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65726发布日期:2022-12-16 19:3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公开热敏式的行式打印机。行式打印机在印字头与安装印字头的头托架之间具有位置调整机构。位置调整机构利用偏心凸轮来使印字头相对于头托架相对移动,在记录纸的搬运方向上调整印字头与压纸件的位置关系。在位置调整后,印字头通过固定螺丝而固定于头托架。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8839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7.在专利文献1的行式打印机中,工具对偏心凸轮的调整方向和固定螺丝的固定方向是相反方向,在设置有将印字头向压纸件压靠的按压载荷的调整机构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与位置调整机构的干涉,有可能招致结构的大型化。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能够调整头单元相对于压纸辊的位置关系的单元的小型化的打印装置。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头单元,保持多个发热体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打印头及供所述打印头固定的散热器;头保持部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保持所述头单元;压纸辊,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支撑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对所述头保持部件以能够在所述打印头接近所述压纸辊的接近位置与所述打印头远离所述压纸辊的隔离位置之间摆动的方式进行支撑;施力部件,对所述头单元施力,施加将所述打印头向所述压纸辊压靠的按压载荷;及调整机构,具有:调整轴,所述调整轴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在所述支撑轴与由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头单元施力的部位即施力部位之间的位置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向所述头保持部件侧突出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和偏心凸轮,所述偏心凸轮能够绕着所述调整轴旋转,以相对于所述调整轴偏心的状态与所述头保持部件接触,并且,通过所述偏心凸轮的旋转使所述头单元相对于所述头保持部件相对地移动,由此能够调整所述打印头处于所述接近位置时的所述发热体相对于所述压纸辊的位置。
11.本方案的打印装置在施力部件能够对支撑于支撑轴而摆动的头保持部件所保持的头单元施加充分的按压载荷的施力部位与支撑轴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调整机构。由此,打印装置能够实现单元的小型化,进而能够实现产品的小型化。
12.可以是,本方案的所述头保持部件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分离的各位置处具有两个插
通孔,所述两个插通孔供将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头保持部件固定为一体的固定螺丝插通,所述散热器具有与所述两个插通孔分别对应且供所述固定螺丝紧固的两个紧固部,所述两个插通孔中的一个插通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固定螺丝的外径具有比另一个插通孔大的间隙。头单元容易因小型化而受到与发热体的驱动相伴的热的影响。在散热器因热而发生了膨胀的情况下,散热器容易在发热体排列的第一方向上较长地延伸。关于头单元,即使散热器膨胀,也能够通过一个插通孔处的第一方向的间隙来防止相对于头保持部件的位置偏差。
13.可以是,本方案具有刻度,该刻度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及所述头保持部件中的一方,排列成以所述调整轴为中心的圆弧状,表示所述偏心凸轮的旋转位置。打印装置能够利用以刻度为基准的偏心凸轮的旋转量而容易地进行发热体相对于压纸辊的位置调整。
