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选择性转换寻址方法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

文档序号:257198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用选择性转换寻址方法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显示板的驱动方法,特别是涉及使用选择性转换系统进行寻址操作来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


图1说明了在传统的交流型PDP中按照矩阵形式排列的每个放电单元的结构。
参照图1,PDP包括具有顺序地形成在放电单元的上基片10上的保持电极对12A和12B、上介电层14和保护膜16的上板,具有顺序地形成在放电单元的下基片18上的数据电极20、下介电层22、屏蔽加强筋24和荧光层26的下板。上基片10和下基片18由屏蔽加强筋24分隔而平行排列。保持电极对12A和12B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透明的电极,该电极的宽度相对较宽,以便于传输可见光,还有一个金属电极,该金属电极的宽度相对较窄,以便于对透明电极的电阻分量进行补偿。此种保持电极对12A和12B包括扫描电极12A和保持电极12B。扫描电极12A主要为显示板扫描施加扫描信号,以及为保持放电施加保持信号,而保持电极12B主要施加保持信号。电荷在上介电层14和下介电层22之间积聚。保护膜16防止由于溅蚀而导致的上介电层14的损坏,以延长PDP的寿命,并提高二次电子的发射效率。这种保护膜16通常由氧化镁(MgO)制成。
这些介电层14和22以及保护膜16可以降低从外部施加的放电电压。在保持电极对12A和12B之间安置着数据电极20。此数据电极20提供用于选择要显示的单元的数据信号。屏蔽加强筋24以平行于数据电极20的方式进行放置,以防止由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泄漏到相邻单元中。在下介电层22和屏蔽加强筋24的表面涂敷荧光层26,以产生红色、绿色、或者蓝色几种可见光的任何一种。放电空间中充满惰性气体,诸如氦(He),氖(Ne),氩(Ar),氙(Xe)和氪(Kr)等,用于气体放电。放电气体包括所谓的惰性气体混合物,或者能够通过放电而产生紫外线的激发物气体。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放电单元由数据电极20和扫描电极12A之间的反向放电进行选择,以通过保持电极对12A和12B之间的表面放电而保持放电。在放电单元中,荧光层26通过由保持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而发光,从而向单元的外部发射出可见光。在这种情况下,放电单元控制放电保持周期,即根据视频数据的单元保持放电频率,以实现显示图象所需的灰度。
图2说明了按照矩阵形式布置、具有如图1所示的放电单元的三电极交流型PDP的电极布局结构。
参照图2,在扫描电极线Y1到Ym、保持电极线Z1到Zm、以及数据电极线X1到Xn的每一个交叉点处,都放置一个放电单元30。扫描电极线Y1到Ym施加扫描脉冲和保持脉冲,以对每一条线处的放电单元30进行扫描,并保持放电单元30处的放电。保持电极线Z1到Zm共同地施加保持脉冲,以和扫描电极线Y1到Ym一起保持放电单元30处的放电。数据电极线X1到Xn对每条线施加与扫描脉冲同步的数据脉冲,以根据数据脉冲的逻辑值选择放电单元30。
此类的PDP驱动方法一般包括寻址和显示分离(address anddisplay separation,ADS)驱动方法,其中,分为寻址阶段和显示阶段,即放电保持阶段来进行PDP的驱动。如图3所示,在ADS驱动方法中,把一个帧1F分为8个子字段SF1到SF8,每一子字段对应于8比特图象数据的一个比特。每一个子字段SF1到SF8又分为复位阶段RPD、寻址阶段APD和保持阶段SPD。
