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文标签压制器

文档序号:31112151发布日期:2022-08-12 21:0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盲文标签压制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盲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盲文标签压制器。


背景技术:

2.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透过点字板、点字机、点字打印机等在纸张上制作出不同组合的凸点而组成,一般每一个方块的点字是由六点组成,左侧从上到下为123,右侧为456,叫一方,它是由法国盲人路易
·
布莱叶于1824年创造的,《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作为语言文字规范发布,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3.而一般的盲文标签都是提前制作好的,当需要更改某个标签时又得花费金钱去重新订做,所以部分商家都是使用工具自行按压标签制作成盲文标签,人工按压耗费人力时间,且容易出现按压不够精确,使得盲文标签出现误差,所以如何设计出一种盲文标签压制器,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盲文标签压制器,通过按压使得标签插入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盲文标签压制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入口,所述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凸条,所述凸条的外侧卡接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钉体,所述钉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圆块,所述圆块的底部设有弹簧,所述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圆孔,所述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出口。
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时,通过将标签从入口内插入,然后将标签放置在圆孔的上方时,通过需要制作的盲文,然后按压相对应的钉体,通过钉体下滑带动弧形块下滑,使得圆块对弹簧进行挤压,当钉体的一端将标签顶出圆孔的内壁,形成盲文时,然后旋转钉体,使得弧形块的顶部与凸条的底部贴合,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得弧形块与凸条抵紧,使得钉体被限位,从而不再需要人力下压耗费手劲,稍作停留,使得盲文成型稳定。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的内壁插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套接有第一滚筒,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插接有第一圆盘。
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时,通过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转轴与第一滚筒转动。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圆盘的一侧固定安装有z形杆,所述z形杆的一端插接有防滑套。
1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时,通过工作人员手握持住防滑套转动,使得z形杆带动第一圆盘旋转。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滚筒的底部设有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的内部插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插接有第二圆盘。
12.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时,通过将标签从入口插入时与第一滚筒的外部贴合,利用第一滚筒转动带动第二滚筒转动,通过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转动,从而夹持标签向前滑动,且使得标签更加平整,利用第二滚筒转动带动第二圆盘转动。
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圆盘的一侧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杆。
14.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时,当第二圆盘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杆旋转,使得第二连杆呈上下往复状滑动。
1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插接有圆柱,所述圆柱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橡胶板。
1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时,当第二连杆上下运动时,带动橡胶板与圆孔的底部接触,使得盲文成型的标签脱离圆孔的内部。
1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面板,所述面板的一侧插接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卡接在第二连杆的外侧。
1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时,通过面板固定支撑夹持块,利用夹持块夹持第二连杆,对第二连杆起到限位防止脱落的作用,且第二连杆上下运动时,会带动夹持块翻转,从而不阻碍第二连杆运动。
