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签辅助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7798发布日期:2020-05-22 22:0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签辅助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签辅助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标签一般是用来标志您的产品目标、分类或内容,其按照一定的版面格式、大小尺寸等制作出来,一般用于打印标签的设备包括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以及特制的打印机等。打印机上设有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弹性识别机构以及打印头等,打印机与标签辅助打印装置配合,可快速的打印出标签,不同标签辅助打印装置里面的打印介质、碳带类型等都有差异,不同的标签辅助打印装置打印出来的标签类型也就不一样,现阶段的标签辅助打印装置结构复杂,供打印机识别的侦测位制造工艺繁琐,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标签辅助打印装置,与打印机配合侦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标签辅助打印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可与打印头对接的对接口,壳体上在对接口的一侧依次设有回收口和输送辊,另一侧设有出料口,壳体内设有可转动的碳带放卷、碳带回收卷和打印介质放卷,碳带可设于碳带放卷上,碳带的一端依次穿过出料口、对接口和回收口并绕在碳带回收卷上,打印介质可设于打印介质放卷上,打印介质的一端依次穿过出料口和对接口并绕在输送辊上,壳体上设有若干个第一侦测柱、若干个第二侦测柱,出料口的侧面设有若干个侦测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之间形成空腔,碳带放卷、碳带回收卷和打印介质放卷均设于空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盖在前端设有镂空结构,第二侦测柱设于上盖上并伸进镂空结构内,所述第一侦测柱设于下盖的右下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粘合膜放卷,粘合膜设于粘合膜放卷上,壳体在输送辊区域设有薄膜通道,粘合膜的一端穿过薄膜通道并绕在输送辊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盖和下盖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碳带回收卷为一转轴,碳带回收卷的两端分别设有棘轮和轴肩,上盖在对应棘轮的区域设有棘爪,碳带回收卷的两个端头分别伸进两个第一通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碳带回收卷设有第一中轴孔,第一中轴孔的内壁上设有六个均匀分布第二凸起,两两第二凸起之间形成沟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盖内表面设有第一竖杆,碳带放卷包括外轴和内轴,外轴设有第二中轴孔,内轴插设在第二中轴孔内,内轴设有第三中轴孔,内轴通过第三中轴孔套接在第一竖杆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轴的一端和第一中轴孔的孔壁形成第一腔室,内轴在第一腔室区域设有扭簧,扭簧设有外延段,下盖在对应区域设有伸进第一腔室内的若干个挡体,外延段可伸进任意两个挡体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盖和下盖上均设有第二通孔,上盖和下盖在第二通孔边缘区域均设有呈环状的挡墙,粘合膜放卷架设在两个挡墙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辅助打印装置设有碳带放卷、碳带回收卷和打印介质放卷,碳带和打印介质输送至对接口区域时,打印头将碳带上的碳转移至打印介质上从而得到所需的文字符号等,打印机可以通过弹性识别机构与第一侦测柱、第二侦测柱抵接,以及伸进侦测孔即可将碳带的材料、打印介质的型号等信息识别,第一侦测柱、第二侦测柱及侦测孔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浇注本辅助打印装置的模具结构可简化,浇注质量有保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隐藏上盖后的结构示意;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盖的结构示意;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碳带放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标签辅助打印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可与打印头对接的对接口2,壳体1上在对接口2的一侧依次设有回收口5和输送辊6,另一侧设有出料口7,壳体1内设有碳带放卷8、碳带回收卷9和打印介质放卷10,碳带放卷8、碳带回收卷9和打印介质放卷10均可转动。碳带3成卷地设于碳带放卷8上,碳带3的一端依次穿过出料口7、对接口2和回收口5并绕在碳带回收卷9上,打印介质4成卷地设于打印介质放卷10上,打印介质4的一端依次穿过出料口7和对接口2并绕在输送辊6上。壳体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侦测柱11、若干个第二侦测柱12,出料口7的侧面设有若干个侦测孔13。使用时,将辅助打印装置安装在打印机上,打印介质4输送至对接口2区域时,打印头将碳带3上的碳转移至打印介质4上从而得到所需的文字符号等;打印机可以通过弹性识别机构与第一侦测柱11、第二侦测柱12抵接,以及伸进侦测孔13即可将碳带3的材料、打印介质4的型号等信息识别,第一侦测柱11、第二侦测柱12及侦测孔13的个数和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侦测柱11、第二侦测柱12及侦测孔13的个数均为1。第一侦测柱11、第二侦测柱12及侦测孔13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浇注本辅助打印装置的模具结构可简化,浇注质量有保证,壳体1的侧角设置为倒圆,有助于减少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包括上盖101和下盖102,上盖101和下盖102之间形成空腔,碳带放卷8、碳带回收卷9和打印介质放卷10均设于空腔内。碳带回收卷9设于空腔内可以及时回收已经使用过的碳带,壳体1起到支撑碳带放卷8、碳带回收卷9和打印介质放卷10的作用,并能保护设于壳体1内的碳带3以及打印介质4。

