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码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4628发布日期:2019-04-20 03:0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条码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条码打印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于打印企业品牌标识、序列号标识、包装标识、条形码标识、信封标签、服装吊牌等的条码打印机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更是以其诸如高速打印等优点得到企业的青睐。当条码打印机的使用需求庞大,其打印介质(碳带)消耗必然快,因此,更换打印介质是很频繁的事情,而更换打印机介质就需要打开条码打印机的上盖,现有的条码打印机在打开上盖以更换打印机介质的时候,诸多硬件连接线(主板控制线、打印头连接线、传感器连接线等)会随着上盖的打开而裸露在外,这样导致条码打印机的整体不美观,更是极其容易造成连接线被外界部件拉扯甚至是拉扯断,后果不堪设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隐藏连接线的条码打印机,解决在打开条码打印机的上盖以更换打印介质的过程中,连接线外露导致被拉扯和不美观的技术问题,保证了条码打印机整体美观的同时还避免连接线被拉扯的风险,提高条码打印机的使用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条码打印机,包括上内盖、连接于所述上内盖的下内盖、上外盖和连接于所述上外盖的下外盖;所述上内盖可相对于所述下内盖旋转,所述上外盖可相对于所述下外盖旋转,在所述上外盖关闭于所述下外盖的状态下,可容纳所述上内盖和所述下内盖;所述上内盖设有上连接线容纳部,所述下内盖设有与所述上连接线容纳部连通的下连接线容纳部;所述下连接线容纳部的下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上连接线容纳部的上部设有第二开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下连接线容纳部的正下方的底部位置。

进一步,所述下连接线容纳部呈圆管状。

进一步,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上连接线容纳部正上方的顶部位置。

进一步,所述上连接线容纳部呈圆管状。

进一步,所述下连接线容纳部设置为两个子连接线容纳部,所述子连接线容纳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上连接线容纳部的两端可分别穿入所述子连接线容纳部,并可绕所述子连接线容纳部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条码打印机,包括上内盖和连接于上内盖的下内盖,上内盖可相对于下内盖旋转以能打开上内盖进行更换打印介质,上内盖设有上连接线容纳部,下内盖设有与上连接线容纳部连通的下连接线容纳部,下连接线容纳部的下部设有第一开口,上连接线容纳部的上部设有第二开口,安装在上内盖或上外盖的打印部件的连接线可以经过第二开口从上连接线容纳部穿过下连接线容纳部并从第一开口穿出,以进入下外盖与主板连接,这样在操作者打开上内盖以进行更换打印介质的过程中,连接线是始终隐藏在上连接线容纳部里和下连接线容纳部里,连接线不外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隐藏连接线的条码打印机,在打开条码打印机的上盖以更换打印介质的过程中,连接线不外露,在保证条码打印机整体美观的同时还避免连接线被拉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条码打印机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条码打印机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条码打印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条码打印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上内盖、2—下内盖、3—上连接线容纳部、3-1—第二开口、4—下连接线容纳部、4-1—开口、4-2—子连接线容纳部、5—上外盖、6—下外盖、L—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条码打印机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条码打印机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条码打印机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条码打印机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条码打印机,用于打印企业品牌标识、序列号标识、包装标识、条形码标识、信封标签、服装吊牌等。本实施例中的条码打印机,包括上内盖1和连接于上内盖1的下内盖2,上内盖1可相对于下内盖2旋转以打开或关闭上内盖1,本实施例的条码打印机还包括上外盖5和连接于上外盖5的下外盖6,上外盖5可相对于下外盖6旋转以打开或关闭上外盖5,且在上外盖5关闭于下外盖6的状态下,可容纳上内盖1和下内盖2,其中,上内盖1设有上连接线容纳部3,下内盖2设有与上连接线容纳部3连通的下连接线容纳部4,下连接线容纳4的下部设有第一开口4-1,上连接线容纳部3的上部设有第二开口3-1。具体是,上外盖5可相对于下外盖6旋转以能打开上外盖5来进一步打开上内盖1,上内盖1可相对于下内盖2旋转以能打开上内盖1进行更换打印介质,比如是碳带等,由于上连接线容纳部3连通下连接线容纳部4,下连接线容纳部4的下部设有第一开口4-1,上连接线容纳部3的上部设有第二开口3-1,安装在上内盖1或上外盖5的打印部件的连接线L可以经过第二开口3-1从上连接线容纳部3穿过下连接线容纳部4并从第一开口4-1穿出,以进入下外盖6与安装在下外盖6内的主板连接,以实现硬件的连接,连接线L指的是与主板连接的打印头连接线、与主板连接的间隙传感器连接线,以及与主板连接的灯板连接线等硬件连接线,这样在打开上内盖1以进行更换打印介质的过程中,连接线L是始终隐藏在上连接线容纳部3里和下连接线容纳部4里,也就是说连接线L不外漏,在保证条码打印机整体美观的同时还避免连接线L被拉扯的风险,提高条码打印机的使用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但不限制于,第一开口4-1设置在下连接线容纳部4的正下方的底部位置,这样更方便连接线L从上连接线容纳部3穿过下连接线容纳部4再从第一开口4-1穿出,进入下外盖6与下外盖6内安装的主板连接以实现硬件的连接,相比第一开口4-1设置在下连接线容纳部4侧后方(以条码打印机的正面为前方方向)的位置,不需在下外盖6的后方的内部增设容纳连接线L的空间,也就是说节省了下外盖6的内部空间。更进一步地,第二开口3-1设置在上连接线容纳部3正上方的顶部位置,也是为了方便连接线L从第二开口3-1穿入上连接线容纳部3,以实现后续硬件的连接,相比第二开口3-1设置在上连接线容纳部3侧后方(以条码打印机的正面为前方方向)的位置,不需在上外盖5的后方的内部增设容纳连接线L的空间,也就是说节省了上外盖5的内部空间。

