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供墨系统的油墨匀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4407发布日期:2019-08-13 19:1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用于供墨系统的油墨匀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匀墨机构,特别涉及用于供墨系统的油墨匀墨机构。



背景技术:

供墨系统指的是目前市面上的针对喷墨打印机进行改装的一种可连续式提供墨水供给的一种装置。油墨是由有色体、连结料、填料、附加料等物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能进行印刷,并在被印刷体上干燥;是有颜色、具有一定流动度的浆状胶粘体。因此,颜色、身骨和干燥性能是油墨的三个最重要的性能。它们的种类很多,物理性质亦不一样,有的很稠、很粘;而有的却相当稀。有的以植物油作连结料;有的用树脂和溶剂或水等作连结料。这些都是根据印刷的对象即承印物、印刷方法、印刷版材的类型和干燥方法等来决定。现有的供墨系统没有专配匀墨机构,对油墨进行匀墨操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可以对油墨进行匀墨处理;将油墨与稀释液混入旋搅筒内,大大提高了对油墨进行匀墨处理的效率的用于供墨系统的油墨匀墨机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用于供墨系统的油墨匀墨机构,包括匀墨池,匀墨池的顶部设有一级过滤机构,匀墨池的中部设有二级过滤机构;所述一级过滤机构包括第一匀墨筒,第一匀墨筒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旋转筒,匀墨池的外侧部设有第一步进电机,第一步进电机的前部设有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安装在第一旋转筒的轴向位置;所述二级过滤机构包括第二匀墨筒,第二匀墨筒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旋转筒,匀墨池的外侧部设有第二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的前部设有第二驱动轴,第二驱动轴安装在第二旋转筒的轴向位置;匀墨池的顶部设有池盖;匀墨池的顶部外侧壁位置设有稀释罐,稀释罐的内部安装有进液斗,匀墨池的中部安装有进液壳,进液壳安装在所述一级过滤机构与二级过滤机构之间,进液壳的对内朝向面位置设有若干进液泵,进液壳通过输送管与进液斗的下端连接;第一匀墨筒与第一旋转筒的表面均为网状结构;第二匀墨筒与第二旋转筒的表面均为网状结构;匀墨池的底部设有旋搅筒,旋搅筒的底部设有下料口,旋搅筒的外侧部位置设有步进电机,旋搅筒的内部安装有旋搅叶片,旋搅叶片呈螺旋状,步进电机的前部设有旋转轴,旋转轴安装在旋搅叶片的轴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匀墨池的底部两侧均设有支撑脚,支撑脚的底端设有固定座,匀墨池的底部两侧均设有支撑块,支撑块安装在支撑脚的顶部上,支撑块的外侧部位置设有扣架,扣架扣接在支撑脚的顶端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旋搅筒的表面设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管道,冷却管道上设有冷却金属管,冷却金属管呈螺旋状,冷却金属管的一侧设有第一冷却金属壳,冷却金属管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冷却金属壳,冷却金属管的一端设有进液泵,冷却金属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液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轴的端部设有第一定位筒,第一定位筒安装在匀墨池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轴的端部设有第二定位筒,第二定位筒安装在匀墨池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斗的上端比下端宽大,进液斗的上端设有密封盖,进液斗的下端设有输送球,输送球安装在输送管与进液斗的下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匀墨池的中部两侧均设有输送片,输送片安装在进液壳的两侧;输送片为弧面形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者可以将油墨倒入匀墨池内,第一步进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控制第一旋转筒实现转动,通过第一匀墨筒与第一旋转筒可以对油墨进行匀墨处理;第二步进电机通过第二驱动轴控制第二旋转筒实现转动,通过第二匀墨筒与第二旋转筒可以对油墨进行匀墨处理;稀释罐通过进液斗与输送管可以将稀释液输送到进液壳内,进液壳通过进液泵将稀释液输送到匀墨池内,可以将稀释液混入油墨中,将油墨与稀释液混入旋搅筒内,步进电机通过旋转轴控制旋搅叶片实现旋转,通过旋搅叶片可以将油墨进行快速搅拌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油墨进行匀墨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用于供墨系统的油墨匀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3所示,用于供墨系统的油墨匀墨机构,包括匀墨池11,匀墨池11的顶部设有一级过滤机构,匀墨池11的中部设有二级过滤机构;所述一级过滤机构包括第一匀墨筒12,第一匀墨筒1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旋转筒13,匀墨池11的外侧部设有第一步进电机14,第一步进电机14的前部设有第一驱动轴15,第一驱动轴15安装在第一旋转筒13的轴向位置;所述二级过滤机构包括第二匀墨筒17,第二匀墨筒17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旋转筒18,匀墨池11的外侧部设有第二步进电机19,第二步进电机19的前部设有第二驱动轴20,第二驱动轴20安装在第二旋转筒18的轴向位置;匀墨池11的顶部设有池盖22;匀墨池11的顶部外侧壁位置设有稀释罐23,稀释罐23的内部安装有进液斗24,匀墨池11的中部安装有进液壳26,进液壳26安装在所述一级过滤机构与二级过滤机构之间,进液壳26的对内朝向面位置设有若干进液泵27,进液壳26通过输送管28与进液斗24的下端连接;第一匀墨筒12与第一旋转筒13的表面均为网状结构;第二匀墨筒17与第二旋转筒18的表面均为网状结构;匀墨池11的底部设有旋搅筒31,旋搅筒31的底部设有下料口32,旋搅筒31的外侧部位置设有步进电机34,旋搅筒31的内部安装有旋搅叶片33,旋搅叶片33呈螺旋状,步进电机34的前部设有旋转轴35,旋转轴35安装在旋搅叶片33的轴中心位置。

