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打印机以及带用打印画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15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式打印机以及带用打印画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带宽方向上使要打印的图象发生变形且在带上打印出上述图象的带式打印机以及带用打印图象的制作方法。
过去,在带式打印机中能够对输入字符等的图象进行各种修饰,如斜体、加黑或突现等修饰,通过在作为打印媒体的带上打印出经修饰的图象,能以丰富的表现力制成变化万千的标签。打印的字符图象是由点阵构成的,图象部分是凸点,空白部分是凹点。因此,在针对字符图象例如设定了斜体修饰(以下称为斜体修饰)的情况下,使凸点在带长度方向上以预定量移动,在带长度方向上使字符图象变形,从而在带上打印出这幅图象。
如上上述,在带式打印机的图象修饰、尤其是斜体修饰等使图象外形改变的修饰中,只在带长度方向上使图象变形。即,在过去的带式打印机中存在着字符列并成一条直线的前提,形成曲线状等富于变化的打印是不可能的。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图象在带宽方向上变形、能够制成更富于变化的标签的带式打印机。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图象在带宽方向上变形、能够制作出更富于变化的标签的带用打印图象的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提供了一种根据特定变形模式在带宽方向上使基准图象变形且在带上打印出上述基准图象的带式打印机。
与本发明第一形态有关的带式打印机的特征是,它包括存储上述变形模式的变形数据的变形模式存储装置;在对应于上述带的打印范围的点阵中展开表示上述基准图象的数据的数据展开装置;以及通过使在对应于在上述点阵中展开的上述基准图象数据的带宽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各点列的点根据上述变形数据在对应于上述带宽方向的上述方向上移动,由上述基准图象制成打印图象的打印图象制作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形态,提供了这样一种带用打印图象制作方法,在对应于带的打印范围的点阵中展开表示基准图象的基准图象数据,通过根据特定变形模式数据使对应于上述点阵中已展开的上述基准图象数据的带宽方向的各点列的各点在点列的点的排列方向上移动来制成打印图象。
根据与本发明第一形态有关的装置以及与第二形态有关的方法,在预定点阵中展开基准图象数据,根据特定变形模式在点的排列方向上使对应于基准图象数据中的带宽方向的各点列的各点移动,从而能够制成在带宽方向上使基准图象变形的打印图象(带用打印图象)。
上述打印图象制作装置最好具有缩小上述基准图象的图象校正装置,上述图象校正装置在上述打印图象溢出上述带的打印范围的情况下缩小上述基准图象以使上述打印图象处于上述打印范围内。
根据这个优选实施例,在打印图象溢出带的打印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图象校正装置将基准图象缩小到预定大小,从而能够制成不溢出带的打印范围(带宽方向)的打印图象而且不损及打印图象的外观。在基准图象缩小的情况下,除整体缩小之外,也可以只在对应于带宽方向的方向上缩小基准图象。
上述打印图象制作装置最好具有在假想地相互连结上述点阵的各点列的两端的状态下使上述点移动的点移动装置,上述点移动装置在上述打印图象溢出上述带的打印范围的情况下使构成上述溢出部位的点循环移动。
根据这个优选的实施例,在使预定点阵中的各点列的两端假想地相互连接的状态下使点移动,而在打印图象溢出打印范围的情况下,使构成该溢出部位的点循环移动,从而能够制成在与带宽方向的溢出侧相对的一侧形成溢出部位的打印图象。因此,由于即使例如字符图象等部分地溢出带的打印范围,也在预定位置上作为打印图象地打印出该溢出部位,从而能够辨认出该字符图象是怎样的字符。
上述打印图象制作装置最好具有缩小上述基准图象的图象校正装置和在假想地相互连结上述点阵的各点列两端的状态下使上述点移动的点移动装置,上述图象校正装置在上述打印图象溢出上述带的打印范围的情况下缩小上述基准图象,以便上述打印图象处于上述打印范围内,上述点移动装置在上述打印图象溢出上述带的打印范围的情况下使构成上述溢出部位的点循环移动。
上述带式打印机具有可以选择上述图象校正装置的图象校正功能和上述点移动装置的点移动功能中的某一种功能的功能选择装置。
根据这个优选实施例,在预定的图象校正功能以及点移动功能中,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某一种,从而能够很自由地制作打印图象。
上述变形模式存储装置存储了许多变形模式变形数据,上述带式打印机最好具有从该许多变形模式中任意选择上述特定变形模式的变形模式选择装置。
根据这个优选实施例,在许多变形模式中,用户能够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变形模式,从而可以很自由地容易制作出用户喜欢的打印图象。
在上述的许多种变形模式中包括使上述的基准图象整体在带宽方向上呈波浪形振荡变形的模式,这是较为理想的。
