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色带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6221发布日期:2019-06-14 22:13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打印色带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打印色带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打印机通过色带驱动装置,将色带在供应轴上缠绕的状态下,随着卡片的移动,将打印完成的色带缠绕至缠绕轴。如专利号201510076668.9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打印色带驱动装置,其只用一个驱动器实现了证卡打印机的打印功能及色带正向缠绕和逆向回绕功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多打印机的各功能需单独的驱动装置问题,降低了构造成本,且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有效避免了因色带定位不准出现的跑带情况,杜绝了浪费,满足了正在使用该类型设备的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但其需配合使用单向轴承,由于单向轴承是昂贵的零件,导致构造成本较高,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以及,使用单向轴承会受到色带供应轴端与色带回收轴端的色带覆卷直径限制,当驱动端色带直径与被动端色带直径大者与直径小者易位时,单向轴承内外侧速度差会使单向轴承功能失效,此时色带张力将回授至马达导致色带张力变化突然加大,进而影响打印品质。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色带驱动装置,其结构设计巧妙、简单合理,实现了色带正向缠绕和逆向回绕的双向传送功能,无需使用昂贵零件,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整体结构,保证了打印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打印色带驱动装置,包括色带供应轴、色带回收轴、色带、传动机构和驱动器,该色带的两端分别缠绕于色带供应轴、色带回收轴上,该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于驱动器,另一端连接于色带供应轴、色带回收轴;所述驱动器为正反转马达;

该传动机构包括摆动齿轮组、色带供应轴传动组、色带回收轴传动组,该摆动齿轮组连接于驱动器,该色带供应轴传动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摆动齿轮组、色带供应轴,该色带回收轴传动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摆动齿轮组、色带回收轴;

该色带供应轴传动组包括有第一传动齿轮,该色带回收轴传动组包括有第二传动齿轮,该摆动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摆动齿轮、第二摆动齿轮,该驱动器的输出轴连接有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啮合于第一摆动齿轮,该第二摆动齿轮间歇式分别联动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所述摆动齿轮组还包括有定位板,所述第一摆动齿轮、第二摆动齿轮均安装于定位板上;定位板安装有一摆动轴,摆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过定位板后侧、第一摆动齿轮前侧,摆动轴与第一摆动齿轮两者同旋转中心轴式设置;摆动轴的后端连接于一安装板上,所述摆动齿轮组绕摆动轴相对安装板可旋转摆动式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色带供应轴传动组还包括有第一传送带、第一皮带轮、第三传动齿轮、第四传动齿轮;第一传动带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衔接齿轮连接于第三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啮合第四传动齿轮,第四传动齿轮同轴连接于色带供应轴;第一衔接齿轮一体成型于第一皮带轮上,并与第一皮带轮同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色带回收轴传动组还包括有第二传送带、第二皮带轮、第五传动齿轮、第六传动齿轮;第二传动带的一端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二衔接齿轮连接于第五传动齿轮,第五传动齿轮啮合第六传动齿轮,第六传动齿轮同轴连接于色带回收轴;第二衔接齿轮一体成型于第二皮带轮上,并与第二皮带轮同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一传动齿轮的旋转信息的第一编码器,第一编码器包括用于将第一编码器安装于外部结构上的第一安装架、安装于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一传感器支架、安装于第一传感器支架上的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一光栅编码器转盘;第一光栅编码器转盘同轴固定于第一传动齿轮上,第一光栅编码器转盘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检测孔,若干第一检测孔围绕第一光栅编码器转盘的轴线周向间距式均匀布置,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检测孔的信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二传动齿轮的旋转信息的第二编码器,第二编码器包括用于将第二编码器安装于外部结构上的第二安装架、安装于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二传感器支架、安装于第二传感器支架上的第二传感器以及第二光栅编码器转盘;第二光栅编码器转盘同轴固定于第二传动齿轮上,第二光栅编码器转盘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检测孔,若干第二检测孔围绕第二光栅编码器转盘的轴线周向间距式均匀布置,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检测孔的信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于色带供应轴传动组、色带回收轴传动组之间设置摆动齿轮组,由双向驱动器控制摆动齿轮组分别摆向色带供应轴传动组、色带回收轴传动组以分别提供动力,从而实现了色带正向缠绕和逆向回绕的双向传送功能,无需使用昂贵零件,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整体结构,保证了打印的质量和可靠性,且结构设计巧妙、简单合理,易于制作。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又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再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前视图(正向缠绕);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前视图(逆向回绕);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摆动轴安装于安装板上时的后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色带供应轴 20、色带回收轴

