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式楼梯扶手固定桩水转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77570发布日期:2020-12-11 21:0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式楼梯扶手固定桩水转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转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木式楼梯扶手固定桩水转印装置。



背景技术:

水转印是利用水做溶解媒介将带彩色图案的转印纸/转印膜进行图文转移的一种印刷。随着人们对产品包装与装饰的要求的提高,水转印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其间接印刷的原理及完美的印刷效果解决了许多产品表面装饰的难题,主要用于各种形状比较复杂的产品表面图文转印。

在对木式楼梯扶手固定桩进行水转印时,工人将需要水转印的楼梯扶手固定桩,沿其轮廓逐渐贴近水转印薄膜,图文层会在水压的作用下缓慢转移到固定桩表面,由于油墨层与固定桩或者特殊涂层固有的黏附作用而产生附着力。转印过程中,固定桩与水披覆膜的贴合速度要保持均匀,避免薄膜皱褶而使图文不美观但是人工水转印难以做到速度均匀,且人工水转印效率低,提高了生产成本。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既可以使固定桩与水披覆膜的贴合速度均匀,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木式楼梯扶手固定桩水转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人工水转印速度不均匀,效率低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既可以使固定桩速度均匀,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木式楼梯扶手固定桩水转印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木式楼梯扶手固定桩水转印装置,包括:转印箱,底座顶部一侧设有转印箱;水转印机构,底座顶部设有水转印机构。

进一步的,水转印机构包括有支撑座、套筒、第一弹簧件、支撑柱、安装块、电动夹、第一固定杆、固定板、固定架、电机、第一绕线轮、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过线轮、第一拉绳、连接块、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杆、第二弹簧件、支撑块、导向杆和第三弹簧件,远离转印箱一侧的底座顶部设有支撑座,支撑座顶部设有套筒,套筒内滑动式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底部与套筒内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件,支撑柱顶部连接有安装块,靠近转印箱上方的安装块底部设有电动夹,电动夹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杆,远离支撑柱一侧的转印箱一侧设有固定板,固定板顶部设有固定架,固定架一侧与第一固定杆相接触,底座顶部前侧设有电机,电机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一绕线轮,靠近电机一侧的底座顶部设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连接有第一过线轮,安装块底部设有连接块,第一绕线轮上连接有第一拉绳,第一拉绳绕过第一过线轮,第一拉绳的末端与连接块相连接,位于支撑柱两侧的底座顶部均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内均滑动式连接有支撑块,第一固定块内壁底部设有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块内壁底部连接有第二弹簧件,第二弹簧件末端与支撑块底部相连接,两侧支撑块之间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与安装块滑动式连接,后侧的支撑块上部与安装块后侧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件。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阻隔机构,阻隔机构包括有第二轴承座、第一齿轮、第二转轴、第二齿轮、第二绕线轮、支撑架、第三转轴、第二过线轮、第三过线轮、第二固定块、第四转轴、扭簧、阻隔棒和第二拉绳,靠近转印箱前侧的底座顶部设有第二轴承座,转动轴一侧与第二轴承座转动式连接,远离电机一侧转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转印箱一侧的下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固定架一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连接有第二过线轮,固定板顶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过线轮,固定板顶部两侧均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上设有阻隔棒,阻隔棒两侧与第二固定块上部之间均连接有扭簧,阻隔棒位于转印箱上侧,第二绕线轮上连接有第二拉绳,第二拉绳绕过第二过线轮和第三过线轮,第二拉绳另一端连接在阻隔棒上。

进一步的,电机为伺服电机。

进一步的,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为尼龙绳材质。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电动夹将固定桩进行固定,通过第一绕线轮与第一拉绳之间的配合,从而带动固定桩向下运动,使其完全浸入转印箱内,当第一固定杆不再被固定架挡住时,第一拉绳带动安装块向前运动,从而带动固定桩向前运动进行均匀转印,电机运作使得固定桩运动速度均匀,水转印更加均匀美观;通过设置的阻隔棒,方便工人完成转印工作,提高水转印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转印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水转印机构的部分炸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水转印机构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水转印机构的局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阻隔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阻隔机构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a部的局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底座,2-转印箱,3-水转印机构,30-支撑座,31-套筒,32-第一弹簧件,33-支撑柱,34-安装块,35-电动夹,36-第一固定杆,37-固定板,38-固定架,39-电机,310-第一绕线轮,311-第一轴承座,312-第一转轴,313-第一过线轮,314-第一拉绳,315-连接块,316-第一固定块,317-第二固定杆,318-第二弹簧件,319-支撑块,320-导向杆,321-第三弹簧件,4-阻隔机构,40-第二轴承座,41-第一齿轮,42-第二转轴,43-第二齿轮,44-第二绕线轮,45-支撑架,46-第三转轴,47-第二过线轮,48-第三过线轮,49-第二固定块,410-第四转轴,411-扭簧,412-阻隔棒,413-第二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木式楼梯扶手固定桩水转印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有底座1、转印箱2和水转印机构3,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转印箱2,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水转印机构3。

