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及标签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2695发布日期:2019-09-12 09:3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及标签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及标签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热转印及热敏打印技术的成熟,以及标签的丰富多样性,标签打印装置和标签色带已经在办公、家庭以及电力电信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包括:盒体以及设置在盒体中的从动轮、驱动轮以及标签轮;盒体的内腔中具有分隔壁,分隔壁将盒体的内腔分隔为可容置从动轮和驱动轮的碳带容纳腔以及可容置标签轮的标签容纳腔。其中,从动轮上预先卷绕有碳带;驱动轮被设置为与打印机中的驱动轴配合传动且用于收卷打印后的碳带;标签轮上卷绕有预先卷绕的作为打印介质的标签;标签打印机中的固定轴穿过盒体上的定位孔用于固定盒体,标签打印机中的驱动轴穿过盒体与驱动轮配合进行传动。用户在打印机中输入所需要的信息,启动打印后,标签打印机中的打印头通过加热将碳带转印到标签上,由此得到所需要的标签。

随着对标签的需求增大,人们越来越需求大容量的标签色带盒以满足日常使用。现有技术通过增加标签轮上的标签绕设圈数以及从动轮上的碳带绕设圈数来增加色带盒容量,但增加了碳带后,由于碳带容纳腔的容积是一定的,最外层的碳带会与分隔壁之间造成干涉,导致在打印过程中碳带卡阻,影响标签的正常打印。专利JP3714202B2中揭示了一种增加容量的标签色带盒,在标签色带盒内不同的标签容量被设置在不同形状构造的标签色带盒盒体内,且在被设置有多个固定轴的同一台标签打印机内进行打印,即,一个标签色带盒盒体对应一个固定轴。该方案虽然可以增加色带盒容量,但是其必须要匹配具有多个固定轴的特定标签打印机,导致标签打印机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产品兼容性较差,而且若其中某个色带盒盒体装配不到位,则会造成色带盒盒体之间的干涉,进而引起打印不良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及标签打印装置,能够增加色带盒的容量,可避免碳带卡阻,且结构简单。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包括:盒体、用于卷绕未打印的碳带的从动轮、用于回收已打印的碳带的驱动轮以及用于卷绕作为打印介质的标签的标签轮;所述盒体的内腔中具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盒体的内腔分隔为可容置所述从动轮和所述驱动轮的碳带容纳腔以及可容置所述标签轮的标签容纳腔,所述分隔壁上具有用于避让所述碳带容纳腔中的碳带的第一避让部。

本实用新型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盒体内腔中的分隔壁将盒体的内腔分隔为可容置卷绕有未打印碳带的从动轮和用于回收已打印碳带的驱动轮的碳带容纳腔以及可容置卷绕有标签的标签轮的标签容纳腔,通过在分隔壁上设置用于避让碳带容纳腔中的碳带的第一避让部,当碳带容量增加后,即,碳带的绕设外径增大时,由于分隔壁上具有用于避让碳带的第一避让部,第一避让部能够很好的对碳带进行避让,从而可防止位于外层的碳带与分隔壁之间造成干涉,避免碳带卡阻的情况出现;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色带盒结构简单,在实现碳带容量增加的情况下,无需改变盒体自身大小,只需在分隔壁上设置用于避让碳带的第一避让部,即可在保证碳带容量增加的同时,即,在保证色带盒容量增加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碳带卡阻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打印的正常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壁为弧形;

卷绕在所述从动轮上的碳带的最大外圆与所述分隔壁的部分重叠,所述第一避让部设置在所述分隔壁的与所述最大外圆重叠的弧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让部为开设在所述分隔壁的面向所述碳带容纳腔的一面上的第一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为与卷绕在所述从动轮上的最外层碳带的外轮廓形状相匹配的弧形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让部为开设在所述分隔壁上的且贯通所述分隔壁两侧的第一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碳带容纳腔的靠近所述从动轮的侧壁形成为第一侧壁,所述分隔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连接,或者,所述分隔壁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设置;

所述第一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避让卷绕在所述从动轮上的碳带的第二避让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避让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上的第二凹槽;

或者,所述第二避让部为开设在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贯通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碳带容纳腔的靠近所述驱动轮的侧壁形成为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避让卷绕在所述驱动轮上的碳带的第三避让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避让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上的第三凹槽;