根据这个优选实施例,通过使图象整体成为波浪形而能够制成有效地表现出与其形状相适应的内容的打印图象。例如,通过使具有曲名和五线谱的图象成波浪形而能够制成给人以旋律流畅印象的打印图象。
在上述的许多种变形模式中包括使上述的基准图象整体在带宽方向上呈锯齿状振荡变形的模式,这是较为理想的。
根据这个优选实施例,通过使打印图象整体成锯齿状而能够制成有效地表现出与其形状相适应的内容的打印图象。例如,通过使具有使人恐怖的词语的图象成锯齿状而能够制成让人大吃一惊的打印图象。
在上述变形数据中最好包括使上述基准图象整体移动的最大总移动量数据。
根据这个实施例,例如根据上述最大总移动量进行上述的基准图象的缩小等。
上述最大总移动量最好对应于上述带宽方向长度地来设定。
根据这个优选实施例,能够根据带宽方向的长度即带宽不同的带种类规定各点列的各点的最大移动量,从而能够制成与带种类适应的打印图象。
上述变形数据最好是规定了使上述点列各点在对应于上述带宽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偏移量的数据。
上述规定了偏移量的数据最好是由对上述基准图象的每个点列计算上述偏移量的算式得到的。
或者,上述规定了偏移量的数据是从对应于上述基准图象各点列的偏移量的数据表中得到的。
上述数据展开装置最好具有存储上述基准图象数据的上述各点列的上述各点数据的打印缓冲存储区,上述打印图象制作装置具有从由对应于上述偏移量的原地址偏移的上述打印缓冲存储区的地址中读出上述各点数据的读出装置和存储通过上述读出装置读出的上述各点的上述数据的变形用缓冲存储区。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根据以下附图的下述详细说明而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有关的带式打印机的外表斜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带式打印机的外罩周围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带盒内部构造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带式打印机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
图5A是表示用普通打印法打印在带上的图象的图。
图5B~5E是表示用特殊打印法在带上打印出的图象的图。
图6是说明特殊打印中的键盘操作以及说明于其操作有关的显示画面的说明图。
图7是接着图6的说明图。
图8A是设定尺寸校正且示出了“なみなみ打印”图象的图。
图8B是设定尺寸校正且示出了“ぎさぎさ打印”图象的图。
图9A是设定了循环并示出了“なみなみ打印”图象的图。
图9B是设定了循环并示出了“ぎさぎさ打印”图象的图。
图10A是表示在打印缓冲存储区内存储的字符列图象的图形。
图10B是图10A的图形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表示在特殊打印中的内部处理以及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接着图11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印有切割标记的带的平面图。
图14是说明打印缓冲存储区中的数据读出及书写的一系列处理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在设定循环情况下的打印缓冲存储区中的数据读出以及书写的一系列处理的说明图。
图16A是说明普通打印的各点列的点的偏移的说明图。
图16B是说明依据“なみなみ打印”的各点列的点的偏移的说明图。
图17是说明依照“ぎさぎさ打印”的各点列的点的偏移的说明图。
图18是说明连续右上移的各点列的点的偏移的说明图。
图19是对应于图12的实施例的变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在带宽方向上连续粘贴多个循环设定地制成的标签的情况的平面图。
图21A是表示用普通打印法制成的标签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21B是表示按照“なみなみ打印”制成的标签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22是表示按照“ぎさぎさ打印”制成的标签的一例的平面图。
以下参见附图,就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有关的带式打印机进行具体说明。此带式打印机是将键入的所需字母在带上热转打印出来并将带的打印部分切断而制成标签的设备。
如图1所示,带式打印机1是这样构成的,即由一分为二的上、下机壳2形成带式打印机的外壳,从前半部到后半部右侧呈倒L字形地配备了电子装置部3,在后半部左侧配备了机械装置部4。如图2所示,在机械装置部4中形成了用于将带盒5安装在打印机本体上的外罩6,在外罩6中设有带有窗口的启闭盖7。依靠在启闭盖7左侧形成的向下的コ形开口7a和在外罩6左侧部形成的向上的コ形开口6a形成了将打印带T送出带式打印机1外的送出口10。
