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袋印刷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8067发布日期:2018-07-31 23:0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印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袋印刷生产线。



背景技术:

包装袋是指用于包装各种用品的袋子,使货物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方便运输,容易存储,包装袋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产品之一,为了加工包装袋,需要先对卷装的塑料进行通过染色辊对油墨进行染色,染色完成的塑料再裁切成包装袋。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103317761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塑料包装袋自动化连续生产线,包括自动投放装置,自动薄膜成型装置,自动印刷装置,自动平整装置,自动折叠装置,自动图案印刷装置和自动收卷装置,以上装置顺序布置,上述装置连接plc,由plc集中控制,plc还连接电机,电磁阀,加热元件和变频器,plc与连接工业计算机。采用上述结构后,制作塑料包装袋的诸多手工加工程序集中到一条生产线上完成,并通过计算机、变频器、电磁阀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是生产线各个部分节拍统一,彼此协调。

染色辊通过在下方的油墨盘内粘入油墨,通过在染色辊上开有用于印刷的凹槽纹路,凹槽内粘有油墨,染色辊的上方有与其配合的对应染色辊凹槽的位置处固设有凸块的从动辊,通过两个辊的配合将油墨粘在塑料上,完成对塑料的染色,多个染色辊不同形状的凹槽纹路能将塑料染色之后形成所需的纹路,油墨盘内的油墨如果长时间的堆积,会导致油墨粘度增大,甚至油墨凝结成块,无法使用,在对塑料进行印刷时,要保证油墨的粘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对塑料产生比较好的印刷效果,因而如果保证油墨盘内的粘度稳定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袋印刷生产线,具有油墨盘内的油墨粘性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包装袋印刷生产线,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进料装置,对塑料进行传输的传送装置、对塑料进行染色的多个染色装置和对染色完成的塑料进行收卷的收卷装置,所述染色装置包括油墨盘,所述油墨盘的侧方设有油墨循环装置,所述油墨循环装置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油墨箱、连通于油墨盘和油墨箱之间的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上连接有油墨泵,所述油墨箱的进口处设有粘性仪,所述粘性仪电连接有能够喷出去粘剂的去粘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油墨盘内的油墨通过进油管进入到油墨箱内,油首先粘性仪会检测进入到油墨箱内的油墨的粘度,一般情况下随着油墨中一些易挥发组分的蒸发,油墨的粘度会增大,如果粘性仪检测到油墨的粘度变大,去粘机构会喷出去粘剂,去粘剂通过与油墨混合使油墨的粘度降低,维持在正常的水准,这样油墨盘内的粘度始终保持在一个合适的位置,这样印刷的效果更好。

较佳的,所述去粘机构包括固设于油墨箱侧壁上的压力气缸、与压力气缸活塞杆滑移连接的去粘管和连接于去粘管上方并与油墨箱内连通的喷剂管,所述去粘管内设有能够通过压力气缸的活塞杆在去粘管内滑移而喷出的去粘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需要去粘机构喷出去粘剂时,压力气缸的活塞杆伸张,活塞杆推动去粘管内的去粘剂通过喷剂管喷出,在不工作时,压力气缸的活塞杆收缩,等待进行下一次的喷挤工作。

较佳的,所述油墨箱的侧壁上连接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设在油墨箱侧壁上的步进电机、与步进电机的转轴连接并插入油墨箱内的搅拌杆和固设在搅拌杆上的多个搅拌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搅拌机构能够将去粘剂和油墨箱内的油墨进行缓慢搅拌,这样去粘剂与油墨进行充分混合,降低油墨箱内油墨的粘度,然后再通过油墨泵将油墨抽出通过出油管流回到油墨盘中。

较佳的,所述油墨箱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箱体和卡接于箱体上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密封盖能够防止油墨箱内部的油墨溢出,在油墨箱内的油墨较少时,通过把手将密封盖拿出,倒入新的油墨,然后再将密封盖扣合紧。

较佳的,所述密封盖对应出油管的位置处向下凹陷形成凹块,所述凹块的底部与出油管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出油管与凹块的底部螺纹连接保证出油管能与油墨箱底部的油墨接触并吸出,防止油墨无法吸出完全。

