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及带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7883发布日期:2020-05-22 22:0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带盒及带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盒及带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带盒通常由上下壳体组成,在其内部容纳有供打印的打印带,提供介质的介质带以及作为载体的载体带。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粘性胶片圈配合卡簧来解决介质带的倒转问题,但由于卡簧安装于带盒支撑轴内,仅有一伸出部分通过下壳体芯轴的缺口与介质带轮上的棘齿配合,又因为介质带两侧与带盒存在间隙,此时仅有一伸出部分压持介质带的卡簧无法提供足够的力以保持稳定的介质带位置,因而在打印装置上使用时,可能会由于放置位置的改变而导致打印印迹偏移,进而造成打印质量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带盒及带打印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介质带位置难以稳定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带盒,用于安装介质带,以提供打印所需的介质,所述带盒包括:芯主体;介质带卷轮,可旋转地套设在所述芯主体上,用于卷绕所述介质带;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持所述介质带卷轮用于在所述介质带卷轮的轴向对所述介质带卷轮施加弹性压力,以使所述介质带卷轮与所述芯主体之间保持弹性压力;;

压辊,用于通过旋转将所述介质带送出所述带盒;及

引导结构,其设置于所述介质带卷轮与所述压辊之间,用于在所述介质带的传导路径上与所述介质带发生摩擦。

优选地,还包括盒壳体,所述盒壳体包括上壳体,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持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介质带卷轮之间。

优选地,所述芯主体包括芯轴及台肩,所述台肩形成于所述台肩的外侧壁上,所述介质带卷轮套设在所述芯轴上,所述介质带卷轮的一端弹性抵持在所述台肩上。

优选地,所述芯主体包括芯轴及台肩,所述台肩形成于所述台肩的外侧壁上,所述介质带卷轮套设在所述芯轴上,所述介质带卷轮的一端弹性抵持在所述台肩上。

优选地,所述介质带卷轮包括卷轮主体及形成在所述卷轮主体一端的凸缘,所述卷轮主体套设在所述芯轴上,所述卷轮主体的一端抵持在所述台肩的端面上,所述凸缘套设在所述台肩上,且所述凸缘的侧壁与所述台肩的侧壁滑动接触。

优选地,所述芯主体还包括支撑肋,所述支撑肋以所述台肩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延伸。

优选地,所述支撑肋与所述介质带卷轮的端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芯主体上。

优选地,还包括:压辊,用于通过旋转将所述介质带送出所述带盒;及引导结构,其设置于所述介质带卷轮与所述压辊之间,用于在所述介质带的传导路径上与所述介质带发生摩擦。

优选地,所述引导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引导件及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一引导件具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二引导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弧面突出方向相反的第二弧面,所述介质带在传导过程中与所述第一弧面及所述第二弧面之间分别产生摩擦力。

优选地,所述带盒还包括与所述上壳体配合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底壁,所述带盒还包括连接肋,所述连接肋连接于第一引导件与所述第二引导件之间,所述连接肋相对于所述底壁的高度与所述支撑肋相对于底壁的高度相同。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带打印装置,其具有如上任一项中的带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盒或带打印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弹性件对介质带卷轮施加一个稳定的弹性压力,使得介质带卷轮弹性抵压在芯主体上,通过设置引导结构,使得介质带在传导路径上与介质带之间产生与介质带传导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在弹性件与引导结构的配合下,介质带卷轮在带盒内不易摇晃且介质带不易发生倒转,因此维持了介质带在带盒内的稳定,进而提高了打印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带打印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带盒去掉上壳体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带盒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带盒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a-a方向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介质带卷轮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下壳体留有介质带的俯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下壳体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带打印装置;

10-带盒;

101-盒壳体;

1011-上壳体;

1011a-顶壁;

1011b-上外周壁

1012-下壳体;

1012a-底壁;

1012a-第一面;

1012b-下外周壁;

102-介质带容纳区域;

103-芯主体;

1031-芯轴;

1032-台肩;

a-第一端面;

b-第一侧壁;

1033-支撑肋;

104-介质带卷轮;

1041-卷轮主体

c-第二端面;

d-第三端面;

1042-凸缘;

e-第二侧壁;

f-第四端面;

105-介质带;

106-弹性件;

107-介质带容纳区域壁;

108-压辊;

109-插入开口;

110-引导结构;

1101-第一引导件;

1101a-第一弧面;

1102-第二引导件;

1102a-第二弧面;

111-带送出口;

112-碳带容纳区域;

113-第一凸台;

114-第二凸台;

115-碳带驱动轮;

116-碳带从动轮;

117-碳带;

118-连接肋;

119-插入开口壁;

20-基座;

21-壳体;

211-带排出口;