在电子装置部3的上面形成了操作部11并内装有后述的控制部200(参见图4)。在操作部11中配备了与控制部200的周边控制电路(P-CON)250相连的键盘8和通过后述驱动电路部270的显示器驱动器271与P-CON250相连的显示器9。
键盘8配有许多个用于在带式打印机中输入文字、记号或简单图形等字符的多个字符键810、用于命令对输入字符的编辑和打印等的各功能键820。另外,功能键820包括使显示器9上的光标移动的光标键830(左箭头键830a,右箭头键830b,上箭头键830c,下箭头键830d)、用于从许多选择项中选定所需选择项的选择键840等。另外,显示器9配有长方形显示画面91,除了在91中表示出输入显示画面91中的字符图象外,也示出了与上述图象的编辑打印时有关的各种操作模式和选择项等。
随后,关于在带盒5的带T上进行打印的打印部12进行说明。可相对打印机本体自由拆卸地构成带盒5,能在带T消耗时更换各个机壳。另外,带盒5提供了带T的宽度及颜色等不同的各种备件。
图3是表示上壳被取出时的带盒5的平面图。带盒5的壳是由上壳5a(见图2)及下壳5b构成的。在此壳内,容纳带T的带容纳部21和容纳墨带R的墨带容纳部22被一分为二,在安装带盒5时,在墨带容纳部22中形成了插入备有后述打印头46的打印头单元45的方形打印头开口23。
在墨带容纳部22中分别以旋转自由的模式安放有卷绕墨带R的倒带卷轴24和卷绕取用后的墨带R的卷轴25。由倒带卷轴24送出的墨带R在第一导向销26以及第二导向销27中受到引导并面对邻近后述的印版滚筒39且着沿构成打印头开口23的周壁23a以U形转动,并卷绕在卷带卷轴25上。
带容纳部21大致成圆形,在作为中心部的下壳5b中突出地形成了转动自由地支承卷绕带T的卷带轴31的圆筒形卷轴支承部32。另外,卷带轴31成圆筒状,在作为内侧的卷带轴3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处形成了具有通孔33的凸棱34。另外,在凸棱34中的通孔33的边缘处连成环形地形成了许多个凸起35。
这样形成的卷带轴31以游离模式插在上述卷轴支承部32中,在卷轴支承部32中还从上方嵌插了卷簧36。卷簧36的一端(上端)与上壳5a内面连接,另一端(下端部)36a弯曲成横断卷轴支承部32。另外,下端部36a的前端通过由卷轴支承部32上端起直到下方地形成的切口直达凸棱34的凸起35。这样一来,在未将带盒5安装在打印机本身上的情况下,卷簧36的下端部36a的前端凸起35之间。因此,在未装于装置本体上的带盒5中,由于卷簧下端部36a与凸起35嵌合,由于卷带轴31不动,所以能够防止卷轴31随意转动而使带T在带容纳部21中变得松驰。
此外,在带容纳部21和墨带容纳部22的边界端部形成了在壳侧壁37开口的缝形带送出口38,带T通过带送出口38从带容纳部21中被卷到壳外。带送出口38附近的印版滚筒39转动自由地安放在带容纳部21的下游部,在此部分处将带T和墨带R重合,将打印头46压在上面时进行打印。在夹住印版滚筒39的带送出口38对面的位置上形成了在印版滚筒39上引导带T的弯曲导向部40。弯曲导向部40是如此来引导带的,即由带送出口38出来的带T与印版滚筒39周向连接。
如图2所示,在装有带盒5的外罩6中,由于从下侧插入上述下壳5b的卷轴支承部32中而突出地形成了可简化带盒5的安装的定位销41。当将带盒5安装在外罩6中时,定位销41在其前端向上方上推上述卷簧36的下端部36a,解除了下端部36a和凸棱34凸起35的嵌合关系。这样一来,卷带轴31变成自由转动,顺利地卷出带T。
在外罩6中设有与印版滚筒39嵌合使其旋转的印版滚筒驱动轴42以及与倒带卷轴25嵌合使其旋转的卷绕驱动轴43。这些印版滚筒驱动轴42以及卷绕驱动轴43通过图外的减速齿轮系被DC电机44(见图4)驱动。于是,印版滚筒驱动轴42和卷绕驱动轴43在打印时以预定量转动,带T以及墨带R被以预定量送出。
如图2所示,在打印头单元45上装有由热打印头构成的打印头46。如此形成打印头46,使它在安放位置与将带T以及墨带R压在印版滚筒39上的打印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即,打印头46通常保持在安放位置上,当发出打印指令时,它移向打印位置并根据通过P-CON250以及打印头驱动器272传给打印头46的打印数据在带T上进行预定的打印。
以下将就切断带T的打印部的切断部13进行说明。切断部13设置在送出口10的外罩6一侧,它具有切断带T的切带刀131和驱动切带刀131动作的切刀电机132。打印结束后,以预定量送出,停住打印带T。这样,切刀电机132在停止后马上驱动,通过切带刀131自动切断带T的打印部分(自动切断)。在带式打印机1中,在解除了自动切断时,也可以手动地切断带T。在这种情况下,打印结束,在以预定量送出带T后,按下设置在带式打印机1的后部左角的切断钮133,从而使切带刀131进行切断动作并将带T切断(手动切断)。
以下参见图4来说明与带式打印机1有关的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4所示,带式打印机1的控制是根据由键盘8输入的信号且控制部200通过驱动电路部270对显示器9、打印部12以及切断部13进行控制。控制部200具有CPU210、ROM220、造字ROM(CG-ROM)230、RAM240以及P-CON250并通过总线260相连。
ROM220除了具有存储由CPU210处理的控制程序的控制程序区21外,它还具有各种存储控制数据的控制数据区222等。CG-ROM230存储了带式打印机1中准备的文字、记号、图形等字符的字体数据,在给予确定字符的编码数据时,它产生对应的字体数据。
