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打印设备的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4413发布日期:2019-08-13 19:1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打印设备的墨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打印设备的墨盒。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打印机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外壳中的墨盒或硒鼓,由于墨盒体积较大、墨盒行程较长导致打印机整体积较大,重量重,通常放置于固定位置,不便随身携带,不适合移动办公。

为此,出现了体积相对较小的墨盒,相应的出现了便携式手持式喷码打印机,现有手持便携式打印机中的墨盒均为购买的部件,从专门生产墨盒的厂家购买,然后根据墨盒的规格设计与之适配的外壳,再将墨盒设置于打印机的外壳中。由于墨盒形状固定,导致墨盒不能与打印机的外壳合二为一进行整体设计,且便携式打印机的体积较大,因此该打印机结构形状单一,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打印设备的墨盒,解决现有技术中所述墨盒均为购买的部件,墨盒设置于打印机的外壳中,墨盒不能与打印机的外壳合二为一进行整体设计,导致打印机的体积较大、结构形状单一,适应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打印设备的墨盒,包括用于灌装打印墨的壳体,壳体上设置有打印喷头,打印喷头与pcb电路板电连接;该墨盒与打印设备的其他部件适配连接后,壳体至少有一个侧面成为该打印设备外壳的一部分,将壳体上成为打印设备外壳的侧面记为外表面。

墨盒的制作工艺复杂,大多数厂家不可能自主研发、制作,均根据需要从专门生产墨盒的厂家处购买,但是生产墨盒的厂家数量少,且只生产几种规格的墨盒,因此不能满足很好的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生产打印机的厂家为了适配固定规格的墨盒,就不得不更改对应产品的结构、形状,甚至对应的参数。例如现有的便携式手持式喷码打印机,生产厂家基本都是购买现有的芯盒,单独再制作收纳芯盒的壳体,并与之适配,结构复杂、体积大,规格单一,适用性较差。

本申请中,通过将壳体的其中一个或几个侧面设计成为该便携式打印设备外壳的一部分,即墨盒的壳体与打印设备的部分外壳一体成型,作为整体与其他部件连接,不需要单独制作固定墨盒的盒子,结构简单;且根据所设计的打印机尺寸,对墨盒的形状和尺寸做具体的修改,适应性强,可以将打印设备的机体设计的更小,更灵巧,便于携带。

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为向外凸起的弧面,端面呈拱形。为了墨盒与打印设备的其他部件适配连接后,外表面与外壳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成为一体,握持手感好,且美观。

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和便携式打印设备的其他部件适配的连接件。通过设置紧固件,便于将墨盒与打印设备的其他部件连接,提高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外凸起形成卡台,卡台的外侧面为斜面。

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通过设置加强筋提高壳体的强度,防止发生变形。

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整体呈长方体状;当墨盒水平放置,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水平线,外表面为壳体的一个侧面,且为顶面时,打印喷头位于壳体的前端,多个加强筋均布于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加强筋与壳体一体成型,相邻两个加强筋的间距相等。因为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面积较大,通过均布设置多个加强筋,提高壳体的强度,且不会出现应力集中,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改进,所述外表面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外表面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且第二延伸部的末端向下弯折竖直面。沿垂直壳体底面的方向自相而下观察,外表面能够遮盖住整个壳体的其他部分,一方面通过设计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便于和打印机壳体的其他部分方便连接,平滑顺接;另一方面,第一延伸部遮挡住打印喷头,使得第一延伸部与打印机壳体的其他部分的连接处远离打印喷头,防止灰尘、液体等从连接缝进入外壳内部而导致打印喷头被污染。

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为两个,分别位于壳体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板的上端与竖直面的内侧固连,外表面上靠近连接板连接点处设置有凹陷或凸起。两个连接件对称设置,使得墨盒安装后,结构稳定;通过在外表面上靠近连接板连接点处设置有凹陷或凸起,作为标记。连接板设置有卡台的一端与对应的壳体外壁之间存在间隙,该连接板为弹性件,安装墨盒时,将竖直面上对应的标记处向壳体对应外壁一侧按压,使连接板向对应外壁一侧靠近,则卡台卡入与墨盒连接的其他部件对应的卡扣中,结束按压后连接板在恢复力作用下,卡台与卡扣牢靠结合;当需要拆卸墨盒时,同样按压竖直面上对应的标记处,使连接板向对应外壁一侧靠近,即可使卡台与卡扣脱离,操作方便;通过将卡台的外侧面设计为斜面,便于卡台卡入对应的卡扣中。