14.可以是,本方案的所述散热器的所述施力部位处于如下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打印头的所述发热体的配置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对应位置,而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偏离的位置。散热器的施力部位例如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通过施力部位相对于与发热体的配置位置对应的位置而在第三方向上错开地形成,因冲压加工而产生的凹部不位于发热体的第二方向。由于在发热体的第二方向上在打印头与散热器之间没有空间,所以散热器能够发挥充分的散热效果,能够防止头单元相对于头保持部件的位置偏差。
15.可以是,本方案的所述施力部件是压缩螺旋弹簧,具备弹簧保持部件,该弹簧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头保持部件而配置于与所述头单元相反的一侧,能够以所述支撑轴为中心与所述头保持部件一起摆动,具有直径比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内径大的第一突部,利用所述第一突部来保持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一端,所述散热器的所述施力部位形成为直径比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内径小且将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定位的第二突部。压缩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在第二突部的径向上与第二突部之间具有间隙。因而,压缩螺旋弹簧的另一端能够在头单元的位置调整中实现第二突部的位置的变更或者由散热器的热膨胀引起的位置偏差,能够维持相对于头单元的按压载荷的施加状态。
16.可以是,本方案的所述调整机构设置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分离的各位置处,所述施力部位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于两个所述调整机构之间的位置。压缩螺旋弹簧处于两个调整机构之间,因此不妨碍偏心凸轮的旋转。因而,打印装置能够确保头单元的位置调整的容易性,并实现单元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17.图1是打印装置1的立体图。
18.图2是示出框架7、压纸辊4、打印单元5及手柄部件6的位置关系的右视图。
19.图3是压纸辊4、打印单元5、手柄部件6的立体图。
20.图4是打印单元5的俯视图。
21.图5是从下方观察时的打印单元5的立体图。
22.图6是沿图2的i-i线切断并从箭头方向观察时的打印单元5的仰视图。
23.图7是沿图2的ii-ii线切断并从箭头方向观察时的打印单元5的剖视图。
24.图8是沿图4的iii-iii线切断并从箭头方向观察时的打印单元5的剖视图。
25.图9是沿图4的iv-iv线切断并从箭头方向观察时的打印单元5的剖视图。
26.图10是沿图4的v-v线切断并从箭头方向观察时的打印单元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打印装置1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参照的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能够采用的技术特征,记载的装置的结构等并非旨在仅限定于此,只是说明例。将图1的上方、下方、左斜上方、右斜下方、左斜下方及右斜上方分别设为打印装置1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前方、后方。
28.《打印装置1的概要》
29.参照图1~图3来说明打印装置1的概要。打印装置1是热转印型的打印装置。打印装置1执行利用打印头50(参照图3)来加热墨带且将墨带的墨向打印介质90转印的动作(以下,称作“打印动作”)。
30.如图1所示,打印装置1具备壳体2。壳体2将打印装置1的框架7(参照图2)收容于内部。框架7将压纸辊4、打印单元5、手柄部件6、控制部(未图示)、驱动部20等支撑于内部。控制部具有控制打印装置1整体的cpu。驱动部20是用于搬运打印介质90及墨带的电动机。压纸辊4、打印单元5及手柄部件6的详情后述。壳体2是箱状,具有上壁2u、下壁2s、左壁2l、右壁2r、前壁2f、后壁2b及盖部2c。
31.在上壁2u的上表面中的前端部设置有多个开关21。在上表面进一步在比开关21靠后方处设置有排出部22。排出部22是形成于上壁2u的贯通孔。排出部22的形状是在左右方向上长的长方形。在壳体2内被打印后的打印介质90经由排出部22而向壳体2外排出。设置于排出部22的前端部的切断部23是能够将打印介质90中的被打印了的部分切离的刀。
32.在右壁2r的右表面设置有开口26。开口26与设置于壳体2内的带装配部27连通。在带装配部27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带盒3。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出带盒3从带装配部27脱离的状态。