RAM240作为控制处理用的工作领域来使用,具有各种寄存器组241、存储用户由键盘8输入的的文本数据的文本数据区242、存储显示画面91的显示图象数据的显示图象数据区243、用于制成在带T上打印的图象(打印图象)的区域打印缓冲区244以及在用于暂时保存与打印缓冲区244有关的各后述点列数据的区域即单行缓冲存储区245等。RAM240通过图外的备用电路接受供电,在带式打印机1停电的情况下也可以保存所存数据。
在P-CON250中,在补充CPU210的功能的同时处理与周边电路的接口的逻辑电路是由门阵列和定制LSI等构成的。P-CON250与键盘8和图外的各种传感器连接,来自键盘8的各种指令和输入数据以及各种检测信号等按原样或经过处理,通过总线260输出到CPU210和RAM240,与此同时,通过总线260由CPU210等输出的数据和控制信号按原样或经过处理,输出到驱动电路270。
驱动电路270是由显示器驱动器271、打印头驱动器272以及电机驱动器273构成的。显示器驱动器271根据来自控制部200的控制信号而控制显示画面91。同样地,打印头驱动器272根据控制部200的指示驱动打印头46。电机驱动器273根据控制部200的指示驱动打印部12的DC电机44并在控制印版滚筒驱动轴42以及卷绕驱动轴43的同时驱动切断部13的切刀电机132并控制切带刀131。
在这样构成的控制系统中,控制部200的CPU210按照ROM220中的控制程序通过P-CON250输入来自键盘8等的各种指令和各种数据等并处理来自CG-ROM230的字体数据和RAM40中的各种数据,而且通过P-CON250输出控制信号到驱动电路270中。这样一来,在进行打印控制和显示画面91的表面控制的同时,控制打印头46并在预定打印条件下在带T上进行打印,并控制带式打印机的整体。
在此带式打印机1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带式打印机以及带用打印图象的制作方法主要是通过操作部11和控制部200实现的,参见图5A~图18,以下示出了到制成标签为止的操作顺序并说明其特征的操作。
首先,在通电时,带式打印机1在能键入操作状态(操作模式)的状态下启动。在此输入模式中,适当地操作键盘8,输入要打印的字符(以下也包含1个字符的情况,称为字符列)。在带式打印机1中,除了在带T上照原样打印出输入的字符列图象外,也能例如对字符列的一部分或整个字符列进行斜体、加黑或突现等修饰,以打印出字符列图象。在修饰字符列的情况下,按下进行模式变化的修饰模式键821,使操作模式从输入模式变成修饰模式。随后,适当操作光标键830(上下左右箭头830a~830d),在表示所希望的修饰处,按下选择键840确定修饰。
另外,在带式打印机1中,能够设定包围带T上所印字符列图象周围的各种外框。在外框设定的情况下,与上述修饰相同,适当地操作设定外框用的外框设定键822,使操作模式从输入模式变成外框设定模式,在表示所需的外框处,按下选择键840地确定外框。
随后,在字符列输入完成后或者在设定字符列修饰和外框等的情况下,完成该设定后,按下打印键823进行打印。在此带式打印机1中,作为打印键823地设置了两种键,即用于在原来状态下(在设定了修饰等的情况下,是修饰后状态)在带T上打印出字符列图象的普通打印键823a和用于使字符列图象在带T宽方向上其振幅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变形来打印的特殊打印键823b。在以下说明中,按下普通打印键823a进行的打印称为“普通打印”,按下特殊打印键进行的打印称为“特殊打印”。
在这里,关于实际上输入字符列,在带上打印出该字符列图象的情况,尤其是以进行特殊打印的情况为中心进行具体的说明。
在带式打印机1中,例如输入“なみなみ打印なみとギザ”字符列。如果输入这样的字符列,不设定字符列修饰和外框,按下普通打印键823a进行打印(普通打印),如图5A所示,在带T上打印出上述字符列图象。另一方面,如果在输入与上述相同的字符列后,不设定字符列修饰和外框,按下特殊打印键进行打印(特殊打印),上述字符列图象呈如图5B、5C所示的波浪形和呈图5D、5E所示的锯齿状等地被打印出。在以下说明中,字符列图象呈波浪形打印的情况称为“なみなみ打印”,其呈锯齿状打印的情况称为“ぎさぎさ打印”。
图6及图7示出了特殊打印中的键盘操作以及根据其操作的显示画面。在这些图中,G1~G11示意性地示出了显示画面91中的表示图象模式,S1~S11示出了在以下对键盘8描述中叙述的操作。
如图6所示,在输入上述字符列后(G1),在按下特殊打印键823b时(S1),操作模式从输入模式变成特殊打印模式,在显示画面91中,在其上半部中显示出标题“特殊打印”,在其下半部中白黑反转地显示出“なみ2”(G2)。该“なみ2”是“なみなみ打印”简称的选择项,通过选择“なみ2”而以“なみなみ打印”模式打印字符列图象。
此外,在G2的显示中,当按下光标键时(S2),显示画面切换到G3,替代“なみ2”的显示,白黑反转地显示出“ぎさ2”。再有,该“ぎさ2”也与上述“なみ2”相同,是简称为“ぎさぎさ打印”的选择项,通过选择该选择项,以ぎさぎさ打印方式打印字符图象。
在这些G2或G3的显示中,每次按下光标键时,显示画面从G2到G3、从G3到G2地交替切换。在图6、7中,根据↑↓的表示显示出可交替切换画面。
