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0196发布日期:2019-07-06 11:5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详细来说,涉及一种具备利用固定刀与能够驱动的可动刀来切割用纸的切纸装置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具备切纸装置的打印机。关于切纸装置,存在通过使固定刀与能够驱动的可动刀啮合来切割长条状的用纸的切纸装置。而且,在具备这种切纸装置的打印机中,如果产生卡纸等错误,那么可能产生如下现象:可动刀在前进的状态下被锁定,而无法返回到原位。从切断性的观点来说,切纸装置通常是采用将可动刀与固定刀的用纸搬送方向下游侧重叠而进行切断的构造,但此时,如果是在可开闭的打印机盖上设置着可动刀及其驱动源、且在打印机主体侧设置着固定刀的构造,那么即使是可动刀在前进的状态下被锁定且已到达固定刀之上的状态下,仍能将打印机盖打开(专利文献1)。

然而,如果将可动刀及其驱动源设置在打印机盖,那么打印机盖会大型化,因此,打印机整体将会大型化。

对此,公开了一种构造,该构造是在打印机盖侧具备可动刀,在主体侧设置它的驱动源,利用齿轮将驱动力传递给可动刀(专利文献2)。如果是这种构成,那么能够防止打印机盖或打印机整体的大型化。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1217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6-12055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果在对可动刀传递驱动力时使用齿轮,那么打印机盖每次开闭时齿轮的齿彼此都要反复相接/分离,而有产生并不希望的齿彼此的碰撞或磨耗的担忧。

[发明的目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装置整体大型化并且提高耐久性的具备切纸装置的打印机。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切纸装置,利用固定刀与能够驱动的可动刀来切割用纸;主体部;以及开闭挡板,开闭自如地设置在该主体部。而且,在所述开闭挡板侧,设置着所述可动刀、以及连结于所述可动刀的驱动连杆,在所述主体部侧,设置着所述固定刀、驱动源、以及滑块,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所述滑块传递给所述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利用所述传递的驱动力而使所述可动刀朝所述固定刀移动。

另外,也可以将所述驱动连杆与所述滑块以能够卡合及脱离的方式设置,通过使所述驱动连杆与所述滑块卡合,而将所述驱动力传递给所述驱动连杆。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在所述驱动连杆及所述滑块的一者设置卡合突起,且在另一者设置卡合孔,所述驱动连杆与所述滑块的卡合是通过使所述卡合突起进入到所述卡合孔而完成的。在此情况下,也可以设为,所述驱动连杆及所述滑块构成为通过所述开闭挡板关闭而卡合,通过所述开闭挡板打开而脱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采用驱动连杆的驱动力传递构造,能够实现切纸装置及打印机整体的小型化、以及切纸装置的耐久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具备切纸装置的打印机(从壳体取出后的状态)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图1所公开的打印机的开闭挡板部分打开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图1所公开的打印机的动作状态(用纸排出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1所公开的打印机的可动刀运转且与固定刀啮合的状态的打印机的一例(可动刀位于最上部的状态)的图,图4(a)是它的立体图,图4(b)是它的前视图。

图5是图1所公开的打印机的左侧视图,图5(a)是在下方附上保护盖的状态的左侧视图,图5(b)是表示已将下方的保护盖卸除的情况下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1所公开的打印机中滑块保持上升的状态下将开闭挡板关闭的情况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中表示本发明的打印机的一例。图1所示的打印机是以热敏打印方式进行打印输出的,且具备前表面部打开的主体部1、以及设置在主体部1的前表面部的开闭挡板2。

其中,开闭挡板2如图1至图2所示那样成为如下构成:在上端部配备压板3且在下端部具备旋动支轴2a,能够以旋动支轴2a为支点朝外部起伏旋动。

主体部1以能够在内部收纳卷状的打印机用纸(以下称为“卷纸”)的方式,内部全面地构成卷纸收纳用的内部空间nk(参考图2)。而且,在主体部1的内部空间nk中,构成为能够将卷纸从开闭挡板2侧收纳,它的底面10b朝开闭挡板2侧向下方略微倾斜,由此,构成为所收纳的卷纸在开闭挡板2的内表面侧始终位于开闭挡板2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具备配备在主体部1侧的固定刀12、以及与固定刀12卡合且配备在开闭挡板2侧的可动刀22。进而,采用如下构成:具有使可动刀22朝固定刀12移动的驱动连杆16,且将驱动连杆16配备在开闭挡板2侧。另外,在驱动连杆16,卡合自如地连结配备着包含滑块17的连杆驱动机构15,滑块17经由驱动连杆16将驱动力传递给可动刀22。连杆驱动机构15配备在主体部1侧。