33.在带盒3收容未图示的墨带卷绕于筒状的芯的带卷和用于卷取已使用的墨带的卷取卷。从带卷放出的墨带在壳体2内被向前方搬运。墨带在搬运过程中由后述的打印头50加热。加热后的墨带由卷取卷卷取。
34.上壁2u的后端部、后壁2b的上端部及左壁2l和右壁2r各自的上端部中的后端附近分别在壳体2的后端部形成开口28。盖部2c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后壁2b的上端部,能够对开口28进行开闭。图1示出由盖部2c开放了开口28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1的虚线示出由盖部2c封闭了开口28的状态。开口28与设置于壳体2内的介质装配部29连通。在介质装配部29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打印介质90卷绕于筒状的芯的介质卷9。用户能够通过打开开口28来更换介质卷9。
35.打印介质90从装配于介质装配部29的状态的介质卷9放出,在壳体2内朝向排出部22而被向前方搬运。打印介质90在搬运过程的一部分中,在从带盒3的带卷放出的墨带的上侧并行。在打印介质90和墨带各自中的互相并行的部分(以下,称作“并行部分”)处,由打印头50加热墨带,墨带的墨向打印介质90转印。转印有墨的打印介质90经由排出部22而向壳体2外排出。
36.《压纸辊4》
37.压纸辊4将打印介质90及墨带各自的并行部分夹持于该压纸辊4与打印头50之间。
如图2、图3所示,压纸辊4具有圆柱状。压纸辊4相对于打印介质90的并行部分配置于上侧。在压纸辊4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孔40。在贯通孔40插通有旋转轴4a。旋转轴4a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旋转轴4a的左右两端部固定于框架7。需要说明的是,图2图示左侧和上侧的框架7。压纸辊4由旋转轴4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压纸辊4的旋转中心与旋转轴4a的中心4c一致。驱动部20固定于左侧的框架7的前部。左侧的框架7在左表面侧具有多个齿轮(未图示)。多个齿轮将驱动部20产生的驱动力向压纸辊4传递。
38.《打印单元5》
39.打印单元5利用打印头50加热墨带的并行部分,使墨向打印介质90转印。打印单元5相对于墨带的并行部分配置于下侧。打印单元5具有头保持器51、移动部56及一对弹簧57。
40.头保持器51具有基部51a及一对突出部51b。基部51a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板状,与上下方向交叉。一对突出部51b从基部51a的后端部且左右两端部向后方分别突出。一对突出部51b分别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孔。在一对突出部51b各自的贯通孔插通有支撑轴5a。支撑轴5a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支撑轴5a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固定于左右两侧的框架7。头保持器51由支撑轴5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头保持器51的转动中心与支撑轴5a的中心5c一致。中心5c配置于比支撑压纸辊4的旋转轴4a的中心4c靠下方且后方处。
41.图3示出头保持器51以支撑轴5a为中心在从右侧观察的状态下向逆时针方向最大限度转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基部51a向下方远离压纸辊4。以下,将配置于图3所示的转动位置的头保持器51的位置称作“隔离位置”。另一方面,图2示出头保持器51以支撑轴5a为中心在从右侧观察的状态下向顺时针方向最大限度转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基部51a从下方接近压纸辊4。以下,将配置于图2所示的转动位置的头保持器51的位置称作“接近位置”。
42.如图2、图3所示,打印头50设置于头基板54的上表面。打印头50是由多个发热元件构成的行式热敏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头基板54通过粘接剂而粘贴固定于散热器53的上表面。头基板54和散热器53是固定为一体的头单元52。头单元52将散热器53配置于下侧,头单元52安装于头保持器51的基部51a的上表面。
43.移动部56具有轴承部56a、延伸设置部56b及弹簧接受部56c。轴承部56a配置于头保持器51的一对突出部51b之间。轴承部56a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孔。支撑轴5a插通于轴承部56a的贯通孔。移动部56由支撑轴5a以能够以前侧为自由端进行摆动的方式支撑。移动部56的转动中心与支撑轴5a的中心5c一致。也就是说,头保持器51及移动部56均能够以支撑轴5a为中心进行转动。延伸设置部56b从轴承部56a向前斜下方延伸。弹簧接受部56c设置于延伸设置部56b的前端部。弹簧接受部56c配置于头保持器51的基部51a的下方。弹簧接受部56c在上表面处接受一对弹簧57。