或者,所述第三避让部为开设在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贯通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盒体上具有用于与打印机的固定轴配合的盒体定位柱,所述标签轮套设在所述盒体定位柱上,且与所述盒体定位柱之间间隙配合;

卷绕在所述标签轮上的最外层标签与所述分隔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标签轮与所述盒体定位柱之间的间隙小于卷绕在所述标签轮上的最外层标签与所述分隔壁之间的间隙。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标签打印装置,包括打印机机体以及如上所述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所述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打印机机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标签打印装置,其色带盒的盒体内腔中的分隔壁将盒体的内腔分隔为可容置卷绕有未打印碳带的从动轮和用于回收已打印碳带的驱动轮的碳带容纳腔以及可容置卷绕有标签的标签轮的标签容纳腔,通过在分隔壁上设置用于避让碳带容纳腔中的碳带的第一避让部,当碳带容量增加后,即,碳带的绕设外径增大时,由于分隔壁上具有用于避让碳带的第一避让部,第一避让部能够很好的对碳带进行避让,从而可防止位于外层的碳带与分隔壁之间造成干涉,避免碳带卡阻的情况出现;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标签打印装置的色带盒的结构简单,在实现碳带容量增加的情况下,无需改变盒体自身大小,只需在分隔壁上设置用于避让碳带的第一避让部,即可在保证碳带容量增加的同时,即,在保证色带盒容量增加的同时,有效避免碳带卡阻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打印的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的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的盒体内未安装驱动轮、从动轮和标签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的盒体装配有驱动轴、固定轴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盒体;

10a—碳带;

10b—标签;

2—上盒体;

3—下盒体;

3a—盒体定位柱;

31—第一侧壁;

32—第二侧壁;

4—驱动轮;

4a—驱动轴;

5—从动轮;

6—标签轮;

6a—固定轴;

7—标签容纳腔;

8—碳带容纳腔;

9—分隔壁;

9a—第一避让部;

11—第二避让部;

12—第三避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的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的盒体内未安装驱动轮、从动轮和标签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的盒体装配有驱动轴、固定轴时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该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具体包括:盒体1、用于卷绕未打印的碳带10a的从动轮5、用于回收已打印的碳带10a的驱动轮4以及用于卷绕作为打印介质的标签10b的标签轮6。其中,盒体1的内腔中具有分隔壁9,分隔壁9将盒体1的内腔分隔为可容置从动轮5和驱动轮4的碳带容纳腔8以及可容置标签轮6的标签容纳腔7。可以理解的是,分隔壁9不仅作为碳带容纳腔8的部分腔壁,也作为标签容纳腔7的部分腔壁。

也就是说,从动轮5上设置有预先卷绕的碳带10a,且从动轮5和驱动轮4被设置在碳带容纳腔8中,其中,碳带10a的一端部卷绕在驱动轮4上。标签轮6上被设置有预先卷绕的作为打印介质的标签10b,且被设置在标签容纳腔7中。

其中,盒体1具体可包括:下盒体3以及位于下盒体3上方的上盒体2,上盒体2和下盒体3共同围成可放置卷绕有碳带10a的从动轮5、驱动轮4以及卷绕有标签10b的标签轮6的空腔。分隔壁9具体可设置在下盒体3内。示例性的,上盒体2和下盒体3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比如,上盒体2和下盒体3通过卡合的方式连接,上盒体2上具有第一卡合部,下盒体3上具有可与第一卡合部匹配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上盒体2和下盒体3通过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配合实现连接;或者,也可以是,上盒体2和下盒体3之间通过螺钉紧固件连接。本实用新型对于上盒体2和下盒体3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

具体地,标签打印机中具有驱动轴4a和固定轴6a,下盒体3的对应固定轴6a的位置设置有盒体定位柱3a,标签轮6具体套设在盒体定位柱3a上,由于标签轮6需要转动,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标签轮6与盒体定位柱3a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其中,标签轮6以较小的外径被设置在盒体1内部中。具体地,盒体定位柱3a的底部开口,当该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安装在标签打印机中时,打印机的固定轴6a穿入盒体定位柱3a中,从而实现将盒体1固定在打印机上。其中,驱动轴4a穿过下盒体3与盒体1中的驱动轮4配合进行传动,实现已打印碳带10a的卷收。