以下,详细叙述以上内容。

(关于主体部)

如图1至图2所示,主体部1具备:机架10,一端部开口;打印部10a,朝下方设置在机架10的上端部;压板驱动机构11,在打印部10a运转时(用纸打印时)发挥功能,从主体部1侧间断地旋转驱动配备在开闭挡板2侧的压板3;用纸切割用的固定刀12,同样配备在主体部1的上端部正面侧;以及可动刀驱动机构13,配备在机架10的左侧端部(从正面观察时)的下方区域。

其中,压板驱动机构11构成为,能够与压板3的动作同步地同时将打印用纸向外部送出。符号11a表示构成压板驱动机构11的一部分的压板驱动马达,符号11b表示驱动压板3的减速齿轮机构。

压板驱动马达11a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减速齿轮机构11b而传递给压板3,从而针对用纸的打印动作及用纸排出动作由未图示的控制部予以控制而顺利地进行。

配备在机架10的左侧壁的下方部的可动刀驱动机构13具备:驱动马达14;侧面连杆驱动机构27,将驱动马达14的驱动力传递给连杆驱动机构15;以及连杆驱动机构15,用来将该传递的驱动力传递给开闭挡板2侧的可动刀22(参考图1、图5(b))。

此处,连杆驱动机构15构成为具备:侧面连杆部件19,呈板状的臂形状;滑块17,将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连杆16;以及滑块导件18,保持滑块17且限制滑块17的往返动作。

在此情况下,滑块导件18在主体部1侧,配备在机架10的左侧壁部的前表面侧(与开闭挡板2的左侧端部相对)。同时,驱动连杆16与对它传递驱动力的滑块17在开闭挡板2开闭时,进行卡合/脱离动作,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所述采用简易构成的卡合器件。

(关于可动刀22)

所述可动刀22以如下方式发挥功能:相对于配置在主体部1的机架10的前表面侧的上端部的固定刀12,从外表面侧抵接并啮合,且与固定刀12协作地对从内侧卷出的用纸p进行切断动作(切纸)。

进而,可动刀22的形状为板状,且与固定刀12啮合的部分的刀刃(前端刀刃)形成为广角的v字状。同时,可动刀22在该啮合部分的刀刃的左右两端部,设置着朝外侧略微弯折的导向部件22c、22d,由此能够将可动刀22的刀尖部分顺利地引导到固定刀12的外表面侧。另外,可动刀22在所述开闭挡板2设置着引导可动刀22的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引导机构(未图示),可动刀22由该上下移动引导机构引导而能够顺利地上下移动。在此情况下,符号2e表示引导可动刀22的上下移动的导向槽(参考图4)。

由此,构成为,当与固定刀12啮合时,刀刃部分始终在两个部位啮合,而能够将用纸p在两个部位连续且顺利地切断。将即将切断该用纸p之前的状态(用纸p被卷出的状态)示于图3。

进而,如图1所示,可动刀22的刀刃部分在其中央部(刀刃部的中间部)设置着切口槽22a,将已切断的用纸设定成为与它前后的用纸在中央部连结的状态(相连的状态)。由此,已切断的用纸p不会散乱,而是以暂时连续的状态被送出。

(关于驱动连杆16)

在可动刀22上,如上所述,在它的外表面侧配置着使可动刀22朝固定刀12往返移动的驱动连杆16。驱动连杆16为板状的臂形状,它的一端部侧经由设置在它的水平方向(与可动刀22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个部位的连结用长孔16a、16b而连结于可动刀22,它的基端部经由卡合突起16a而装卸自如地卡合在所述主体部1侧的滑块17的卡合孔17a。

如图1所示,连结用长孔16a、16b分别依照动作方向,沿着可动刀22的横方向或斜方向形成。

而且,驱动连杆16能够以如下方式发挥功能:无论可动刀22位于上下方向的哪个位置,均能够经由连结用长孔16a、16b而顺利地卡合在可动刀22且保持可动刀22,并且能够使可动刀22朝固定刀12移动。

此处,符号23表示用来使可动刀22经由驱动连杆16而恢复到原位即初始位置(图1的下方侧)的初始位置恢复弹簧。初始位置恢复弹簧23卡止在驱动连杆16,始终对驱动连杆16与连结到驱动连杆16的可动刀22朝下方施力。此外,初始位置恢复弹簧23的朝下方的作用力设定为不会妨碍下述滑块17的动作的程度的强度。