复位阶段RPD为允许进行下一次的寻址操作提供了初始条件。换言之,复位阶段RPD允许在寻址阶段APD之前,使得壁电荷具有可再生和不变的状态,以便为每个单元提供具有均匀亮度的稳定操作。寻址阶段APD根据数据脉冲选择进行开启的单元和关闭的单元。保持阶段SPD使得在寻址阶段APD中驱动的单元保持放电。每一个子字段SF1-SF8的复位阶段RPD和寻址阶段APD是相等的,而对于保持阶段SPD,则赋予比率为20∶21∶22∶…∶2n-1的权重值,从而通过保持阶段SPD的组合来表示灰度。
在这种ADS驱动方法中,寻址方法大体分为选择性写入方法和选择性擦除方法。
图4是表示根据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的一个子字段的驱动顺序的流程图。
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在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之间施加放电初始电压,以便根据数据选择性地开启放电单元,从而产生放电。
更明确地讲,在步骤S10中,在复位脉冲的帮助下,在显示板的所有的单元中都生成一个完整的写入放电,此后转入关闭状态,保持残留的壁电荷,以对PDP进行初始化。在步骤S12到S16,根据显示数据进行单元选择,这样在扫描脉冲和数据脉冲的辅助下在要开启的单元中生成写入放电,并且在要关闭的单元中不生成放电。在步骤S18中,在由所述步骤S14和S16中确定的单元开启/关闭状态的相应间隔中进行保持操作,由此实现灰度。具体来说,在所述的步骤S14中由写入放电引起开启状态的单元,在对应的间隔保持放电。随后,在步骤S20中,进行允许所有单元具有关闭状态的擦除操作,以为下一个子字段的操作做好准备。在下一个子字段中,PDP重复进行所述的步骤S10到S20的操作。
图5是一个驱动波形图,用于对使用上述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的PDP驱动方法进行解释。此处,在一个子字段间隔中,X表示加到数据电极20上的信号波形Y表示加到扫描电极12A上的信号波形Z表示加到保持电极12B上的信号波形。
在图5中,在复位阶段RPD中,在复位脉冲RP的辅助下,生成一个完全的写入放电,此后,擦除壁电荷,这样,对单元进行初始化,使其处于具有残余壁电荷的关闭状态。
更明确地说,复位脉冲RP具有一个正向斜坡脉冲,该脉冲以阶跃电压(step voltage)Vs为基础,逐步增加到峰值电压Vr;和一个负向斜坡脉冲,逐渐降低到地电压(ground voltage)(0V)。通过这个正向斜坡脉冲,在扫描电极12A和保持电极12B之间,以及扫描电极12A和数据电极20之间,生成一次无光放电。此无光放电在扫描电极12A上形成负的壁电荷,而在保持电极12B和数据电极20上形成正的壁电荷。然后,在加到扫描电极12A上的负向斜坡脉冲和加到保持电极12B上的偏压脉冲BP的辅助下,在两个电极12A和12B之间生成二次无光放电。接下来,由于扫描电极12A牵引由二次无光放电所生成的正离子,而保持电极12B牵引电子,所以在扫描电极12A和数据电极20上形成的壁电荷根据负向斜坡电压的降低而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扫描电极12A和保持电极12B的极性可以根据负向斜坡电压的电压情况而进行转换。在这里,如果在保持电极12B上留下了负的壁电荷,然后随着寻址阶段APD的推移,在保持阶段SPD中,它们帮助由于初始保持脉冲所造成的保持放电。在这样的负向斜坡脉冲的施加过程中,数据电极20的电压固定在地电压0V。这样,由所说的正向斜坡脉冲而在数据电极20上形成的壁电荷抵消了外部电场,使得在扫描电极12A和数据电极20之间不会产生放电。更进一步,由于由二次无光放电所引起的、在扫描电极12A上形成的壁电荷的数量减少了,在下面的寻址阶段SPD中,加到扫描电极12A或数据电极20上的寻址电压必须要增加。