30、色带 40、驱动器

41、驱动齿轮 50、摆动齿轮组

51、第一摆动齿轮 52、第二摆动齿轮

53、定位板 54、摆动轴

55、安装板 60、色带供应轴传动组

61、第一传动齿轮 62、第一传送带

63、第一皮带轮 64、第三传动齿轮

65、第四传动齿轮 66、第一衔接齿轮

70、色带回收轴传动组 71、第二传动齿轮

72、第二传送带 73、第二皮带轮

74、第五传动齿轮 75、第六传动齿轮

76、第二衔接齿轮 80、第一编码器

81、第一安装架 82、第一传感器支架

83、第一光栅编码器转盘 831、第一检测孔

90、第二编码器 91、第二安装架

92、第二传感器支架 93、第二光栅编码器转盘

931、第二检测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所述打印色带驱动装置包括色带供应轴10、色带供应轴20、色带30、传动机构和驱动器40,该色带30的两端分别缠绕于色带供应轴10、色带供应轴20上,该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于驱动器40,另一端连接于色带供应轴10、色带供应轴20;该传动机构包括摆动齿轮组50、色带供应轴传动组60、色带回收轴传动组70,该摆动齿轮组50连接于驱动器40,该色带供应轴传动组6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摆动齿轮组50、色带供应轴10,该色带回收轴传动组7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摆动齿轮组50、色带供应轴20;该色带供应轴传动组60包括有第一传动齿轮61,该色带回收轴传动组70包括有第二传动齿轮71,该摆动齿轮组50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摆动齿轮51、第二摆动齿轮52,该驱动器40的输出轴连接有驱动齿轮41,该驱动齿轮41啮合于第一摆动齿轮51,该第二摆动齿轮52间歇式分别联动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61、第二传动齿轮71;所述驱动器40为可正反转的双向马达。

具体而言,所述摆动齿轮组50还包括有定位板53,所述第一摆动齿轮51、第二摆动齿轮52均安装于定位板53上;定位板53安装有一摆动轴54,摆动轴54的两端分别穿过定位板53后侧、第一摆动齿轮51前侧,摆动轴54与第一摆动齿轮51两者同旋转中心轴式设置;摆动轴54的后端连接于一安装板55上,所述摆动齿轮组50绕摆动轴54相对安装板55可旋转摆动式设置;当驱动器40驱动驱动齿轮41以第一方向转动,定位板53向第二传动齿轮71摆动,定位板53带动第二摆动齿轮52脱离第一传动齿轮61,并啮合于第二传动齿轮71;当驱动器40驱动驱动齿轮41以第二方向转动,定位板53向第一传动齿轮61摆动,定位板53带动第二摆动齿轮52脱离第二传动齿轮71,并啮合于第一传动齿轮61。

所述色带供应轴传动组60还包括有第一传送带62、第一皮带轮63、第三传动齿轮64、第四传动齿轮65;第一传动带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61,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皮带轮63;第一皮带轮63通过第一衔接齿轮66连接于第三传动齿轮64,第三传动齿轮64啮合第四传动齿轮65,第四传动齿轮65同轴连接于色带供应轴10;第一衔接齿轮66一体成型于第一皮带轮63上,并与第一皮带轮63同轴。

所述色带回收轴传动组70还包括有第二传送带72、第二皮带轮73、第五传动齿轮74、第六传动齿轮75;第二传动带的一端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7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皮带轮73;第二皮带轮73通过第二衔接齿轮76连接于第五传动齿轮74,第五传动齿轮74啮合第六传动齿轮75,第六传动齿轮75同轴连接于色带供应轴20;第二衔接齿轮76一体成型于第二皮带轮73上,并与第二皮带轮73同轴。

还有,所述第一传动齿轮61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一传动齿轮61的旋转信息的第一编码器80,第一编码器80包括用于将第一编码器80安装于外部结构上的第一安装架81、安装于第一安装架81上的第一传感器支架82、安装于第一传感器支架82上的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一光栅编码器转盘83;第一光栅编码器转盘83同轴固定于第一传动齿轮61上,第一光栅编码器转盘83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检测孔831,若干第一检测孔831围绕第一光栅编码器转盘83的轴线周向间距式均匀布置,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检测孔831的信号。