也就是说,在将色带盒装入打印机中时,打印机中的固定轴6a与驱动轴4a分别与下盒体3的盒体定位柱3a和驱动轮4配合引导,从而使色带盒装配入打印机中。具体地,通过驱动轮4的轮轴内部的啮合齿与驱动轴4a上的啮合齿配合,带动驱动轮4沿第一方向上转动,由此,碳带10a沿某一特定方向上转动,形成了驱动轮4不断地收取在打印区域处已打印的碳带10a,且从动轮5不断地释放未打印碳带10a的循环过程。

在打印时,通过打印机的打印头附近的压辊(图中未示出)拉动位于标签轮6上的标签10b来实现标签10b的进给运动。打印时,用户预先在标签打印机中输入信息,同时标签打印机中的压辊将在盒体1出带口处的碳带10a和标签10b抵接在打印头,打印头局部发热将预先输入的文字信息通过碳带10a转印到标签10b上,即,在打印区域处时热转印打印头将用户设定的打印信息通过碳带10a上的碳粉层将信息反馈打印到标签10b上,与此同时,打印机中的压辊不断的进行旋转运动以输送标签10b,从而实现标签10b打印。

其中,为便于卷绕有标签10b的标签轮6装配入盒体1中,卷绕有标签10b的标签轮6与分隔壁9之间被设置为间隙配合。

一般地,标签容纳腔7的空间较大,当增大了标签容纳腔7中的标签10b容量时,即,增加了卷绕在标签轮6上的标签10b绕设圈数时,此时,需要碳带10a将增加同样的长度以此来匹配大容量的标签10b。碳带容纳腔8与标签容纳腔7之间的分隔壁9将标签轮6与从动轮5、驱动轮4间隔开以确保盒体1内的标签10b与碳带10a不发生干涉。但由于分隔壁9的存在,当碳带10a容量增加时,位于外层的碳带10a容易与分隔壁9之间发生干涉,当两者发生干涉时,分隔壁9的阻挡作用会导致碳带10a的的输送受阻,即造成卡带,影响打印的正常进行。

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分隔壁9上具有用于避让碳带容纳腔8中的碳带10a的第一避让部9a。也就是说,当碳带10a容量增加后,即,碳带10a的绕设外径增大时,由于分隔壁9上具有用于避让碳带容纳腔8中的碳带10a的第一避让部9a,第一避让部9a能够很好的对碳带10a进行避让,从而可防止位于外层的碳带10a与分隔壁9之间造成干涉,避免碳带10a卡阻的情况出现。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色带盒结构简单,在实现碳带10a容量增加的情况下,无需改变盒体1自身大小,只需在分隔壁9上设置用于避让碳带10a的第一避让部9a,即可在保证碳带10a容量增加的同时,即,在保证色带盒容量增加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碳带10a卡阻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打印的正常进行。

参照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避让部9a具体为开设在分隔壁9上的贯通分隔壁9两侧的第一开口,即,第一开口连通碳带容纳腔8和标签容纳腔7。通过第一开口对碳带10a进行避让,使碳带10a不会与分隔壁9之间发生干涉,从而在碳带容量得以增加的同时,有效的防止碳带10a卡阻的不良现象出现。

参照图2或图3,第一开口的横截面形状具体可设置为方形,当然,第一开口的横截面面也可以设置为弧形,只要能够实现对碳带10a的有效避让即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在第二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避让部9a也可以为开设在分隔壁9的面向碳带容纳腔8的一面上的第一凹槽,可以理解的是,分隔壁9具有相对的两个侧面,面向碳带容纳腔8的一侧面上具有凹坑,即,第一凹槽,通过该凹坑对碳带10a进行避让,在实现对碳带10a容量增加的同时,可防止外层碳带10a与分隔壁9之间发生干涉。

较为优选的,可将第一凹槽设置为与卷绕在从动轮5上的最外层碳带10a的外轮廓形状相匹配的弧形凹槽,这样使得避让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从动轮5靠近分隔壁9设置,第一避让部9a具体用于对卷绕在从动轮5上的碳带10a进行避让。

此外,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驱动轮4靠近分隔壁9设置,第一避让部9a具体可用于对回收至驱动轮4上的碳带10a进行避让。