1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钉体,当标签从入口处插入,然后将标签放置在圆孔的上方,通过需要制作的盲文,然后按压相对应的钉体,通过钉体下滑带动弧形块下滑,然后圆块对弹簧进行挤压,当钉体的一端将标签顶出圆孔的内壁,形成盲文时,然后旋转钉体,使得弧形块的顶部与凸条的底部贴合,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得弧形块与凸条抵紧,使得钉体被限位,从而不再需要人力持续保持下压状,利用圆孔的限位,使得精确度提高,从而提升了便捷性与精确性;
2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防滑套,当标签盲文成型后,将钉体旋转使得弧形块与凸条不再抵紧,利用弹簧的弹力使得钉体向上滑动,使得钉体脱离圆孔,然后转动防滑套,使得第一滚筒带动第二滚筒转动,从而使得橡胶板向上运动将标签顶出圆孔内,且通过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转动,使得标签的一端自动从出口处出来,标签的尾端停留在圆孔上方,然后继续制作盲文,从而提升了便捷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a部结构放大图。
26.附图标记为:1、本体;2、入口;3、筒体;4、凸条;5、弧形块;6、钉体;7、圆块;8、弹簧;9、圆孔;10、出口;11、第一转轴;12、第一滚筒;13、第一圆盘;14、z形杆;15、防滑套;16、第二滚筒;17、第二转轴;18、第二圆盘;19、第一连杆;20、第二连杆;21、圆柱;22、橡胶板;23、面
板;24、夹持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参照说明书附图1-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盲文标签压制器,包括本体1,如图1所示,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入口2,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装纳的筒体3,如图4所示,筒体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用于限位的凸条4,凸条4的外侧卡接有用于抵紧的弧形块5,弧形块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钉体6,通过钉体6的设置,使得钉体6在下滑时带动弧形块5下滑,当弧形块5与凸条4脱离后,旋转钉体6,使得弧形块5的顶部抵住凸条4的底部,如图2所示,钉体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圆块7,圆块7的底部设有弹簧8,通过圆块7的设置,当钉体6下滑时,圆块7可以挤压弹簧8,使得钉体6的一端能插入圆孔9内,利用弹簧8的弹力,使得弧形块5与凸条4呈抵紧状时弹簧8能加大抵紧的力度,当弧形块5与凸条4不再抵紧时,利用弹簧8的弹力使得钉体6向上滑动恢复原位,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圆孔9,圆孔9与钉体6的数量均设置为12个,通过圆孔9的设置,使得制作盲文时钉体6将标签插进圆孔9内,使得制作盲文更加精确,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出口10。
29.针对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当实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标签从入口2处插入,然后将标签放置在圆孔9的上方,通过需要制作的盲文,然后按压相对应的钉体6,通过钉体6下滑带动弧形块5下滑,通过圆块7对弹簧8进行挤压,当钉体6的一端将标签顶出圆孔9的内壁,形成盲文时,然后旋转钉体6,使得弧形块5的顶部与凸条4的底部贴合,通过弹簧8的弹力使得弧形块5与凸条4抵紧,使得钉体6被限位,稍作停留使得盲文成型稳定,然后旋转钉体6使得弧形块5与凸条4不再抵紧,利用弹簧8的弹力使得钉体6向上滑动恢复原位。
30.其中,如图3所示,本体1的内壁插接有用于支撑旋转的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的外壁套接有用于滚动的第一滚筒12,第一转轴11的一端插接有第一圆盘13,第一圆盘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z形杆14,z形杆14的一端插接有防滑套15,如图2所示,第一滚筒12的底部设有第二滚筒16,通过第二滚筒16的设置,当标签插入在第一滚筒12与第二滚筒16之间时,利用第一滚筒12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滚筒16反转,使得标签被滚动向前滑动,且标签在被滚压后更加平整,如图1所示,第二滚筒16的内部插接有用于支撑旋转的第二转轴17,第二转轴17的一端插接有第二圆盘18,第二圆盘18的一侧铰接有第一连杆19,第一连杆19的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杆20,第二连杆20的一侧插接有用于支撑的圆柱21,圆柱2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橡胶板22,通过第二滚筒16转动,使得第一连杆19带动第二连杆20呈上下往复运动状,同时带动橡胶板22顶向圆孔9的底部,使得制作好的盲文标签脱离出圆孔9内,同时,通过第一滚筒12与第二滚筒16转动使得标签向前滑动,从出口10处出来,如图1所示,本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的面板23,面板23的一侧插接有用于限位的夹持块24,夹持块24卡接在第二连杆20的外侧,当第二连杆20运动时,夹持块24跟随第二连杆20的运动轨迹翻转。
31.针对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当实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标签盲文成型后,将钉体6旋转使得弧形块5与凸条4不再抵紧,利用弹簧8的弹力使得钉体6向上滑动,使得钉
体6脱离圆孔9,然后转动防滑套15,使得第一滚筒12带动第二滚筒16转动,从而使得橡胶板22向上运动将标签顶出圆孔9内,且通过第一滚筒12与第二滚筒16转动,使得标签的一端自动从出口10处出来,标签的尾端停留在圆孔9上方,然后继续制作盲文。
32.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3.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4.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