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筋呈楔形,外侧面为斜面;沿垂直壳体前端面的方向观察,加强筋上端宽,下端窄,上端与外表面的内侧固连,加强筋下端的外侧进行了倒角处理。将墨盒插入对应部件的腔体进行装配时,楔形加强筋起到导向作用,且适配安装后加强筋的外侧面与其他连接部件的安装面相抵靠,防止墨盒晃动,提高稳定性。倒角设计,便于安装。

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前端均设置有限位块。安装墨盒时,首先将墨盒前端倾斜插入与之对应部件的安装槽中,墨盒的底面前端与安装槽的底面接触,然后向前推动墨盒,使其完全卡入安装槽中,在推动过程中,限位块沿限位槽向前滑动,限位块起到导向作用,防止在推动过程中,墨盒发生偏移影响安装;适配安装后,限位块插入对应的限位孔中,防止墨盒晃动,提高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通过将壳体的其中一个侧面成为该便携式打印设备外壳的一部分,即墨盒的壳体与打印设备的部分外壳一体成型,作为整体与其他部件连接,不需要单独制作固定墨盒的盒子,结构简单;且根据所设计的打印机尺寸,对墨盒的形状和尺寸做具体的修改,适应性强,可以将打印设备的机体设计的更小,更灵巧,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所述便携式打印设备的墨盒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图1的正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图1的左视图。

图6为图1的后视图。

图7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7所示,一种便携式打印设备的墨盒,包括用于灌装有打印墨的壳体1,壳体上设置有打印喷头2,打印喷头2与pcb电路板3电连接;该墨盒与打印设备的其他部件适配连接后,壳体的一个侧面成为该便携式打印设备外壳的一部分,该侧面记为外表面9。

墨盒的制作工艺复杂,大多数厂家不可能自主研发、制作,均根据需要从专门生产墨盒的厂家处购买,但是生产墨盒的厂家数量少,且只生产几种规格的墨盒,因此不能满足很好的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生产打印机的厂家为了适配固定规格的墨盒,就不得不更改对应产品的结构、形状,甚至对应的参数。例如现有的便携式手持式喷码打印机,生产厂家基本都是购买现有的芯盒,单独再制作收纳芯盒的壳体,并与之适配,结构复杂、体积大,规格单一,适用性较差。

本申请中,通过将壳体的其中一个侧面成为该便携式打印设备外壳的一部分,即墨盒的壳体与打印设备的部分外壳一体成型,作为整体与其他部件连接,不需要单独制作固定墨盒的盒子,结构简单;且根据所设计的打印机尺寸,对墨盒的形状和尺寸做具体的修改,适应性强。

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可以有两个或多个侧面成为该便携式打印设备外壳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9为向外凸起的弧面,端面呈拱形。为了墨盒与打印设备的其他部件适配连接后,外表面与外壳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成为一体,握持手感好,且美观。

在其他实施例中,外表面可以为其他形状,根据具体的打印设备的外形而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和便携式打印设备的其他部件适配的连接件8。通过设置紧固件,便于将墨盒与打印设备的其他部件连接,提高整体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7。提高壳体的强度,防止发生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整体呈长方体状;当墨盒水平放置,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水平线,且外表面为顶面时,打印喷头位于壳体的前端,多个加强筋7均布于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加强筋与壳体一体成型,相邻两个加强筋的间距相等。因为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面积较大,通过均布设置多个加强筋,提高壳体的强度,且不会出现应力集中,提高使用寿命。

