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图案转印油墨、液压图案转印膜、液压图案转印制品以及在液压下将印刷图案转印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004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图案转印油墨、液压图案转印膜、液压图案转印制品以及在液压下将印刷图案转印到 ...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醇酸树脂作为基本成分的液压图案转印油墨,它可通过液压方式将相应的印刷图案,如木纹图案、大理石纹图案或其它图案转印并印刷到具有三维表面,如曲面等的目标制品(印刷图案所要转印于其上的物体)上。更特别的是,本发明涉及对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的改进,所述油墨适用于将所要转印的印刷图案印刷到常暴露于恶劣环境如阳光、风雨等的目标制品如车身上。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下述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的改进,该油墨用于将印刷图案印刷到暴露于这些恶劣环境的目标制品的表面上,而且该油墨包含作为基本组分的醇酸树脂。
还有,本发明涉及一种图案转印膜,其上具有由液压图案转印油墨所印刷的印刷图案;涉及一种液压图案转印制品,它具有通过使用液压方式转印自图案转印膜的预定印刷图案;以及涉及通过图案转印膜将印刷图案转印到目标制品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有一种用于将印刷图案印刷到具有三维表面,如曲面等的目标制品上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液压方式,将浮在液体表面的图案转印膜上的印刷图案转印到目标物体或制品(印刷图案所要转印于其上的物体)上。所用液体通常可以是水,也可以是除水以外的液体,只要它不给液压图案转印操作带来问题。
在液压图案转印方法中,其上没有任何液体溶液的具有预定印刷图案的液体可溶性或液体溶胀的图案转印膜浮在转印槽内流动的液体表面上,该膜被该液体溶胀,然后以面向图案转印膜的方式将目标物体浸渍在转印槽内的液体中,这样该物体通过液压方式就得到了转印自图案转印膜的印刷图案。
如果印刷图案要印刷到用于目标物体从不暴露于户外环境的场所(如,房间或车厢)中的目标物体上,印刷油墨就不需要具有耐候性;但如果印刷图案要印刷到暴露于户外环境的目标物体,如车罩、或车面板(包括挡泥板)等上,印刷油墨就需要具有耐候性,这样在目标物体暴露于户外环境时,转印图案既不会变色也不会褪色。
一般来说,将印刷图案印刷到液压转印法所用图案转印膜上的印刷油墨包含用作连接料的树脂,用于调节树脂硬度的增塑剂、向其提供颜色的颜料、以及用于将树脂溶解到液体中的溶剂。用于液压转印的印刷图案可通过凹版印刷法而形成,其中使用黄色、红色、蓝色、白色和黑色油墨中的一种或多种油墨,它们可以是原色的或混合色的,这样当原色和混合色的色点相互重叠时就出现了各种颜色。
已有技术印刷油墨使用具有鲜明颜色的较廉价颜料,更具体地说,它使用酞菁蓝作为蓝色颜料,锐钛矿型钛白作为白色颜料、碳黑作为黑色颜料、永久红作为红色颜料,以及双偶氮黄作为黄色颜料。
当通过液压图案转印法,使用这种已有技术印刷油墨将印刷图案印刷在室内目标物体的表面上时,它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使用这种已有技术印刷油墨将印刷图案印刷在暴露于恶劣的室外环境如阳光、风雨等的户外目标物体的表面上时,其上转印的图案易于变色或褪色。
假设转印图案的变色或褪色是由印刷油墨中颜料本身的性能所引起的,对此,本申请人按照JIS(日本工业标准),使用日晒耐候仪,对涂抹有各种颜色印刷油墨的各种金属测试片进行了耐候性试验,这样可确定已有技术印刷油墨中所含颜料的耐候性。结果,对于作为蓝色颜料的酞菁蓝、作为白色颜料的锐钛矿型钛白、以及作为黑色颜料的碳黑来说,它们即使在3000小时以上也不会变色或褪色;但对于作为红色颜料的永久红和作为黄色颜料的双偶氮黄来说,它们分别在约1000和500小时内变色或褪色。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些颜料的耐候性不好,所以,对于使用已有技术印刷油墨形成的图案转印膜上的印刷图案来说,自其转印得到的图案会发生变色或褪色。
户外目标制品如,车面板(包括车壳、挡泥板等)需要具有与车的使用期限相应的耐候性。对于车面板来说,通过使用日晒耐候仪进行的耐候性试验测定的约3000小时的耐候性常常是足够的了,但如果使用已有技术印刷油墨,转印图案的整体颜色失衡,这是因为红色和黄色印刷油墨的耐候性较低,因此户外目标制品上的转印图案常发生变色或褪色。
另一方面,通过前述凹版印刷法,在图案转印膜上得到的印刷图案具有由聚集态墨滴所产生的图样。如果,在图案转印膜上如此得到的印刷图案处于干燥态,那么就得从干燥态回复到活化态,以恢复图案转印操作所必需的粘附性能,做法是,在该印刷图案被转印到目标物体上之前,可使用活化剂组合物。
在这种情况下,印刷图案需要具有一定的伸展性,这样该印刷图案可沿目标物体表面紧密地粘附于其上。如果印刷图案的部分油墨溶解过份,那么转印到目标物体上和在其上形成的设计图案容易被破坏。相反,如果印刷图案的部分油墨溶解不够充分,那么在转印印刷图案的同时,残留墨块。如果整个油墨过分溶解,那么墨点的排列就被破坏,这样转印的设计图案就出现模糊。因此,这种现象必须加以抑制。在本说明书中,前两种现象可称为“转印图案的变位(disarrangement)”,而后一现象可称为“转印图案的模糊”。
在包含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已有技术液压图案转印油墨中,树脂成分包含2-15重量%的短油醇酸树脂,该醇酸树脂具有加入其中的3-20重量%硝基纤维素;增塑剂由2-7重量%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构成;而且该液压图案转印油墨还包含5-40重量%颜料、以及前述成分以外的剩余重量%的溶剂。
硝基纤维素可用于调节树脂成分本身的硬度,这样可提高其硬度,但由于树脂本身的硬度较高,所以对印刷图案不利的是由于油墨缺乏伸展性,因此在平滑伸展印刷图案时不能进行图案转印。由于印刷图案不能完全延展,所以它不能沿目标物体表面紧密地粘附于其上,这样部分印刷图案就没有粘附其上,因此其中就形成了针孔。
如前所述,在图案转印膜上形成印刷图案的干油墨,可通过活化剂对其的溶解作用而恢复其粘附性能。
然而,尽管干式印刷图案可被活化剂所膨胀,但有时不能得到平整的转印图案,其原因为出现印刷图案变位,这是由于印刷油墨部分溶解、或印刷油墨缺乏溶解性的缘故;以及出现转印图案变模糊现象,这是由印刷油墨过分溶解,破坏了墨点的原始状态而引起的。尤其是,当包覆有太多量的活化剂组合物时,印刷油墨就过分溶解,而且使得转印到目标物体上的图案缺少锐度(清晰度)。因此,从转印图案锐度的角度上看,需要注意,所包覆的活化剂组合物的量不应太多。