较佳的,所述染色装置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固定架、对染色辊传递油墨的油墨盘、与染色辊相连的张紧电机和转动连接于固定架内并位于染色辊正上方的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染色辊之间留有将带状塑料夹紧的缝隙。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张紧电机带动染色辊转动,染色辊与从动辊配合带动带状的塑料向前输送,并且染色辊上的凹槽纹路与从动辊上的凸块纹路配合对塑料进行染色。

较佳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进料架和转动连接于进料架内的进料辊,所述进料辊上设有用于将进料辊与塑料的一端粘在在一起的黏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成卷的塑料套设在进料辊上,进料辊上的黏胶能将塑料的内部一侧固定,这样进料辊跟随着塑料的进料同步转动保证塑料能够稳定进料。

较佳的,所述进料架包括支撑架和中部转动连接于支撑架内的转动架,所述进料辊共有两个并位于转动架的两侧,所述转动辊与转动架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转动架能够在支撑架内转动,在一个进料辊上的塑料进料完成之后,转动架转动,将另一侧的套有新的一卷塑料的进料辊带动到能够进料的一侧进行进料,稳定高效。

较佳的,所述进料装置的侧方设有对塑料进行切割的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支架、固设在支架侧壁上的动力电机、转动连接在支架内的连接架和设于连接架内的切刀,所述转动架的底部与动力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动力电机转动,带动转动架在支架上内转动,当转动辊上的一卷塑料进料完成后,塑料一端粘在转动辊上呈现拉直状态,切刀向着靠近塑料的方向的转动将塑料切断,这样下一卷塑料从下方转动到上方进行送料。

较佳的,所述连接架上设有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固设在连接架侧壁上的驱动气缸、与驱动气缸相连并带动切刀转动的驱动组件以及由驱动组件带动进行转动的带动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与切刀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需要对塑料进行切割时,驱动气缸转动,带动驱动装置带动转动板转动,这样切刀随着转动板的转动伸出,保证了切割的质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油墨箱通过进油管进入到油墨箱内的油墨能够通过去粘机构喷出去粘剂去除粘性,保证了油墨盘内的油墨粘度稳定;

2.本发明压力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将去粘剂喷出,对油墨箱内的油墨进行稀释;

3.本发明搅拌机构将油墨与去粘剂进行混合,保证去粘剂能够充分发挥效果;

4.本发明密封盖能够拉出对油墨箱内添加油墨,在添加完油墨之后可以将密封盖扣合上,防止油墨溢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进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时实施例中进料装置去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切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突显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切割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突显去料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中染色装置与油墨循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中染色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中油墨循环装置去密封盖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中去粘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中出油管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中收卷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中传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装置;11、支撑架;12、转动架;121、中心杆;122、驱动板;123、张紧辊;124、驱动马达;13、直流电机;14、进料辊;2、切割装置;21、转动机构;211、支架;212、连接架;2121、连接杆;2122、压辊;213、动力气缸;22、切割机构;221、驱动组件;2211、驱动气缸;2212、铰接杆;222、切割组件;2221、转动杆;2222、转动板;2223、切刀;3、染色装置;31、固定架;32、油墨盘;321、传墨辊;322、下齿轮;33、染色机构;331、张紧电机;332、染色辊;333、从动辊;334、上齿轮;335、去料刷板;4、油墨循环装置;41、进回油机构;411、油墨箱;4111、粘性仪;412、进油管;413、出油管;414、密封盖;415、把手;416、凹块;417、油墨泵;42、去粘机构;421、压力气缸;422、去粘管;423、喷剂管;43、搅拌机构;431、步进电机;432、搅拌杆;433、搅拌叶片;5、收卷装置;51、收卷支架;52、旋转支架;53、收卷辊;6、传送装置;61、传送架;62、上夹辊;63、下夹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包装袋印刷机,如图1所示,包括进料装置1、切割装置2、染色装置3、收卷装置4和传送装置5。

进料装置1放置在地面上,对进料装置1内的塑料进行切割的切割装置2位于进料装置1的后方,对塑料进行染色的染色装置3共有多个并均匀设于切割装置2的后方,将染色后的塑料收卷起来的收卷装置4位于染色装置3的后方。

进料装置1、切割装置2、多个染色装置3和收卷装置4呈一排设置,传送装置5设于进料装置1与收卷装置4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进料装置1(参考图1)包括支撑架11、转动架12、直流电机13和进料辊14。支撑架11放置在地面上,转动架12位于支撑架11内部,转动架12包括中心杆121和驱动板122,中心杆121水平设置并且两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架11内,驱动板122共有两个并且相互平行,两个驱动板122固设在中心杆121的两侧。直流电机13固设在支撑架11内,中心杆121的一端与直流电机13的转轴固定连接。