在寻址阶段APD,针对每一条线,把具有电压Vsc的扫描脉冲SP加到扫描电极12A上,同时,把具有电压Vd的数据脉冲DP加到相对于数据“1”的单元的数据电极20上,并因此而生成寻址放电。通过此寻址放电,把扫描电极12A和保持电极12B切换到开启状态,充分地形成下一步保持放电所需的壁电荷。根据加到保持电极12B上的偏压BP的增加,由寻址放电所形成的壁电荷的数量也增加。否则,由于扫描电极12A和数据电极20之间的电压没能超过对应于数据“0”的单元的驱动初始电压,并仅仅提供扫描脉冲SP,这不能生成放电以保持关闭状态。
在寻址阶段APD,当结束对每一条线的寻址操作之后,在下一个保持阶段SPD中,保持脉冲SUSPy和SUSPz交替地施加到扫描电极12A和保持电极12B上,以保持在所述寻址阶段中所确定的单元的状态。更为具体地说,由于保持脉冲SUSPy和SUSPz所引起的放电,在寻址阶段APD中充分地形成了壁电荷的开启状态的单元仍然保持开启状态,而关闭状态的单元因为没有任何放电而仍然保持关闭状态。
在此保持阶段SPD之后的擦除阶段EPD,擦除脉冲EP加到保持电极12B上以生成擦除放电,因此而擦除存在于所有单元上的壁电荷。在此情况下,把一个正向脉冲用作擦除脉冲EP,以提供小的光发射量。
这样的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需要一个大于3μs的放电间隔,以便于根据数据脉冲在写入放电的辅助下充分地形成下一次保持放电所需要的壁电荷。因此出现的问题是,由于每个扫描脉冲和数据脉冲必须具有大于3μs的脉冲宽度,从而导致延长了寻址阶段,因此,保持阶段变得相对不那么充分了,由此导致亮度变低。不仅如此,还导致了一个问题,即,当需要实现高分辨率图象的时候,由于寻址阶段被延长得更多,导致由于缺乏保持阶段,使得无法实现灰度等级。
例如,当对1280×1024的高分辨率,使用红(R)、绿(G)、和蓝(B)放电单元、256个灰度等级(8比特)和60赫兹的帧频率时,所要处理的数据量为1.75G比特(即,1024×1280×3×8×60)每秒,30兆(M)比特(即,1024×1280×3×8比特)每帧(16.67ms,对于图象信号采用NTSC系统的情况),或者30千比特(即,1280×3×8)每个扫描线。此外,随着高分辨率的提高,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急剧增加。因此,由于对于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而言,在有限的时间内,使用高分辨率,不可能显示所有的数据,有人建议了一个方案,即把一个字段分为多个块来进行驱动。然而,字段的分开驱动需要许多驱动电路来对每一个块进行驱动,这样就导致了成本的上升。
另外,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需要复位放电,以通过全体写入放电对所有的单元进行初始化,以统一放电条件,例如在前一个子字段中保持开启状态的放电单元和保持关闭状态的放电单元的内部电场。然而,复位放电导致在每一个子字段中生成假光,不能提高亮度,并因此而提高了黑色电平(black level)。因此,降低了对比度,并恶化了显示效果。
为了解决具有不充分的保持阶段的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的这些问题,建议使用如图6所示的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在所有的单元中生成写入放电,以充分地形成壁电荷,然后施加扫描脉冲和数据脉冲,以选择性地关闭所希望的单元。
参照图6,在步骤S22中,把写入脉冲加到显示板的所有单元,以生成全部的写入放电,因此允许所有的单元处于开启状态,并充分地形成壁电荷。在步骤S24到S28,根据显示数据选择单元,以在单元中生成壁电荷擦除放电,以在扫描脉冲和数据脉冲的辅助下转换到关闭状态,同时保持在所述步骤S22中形成的充分的壁电荷,没有任何单元的放电会转换到开启状态。在步骤S30中,执行保持操作,以保持在相应的间隔、在所述的步骤S26到S28中所确定的单元的开启/关闭状态,因此可实现灰度。具体而言,在相应的间隔中,在所述步骤S26中充分地保持了壁电荷、没有任何放电的单元生成保持放电。然后,在步骤S32,执行允许所有的单元保持关闭状态的擦除操作,以为下一个子字段操作做好准备。在下一个子字段,PDP重复执行所述的步骤S10到S20的操作。