活化剂主要用于润胀干印刷油墨,并恢复其粘附性能。因此,难以有效地防止以下两种现象印刷图案变位,这是由于印刷油墨部分溶解、或印刷油墨缺乏溶解性的缘故;以及转印图案变模糊,这是由于即使使用合适量的活化剂印刷油墨也过分溶解的缘故。这必须通过提高油墨性能来解决。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液压下,将印刷图案有效地转印到户外目标物体上;同时,通过日晒耐候仪进行测定,印刷在目标物体上的转印图案应具有至少约3000小时的耐候性(以下称作约3000小时的耐候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将印刷图案有效地液压转印到户外目标物体上,而印刷在目标物体上的转印图案具有至少约3000小时的耐候性;以及,通过在保持油墨伸展性的同时提高油墨的硬度和粘附性,有效地防止转印图案的变位或变模糊,其中所述油墨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将印刷图案有效地液压转印到户外目标物体上,而印刷在目标物体上的转印图案具有至少约3000小时的耐候性;以及,当要印刷图案,如木纹图案,并因此需要印刷油墨具有良好伸展性时,容易得到具有较大的印刷油墨加入量的印刷图案。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将印刷图案有效地液压转印到户外目标物体上,而印刷在目标物体上的转印图案具有至少约3000小时的耐候性;以及,当要印刷图案,如大理石图案时,容易得到具有适于较小印刷油墨加入量的印刷油墨伸展性的印刷图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实现前述各种目的的液压图案转印油墨,具有由液压图案转印油墨印刷的印刷图案的液压图案转印膜,具有通过使用液压图案转印膜而得到的转印图案的液压图案转印制品,以及一种制造液压图案转印制品的方法。
本发明的公开内容(主要特征)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组其中至少包括蓝色油墨、黄色油墨和红色油墨的液压图案转印油墨,每种油墨都包含树脂成分和有色颜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酞菁蓝,所述黄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异吲哚满酮黄,和所述红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喹吖酮红。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液体可溶性或液体润胀性基膜和印刷在该基膜上的印刷图案的液压图案转印膜,所述印刷图案通过使用从包括蓝色油墨、黄色油墨、红色油墨、白色油墨和黑色油墨的油墨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印刷油墨以使黄色油墨和红色油墨中的任何一种或至少黄色油墨与红色油墨的混合物被选择而被印刷,所述印刷油墨都包含树脂成分和有色颜料,其中所述蓝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酞菁蓝,所述黄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异吲哚满酮黄,所述红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喹吖酮红,所述白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钛白,和所述黑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碳黑。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印刷图案从图案转印膜上液压转印到目标物体上而形成的液压图案转印制品,所述印刷图案通过使用从包括蓝色油墨、黄色油墨、红色油墨、白色油墨和黑色油墨的油墨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印刷油墨以使黄色油墨和红色油墨中的任何一种或至少黄色油墨与红色油墨的混合物被选择而被印刷,所述印刷油墨都包含树脂成分和有色颜料,其中所述蓝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酞菁蓝,所述黄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异吲哚满酮黄,所述红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喹吖酮红、所述白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钛白,和所述黑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碳黑。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液压方式将印刷图案由图案转印膜上转印到目标物体上的方法,所述印刷图案通过使用从包括蓝色油墨、黄色油墨、红色油墨、白色油墨和黑色油墨的油墨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印刷油墨以使黄色油墨和红色油墨中的任何一种或至少黄色油墨与红色油墨的混合物被选择而被印刷,所述印刷油墨都包含树脂成分和有色颜料,其中所述蓝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酞菁蓝,所述黄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异吲哚满酮黄,所述红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喹吖酮红、所述白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钛白,和所述黑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碳黑;而且,在所述图案转印膜上干燥的所述印刷图案在用活化剂对其进行活化处理后被液压转印。
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液压方式将印刷图案由图案转印膜上转印到目标物体上的方法,所述印刷图案通过使用从包括蓝色油墨、黄色油墨、红色油墨、白色油墨和黑色油墨的油墨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印刷油墨以使黄色油墨和红色油墨中的任何一种或至少黄色油墨与红色油墨的混合物被选择而被印刷,所述印刷油墨都包含树脂成分和有色颜料,其中所述蓝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酞菁蓝,所述黄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异吲哚满酮黄,所述红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喹吖酮红、所述白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钛白,和所述黑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碳黑;而且,在所述印刷图案于所述图案转印膜上干燥之前,液压转印所述印刷图案。