进料辊14水平设置,进料辊14共有两个并位于驱动板122的两侧,两个进料辊14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驱动板122转动连接,进料辊14上粘有黏胶,转动架12的侧壁上固设有两个对应进料辊14设置并驱动进料辊14转动的驱动马达124。

两个驱动板122上转动连接有呈上下设置的两个对从进料辊14上拉出的塑料进行张紧的张紧辊123,两个张紧辊123水平放置。

驱动马达124驱动进料辊14进行转动以进行送料,在一个进料辊14上的卷状塑料用完之后,由于另一个进料辊14上套有新的卷状塑料,直流电机13工作,带动中心杆121转动,中心杆121转动带动两个驱动板122进行转动,驱动板122转动带动两个进料辊14围绕着中心杆121进行翻转,将两个进料辊14对调位置,这样另一个进料辊14能够继续完成进料,而用完塑料的进料辊14上套上新的一卷塑料,这样每卷塑料使用完之后都能通过两个进料辊14的交换来更换新的塑料。

如图3和图4所示,切割装置2(参考图1)包括转动机构21和切割机构22,转动机构21包括支架211、连接架212和动力气缸213,支架211放置在地面上,连接架212的下部两侧转动连接在支架211内,动力气缸213的底部铰接在支架211的侧壁上,连接架212的侧壁中部固设有连接杆2121,连接杆2121与动力气缸213的活塞杆进行铰接,连接架212靠近进料装置1(参考图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对塑料进行压紧的压辊2122,动力气缸213的活塞杆伸缩,能带动连接架212在支架211内转动。

如图6所示,切割机构22(参考图4)包括驱动组件221和切割组件222,驱动组件221包括驱动气缸2211和铰接杆2212,驱动气缸2211竖直设置并铰接在连接架212的侧壁上,铰接杆2212位于驱动气缸2211的上方,铰接杆221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架212上,另一端与驱动气缸2211的活塞杆进行铰接,驱动气缸2211的活塞杆运作能带动铰接杆2212在连接架212上转动。

切割组件222包括转动杆2221、转动板2222和切刀2223,转动杆2221水平设置并转动连接于连接架212(参考图5)的顶部,转动杆2221的一端与铰接杆2212远离驱动气缸2211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板2222共有两个并且竖直固设于转动杆2221的下方,切刀2223水平设置并与两个转动板2222的底部固定连接,转动杆2221转动,能带动转动板2222在其下方进行往复的摆动,进而转动板2222能带动切刀2223进行往复的运动。

如图7和图8所示,染色装置3(参考图7)包括固定架31、油墨盘32和染色机构33。固定架31放置在地面上,油墨盘32固设于固定架31的下方,染色机构33能够对油墨进行染色。

染色机构33包括张紧电机331、染色辊332和从动辊333,染色辊332转动连接在固定架31内。

如图9所示,染色辊332与油墨盘32之间设有传墨辊321,传墨辊321水平设置并转动连接在固定架31(参考图7)内,传墨辊321的下部位于油墨盘32内,染色辊332位于传墨辊321的侧上方并且两者的侧壁相贴。

染色辊332的一端固设有上齿轮334,传墨辊321对应上齿轮334的位置处固设有下齿轮322,上齿轮334与下齿轮322相互啮合,固定架31上固设有水平设置并且一端与染色辊332紧贴的去料刷板335,固定架31上固设有水平设置的一端与染色辊332相贴的去料刷板335(参考图7),去料刷板335能够将染色辊332外环面上的油墨刮去。

张紧电机331固设在固定架31(参考图7)的侧壁上并且张紧电机331的转轴与染色辊332固定连接,从动辊333位于染色辊332的正上方并转动连接在固定架31内,染色辊332与从动辊333之间留有能够将塑料夹紧的缝隙。

如果从动辊333与染色辊332之间夹紧有塑料时,张紧电机331工作,带动染色辊332转动,染色辊332转动带动传墨辊321转动,传墨辊321粘上油墨盘32(参考图8)内的油墨并将油墨传递给染色辊332,染色辊332在经过去料刷板335位置处时去料刷板335将染色辊332外环面上的油墨刮去。

