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印机的着水辊同时与串水辊及印版滚筒离合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20284发布日期:2021-12-29 09:14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印机的着水辊同时与串水辊及印版滚筒离合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印机的着水辊同时与串水辊及印版滚筒离合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的胶印机的水路中的着水辊离合机构中,仅能实现着水辊20和印版滚筒30的离合。在着水辊20和印版滚筒30的离合压过程中,着水辊20与串水辊10一直保持连接(附图1a和图1b),这样着水辊上带的油墨就会返给串水辊,在下次合压的时候,串水辊会将油墨依次返给计量辊和水斗辊,从而使得整个水路都带上油墨。又因为,附着在各个辊子上的油墨会影响水路的供水稳定,从而影响印张上的油墨颜色的一致性。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产生,就需要让着水辊在和印版滚筒离压的时候也和串水辊离压,在传统设计中,如果要实现上述着水辊和印版滚筒、串水辊离合压的动作,要在每两个辊子上安装一个偏心轴承座以及一个气缸提供动力,因此需要两个气缸提供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胶印机的着水辊同时与串水辊及印版滚筒离合压装置,它不仅节省了动力,更重要的是减小了安装空间。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胶印机的着水辊同时与串水辊及印版滚筒离合压装置,包括印版滚筒、串水辊、着水辊臂架、着水辊、离合机构和压力调节机构;
5.所述印版滚筒固定跨接在胶印机的两侧墙板之间;
6.所述串水辊固定跨接在胶印机的两侧墙板之间,该串水辊的两端轴头上各自安装一个铜套;
7.所述着水辊臂架包括第一着水辊臂架和第二着水辊臂架;其中,
8.所述第一着水辊臂架贴近所述墙板的内侧面设置,该第一着水辊臂架的表面中央开设一个直径与所述铜套的外径适配的孔并可转动地套在所述铜套上,该第一着水辊臂架的顶面前端和顶面后端一一对应地设置一个前凸耳和一个后凸耳;
9.所述第二着水辊臂架通过在后侧面的中部开设一个卧倒的u形槽分为第二臂架上部和第二臂架下部;所述第二臂架上部也贴近所述墙板的内侧面设置,该第二臂架上部的表面中央开设一个着水辊安装孔;所述第二臂架下部一体连接在第二臂架上部的内侧下端且位于所述第一着水辊臂架的内侧,该第二臂架下部的表面中央开设一个直径大于所述铜套的外径的通孔并虚套在所述铜套上,该第二臂架下部的前部通过一销轴与所述第一着水辊臂架的前凸耳铰接,使第一着水辊臂架的后凸耳位于所述u形槽内;
10.所述着水辊跨接在一对第二臂架上部的着水辊安装孔中;
11.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墙板的内侧面上且活塞杆与所述第一着水辊臂架的后凸耳铰接的离合气缸和安装在所述第一着水辊臂架的后凸耳的内侧面上的靠山螺钉;
12.所述压力调节机构包括调压电机、丝杆、移动靠山和限位销;所述调压电机安装在所述墙板的内侧面上;所述丝杆安装在所述调压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移动靠山螺纹连接在
所述丝杆上,该移动靠山的表面前部开设一个腰形限位孔;所述限位销安装在所述第二臂架上部的外侧面上并可移动地嵌在所述移动靠山的腰形限位孔内。
13.上述的胶印机的着水辊同时与串水辊及印版滚筒离合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臂架下部的厚度小于第二臂架上部的厚度,第二臂架上部的厚度大于第一着水辊臂架的厚度。
14.上述的胶印机的着水辊同时与串水辊及印版滚筒离合压装置,其中,所述靠山螺钉通过安装块安装在所述第一着水辊臂架的后凸耳的内侧面上。
15.本实用新型的胶印机的着水辊同时与串水辊及印版滚筒离合压装置具有以下特点:通过一个离合气缸作为动力实现着水辊、串水辊及印版滚筒的离合压,不仅节省了动力,更重要的是减小了安装空间,实现着水辊与印版滚筒离合压的同时也与串水辊实现离压合,避免了着水辊与印版滚筒离压后再合压时墨色不稳的情况产生。
附图说明
16.图1a是现有技术的胶印机的着水辊与印版滚筒合压时的状态图;