本发明用于供墨系统的油墨匀墨机构,操作者可以将油墨倒入匀墨池11内,第一步进电机14通过第一驱动轴15控制第一旋转筒13实现转动,通过第一匀墨筒12与第一旋转筒13可以对油墨进行匀墨处理;第二步进电机19通过第二驱动轴20控制第二旋转筒18实现转动,通过第二匀墨筒17与第二旋转筒18可以对油墨进行匀墨处理;稀释罐23通过进液斗24与输送管28可以将稀释液输送到进液壳26内,进液壳26通过进液泵27将稀释液输送到匀墨池11内,可以将稀释液混入油墨中,将油墨与稀释液混入旋搅筒31内,步进电机34通过旋转轴35控制旋搅叶片33实现旋转,通过旋搅叶片33可以将油墨进行快速搅拌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油墨进行匀墨处理的效率。

其中,匀墨池11的底部两侧均设有支撑脚36,支撑脚36的底端设有固定座37,匀墨池11的底部两侧均设有支撑块39,支撑块39安装在支撑脚36的顶部上,支撑块39的外侧部位置设有扣架38,扣架38扣接在支撑脚36的顶端两侧;所以可以对匀墨池11的底部进行牢固支撑。

其中,旋搅筒31的表面设有冷却系统40,冷却系统40包括冷却管道45,冷却管道45上设有冷却金属管46,冷却金属管46呈螺旋状,冷却金属管46的一侧设有第一冷却金属壳47,冷却金属管46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冷却金属壳48,冷却金属管46的一端设有进液泵49,冷却金属管46的另一端设有出液泵50;所以通过进液泵49可以外接进水管道,使冷却水送入冷却金属管46、第一冷却金属壳47以及第二冷却金属壳48内,通过冷却系统40对旋搅筒31进行快速冷却处理。

其中,第一驱动轴15的端部设有第一定位筒16,第一定位筒16安装在匀墨池11上;第二驱动轴20的端部设有第二定位筒21,第二定位筒21安装在匀墨池11上;所以使第一驱动轴15与第二驱动轴20转动稳定性更加好。

其中,进液斗24的上端比下端宽大,进液斗24的上端设有密封盖25,进液斗24的下端设有输送球29,输送球29安装在输送管28与进液斗24的下端之间;所以进液斗24通过输送球29可以使稀释液快速输送到输送管28内。

其中,匀墨池11的中部两侧均设有输送片30,输送片30安装在进液壳26的两侧;输送片30为弧面形状;所以通过输送片30可以对油墨进行导向输送。

其中,匀墨池11的中部位置设有过滤机构41,过滤机构41包括过滤盒42,过滤盒42安装在旋搅筒31与二级过滤机构之间,过滤盒42与匀墨池11通过抽拉连接,过滤盒4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过滤网43与第二过滤网44;所以过滤盒42通过第一过滤网43与第二过滤网44可以对油墨进行二级过滤操作,使油墨过滤效率更加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