在这里,在G2的显示画面中按下选择键840,选择“なみ2”(S3)。在这样做时,操作模式变成“なみなみ打印模式”,显示画面切换到G4。在“なみなみ打印”中,能以大波浪形(参见图5B)或小波浪形(参见图5C)两种模式来打印图象,可通过按下光标键(S4)选择大波浪形打印的“大なみ”(G4)或是选择小波浪形打印的“小なみ”(G5)。在这里,选择“大なみ”(S5)。在上述S3中,当选择“ぎさ2”代替“なみ2”时,在G4及G5的显示画面中,代替“大なみ”以及“小なみ”地各自显示出呈大锯齿状(参照图5D)打印的“大ぎさ”以及呈小锯齿状(参照图5E)打印的“小ぎさ”。
这样一来,在带式打印机1中,用户能够从字符列图象“大なみ”、“小なみ”、“大ぎさ”和“小ぎさ”四种变形模式中选择所希望模式进行打印。因此,本发明中的变形模式选择装置是由键盘8、显示器9以及在显示画面91上确定并显示上述各种变形模式的且选择所希望的变形模式的程序等构成的。
在上述的“なみなみ打印”模式中,当选择所希望的变形模式(当在上述情况中选择“大なみ”)时(S5),操作模式如图7所示变成可以设定各字符图象文字尺寸校正的“尺寸校正设定模式”,并示出G6的显示画面。在以“なみなみ打印”和“ぎさぎさ打印”模式打印字符列图象的情况下,当字符列图象的一部分溢出带的可能打印范围(打印范围)时(见图5B~5E),这种尺寸校正设定模式中的尺寸校正缩小进行特殊打印的各字符列图象并具有不使特殊打印出的字符列图象溢出带T的打印范围的功能。因而,在尺寸校正设定的情况中,在不会从打印范围中溢出的情况下在带T上打印出字符列图象(参见图8)。在这种尺寸校正设定模式中,通过按下光标键(S6)可以选择进行设定“on”(G6)或不进行设定“off”(G7)的某一种。在这里选择“off”(S7)。
在尺寸校正设定模式中,在选择“off”(S7)时,操作模式变成“循环设定模式”,并显示出G8的画面。在以“なみなみ打印”和“ぎさぎさ打印”模式打印字符列图象的情况下,此循环设定模式中的循环功能是可以在溢出侧的相反侧上打印出溢出带的打印范围的部位的功能。即,在带T中,在回到溢出侧的相反侧的状态下打印溢出部位(参见图9A、9B)。在该循环设定模式中,能够通过按下光标键(S8)选择进行该设定“on”(G8)或不进行设定“off”(G9)的某一种。
在上述尺寸校正设定模式中,在选择“on”时,操作模式不变成循环设定模式而变成了后述的“打印执行模式”并显示出G10的显示画面。总之,在设定尺寸校正时,由于字符列图象不溢出带T的打印范围地进行打印,所以印在带T上的字符列图象不受是否设定循环影响。因此,在设定尺寸校正的情况中,操作模式直接变成“打印执行模式”。这样一来,可以择一地设定尺寸校正和循环。
随后,在G8及G9的显示画面中,在选择“on”或“off”(S9)时,操作模式从循环设定模式变成“打印执行模式”并示出了G10的显示画面。此打印执行模式是确认最终是否执行打印的模式,通过按下光标键(S10)可以选择进行打印的“执行”(G10)或不进行打印的“取消”(G11)。于是,在选择“执行”时(S11),根据上述各种设定在带T上打印出上述字符列图象。
以下参见图10A~图18来详细描述“なみなみ打印”和“ぎさぎさ打印”的制作字符列图象的情况。通过这些打印的打印图象是如此制成的,即成为基准的图象、即与普通打印时相同的图象(基准图象)的数据(基准图象数据)在展开于点阵中的状态下存储于RAM240的打印缓冲存储区244中,使构成基准图象的各点按照所选变形模式移动(偏移),从而形成了上述打印图象。
打印缓冲存储区244具有对应于带T的打印范围的区域,CPU210从CG-ROM230等中读出对应于基准图象的数据并在点阵中展开这些数据并存储于打印缓冲存储区244中。因此,本发明的数据展开装置是由CPU210、打印缓冲存储区244、CG-ROM230以及在点阵中展开数据并存储在打印缓冲存储区244中的程序等构成的。
图10A是表示将上述输入字符列的基准图象存储在打印缓冲存储区244中的状态的图形,图10B是字符图象“な”的局部放大图。在该图所示的基准图象中,通过使对应于带宽方向(图10A的上下方向)的各点列的点在点并排方向上分别以预定量偏移,从而制成了“なみなみ打印”或“ぎさぎさ打印”的打印图象。在以下的说明中,各点列的点的移动量被称为“偏移量”。
在这里说明偏移量的计算方法。首先,在“なみなみ打印”中,当将对应于带宽方向的打印缓冲存储区244的点数(以下称为宽度点数)设为W、由对应于带T长度方向的打印缓冲存贮器244的前端(图10A左侧)点列起将1、2、3…按顺序分配的编号(以下称为行号)设为1n时,“大なみ”以及“小なみ”的偏移量S例如能够在如下式(1)、(2)所示的计算式中分别计算出来。
S=(W/3)sin{(1n/8W)×2π}……(1)S=(W/4)sin{(1n/4W)×2π}……(2)在上式(1)、(2)的计算式中,在宽度点数W为64点的情况下的偏移量S分别在表1和表2中示出。
表1
<
W=64如上述表1和表2所示的具体行号1n是表示偏移量S为0、最大值及最小值的情况和那些行号前后的号。偏移量S是将上式(1)、(2)计算结果的小数点第1位四舍五入后得到的值。在偏移量S为正数时,如图10B所示的各点列点向上偏移,而偏移量S为负数时,各点列点向下偏移。
如上式(1)、(2)以及上述表1、表2所示,由于通过包含正弦函数的算式算出偏移量S,所以偏移量S随正弦函数增减。因此,通过根据该偏移量使各点列的点偏移,“なみなみ打印”的打印图象使基准图象在带宽方向上呈正弦曲线地以波浪形变形。在计算与上式(1)、(2)有关的正弦函数的情况下,也可预先准备好在各点列中规定偏移量的数据表,参照该数据表计算偏移量S。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快速进行偏移量的计算处理。