蓝色、黄色和红色油墨是必须通过凹版印刷法,用于在图案转印膜上以点的聚集态的方式形成图案的油墨。在使用时,这些油墨可保持原色,如同它们用于三原色印刷方法中;或可提供一种通过混合三原色油墨而得到的混合色,如同它们用于特种彩色印刷方法中。当然,原色油墨和混合色油墨可结合使用。尽管作为蓝色油墨的有色颜料的酞菁蓝也已经用于已有技术中,而且其耐候性大于3000小时,但由于整个转印图案的失衡,其耐候性不能达到所预期的3000小时,除非其它的黄色和红色油墨具有足够的耐候性。
在本发明的油墨组中,作为黄色颜料的异吲哚满酮黄、和作为红色颜料的喹吖酮红具有大于3000小时的耐候性,这远高于在已有技术油墨组中作为红色颜料的永久红、和作为黄色颜料的双偶氮黄的耐候性,因此可以看出,如果将它们与作为蓝色颜料的酞菁蓝结合使用,那么在保持耐候性平衡的同时,如此得到的整个转印图案的耐候性可提高到3000小时以上。
在本发明的基本特征中,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组还可包括白色油墨和黑色油墨中的一种或两者。这时,用于白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锐钛矿型钛白,而用于黑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碳黑。
在某些凹版印刷法中,为了显现即便通过混合三原色也不能显现的自然黑色,可加入黑色油墨点;为了显现即便通过混合三原色也同样不能显现的自然白色,可加入白色油墨点。应该理解,尽管传统上使用锐钛矿型钛白作为白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以及碳黑作为黑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但由于它们的耐候性一般大于3000小时,因此这些有色颜料也可以常规方式用于本发明。
(第一附加特征)各种颜色的液压图案转印油墨可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增塑剂和颜料,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树脂成分可优选地包含2-15重量%的短油醇酸树脂,该醇酸树脂具有加入其中的3-20重量%硝基纤维素;当油墨是黑色时,增塑剂含量优选地为2-4重量%,而当油墨是除黑色以外的其它颜色时,增塑剂含量可优选地为0.01-2重量%。
该附加特征在于乙酸丁酸纤维素(乙酰丁酸纤维素)取代了在已有技术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的树脂成分中的硝基纤维素;以及,与树脂成分的取代相应,增塑剂成分的比率较低。
乙酸丁酸纤维素比短油醇酸树脂要硬,但比硝基纤维素要软。因此,由于乙酸丁酸纤维素取代了图案转印油墨的树脂成分中的硝基纤维素,油墨本身的树脂成分变得比较柔软,这可提高在印刷图案被转印其上的目标物体上的印刷图案的伸展性。这样可防止因油墨缺乏溶解性、或油墨部分溶解而导致的转印图案变位。
然而,如果所加乙酸丁酸纤维素的量与用于已有技术油墨中的硝基纤维素的量相同,那么就不能防止因油墨组合物太软而引起的转印图案变模糊,这是因为,当用活化剂处理时,该油墨溶解过分。
由于增塑剂在印刷油墨中的含量,在黑色油墨时为2-4重量%,在除黑色以外的其它彩色油墨时为0.01-2重量%,而且所加增塑剂的量小于包含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印刷油墨的增塑剂量;因此可以调节油墨的柔软度,这样不仅在油墨润胀时,而且在其干燥时,都可适当控制其硬度。这可用于防止油墨的过分溶解,以提高转印图案的锐度。
(第二附加特征)尽管各种颜色的油墨可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增塑剂和颜料,该颜料具有基本特征中提到的组成,但树脂成分可包含其中加入了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的短油醇酸树脂。
(第三附加特征)尽管各种颜色的油墨可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和颜料,但树脂成分可包含其中加入了高分子量硝基纤维素和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的短油醇酸树脂。
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特征在于结合使用了用于蓝色油墨的有色颜料酞菁蓝、用于黄色油墨的有色颜料异吲哚满酮黄、用于红色油墨的有色颜料喹吖酮红、用于白色油墨的有色颜料钛白、和用于黑色油墨的有色颜料碳黑;以及使用硝基纤维素作为树脂成分。树脂成分的硝基纤维素可用于提高颜料的分散性,还可提高其着色性能。如果使用硝基乙酸丁酸酯作为树脂成分(第一附加特征),那么颜料的分散性就有点降低,由此其着色性能也下降。
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是使用乙酸丁酸纤维素(第一附加特征)、还是使用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第二或第三特征)作为树脂成分,应基于油墨的着色性和伸展性两者中哪一个优于另一个而决定。
第二或第三附加特征通常含有,作为与有色颜料结合使用的树脂成分的硝基纤维素,这时可达到着色性能的预期改进;但第二附加特征具有用作树脂成分的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而第三附加特征具有用作树脂成分的高分子量硝基纤维素与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的混合物。因此,与按照第三附加特征的油墨相比,按照第二附加特征的油墨具有较高的伸展性。结果,前者油墨适用于印刷具有油墨加入量较高的印刷图案,比如印刷木纹图案、等;而后者油墨则适用于印刷具有油墨加入量较低的印刷图案,比如印刷大理石图案、等。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使用本发明液压图案转印油墨液压转印印刷图案的基本方法,与如美国专利4010057和4436571中所说明和描述的已有技术方法基本相同,以下将就美国专利4436571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用于液压图案转印法中的图案转印膜可这样制成通过凹版印刷法或其它方法,使用本发明印刷油墨,在液体可溶性、或液体润胀性聚乙烯醇树脂基膜上印刷诸如木纹图案、或大理石图案之类的印刷图案。该图案转印膜可通过干燥后卷绕到圆筒上、或将片材捆扎而被储存作为图案转印膜供给源。
在图案转印膜上的印刷图案被转印到目标物体上时,可由图案转印膜供给源提供一系列图案转印膜或单片图案转印膜,然后将其加入转印槽中,经过一涂布装置如辊涂机,在此由活化剂对该膜进行处理,即,该活化剂被涂覆到图案转印膜的印刷图案上。