继续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分隔壁9具体可设置为弧形分隔壁。其中,卷绕在从动轮5上的碳带10a的最大外圆与分隔壁9的部分重叠,第一避让部9a具体设置在分隔壁9的与最大外圆重叠的弧段,即,第一避让部9a被设置在卷绕于从动轮5上的碳带10a的最大极限外圆与分隔壁9的交点附近。其中,可使标签轮6与盒体定位柱3a之间的间隙小于卷绕在标签轮6上的最外层标签10b与分隔壁9之间的间隙。

一般碳带10a的厚度为0.01mm,标签10b的厚度为0.1mm,碳带10a厚度相对标签10b的厚度非常薄,即使碳带10a增加同样的长度,其外径变化也比较小,但是不同颜色碳带10a的涂层厚度不同,因此卷绕有相同长度的不同颜色碳带10a的从动轮5的外径有较小的差异。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盒体1内所容纳的碳带10a容量即使增加到极限(即,最大外径与分隔壁9相切)也能减小由于不同颜色碳带10a的厚度差异而与标签10b干涉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碳带容纳腔8的靠近从动轮5的侧壁形成为第一侧壁31,碳带容纳腔8的靠近驱动轮4的侧壁形成为第二侧壁32,其中,分隔壁9与第一侧壁31的一端连接,或者,分隔壁9靠近第一侧壁31的一端设置,也就是说,分隔壁9的一端可以与第一侧壁31直接连接,也可以使分隔壁9的一端与第一侧壁31的一端之间不连接。其中,第二侧壁32与第一侧壁31的另一端连接。

以图3为参照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碳带容纳腔8的腔壁包括:前壁、后壁、左侧壁和后侧壁,其中,后壁即形成为第一侧壁31,左侧壁即形成为第二侧壁32,分隔壁9形成至少部分右侧壁。具体地,从动轮5靠近右侧壁以及后侧壁设置,驱动轮4靠近左侧壁设置。

其中,还可以在第一侧壁31上设置第二避让部11,通过第二避让部11对卷绕在从动轮5上的碳带10a进行避让,从而使得从动轮5上所卷绕的碳带10a容量能够进一步增加,进一步避免卷绕在从动轮5上的碳带10a与碳带容纳腔的腔壁发生干涉而导致碳带10a卡阻的不良现象出现。

参照图2或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避让部11具体可以为设置在第一侧壁31的内表面上的第二凹槽。具体实现时,可将该第二凹槽设置为弧形凹槽,使得其能够对卷绕在从动轮5上的碳带10a进行更好的避让。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二避让部11也可以为开设在第一侧壁31上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贯通第一侧壁3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即,第二开口贯通盒体1内外。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第二侧壁32上设置用于避让卷绕在驱动轮4上的碳带10a的第三避让部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避让部12具体可以为设置在第二侧壁32的内表面上的第三凹槽。具体实现时,可将该第三凹槽设置为弧形凹槽,使得其能够对设置在驱动轮4上的碳带10a进行更好的避让。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三避让部12也可以为开设在第二侧壁32上的第三开口,第三开口贯通第二侧壁32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即,第三开口贯通盒体1内外。

本实施例通过在盒体1上设置第一避让部9a、第二避让部11和第三避让部12,从而在实现碳带10a容量增加的同时,即实现色带盒容量的同时,实现了对碳带容纳腔8中的碳带10a的有效避让,避免碳带10a卡阻等不良现象出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标签打印装置,该标签打印装置具体包括:打印机机体以及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其中,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打印机机体内。该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的标签打印装置,其色带盒的盒体1内腔中的分隔壁9将盒体1的内腔分隔为可容置卷绕有未打印碳带10a的从动轮5和用于回收已打印碳带10a的驱动轮4的碳带容纳腔8以及可容置卷绕有标签10b的标签轮6的标签容纳腔7,通过在分隔壁9上设置用于避让碳带容纳腔8中的碳带10a的第一避让部9a,当碳带10a容量增加后,即,碳带10a的绕设外径增大时,由于分隔壁9上具有用于避让碳带10a的第一避让部9a,第一避让部9a能够很好的对碳带10a进行避让,从而可防止位于外层的碳带10a与分隔壁9之间造成干涉,避免碳带10a卡阻的情况出现;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标签打印装置的色带盒的结构简单,在实现碳带10a容量增加的情况下,无需改变盒体1自身大小,只需在分隔壁9上设置用于避让碳带10a的第一避让部9a,即可在保证碳带10a容量增加的同时,即,在保证色带盒容量增加的同时,有效避免碳带10a受阻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打印的正常进行。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