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墨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94284发布日期:2019-09-29 19:21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墨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喷墨印刷机。



背景技术:

印刷机是将文字和图片等有色体按一定的规则印在纸上,一般印刷机都是由装版、涂量、压印、输纸等结构组成,在印刷机出现断纸故障时,一都是都是需要打开印刷机外壳进行清理,但是现有的印刷机都是采用两根以上的支杆进行支撑,在打开或者合并的时候,这两根支杆容易发生交叉,发生卡顿现象,印刷机外壳无法再次合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喷墨印刷机,其结构包括开合结构、输纸盘、散热窗、控制面板、电线、主体、上壳,所述主体顶端面通过开合结构和上壳活动配合,所述主体前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输纸盘、散热窗,所述散热窗旁设有控制面板,所述主体设有电线,所述电线和主体电连接。

所述开合结构由底槽、底球、支撑杆、固定球组成,所述底槽开在主体上,所述底槽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不完整圆形结构,所述底球的球直径大于其最小宽度,所述底槽中设有底球,所述底球和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另一端连接着固定球,所述固定球固定在上壳开合的那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球由轴口、转球、固定轴、铆钉,所述转球中设有轴口,所述轴口贯通转球,所述固定轴贯穿转球的轴口后水平两端固定在上壳顶端,所述转球偏离球心的位置通过铆钉和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轴口的直径大于固定轴的轴直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球中设有润滑结构,所述润滑结构包括容纳腔、海绵块、网布、出油口,所述容纳腔设于底球的正中间,所述容纳腔中设有海绵块,所述底球与支撑杆相对的位置开有一个出油口,所述出油口和容纳腔连通,所述出油口和容纳腔连接处嵌有一层网布。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出油口远离网布那端为倒角弧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润滑结构斜上方的底球设有与之配合的挤压结构,所述挤压结构设有指扣、活动槽、压杆、活动扣、折叠板,所述支撑杆旁的底球上开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中设有指扣,活动槽和指扣采用活动配合,所述指扣正中间设有压杆,所述指扣正中间垂直焊接有压杆,所述所述压杆另一端贯穿底球后和容纳腔内部的活动扣固定,所述活动扣上安装有两块以上的折叠板,所述折叠板末端通过铆钉活动固定在底球内壁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槽为外窄内宽,且指扣的最小宽度大于活动槽最小宽度,指扣一直位于活动槽中,避免其外露干扰底球的滚动。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喷墨印刷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利用支撑杆作为单根支撑点,另外底球在底槽中相对滑动,避免现有印刷机采用两根以上的支撑易发生交叉的问题,还利用底球作为滑动结构,表面光滑,无棱角不会发生卡顿现象。

2.本发明通过润滑结构,随着印刷机在印刷的过程中,浸润在海绵块中润滑油受热融化,逐渐下滴,穿过网布后从出油口润滑底槽,避免底槽因为意外进入墨水后凝结成墨垢而造成滑动阻滞,无法移动。

3.本发明通过挤压结构,若印刷机没有使用无法受热融化自动滴液或者润滑液不多时,可以通过按压指扣让压杆将活动扣向内压,将折叠板往海绵块方向移动,挤压海绵块,使其滴液,对底槽进行润滑,提高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喷墨印刷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喷墨印刷机开合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喷墨印刷机开合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喷墨印刷机开合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喷墨印刷机底球正常状态下的底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喷墨印刷机海绵块受挤压下的底球剖面示意图。

图中:开合结构1、输纸盘2、散热窗3、控制面板4、电线5、主体6、上壳7、底槽11、底球12、支撑杆13、固定球14、轴口141、转球142、固定轴143、铆钉144、润滑结构a、容纳腔a1、海绵块a2、网布a3、出油口a4、挤压结构b、指扣b1、活动槽b2、压杆b3、活动扣b4、折叠板b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印刷机,其结构包括开合结构1、输纸盘2、散热窗3、控制面板4、电线5、主体6、上壳7,所述主体6顶端面通过开合结构1和上壳7活动配合,所述主体6前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输纸盘2、散热窗3,所述散热窗3旁设有控制面板4,所述主体6设有电线5,所述电线5和主体6电连接。

