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印机介质传动离合制动组件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2683发布日期:2019-09-12 09:37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印机介质传动离合制动组件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打印机介质传动离合制动组件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现有打印机,一般是采用待打印的介子(如纸张、标签等)和颜色介子均由一个电机和同步的传动系统传动,从结构上,一般是传动系统的动力齿轮与含有阻尼结构的传动齿轮啮合,含有阻尼机构的传动齿轮与收卷轴齿轮啮合,开始打印时,传动系统把待打印的介子沿进介子方向送到打印头下,同时,动力齿轮带动含有阻尼结构的传动齿轮转动,含有阻尼结构的传动齿轮带动收卷轴齿轮转动,收卷轴拉动颜色介质运动;在这之前打印头处于抬起状态,待打印的介子到打印头下方时,打印头下压,带动颜色介质下压,开始打印。现有结构一般在此过程颜色介子仍被传送消耗,但此过程中未打印,存在颜色浪费情况。

另外,现有的打印机,在停止打印、传动系统的动力齿轮停止、打印头抬起后,颜色介子由于之前打印头的下压,使其处于张弛状态,容易被通道内再来的待打印的介子破损或导致其他异常,而现有打印机需传动系统再主动动作收紧颜色介子,操作复杂。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打印介质传动离合组件及打印机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可避免颜色介质浪费和破损的打印介质传动离合组件及打印机,成为当前业界亟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避免颜色介质浪费和破损的打印介质传动离合组件及打印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打印机介质传动离合制动组件,用于颜色介质与待打印介质同步传动的打印机,包括齿轮轴及套在齿轮轴上的第一传动齿轮、阻尼结构、棘轮及第二传动齿轮;所述阻尼结构一端与第一传动齿轮固定连接,阻尼结构另一端与棘轮离合传动连接,所述棘轮与第二传动齿轮接触传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用于与打印机传动系统的动力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用于与打印机的收卷轴齿轮啮合;所述组件还包括用于与棘轮及打印机的打印头配合的棘爪,使打印头未下压时,所述棘爪与棘轮咬合,打印头下压时,棘爪与棘轮脱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阻尼结构的一端面设置有凸棱,所述凸棱与第一传动齿轮内设置的凹槽配合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结构的一端面设置有带缺口的环状凸起,通过所述环状凸起的缺口与棘轮内环设置的凸块配合,离合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棘轮之间还连接有弹性伸缩件,使所述棘轮与第二传动齿轮两者相对转动一定角度、弹性伸缩件压缩到一定程度时,两者限位硬接触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伸缩件为扭簧。

进一步地,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插入棘轮及第二传动齿轮的配合面内,所述棘轮上设置有第一凸出限位件,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上设置有第二凸出限位件,当所述扭簧正常状态时,所述第一凸出限位件与第二凸出限位件错位分布,当所述扭簧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所述第一凸出限位件与第二凸出限位件硬接触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棘爪包括可绕中心轴旋转的本体、连接在本体一端的咬合端、连接在本体另一端的下压端,所述咬合端用于与棘轮配合,所述下压端用于与打印头一端设置的凸出部配合。

一种打印机,采用颜色介质与待打印介质同步传动,包括上述的打印机介质传动离合制动组件。

进一步地,包括动力齿轮、打印头、内置有收卷轴的碳带盒,所述动力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与收卷轴齿轮啮合,棘爪固定安装在碳带盒上,所述打印头一端设置有凸出部,所述棘爪位于凸出部与棘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打印机为热敏打印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传动离合组件中增加了棘轮、棘爪配合的制动机构,通过打印头的动作控制收卷轴齿轮的动作,实现了非打印时的颜色介质传动机构(收卷轴齿轮)的制动,打印时,颜色介质与待打印的介质又可同步打印,避免了颜色介质的浪费。

2、本实用新型在传动离合组件中增加了弹性伸缩件,使打印完成后颜色介质可自动收紧,避免了颜色介质松弛状态造成的颜色介质破损或其它异常,同时,由于打印完成后是自动收紧,无需传动系统再次单独动作,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含有打印机介质传动离合制动组件的打印机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含有打印机介质传动离合制动组件的打印机局部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3是图2中的G-G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打印机介质传动离合制动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印机介质传动离合制动组件,用于颜色介质A与待打印的介质B同步传动的打印机,再同时配合图2-4所示,打印机介质传动离合制动组件包括齿轮轴1及套在齿轮轴1上的第一传动齿轮2、阻尼结构3、棘轮4及第二传动齿轮6;阻尼结构3一端与第一传动齿轮2固定连接,阻尼结构3另一端与棘轮4离合传动连接,棘轮4与第二传动齿轮6接触传动;如图1、2所示,第一传动齿轮2与打印机传动系统的动力齿轮7啮合,第二传动齿轮6与打印机的收卷轴齿轮8啮合;上述传动离合制动组件为了实现其制动功能,还包括与棘轮4及打印机的打印头9配合的棘爪10,使打印头9未下压时,棘爪10与棘轮4咬合,打印头9下压时,棘爪10与棘轮4脱离。