由此,当驱动马达14的驱动力经由滑块17传递给开闭挡板2侧的驱动连杆16时,可动刀22通过驱动连杆16而朝固定刀12往返移动。

也就是说,在装置整体运转时,经由驱动连杆16,通过滑块17的上下移动而对可动刀22赋予朝向固定刀12的移动力。由此,对从压板3部分送出的用纸p,通过固定刀12与可动刀22的啮合动作而瞬间连续地执行从用纸p的两侧朝中央部的切割动作,如同利用剪刀从两侧同时前进而进行切割那样,用纸p整体瞬间大致一致地被实施用纸切割。

(关于可动刀驱动机构13)

接下来,基于图5对用来驱动可动刀22的所述可动刀驱动机构13进行说明。此处,分别图5(a)表示在可动刀驱动机构13安装着侧面保护盖13a的情况,图5(b)表示已将侧面保护盖13a卸除的情况。如上所述,可动刀驱动机构13包含驱动马达14、连杆驱动机构15、以及侧面连杆驱动机构27。如图5(b)所示,连杆驱动机构15具备滑块17、滑块导件18、以及从下方支撑滑块17而实现滑块17的上下移动的侧面连杆部件19。

此处,使滑块17上下移动的侧面连杆部件19使用与所述开闭挡板2侧的驱动连杆16同样地形成的部件。如图5(b)所示,侧面连杆部件19在它的一端部19a具备旋动支点19a。旋动支点19a以位于所述机架10的左侧面部中靠近背面的区域的方式配设。

进而,该侧面连杆部件19以另一端部19b能以该一端部19a的旋动支点19a为中心完成朝上下方向的起伏旋动的方式配备。由此,如上所述,能够对滑块17传递朝上下方向的往返动作。

在此情况下,侧面连杆部件19中,在它的中间区域,与所述驱动连杆16同样地在两个部位形成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孔,通过该长孔部分而连结到驱动部侧的齿轮机构,并经由齿轮机构将驱动马达14的旋转力转换为侧面连杆部件19的旋动端侧的上下的动作(前端部侧的起伏动作),从而能够使滑块17如上所述那样上下移动。

使滑块17上下移动的侧面连杆部件19的起伏旋动由驱动马达14与侧面连杆驱动机构27执行(参考图5(b))。

如图5(b)所示,具体来说,侧面连杆驱动机构27具备以下部分而构成:蜗形齿轮机构25,包含连结于驱动马达14而驱动的蜗杆25a及蜗轮25b;以及侧面连杆驱动部件(未图示),它是与蜗轮25b一体配备的突起状的部件,与蜗轮25b一体地旋转动作并且卡合在侧面连杆部件19的长孔,使侧面连杆部件19的另一端部19b起伏旋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驱动马达14的驱动力向滑块17传递,而使用了蜗形齿轮机构25与侧面连杆部件19,但对滑块17的驱动传递器件并不限于这些,可以采用任意的机构。

滑块17呈扁平的长方体状,在上部具有卡合孔17a,在下端具有支承部17c,在支承部17c的背面具有与侧面连杆部件19的连结部分(未图示),在背面具有滑动自如地嵌入到滑块导件18的导向槽中的突起(未图示)等。

支承部17c具备在滑块17的下端部朝斜下方突设的指定大小的面状部而成。关于支承部17c,在它的背面侧,从内侧连结着侧面连杆部件19的另一端部19b的前端部,由此,与侧面连杆部件19的另一端部19b的上下移动成为一体,而将滑块17在上下方向上顺利地驱动。

滑块导件18是具有在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导向槽的细长板状,保持滑块17且限制滑块17的往返动作。

其他构成、也就是打印机通常所具备的打印机构或控制机构以及保持这些机构的壳体等打印机所需的一般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原样地具备。

(整体的动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整体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用纸切断的整体动作进行说明。如果主体部(装置主体)1中打印动作结束,那么如图3所示,将随着打印动作从压板3部分送出的用纸p排出。

接着,配备在主体部1的控制部对可动刀驱动机构13进行驱动控制,驱动滑块17且经由驱动连杆16使可动刀22朝固定刀12从下方向上方移动,从外表面侧与固定刀12啮合从而转为用纸切割的状态。

在此情况下,可动刀驱动机构13首先对驱动马达14进行驱动,将驱动马达14的驱动力经由侧面连杆驱动机构27而传递给连杆驱动机构15。在连杆驱动机构15,侧面连杆部件19将该驱动力传递给滑块,使滑块17从下方向上方移动。而且,伴随着滑块17的移动,驱动连杆16也向上方移动。然后,经由驱动连杆16,使连结于驱动连杆的可动刀22朝固定刀12以所述方式移动,由此,打印过的用纸通过固定刀12与可动刀22协作的切割动作而如上所述那样顺利地被切断。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滑块17的上下移动来对驱动连杆16直接驱动,可动刀22与驱动连杆16的动作(上下移动)连动而上下移动,且与固定刀12协作而执行打印用纸的切割动作。

