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印机的给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1325发布日期:2020-12-15 08:2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凹印机的给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凹版印刷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凹印机的给墨机构。



背景技术:

凹版印刷机是使用凹版进行印刷的机器。印版的图文部分凹下,而空白部分与印版滚筒的外圆在同一平面上。凹版印刷机印刷时,印版滚筒全版面着墨,以刮墨刀将版面上空白部分的油墨刮清,留下图文部分的油墨,然后过纸,由压印滚筒在纸的背面压印,使凹下部分的油墨直接转移到纸面上,最后经收纸部分将印刷品堆集或复卷好。

参考图1,现有的一种凹版印刷机,包括油墨槽1和压辊10,油墨槽1中转动连接有部分浸没于油墨中的印刷辊12,油墨槽1中固定连接有用于刮除多余油墨的刮墨刀11;印刷辊12与压辊10相抵接。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刮墨刀上易粘附油墨,部分油墨会回收至油墨槽中再利用,而也有部分油墨会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凝胶成膜,粘附于刮墨刀上,从而造成了油墨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印刷墨水损耗的凹印机的给墨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凹印机的给墨机构,包括油墨槽、压辊和转动连接于油墨槽内的印刷辊,还包括一体形成于油墨槽上部的外壳,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外壳内部温度的加热组件和冷风组件;外壳连通有除去外壳内部氧气的氮气发生组件;油墨槽内设置有刮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组件和冷风组件对外壳中油墨槽内的印刷油墨进行恒温保护,同时氮气发生组件排尽外壳内部氧气,恒温除氧的环境下,防止油墨氧化变粘稠,从而便于刮墨组件回收利用印刷油墨,降低印刷墨水损耗,节约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油墨槽的刮刀体、滑动连接刮刀体用于回收油墨的清理刮刀和用于驱动清理刮刀滑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刀体用于清理印刷辊;驱动件驱动清理刮刀往复运动,用于及时清理粘附于刮刀体表面的印刷油墨,防止印刷油墨凝胶成模粘附于刮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刀体包括固定连接于油墨槽内壁的固定杆和固定连接于固定杆周向的刮刀,清理刮刀可沿固定杆轴向进行往复运动;驱动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油墨槽内壁的固定体、转动连接于固定体内的丝杆、固定连接于油墨槽外壁用于驱动丝杆转动的电机、转动连接于丝杆的滑块,固定体沿长度方向开设朝向印刷辊的限位槽;滑块和清理刮刀之间通过连接体固定连接;连接体可在限位槽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清理刮刀沿丝杆做往复运动,及时清理刮刀下表面粘附的印刷油墨,防止印刷油墨凝胶成模粘附于刮刀,降低印刷油墨损耗,节约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刀表面喷涂形成有防粘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油墨与刮刀表面粘结作用力,油墨在刮刀表面流动性较好,易回收至涂墨槽中再次利用,提高了印刷油墨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氮气发生组件连通于加热组件和冷风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通入氮气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外壳内部的温度,保证印刷油墨的良好的流动性和质量,方便刮墨组件回收油墨,提升印刷油墨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有检测端伸入外壳内部的温湿度检测仪;氮气发生组件包括氮气储罐、连通于氮气储罐抽气泵和连通于抽气泵和外壳内部的氮气输送主管;加热组件包括一端连通于外壳内部且另一端连通于氮气输送主管的加热管、螺旋固定连接于加热管内壁的加热线圈;冷风组件包括一端连通于外壳内部且另一端连通于氮气输送主管的冷风管、冷风管连通有冷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墨最佳保存温度维持在15℃,观察温湿度检测仪,当温湿度检测仪显示温度低于10℃,氮气从加热管流向外壳内部,加热线圈通电对通过的氮气进行升温加热,从而控制外壳内部温度;当温湿度检测仪显示温度高于20℃,氮气从冷风管流向外壳内部,对通过的氮气进行降温,从而控制外壳内部温度,控制外壳内部温度,使得刮刀上粘附的油墨的流动性较好,易流动回收至涂墨槽中,提高油墨的回收利用率;且外壳内部氧气量低,避免对印刷油墨的氧化,保证了印刷油墨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固定连通有空气净化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进化油墨挥发气味,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气净化组件位于氮气发生组件的对侧;空气净化组件包括与外壳内部连通的集气体、固定连通于集气体的空气净化器,集气体包括一体形成于集气体内部的集气腔、填充于集气腔内用于吸附刺激气味的竹炭纤维毛毡、多个开设于集气体朝向外壳一侧面的集气孔和开设于集气体背向外壳的一侧面中心的出气孔;相邻集气孔的间距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空气净化器充分吸取净化外壳内的刺激气味,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同时竹炭纤维毛毡可预先对油墨散发的刺激气体进行吸收,降低空气净化器的负荷,保证整体的空气净化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油墨槽、压辊、印刷辊、外壳、加热组件、冷风组件、氮气发生组件和刮墨组件,加热组件和冷风组件对外壳中油墨槽内的印刷油墨进行恒温保护,同时氮气发生组件排尽外壳内部氧气,恒温除氧的环境下,防止油墨氧化变粘稠,从而便于刮墨组件回收利用印刷油墨,降低印刷墨水损耗,节约生产成本。

2.通过空气净化组件、集气体、空气净化器、集气腔、竹炭纤维毛毡、集气孔和出气孔,可充分吸取净化外壳内的刺激气味,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同时竹炭纤维毛毡可预先对油墨散发的刺激气体进行吸收,降低空气净化器的负荷,保证整体的空气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以图2中a-a为剖面得到的剖视图;