22-安装部;

221-驱动轴;

222-打印头;

23-输入部;

24-显示器;

25-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理解,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旋转”、“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附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打印装置1,带打印装置1包括基座20及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20上的带盒10,基座20包括壳体21、安装部22、输入部23、显示器24及盖体25,其中,壳体21构成基座20的外壳;所述安装部22设置于所述壳体21的上表面,用于以能附接/能拆卸的方式安装带盒10;输入部23设置于所述壳体21的上表面,用于供使用者输入打印信息;显示器24设置于输入部23与安装部22之间,用于显示打印信息;盖体25与壳体21转动连接,用于开闭安装部22。带盒10用于安装介质带105及碳带117,以分别用于提供打印所需的介质及碳粉。

壳体21还设置有带排出口211,其位于安装部22的一侧,用于排出介质带105。

安装部22包括压辊轴(图未示),其与带盒内的压辊108配合将介质带105送出盒体;驱动轴221,其与带盒10配合,带动碳带117行进;及打印头222,其能够将打印信息通过碳带117上的碳粉转印到介质带105上。

请参阅附图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带盒10,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带打印装置1中,带盒10用于安装介质带105,以提供打印所需的介质。带盒10包括:芯主体103;介质带卷轮104,可旋转地套设在芯主体103上,用于卷绕介质带105;及弹性件106,弹性件106弹性抵持介质带卷轮104,用于在介质带卷轮104的轴向对介质带卷轮104施加弹性压力,以使介质带卷轮104与芯主体103之间保持弹性压力;压辊108,用于通过旋转将介质带105送出带盒10;及引导结构110,引导结构110设置于介质带卷轮104与压辊108之间,用于在介质带的传导路径上与介质带发生摩擦。

通过弹性件106对介质带卷轮104施加一个稳定的弹性压力,使得介质带卷轮104弹性抵压在芯主体上,通过设置引导结构110,使得介质带105在传导路径上与介质带105之间产生与介质带105的传导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在弹性件106与引导结构110的配合下,使得介质带卷轮106在带盒内不易摇晃,介质带105也不易发生倒转,因此,维持了介质带105在带盒内的稳定,进而提高了打印质量。

能够保持稳定的位置,即使带盒10的位置发生变化,介质带105的位置也不易发生偏移,因此提高了打印质量。

进一步的,带盒10还包括用于收纳芯主体103、介质带卷轮104及弹性件105的盒壳体101,盒壳体101包括上壳体1011,弹性件106弹性抵持于上壳体1011与介质带卷轮之间。具体地,盒壳体101还包括与上壳体1011配合的下壳体,上壳体1011与下壳体1012相对设置,上壳体1011与下壳体1012相互配合安装在一起形成容纳空间,可用于收容介质带卷轮104。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011包括顶壁1011a以及悬接在顶壁1011a外周上的上外周壁1011b,顶壁1011a与上外周壁1011b一体模制而成;下壳体1012包括底壁1012a以及与悬接在底壁1012a外周上的下外周壁1012b,底壁1012a与下外周壁1012b一体模制而成,顶壁1011a形成盒壳体101的上表面,底壁1012a形成盒壳体101的下表面,上外周壁1011b及下外周壁1012b共同形成壳盒体101的侧壁;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011由透明树脂模制品构成,并且下壳体1012由不透明的树脂模制品构成。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011及下壳体1012还可以是陶瓷、合金等材料制成,上壳体1011及1012还可以通过组装等方式制成。

请参阅附图7,具体地,底壁1012a上具有用于容纳芯主体103、介质带卷轮104及介质带105的介质带容纳区域102。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带容纳区域102为一大致呈圆形的区域,介质带容纳区域102设置于底壁1012a相对于顶壁1011a的第一面1012a上且位于底壁1012a的后部区域,即带盒10远离显示器14的一侧的区域,在介质带容纳区域102的外周还竖直的设置有介质带容纳区域壁107,介质带容纳区域壁107可以部分构成下外周壁1012b。介质带容纳区域壁107具有用于供介质带105送出的开口,开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介质带容纳区域102的形状还可以椭圆形、矩形,甚至可以是不规则图形等,介质带容纳区域壁107还可以与下外周壁1012b独立形成,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5及附图6,进一步的,芯主体103可以包括芯轴1031及台肩1032,台肩1032形成在芯轴1031的外侧壁上,介质带卷轮104套设在芯轴1031上,介质带卷轮104的一端抵持在台肩1032上,使得台肩1032对介质带卷轮104具有支撑力,当介质带卷轮104旋转时,台肩1032与介质带卷轮104产生稳定的摩擦力,即一个稳定的出带力,使得介质带105难以发生回缩,可以起到防止介质带105倒转的作用,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打印质量。