用于处理步骤的活化剂可使印刷油墨由干燥态回复到润胀态,这样印刷图案就具有粘附性能,好象其刚被印刷一样。如果目标物体具有一底涂层,该活化剂优选地包含这样一种组分,该组分不会迅速地溶解底涂层,但对底涂层的溶剂具有亲和性。这种活化剂可以是前述JP8-238897中所描述的活化剂组合物。
通过合适的膜供给装置,将由活化剂如此处理的具有印刷图案的图案转印膜供给到转印槽内的液面上,并保持印刷图案朝上。在转印槽内,图案转印膜的基膜被通常为水的液体所润胀和软化。同时,图案转印膜上的印刷图案回复到完全润胀的状态,这样就可以进行转印,这是由于,在印刷图案到达转印槽内的转印区之前,活化剂对其进行了处理。
采用输送装置来输送目标物体,这样可在该目标物体接触位于转印槽内转印区的转印膜的同时,部分地或完全地将其连同转印膜浸渍在液体中。因此,印刷图案可在液压下进行转印并紧密地粘附于目标物体的表面,所述液压是在目标物体浸渍于液体中时产生的。根据油墨的伸展性,印刷图案可沿着目标物体的曲面或复杂粗糙面紧密地粘附于其上。
输送目标物体的输送装置取出目标物体,印刷图案已从液体表面脱离而贴附到目标物体,然后将图案转印物体输送到表面处理室。在表面处理室中,将热水淋到图案转印物体上,以洗去转印膜基膜的残存部分。然后,在表面处理室中,用热风来吹该图案转印物体,这样包含在油墨和活化剂中的溶剂得以挥发。如果需要,可在图案转印物体上施加表面涂层。
如美国专利4,010,057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图案转印膜可用于液压转印印刷图案,即,在印刷图案被印刷之后,但在其干燥之前,将该膜供给到转印槽中。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用活化剂处理该转印膜。
目标物体应该以这样的姿式进行输送,即,当它被浸渍于转印槽内的液体中时,空气不会进入到目标物体与转印膜之间。转印槽内的液体具有给定的流动速率,这样转印膜就以给定速率移动到转印区,同时以与转印膜相应的速率将目标物体浸渍在液体中。
本发明图案转印油墨的基本特征在于提供一组其中包括至少蓝色油墨、黄色油墨和红色油墨的液压图案转印油墨,且每种油墨都包含树脂成分和有色颜料。用于蓝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酞菁蓝,用于黄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异吲哚满酮黄,和用于红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喹吖酮红。
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组可包括白色油墨和黑色油墨中的一种或两者。在这种情况下,用于白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锐钛矿型钛白,而用于黑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碳黑。
在所含成分方面,本发明油墨组不同于已有技术油墨组,因为,前者采用异吲哚满酮黄替代了双偶氮黄,以作为已有技术五种有色印刷油墨中黄色油墨的有色颜料;并采用喹吖酮红替代了红色油墨中的有色颜料永久红。
为了通过凹版印刷法,将要转印到目标物体上的印刷图案网点印刷到基膜上,可以使用蓝色、黄色和红色三原色油墨或其混合油墨,但可以附加使用黑色油墨,以显现通过三原色不能显现的原黑色;以及白色油墨,以显现通过混合三原色也不能显现的白色。
如前所述,除非用于印刷印刷图案的所有印刷油墨都具有预定的耐候性,如果不这样转印图案在其颜色色调上失衡,因此在暴露于恶劣户外环境中时使用的户外制品不具有对应于其适用期的耐候性。
在本发明油墨组中,作为黄色颜料的异吲哚满酮黄和作为红色颜料的喹吖酮红具有大于3000小时的耐候性,这远高于在已有技术油墨组中作为黄色颜料的双偶氮黄的500小时耐候性,也高于作为红色颜料的永久红的1000小时耐候性。“耐候性”是指,在使用以下将要描述的JIS日晒耐候仪进行的耐候性试验中测得的耐候小时数。因此可以看出由于将它们与包含酞菁蓝(本身具有3000小时以上耐候性)作为蓝色颜料的蓝色油墨结合使用;或与包含锐钛矿型钛白(本身具有3000小时以上耐候性)作为白色颜料的白色油墨、和包含碳黑(本身具有3000小时以上耐候性)作为黑色颜料的黑色油墨、以及前述包含酞菁蓝的蓝色油墨结合使用,因此三原色或混合色的聚集点、以及白色和黑色色点的整体耐候性就提高到3000小时以上。
耐候性试验可根据JIS,通过日晒耐候仪对具有转印图案的各种样品进行测定,该转印图案是这样得到的在水压下,将图案转印膜的油墨层转印到铝测试片上,所述图案转印膜可通过在基膜上依次涂布包含前述有色颜料的各种有色油墨而形成。在该耐候性试验中,使用了各种颜色的油墨,这些油墨具有表2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组成。
该耐候性试验可这样进行通过视觉或通过色差计比较两种样品,然后确定何时样品变色或褪色。一种样品是被测试样品,它是这样得到的每25分钟作为一个周期,用氙灯光连续照射样品,并在一个周期的25分钟的头5分钟内用水来淋样品,重复各种试验次数。另一种样品是没有经过任何耐候性试验的非测试样品,它具有与前述那种样品相同色彩的转印图案层。有色颜料以及由此而得的印刷油墨的高于3000小时的耐候性对应于,至少五年以上的适用期。因此,可以看出即使随着时间的流逝,仅包括具有如此耐候性的印刷油墨的油墨组可使转印图案保持其颜色平衡,因此它可适用于印刷待转印到适用期至少为5年的户外制品上的印刷图案。
在本发明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组中,每种有色油墨通常都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增塑剂和颜料。为了防止因油墨缺乏溶解性或油墨部分溶解而导致的转印图案变位,或防止因油墨过分溶解而导致的转印图案斑点化;且为了提高印刷图案的伸展性,以使印刷图案紧密粘附于目标物体上,可以提供附带有本发明基本特征的第一附加特征。按照第一附加特征,树脂成分可包含2-15重量%短油醇酸树脂,该醇酸树脂具有加入其中的3-20重量%乙酸丁酸纤维素;增塑剂含量可以为2-4重量%(黑色油墨时),而当油墨是除黑色以外的其它颜色时,增塑剂含量可以为0.01-2重量%。通常,合适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但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增塑剂组合物。
表1给出了液压图案转印油墨各成分的特定比率的一些例子、以及已有技术转印油墨各成分的特定比率的例子。
表1

尽管各种有色颜料包括如前所述的耐候性大于3000小时的有色颜料,但为了油墨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油墨中可以含有金属粉末颜料,如铝粉、珍珠云母粉、铜粉等。可以使用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丙酮等作为溶剂。
