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版印刷机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58428发布日期:2021-09-08 01:0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凹版印刷机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凹版印刷用的一种凹版印刷机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凹版印刷,是四大印刷方式其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现代凹印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技术成熟稳定,是大规模高效印刷生产的一种主要印刷方式。
3.在凹版印刷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完成印刷工作,印刷材料上的印刷油墨烘干后,通常在烘干箱之后设置一个水冷辊,对印刷材料进行冷却;在实际凹印时,因为烘干箱的出风口会溢流出大量的热风,该热风会吹拂到水冷辊上,使得水冷辊表面温度上升,影响水冷辊对印刷材料的冷却;当水冷辊表面温度上升到35℃以上时,会出现印刷材料上的印刷油墨容易反黏到水冷辊上,需要降低凹版印刷机的生产速度;同时印刷品的印刷质量和套色质量均下降,废品率增加。
4.在已经公开的文献中,可以检索到如下与凹版印刷机相关的冷却装置的技术文献。
5.公开的专利《凹印机的冷却辊》,专利号02238017.5,披露了一种技术特征包括“进出水端轴颈支承设计为轴颈圆周方向三轴承浮点支承式。冷却辊的进水管固定在接水漏斗上,不转动,进水管与旋转的冷却辊筒不接触,出水端轴颈内孔与进水管的外径之间留有回水通道,便于回水自然溢流到接水漏斗”的用于凹印机的冷却锟。可知其公开的技术方案是由外部向冷却辊筒送入冷却水,冷却水通过溢流的方式从冷却辊流出,实现对印刷材料的冷却;该技术方案实现了对印刷材料冷却的目的,但考虑到烘干箱在出风口处有大量的热风溢出,该热风作用到冷却辊上,会明显提高水冷辊的表面温度,不利于冷却辊对印刷材料进行冷却,进一步地因为水冷辊表面温度过高,不利于对印刷材料的冷却定型,印刷材料被拉长,直接带来印刷品套色质量下降,同时因为水冷辊表面温度过高,印刷材料上印刷油墨会反黏到水冷辊表面,增加废品率,同时凹印机的印刷速度也不能进一步提高。
6.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印刷速度、提高印刷套色质量,有必要开发一种冷却效果更好的凹版印刷机的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冷却效果更好的凹版印刷机的冷却装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印刷速度、提高印刷套色质量。
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凹版印刷机的冷却装置,包括风冷装置和水冷装置,风冷装置和水冷装置依次设置在印刷材料的走膜路径上的烘干箱之后,风冷装置包括进风风机、变径连接口、分流板、风冷箱和导流板,风冷箱表面均匀开有风孔,内部设置有若干导流板,风冷箱一端与变径连接口焊接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架焊接连接,变径连接口和安装架分别固定在风冷箱两侧的墙板上,固定变径连接口的墙板另一侧固定有进风风机,进风
风机通过墙板上开有的墙板进风口与变径连接口相通,变径连接口内设置有分流板;水冷装置包括水冷辊、进水管、水斗、回水管、进水口和进水管支架,水冷辊内部中空,左右两端分别密封固定连接有左侧轴和右侧轴,右侧轴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墙板上,左侧轴可转动的固定连接另一侧的墙板上,左侧轴中心开有回水孔与水冷辊内部连通,左侧轴贯穿墙板连通墙板另一侧的水斗内部并密封,水斗一端与墙板密封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密封的进水管支架,进水管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内部固定有与进水口相通的进水管,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水孔插入水冷辊内部,并与水冷辊不接触,水斗的底部设置有回水管,用于将水斗内的水排出。
9.进一步,导流板在风冷箱内靠近进风风机的一端依次由低到高均匀排列。
10.进一步,导流板高度依次增高10mm。
11.进一步,还包括回头导辊,回头导辊位于风冷装置和水冷装置之间,当印刷材料不需要水冷装置冷却时,印刷材料的走膜路径是从烘干箱最后一根导辊出烘干箱出口,再到回头导辊,再到过度导辊。
12.进一步,回头导辊与印刷材料的距离为1~5mm,最佳距离位3mm。
13.进一步,变径连接口、安装架和进风风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墙板上。
14.进一步,右侧轴固定在轴承内,轴承安装在墙板上的右侧安装座内,左侧轴固定在薄型轴承内,薄型轴承安装在墙板上的左侧安装座内。
15.进一步,风冷箱吹风面与印刷材料表面的距离为10