所述上盖101在前端设有镂空结构,第二侦测柱12设于上盖101上并伸进镂空结构内,所述第一侦测柱11设于下盖102的右下端,第一侦测柱11和第二侦测柱12均为竖直设置,第一侦测柱11和第二侦测柱12的上端面和上盖101上表面平齐,侦测孔13设于壳体1在出料口7的侧面区域。

参见图4,所述上盖101和下盖102上均设有第二通孔23,上盖101和下盖102在第二通孔23边缘区域均设有呈环状的挡墙20,两个挡墙20上套设有粘合膜放卷14,粘合膜设于粘合膜放卷14上,粘合膜放卷14设有第四中轴孔,第四中轴孔和第二通孔23同轴心。壳体1在输送辊6和粘合膜放卷14之间的区域设有薄膜通道,壳体1在输送辊6的两侧区域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孔24和第二导向孔25,粘合膜的一端穿过薄膜通道后可绕在输送辊6上,最后从第二导向孔25伸出壳体外。打印介质4的一端跨过对接口2后穿过第一导向孔24,然后绕在输送辊6上,打印介质4在输送辊6上和粘合膜粘结在一起,粘合膜具有防潮以及防止打印介质4被刮花的作用,打印介质4和粘合膜粘结在一起之后从第二导向孔25伸出壳体1外。打印机上设有可转动的压轮,压轮将打印介质4和粘合膜压在输送辊6从而使得打印介质4和粘合膜紧贴输送辊6。所述上盖101和下盖102上均设有第三通孔26,输送辊6跨设在两个第三通孔26内,输送辊6设有辊轴,辊轴设有第五中轴孔,第五中轴孔的一端内壁设有六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凸起27,两两第一凸起27之间形成卡槽,打印机的第一驱动轴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榫,第一驱动轴通过卡槽和卡榫驱动输送辊6平顺转动,从而起到驱动打印介质4和粘合膜的功能。

所述上盖101和下盖102均设有第一通孔15,所述碳带回收卷9为一转轴,碳带回收卷9的两端分别设有棘轮16和轴肩17,上盖101在对应棘轮16的区域设有棘爪18,棘轮16和棘爪18的配合可防止碳带回收卷9反转,且棘轮16和轴肩17起到将碳带回收卷9限制在空腔的作用。碳带回收卷9的两个端头分别伸进两个第一通孔15内,所述碳带回收卷9设有第一中轴孔,第一中轴孔的内壁上设有六个均匀分布第二凸起19,两两第二凸起19之间形成沟槽。打印机的第二驱动轴表面设有与沟槽配合的凸挡,第二驱动轴通过沟槽与凸挡的配合实现驱动碳带回收卷9的功能。

进一步参见图4,所述碳带放卷8包括外轴81和内轴82,碳带成卷地设于外轴81上,外轴81设有第二中轴孔,内轴82插设在第二中轴孔内;内轴82设有第三中轴孔,上盖101内表面设有第一竖杆,内轴82通过第三中轴孔套接在第一竖杆上。所述内轴82一端的外壁和第一中轴孔的孔壁之间形成第一腔室,内轴82在第一腔室区域设有扭簧21,扭簧21设有外延段,下盖102在对应区域设有伸进第一腔室内的六个挡体22,外延段可伸进任意两个挡体22之间。当碳带放卷8被碳带3驱动旋转时,内轴82将受到扭簧21的阻力,从而将碳带3张紧在碳带放卷8和碳带回收卷9上,使得标签辅助打印装置在运输及安装的时候,避免碳带松脱,从而造成碳带损坏。

所述上盖101和下盖102内侧面均设有凸台,打印介质放卷10为一中空的转轴,打印介质放卷10套设在两个凸台之间且打印介质放卷10可自由的旋转。出料口7内设有出料通道,出料通道内表面光滑,出料通道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可将一起通过出料通道的打印介质4和碳带3分隔开,避免打印介质4和碳带3在没接触打印头之前贴合,保证后续碳粉转印的效果。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