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N次贴用便携式打印机。
背景技术:
N次贴是一种在工作学习中,用来记录一些重要事情并提醒自己的可多次粘贴的一种标签纸,别称有即时贴,告示贴,便条贴,小黄纸,便签本,便利贴。由于每张背后涂有一条特殊粘和剂,使之不但可在任何物体表面粘贴,而且可轻易取下,不留残胶,不伤被贴物体表面,更可重复粘贴。N次贴的形状颜色印刷图案繁多,作为用来记录提示信息的小纸条,一般尺寸大小在2英寸以内,通过手写或手画的方式记录信息,贴在物体上。
但是,由于N次贴纸幅面小,手写字数不多记载信息量有限。N次贴无法通过手写记载智能设备能读取的承载信息量大的例如二维码,条码等电子标签,无法满足当前智能设备读取的信息的要求。
为改善市面上N次贴的不足,针对N次贴的纸张特点和应用场景,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次贴用便携式打印机,其能够打印出信息量承载大的N次贴,且其结构简单、便携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N次贴用便携式打印机,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打印机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盖合在第二壳体上,且通过铰接组件连接在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配合形成有纸仓、走纸通道和出纸口,所述纸仓、走纸通道和出纸口依次连通;所述铰接组件包括连接件、转轴、换位槽、卡槽和卡钩,所述换位槽为弧形结构,所述连接件、转轴和换位槽相互配合,并设置在壳体靠近纸仓的一端;所述卡槽和卡钩相互配合,并设置在壳体靠近出纸口的一端。
所述打印机构包括主板、打印头、弹簧、胶辊、减速箱、电机、电池,所述主板、打印头和弹簧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所述打印头设置在走纸通道和出纸口之间,该打印头连接主板,而弹簧连接在打印头的上端;所述胶辊、减速箱、电机和电池设置在第二壳体上,所述电池连接电机,为电机提供工作电源,而电机通过减速箱连接胶辊;所述胶辊设置在走纸通道和出纸口之间,且位于打印头下方;所述电池连接主板。
所述连接件一端连接第一壳体,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第二壳体;而换位槽设置在第二壳体上,转轴的两端活动穿设在换位槽中。
所述卡钩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卡槽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所述卡槽的一侧边设有一限位台阶。
所述换位槽的侧边上设有过盈的楔形拐点。
所述换位槽外侧设有孔槽。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一传送部;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二凹陷部和第二传送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配合形成纸仓,所述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相互平行,且两者之间配合形成走纸通道。
所述第一凹陷部在其与第一传送部的连接点处的切线与第一传送部非垂直,所述第二凹陷部在其与第二传送部的连接点处的切线与第二传送部非垂直。
所述出纸口处的第一壳体上或第二壳体上设有撕纸刀。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一显示器,该显示器与主板连接;所述显示其外侧设有镜片。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打印机结构简单、便携性好,而且能够打印出信息承载量大的N次贴。本实用新型通过铰接组件的卡钩和卡槽配合可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紧密盖合在一起,避免灰尘进入打印机内,污染N次贴便签,从而影响打印质量。同时,通过连接件、转轴、换位槽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壳体在打开时能够形成让位空间,防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干涉而影响第一壳体的打开动作。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走纸通道与纸仓内的N次贴纸卷相切,使得N次贴标签从纸仓进入走纸通道时能够顺滑过度,避免出纸拐弯太大而造成N次贴标签翘曲剥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打印机打开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打印机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打印机盖合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打印机盖合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打印机用N次贴纸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N次贴用便携式打印机,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打印机构,其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盖合在第二壳体12上,且通过铰接组件连接在第二壳体12上;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配合形成纸仓13、走纸通道14和出纸口15,纸仓13、走纸通道14和出纸口15依次连通。
