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给基质加设印记的方法和设备及设有印记的基质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68411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印刷油墨。(可替代地可能的是,转移涂层在某一个 工作过程中被转移到基质上并且随后使基质与印记的施加关联地在其他相应的设备中使 用)。
[002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给基质加设印记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包 括:带;用于将液体印刷油墨打印到带上的装置;以及用于将基质引导至带的装置,以便将 印刷油墨从带转移到基质上。最后设置用于将转移涂层施加到带上的装置。在按本发明的 设备中可以实现在其第一变型方案中的方法,并且对此所述的各优点也适用于该设备的运 行。
[0022] 优选用于施加转移涂层的装置包括:
[0023] 用于将可紫外线固化的第一粘合剂打印到带上的装置,和/或
[0024] 膜供给装置和/或剩余膜卷取装置,和/或
[0025] 用于固化第一粘合剂的紫外线灯或其他能量充足的辐射源,和/或
[0026] 用于第二粘合剂打印到带上的装置。
[0027]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给基质加设印记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带; 用于将液体印刷油墨打印到带上的装置;以及用于将基质引导至带的装置,以便将印刷油 墨从带转移到基质上,其中,所述设备还设有用于将转移涂层施加到基质上的装置,该装置 关于基质的输送方向位于用于引导基质的装置的上游。在该装置中可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 二变型方案的方法,并且在那里所述的各优点相应地适用于所述设备的运行。
[0028] 在前面提到的设备中,优选带是可被加热的,以便实现印刷油墨的至少部分干燥。 在此可以主动地促进印刷油墨的干燥。
[002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过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15之一项所述的方法 而设有印记的基质,该基质至少部分地包括转移涂层、尤其是装饰转移涂层。
[0030] 通过作为本发明出发点的打印方法,在基质上可以实现完全特定类型的打印。如 果在此附加地还提供一种转移涂层,则可以实现具有提高的耐磨损和耐损坏的和具有改进 的美学效果和/或功能特性的全新的物品。
[0031] 在基质中,印刷油墨可以处于转移涂层上和/或下方,并且在此可以实现全新的 美学效果。转移涂层可以包括装饰层、金属层或其它的用于提供电功能元件的层以和/或 一个或多个光学功能元件。
【附图说明】
[0032]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其中
[0033] 图1以示意性剖视图示出用于给基质加设印记的设备的基本布置系统;
[0034] 图2以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给基质加设印记的设备;
[0035] 图3以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用于给基质加设印记的设备;
[0036] 图4示出转移涂层件如何可以设置在干燥的印刷油墨旁边;
[0037] 图5示出转移涂层件如何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干燥的印刷油墨上;
[0038] 图6示出干燥的印刷油墨如何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转移涂层件上;
[0039] 图7示出如何可以使转移涂层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干燥的印刷油墨上并且干燥 的印刷油墨再设置在转移涂层件上;
[0040] 图8以强烈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根据另一实施形式的用于给基质加设印记的设备;
