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47821发布日期:2018-08-10 20:4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纺织印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经纱印花是指在织造前,先对织物的经纱进行印花,然后与素色纬纱(通常是白色)一起织成织物,但有时纬纱的颜色与所印经纱的颜色反差很大,结果可在织物上获得柔和的影纹的,甚至模糊的图案效果,经纱印花生产需要小心、细致,因此几乎只有在高档织物上才能发现这种印花织物,但使用能热转移法印花的纤维织成的织物却是个例外;随着经纱热转移印花法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经纱印花的成本,经纱片直接印花而后再上机织造的织物称为印经织物,其层次感丰富,具有独特的色彩和风格,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喷墨印花因其品质优、色彩变化灵活多样,在织物印花中被普遍应用,然而目前喷墨印花机主要用于织物的印花,在进行经纱印花时稳定性差,因经纱的排列不匀整造成印花质量低且浪费墨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其不仅可以提高经纱片的匀整性,而且通过第一调节组件的施压渗透作用,有利于提高墨水的渗化率,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印花稳定性、印花质量、节约墨水,具有经济环保的重要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包括,退绕单元,包括主动组件、导送组件和承载组件,所述主动组件和导送组件均设置于承载组件上,所述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导送组件一端;喷墨印花单元,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上;烘燥单元,位于所述喷墨印花单元的第一调节组件的一端;以及,卷装单元,设置于所述烘燥单元外端。

作为本发明所述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喷墨印花单元,还包括打印组件、印花导送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打印组件设置于所述印花导送组件顶端,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第二调节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印花导送组件的两端。

作为本发明所述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均包括上压辊和下压辊,所述上压辊设置于所述下压辊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的间隙与经纱的厚度相等。

作为本发明所述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打印组件为喷墨打印机。

作为本发明所述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喷墨印花单元还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设置于所述印花导送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下方。

作为本发明所述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卷装单元包括分绞棒、卷绕组件和支撑架,所述分绞棒和卷绕辊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分绞棒设置于所述卷绕辊一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动组件由电机和退绕辊组成。

作为本发明所述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包括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

作为本发明所述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1:原经纱通过退绕单元退下后,经过第一调节组件调整经纱的匀整度;

s2:将调整过后的原经纱输入至喷墨印花单元的印花导送组件上,喷墨印花单元的打印组件对原经纱进印花操作后,传输至第二调节组件进行施压渗透,且在印花的同时还包括喷墨,制作成喷墨印花经纱;

s3:所述喷墨印花经纱被传输至烘燥单元中进行烘燥,提高经印的效果与色牢度,形成印织织物;

s4:所述印织织物被传输至卷装单元进行分绞并卷绕,最终形成印花经纱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印花导送组件两侧分别增加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不仅可以提高经纱片的匀整性,有利于控制经纱片位置,而且通过第一调节组件的施压渗透作用,有利于提高墨水的渗化率,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印花稳定性、印花质量;同时该装置增加了墨水收集箱,便于收集经纱上多余的墨水,节约资源,具有经济环保的重要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传动区和第二传动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传动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液压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液压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管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紧固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紧固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液压推头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承载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卡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管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锁紧件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液压推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外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输出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传力件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制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组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参照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一种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包括退绕单元100、喷墨印花单元200、烘燥单元300以及卷装单元400,退绕单元100,包括主动组件101、导送组件102和承载组件103,主动组件101和导送组件102均设置于承载组件103上,主动组件101设置于导送组件102一端;喷墨印花单元200,设置于承载组件103上;烘燥单元300,位于喷墨印花单元200的第一调节组件201的一端;以及,卷装单元400,设置于烘燥单元300外端。

具体的,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退绕单元100、喷墨印花单元200、烘燥单元300、以及卷装单元400,相互配合,有利于提高印花稳定性、印花质量、节约墨水,进一步的,退绕单元100,起到承载喷墨印花单元200,以及放绕经纱的作用,其包括主动组件101、导送组件102和承载组件103,主动组件101和导送组件102均设置于承载组件103上,而主动组件101设置于导送组件102一端,较好的,承载组件103为支撑箱体,导送组件102为导辊,用于导送经纱,而主动组件101由电机和退绕辊组成,电机与退绕辊通过联轴器连接,使用时,经纱卷放置在退绕辊上,电机驱动退绕辊转动,从而达到放原经纱的过程;喷墨印花单元200,用于对原经纱进行喷墨打印印花的作用,其设置于承载组件103上,且靠近导送组件102;烘燥单元300,起到对印花后经纱进行烘燥的作用,有利于经纱固色,其位于喷墨印花单元200的第一调节组件201的一端;较好的,烘燥单元300为烘干箱,经纱依次贯穿性穿过烘燥单元300;而卷装单元400,用于将印织织物进行整理的作用,其设置于烘燥单元300外端。