“ぎさぎさ打印”中的“大ぎさ”及“小ぎさ”的偏移量S例如能够在如下式(3)、(4)所示的算式中分别算出。
S=mod{1n/(W/4)}×mod[{int(1n/(W/4))+1}/2]+[(W/4)-mod{1n/(W/4)}]×mod[int{1n/(W/4)}/2]……(3)上述mod记号表示其后括弧内的除法运算的余数,int表示其后括号内的除法运算的商。下式(4)也是一样的。
S=mod{1n/(W/8)}×mod[{int(1n/(W/8))+1}/2]+[(W/8)-mod{1n/(W/8)}]×mod[int{1n/(W/8)}/2]……(4)在上式(3)、(4)中,宽向点数W为64情况下的偏移量S分别在下述表3、表4中分别示出,如下述表3、表4所示的具体行号1n是表示偏移量S为0以及最大值的情况和那些行号1n前后的号。
表3>
W=64如上述式(3)、(4)以及上述表3、表4所示,计算“ぎさぎさ打印”中的偏移量S的算式大致由偏移量S向右上方偏移的第1式(α×β,参见表3、4)和向右下方偏移的第2式(γ×δ,参见表3、4)构成。第1式的β式和第2式的δ式根据行号1n等于0或1的值。即,通过β式和δ式为0或1的值,使第1式以及第2式的值交替地在偏移量S中反映出来。因此,通过将第1式以及第2式组合起来计算出偏移量S,可以获得使基准图象呈锯齿状变形的打印图象。上式(1)~(4)的算式作为偏移量计算程序,预先存储在ROM220(变形模式存储装置)中。总之,这些式子(1)、(2)、(3)、(4)是定义上述四个变形模式“大なみ”、“小なみ”、“大ぎさ”和“小ぎさ”的公式。
其次,参照图11和图12,说明形成打印图象用的控制部200中的内部处理和基于该内部处理的打印处理。在上述S11中,如果选择特殊打印的“执行”,则首先判断是否设定了尺寸校正(S21)。在设定了尺寸校正的情况下(S21,是),即使全部点列的点根据上述变形模式来偏移,也缩小基准图象,以免从带T的打印区域溢出(S22)。
具体地说,缩小基准图象,使对应于基准图象的带宽方向的最大点数(从基准图象上端的点起到下端的点的数目)比从打印缓冲存储区244宽度点数W中减去偏移量S的最大值后的值小。在“なみなみ打印”中,因为有时偏移量为负,故向上偏移的点偏移量和向下偏移的点偏移量相加后的值成为上述偏移量最大值。因而,例如在选择上述“大なみ”的情况中,偏移量最大值根据上述表1变成42点(=21+21)。
在基准图象的缩小中,除了适当地缩小对应于带宽方向的各点列的点外,根据本实施例,在基准图象只由字符列图象构成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将基准图象的字号变得比原来字号小的方法来缩小。
此后,在打印缓冲存储区244中存储基准图象数据,制成与普通打印情况相同的打印数据(S23)。
随后,指定进行行号1n计数用的行号计数器和打印缓冲存储区244中的预定点列地址,对进行对应于上述点列的数据的读出以及写入用的打印数据R/W指针进行初始化(S24)。具体地说,作为行号计数器某种定义某种变数,在上述变数中代入零。另一方面,作为打印数据R/W指针定义某种变数,上述变数指定在打印缓冲存储区244中的开头的点列(行号1n=1的点列)的地址。
以下,如图12所示,判断现在的打印数据R/W指针指定的地址的点列是否在“なみなみ打印”或“ぎさぎさ打印”对象的区域内(S25)。即,在打印缓冲存储区244内,考虑实际上打印的打印图象与制成的标签的前端及后端的空白长度,存储打印数据,利用行号判断打印数据R/W指针指定的地址的点列是否是空白部分点的列。在这样的空白长度部分点列中,由于没有偏移点,所以使上述点列位于上述对象区域外(S25,否),关于该点列不进行偏移量计算等。
在带式打印机1中,用户可自由设定空白长度,但由于打印头46与切带刀131的间距问题,即使将带前端侧的空白长度设定得短(如约1mm),也不能在空白长度处自动切断上述带T。因此,如图13所示,告知用户切断位置用的一对切割标记M、M被打印在带T的宽度方向的上部以及下部上。通过在连接这些切割标记M、M的直线上用夹子切断带T,可以使带T的前端侧的空白长度定为用户设定的长度。
这些切割标记M、M是通过将由数个点构成的凸点的数据存储在与打印缓冲存储区244相同的点列中而打印在带T上。在这样的切割标记M的部分的点中,如果进行偏移,则存在溢出带T的担心,由于在这样情况下不利用切割标记,具有这些切割标记的点列也作为在上述对象区域外,故不使上述点列的点偏移(S25,否)。
在判断为上述对象区域时(S25,是),根据上式(1)~(4),利用行号计算出偏移量S(S26)。于是,在用打印数据R/W指针指定的位置(地址)的点列中,从在与偏移方向相反方向上错开被计算的偏移量S的位置起读入数据并在具有与1个点列相同的容量的单行缓冲存储区245中存储上述数据(S27)。
然后,在上述循环设定中,在未设定循环的情况下(S28,否),将单行缓冲存储区245中存储的数据写入在打印缓冲存储区244中由上述打印数据R/W指针指定的地址中(S30)。在图14中示出了偏移量为两点的情况下的上述一系列处理(S27,S28,S29,S30)。如此图所示的那样,在偏移量为两点的情况下,从由在打印缓冲存储区244中的打印数据R/W指针指定的点列上从单行缓冲存储区245的开头起存储第3个以后的数据。然后,将单行缓冲存储区245的数据写入在打印缓冲存储区244中从上述开头起由打印数据R/W指针指定的地址中(S30)。再有,在从单行缓冲存储区245之下算起第2个地址之后,存储表示没有任何数据的值(如,NULL值等)。这样一来,在未进行循环设定的情况下,溢出的数据(在图14的情况中,打印缓冲存储区244中最初储存的点列的数据中从上算起第1、2个数据)被舍弃、即不打印。