本实施例中,下连接线容纳部4呈圆管状,同时,上连接线容纳部3也呈圆管状,下连接线容纳部4设置为两个子连接线容纳部4-2,该子连接线容纳部4-2间隔设置,这样的结构设置下,上连接线容纳部3的两端可分别穿入子连接线容纳部4-2,并可绕子连接线容纳部4-2旋转,以实现该条码打印机的上内盖1相对于下内盖2的打开和关闭,也就是说上连接线容纳部3和下连接线容纳部4之间的配合连接,同时实现了容纳并隐藏连接线L的功能,以及打开和关闭上内盖1的功能,更是优化了条码打印机的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条码打印机,在条码打印机整体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也就是上内盖3关闭于下内盖4,以及上外盖5关闭于下外盖6的状态,此时,上内盖3和下内盖4被容纳在上外盖5与下外盖6的关闭空间内,这样的结构设置下,实现了条码打印机内部重要零部件(打印头等)的双重保护,更是提高条码打印机的寿命。另外,不管是在条码打印机整体处于关闭的状态下,还是上内盖3相对于下内盖4打开的状态下,连接线L被上连接线容纳部3和下连接线容纳部4容纳的同时更是被上外盖5和下外盖6所隐藏,首先,在条码打印机整体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上内盖3和下内盖4被容纳在上外盖5与下外盖6的关闭空间内,连接线L自然是隐藏于内部不外漏,当上内盖3相对于下内盖4打开的状态下,穿过上连接线容纳部3和下连接线容纳部4的连接线L部分线段被其隐藏,其他而在未进入第二开口3-1和未穿出第一开口4-1的连接线L部分线段则被上外盖5与下外盖6所隐藏,也就是说连接线L也是被隐藏,不外漏。

本实施例的条码打印机,在更换打印介质的过程中,首先翻开上外盖5,再翻开上内盖3,这时操作者的面对方向上,看到的是上连接线容纳部3和下连接线容纳部4,再加上,由于上外盖5和下外盖6包裹上内盖3和下内盖4,连接线L全方位隐藏不外漏,更换完毕后,合上上内盖3,再合上上外盖5,即可实现条码打印机上盖关闭,也就是说打印介质更换完毕。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