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盖机构和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2835发布日期:2019-10-18 22:1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加盖机构和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覆盖喷墨头的喷嘴面并自喷嘴抽吸墨的加盖机构。而且,本发明涉及包括该加盖机构的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搭载于喷墨打印机使用的加盖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述的加盖机构与排列多个喷嘴的喷墨头的喷嘴面(墨喷出面)密合而覆盖喷嘴面,并且自喷嘴抽吸并回收墨。该加盖机构包括覆盖喷嘴面的盖构件、借助压缩螺旋弹簧对盖构件进行浮动支承的支承板以及固定支承板的盖滑动构件。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加盖机构中,在盖构件经由管连结件连接有多个墨抽吸管的一端。墨抽吸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抽吸机构。覆盖喷嘴面的盖构件的相对面被具有柔软性和吸湿性的无纺布片覆盖。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加盖机构中,自喷墨头的喷嘴抽吸来的墨在穿过了墨抽吸管之后,被回收到废墨容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656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加盖机构中,在自喷墨头的喷嘴抽吸并回收墨时,由于自喷嘴抽吸的墨附着于盖构件,因此,需要定期地更换附着了墨的盖构件。而且,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加盖机构中,由于墨抽吸管的一端经由管连结件连接于盖构件,因此,在更换盖构件时,需要进行墨抽吸管的相对于盖构件的装卸作业。

然而,墨抽吸管的相对于盖构件的装卸作业是较复杂的作业,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加盖机构中,在更换盖构件时,必须进行复杂的墨抽吸管的装卸作业。因此,在该加盖机构中,盖构件的更换作业较复杂。

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加盖机构,该加盖机构用于覆盖喷墨头的喷嘴面并自喷嘴抽吸墨,该加盖机构能够使自喷墨头的喷嘴抽吸的墨所附着的盖体的更换作业简单化。而且,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该加盖机构的喷墨打印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加盖机构,该加盖机构用于覆盖排列多个喷嘴的喷墨头的喷嘴面并自喷嘴抽吸墨,其特征在于,该加盖机构包括:盖体,其自下侧覆盖喷嘴面;第1壳体,其供盖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管,其一端安装于第1壳体;以及抽吸机构,其连接管的另一端侧,在盖体覆盖喷嘴面并且与喷墨头密合的状态下使抽吸机构驱动时,墨被从喷嘴抽吸。

在本发明的加盖机构中,另一端侧与抽吸机构连接的管的一端安装于第1壳体。而且,在本发明中,自下侧覆盖喷嘴面的盖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第1壳体。因此,在本发明中,在更换自喷墨头的喷嘴抽吸的墨所附着的盖体时,进行盖体相对于安装有管的一端的第1壳体的装卸作业即可。即,在本发明中,在更换盖体时,不需要进行管相对于盖体的装卸作业。因而,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盖体的更换作业简单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加盖机构包括:第2壳体,其将第1壳体保持为能够升降;以及施力构件,其相对于第2壳体对第1壳体向上侧施力。根据这样构成,在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能够可靠地使盖体与喷墨头密合。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盖体和第1壳体中的任一者形成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卡合片,该卡合片朝向盖体和第1壳体中的另一者突出并且利用卡扣装配与盖体和第1壳体中的另一者卡合。即,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盖体利用卡扣装配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第1壳体。根据这样构成,与盖体利用螺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第1壳体的情况相比,盖体的相对于第1壳体的装卸作业变得容易。因而,能够进一步使盖体的更换作业简单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盖体自上侧安装于第1壳体,管的一端安装于第1壳体的下端部,在第1壳体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第1壳体并且与管的内周侧连通的通孔,在盖体形成有朝向下侧突出并且插入于通孔的上端部的筒状的突出部,在通孔的上端部的内周面与突出部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由弹性体形成的密封构件。根据这样构成,即使盖体相对于第1壳体能够装卸,也能够防止被抽吸机构抽吸的空气和墨在第1壳体与盖体之间泄漏。

本发明的加盖机构能够应用于包括喷墨头和用于搭载喷墨头的滑架的喷墨打印机。在该喷墨打印机中,在加盖机构中,能够使盖体的更换作业简单化。

另外,在包括加盖机构的喷墨打印机为业务用的喷墨打印机的情况下,通常,禁止用户接触流通有墨的部位,用户无法进行管的装卸操作。因此,在业务用的喷墨打印机中使用专利文献1所述的加盖机构的情况下,必须是对喷墨打印机进行维护的维护人员进行盖构件的更换作业,而用户无法进行盖构件的更换作业。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加盖机构中,在更换盖体时不需要进行管的装卸作业,因此,即使是使用本发明的加盖机构的喷墨打印机为业务用的喷墨打印机,用户也能够进行盖体的更换作业。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覆盖喷墨头的喷嘴面并自喷嘴抽吸墨的加盖机构,该加盖机构能够使自喷墨头的喷嘴抽吸来的墨所附着的盖体的更换作业简单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滑架等的概略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清洁单元的加盖机构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盖体和第1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加盖机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打印机(喷墨打印机);3、喷头(喷墨头);3a、喷嘴面;4、滑架;9、加盖机构;12、盖体;13、第1壳体;13f、通孔;14、第2壳体;15、管;16、抽吸机构;17、压缩螺旋弹簧(施力构件);22e、突出部;22h、卡合片;25、密封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喷墨打印机的概略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1的滑架4等的概略图。