可动刀驱动机构13的驱动控制、进而可动刀22的用纸切断动作由所述控制部控制而执行。

然后,该用纸切断动作结束后,控制部再次对可动刀驱动机构13进行驱动控制,驱动侧面连杆部件19而对滑块17进行下降控制。伴随着滑块17朝下方的移动,驱动连杆16及可动刀22也朝下方移动。然后,在滑块17已到达其原位即初始位置的阶段,暂时停止控制侧面连杆部件19的动作,直到被输入下一个动作指令为止。这样,滑块17与驱动连杆16及可动刀22在各自的初始位置停止,且滑块17与驱动连杆16卡合,将能够开始接下来的用纸切断动作的状态称为待机状态。之后,根据需要,该用纸切断动作由控制部控制而依次被执行。此外,驱动马达14使蜗杆25a及蜗轮25b旋转。伴随着该蜗轮25b的旋转,侧面连杆部件19及滑块17上下移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由驱动连杆16形成的驱动传递机构。驱动连杆16能够形成为板状,因而由此能够实现切纸装置的薄型化及配备着切纸装置的打印机整体的小型化。

接下来,对将开闭挡板2开闭的情况下的整体动作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如果将开闭挡板2开闭,那么驱动连杆16与对它传递驱动力的滑块17进行卡合/脱离动作。具体来说,该卡合/脱离动作是在设置在主体部1侧的滑块17的卡合孔17a、与设置在开闭挡板2侧的驱动连杆16的下端部的卡合突起16a之间执行。此外,也可以设为将卡合孔设置在驱动连杆16、并将卡合突起设置在滑块17的构造。在图1、图3及图4中表示卡合突起16a与卡合孔17a卡合的情况下的状态。

当开闭挡板2开闭时,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开闭挡板2的开闭状态,并将它的检测结果输入到主体部1所具备的控制部(未图示)。另外,关于滑块17的位置,叶片开关25c基于蜗轮25b而检测滑块17是否处在初始位置(原位),并同样地将它的检测结果输入到主体部1所具备的控制部(未图示)。此外,这些传感器只在打印机电源接通时,进行信息的检测与对控制部的输出。然后,在开闭挡板2处于“开”的状态且检测出滑块17为不在初始位置的状态的情况下,或者在打印机电源重新接通且检测出此时滑块为不在初始位置的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可动刀驱动机构13进行驱动控制而使滑块17恢复到下方的初始位置。

另一方面,可动刀22与连结在可动刀22的驱动连杆16由卡止在驱动连杆16的初始位置恢复弹簧23朝下方施力。因此,可动刀22与驱动连杆16在开闭挡板2被关闭的状态下,驱动连杆16与滑块17卡合,抵抗初始位置恢复弹簧23的作用力而与滑块17的上下移动连动地移动,但当开闭挡板2打开时,驱动连杆16的卡合突起16a从卡合孔17a脱离,失去了滑块17的支撑的可动刀22与驱动连杆16在初始位置恢复弹簧23的作用下移动到初始位置,而与滑块17的动作无关。

此处,对在滑块17与驱动连杆16及可动刀22均处于初始位置的待机状态下将开闭挡板2打开的情况下的各部的动作进行说明。当将开闭挡板2打开时,驱动连杆16与滑块17的卡合解除(脱离)。在打印机电源接通的状态下将开闭挡板2打开的情况下,传感器检测出开闭挡板2为“开”状态、以及滑块17位于初始位置。另外,在打印机电源关闭的状态下将开闭挡板2打开的情况下,在再次接通打印机电源的时点,传感器检测出滑块位于初始位置。因此,在任一情况下,控制部都判断为无需使滑块17返回到初始位置,而不进行针对可动刀驱动机构13的控制。

另一方面,对在滑块17与驱动连杆16及可动刀22不在初始位置、也就是并非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将开闭挡板2打开时的各部的动作进行说明。这种状态发生在产生卡纸等错误,而产生了可动刀22在未返回到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停止的状态(切纸锁定)等时。此时,各部的动作在处于已接通打印机电源的状态的情况、与切断了打印机电源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在处于已接通打印机电源的状态的情况下,为如下动作。当用户将开闭挡板2打开时,驱动连杆16与滑块17的卡合解除(脱离),由此驱动连杆16及可动刀22在初始位置恢复弹簧23的作用下返回到初始位置。与此同时,检测开闭挡板2的开闭的传感器检测出开状态,并且叶片开关25c基于蜗轮25b检测滑块17是否位于初始位置。这些信息被输出到控制部。控制部在开闭挡板2为开状态且滑块17不在初始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可动刀驱动机构13而使滑块17向初始位置移动。其结果为,驱动连杆16及可动刀22与滑块17都返回到初始位置。