这样的一个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需要脉冲宽度为1μs,以在复位阶段,根据数据,通过擦除放电而选择性地关闭所有具有开启状态的单元。因此,与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相比,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允许相对高的驱动速度,这样,由于保持阶段的增加,改善了亮度,并适用于实现高分辨率图象。然而,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有一个缺点,即,由于擦除放电所导致的光,与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相比,处于关闭状态单元的亮度太高。这降低了对比度,恶化了显示的质量。不仅如此,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在复位阶段需要稳定的全体写入放电,使所有的单元处于开启状态,充分地形成壁电荷。出于此目的,由于向复位阶段添加了稳定放电,以在全体写入放电之后均化壁电荷,又出现了新问题,即,增加了假光,更加恶化了对比度。
如上所述,应用于传统PDP驱动方法的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和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具有相对长的寻址阶段和降低对比度的问题。因此,当高速驱动PDP时,需要能够提高显示质量的PDP驱动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PDP的驱动方法,该方法采用选择性转换寻址方法,其中,由选择性转换系统写入数据,以允许高速驱动和提高对比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驱动方法包括复位步骤,进行单元的全体写入放电,以形成壁电荷;寻址步骤,进行经过了所述全体写入放电的特定单元的寻址放电,以转换所述特定单元的壁电荷极性,并在所述特定单元之外的其余单元中根据所述全体写入放电而保持壁电荷的极性;以及保持步骤,通过保持脉冲,仅对那些具有转换后的壁电荷极性的特定单元进行保持放电。
在本方法中,已生成寻址放电的所述特定单元的壁电荷极性,在所述的寻址步骤,由施加到所有单元上的直流电平进行转换。
每一个所述的单元都包括一个扫描电极,一个保持电极,以及一个数据电极。所述的特定单元由扫描脉冲和在所述寻址步骤加到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上的数据脉冲而生成寻址放电。在所述寻址放电之后,在所述特定单元上形成的壁电荷的极性由加到保持电极上的直流电平进行转换。
在所述寻址放电中施加的驱动脉冲具有小于3μs的脉冲宽度。
在所述的保持步骤,所述的保持脉冲具有和其余单元的壁电荷相反的极性,在其余单元上,由所述的全体写入放电所引起的壁电荷的极性在所述的寻址步骤中保持不变。
该方法还包括一个选择性擦除步骤。在该步骤中,擦除其余单元的壁电荷,在所述其余单元上,由所述全体写入放电所引起的壁电荷的极性在所述寻址步骤中保持不变。
所述的选择性擦除步骤包括施加擦除脉冲,该脉冲包含一个具有逐步下降电压的斜坡脉冲,以擦除所述壁电荷极性保持不变的单元的壁电荷。
所述的选择性擦除步骤还包括施加二次擦除脉冲,该脉冲包含一个具有逐步增加电压的斜坡脉冲,以擦除所述壁电荷极性保持不变的单元的壁电荷。