60mm,最佳距离位30mm。
16.本实用新型使用风冷箱对印刷材料进行吹风冷却,风冷箱吹出的常温风对从烘干箱溢出的热风起到一个阻挡的作用,可以有效阻挡烘干箱的热风吹拂到水冷辊,同时优化了水冷装置的内部结构,冷却效果更佳,烘干后的印刷材料得到更稳定的冷却定型,印刷材料的伸缩率更稳定,使印刷品套色质量提高,印刷材料上的印刷油墨不容易反黏到水冷辊上,进一步提高了凹印机的印刷速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凹印单元正面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冷装置横向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下视图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装置横向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左侧局部放大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轴承位局部放大图。
24.附图标记:一组凹印单元1、烘干箱2、风冷装置3、回头导辊4、水冷装置5、过度导辊6、印刷材料7、风嘴8、烘干箱出口9、导辊10、凹印印版11、安装架12、墙板13、进风风机14、变径连接口15、分流板16、风冷箱17、导流板一18、导流板二19、导流板三20、导流板四21、风孔22、墙板进风口23、水冷辊24、右侧安装座25、轴承26、进水管27、薄型轴承28、左侧安装座29、进水管30、回水孔31、水斗32、回水管33、进水口34、进水管支架35、左侧轴36、右侧轴37。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阐述。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新型实现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26.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风冷装置3、回头导辊4和水冷装置5,风冷装置3、回头导辊4和水冷装置5依次设置在印刷材料7的走膜路径上的烘干箱2之后,风冷箱吹风面与印刷材料表面的距离l1为30mm,回头导辊4与印刷材料7的距离l2为3mm。回头导辊4位于风冷装置3和水冷装置5之间,当印刷材料7不需要水冷装置5冷却时,印刷材料7的走膜路径是从烘干箱2最后一根导辊10出烘干箱出口9,再到回头导辊4,再到过度导辊6。
27.如图2、图4所示,风冷装置3包括进风风机14、变径连接口15、分流板16、风冷箱17和导流板18,风冷箱17表面均匀开有风孔22,风孔直径¢10mm,密度每平方米500 个孔~1000个孔,均布,风孔22直径范围可以在¢6mm~¢12mm之间,超过该范围,会影响风冷效果。风冷箱17内部设置有4个导流板,依次为导流板一18、导流板二19、导流板三20、导流板四21,导流板一18至导流板四21从风冷箱17进风口开始由低到高排列,相邻的导流板高度相差10mm,导流板一18高度h1、导流板二19高度h2、导流板三20高度h3和导流板四21高度h4关系为h1+30mm=h2+20mm=h3+10mm=h4时,为导流板的最优尺寸。风冷箱17一端与变径连接口15焊接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架12焊接连接,变径连接口15和安装架12分别使用螺栓固定在风冷箱17两侧的墙板13上,固定变径连接口15的墙板13另一侧固定有进风风机14,进风风机14通过墙板13上开有的墙板进风口23与变径连接口15相通,变径连接口15内设置有分流板16。
28.如图5、图6、图7所示,水冷装置5包括水冷辊24、进水管27、水斗32、回水管 33、进水口34和进水管支架35,水冷辊24内部中空,左右两端分别密封固定连接有左侧轴36和右侧轴37,右侧轴37的另一端固定在轴承26内,轴承26安装在墙板13上的右侧安装座25内,左侧轴36固定在薄型轴承28内,薄型轴承28安装在墙板13上的左侧安装座29内,左侧轴26中心开有回水孔31与水冷辊24内部连通,左侧轴26贯穿墙板 13连通墙板13另一侧的水斗32的内部并密封,水斗32一端与墙板13密封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密封的进水管支架35,进水管支架35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水口34,内部固定有与进水口34相通的进水管27,进水管27的另一端通过回水孔31插入水冷辊24内部,并与水冷辊24不接触,水斗32的底部设置有回水管33,用于将水斗32内的水排出。
29.设备运作时,一组凹印单元1的印刷材料7经凹印印版11处理后进入烘干箱2,烘干后在导辊10的带动下从烘干箱出口9离开烘干箱2,当印刷材料7不需要水冷装置5冷却时,印刷材料7的走膜路径是从烘干箱2最后一根导辊10出烘干箱的出口9,再到回头导辊4,再到过度导辊6,此时风冷装置3可以选择工作或不工作,而水冷装置5不参与印刷材料7的冷却工作;当印刷材料7需要水冷辊装置5冷却时,印刷材料7的走膜路径则是从水冷装置5再到过度导辊6,不经过回头导辊4,此时风冷装置3工作。
30.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