另一方面,在上述循环设定中,在设定了循环的情况下(S27,是),在打印缓冲存储区244的各点列两端间假设地连接的状态下,点进行循环移动。具体地说,通过步骤27的处理未存储在单行缓冲存储区245中的数据即因偏移而溢出的部分数据被存储在单行缓冲存储区245的相反侧端部(S29)。然后,将单行缓冲存储区245中存储的数据写入在打印缓冲存储区244内由上述打印数据R/W指针指定的地址中(S30)。在图15中与上述图14相同地示出了偏移量为两点的情况中的上述一系列处理(S27,S28,S29,S30)。与未设定上述循环的情况不同,在单行缓冲存储区245的NULL值的存储位置上存储溢出的两点数据。于是,与上述相同,将单行缓冲存储区245的数据写入由打印数据R/W指针指定的地址(S30)。
然后,通过打印头46将在由单行缓冲存储区245写入到打印缓冲存储区244中的点列数据即单点列(1行)部分的数据打印在带T上(S31)。随后,在行号计数器加1的同时,打印数据R/W指针分别更新以指定下个地址(S32)。
这样一来,随着通过重复S25~S32的处理而制成打印图象,同时按照每个点列打印在带T上。在图16A中示出了普通打印的各点列的偏移,而在图16B中虽不按照上述算式,但示出了“なみなみ打印”的各点列的偏移。同样地,在图17中示出了“ぎさぎさ打印”的各点列的点偏移模式。如这些图所示,根据偏移量S使各点列的点偏移,在带T上打印出这些点。随后,一旦到达打印图象终端,即结束打印时(S33,是),在内部处理的结束的同时,依照“なみなみ打印”或“ぎさぎさ打印”,完成了具有使基准图象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变形的打印图象的标签(见图5B~图5E,图8、图9)。
尽管省去了详细的说明,通过适当变更偏移量S算式,例如如图18所示的那样,也能够使各点列点向连续的右上部偏移。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变型,改变图12的打印处理流程,如图19所示,在偏移量计算(S26)后马上进行循环设定判断S27’,根据该判断结果,进至舍去溢出部分存储在单行缓冲存储区中的步骤S28’,或者也可以进至将溢出部分存在单行缓冲存储区的相对侧端部中的步骤S29’。
如上上述,依照本实施例,根据所希望的变形模式在点的并排方向上使基准图象的点列的各点偏移,从而能够制成在带宽方向上变形的打印图象,与过去相比,能够制成变化更丰富的标签。
此外,通过制成设定尺寸校正的打印图象,打印图象不会溢出带T的打印范围,从而能够制作出外表美观的标签。通过设定循环来制成打印图象,即使例如字符列图象等部分溢出带T的打印范围,也由于作为打印图象在预定的位置上打印溢出部位,所以能够辨认出该字符列图象在哪一个字符列中。另外,如图20所示,如果使多个设定循环而完成的图象在带宽方向上邻接地贴在一起(在图20的情况下是3幅),则能够使溢出部位与相邻标签的打印图象缺失部分吻合,从而能够获得在带宽方向上打印图象连续的标签。
例如,当与五线谱外框一起具有曲名等的图象通过普通打印形成缺失时,制成如图21A所示的标签,通过用“なみなみ打印”模式打印同一图象,能够制成给人以旋律流畅印象的标签(见图21B)。另外,通过用“ぎさぎさ打印”模式打印使人感到恐怖的词语如“ドラキュラ”字符列的图象而能够制成给人以大吃一惊的影响的标签(见图22A)。同样地,通过以“ぎさぎさ打印”模式打印“感电注意”的字符列图象而能够制成给人以触电发麻的印象的标签。
尽管作为在本实施例中的偏移量计算式使用了上式(1)~(4),但偏移量计算式不限于此,只要使各点列的点在对应于带宽方向的方向上偏移,则不论什么样的计算式都行。可以根据带宽度预先规定各点的最大移动量。在该情况下,可按带宽不同的带的种类制成适当的打印图象。另外,在此实施例的打印处理中,虽然对打印缓冲存储区的各点列进行了打印以及偏移处理,但也可以在对所有点列进行了偏移处理之后一并地进行打印缓冲存储区的数据的打印。
在此实施例中描述了作为打印图象地制成字符列图象的情况,但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字符列图象,也可适用于制作图形和绘图等各种图象的打印图象的情况。
在此实施例中,使对应于带宽的各点列的点在点的并排方向上偏移,但也可以使在与此点列垂直的方向上的点列、即对应于带长度方向上各点列的点在与上述点的并排方向上偏移。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使基准图象在带长度方向上变形的打印图象。