该方法还包括擦除步骤,在该擦除步骤中,在所有单元上施加擦除脉冲,以在所述的保持步骤之后擦除所有单元的壁电荷。
所述的复位步骤包括使用施加到扫描电极上的正向斜坡脉冲和施加到保持电极上的正偏压,通过全体写入放电形成相对大数量的壁电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PDP驱动方法包括用于初始化单元的复位步骤;根据数据确定单元处于开启和关闭状态中的任一种的寻址步骤;保持由所述寻址步骤确定的状态的保持步骤,在所述的复位步骤中,通过全体写入放电,利用加到各个单元的扫描电极上的正向斜坡脉冲和加到各个单元的保持电极上的正偏压,对所有的单元进行初始化。
在该方法中,所述的加到保持电极上的正偏压具有阶跃形状(stepshape)。
所述的寻址步骤包括确定具有开启状态的单元,其中,根据所述的数据转换由所述全体写入放电导致的壁电荷的极性,以及具有关闭状态的单元,其中,由所述全体写入放电造成的壁电荷极性保持不变。
所述的保持步骤包括利用保持脉冲,通过保持放电使具有所述开启状态的单元保持开启状态,并使具有所述关闭状态的单元不进行任何放电而保持关闭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PDP驱动方法包括复位步骤,进行单元的全体写入放电以形成壁电荷;寻址步骤,确定具有开启状态的单元,其中,根据所述的数据通过寻址放电转换由所述全体写入放电导致的壁电荷的极性,以及具有关闭状态的单元,其中,由所述全体写入放电造成的壁电荷极性保持不变;选择性擦除步骤,擦除保持在具有所述关闭状态的单元上的所述壁电荷;以及保持步骤,利用保持脉冲,通过保持放电使具有所述开启状态的单元保持开启状态,并使具有所述关闭状态的单元不进行任何放电而保持关闭状态。
图9A到图9E顺次说明了根据图7所示的驱动方法关闭的放电单元的放电机制;图10显示的是用于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PDP驱动方法的驱动波形;图11显示的是用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PDP驱动方法的驱动波形;图12显示的是用于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PDP驱动方法的驱动波形。
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图7是一个流程图,逐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采用选择性转换寻址方法的PDP驱动方法;图8A到图8E的截面图说明了根据图7所示的驱动方法保持开启状态的单元壁电荷的状态,而图9A到图9E的截面图说明了根据图7所示的驱动方法保持关闭状态的单元壁电荷的状态。
在复位阶段的步骤S34,对显示板的所有单元施加写入脉冲,以生成全体写入放电,从而将所有的单元置为开启状态。通过这样的全部写入操作,如图8A和图9A所示,在所有单元的各个扫描电极12A、各个保持电极12B和各个数据电极20上的介电层上形成充分的壁电荷。
在寻址阶段的步骤S36到S40,通过施加到扫描电极12A上的扫描脉冲和施加到数据电极20上的数据脉冲,在要转换为开启状态的单元上生成寻址放电,以转换壁电荷的极性;但是在要转换为关闭状态的单元上不生成放电以保持壁电荷的先前极性。此处,为了选择性转换寻址放电,使用小于3μs(最好小于2μs)的窄脉冲作为扫描脉冲和数据脉冲。保持电极12B被施加以特定的直流电压,使壁电荷的极性可以由所述寻址放电进行转换。因此,按照图8所示,在要转换成开启状态的单元处,通过寻址放电转换壁电荷的极性,而在要转换成关闭状态的单元处不生成放电,以保持和图9A相同极性的壁电荷状态(这是要转换为关闭状态的单元处图9B所示步骤的先前步骤)。