当工人们需要对木式楼梯扶手固定桩进行水转印时,首先,将固定桩固定在水转印机构3上,启动水转印机构3工作,在水转印机构3的运作下,带动固定桩向下运动至转印箱2内,对固定桩进行水转印工作,工作完毕后,关闭水转印机构3,将固定桩从水转印机构3内取出,如需再次进行水转印,重复以上操作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5所示,水转印机构3包括有支撑座30、套筒31、第一弹簧件32、支撑柱33、安装块34、电动夹35、第一固定杆36、固定板37、固定架38、伺服电机39、第一绕线轮310、第一轴承座311、第一转轴312、第一过线轮313、第一拉绳314、连接块315、第一固定块316、第二固定杆317、第二弹簧件318、支撑块319、导向杆320和第三弹簧件321,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支撑座30,支撑座30顶部设有套筒31,套筒31内滑动式连接有支撑柱33,支撑柱33底部与套筒31内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件32,支撑柱33顶部连接有安装块34,安装块34右侧底部设有电动夹35,电动夹35右侧设有第一固定杆36,转印箱2右侧上部设有固定板37,固定板37右侧上部设有固定架38,固定架38一侧与第一固定杆36相接触,底座1顶部前侧设有伺服电机39,伺服电机39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一绕线轮310,底座1顶部设有第一轴承座311,第一轴承座311位于伺服电机39后方,第一轴承座311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312,第一转轴312右侧连接有第一过线轮313,安装块34底部设有连接块315,第一绕线轮310上连接有第一拉绳314,第一拉绳314绕过第一过线轮313,第一拉绳314的末端与连接块315相连接,底座1顶部左侧前后均设有第一固定块316,第一固定块316内均滑动式连接有支撑块319,第一固定块316内壁底部设有第二固定杆317,第一固定块316内壁底部连接有第二弹簧件318,第二弹簧件318末端与支撑块319底部相连接,两侧支撑块319之间连接有导向杆320,导向杆320与安装块34滑动式连接,后侧的支撑块319上部与安装块34后侧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件321。

将固定桩固定在电动夹35上,随后可启动伺服电机39工作,伺服电机39带动第一绕线轮310正转,第一绕线轮310正转带动第一拉绳314通过第一过线轮313收卷至第一绕线轮310上,第一拉绳314拉动安装块34和电动夹35向下运动,电动夹35带动固定桩向下运动浸入转印箱2内,同时电动夹35带动第一固定杆36向下运动,第一固定杆36被固定架38挡住,安装块34向下运动带动支撑柱33向下滑动,第一弹簧件32被压缩,同时,安装块34向下运动带动导向杆320向下运动,导向杆320带动支撑块319向下滑动,第二弹簧件318被压缩,当第一固定杆36不再与固定架38接触时,此时固定桩完全浸入转印箱2内,第一拉绳314拉动安装块34向前滑动,安装块34带动电动夹35向前运动,电动夹35带动固定桩在转印箱2内向前运动,同时,安装块34向前滑动使得第三弹簧件321被拉伸,水转印完毕后,工人可启动伺服电机39反转,使得第一拉绳314被放松,第一弹簧件32复位带动支撑柱33向上运动,支撑柱33带动安装块34向上运动,同时第二弹簧件318复位带动支撑块319向上滑动,安装块34向上运动带动电动夹35和固定桩向上运动,电动夹35向上运动带动第一固定杆36向上运动,当第一弹簧件32和第二弹簧件318复位后,第三弹簧件321复位带动安装块34向后滑动,安装块34带动电动夹35和固定桩向后运动,电动夹35带动第一固定杆36向后运动至再次与固定架38接触,工人便可关闭伺服电机39,此时将固定桩取出即可。

如图6-8所示,还包括有阻隔机构4,阻隔机构4包括有第二轴承座40、第一齿轮41、第二转轴42、第二齿轮43、第二绕线轮44、支撑架45、第三转轴46、第二过线轮47、第三过线轮48、第二固定块49、第四转轴410、扭簧411、阻隔棒412和第二拉绳413,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第二轴承座40,转动轴右部与第二轴承座40转动式连接,转动轴右端设有第一齿轮41,转印箱2右侧下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42,第二转轴42上设有第二齿轮43,第一齿轮41与第二齿轮43相啮合,固定架38右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轴46,第三转轴46右端设有第二过线轮47,固定板37顶部设有支撑架45,支撑架45位于固定架38前方,支撑架45上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过线轮48,固定板37顶部左侧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块49,第二固定块49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转轴410,第四转轴410上设有阻隔棒412,阻隔棒412右部前后两侧与第二固定块49上部之间均连接有扭簧411,阻隔棒412位于转印箱2上侧,第二绕线轮44上连接有第二拉绳413,第二拉绳413绕过第二过线轮47和第三过线轮48,第二拉绳413另一端连接在阻隔棒412左侧。

伺服电机39转动通过转动轴带动第一齿轮41正转,第一齿轮41正转带动第二齿轮43反转,第二齿轮43反转带动第二转轴42转动,第二转轴42带动第二绕线轮44转动对第二拉绳413进行收卷,第二拉绳413通过第二过线轮47和第三过线轮48拉动阻隔棒412向上转动,阻隔棒412向上转动带动第四转轴410转动,扭簧411发生形变,此时固定桩可向前运动进行水转印,转印完毕后,当伺服电机39反转时,第二拉绳413放松,在扭簧411的作用下通过第四转轴410带动阻隔棒412进行复位,此时取出固定桩即可完成一次完整的水转印过程。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