在表1所示的各成分的比率中,短油醇酸树脂的比率为2-15重量%,但当使用大量有色颜料时,可以使用较小量的短油醇酸树脂;而当有色颜料的颜色较浅时,可以使用较大量的短油醇酸树脂,这样可据此调节印刷油墨的浓度。硝基纤维素或乙酸丁酸纤维素的比率为3-20重量%,但当需要油墨较软时,它们的使用量可以较低,以在被润胀时将其粘附性调节至较低值;而当需要油墨较硬时,它们的使用量可以较大,以在被润胀时将其粘附性调节至较高值,通过这种方式,可调节油墨中树脂成分的硬度。颜料的比率为5-40重量%,通过设定该比率可以覆盖着色性能上的差异,这样油墨可具有相同的着色性能。
根据液压图案转印的条件,如目标物体的材质和尺寸、以及图案转印操作时的速率,在前述范围内设定各成分的比率。
从前述表1可以看出,该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的第一附加特征在于(1)使用乙酸丁酸纤维素代替了已有技术图案转印油墨中的树脂成分硝基纤维素,其比率与已有技术硝基纤维素的相同,和(2)增塑剂的比率为0.01-4重量%,这小于已有技术油墨中的增塑剂比率,但在黑色油墨的情况下,该比率为2-4重量%;而在除黑色油墨以外的其它油墨的情况下,该比率为0.01-2重量%。
乙酸丁酸纤维素(乙酰丁酸纤维素)是一种通过向纤维素中加入硝酸和乙酸而得到的混合酯,它比短油醇酸树脂要硬,但比硝基纤维素要软,其吸湿性低于硝基纤维素。由于短油醇酸树脂是一种非干性树脂,乙酸丁酸纤维素可通过降低醇酸树脂的粘附性而避免尘土粘附到非干性醇酸树脂上,这样可使得它好象干燥一样;另外乙酸丁酸纤维素可向太软的醇酸树脂提供一定的硬度,这一硬度使得油墨不会部分溶解。还有,由于用比硝基纤维素要软的乙酸丁酸纤维素代替了比较硬的后者,因此它可充分利用短油醇酸树脂的柔软度。即使为了提高转印图案的锐度,而使用较低量的活化剂,也可有效防止转印图案的变位现象,同时可通过短油醇酸树脂的柔软度来保持该油墨的伸展性,引起变位现象是由油墨的无序引起的,这是油墨部分溶解的缘故;或由残存的油墨块引起的,这是油墨缺乏溶解性的缘故。通过提高油墨的伸展性,可有效防止由于图案不充分紧密地粘附于目标物体上而导致的针孔现象。
在本发明的第一附加特征中,增塑剂在本发明油墨中的含量要低于在已有技术油墨中的量,因为,这可防止由于墨点在印刷时由其预定态发生无序现象而导致的转印图案变模糊,而且可防止由于油墨过分伸展而导致的转印图案变浅,造成所述无序的原因依次有伴随树脂成分整体硬度较低的整体油墨过分溶解作用,以及润胀时太高的流动性。
由于黑色颜料是一种无机颜料如碳黑,在黑色油墨的情况,增塑剂的含量应该高至2-4重量%,但在除黑色以外的其它油墨的情况时,该含量应该可以低至0.01-2重量%。
通过将图案转印膜上的印刷图案转印到目标物体上,可得到各种样品(液压图案转印制品),所述目标物体是各种ABS树脂材质的,且用砂纸在其表面上制作不同的粗糙度,其中按照如下方式制成图案转印膜,然后用各种量的活化剂来涂覆该膜使用具有本发明基本特征和第一附加特征的特定实施例油墨和通过多色凹版印刷法的已有技术油墨,将大理石图案印刷到聚乙烯醇树脂的基膜上。用于这些样品的印刷油墨的颜色为三原色蓝色、黄色和红色。
为了确证在转印图案上所形成的针孔是否具有可接受的数目和尺寸,对样品进行试验;而且为了确证来自图案转印膜的油墨在圆柱体周围的粘附性能,进行了圆柱体试验,所述图案转印膜是通过使用与样品所用的相同的油墨来制成的。“圆柱体试验”是指在此试验中,通过液压图案转印法,在每个圆柱体测试片的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进行曲面印刷,这样可确证油墨在其表面周围粘附于测试片的程度如何。按照这些试验,油墨性能可通过设计图案变化来确定(油墨粘附得如何),因为,由于目标物体是圆柱体的,所以在设计图案转印到目标物体上时所产生的相当大的变形力可使设计图案发生变形,而且变形力的强度和大小取决于油墨性能而变化。
对用于这些实施例的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的印刷油墨来说,其中各成分的具体比率如下表2所示。
表2

用于这些试验的活化剂具有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38897/1996(JP8-238897)中所公开的成分的具体比率,其组成在表3中给出。
表3

如前所述,使用基于JIS的日晒耐候仪,对这些具有大理石图案的样品进行耐候性试验,结果表明即使经过3000小时以上,在这些样品表面上的转印图案既没有变色也没有褪色。因此,可以理解,即使经过5年以上,这些样品的转印图案既不会变色也不会褪色。尽管转印图案包含白色油墨,但完全可以这样设想由包括白色油墨在内的油墨组得到的转印图案可具有5年以上的适用期,因为白色油墨本身就具有3000小时以上的耐候性。
另一方面,由于已有技术油墨中的黄色油墨和红色油墨的耐候性分别为500小时和1000小时(分别由JIS日晒耐候仪所测定),可以理解,通过使用这些油墨而得自图案转印膜上印刷图案的转印图案,将在不足一年之内发生变色或褪色。
在表4中,给出了用于确证这些样品是否产生了针孔、或产生了多少或多大针孔的试验结果;以及对图案转印膜(与用于这些样品的膜相同)进行的圆柱体试验的结果。在表4中,所涂活化剂量的变化值由凹版涂布辊的量规号来表示,而将成为样品的目标物体的表面粗糙度可由砂纸的型号来表示。另外,符号“×”表示,在样品表面上的印刷图案具有不可接受数目或大小的针孔;而符号“○”表示其中没有不可接受数目或大小的针孔。凹版辊量规号中的两个后面的数值表示凹版辊中凹版或凹槽的深度(μm),而计数中括号里的数值表示所涂活化剂的量(克/米2)。应该注意凹版辊圆周表面上的凹版越深,意味着所涂活化剂的量越大;而砂纸型号的数值越小,则表示它们越粗糙,结果是,目标物体的表面也就越粗糙。
表4中的“是”表示,在圆柱体试验中,油墨在测试片周围的粘附态实际上是有问题的;而“否”则表示,它实际上没有任何问题。
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由于使用№600号砂纸处理了将要成为样品的目标物体的表面,使得它基本上更加粗糙,因此在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的实施例中,都产生了不可接受数目的针孔;但对于用№800号以上砂纸处理的目标物体来说,在其上进行印刷不会出现不可接受数目和尺寸的针孔,除非对于使用已有技术印刷油墨的样品(其上涂布有较少量的活化剂)。
更具体地说,可以看出如果所涂活化剂的量较大,以致于完全溶解了本发明实施例油墨和已有技术油墨,那么,即使目标物体的表面有点粗糙,也不会出现任何或不可接受的针孔;但如果所涂活化剂的量较少,以致于不能充分完全溶解已有技术油墨,那么,即使目标物体的表面不那么粗糙,也会出现不可接受的针孔。这是因为由于比本发明油墨要硬的已有技术油墨的伸展性差,因此已有技术油墨不能沿着目标物体的粗糙表面而行。另一方面,由于本发明每个实施例中的油墨具有伸展性,因此,即使目标物体具有较粗糙的表面,油墨仍可沿着目标物体而行以紧密粘附于其上,这样就不会出现针孔或不可接受的针孔。
如果涂在已有技术油墨上的活化剂量较大,那么可防止出现针孔或不可接受的针孔,但如果涂布较大量的活化剂,那么产品上的图案就变模糊,以致于变得不清楚,以下将结合表5对此进行描述。因此,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墨更为优异,这是因为即便使用了较少量的活化剂,它也可有效地沿着目标物体的粗糙表面而行,因此其中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针孔。