在选择性擦除阶段的步骤S42和S44,把擦除脉冲加到所有的单元上,以尽可能多地擦除存在于要转换为关闭状态的单元上的壁电荷。为此目的,设置擦除脉冲的极性,使得被要转换为开启状态的单元的壁电荷极性抵消,同时加到要转换为关闭状态的单元的壁电荷极性上。通过具有这种极性的擦除脉冲,如图8c所示,在要转换为开启状态的单元处,具有图8B先前步骤的相同极性的壁电荷状态被保持;而如图9C所示,在要转化为关闭状态的单元处壁电荷被擦除。
在保持阶段的步骤S46,对所有的单元施加保持脉冲,以进行保持操作,使得在相应的间隔期间保持在所述寻址和选择性擦除步骤中确定的单元开启/关闭状态,从而实现灰度。具体而言,如图8D所示,在所述寻址步骤通过极性转换而充分形成了壁电荷的单元,通过交替施加在扫描电极12A和保持电极12B上的保持脉冲而引起的保持放电,在相应的间隔期间保持着具有充足壁电荷的开启状态。另一方面,如图9D所示,在擦除步骤擦除了壁电荷的单元保持关闭状态。
在擦除步骤的步骤S48中,所有单元的全部壁电荷由擦除脉冲所导致的擦除操作进行擦除,从而把所有的单元转换为关闭状态。如图8E和图9E所示,通过这个擦除操作将全部壁电荷从所有单元中擦除,从而为下一个子字段操作做好准备。在下一个子字段中,PDP重复所述的步骤S34到S48的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采用选择性转换寻址方法的PDP驱动方法,通过全体写入放电将所有的单元转换为开启状态。然后,通过寻址放电仅仅转换将要转换为开启状态的单元的壁电荷极性,从而在随后的保持阶段保持放电。否则,在要转换为关闭状态的单元处,在擦除脉冲的辅助下,壁电荷被擦除,其中,保持初始壁电荷极性,以防止在保持阶段生成任何放电。由此,根据本发明的采用选择性转换寻址方法的PDP驱动方法在寻址阶段使用小于2μs的窄宽度脉冲,从而能够缩短寻址阶段。因此,可以将保持阶段增加到对应于缩短的寻址阶段的程度,从而提高亮度,并实现高分辨率图象。不仅如此,根据本发明的采用选择性转换寻址方法的PDP驱动方法可以防止要转换为关闭状态的单元在寻址阶段产生放电,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假光所造成的对比度的变差。
图10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采用选择性转换寻址方法的PDP驱动方法的驱动波形图。此处,在一个子字段间隔期间,X代表加到数据电极20上的信号波形;Y代表加到扫描电极12A上的信号波形;Z代表加到保持电极12B上的信号波形。
在图10中,在复位阶段RPD中,将复位脉冲RP加到所有的扫描电极12A上,以进行全体写入放电的操作。从地电压0V升高到阶跃电压Vs然后缓慢增加到峰值电压Vr的正向斜坡脉冲被用作复位脉冲RP。此时,向保持电极12B提供电压保持为Vrc的复位公共脉冲RCP,以控制壁电荷数量,并将数据电极20固定于地电压0V。此处,加到保持电极12B上的复位公共脉冲RCP具有阶跃形状。由这样的复位脉冲RP生成全体写入放电,以在扫描电极12A和保持电极12B上形成负的壁电荷,而在数据电极20上形成正的壁电荷。尤其是,由正向斜坡脉冲导致的全体写入放电能够充分地形成壁电荷,使发光量最小化。在接下来的寻址阶段APD中使用如上所述充分形成的壁电荷,而没有由传统的负向斜坡脉冲导致的擦除放电。这样,可以减少复位阶段RPD中的放电频率,以提高对比度。
在寻址阶段APD,针对每一条线,将具有Vsc电压的扫描脉冲SP加到扫描电极12A上,同时,将具有电压为Vd的数据脉冲DP加到对应于数据‘1’的单元的数据电极20上,从而生成寻址放电。不仅如此,在施加这样的扫描脉冲SP之后,将用于保持Vsc电压的直流电压加到扫描电极12A上,从而牵引由所述寻址放电所产生的电荷,以形成壁电荷。此时,将用于保持正的Vscp电压的扫描公共脉冲SCP加到保持电极12B上,以牵引由所述寻址放电所生成的电子,由此形成壁电荷。因此,在寻址阶段APD生成了寻址放电的单元上形成的壁电荷具有和在复位阶段RPD中形成的壁电荷相反的极性。换言之,正的壁电荷形成于生成了寻址放电的单元的扫描电极12A上,而负的壁电荷形成于保持电极12B和数据电极20上。为了提供这样的寻址放电,即,极性转换放电,把扫描脉冲SP和数据脉冲DP设置为宽度小于2μs′的窄脉冲。另一方面,由于对应于数据‘0’的单元在寻址阶段APD没有生成任何放电,所以形成于复位阶段RPD的壁电荷的极性保持原样。