然后,根据需要将被卡住的纸等去除之后,用户将开闭挡板2关闭。此时,驱动连杆16及可动刀22与滑块17都位于初始位置,所以与开闭挡板2的关闭动作相应地,驱动连杆16的卡合突起16a进入到滑块17的卡合孔17a,由此两者卡合。由此完成恢复到待机状态的操作。

在切断了打印机电源的情况下,为如下动作。当用户将打印机电源断开并将开闭挡板2打开时,驱动连杆16与滑块17的卡合解除(脱离),驱动连杆16及可动刀22在初始位置恢复弹簧23的作用下返回到初始位置。另一方面,滑块17停止在产生错误时的位置不动,也就是位于比初始位置更靠上方。

接着,用户将开闭挡板2关闭。此时,如图6所示,驱动连杆16位于初始位置,相对于此,滑块17不在初始位置,因此驱动连杆16的卡合突起16a并未卡合在滑块17的卡合孔17a,而是卡合突起16a到达滑块17之上。此处,如果用户接通打印机电源,那么叶片开关25c将检测出滑块17不在初始位置。然后,控制部控制可动刀驱动机构13,使滑块17移动到初始位置。如果滑块17朝初始位置向下方移动,那么滑块17的卡合孔17a的位置下降,在某个时点,已到达滑块17之上的驱动连杆16的卡合突起16a进入到卡合孔17a,从而两者卡合。由此完成恢复到待机状态的操作。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驱动传递机构中采用驱动连杆16,可实现卡合突起16a与卡合孔17a的嵌入这一由简单的构成所形成的卡合器件,从而能够提高伴随着开闭挡板2的开闭的切纸装置的耐久性。如果执行开闭挡板2的开闭动作,那么追随该动作而自动地执行滑块17与驱动连杆16的卡合/脱离动作。也就是说,经过开闭挡板2的打开动作及关闭动作,滑块17与驱动连杆16及可动刀22恢复到待机状态。由此,即使用户自己不直接操作这些机构,也能使切纸装置恢复到待机状态,就该方面来说,成为操作性及保养性优异的装置。

(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代替齿轮而采用了由驱动连杆16形成的驱动传递机构,由此能够实现切纸装置及配备着切纸装置的打印机整体的小型化,并且可制成耐久性优异的打印机。进而,可制成容易恢复到待机状态且操作性及保养性均优异的打印机。

本发明也可以像以下附记1至4那样来表达。

[附记1]一种打印机,具备切纸装置,该切纸装置具有配备在主体部侧的固定刀与和该固定刀卡合且配备在开闭挡板侧的可动刀而成,该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连杆,设置在所述开闭挡板侧,使所述可动刀朝所述固定刀移动;以及

连杆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侧,且能够装卸地连结配备在所述驱动连杆;且所述连杆驱动机构包含滑块,经由所述滑块将使可动刀驱动的驱动力传递该所述驱动连杆。

[附记2]根据附记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连杆是利用它的中央部驱动所述可动刀,并且将它的基端部连结于所述滑块而成。

[附记3]根据附记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连杆是将它的中央部及前端部连结于所述可动刀,且另一端部装卸自如地卡合在所述滑块而成。

[附记4]根据附记1、2、或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连杆构成为,它的另一端部在所述开闭挡板的开闭动作的时点同时与所述滑块卡合或脱离。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有效地利用在所有商品销售处的收银台、票券售票、标签发行等的操作场所,尤其能够实现小型化与耐久性及操作性的提高,所以不占用场所,其通用性较高。

符号的说明

1主体部

2开闭挡板

2a旋动支轴

2e导向槽

3压板

10机架

10a打印部

10b底面

11压板驱动机构

11a压板驱动马达

11b减速齿轮机构

12固定刀

13可动刀驱动机构

13a侧面保护盖

14驱动马达(驱动源)

15连杆驱动机构

16驱动连杆

16a卡合突起

16a、16b连结用长孔

17滑块

17a卡合孔

17c支承部

18滑块导件

19侧面连杆部件

19a一端部

19b另一端部

19a旋动支点

22可动刀

22a切口槽

22c、22d导向部件

23初始位置恢复弹簧

25蜗形齿轮机构

25a蜗杆

25b蜗轮

25c叶片开关

27侧面连杆驱动机构

nk内部空间

p用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