44.一对弹簧57配置于弹簧接受部56c的上方且左右两端部附近。在弹簧接受部56c形成有一对突部56d、56e。一对弹簧57分别是压缩螺旋弹簧。一对弹簧57的下端部分别向突部56d、56e嵌合。一对弹簧57处于固定于头保持器51的基部51a的头单元52的施力部位53c与移动部56的弹簧接受部56c之间(参照图10)。
45.《手柄部件6》
46.手柄部件6接受用户的操作,将打印单元5的打印头50向压纸辊4侧按压。手柄部件6具有按压部65及操作部66。
47.按压部65具有轴承部61及一对抵接部62。轴承部61具有圆柱状,在左右方向上延
伸。轴承部6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孔。固定于壳体2内的未图示的转动轴(以下,称作“手柄转动轴”)从轴承部61的左端部进入贯通孔,延伸至右端部。在手柄转动轴的右端部,轴承部61以不从手柄转动轴脱落的方式由螺丝60螺纹紧固。将手柄转动轴的中心称作“中心6c”。中心6c配置于比支撑打印单元5的支撑轴5a的中心5c靠下方且比支撑压纸辊4的旋转轴4a的中心4c靠前方处。一对抵接部62分别从轴承部61向以手柄转动轴的中心6c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突出。一对抵接部62在与手柄转动轴平行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隔离。一对抵接部62各自的左右方向的间隔与一对弹簧57的左右方向的间隔大致一致。一对抵接部62能够从下方与移动部56的弹簧接受部56c接触。操作部66具有从一端部66a向另一端部66b一边弯曲一边延伸的棒状。一端部66a连结于轴承部61的左端部。
48.手柄部件6由手柄转动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手柄部件6的转动中心与手柄转动轴的中心6c一致。图3示出手柄部件6以手柄转动轴为中心在从右侧观察的状态下向顺时针方向最大限度转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按压部65的一对抵接部62相对于移动部56的弹簧接受部56c向下方稍微隔离。在该情况下,处于弹簧接受部56c与头保持器51之间的一对弹簧57不压缩,不按压头保持器51。因而,头保持器51配置于隔离位置。
49.在手柄部件6在从右侧观察的状态下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按压部65的一对抵接部62从下方与头保持器51的弹簧接受部56c接触,对弹簧接受部56c施加朝上的力。移动部56根据弹簧接受部56c从一对抵接部62接受力而在从右侧观察的状态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头保持器51根据经由一对弹簧57从移动部56接受朝上的力而在从右侧观察的状态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结果,头保持器51从隔离位置转动至接近位置。
50.图2示出手柄部件6以手柄转动轴为中心在从右侧观察的状态下向逆时针方向最大限度转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一对弹簧57压缩。一对弹簧57通过因压缩而产生的弹性力来按压头保持器51。在该情况下,头保持器51的打印头50被向压纸辊4侧按压。
51.《打印单元5的位置调整功能》
52.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的打印单元5具备能够调整打印头50相对于压纸辊4的位置关系的调整机构70。参照图4~图10来说明调整机构70。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头保持器51保持头单元52的方向即散热器53及头基板54的厚度方向定义为打印单元5中的“保持方向”。另外,在打印单元5中,以打印头50处于接近位置时为基准,将散热器53侧称作保持方向的“上侧”,将头保持器51侧称作保持方向的“下侧”。另外,打印介质90相对于打印单元5的搬运方向以打印头50处于接近位置时为基准,是与打印头50延伸的左右方向和头基板54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打印时的搬运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向定义为打印单元5中的“调整方向”。即,调整方向是在打印单元5中进行散热器53相对于头保持器51的位置的调整的方向。另外,在调整方向上,将进行使打印头50相对于压纸辊4向打印介质90的搬运方向的上游侧移动的调整的朝向称作“正侧”,将进行使打印头50相对于压纸辊4向打印介质90的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移动的调整的朝向称作“负侧”。