由于染色装置3共有多个(参考图1),不同染色装置3的染色辊332上的凹槽纹路均不相同,每个从动辊333上的凸起纹路均与染色辊332相适配,染色辊332带动塑料输送的同时并将凹槽纹路内的油墨染到塑料上,这样塑料上就印染上凹槽纹路内对应的花纹。

如图8和图10所示,油墨循环装置4(参考图7)包括进回油机构41、去粘机构42和搅拌机构43,进回油机构41包括油墨箱411、进油管412和出油管413,油墨箱411放置在地面上,油墨箱411的上部卡接有密封盖414,密封盖414的上部固设有把手415。进油管412的一端与密封盖414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油墨盘32的底部连通,油墨箱411靠近进油管412的一侧设有粘性仪4111,这样油墨盘32内的油墨能够通过重力落入油墨箱411内。

密封盖414对应出油管413的位置处向下凹陷形成凹块416,出油管413一端连接于油墨盘32的上方,另一端与凹块416的底部螺纹连接,出油管413上连接有油墨泵417(参考图12),油墨泵417位于油墨箱411的底部,通过油墨泵417能通过出油管413将油墨箱411内的油墨抽出并抽入到油墨盘32内,出油管413与凹块416相连保证出油管413能将油墨箱411下部的油墨吸出。

如图11所示,去粘机构42包括压力气缸421、去粘管422和喷剂管423,压力气缸421固设在油墨箱411的侧壁上,去粘管422竖直设置并且底部与压力气缸421的活塞杆滑动连接,去粘管422内装有去粘剂,去粘管422的上方连接有喷剂管423,喷剂管423与油墨箱411的内部连通。压力气缸421的活塞杆伸张能带动去粘管422内的去粘剂从喷剂管423喷入油墨箱411内,减少油墨箱411内油墨的粘度。

如图10所示,搅拌机构43包括步进电机431、搅拌杆432和搅拌叶片433,步进电机431固设在油墨箱411的侧壁上,搅拌杆432水平设置并插设在油墨箱411内,搅拌叶片433共有多组并均匀分布在搅拌杆432内,每组搅拌叶片433共有多个并均匀固设在搅拌杆432的径向方向上。通过步进电机431的转动,能带动搅拌叶片433进行移动,将油墨箱411内的油墨与去粘剂混合均匀。

如图13所示,收卷装置5包括收卷支架51、旋转支架52和收卷辊53,收卷装置5与进料装置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4所示,传送装置6包括传送架61、上夹辊62和下夹辊63,传送架61水平设置并且固设在固定架31的上方,上夹辊62与下夹辊63共有多个并呈两排设置,在对塑料进行传输时,塑料通过与上夹辊62的上部和下夹辊63的下部相贴能保证将塑料拉紧,塑料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褶皱。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首先将两个成卷的塑料分别放在两个进料辊14上,直流电机13带动转动架12进行转动到水平位置,外侧的进料辊14由驱动马达124带动将塑料向着染色机构33进行输送,张紧辊123能对拉伸出的塑料进行张紧。

带状塑料通过与多个上夹辊62上部和下夹辊63的下部相贴实现对塑料的传输,并传输到与其相邻的染色装置3内,张紧电机331工作,带动染色辊332转动,染色辊332转动带动传墨辊321进行转动,这样油墨盘32中的油墨通过传墨辊321传递到染色辊332上。

染色辊332与从动辊333通过将带状的塑料拉紧向前输送并对塑料进行染色,在染色辊332染色过程中,油墨盘32中的油墨通过进油管412不停地进入到油墨箱411中,如果粘性仪4111检测到油墨中的粘性过大,压力气缸421的活塞杆伸张,将去粘剂喷入油墨箱411中,然后通过搅拌机构43将去粘剂与油墨混合均匀,以保证降低油墨的粘性。

在需要向油墨箱411内添加油墨时,通过先将进油管412与出油管413拧开,然后通过把手415将密封盖414拿开,向油墨箱411内添加油墨,然后再将密封盖414扣合上。

带状塑料经过多个染色辊332进行染色之后通过传送装置6的张紧然后进入到收卷装置5收卷起来。

在一卷塑料用完之后,通过切割装置2将最后一点粘在进料辊14上的塑料切断,转动架12翻转,让两个进料辊14交换位置,让另一个进料辊14上的塑料进行进料,同样地旋转支架52也会发生翻转,进行另一卷塑料的收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