图4是刮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集气体的剖视图;

图6是加热管的竖直剖视图。

图中,1、油墨槽;10、压辊;11、刮墨刀;12、印刷辊;13、导入辊;14、导出辊;2、外壳;3、加热组件;30、冷风组件;301、冷风管;302、冷风机;303、第三截止阀;31、加热管;32、加热线圈;33、第二截止阀;4、氮气发生组件;40、氮气回收罐;41、氮气储罐;42、抽气泵;43、氮气输送主管;44、第一截止阀;5、刮墨组件;50、温湿度检测仪;51、刮刀体;511、固定杆;512、刮刀;52、清理刮刀;53、驱动件;530、固定体;531、丝杆;532、电机;533、滑块;534、限位槽;535、连接体;6、空气净化组件;61、集气体;611、集气腔;612、竹炭纤维毛毡;613、集气孔;614、出气孔;62、空气净化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凹印机的给墨机构,包括油墨槽1和一体形成于油墨槽1上部的外壳2,外壳2转动连有压辊10;外壳2侧壁的下部装有导入辊13;外壳2侧壁的上部装有导出辊14;油墨槽1内转动连接有印刷辊12;印刷辊12底部浸没于油墨中其印刷辊12上部与压辊10相抵;外壳2内壁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外壳2内部温度的加热组件3和冷风组件30;外壳2连通有除去外壳2内部氧气的氮气发生组件4;氮气发生组件4连通于加热组件3和冷风组件30;油墨槽1内安装有刮墨组件5;外壳2固定连通有空气净化组件6,空气净化组件6位于氮气发生组件4的对侧。

参照图2和图3,外壳2外壁固定连接有检测端伸入外壳2内部的温湿度检测仪50,优选yd-ht818j温湿度检测仪。氮气发生组件4包括用于回收经空气净化组件6净化氮气的氮气回收罐40和与氮气回收罐40连通的氮气储罐41,氮气储罐41连通有抽气泵42,抽气泵42连通有氮气输送主管43,氮气输送主管43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44,氮气输送主管43一端连通于抽气泵42且另一端与外壳2内部连通。加热组件3包括一端连通于外壳2内部且另一端连通于氮气输送主管43侧壁的加热管31,加热管31与氮气输送主管43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截止阀44的氮气流动方向的上游,加热管31内壁螺旋固定连接有加热线圈32(标识图6);加热管31上安装有第二截止阀33。冷风组件30包括一端连通于外壳2内部且另一端连通于氮气输送主管43的冷风管301,冷风管301连通有冷风机302,冷风机302优选cbe-60af风冷机;冷风管301上安装有第三截止阀303,冷风管301与与氮气输送主管43的连接处位于第三截止阀303的氮气流动方向的上游。油墨最佳保存温度维持在15℃,观察温湿度检测仪50,当温湿度检测仪50显示温度低于10℃,第一截止阀44关闭,开启第二截止阀33,加热线圈32通电对通过的氮气进行升温加热,从而控制外壳2内部温度;当温湿度检测仪50显示温度高于20℃,第一截止阀44关闭,开启第三截止阀303,冷风机302开启,对通过的氮气进行降温,从而控制外壳2内部温度,控制外壳2内部温度,使得刮刀512上粘附的油墨的流动性较好,易流动回收至油墨槽1中,提高油墨的回收利用率;且外壳2内部氧气量低,避免对印刷油墨的氧化,保证了印刷油墨的质量。

参照图4,刮墨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于油墨槽1的刮刀体51,刮刀体51滑动连接有用于回收油墨的清理刮刀52;清理刮刀52连接有用于驱动清理刮刀52滑动的驱动件53。刮刀体51包括固定连接于油墨槽1内壁的固定杆511,固定杆511的中轴线与印刷辊12的平行;固定杆511周向侧壁固定连接有刮刀512,刮刀512呈水平设置且刮刀512的刀口侧抵接于印刷辊12的印刷面。清理刮刀52可沿固定杆511轴向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对刮刀512上的墨水进行清理回收,提升印刷墨水的利用率。驱动件53包括固定连接于油墨槽1内壁的固定体530,固定体530焊接于固定杆511的下方;固定体530内转动连接有丝杆531,丝杆531的中轴线与固定杆511的中轴线平行;油墨槽1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丝杆531转动的电机532;丝杆531上转动连接有滑块533;固定体530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朝向印刷辊12的限位槽534;滑块533和清理刮刀52之间通过连接体535固定连接,连接体535滑动连接于限位槽534。为了进一步防止油墨粘连于刮刀下表面,刮刀512表面喷涂形成有防粘涂层,防粘涂层优选聚四氟乙烯涂层。

参照图5,结合图2,空气净化组件6包括与外壳2内部连通的集气体61,集气体61固定连通于外壳2的侧壁;集气体61固定连通有空气净化器62,空气净化器62连通于氮气回收罐40。集气体61包括一体形成于集气体61内部的集气腔611,集气腔611内填充有用于吸附刺激气味的竹炭纤维毛毡612,集气体61朝向外壳2的侧面开设有多个与集气腔611连通的集气孔613;集气体61背向外壳2的侧面中心开设有与集气腔611连通的出气孔614,相邻集气孔613的间距相等。外壳2内的带有挥发油墨的氮气,进入空气净化器62,除去带有挥发油墨,经过空气净化器62净化的氮气被收集至氮气回收罐40;氮气回收罐40中的气体输送至氮气储罐41进行再利用,通过氮气输送主管43输送至外壳2内除去氧气,保证印刷油墨的质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