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6379发布日期:2020-06-05 20:3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曲面胶印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



背景技术:

胶印机是平版印刷机的一种,印刷时印刷图文从印版先印到橡皮滚筒上,然后再由橡皮滚筒转印到纸张上。胶印机按进纸方式不同,可分为单张纸胶印机和卷筒纸胶印机;根据一次走纸完成的印刷色数可以分为单色、双色、四色及多色印刷机;曲面胶印机主要印刷的为给曲面立体物体印刷图案,靠墨装置为曲面胶印机的传递油墨的装置。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2826710u),该专利技术新型结构简单、调节供墨量大小变得省时、省力,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自动靠墨装置大多没有独立支架,不能独自的通过外力进行工作,大多靠墨装置为手动工作,造成费时费力,没有与墨盒一体式的设计,造成传墨辊与墨盒的匹配度较低,造成传墨效率低,容易出现漏墨等现象,墨斗内部墨刷通过气缸推动调整墨刷与传墨辊的距离,不用手动调整,使用更加的便捷。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包括是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下端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装置主体的下表面一侧焊接有底座,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一侧开设有墨斗,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侧连接有传墨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靠墨辊,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一侧安装有串墨辊,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一侧临近串墨辊的位置处安装有墨斗辊,所述串墨辊的一侧外表面安装有第二传墨辊,所述墨斗的下端设置有墨刷,所述墨刷的前表面一侧贯通连接有转接件,所述墨刷的下表面一侧安装有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墨辊的前表面安装有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前表面设置有转环,所述转环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电动伸缩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设置有四个,分别焊接于装置主体的下表面一侧与底板的下表面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串墨辊的外表面与墨斗辊的外表面接触连接,所述串墨辊的外表面与第二传墨辊的外表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传墨辊的外表面与传墨辊的外表面接触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墨刷通过转接件与墨斗的内部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二传墨辊转动连接,且连接板的另一端与传墨辊转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焊接于连接板的侧表面一端,且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焊接于转环的侧表面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靠墨装置,为自动靠墨装置,设置有独立支架,能独自的通过控制器的控制控制电动伸缩杆进行工作,增加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操作,使用方便,设置有一体墨盒,传墨辊与墨盒的匹配度较高,传墨效率高,不会出现漏墨等现象,墨斗内部的墨刷通过气缸推动调整墨刷与墨斗辊的距离,避免手动调整,使用更加的便捷,便于调整着墨的浓度,设置有支撑底座,使装置能独立工作,便于装置的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中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中连接板与电动伸缩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底板;3、第一支撑杆;4、底座;5、顶板;6、墨斗;7、第二支撑杆;8、控制器;9、传墨辊;10、靠墨辊;11、串墨辊;12、墨斗辊;13、墨刷;14、气缸;15、转接件;16、连接板;17、电动伸缩杆;18、转环;19、第二传墨辊。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包括是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前表面一侧安装有控制器8(型号为cm35l-20),装置主体1的一侧下端焊接有底板2,底板2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第一支撑杆3,装置主体1的下表面一侧焊接有底座4,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一侧开设有墨斗6,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顶板5,顶板5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第二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7的一侧连接有传墨辊9,第一支撑杆3的上端转动连接有靠墨辊10,装置主体1的内部一侧安装有串墨辊11,装置主体1的内部一侧临近串墨辊11的位置处安装有墨斗辊12,串墨辊11的一侧外表面安装有第二传墨辊19,墨斗6的下端设置有墨刷13,墨刷13的前表面一侧贯通连接有转接件15,墨刷13的下表面一侧安装有气缸14(型号为scd50x100-100-lb)。

传墨辊9的前表面安装有连接板16,第二支撑杆7的前表面设置有转环18,转环18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7(型号为ys-nz-1224a),为通过电动伸缩杆17推动连接板16的一端,拉近传墨辊9与靠墨辊10的距离。

底座4的设置有四个,分别焊接于装置主体1的下表面一侧与底板2的下表面一侧,为支撑装置,增加装置的可放置功能。

串墨辊11的外表面与墨斗辊12的外表面接触连接,串墨辊11的外表面与第二传墨辊19的外表面接触连接,第二传墨辊19的外表面与传墨辊9的外表面接触连接,为把墨斗6内部的墨通过传墨辊9传递到靠墨辊10的外表面。

墨刷13通过转接件15与墨斗6的内部转动连接,为通过控制气缸14调整墨刷13与墨斗辊12的连接间隙,来改变着墨的浓度。

连接板16的一端与第二传墨辊19转动连接,且连接板16的另一端与传墨辊9转动连接,电动伸缩杆17的一端焊接于连接板16的侧表面一端,且电动伸缩杆17的另一端焊接于转环18的侧表面一端,为通过电动伸缩杆17推动连接板16的一端,且不会拉开第二传墨辊19的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把装置放置到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墨斗6加入墨料,连接电源,通过控制器8控制气缸14调整墨刷13与墨斗辊12的连接间隙,来改变着墨的浓度,通过动力,带动墨斗辊12转动,墨斗辊12带动串墨辊11与第二传墨辊19,通过多级传墨到传墨辊9的外表面,且第二传墨辊19与传墨辊9通过连接板16转动连接,传墨辊9通过连接板16通过电动伸缩杆17推动拉近传墨辊9与靠墨辊10的距离,把墨传递到靠墨辊10的外表面,靠墨辊10的外表面与物体接触达到靠墨的效果,最后,使用完成,放置到合适的位置放置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包括是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表面一侧安装有控制器(8),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下端焊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第一支撑杆(3),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表面一侧焊接有底座(4),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一侧开设有墨斗(6),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顶板(5),所述顶板(5)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第二支撑杆(7),所述第二支撑杆(7)的一侧连接有传墨辊(9),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上端转动连接有靠墨辊(10),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一侧安装有串墨辊(11),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一侧临近串墨辊(11)的位置处安装有墨斗辊(12),所述串墨辊(11)的一侧外表面安装有第二传墨辊(19),所述墨斗(6)的下端设置有墨刷(13),所述墨刷(13)的前表面一侧贯通连接有转接件(15),所述墨刷(13)的下表面一侧安装有气缸(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墨辊(9)的前表面安装有连接板(16),所述第二支撑杆(7)的前表面设置有转环(18),所述转环(18)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设置有四个,分别焊接于装置主体(1)的下表面一侧与底板(2)的下表面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墨辊(11)的外表面与墨斗辊(12)的外表面接触连接,所述串墨辊(11)的外表面与第二传墨辊(19)的外表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传墨辊(19)的外表面与传墨辊(9)的外表面接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刷(13)通过转接件(15)与墨斗(6)的内部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6)的一端与第二传墨辊(19)转动连接,且连接板(16)的另一端与传墨辊(9)转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17)的一端焊接于连接板(16)的侧表面一端,且电动伸缩杆(17)的另一端焊接于转环(18)的侧表面一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曲面胶印机自动靠墨装置,涉及曲面胶印机技术领域,包括是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下端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第一支撑杆。本实用新型靠墨装置,为自动靠墨装置,设置有独立支架,能独自的通过控制器的控制控制电动伸缩杆进行工作,增加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操作,使用方便,设置有一体墨盒,传墨辊与墨盒的匹配度较高,传墨效率高,不会出现漏墨等现象,墨斗内部的墨刷通过气缸推动调整墨刷与墨斗辊的距离,避免手动调整,使用更加的便捷,便于调整着墨的浓度,设置有支撑底座,使装置能独立工作,便于装置的放置。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李钦;梅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水轻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2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