进一步的,介质带卷轮104包括卷轮主体1041及形成在卷轮主体1041一端的凸缘1042,卷轮主体1041套设在芯轴1031上,卷轮主体1041的一端抵持在台肩1032的端面上,凸缘1042套设在台肩1032上,且凸缘1042的侧壁与台肩1032的侧壁滑动接触。具体的,台肩1032可以安装在底壁1012a上,台肩1032具有第一端面a,卷轮主体1041的一端抵持在该第一端面a上,台肩1032和芯轴1031均可以采用圆柱体结构,两者可以同心设置,并且台肩1032的外径大于芯轴1031的外径,继而在台肩1032和芯轴1031的连接处形成前述的第一端面a。卷轮主体1041具有第二端面b及第三端面c,其中,第二端面b与顶壁1011a相对设置,弹性件106抵持在第二端面b与顶壁之间,使得介质带卷轮104在带盒10内稳定平稳地旋转;卷轮主体1041的第三端面c抵持在台肩1032的第一端面a上,并与第一端面a滑动接触,通过此处的滑动接触,卷轮主体1041接受来自台肩1032的支撑力,并且可以相对于台肩1032转动。台肩1032还具有第一侧壁d,凸缘1042具有与第一侧壁d相对应的第二侧壁e,第一侧壁d与第二侧壁e滑动接触,当介质带卷轮104旋转时,第一侧壁d与第一侧壁d之间具有稳定的摩擦力,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增大介质带卷轮104与台肩1032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强介质带卷轮104与台肩1032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的加强了防止介质带105倒转的作用力,提高了防倒转效果。

进一步的,芯主体103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肋1033,支撑肋1033与台肩1032连接,并沿芯轴1031的径向延伸,各支撑肋1033中的至少一者与台肩1032固定连接,使得各支撑肋1033可以延伸至台肩1032所在的位置处,进而可以对台肩1032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

进一步的,支撑肋1033与介质带卷轮104的端面滑动接触,具体地,凸缘1042还具有第四端面f,第四端面f即为上述介质带卷轮104与支撑肋1033滑动接触的端面,支撑肋1033可以设置在底壁1012a上,支撑肋103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肋1033环绕台肩1032设置,采用支撑肋1033可以使介质带卷轮104与支撑肋1033的接触面积有所减小,进而改善介质带卷轮104与底壳之间的磨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面a、第二端面b、第三端面c及第四端面f均为平面,第一端面a、第二端面b、第三端面c及第四端面f相互平行,第一侧壁d及第二侧壁e均为环面,第一侧壁d及第二侧壁e分别于第一端面a、第二端面b、第三端面c及第四端面f垂直,上述设置可以简化芯主体103的加工工艺,还可以使得介质带卷受到的作用力不存在过多的分力,使得芯主体103更容易保持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06为压缩弹簧,套设在芯主体103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06还可以是弹片、橡胶弹簧等,弹性件106用于对介质带卷轮104施加均匀的弹力。更为具体地,压缩弹簧具体套设在芯轴1031的外周面上,压缩弹簧的外径小于介质带卷轮104的外径;压缩弹簧以压缩状态设置于介质带卷轮104远离底壁1012a一侧的第二端面b与顶壁1011a之间,由于压缩弹簧作用在介质带卷轮104上均匀对称的弹力,使得介质带卷轮104弹性抵持在台肩1032上,介质带卷轮104在盒体内稳定不易摇晃,能够保持稳定的位置。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使用不同弹力的弹性件106,使弹性件106与介质带卷轮104、介质带卷轮104与芯主体103的摩擦发生变化,以此调整不同规格带盒10的出带力。

请参阅图7~9,具体地,压辊108与底壁1012a活动连接,盒壳体101上还设置有与带打印装置1上的带排出口211相对应的带送出口111,带送出口111可以设置于下壳体1012的下外周壁1012b上。压辊108位于带送出口111附近,通过其与介质带105之间的摩擦力,将介质带105从介质带卷轮104牵引拉出,并依次通过带送出口111及带排出口211排出。