进一步的,喷墨印花单元200,还包括打印组件202、印花导送组件203和第二调节组件204,打印组件202设置于印花导送组件203顶端,用于打印印花,第一调节组件201与第二调节组件204对称设置于印花导送组件203的两端,第二调节组件204用于对导送出来的原经纱进行调整的作用,而第一调节组件201起到对喷墨印花后的经纱进行施压促进墨水渗透,将多余的墨水进行挤压收集,节约资源,且两者均包括上压辊201a和下压辊201b,上压辊201a设置于下压辊201b上,较好的,上压辊201a和下压辊201b之间的间隙与经纱的厚度相等,有利于提高墨水的渗化率,而打印组件202为喷墨打印机;进一步的,喷墨印花单元200还包括收集箱205,收集箱205设置于印花导送组件203和第二调节组件204下方,用于收集喷墨印花后经纱上多余的墨水,设计合理,使用经济环保。

进一步的,卷装单元400包括分绞棒401、卷绕组件402和支撑架403,分绞棒401将上浆烘干后的经纱片分成若干层,卷绕组件402起到将分绞后的经纱片进行收卷的作用,支撑架403用于承载分绞棒401和卷绕组件402,具体的,分绞棒401和卷绕辊402均设置于支撑架403上,分绞棒401设置于卷绕辊402一侧,较好的,卷绕组件402由电机和收卷辊组成。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经纱片喷墨印花和上浆联合方法,且该发明包括的经纱片喷墨印花和上浆联合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原经纱通过退绕单元100退下后,经过第一调节组件201调整经纱的匀整度;s2:将调整过后的原经纱输入至喷墨印花单元200的印花导送组件203上,喷墨印花单元200的打印组件202对原经纱进行印花操作后,传输至第二调节组件204进行施压渗透,且在印花的同时还包括喷墨,制作成喷墨印花经纱;s3:喷墨印花经纱被传输至烘燥单元300中进行烘燥,提高经印的效果与色牢度,形成印织织物;s4:印织织物被传输至卷装单元400进行分绞并卷绕,最终形成印花经纱片,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印花稳定性、印花质量,满足使用需求。

参照图2~16,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本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主体还包括制动单元l。具体的,制动单元l包括第一传动区s和第二传动区m,两者相互配合,可实现本液压传动制动的作用。

具体的,第一传动区s用于实现连接的作用,其包括第一液压传动组件500和第二液压传动组件600,两者相互配合,可实现多段套管的紧密连接,进一步的,第一液压传动组件500包括第一管接头501、第一套管502、第一紧固件503和第一液压推头504,第一管接头501的一端嵌入设置在第一套管502一端口内,而第一紧固件503套设于第一管接头501与第一套管502的连接处外侧,使第一管接头501与第一套管502连接更加紧密稳定,第一液压推头504,在本发明中起到传动的作用,其设置在第一管接头501的内部;第一传区s还包括第二液压传动组件600,其与第一液压传动组件500相连接,其包括第二管接头601、第二套管602、第二紧固件603、第二液压推头604和锁紧件605,且、第二紧固件603、第二液压推头604分别与、第一紧固件503和第一液压推头504具有相同的结构,进一步的,第二液压推头604设置在第二管接头601内,且可在第二管接头601内滑动,第二紧固件603设置于第二套管602与第二管接头601的连接处外侧,用于第二套管602与第二管接头601连接更加紧密,而锁紧件605套设在第一管接头501与第二管接头601的连接处外围,起到固定第一液压传动组件500和第二液压传动组件600的作用,是实现快速对接和拆卸的重要部件,而第二套管602和第一套管502内均设有液体,是实现液压传动的基础,较好的,第二套管602和第一套管502为软管,可由橡胶制成。