53.调整机构70是为了调整打印头50相对于压纸辊4的位置关系而使头单元52相对于头保持器51的位置在调整方向上移动的机构。如图4所示,打印头50在头基板54的上表面上在靠近调整方向负侧的缘部的位置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头基板54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延伸,调整方向的长度是散热器53的大致一半的大小。头基板54在散热器53上表面上固定于靠近调整方向负侧的位置。散热器53配置于头保持器51的基部51a的上表面,由两个固
定螺丝73a、73b(参照图5)紧固固定。即,具备打印头50的头基板54和散热器53作为一体的头单元52而保持于头保持器51的保持方向上侧。
54.如图5~图10所示,固定螺丝73a是形成有十字孔的螺栓。固定螺丝73b是形成有六角孔的螺栓。固定螺丝73b的轴的外径比固定螺丝73a的轴的外径大。散热器53在调整方向负侧且左右两侧各自的角部具有供各固定螺丝73a、73b紧固的螺纹孔53a、53b。螺纹孔53a、53b分别形成于从散热器53的上表面侧通过冲压加工而被向下方挤出且在下表面处隆起的部分。在散热器53的上表面中,在与螺纹孔53a、53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53f(参照图9)。
55.在散热器53的下表面中,螺纹孔53a、53b之间的部位是弹簧57的上端部将头单元52向上方按压的施力部位53c。在施力部位53c设置有向散热器53的下方突出的一对突部53d、53e。突部53d、53e形成于互相在左右方向上分离的位置。突部53d、53e分别从散热器53的上表面侧通过冲压加工而被向下方挤出,呈圆柱状地突出。在散热器53的上表面中,在与突部53d、53e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53g(参照图10)。
56.这样,调整方向上的凹部53f、53g各自的形成位置是相对于在向散热器53贴设的头基板54设置的打印头50的形成位置在保持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因而,在打印头50的保持方向上,在头基板54与散热器53之间未配置由凹部53f、53g形成的空间。因而,散热器53能够对伴随于打印头50的驱动而从头基板54传导的热发挥充分的散热效果。
57.如图7所示,散热器53在调整方向上在螺纹孔53a、53b各自的调整方向正侧具有一对调整轴71a、71b。调整轴71a、71b是圆棒状,通过铆接而固定于散热器53的下表面,朝向下方在保持方向上延伸。
58.头保持器51的基部51a在调整方向负侧且左右两侧各自的角部具有在保持方向上贯通且供固定螺丝73a、73b的轴分别插通的插通孔51c、51d。插通孔51c、51d分别是在调整方向上较长的长圆形状。插通孔51c、51d的形成位置是散热器53的螺纹孔53a、53b分别在保持方向上配置于插通孔51c、51d内的位置(参照图8)。插通孔51c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与固定螺丝73a的轴的外径大致相同,调整方向的长度比固定螺丝73a的轴的外径大。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于插通孔51c与固定螺丝73a的轴之间的间隙g1是不妨碍轴向调整方向的顺畅的移动的程度的大小。通过插通孔51c引导固定螺丝73a的轴,调整机构70能够在左右方向上限制打印头50的位置调整,而将打印头50的位置调整制约在调整方向上。
59.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于插通孔51d与固定螺丝73b的轴之间的间隙g2比间隙g1大。在接受了与打印头50的驱动相伴的热的影响的情况下,在左右方向上长的散热器53因热膨胀而向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度比调整方向大。打印单元5能够将因热膨胀而可能产生的散热器53相对于头保持器51的左右方向的延伸利用间隙g2来吸收,防止打印头50的位置偏差。并且,通过插通孔51d引导固定螺丝73b的轴,调整机构70能够在调整方向上进行打印头50的位置调整。
60.头保持器51的基部51a在调整方向上在插通孔51c、51d各自的调整方向正侧具有在保持方向上贯通且供2个调整机构70分别配置的凸轮孔51e、51f。2个调整机构70是调整轴71a及偏心凸轮72a和调整轴71b及偏心凸轮72b。凸轮孔51e、51f分别是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调整轴71a、71b分别对偏心凸轮72a、72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调整轴71a、71b分别配置于凸轮孔51e、51f的大致中央。偏心凸轮72a、72b的保持方向的截面是圆形,偏心凸轮72a、72b在比截面的中心偏心的位置具有调整轴71a、71b的插通孔。凸