所述开合结构1由底槽11、底球12、支撑杆13、固定球14组成,所述底槽11开在主体6上,所述底槽11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不完整圆形结构,所述底球12的球直径大于其最小宽度,防止底球12在底槽11中滑动的时候,不会发生脱离的问题,所述底槽11中设有底球12,所述底球12和支撑杆1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3另一端连接着固定球14,所述固定球14固定在上壳7开合的那端。

所述固定球14由轴口141、转球142、固定轴143、铆钉144,所述转球142中设有轴口141,所述轴口141贯通转球142,所述固定轴143贯穿转球142的轴口141后水平两端固定在上壳7顶端,所述转球142偏离球心的位置通过铆钉144和支撑杆13固定连接,所述轴口141的直径大于固定轴143的轴直径,固定轴143存在活动滚动的空间,在支撑杆13与水平面夹角越来越大时,转球142不会被固定还是能够进行运转。

所述底球12中设有润滑结构a,所述润滑结构a包括容纳腔a1、海绵块a2、网布a3、出油口a4,所述容纳腔a1设于底球12的正中间,所述容纳腔a1中设有海绵块a2,所述底球12与支撑杆13相对的位置开有一个出油口a4,所述出油口a4和容纳腔a1连通,所述出油口a4和容纳腔a1连接处嵌有一层网布a3。

所述出油口a4远离网布a3那端为倒角弧面,方便滴液的同时,在底球12滚动时,也不会因为棱角无法进行滚动的问题。

所述润滑结构a斜上方的底球12设有与之配合的挤压结构b,所述挤压结构b设有指扣b1、活动槽b2、压杆b3、活动扣b4、折叠板b5,所述支撑杆13旁的底球12上开有活动槽b2,所述活动槽b2中设有指扣b1,活动槽b2和指扣b1采用活动配合,所述指扣b1正中间设有压杆b3,所述指扣b1正中间垂直焊接有压杆b3,所述所述压杆b3另一端贯穿底球12后和容纳腔a1内部的活动扣b4固定,所述活动扣b4上安装有两块以上的折叠板b5,所述折叠板b5末端通过铆钉活动固定在底球12内壁上。

所述活动槽b2为外窄内宽,且指扣b1的最小宽度大于活动槽b2最小宽度,指扣b1一直位于活动槽b2中,避免其外露干扰底球12的滚动。

当打开上壳7时,固定在上壳7上的转球142在转球142转动,支撑杆13带动固定球14向外滑出,支撑着上壳7,在滑动过程中,底槽11截面为上窄下宽的不完整圆形,且底球12的球直径大于其最小宽度,在滑动过程中绝对不会滑出底槽11,且底球12为光滑的球形结构,在滑动过程中无棱角,顺利滑动进行支撑,当印刷机在印刷过程中,浸润在海绵块a2中润滑油受热融化,逐渐下滴,穿过网布a3后从出油口a4后对因为意外进入墨水后凝结成墨垢而造成滑动阻滞的底槽11进行润滑,保证底球12的的滑动顺畅性;当印刷机没有使用无法受热融化自动滴液或者润滑液不多时,可以通过按压指扣b1让压杆b3将活动扣b4向内压,将折叠板b5往海绵块a2方向移动,挤压海绵块a2,海绵块a2、受到挤压润滑液也逐渐滴液,对底槽11进行润滑,间接增强润滑效果。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印刷机都是采用两根以上的支杆进行支撑,在打开或者合并的时候,这两根支杆容易发生交叉,发生卡顿现象,印刷机外壳无法再次合上,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发明利用支撑杆13作为单根支撑点,另外底球12在底槽11中相对滑动,避免现有印刷机采用两根以上的支撑易发生交叉的问题,还利用底球12作为滑动结构,表面光滑,无棱角不会发生卡顿现象,还采用两种方式对底槽11进行润滑,保证底球12滑动顺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