[0041] 图9示出转移膜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当前应为整体用S标记的基质、如纸幅面加设印记。在对此所使用的方法中,印刷 油墨不直接被打刷到基质S上,而是首先被打印到带B上。基质经由辊R引导并到达接触 位置KT,在该接触位置处印刷油墨从带B转移到基质S上。
[0043] 图1示出一种基本布置系统。该布置系统包括四个喷墨打印机单元C、M、Y和K, 这些喷墨打印机单元打印四种不同的颜色(C=青色、M=品红色、Y=黄色和K=黑色), 这四种颜色可以调配出所有可能的颜色。带B可以被加热,在图1中通过加热线圈H形象 表示。所述加热也可以在带内部通过细的加热金属丝网被提供。带可以由(具有或不具有 纤维增强的)硅树脂或橡胶制成或由特别结实的塑料材料制成。同样地,带B也可以具有 金属件,这些金属件可以直接被加热。带B的表面是这样的,使得一方面由喷墨打印机单元 C、M、Y和K打印出的印刷油墨很好地附着在所述表面上,另一方面该印刷油墨在接触位置 KT处与基质S接触时很容易分离并且不留痕迹地从带B的表面除去。
[0044] 根据图2的设备以根据图1的设备为出发点,但补充有附加的部件:
[0045] 在具有喷墨打印机单元C、M、Y和K的、用于第一打印过程的装置下游还有另一喷 墨打印机单元AD1,该另一喷墨打印机单元将可紫外线固化粘合剂打印到带B上。该粘合剂 包括多官能的烷氧基化的或聚烷氧基化的丙烯酸酯单体(80至95重量百分比)和光敏引 发剂(1至15重量百分比)。附加地也可以还添加颜料(例如具有1至10重量百分比的分 量)。
[0046] 在喷墨打印机单元AD1下游设置装置10。该装置用于将转移涂层F施加到带B 上。在此使用在图9中详细示出的转移膜TF,该转移膜具有载体膜TrS,在此与所述转移 涂层F相对应的转移层通过剥离层AL的设置可剥离地固定在该载体膜上。转移涂层因此 借助转印方法从载体膜上剥离并且尤其是借助可紫外线固化粘合剂被施加到带B上。载体 膜TrS尤其是由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聚碳酸酯、或BOPP、ABS、PE、PP制成的膜,该 膜具有6ym至250ym厚度。转移涂层F具有lOOnm至2000nm的厚度。转移膜TF由存储 辊VR例如沿带B的运动方向退绕。在具有转移涂层F的转移膜TF与事先打印的粘合剂相 接触的地方,借助紫外线灯UV施加紫外线,使得粘合剂固化。因此转移涂层F现在紧紧地 粘在带B上并且载体膜TrS可以被抽出并缠绕到剩余膜卷取辊HR上。在后续步骤中,通过 另一个喷墨打印机单元AD2打印第二粘合剂或第二印刷油墨,并且更确切地说打印到转移 涂层F上。该粘合剂或该第二印刷油墨用于随后实现将转移涂层F保持在基质S上。
[0047]在改变根据图2的实施形式的情况下,在根据图3的实施形式中在喷墨打印机单 元AD2下游再次设置具有四个喷墨打印机单元C'、M'、Y'、K'的第二组喷墨打印机单元, 该第二组喷墨打印机单元打印出与喷墨打印机单元C、M、Y、K相同的颜色。但所述第二组 喷墨打印机单元也可以打印出其他颜色,例如尤其是hks颜色系统或Pantone?,颜色系 统中的特殊颜色。
[0048] 在另一变形方案中也可以规定仅设置喷墨打印机单元C'、M'、Y'、K'以打印印刷 油墨,而不设置喷墨打印机单元C、M、Y和K。
[0049] 可以使用根据图2和3的设备,以实现如在图4和5中所示的印刷图。
[0050] 首先,转移涂层F可以在基质S上设置在由喷墨打印机单元C、M、Y、K打印出的相 应颜色的印刷油墨点旁边。在图4的下部标记"C"且设有印刷油墨的区域与利用用于"转 移涂层"的标记"F"标记的设有转移涂层的区域没有重叠。
[0051] 与之相反,在根据图5的实施形式中,转移涂层F被部分地施加到事先利用印刷油 墨打印的区域上。尤其是存在重叠区域B1,在这些重叠区域中转移涂层F被施加到印刷油 墨点上。这与在带B上的情形相关。在基质S上的情况是正好相反的,即转移涂层F部分 地处于印刷油墨下方并且因而形成背景区域。
[0052] 利用根据图3的设备可以实现如在图6和7中的图像:
[0053] 在此在区域B2中在带B上的转移涂层处于印刷油墨C下方。而在基质上在之后 情况是相反的:印刷油墨C处于转移涂层F下方,使得转移涂层F保护在区域B2中的印刷 油墨C。
[0054] 根据图6的图像也可以在没有喷墨印刷机单元C、M、Y、K的情况下实现。
[0055]根据图3的完整设备是必需的,以便得到根据图7的图像:
[0056] 在此存在区域B3,在这些区域中在带B上的转移涂层F处于印刷油墨C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