17.图1b是现有技术的胶印机的着水辊与印版滚筒离压时的状态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胶印机的着水辊同时与串水辊及印版滚筒离合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着水辊与印版滚筒合压时);
19.图3是图2中的a

a向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胶印机的着水辊同时与串水辊及印版滚筒离合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着水辊与印版滚筒离压时);
21.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胶印机的着水辊与印版滚筒合压时的状态图;
22.图5b是本实用新型的胶印机的着水辊与印版滚筒离压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请参阅图2至图5b,本实用新型的胶印机的着水辊同时与串水辊及印版滚筒离合压装置,包括印版滚筒30、串水辊10、着水辊臂架、着水辊20、离合机构和压力调节机构。
25.印版滚筒30固定跨接在胶印机的两侧墙板100之间。
26.串水辊10固定跨接在胶印机的两侧墙板100之间,该串水辊10的两端轴头上各自安装一个铜套11。
27.着水辊臂架包括第一着水辊臂架3和第二着水辊臂架4;其中,
28.第一着水辊臂架3贴近墙板100的内侧面设置,该第一着水辊臂架3的表面中央开设一个直径与铜套11的外径适配的孔并可转动地套在串水辊10的轴端的铜套11上,该第一着水辊臂架3的顶面前端和顶面后端一一对应地设置一个前凸耳31和一个后凸耳32;后凸耳32的厚度小于第一着水辊臂架3的厚度,即后凸耳32的内侧面被削去一层厚度;
29.第二着水辊臂架4通过在后侧面的中部开设一个卧倒的u形槽40分为第二臂架上部和第二臂架下部,第二臂架下部的厚度小于第二臂架上部的厚度,第二臂架上部的厚度大于第一着水辊臂架3的厚度;第二臂架上部也贴近墙板100的内侧面设置,该第二臂架上部的表面中央开设一个着水辊安装孔;第二臂架下部一体连接在第二臂架上部的内侧下端
且位于第一着水辊臂架3的内侧,该第二臂架下部的表面中央开设一个直径大于铜套11的外径的通孔41并虚套在铜套11上,该第二臂架下部的前部通过一销轴42与第一着水辊臂架3的前凸耳31铰接,使第一着水辊臂架3的后凸耳32伸到u形槽40内。
30.着水辊20跨接在一对第二臂架上部的着水辊安装孔中。
31.离合机构包括离合气缸50和靠山螺钉52;离合气缸50的活塞杆通过气缸连杆51与第一着水辊臂架3的后凸耳32铰接;靠山螺钉52通过安装块53安装在第一着水辊臂架3的后凸耳32的内侧面上。
32.压力调节机构包括调压电机60、丝杆61、移动靠山62和限位销63;其中,调压电机60为伺服电机并安装在墙板100的内侧面上;丝杆61通过联轴器安装在调压电机60的转轴上;移动靠山62螺纹连接在丝杆61上,该移动靠山62的表面前部开设一个腰形限位孔620;限位销63安装在第二臂架上部的外侧面上并可移动地嵌在移动靠山62的腰形限位孔620内。
33.本实用新型的胶印机的着水辊同时与串水辊及印版滚筒离合压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34.在着水辊20与印版滚筒30合压时(见图2),离合气缸50的活塞杆伸出,使第一着水辊臂架3绕铜套11顺时针旋转,第一着水辊臂架3带着靠山螺钉52抵压在第二着水辊臂架4的u形槽40的上侧壁面上,推动第二着水辊臂架4绕销轴42顺时针旋转,使第二着水辊臂架4带着着水辊20与印版滚筒30靠紧,同时第二着水辊臂架4带动限位销63移动到移动靠山62的腰形限位孔620的前端;通过调压电机60和丝杆61前后拉动移动靠山62,使得限位销63的位置跟着移动靠山62前后移动,进而使着水辊20与印版滚筒30之间的压力发生变化。通过调节靠山螺钉52能调节着水辊20和串水辊10之间的中心距,即能调节着水辊20和串水辊10之间的压力。
35.在着水辊20与印版滚筒30离压时(见图4),离合气缸50的活塞杆缩回,拉着第一着水辊臂架3绕铜套11逆时针旋转,并使靠山螺钉52离开第二着水辊臂架4的u形槽40的上侧壁面,使第二着水辊臂架4向后移动,第二着水辊臂架4带着着水辊20与印版滚筒30离压,同时,第二着水辊臂架4带着限位销63移动到移动靠山62的腰形限位孔620的后端,限制第二着水辊臂架4继续移动,同时第二臂架下部的通孔41的一侧会靠到铜套11上,实现了着水辊20与串水辊10分离的效果。
36.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