从圆柱体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如果所涂活化剂量的量较大,那么已有技术的油墨和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墨围绕测试片表面,都对测试片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能,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所涂活化剂量的量较少,那么已有技术油墨围绕测试片的表面对试验片的粘附性能就较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所涂活化剂量的量应该较少以取得合适的设计图案锐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墨比已有技术油墨更为优异。
表5给出了用于确证设计图案锐度的试验结果,这些结果是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样品和已有技术的样品,通过改变所涂活化剂的量而得到的。在该表中,凹版辊量规号中的两个后面的数类似地表示凹版辊中凹版或凹槽的深度(μm),而且应该注意凹版辊圆周表面上的凹版越深,表示所涂活化剂的量越大。
表5中的试验结果数据是这样得到的相对在液压图案转印制品上的转印图案(通过使用#100-45凹版辊,辊槽深度为45mm,将活化剂涂布到已有技术油墨上而得到)的锐度(其锐度经视觉评估为5点),评估在液压图案转印制品上的转印图案的锐度。数据越大,转印图案越清晰,这意味着得到了良好结果。
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只有在用#100-45以上的凹版辊涂布活化剂时,使用已有技术油墨得到的设计图案才具有可接受的锐度。可以肯定如果用#100-35以下的凹版辊将活化剂涂布在已有技术油墨上,这意味着涂布了较小量的活化剂,那么就会出现由于油墨缺乏溶解性或油墨部分溶解的缺陷而导致的转印图案变位,而没有转印图案的锐度。这是由已有技术油墨本身的硬度所引起的。相反,如果使用#100-60凹版辊将活化剂涂布在已有技术油墨上,这样可涂布较大量的活化剂,那么样品上的转印图案的锐度就下降到“4.5”。
另一方面,如果本发明实施例油墨使用#100-35凹版辊来涂布活化剂,这样可涂布最少量的活化剂,那么样品上的转印图案就具有好得多的锐度“8”;而如果本发明实施例油墨使用#100-45凹版辊来涂布活化剂,这样可涂布较大量的活化剂,那么样品上的转印图案就具有稍微有点不好的锐度“7.5”,但可以看出比起在涂布相同量活化剂时所得的已有技术样品上的转印图案的锐度“5”,这种结果要优异得多。这种效果是基于以下事实本发明实施例油墨具有适当的硬度和粘附性,这样油墨本身就不会缺乏溶解性、出现部分溶解、以及过分溶解。
前述表4和5仅给出了针对已有技术和本发明实施例所进行的三种试验,其中使用了具有表2所示成分比率的油墨和具有表3所示成分比率的活化剂,但可以肯定,通过使用其成分比率落入表1所示范围内的本发明各种油墨进行同样的试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附加特征,按照与本发明第一附加特征中相同的方式,本发明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组的每种油墨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增塑剂和颜料,但该树脂成分包含,其中加入了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的短油醇酸树脂。
本发明的第二附加特征在于有色颜料的结合使用、以及使用硝基纤维素作为树脂成分,其中所述有色颜料包括用于蓝色油墨的有色颜料酞菁蓝、用于黄色油墨的有色颜料异吲哚满酮黄、用于红色油墨的有色颜料喹吖酮红、用于白色油墨的有色颜料钛白、和用于黑色油墨的有色颜料碳黑。树脂成分硝基纤维素可用于提高这些颜料的分散性及其着色性能。如果,如在第一附加特征中使用乙酸丁酸纤维素作为树脂成分,那么这些颜料的分散性就要降低,因此其着色性能也要下降。
下面,表6给出了具有第二附加特征的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的实施例。
表6

蜡的作用是控制油墨中的颜料使其在储存过程中不会沉降,因此,由于加入了蜡,在印刷印刷图案时,有利的是,可省略油墨的搅拌操作。
由于具有表6所示组分的油墨包含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作为树脂成分,因此,其伸展性比包含高分子量硝基纤维素、或高和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的油墨要好,但不如具有第一附加特征的油墨,所以它适用于印刷具有较大油墨加入量的印刷图案,如木纹图案等。
最后,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附加特征,按照本发明的第三附加特征,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组的每种油墨都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增塑剂和颜料,而其树脂成分包含其中加入了高分子量硝基纤维素以及还有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的短油醇酸树脂,这不同于第一附加特征。
由于按照本发明第三附加特征的油墨的树脂成分包括硝基纤维素,它可用于提高油墨的着色性能,但由于它包含高分子量硝基纤维素,而没有增塑剂,因此其伸展性要低于按照本发明第二附加特征的油墨,所以它适用于印刷具有较小油墨加入量的印刷图案,如大理石图案等。
表7给出了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的实施例。
表7

关于本发明是否应该使用作为第一附加特征的乙酸丁酸纤维素、或作为第二或第三附加特征的硝基纤维素,这取决于着色性能和伸展性哪一个优先考虑。如果同时需要着色性能和伸展性,要指出的是从图案转印制品外观的较好涂饰的角度出发,按照第二附加特征的油墨稍微更加优选。据信通过使用表6和7所示组分的油墨进行液压转印而得到的具有转印图案的样品,分别具有3000小时以上的耐候性,这是按照与具有转印图案(通过使用表2所示实施例油墨而得到)的样品相同的方式,通过耐候性试验而测得的。
除了ABS树脂目标物体,按照本发明的液压图案转印油墨还可用于将印刷图案转印到各种材质的目标物体上。例如,目标物体可以是由有机或无机材料形成者,其中包括由热塑性或热固性树脂如丙烯酸系树脂、AS树脂、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改性聚苯醚树脂、酚树脂、脲树脂、蜜胺树脂和环氧树脂形成的简单物质或FRP形态的模塑件;或者可以是金属、木材、石头或其它的合适材料。