本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以下称作“打印机1”)为业务用的喷墨打印机,对纸等介质进行打印。打印机1包括朝向介质喷出墨滴的喷墨头3(以下称作“喷头3”)、搭载喷头3的滑架4、使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图1等的x方向)移动的滑架驱动机构(省略图示)、用于将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引导的导轨5以及收纳向喷头3供给的墨的多个墨水罐6。

喷头3朝向下侧喷出墨滴。在喷头3的下表面形成有排列多个喷嘴的喷嘴面(墨喷出面)3a。在喷头3的下侧配置有台板7。在台板7载置打印时的介质。而且,打印机1为了防止喷嘴面3a的喷嘴产生堵塞而具备对喷嘴面3a进行清洁的清洁单元8。清洁单元8配置于主扫描方向上远离介质的打印区域的位置即滑架4的规定的待机位置。清洁单元8具备覆盖喷嘴面3a并用于自喷嘴抽吸墨的加盖机构9(参照图3)。以下,说明加盖机构9的结构。

(加盖机构的结构)

图3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清洁单元8的加盖机构9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盖体12和第1壳体13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3所示的加盖机构9的剖视图。

加盖机构9包括自下侧覆盖喷嘴面3a的盖体12、供盖体1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的第1壳体13以及保持第1壳体13的第2壳体14。第1壳体13被第2壳体14保持为能够升降。盖体12自上侧安装于第1壳体13,第1壳体13自上侧安装于第2壳体14。

在本方式中,一个盖体1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一个第1壳体13。而且,两个第1壳体13被一个第2壳体14保持为能够升降。即,在本方式中,两个盖体12和两个第1壳体13被一个第2壳体14保持为能够升降。另外,在图3中,仅图示出一个盖体12和一个第1壳体13。

而且,加盖机构9包括一端安装于第1壳体13的管15、与管15的另一端侧连接的抽吸机构16、作为相对于第2壳体14对第1壳体13向上侧施力的施力构件的压缩螺旋弹簧17。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主扫描方向(图1等的x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正交的图1等的y方向设为“前后方向”。

盖体12由树脂制的附着液体构件20、橡胶制的橡胶盖21以及树脂制的盖保持件22构成。盖保持件22形成为上表面侧开口并且上下方向上的厚度较薄的扁平的长方体的箱状。橡胶盖21形成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板状。橡胶盖21自上侧安装于盖保持件22。附着液体构件20形成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平板状。附着液体构件20配置于橡胶盖21的上侧。在附着液体构件20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槽。

如上所述,盖保持件22形成为上表面侧开口的长方体的箱状,包括构成盖保持件22的底面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状的底部22a和构成盖保持件22的侧面的四方筒状的侧壁部22b。在底部22a的上表面形成有朝向上侧突出的圆柱状的多个突起部22c。在本方式中,以空开了间隔的状态沿着前后左右方向配置有9个突起部22c。在底部22a的四角配置的4个突起部22c的高度高于剩余的5个突起部22c的高度。

而且,在底部22a的上表面的中心部分形成有朝向上侧突出的筒状的两个突出部22d。突出部22d形成为圆筒状。突出部22d的高度低于突起部22c的高度。在底部22a的下表面的中心部形成有朝向下侧突出的筒状的两个突出部22e。即,在盖体12形成有朝向下侧突出的筒状的两个突出部22e。突出部22e也形成为圆筒状。另外,突出部22e的外周面形成为随着朝向下侧而突出部22e的外径略微变小的锥面。

两个突出部22d以空开了间隔的状态在沿着前后方向配置,两个突出部22e以空开了间隔的状态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从上下方向看时,突出部22d的中心与突出部22e的中心一致。在盖保持件22形成有自突出部22d的上端连通到突出部22e的下端的通孔22f。通孔22f的内径恒定。而且,在底部22a的下表面形成有朝向下侧突出的圆柱状的两个突起部22g。两个突起部22g配置于两个突出部22e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