工作时,传动系统把待打印的介子B沿进介子方向送到打印头9下,同时,动力齿轮7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转动,第一传动齿轮2带动阻尼结构3转动,此时,由于打印头9处于抬起状态(未下压),棘爪10跟棘轮4咬合限制棘轮4旋转,此时,由于负载过大,阻尼结构3空转,其另一端与棘轮4脱离,进而颜色介子与传动系统脱离,当待打印的介子B到打印头9下时,打印头9下压,其下压时先压到棘爪10使棘爪10顺时针转动与棘轮4脱离,此时的传力为:动力齿轮7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转动,第一传动齿轮2带动阻尼结构3转动,由于此时的负载在正常范围,因此,阻尼结构3与棘轮4处于接合状态,带动棘轮4转动,棘轮4转动带动第二传动齿轮6转动,第二传动齿轮6转动带动收卷轴齿轮8转动。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在传动离合组件中增加了棘轮、棘爪配合的制动机构,通过打印头的动作控制收卷轴齿轮的动作,实现了非打印时的颜色介质传动机构(收卷轴齿轮)的制动,打印时,颜色介质与待打印的介质又可同步打印,避免了颜色介质的浪费。

配合图4所示,其中阻尼结构3的一端面设置有凸棱31,凸棱31与第一传动齿轮2内设置的凹槽21配合固定连接。而阻尼结构3的另一端面设置有带缺口的环状凸起32,通过环状凸起32的缺口与棘轮4内环设置的凸块42配合,离合传动连接。该离合传动连接属于常规的现有技术。

上述打印机介质传动组件,同时具有传动、离合及制动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预紧功能,使打印停止后颜色介子可自动收紧,从结构上看,配合图3、4所示,在第二传动齿轮6与棘轮4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伸缩件5,使棘轮4与第二传动齿轮6两者相对转动一定角度(如可设置45度或其它角度)、弹性伸缩件5压缩到一定程度(如达到压缩限度)时,两者限位硬接触传动。即正常打印时,棘爪10和棘轮4脱离,棘轮4转动压紧弹性伸缩件5到一定程度后与第二传动齿轮6限位接触,第二传动齿轮6被驱动,正常打印,当停止打印,动力齿轮7停止后,打印头9抬起,棘爪10和棘轮4咬合,被压缩的弹性伸缩件5靠其内存储的压缩预紧力,驱动第二传动齿轮6继续转一定角度使颜色介子A收紧。

具体地,其中的弹性伸缩件5优选为扭簧,配合图4所示,扭簧的两端分别插入棘轮4及第二传动齿轮6的配合面内,棘轮4上设置有第一凸出限位件41,第二传动齿轮上设置有第二凸出限位件(图中未示出),当扭簧正常状态时,第一凸出限位件41与第二凸出限位件错位分布,当扭簧压缩到一定程度时,第一凸出限位件41与第二凸出限位件硬接触传动。

上述棘爪10包括可绕中心轴旋转的本体、连接在本体一端的咬合端、连接在本体另一端的下压端,棘爪10固定安装在碳带盒上,打印头9一端设置有凸出部91,棘爪10的咬合端与棘轮配合,棘爪10的下压端与打印头一端设置的凸出部91配合。

上述传动离合制动组件可用于颜色介质与待打印的介质同步传动的打印机,尤其是热敏打印机。

综上所述,由于现有技术中同类产品只有传动和阻尼组合,仅可实现传动和过载时打滑功能,无制动和预紧功能,会存在颜色介子浪费和颜色介子易被破坏问题。而本实用新型的组件集成了第一传动齿轮、阻尼结构、棘轮、弹性伸缩件、第二传动齿轮及棘轮,在阻尼结构(达到一定扭矩值后自动打滑)后配合设计棘轮和弹性伸缩件(预紧弹簧)结构,实现在设计扭矩负载下传动、负载大于设计扭矩后打滑脱离制动、打印停止后预紧的功能,即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实现之前结构的传动和过载打滑功能,还同时具有非打印时制动,打印完成后使颜色介子预紧的功能,避免了颜色介质的浪费、破损及其它异常,同时操作简单,适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