就在转印膜刚浮到液面上之后,或在转印膜基膜被转印槽内的液体(水)所润胀之后并在该膜浮到液面上之前,将可用于润胀图案转印膜上干油墨的活化剂涂布到转印膜上。在转印膜浮到液面上之前所涂布的活化剂,可用其中使用了凹版辊的辊涂机进行涂布;而在转印膜浮到液面上之后所涂布的活化剂,可用喷涂机进行涂布。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液压图案转印油墨可用于这样一种技术中,其中图案转印膜被送到转印槽中,然后,在将印刷图案印刷到转印膜的基膜上而形成图案转印膜之后,以及在油墨干燥之前,将印刷图案由转印膜转印到目标物体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转印膜上的印刷图案处于润胀状态,因此不需要将活化剂涂布到转印膜上。然而,可以肯定如同在干燥后处于被活化剂处理状态下的转印膜上的油墨,处于被润胀状态的转印膜上的油墨在保持良好伸展性的同时,具有适当的硬度和伸展性;还可肯定可得到一种性能优异的转印图案,它除了没有转印图案变位现象,还不会失去锐度、没有因与目标物体的不充分紧密粘附而产生的不可接受的针孔、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会因为吸潮而遭到破坏。
工业实用性按照这种方式,本发明适用于通过液压图案转印法,将图案印刷到长期暴露于恶劣户外环境的户外制品的表面上,如汽车的车壳、挡泥板等。
还有,本发明还适用于得到具有较高油墨加入量的印刷图案,如木纹图案;或得到具有较低油墨加入量的印刷图案,如大理石图案。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组,它至少包括蓝色油墨、黄色油墨和红色油墨,且每种油墨都包含树脂成分和有色颜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酞菁蓝,所述黄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异吲哚满酮黄,且所述红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喹吖酮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组,它还包括白色油墨和黑色油墨中的一种或两者,其中所述白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钛白,所述黑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碳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组,其中每种所述油墨都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增塑剂和颜料,所述树脂成分包含2-15重量%短油醇酸树脂,该短油醇酸树脂具有加入其中的3-20重量%乙酸丁酸纤维素;所述增塑剂含量当油墨是黑色时为2-4重量%,而当油墨是除黑色以外的其它颜色时,增塑剂含量为0.01-2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组,其中每种所述油墨都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增塑剂和颜料,所述树脂成分包含短油醇酸树脂,该短油醇酸树脂具有加入其中的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图案转印油墨组,其中每种所述油墨都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和颜料,所述树脂成分包含短油醇酸树脂,该短油醇酸树脂具有加入其中的高分子量硝基纤维素和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
6.一种液压图案转印膜,该液压图案转印膜具有液体可溶性或液体润胀性基膜和印刷在该基膜上的印刷图案,所述印刷图案通过使用从包括蓝色油墨、黄色油墨、红色油墨、白色油墨和黑色油墨的油墨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印刷油墨以使黄色油墨和红色油墨中的任何一种或至少黄色油墨与红色油墨的混合物被选择而被印刷,每种所述印刷油墨都包含树脂成分和有色颜料,所述蓝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酞菁蓝,所述黄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异吲哚满酮黄,所述红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喹吖酮红,所述白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钛白,且所述黑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碳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图案转印膜,其中每种所述印刷油墨都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增塑剂和颜料,所述树脂成分包含2-15重量%短油醇酸树脂,该醇酸树脂具有加入其中的3-20重量%乙酸丁酸纤维素;而且所述增塑剂含量当油墨是黑色时为2-4重量%,而当油墨是除黑色以外的其它颜色时,增塑剂含量为0.01-2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图案转印膜,其中每种所述油墨都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增塑剂和颜料,且所述树脂成分包含其中加入了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的短油醇酸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图案转印膜,其中每种所述油墨都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和颜料,且所述树脂成分包含其中加入了高分子量硝基纤维素和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的短油醇酸树脂。