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变更,这对业内人士而言是可理解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根据特定变形模式使基准图象在带宽方向上变形的且在该带上打印出上述基准图象的带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上述变形模式的变形数据的变形模式存储装置;在对应于上述带的打印范围的点阵中展开表示上述基准图象的数据的数据展开装置;以及通过使在对应于在上述点阵中已展开的上述基准图象数据的带宽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各点列的点根据上述变形数据在对应于上述带宽方向的上述方向上移动,由上述基准图象制成打印图象的打印图象制作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打印图象制作装置具有缩小上述基准图象的图象校正装置,该图象校正装置在上述打印图象溢出上述带的打印范围的情况下缩小上述基准图象,以使上述打印图象容纳在上述打印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打印图象制作装置具有在假想地相互连结上述点阵的各点列的两端的状态下使上述点移动的点移动装置,上述点移动装置在上述打印图象溢出上述带的打印范围的情况下使构成该溢出部位的点循环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打印图象制作装置具有缩小上述基准图象的图象校正装置和在假想地相互连结上述点阵的各点列的两端的状态下使上述点移动的点移动装置,上述图象校正装置在上述打印图象溢出上述带的打印范围的情况下缩小上述基准图象以使上述打印图象容纳在上述打印范围内,上述点移动装置在上述打印图象溢出上述带的打印范围的情况下使构成上述溢出部位的点循环移动,上述带式打印机具有可以选择上述图象校正装置的图象校正功能和上述点移动装置的点移动功能中的某一种功能的功能选择装置。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带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变形模式存储装置存储了许多变形模式变形数据,上述带式打印机还具有从许多变形模式中任意选择上述特定变形模式的变形模式选择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多种变形模式中包括使上述基准图象整体在带宽方向上呈波浪形地振荡变形的模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许多种变形模式中包括使上述的基准图象整体在带宽方向上呈锯齿状振荡变形的模式。
8.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带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变形数据中包括使上述基准图象作为整体移动的最大总计移动量的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最大总计移动量是对应于上述带宽方向的长度而设定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变形数据是规定了使上述点列的各点在对应于上述带宽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偏移量的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规定了上述偏移量的数据是由对上述基准图象的每个点列计算上述偏移量的计算式得到的。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规定了上述偏移量的数据是从对应于上述基准图象的各点列的偏移量的数据的数据表中得到的。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展开装置具有存储上述基准图象数据的上述各点列的上述各点的数据的打印缓冲存储区,上述打印图象制作装置具有从对应于上述偏移量偏移原地址的上述打印缓冲存储区的地址中读出上述各点的数据的读出装置和存储通过上述读出装置读出的上述各点的数据的变形用缓冲存储区。
14.一种带用打印图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构成在对应于带的打印范围的点阵中展开对应于基准图象的基准图象数据;然后,通过根据特定变形模式的数据使对应于该点阵中展开了的上述基准图象数据的带宽方向的各点列的各点在上述点列的点并排方向上移动来制成打印图象。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带式打印机以及带用打印图象的制作方法。根据特定的变形模式使基准图象在带宽方向上变形并在该带上打印出上述基准图象。将上述变形模式的变形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在对应于上述带的打印范围的点阵中展开对应于上述基准图象的基准图象数据。通过根据上述变形数据使在上述点阵中展开的上述基准图象数据的各点列的点在对应于上述带宽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来制成打印图象。上述各点列在对应于上述带宽方向的上述方向上延伸。
文档编号B41J3/36GK1235092SQ99106050
公开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27日
发明者细川豪, 渡邉健二, 市川智之, 田边贤一, 须藤理绘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吉姆帝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