支承部;32…第二支承部;33…第三支承部;34…加热部;40…输送部;41…输送辊;42…从动辊;43…旋转机构;50…印刷部;51…引导轴;52…滑架;53…喷嘴;531…致动器;54…喷出头;55…移动机构;56…头驱动电路;57…散热部;58…温度检测部;60…送风部;601…第一送风部(第一气流产生部的一个示例);602…第二送风部(第二气流产生部的一个示例);61…通道;62…送风风扇;63…送风口;70…维护部;71…盖;100…控制部;101…第一电缆;102…第二电缆;a1…移动区域;a2…油墨喷出区域(液滴喷出区域的一个示例);a3…维护区域;m…介质;r…卷筒体;f…输送方向;x…扫描方向;y…前后方向;z…铅直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