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网格布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1209发布日期:2019-01-18 19:24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纤维网格布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纤维网格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纤维网格布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网格布具有抗拉抗折强度大、疏散应力好、定位性佳、使用方便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墙体增强、外墙保温、屋面防水、地面增强、轻质建筑板材增强等方面,是建筑行业理想的无机非金属工程材料。一般的玻璃纤维网格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的先生产网格布再在网格布的外包装上打上商标,这样网格布的商标不容易引起注意和打开市场,因此需要在网格布上印制商标达到显眼的目的,便于推广产品。此外玻璃纤维网格布的的生产烘干和上胶分布不合理结构冗余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璃纤维网格布生产装置,能够解决一般的玻璃纤维网格布的生产装置冗余复杂,不适合大批量生产以及没有商标压印机构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玻璃纤维网格布生产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放卷辊组、张力调节辊组、底胶池、烘干塔机构、不干胶池、压标机构和收卷辊;所述放卷辊组、张力调节辊组、底胶池、烘干塔机构、不干胶池、压标机构和收卷辊依次设置;

所述放卷辊组通过轴承座设置在一支撑底座上,放卷辊组上设置有玻璃纤维网格布,所述张力调节辊组上缠绕着若干自放卷辊组上放出来的玻璃纤维网格布;

所述底胶池内设置有底胶,且底胶池上设置有一部分浸入在底胶池内的压辊;

所述烘干塔机构包括第一上换向辊、第二上换向辊、第一下换向辊组、第二下换向辊组和烘干箱;所述第一下换向辊组位于第一上换向辊的下方且设置烘干箱的同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下换向辊组位于第二上换向辊的下方且设置在烘干箱的另一侧侧壁上;所述不干胶池内设置有不干胶,且不干胶池上设置有一部分浸入在不干胶池内的刷辊;

所述压标机构设置在不干胶池的旁侧,压标机构通过油墨在玻璃纤维网格布上实现压标,收卷辊设置在压标机构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压标机构包括支架、动力机构、刷墨辊、储墨池、过渡辊、印标辊和压紧辊;

所述支架呈长方体框架结构,支架上设置有上横梁和中间横梁,中间横梁位于上横梁的下方且互相平行设置;所述中间横梁上设置有辊距调节架;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端与刷墨辊联动;

所述储墨池水平设置在支架上横梁上,储墨池内设置有印刷墨水,所述储墨池的底端并列设置有若干手动阀门;所述刷墨辊位于储墨池的正下方且两端设置有轴承座,刷墨辊通过轴承座设置在支架中间横梁的辊距调节架内;

所述过渡辊与储墨辊联动,过渡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座连接在辊距调节架上,辊距调节架可沿着水平方向调节刷墨辊与过渡辊的间距;

所述印标辊设置在过渡辊的旁侧,印标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和轴承座配合设置在上横梁的底端面上;所述印标辊上设置有压印模块;印标辊与过渡辊联动;所述压紧辊设置在印标辊的正上方,所述压紧辊通过轴承座设置在上横梁的上端面上,压紧辊可沿着竖直方向进行调节控制压紧辊与印标辊之间的间距,压紧辊与印标辊之间设置有容纳玻璃纤维网格布通过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自放卷辊组上放出来的玻璃纤维网格布经张力调节辊组输出端出来的玻璃纤维网格布穿过底胶池压辊经过占上底胶;自底胶池输出的玻璃纤维网格布先穿过第一下换向辊组,沿着烘干箱的内壁向上绕过第一上换向辊再向下经过第一下换向辊组输出烘干箱箱绕在不干胶池的刷辊上再进入烘干箱内的第二下换向辊组,沿着烘干箱的内壁向上绕过第二上换向辊再向下经过第二下换向辊组输出;经过压标机构进行压标后通过储布架进行存储风干,最后实现在收卷辊上缠绕。整个生产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合大批量的生产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玻璃纤维网格布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玻璃纤维网格布生产装置的压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玻璃纤维网格布生产装置,包括放卷辊组1、张力调节辊组2、底胶池3、烘干塔机构4、不干胶池5、压标机构6和收卷辊6;所述放卷辊组1、张力调节辊组2、底胶池3、烘干塔机构4、不干胶池5、压标机构6和收卷辊7依次设置。

放卷辊1组通过轴承座设置在一支撑底座上,放卷辊组1上设置有玻璃纤维网格布,所述张力调节辊组2上缠绕着若干自放卷辊组上放出来的玻璃纤维网格布。

底胶池3内设置有底胶,且底胶池3上设置有一部分浸入在底胶池内的压辊31。

烘干塔机构4包括第一上换向辊41、第二上换向辊42、第一下换向辊组43、第二下换向辊组44和烘干箱45;所述第一下换向辊组43位于第一上换向辊41的下方且设置烘干箱45的同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下换向辊组4位于第二上换向辊42的下方且设置在烘干箱45的另一侧侧壁上;所述不干胶池5内设置有不干胶,且不干胶池5上设置有一部分浸入在不干胶池内的刷辊51。

压标机构6设置在不干胶池5的旁侧,压标机构6通过油墨在玻璃纤维网格布上实现压标,收卷辊7设置在压标机构6的输出端。

压标机构6包括支架61、动力机构62、刷墨辊63、储墨池64、过渡辊65、印标辊66和压紧辊67。

支架61呈长方体框架结构,支架61上设置有上横梁611和中间横612梁,中间横梁612位于上横梁611的下方且互相平行设置;所述中间横梁612上设置有辊距调节架613;所述动力机构62包括驱动电机621和减速器622,减速器622的输出端与刷墨辊63联动。

储墨池64水平设置在支架61上横梁611上,储墨池64内设置有印刷墨水,所述储墨池64的底端并列设置有若干手动阀门641;所述刷墨辊63位于储墨池64的正下方且两端设置有轴承座,刷墨辊63通过轴承座设置在支架61中间横梁612的辊距调节架613内。

过渡辊65与刷墨辊63联动,过渡辊65的两端通过轴承座连接在辊距调节架613上,辊距调节架613可沿着水平方向调节刷墨辊63与过渡辊65的间距。

印标辊66设置在过渡辊65的旁侧,印标辊66的两端通过轴承和轴承座配合设置在上横梁611的底端面上;所述印标辊66上设置有压印模块;印标辊66与过渡辊65联动;所述压紧辊67设置在印标辊66的正上方,所述压紧辊67通过轴承座设置在上横梁611的上端面上,压紧辊67可沿着竖直方向进行调节控制压紧辊67与印标辊66之间的间距,压紧辊67与印标辊66之间设置有容纳玻璃纤维网格布通过的间隙。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