具体地,引导结构110包括至少一个引导件,引导件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甚至多个,引导件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可以是矩形体、圆柱形体,甚至还可以是不规则形体等,具体根据带盒10的的实际需求来定。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引导件的数量为2,即,引导结构110包括第一引导件1101及第二引导件110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件1101具有第一弧面1101a,第二引导件具有与第一弧面1101a突出方向相反的第二弧面1102a,介质带105在传导过程中分别与第一弧面1101a及第二弧面1102a之间分别接触。可以理解,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弧面1101a的第一引导件1101及具有第二弧面1102a的第二引导件1102,且第一弧面1101a与第二弧面1102a的突出方向相反,进而可以增加第一引导件1101及第二引导件1102与介质带105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引导件的设置数量,进而节约了制造工艺流程及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弧面1101a与第二弧面1102a的突出方向之间的夹角还可以是直角、锐角或钝角等,具体根据带盒10的实际需求来定。更为具体的,第一引导件1101位于介质带容纳区域102的内周缘且其第一弧面1101a朝背离介质带容纳区域102的方向突出,第二引导件1102位于介质带容纳区域102的外周缘且其第二弧面1102a朝向介质带容纳区域102的方向突出,使得介质带105在介质带卷轮104与压辊之间沿“s”形路径传导,进一步提高了防倒转的作用力。

请参阅附图10,进一步的,带盒10还包括连接肋118,连接肋118连接于第一引导件1101与第二引导件1102之间,连接肋118相对于底壁1012a的高度与支撑肋1033相对于底壁1012a的高度相同,进而使得介质带105在传导的过程中能够以相同的高度进行输送,进而可以提高介质带105输送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防止介质带105在输送过程中因为高度差造成介质带105褶皱变形等情况发生,进一步的可以提高打印质量。连接肋118与第一引导件1101及第二引导件1102可以一体制成,还可以通过组装连接在一起,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附图3及附图7,进一步的,带盒10还包括插入开口109及碳带容纳区域112。其中,插入开口109贯穿上壳体1011的顶壁1011a及下壳体1012的底壁1012a,用于供打印头222插入,当带盒10安装在带打印装置1中时,打印头222被插入在插入开口109中。其中,碳带容纳区域112位于底壁1012a的第一面1012a上,碳带容纳区域112设置有第一凸台113及第二凸台114,碳带容纳区域112还设置有碳带驱动轮115及碳带从动轮116,碳带驱动轮115及碳带从动轮116分别可旋转的套置于第一凸台113及第二凸台114上,碳带驱动轮115上卷绕有碳带117,碳带117上具有碳粉,通过该碳粉可以将用户需要打印的信息转印到介质带105上。碳带驱动轮115可以采用筒状结构,其相对底壁1012a呈直立状态,并且与驱动轴22相配合绕自身的轴线转动。碳带从动轮116用于卷绕打印过的碳带117,该碳带从动轮116可以采用筒状结构,其相对于底壁1012a呈直立状态,并且可以绕自身的轴线转动。插入开口109的外周还设置有插入开口壁119,插入开口壁119具有开口,压辊108位于该开口处,打印头18位于该开口附近对并行的介质带105与碳带117进行转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盒10的工作过程如下:

请参阅附图3及附图7,带盒10整体安装于带打印装置1中以后,带打印装置1的打印头222通过介质带105和碳带117与压辊108抵接,进而完成打印前的准备工作。用户在带打印装置1中输入预定的信息,然后启动打印,在压辊108与打印头222的抵接处,碳带117与介质带105叠在一起,并同时运动,打印头222的热敏元件可以将用户预先设置的信息通过碳带117上的碳粉转印到介质带105上,此时介质带105运动至带盒10的带送出口111。

请参阅附图5,在打印过程中,介质带卷轮104牵引介质带105运动时,弹性件106对卷轮主体1041的第二端面b产生弹性压力,在弹性压力作用下,卷轮主体1041的第三端面c与台肩1032的第一端面a滑动接触,台肩1032的第一侧壁d与凸缘1042的第二侧壁e滑动接触,凸缘1042的第四端面f与支撑肋1033滑动接触,因此,在打印过程中介质带卷轮104与下壳体1012间存在稳定的摩擦力,即一个稳定的出带力。

请参阅附图8及附图9,在打印过程中,介质带的传导过程可以为:介质带105首先从介质带容纳区域102进入第一引导件1101与插入开口壁119之间的通道,经由第一引导件1101与第二引导件1102之间的空隙回到介质带容纳区域102,再重新从介质带容纳区域102中进入第二引导件1102与压辊108之间的通道,通过插入开口109处进行打印,由压辊108将介质带105从带送出口111送出。在此过程中,介质带105会由于路径的弯曲而与第一引导件1101的第一弧面1101a及第二引导件1102的第二弧面1102a发生摩擦,进而可以使介质带105不发生回缩。

此时,带盒10的出带力主要由第一引导件1101、第二引导件1102与介质带105之间的摩擦、弹性件106与介质带卷轮104之间的摩擦,介质带卷轮104与芯主体103之间的摩擦提供,三种摩擦在带盒10使用过程中是基本不变的,即带盒10的出带力是基本不变的,如此设置后,可以降低打印时出现字体倾斜等不良问题的几率,可以极大的提高打印质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