在侧壁部22b的前后的两外侧形成有朝向下侧突出的卡合片22h。在本方式中,在侧壁部22b的前后的两外侧分别形成有两个卡合片22h。在侧壁部22b的前后的两外侧分别配置的两个卡合片22h以空开了间隔的状态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卡合片22h形成为将前后方向设为厚度方向的平板状。卡合片22h成为能够以卡合片22h的与侧壁部22b相连的上端部为支点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

卡合片22h利用卡扣装配卡合于第1壳体13。即,在盖体12形成有朝向在盖体12的下侧配置的第1壳体13突出并且利用卡扣装配与第1壳体13卡合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卡合片22h。卡合片22h的下端部成为形成为钩状的卡合爪部22j。卡合爪部22j的上端部朝向前后方向上的内侧突出。卡合爪部22j的上表面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

在橡胶盖21的上表面的外周端形成有朝向上侧立起的四边环状的壁部21a。而且,在橡胶盖21形成有供盖保持件22的突起部22c贯穿的多个通孔21b和供突出部22d贯穿的两个通孔21c。使突起部22c轻压入通孔21b,使突出部22d轻压入通孔21c。如上所述,橡胶盖21自上侧安装于盖保持件22。橡胶盖21的下表面与盖保持件22的底部22a的上表面接触。橡胶盖21的外周面与盖保持件22的侧壁部22b的内周面接触。橡胶盖21的上端(即,壁部21a的上端)配置于比侧壁部22b的上端靠上侧的位置。

附着液体构件20配置于橡胶盖21的壁部21a的内周侧。附着液体构件20的上表面配置于比壁部21a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附着液体构件20固定于在底部22a的四角配置的4个突起部22c的上端部。附着液体构件20的下表面与除在四角配置的4个突起部22c以外的剩余的5个突起部22c的上端面接触。在附着液体构件20的下表面与突出部22d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第1壳体13由树脂形成。第1壳体13包括从上下方向看时的形状呈正方形状或长方形状的基部13a和与基部13a的左右的两端相连的左右的壁部13b。在基部13a的中心部的下表面形成有朝向下侧突出的圆筒状的两个突出部13c。在基部13a的中心部的上表面形成有朝向下侧凹陷的两个凹部13d。从上下方向看时的凹部13d的形状呈圆形。

两个突出部13c以空开了间隔的状态沿着前后方向配置,两个凹部13d以空开了间隔的状态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从上下方向看时,突出部13c的中心与凹部13d的中心一致。在第1壳体13形成有自突出部13c的下端连通到凹部13d的底面的通孔13e。而且,凹部13d自基部13a的上表面朝向下侧凹陷。即,在第1壳体13形成有由凹部13d和通孔13e构成的通孔13f,通孔13f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第1壳体13。

在凹部13d的上端部插入有盖保持件22的突出部22e。即,在通孔13f的上端部插入有突出部22e。而且,在凹部13d的上端部配置有由弹性体形成的圆筒状的密封构件25。密封构件25由橡胶形成。密封构件25配置于凹部13d的上端部(通孔13f的上端部)的内周面与突出部22e的外周面之间。密封构件25与凹部13d的上端部的内周面和突出部22e的外周面密合。密封构件25发挥防止空气和墨自凹部13d的上端部的内周面与突出部22e的外周面之间泄漏的功能。

在基部13a的中心部的上表面固定有防止密封构件25自凹部13d脱出的密封按压构件26。密封按压构件26防止密封构件25向上侧脱出。在基部13a的中心部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安装密封按压构件26的凹部13g。

而且,在基部13a形成有供盖保持件22的突起部22g插入的两个通孔13h、13j。通孔13h、13j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基部13a。通孔13h成为圆孔。通孔13j成为将前后方向设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在本方式中,利用两个突起部22g和通孔13h、13j相对于第1壳体13将盖保持件22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定位。即,利用两个突起部22g和通孔13h、13j相对于第1壳体13将盖体12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定位。

盖保持件22的卡合片22h自前后方向上的外侧与基部13a的前后的两端卡合。基部13a的前后的两端的下表面与卡合爪部22j的上表面接触。在本方式中,通过使以上端部为支点能够向前后方向弹性变形的卡合片22h与基部13a卡合,从而将盖体12安装于第1壳体13。即,在本方式中,盖体12利用卡扣装配固定于第1壳体13。

第2壳体14包括保持第1壳体13的两个保持部14a。两个保持部14a以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方式配置。保持部14a形成为上表面侧开口的长方体的箱状。保持部14a将第1壳体13保持为能够升降。在形成为长方体的箱状的保持部14a的底部的中心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14b。