以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71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二传动齿轮71的旋转信息的第二编码器90,第二编码器90包括用于将第二编码器90安装于外部结构上的第二安装架91、安装于第二安装架91上的第二传感器支架92、安装于第二传感器支架92上的第二传感器以及第二光栅编码器转盘93;第二光栅编码器转盘93同轴固定于第二传动齿轮71上,第二光栅编码器转盘93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检测孔931,若干第二检测孔931围绕第二光栅编码器转盘93的轴线周向间距式均匀布置,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检测孔931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设定初始状态下(即未开机状态),所述第二摆动齿轮52与第一传动齿轮61相离,所述第二摆动齿轮52啮合于第二传动齿轮71;当然,也可将初始状态下与第二摆动齿轮52相啮合的齿轮设计为第一传动齿轮61。

本实用新型的大致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下,当驱动器40驱动驱动齿轮41以第一方向转动,驱动齿轮41联动第一摆动齿轮51转动,第一摆动齿轮51联动第二摆动齿轮52转动,第二摆动齿轮52联动第二传动齿轮71转动,第二传动齿轮71通过第二皮带联动第二皮带轮73带动第二衔接齿轮76转动,第二衔接齿轮76联动第五传动齿轮74转动,第五传动齿轮74联动第六传动齿轮75转动以联动色带供应轴20以第二方向转动回收色带30,色带30带动色带供应轴10以第二方向转动供应色带30供应色带30,色带供应轴10联动第一传动齿轮61转动;

驱动器40以第一方向驱动一定时间后,停止运作,此时,第二摆动齿轮52还啮合于第二传动齿轮71,再由驱动器40驱动驱动齿轮41以第二方向转动,驱动齿轮41以第二方向的力联动第一摆动齿轮51转动,由于定位板53的一端通过摆动轴54与第一摆动齿轮51同轴连接,并摆动轴54定位安装于安装板55上,另一端此时通过第二摆动齿轮52受限于第二传动齿轮71,第二传动齿轮71相对第二摆动齿轮52对第二摆动齿轮52作用一与第二方向相反的力,使得定位板53以摆动轴54为旋转中心向第一传动齿轮61旋转摆动,从而带动整个摆动齿轮组50向第一传动齿轮61摆动,以使第二传动齿轮71与第二摆动齿轮52相脱离,第二摆动齿轮52啮合于第一传动齿轮61,此时,驱动齿轮41继续以第二方向联动第一摆动齿轮51转动,第一摆动齿轮51联动第二摆动齿轮52转动,第二摆动齿轮52联动第一传动齿轮61转动,第一传动齿轮61联动通过第一皮带联动第一皮带轮63带动第一衔接齿轮66转动,第一衔接齿轮66联动第三传动齿轮64转动,第三传动齿轮64联动第四传动齿轮65转动以联动色带供应轴10以第一方向转动回绕色带30,色带30带动色带供应轴20以第一方向转动释放色带30,色带供应轴20联动第二传动齿轮71转动;

驱动器40以第二方向驱动一定时间后,停止运作,此时,第二摆动齿轮52还啮合于第一传动齿轮61,再由驱动器40驱动驱动齿轮41以第一方向转动,驱动齿轮41以第一方向的力联动第一摆动齿轮51转动,由于定位板53的一端通过摆动轴54与第一摆动齿轮51同轴连接,并摆动轴54定位安装于安装板55上,另一端此时通过第二摆动齿轮52受限于第一传动齿轮61,第一传动齿轮61相对第二摆动齿轮52对第二摆动齿轮52作用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力,使得定位板53以摆动轴54为旋转中心向第二传动齿轮71旋转摆动,从而带动整个摆动齿轮组50向第二传动齿轮71摆动,以使第一传动齿轮61与第二摆动齿轮52相脱离,第二摆动齿轮52啮合于第二传动齿轮71,如此,往复运作。此处,通过第一编码器80、第二编码器90可以控制驱动器40分别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驱动的时间长短。

还有,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为反方向,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以此,当驱动器40驱动驱动齿轮41以第一方向(即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色带供应轴20顺时针旋转回收色带30,色带供应轴10顺时针旋转供应色带30;当驱动器40驱动驱动齿轮41以第二方向(即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色带供应轴10逆时针旋转回收色带30,色带供应轴20逆时针旋转释放色带30,从而完成正向缠绕和逆向回绕的双方向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于色带供应轴传动组、色带回收轴传动组之间设置摆动齿轮组,由双向驱动器控制摆动齿轮组分别摆向色带供应轴传动组、色带回收轴传动组以分别提供动力,从而实现了色带正向缠绕和逆向回绕的双向传送功能,无需使用昂贵零件,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整体结构,保证了打印的质量和可靠性,且结构设计巧妙、简单合理,易于制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