而第二传动区m包括第三液压传动组件700,其包括第三管接头701、第三紧固件702和液压推体703,液压推体703设置于第三管接头701内,而第三管接头701与第一套管502(或第二套管602)另一端通过第三紧固件702连接,从而实现第三液压传动组件700与第一液压传动组件500或第二液压传动组件600的连接,即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液压传动系统,其中,第三管接头701和第三紧固件702分别与第一管接头501和第一紧固件503具有相同的结构,可实现第三管接头701与套管的紧密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管接头501包括第一嵌入体501a、第一活动体501b和第一连接体501c,三者为一体式结构,可通过不锈钢注塑制成,具体的,第一活动体501b固定在第一嵌入体501a与第一连接体501c之间,而第一活动体501b的外侧靠近第一嵌入体501a的一端设有第一外螺纹t-1,而第一连接体501c的外围设有第二外螺纹t-2,第一嵌入体501a嵌入设置于第一套管502内,且第一嵌入体501a上远离第一活动体501b的一端设置有加固件501a-1和凹槽501a-2,加固件501a-1与凹槽501a-2相邻设置,且加固件501a-1与凹槽501a-2的构件使第一嵌入体501a具有一定的弹性,故便于嵌入在第一套管502的端口内,而加固件501a-1与凹槽501a-2的个数大于四个,且加固件501a-1的个数比凹槽501a-2多一个,加固件501a-1和凹槽501a-2的图中个数仅作参考,较佳的,加固件501a-1为倒钩型结构,且加固件501a-1的“钩”型开口方向均一致,其方向对向第一活动体501b,从而可加强第一套管502与第一管接头501连接的紧密度。

进一步的,第一紧固件503,包括第一稳固环503a和第二稳固环503b,第一稳固环503a与第二稳固环503b相连接,较好的,第一稳固环503a为倒圆台型结构,且第一稳固环503a的内侧设有斜坡形凸起503a-1;其中,通过斜坡形凸起503a-1与加固件501a-1相配合,使得第一套管502卡合于第一紧固件503与第一嵌入体501a之间,即可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第一套管502与第一管接头501的紧密连接;第二稳固环503b内侧设置有第一内螺纹t-3,第一内螺纹t-3与第一外螺纹t-1的配合,使得第一紧固件503套合于第一活动体501b上

进一步的,第一液压传动组件500,还包括第一液压推头504,第一液压推头504设置于第一管接头501的活塞腔n内,其包括承载体504a、第一卡体504b、第二卡体504b、弹性垫504d和固定环504e,承载体504a由第一圆柱体504a-3和第二圆柱体504a-4,第一圆柱体504a-3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504a-4的直径,两者可构成“t”型结构,且第一圆柱体504a-3的直径均与第一活动体501b和第一连接体501c的内径相等,而第一卡体504b、第二卡体504b、弹性垫504d和固定环504e依次均套设在承载体504a的第二圆柱体504a-4上,且第二圆柱体504a-4上设有第三外螺纹t-4,固定环504e的内侧设有第二内螺纹t-5;其中,承载体504a的第二圆柱体504a-4上的第一凹槽504a-1和第二凹槽504a-2分别与第一卡体504b的第一凸起504b-1和第二凸起504b-2相配合;其中,承载体504a的第二圆柱体504a-4上的第一凹槽504a-1和第二凹槽504a-2分别与第二卡体504b的第二凸起504b-2和第一凸起504b-1相配合,即第二卡体504b与第一卡体504b相对设置,且第二卡体504b和第一卡体504b的外径均与第一圆柱体504a-3的直径相等,而第一卡体504b和第二卡体504b上均设置有缺口504b-3,故使第一卡体504b和第二卡体504b具有一定的形变性能,可减少承载体504a的磨损,较佳的,第二卡体504b和第一卡体504b采用钢性材料;其中,通过第三外螺纹t-4与第二内螺纹t-5相配合,使得固定环504e套设在承载体504a上,用于防止第一卡体504b、第二卡体504b和弹性垫504d在传动时脱离,而弹性垫504d起到弹性密封的作用,优选的,弹性垫504d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第二管接头601,包括第二嵌入体601a、第二活动体601b和第二连接体601c,第二活动体601b位于第二嵌入体601a与第二连接体601c之间,且第二活动体601b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体601c的外径,第二活动体601b的外侧靠近第二嵌入体601a的一端设有第四外螺纹t-6,第二液压传动组件600的锁紧件605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凸起604a和第三内螺纹t-7,且凸起604a和第二内螺纹t-5分别位于第一紧固件503的两端,其中,通过第三凸起604a与第二连接体601c相配合,使得锁紧件605套设于第二连接体601c外侧;其中,通过第三内螺纹t-7与第四外螺纹t-6相配合,使得锁紧件605套合于第一连接体501c外侧,即实现了第一液压传动组件500和第二液压传动组件600的快速对接,从而可实现两段套管的快速连接,且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满足使用需求,实用性能高。