轮孔51e、51f的调整方向的长度与偏心凸轮72a、72b的截面的直径大致相同。偏心凸轮72a、72b分别能够绕着调整轴71a、71b旋转,以相对于调整轴71a、71b偏心的状态在调整方向上与凸轮孔51e、51f接触。在偏心凸轮72a、72b的下端部分别固定有把手部74a、74b(参照图5)。作业者能够操作把手部74a、74b而分别转动偏心凸轮72a、72b。
61.另外,头保持器51的基部51a在左右方向上在插通孔51c、凸轮孔51e与插通孔51d、凸轮孔51f之间具有用于将弹簧57在保持方向上插通的开口部51g。头单元52的施力部位53c经由开口部51g而向保持方向下侧露出。
62.如图10所示,打印单元5将一对弹簧57配置于在头单元52的施力部位53c形成的突部53d、53e与在移动部56的弹簧接受部56c形成的突部56d、56e之间。弹簧接受部56c的突部56d、56e的外径d2比弹簧57的内径d0大。弹簧57的下端部向突部56d、56e嵌入,防止脱落。施力部位53c的突部53d、53e的外径d1比弹簧57的内径d0小。突部53d、53e配置于弹簧57的上端部的内侧,抑制施力部位53c中的弹簧57的上端部的位置偏差。另外,突部53d、53e在由调整机构70变更了头单元52的位置的情况或者散热器53发生了热膨胀的情况下,即使突部53d、53e与弹簧57的上端部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偏离原位置,也能够通过径差而吸收。
63.如图7所示,调整机构70将一对弹簧57的配置位置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互相分离的位置。由此,一对弹簧57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更均一地将按压载荷向打印头50施加。另外,打印单元5是在左右方向上互相分离的位置设置2个调整机构70且在调整机构70之间配置一对弹簧57的结构。即,把手部74a、74b和固定螺丝73a、73b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弹簧接受部56c及施力部位53c的外侧。由此,在打印单元5中,把手部74a、74b的操作及固定螺丝73a、73b的紧固的动作不容易被弹簧接受部56c及施力部位53c阻碍。
64.另外,2个调整机构70在调整方向上配置于头单元52的施力部位53c与支撑头保持器51的支撑轴5a之间。打印单元5设为确保施力部位53c与支撑轴5a的距离而能够实现弹簧57向头单元52的充分的按压载荷的施加的构造。在此基础上,打印单元5通过将进行头单元52的位置调整的调整机构70配置于施力部位53c与支撑轴5a之间,从而将各元件的配置布局效率化,抑制打印单元5大型化。
65.如图6所示,头保持器51在下表面具有刻度75a、75b。刻度75a在供偏心凸轮72a配置的凸轮孔51e的周围形成于调整轴71a的右侧,排列成以调整轴71a为中心的圆弧状。刻度75b在供偏心凸轮72b配置的凸轮孔51f的周围形成于调整轴71b的左侧,排列成以调整轴71b为中心的圆弧状。偏心凸轮72a、72b的把手部74a、74b分别具有指示片74c、74d。指示片74c、74d分别是从把手部74a、74b的外周面向调整轴71a、71b的径向的一方向突出的突起部。把手部74a的指示片74c向右方突出,在从保持方向下侧目视的情况下指示刻度75a。把手部74b的指示片74d向左方突出,在从保持方向下侧目视的情况下指示刻度75b。即,调整机构70能够通过指示片74c、74d指示的刻度75a、75b的位置来提示头单元52相对于头保持器51的调整方向的位置。
66.《打印头50的位置调整动作》
67.使用这样的调整机构70来调整打印头50相对于压纸辊4的位置关系的作业例如在打印装置1的制造过程中进行。作业者拧松打印单元5的固定螺丝73a、73b,使得能够移动头单元52相对于头保持器51的位置。接着,作业者一边确认指示片74c、74d指示刻度75a、75b的位置,一边旋转把手部74a、74b。偏心凸轮72a、72b分别按压凸轮孔51e、51f,插通孔51c、
51d分别在调整方向上引导固定螺丝73a、73b的轴。头单元52相对于头保持器51而向调整方向的正侧或负侧移动。由此,打印头50相对于压纸辊4的位置调整在调整方向上进行。在位置调整后,作业者拧紧固定螺丝73a、73b,将头单元52固定于头保持器51,完成作业。
68.《打印动作》
69.用户操作打印装置1的操作部66,将手柄部件6在从右侧观察的状态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压纸辊4和打印单元5中的头保持器51的基部51a在上下方向上隔离。接着,用户将带盒3向打印装置1装配。接着,用户将介质卷9向打印装置1装配,将打印介质90向前方放出而引导至排出部22。此时,带盒3的墨带和打印介质90各自的并行部分通过压纸辊4与头保持器5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支撑于头保持器51的打印头50和墨带是隔离的状态,所以无法在该状态下进行打印动作。