上述打印机构包括主板21、打印头22、弹簧23、胶辊24、减速箱25、电机26、电池27,其中,主板21、打印头22和弹簧23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打印头22设置在走纸通道14和出纸口15之间,该打印头22通过FPC连接主板21,而弹簧23连接在打印头22的上端,以便为打印头22提供向下的打印压力,保证打印质量。胶辊24、减速箱25、电机26和电池27设置在第二壳体12上,电池27连接电机26,为电机26提供工作电源,而电机26通过减速箱25连接胶辊24,从而带动胶辊24转动;而胶辊24设置在走纸通道14和出纸口15之间,且位于打印头22下方。电池27还通过导线连接主板21,为主板21提供电源。
上述铰接组件包括连接件31、转轴32、换位槽33、卡槽34和卡钩35,其中,连接件31、转轴32和换位槽33相互配合,并安装在壳体靠近纸仓13的一端;卡槽34和卡钩35相互配合,并设置在壳体靠近出纸口15的一端。上述连接件31一端连接第一壳体11,另一端通过转轴32连接第二壳体12;而换位槽33设置在第二壳体12上,且其为弧形结构,转轴32的两端穿设在换位槽33中,当转轴32位于换位槽33的下端点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以锁紧,而当转轴32位于换位槽33的上端点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以打开。上述卡钩35设置在第二壳体12上,卡槽34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卡槽34开口向下,且卡槽34的一侧边设有一限位台阶341。当卡钩35卡入卡槽34中,且压抵在限位台阶341上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锁紧。通过卡钩35和卡槽34配合可以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紧密盖合在一起,避免灰尘进入纸仓13,污染N次贴便签41,从而影响打印质量。同时,通过连接件31、转轴32、换位槽33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壳体11在打开时能够形成让位空间,防止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干涉而影响第一壳体11的打开动作。
为了保证转轴32在换位槽33上能够到位锁紧,即转轴32滑动至上端点或下端点后能够保持,在换位槽33的侧边上可以设置一过盈的楔形拐点331。进一步地,为了使楔形拐点331富有弹性,可以在换位槽33外侧设置孔槽332。当转轴32在换位槽33的上端点和下端点之间换位滑动时,经过楔形拐点331时会有到位感觉,同时起到锁紧转轴32的作用。
上述第一壳体11设有第一支撑板111,第一支撑板111设有第一凹陷部1111和第一传送部1112;第二壳体12设有第二支撑板121,第二支撑板121设有第二凹陷部1211和第二传送部1212,第一凹陷部1111和第二凹陷部1211配合形成纸仓13,第一传送部1112和第二传送部1212相互平行,且两者之间配合形成走纸通道14。上述主板21、打印头22和弹簧23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一壳体11形成的容置腔内,胶辊24、减速箱25、电机26和电池27则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21和第二壳体12形成的容置腔内。
第一凹陷部1111在其与第一传送部1112的连接点处的切线与第一传送部1112非垂直,同样地,第二凹陷部1211在其与第二传送部1212的连接点处的切线与第二传送部1212非垂直,这样走纸通道14与N次贴纸卷4相切,使得N次贴标签41从纸仓13进入走纸通道14时能够顺滑过度,避免出纸拐弯太大而造成N次贴标签41翘曲剥离。
在上述第一壳体11上还设有一显示器6,该显示器6与主板21连接,以显示打印状态、时间、温度、湿度等信息,在显示器6外侧设有镜片7,以保护显示器6。在出纸口15处的第一壳体11上或第二壳体12上设有撕纸刀5,以方便N次贴的撕取。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打印机所用的N次贴为经过改造的带离型纸的不干胶预印刷热敏标签。该便携式打印机在使用时,需要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打开,然后N次贴纸卷4放入纸仓13。在打开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时,将第一壳体11向后推动,转轴32从换位槽33的下端点向后上方滑动至上端点,此时第一壳体11相对于第二壳体12抬高一定的缝隙,为打开第一壳体11让出位置,避开干涉;同时卡钩35脱离卡槽34的限位台阶341。然后将第一壳体11向上反转90度,将其打开,打开后就可将N次贴纸卷4放入纸仓13中。
将N次贴纸卷4放入纸仓13后,将第一壳体11向下盖合在第二壳体12上,此时,卡钩35卡入卡槽34内。然后将第一壳体11向前拉动,转轴32从换位槽33的上端点滑动至下端点,同时,卡钩35压抵在卡槽34的限位台阶341上,实现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紧密连接。
完成上述工作后即可进行打印操作,打印时主板21控制电机26通过减速箱25减速将N次贴标签41往出纸口15的方向送纸;手机APP通过蓝牙或者数据线将打印内容传输到主板21,主板21控制打印头22进行打印作业,打印完成后用户通过出纸口15的撕纸刀5分离出已打印的N次贴标签41。然后将N次贴标签41与离型纸42进行分离,将N次贴标签41贴至需要的位置处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打印机结构简单、便携性好,而且能够打印出信息承载量大的N次贴。本实用新型通过铰接组件使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能够紧密盖合,防止灰尘进入打印机内而影响打印质量。同时,通过该铰接组件使得第一壳体11相对于第二壳体12打开时,能够形成让位,避免两者之间形成干涉而影响第一壳体11的打开动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