进一步的,液压推体703包括推头703a和推板703b,推头703a与推板703b为一体式结构,且推头703a与第二液压推头604具有相同的结构,而推板703b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703b-1和第二连接孔703b-2,第二连接孔703b-2开设在推板703b的顶端,且第二连接孔703b-2与第一连接孔703b-1垂直设置,可使用不同方式的连接。

进一步的,第三液压传动组件700,还包括外接件704,外接件704的第四内螺纹t-8与第三管接头701的外螺纹相配合,用于实现外接件704与第三管接头701的连接,外接件704包括固定凸起704a,固定凸起704a设置于外接件704外侧,而固定凸起704a上设置有通孔,用于外接件704安装,即便于第三液压传动组件700整体的固定。

参照图17~20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制动单元l还包括输出组件800和制动组件900,制动组件900设置于主动组件101的退绕辊和卷绕组件402的收卷辊上,而输出组件800设置于承载组件103。在本发明中,输出组件800具有提供动力和产生推力的作用,第三液压传动组件700通过输出组件800的作用,产生液压和联动。输出组件800设置于所述压辊施压渗透的经纱喷墨印花装置及方法的一端,其包括动力件801、定距件802和传力件803。其中,动力件801可以采用电机,其与定距件802互相连接,且固定于定距件802的外端。

进一步的,定距件802包括第一盘802a和第二盘802b,两者互相平行,且彼此正对设置。第一盘802a和第二盘802b均为圆盘状结构,其中,定距件802整体通过第一盘802a固定于动力件801的端面,而第二盘802b通过连接杆802c与第一盘802a进行连接。具体的,连接杆802c为杆状,其垂直设置于第一盘802a和第二盘802b之间。较佳的,连接杆802c可以设置有三根,呈等边三角形进行布置。

进一步的,传力件803设置于定距件802的中间,传力件803包括第一传力件803a和第二传力件803b。其中,第二传力件803b为圆盘状结构,其设置于第一盘802a和第二盘802b之间,且第二传力件803b与第一盘802a以及第二盘802b均互相平行。由于第一盘802a和第二盘802b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杆802c,因此三根连接杆802c均垂直穿过第二传力件803b,而第二传力件803b上具有配合于三根连接杆802c的三个导向孔803b-1。其中,导向孔803b-1的内径略大于连接杆802c的外径,使得第二传力件803b整体可以沿着定距件802的纵向,在连接杆802c上进行直线滑动。

在本发明中,第一传力件803a采用丝杠,其一端与动力件801的输出端进行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传力件803b的中心位置,并与第二传力件803b形成传动。进一步的,第二传力件803b上具有配合于第一传力件803a的螺纹孔803b-2。当动力件801带动第一传力件803a进行旋转之时,第二传力件803b可以在第一传力件803a的传动作用下进行直线运动,并沿着连接杆802c进行直线伸缩。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整体装置的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第三液压传动组件700,分别对应输出组件800和制动组件900。且两端的第三液压传动组件700结构完全相同,均包括有液压推体703和外接件704。其中,输出组件800一端所对应的液压推体703穿过第二盘802b,与第二传力件803b进行固定。而第二盘802b上则具有与液压推体703相配合的第一孔802b-1,即液压推体703穿过第一孔802b-1,并固定于第二传力件803b的外表面。同时,第三液压传动组件700通过此端的外接件704固定于第二盘802b的外侧表面。

在本发明中,制动组件900包括固位件901和摩擦件902,摩擦件902设置于固位件901的内部。具体的,制动组件900在本发明中具有抱紧和制动的作用。其中,固位件901制动组件900的固定和连接,其包括外套件901a和对接件901b,外套件901a为环状,在实际中,其主要套设在需要制动和抱紧的轴上。对接件901b用于制动组件900整体与第三液压传动组件700的连接。

进一步的,制动组件900一端所对应的液压推体703穿过对接件901b以及外套件901a,与外套件901a内侧的摩擦件902进行连接。因此,制动组件900上设置有配合于液压推体703的第二孔903。其中,摩擦件902为曲面板结构,内侧面为圆弧面,用于挤压转轴,产生摩擦和阻力。同时,制动组件900一端所对应的第三液压传动组件700也设置有外接件704,第三液压传动组件700通过外接件704固定于对接件901b的外侧表面。因此在本发明中,当开启动力件801,使得传力件803挤压外接件704,则三组液压传动组件将压力传递到另一端的外接件704,并将压力输送至摩擦件902。摩擦件902受到推力后将对转轴产生挤压,从而达到对主动组件101的退绕辊以及卷绕组件402的收卷辊抱紧制动的效果,制动效果好。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组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组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组件构成,元组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组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