10.一种液压图案转印制品,它是通过将印刷图案由图案转印膜液压转印到目标物体上而形成的,所述印刷图案通过使用从包括蓝色油墨、黄色油墨、红色油墨、白色油墨和黑色油墨的油墨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印刷油墨以使黄色油墨和红色油墨中的任何一种或至少黄色油墨与红色油墨的混合物被选择而被印刷,每种所述印刷油墨都包含树脂成分和有色颜料,所述蓝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酞菁蓝,所述黄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异吲哚满酮黄,所述红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喹吖酮红,所述白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钛白,且所述黑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碳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压图案转印制品,其中每种所述印刷油墨都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增塑剂和颜料,所述树脂成分包含2-15重量%短油醇酸树脂,该醇酸树脂具有加入其中的3-20重量%乙酸丁酸纤维素;而且所述增塑剂含量当油墨是黑色时为2-4重量%,而当油墨是除黑色以外的其它颜色时,增塑剂含量为0.01-2重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压图案转印制品,其中每种所述油墨都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增塑剂和颜料,且所述树脂成分包含其中加入了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的短油醇酸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压图案转印制品,其中每种所述油墨都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和颜料,且所述树脂成分包含其中加入了高分子量硝基纤维素和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的短油醇酸树脂。
14.一种通过液压方式将印刷图案由图案转印膜转印到目标物体上的方法,所述印刷图案通过使用从包括蓝色油墨、黄色油墨、红色油墨、白色油墨和黑色油墨的油墨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印刷油墨以使黄色油墨和红色油墨中的任何一种或至少黄色油墨与红色油墨的混合物被选择而被印刷,每种所述印刷油墨都包含树脂成分和有色颜料,其中所述蓝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酞菁蓝,所述黄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异吲哚满酮黄,所述红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喹吖酮红,所述白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钛白,且所述黑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碳黑;而且在用活化剂活化处理在所述图案转印膜上干燥的所述印刷图案之后,液压转印所述印刷图案。
15.一种通过液压方式将印刷图案由图案转印膜转印到目标物体上的方法,所述印刷图案通过使用从包括蓝色油墨、黄色油墨、红色油墨、白色油墨和黑色油墨的油墨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印刷油墨以使选择黄色油墨和红色油墨中的任何一种或至少黄色油墨与红色油墨的混合物被选择而被印刷,每种所述印刷油墨都包含树脂成分和有色颜料,所述蓝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酞菁蓝,所述黄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异吲哚满酮黄,所述红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喹吖酮红,所述白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钛白,且所述黑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碳黑;而且在所述印刷图案于图案转印膜上干燥之前,液压转印所述印刷图案。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由图案转印膜转印印刷图案的方法,其中每种所述印刷油墨都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增塑剂和颜料,所述树脂成分包含2-15重量%短油醇酸树脂,该醇酸树脂具有加入其中的3-20重量%乙酸丁酸纤维素;而且所述增塑剂含量当油墨是黑色时为2-4重量%,而当油墨是除黑色以外的其它颜色时,增塑剂含量为0.01-2重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由图案转印膜转印印刷图案的方法,其中每种所述油墨都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增塑剂和颜料,且所述树脂成分包含其中加入了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的短油醇酸树脂。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由图案转印膜转印印刷图案的方法,其中每种所述油墨都包含包括醇酸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树脂成分和颜料,且所述树脂成分包含其中加入了高分子量硝基纤维素和低分子量硝基纤维素的短油醇酸树脂。
全文摘要
一种在其上表面具有印刷图案的图案转印膜浮在转印槽内的液面上,然后在液压下,将目标物体连同图案转印膜一起浸渍到转印槽内的液体中,这样可将印刷图案转印到目标物体上。通过使用至少包括蓝色、黄色和红色油墨在内的油墨,将图案印刷到图案转印膜上。每种印刷油墨都至少包含树脂成分和颜料,其中所述颜料包括有色颜料。用于蓝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酞菁蓝,用于黄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异吲哚满酮黄,用于红色油墨的有色颜料为喹吖酮红。用于白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钛白,用于黑色油墨的所述有色颜料为碳黑。所有这五种印刷油墨都具有3000小时以上的耐候性,这是通过JIS日晒耐候仪,于耐候性试验中所测得的;因此,通过使用这些印刷油墨而得到的转印图案在色调时是平衡的,而且具有这种转印图案的图案转印制品具有相同的耐候性,这使得该制品得以保持其适用期。
文档编号B41M5/03GK1229424SQ98800854
公开日1999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23日
发明者大滝信之, 山本一宽, 杉山实佐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丘比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