70.接着,用户操作操作部66,将手柄部件6在从右侧观察的状态下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墨带和打印介质90各自的并行部分由压纸辊4和头保持器51夹持。此时,压纸辊4从上方与打印介质90接触,打印头50从下侧与墨带接触。另外,通过一对弹簧57的弹性力,支撑于头保持器51的打印头50被向压纸辊4侧按压。
71.接着,用户对开关21进行用于开始打印动作的输入操作。打印装置1开始打印动作。控制部控制驱动部20,使其搬运打印介质90及墨带。同时,控制部开始打印头50的加热。由此,墨带被加热而墨向打印介质90转印。转印有墨的打印介质90从排出部22排出。
72.《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73.如以上说明那样,打印单元5在弹簧57能够对支撑于支撑轴5a而摆动的头保持器51所保持的头单元52施加充分的按压载荷的施力部位53c与支撑轴5a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调整机构70。由此,打印装置1能够实现头单元52的小型化,进而能够实现产品的小型化。
74.头单元52容易因小型化而受到与打印头50的驱动相伴的热的影响。在散热器53因热而发生了膨胀的情况下,散热器53容易在发热元件排列的左右方向上较长地延伸。关于头单元52,即使散热器53膨胀,也能够通过插通孔51d与固定螺丝73b的轴之间的左右方向的间隙g2来防止相对于头保持器51的位置偏差。
75.打印单元5通过以刻度75a、75b为基准的偏心凸轮72a、72b的旋转量,能够容易地进行打印头50相对于压纸辊4的位置调整。
76.头单元52的施力部位53c例如通过对散热器53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通过施力部位53c相对于与打印头50的配置位置对应的位置而在调整方向上错开地形成,因冲压加工而产生的凹部53f、53g不位于打印头50的保持方向。由于在打印头50的保持方向上在打印头50与散热器53之间没有空间,所以散热器53能够发挥充分的散热效果。由此,打印单元5能够防止头单元52相对于头保持器51的位置偏差。
77.弹簧57的上端部在突部53d、53e的径向上与突部53d、53e之间具有间隙。因而,弹簧57的上端部能够实现由头单元52的位置调整引起的突部53d、53e的位置的变更或者由散热器53的热膨胀引起的位置偏差,能够维持相对于头单元52的按压载荷的施加状态。
78.弹簧57在左右方向上处于两个调整机构70之间,因此不妨碍相对于偏心凸轮72a、72b的把手部74a、74b的操作。因而,打印装置1能够确保头单元52的位置调整的容易性,并实现打印单元5的小型化。
7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一方向”的一例。保持方向是本发明
的“第二方向”的一例。头保持器51是本发明的“头保持部件”的一例。弹簧57是本发明的“施力部件”的一例。调整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三方向”的一例。螺纹孔53a、53b是本发明的“紧固部”的一例。突部56d、56e是本发明的“第一突部”的一例。突部53d、53e是本发明的“第二突部”的一例。
80.《变形例》
81.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打印装置1的打印方式不限定于将墨带的墨利用打印头50来加热并转印的热转印方式。例如,打印装置1的打印方式也可以是将热敏纸利用打印头50来加热而使其发色的热敏方式。也可以取代一对弹簧57而使用仅设置于左右方向的中央的单个弹簧。也可以取代弹簧而使用通过压缩而产生弹性力的弹性体。
82.也可以取代一对偏心凸轮72a、72b而使用仅设置于左右方向的一方或中央的单个偏心凸轮。偏心凸轮72a、72b的截面不限于圆形状,也可以是椭圆形状。调整轴71a、71b也可以设置于偏心凸轮72a、72b,向形成于散热器53的插入孔插入而使用,能够旋转偏心凸轮72a、72b。
83.也可以取代一对固定螺丝73a、73b而使用仅设置于左右方向的一方或中央的单个固定螺丝。也可以取代固定螺丝73a而使用由插通孔51c引导的销,并向散热器53固定。刻度75a、75b可以通过向头保持器51打印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加工头保持器51的下表面而设置。
84.附图标记说明
85.1打印装置
86.4压纸辊
87.4a旋转轴
88.5a支撑轴
89.50打印头
90.51头保持器
91.51c、51d插通孔
92.52头单元
93.53散热器
94.53a、53b螺纹孔
95.53c施力部位
96.53d、53e突部
97.53f、53g凹部
98.56移动部
99.56d、56e突部
100.57弹簧
101.70调整机构
102.71a、71b调整轴
103.72a、72b偏心凸轮
104.73a、73b固定螺丝
105.75a、75b刻度
106.g1、g2间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