压缩螺旋弹簧17的上端与第1壳体13的下表面(具体而言,基部13a的下表面)接触,压缩螺旋弹簧17的下端与形成为长方体的箱状的保持部14a的底部的上表面接触。两个突出部13c配置于压缩螺旋弹簧17的内周侧。而且,压缩螺旋弹簧17配置于比通孔14b靠外周侧的位置。在保持部14a形成有限制第1壳体13相对于保持部14a向上侧移动的限制部。而且,第1壳体13以相对于保持部14a被限制了向前后左右方向移动的状态被保持部14a保持为能够升降。在保持部14a形成有将第1壳体13向上下方向引导的引导槽。

管15为具有柔软性的橡胶制或树脂制的管。如上所述,管15的一端安装于第1壳体13。具体而言,通过向管15的一端部的内周侧插入(轻压入)第1壳体13的突出部13c,将管15的一端安装于第1壳体13,管15的一端安装于第1壳体13的下端部。管15的内周侧与通孔13f连通。

将分别插入了两个突出部13c的两个管15向下侧引绕。两个管15的上端部配置于保持部14a的通孔14b中。两个管15的另一端连接于y接头28。y接头28经由规定的配管连接于抽吸机构16。即,两个管15的另一端经由y接头28和规定的配管连接于抽吸机构16。

在本方式中,伴随着滑架4向远离介质的打印区域的、规定的待机位置移动时的滑架4的动作,盖体12、第1壳体13以及第2壳体14上升。在盖体12、第1壳体13以及第2壳体14上升时,在压缩螺旋弹簧17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橡胶盖21的壁部21a的上端与喷头3的下表面密合,并且橡胶盖21自下侧覆盖喷嘴面3a。在该状态下使抽吸机构16驱动时,墨被从喷头3的喷嘴抽吸。

即,在盖体12覆盖喷嘴面3a并且与喷头3密合的状态下使抽吸机构16驱动时,墨被从喷头3的喷嘴抽吸。被抽吸的墨在穿过了管15等之后,被回收到废墨容器。而且,被抽吸的墨的一部分附着于附着液体构件20和橡胶盖21。另外,第2壳体14被拉伸螺旋弹簧等弹簧构件朝向下侧施力。

(本方式的主要的效果)

如以上已说明的那样,在本方式中,另一端侧与抽吸机构16连接的管15的一端安装于第1壳体13。而且,在本方式中,自下侧覆盖喷头3的喷嘴面3a的盖体1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第1壳体13。因此,在本方式中,在更换自喷头3的喷嘴抽吸的墨所附着的盖体12时,进行盖体12相对于安装有管15的一端的第1壳体13的装卸作业即可。即,在本方式中,在更换盖体12时,不需要进行管15相对于盖体12的装卸作业。因而,在本方式中,能够使盖体12的更换作业简单化。

在本方式中,在盖体12形成有朝向第1壳体13突出并且利用卡扣装配与第1壳体13卡合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卡合片22h,盖体12利用卡扣装配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第1壳体13。因此,在本方式中,与盖体12利用螺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第1壳体13的情况相比,盖体12相对于第1壳体13的装卸作业变得容易。因而,在本方式中,能够使盖体12的更换作业更加简单化。

在本方式中,第1壳体13被压缩螺旋弹簧17相对于第2壳体14向上侧施力。因此,在本方式中,在压缩螺旋弹簧17的作用力的作用下,能够可靠地使橡胶盖21的壁部21a的上端与喷头3的下表面密合。而且,在本方式中,由于在第1壳体13的凹部13d的上端部的内周面与盖保持件22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密封构件25,因此,即使盖体12相对于第1壳体13能够装卸,也能够防止被抽吸机构16抽吸的空气和墨自第1壳体13与盖体12之间泄漏。

(另一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方式中,代替在盖保持件22形成卡合片22h,还可以在第1壳体13形成有朝向上侧突出的卡合片。该卡合片例如能够以卡合片的下端部为支点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并利用卡扣装配与盖保持件22卡合。即,代替形成于盖保持件22的卡合片22h,还可以在第1壳体13形成有朝向盖体12突出并且利用卡扣装配与盖体12卡合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卡合片。

在上述的方式中,盖体12还可以利用螺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第1壳体13。而且,在上述的方式中,既可以是一个盖体12和一个第1壳体13被一个第2壳体14保持为能够升降,也可以是3个以上的盖体12和3个以上的第1壳体13被一个第2壳体14保持为能够升降。而且,在上述的方式中,管15的一端直接安装于第1壳体13,但管15的一端还可以借助规定的构件安装于第1壳体13。

在上述的方式中,第1壳体13还可以被压缩螺旋弹簧17以外的弹簧构件相对于第2壳体14向上侧施力。而且,在上述的方式中,伴随着滑架4的动作,盖体12、第1壳体13以及第2壳体14上升,但加盖机构9还可以具备使盖体12、第1壳体13以及第2壳体14升降的升降机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