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圆柱状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8包括连接板81,连接板81的一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外凸起形成卡台82,卡台的外侧面为斜面83。两个连接件分别位于壳体的左侧和右侧,连接板的上端与竖直面92的内侧固连,外表面9上靠近连接板连接点处设置有凹陷92。两个连接件对称设置,使得墨盒安装后,结构稳定;通过在外表面上靠近连接板连接点处设置有凹陷,作为标记。连接板设置有卡台的一端与对应的壳体外壁之间存在间隙,该连接板为弹性件,安装墨盒时,将竖直面上对应的标记处向壳体对应外壁一侧按压,使连接板向对应外壁一侧靠近,则卡台卡入与墨盒连接的其他部件对应的卡扣中,结束按压后连接板在恢复力作用下,卡台与卡扣牢靠结合;当需要拆卸墨盒时,同样按压竖直面上对应的标记处,使连接板向对应外壁一侧靠近,即可使卡台与卡扣脱离,操作方便;通过将卡台的外侧面设计为斜面,便于卡台卡入对应的卡扣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标记可以为凸起,只要能起到提醒操作者在此处按压的目的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8可以为其他结构,如在壳体的设置凸耳,在凸耳上开设螺纹孔,通过螺钉将墨盒与其他部件紧固,等等,只要能够将墨盒与其他部件紧固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表面9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外表面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且第二延伸部的末端向下弯折竖直面91。沿垂直壳体底面的方向自相而下观察,外表面能够遮盖住整个壳体的其他部分,一方面通过设计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便于和打印机壳体的其他部分方便连接,平滑顺接;另一方面,第一延伸部遮挡住打印喷头,使得第一延伸部与打印机壳体的其他部分的连接处远离打印喷头,防止灰尘、液体等从连接缝进入外壳内部而导致打印喷头被污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7呈楔形,外侧面为斜面;沿垂直壳体前端面的方向观察,加强筋上端宽,下端窄,上端与外表面的内侧固连,加强筋下端的外侧进行了倒角处理。将墨盒插入对应部件的腔体进行装配时,楔形加强筋起到导向作用,且适配安装后加强筋的外侧面与其他连接部件的安装面相抵靠,防止墨盒晃动,提高稳定性。倒角设计,便于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前端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11;两个限位块分别位于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下缘处,限位块的前端进行了倒角处理。墨盒与其他部件适配安装后,限位块插入对应的限位孔中,防止墨盒晃动,提高稳定性。倒角设计,便于安装。

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块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其设定位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后侧面上开设有用于灌装打印墨的第一通孔4和有用于排气的第二通孔5,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均与壳体的内腔连通。

当打印墨用完后,可以通过第一通孔向壳体中继续灌装打印墨,提高墨盒的利用率,降低成本。为了提高灌装打印墨的速率,第一通孔的孔径较大,为了防止墨盒倾斜或者倒置后打印墨从此漏出,因此灌装打印墨完毕后,会对第一通孔进行封堵。但是打印时,需要壳体中的压强与大于等于外部压强时才能保证打印墨顺利从打印喷头处流出,因此需要在壳体的上开设第二通孔作为排气孔,保证壳体内外压强相通。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开排气孔,封堵第一通孔时,预留一个通风小孔就行;也可以开设多个排气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凹槽6,凹槽与第二通孔连通。该凹槽为弯曲状,正常使用时,在壳体的外表面粘贴一张密封条,将第二通孔的开口处,以及凹槽的大部分表面进行遮盖,只将凹槽远离第二通孔的一端裸露在外,相当于壳体的腔体通过一个弯曲的通道与外部连通,这样即使墨盒倾倒,打印墨只有沿弯曲的通道流出才发发生泄漏现象,大大降低了打印墨从排气孔漏出的风险。

同时,第一延伸部遮挡住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使得第一延伸部与打印机壳体的其他部分的连接处远离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防止灰尘、液体等从连接缝进入外壳内部而导致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被污染设置堵塞。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该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pcb电路板3固定设置在壳体上,打印喷头2的控制芯片设置于pcb电路板3上。pcb电路板3用于控制打印喷头,该pcb电路板与打印机的控制主板电连接。该pcb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呈l状,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其中水平段固定在壳体的底面上,竖直固定在壳体前端。水平段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电连接打印机的控制主板的金属触点31。本申请中,打印喷头和将pcb电路板直接固定设置在壳体上,结构紧凑,节省安装空间,降低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pcb电路板与壳体分体设计;同样,也可以将打印喷头的控制芯片与pcb电路板分体设计。

本发明中未做特别说明的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即可实现,而且本发明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