如果在寻址阶段APD对于每条线的寻址操作已经完成时,在接下来的选择性擦除阶段SEPD,把擦除脉冲EP加到所有的扫描电极12A上。把从扫描电压Vsc逐渐降低到地电压0V的负向斜坡脉冲用作擦除脉冲EP。此处,分别把保持电极12B和数据电极20固定于Vscp电压和0V。在按照此种方式逐渐降低的擦除脉冲EP的辅助下,在寻址阶段APD中没有生成寻址放电的单元上的壁电荷通过无光放电进行擦除。
然后,在保持阶段SPD,将保持脉冲SUSPy和SUSPz交替施加到扫描电极12A和保持电极12B上,以保持在所述寻址阶段APD和所述选择擦除阶段所确定的单元的状态。更为具体的说,由于由保持脉冲SUSPy和SUSPz所导致的放电,在寻址阶段APD中充分形成了转换了极性的壁电荷的单元保持开启状态,而在选择性擦除阶段SEPD擦除了壁电荷的单元仍然保持关闭状态不变。
在这个保持阶段SPD之后的擦除阶段EPD,将擦除脉冲EP加到保持电极12B上以生成擦除放电,从而擦除存在于所有单元上的壁电荷。在此情况下,将正向斜坡脉冲用作擦除脉冲EP,以提供小的发光量。
图11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采用选择性转换寻址方法的PDP驱动方法的驱动波形图。当把图11所示的驱动波形和图10所示的驱动波形进行比较时,仅是在选择性擦除阶段SEPD中加到单元上的驱动波形彼此之间具有相当大的差异,而在其它阶段中加到单元上的驱动波形彼此相同。
在图11中,在复位阶段RPD,将复位脉冲RP加到所有的扫描电极12A上,用于全体写入放电操作。将一个从地电压0V升高到阶跃电压Vs然后缓慢增加到峰值电压Vr的正向斜坡脉冲用作复位脉冲RP。此时,向保持电极12B提供保持为Vrc电压的复位公共脉冲RCP,以控制壁电荷数量,而将数据电极20固定于地电压0V。此处,加到保持电极12B上的复位公共脉冲RCP具有阶跃形状。由这样的复位脉冲RP生成全体写入放电,以在扫描电极12A和保持电极12B上形成负的壁电荷,而在数据电极20上形成正的壁电荷。尤其是,由正向斜坡脉冲导致的全体写入放电能够充分地形成壁电荷,而使得发光量最小。在接下来的寻址阶段APD使用上述充分形成的壁电荷,而没有由如图5所示传统的负向斜坡脉冲导致的擦除放电。这样,可以减少复位阶段RPD中的放电频率,以提高对比度。
在寻址阶段APD,针对每一条线,将具有Vsc电压的扫描脉冲SP加到扫描电极12A上,同时,将具有电压为Vd的数据脉冲DP加到对应于数据‘1’的单元的数据电极20上,从而生成寻址放电。不仅如此,在施加这样的扫描脉冲SP之后,将用于保持Vsc电压的直流电压加到扫描电极12A,从而牵引由所述寻址放电所导致的电荷,以形成壁电荷。此时,将用于保持正的Vscp电压的扫描公共脉冲SCP加到保持电极12B上,以牵引由所述寻址放电所生成的电子,由此形成壁电荷。因此,在寻址阶段APD中生成了寻址放电的单元上形成的壁电荷具有和在复位阶段RPD中形成的壁电荷相反的极性。换言之,正的壁电荷形成于生成了寻址放电的单元的扫描电极12A上,而负的壁电荷形成于保持电极12B和数据电极20上。为了提供这样的寻址放电,即,极性转换放电,把扫描脉冲SP和数据脉冲DP设置为宽度小于2μs′的窄脉冲。另一方面,由于对应于数据‘0’的单元在寻址阶段APD没有生成任何放电,所以形成于复位阶段RPD的壁电荷的极性保持原样。
如果在寻址阶段APD,针对每条线的寻址操作已经完成,则在接下来的选择性擦除阶段SEPD,把第一擦除脉冲EPY加到所有的扫描电极12A上。把从扫描电压Vsc逐渐降低到地电压0V的负向斜坡脉冲用作第一擦除脉冲Epy。此处,分别把保持电极12B和数据电极20固定于Vscp电压和0V。在按照此种方式逐渐降低的第一擦除脉冲Epy的辅助下,在寻址阶段APD中没有生成寻址放电的单元上的壁电荷无进行放电即可擦除。然后,又将一个正的第二擦除脉冲Epz加到保持电极12B上,以尽可能多地擦除存在于还未生成寻址放电的单元上的壁电荷。把正向斜坡脉冲用作第二擦除脉冲Epz。
然后,在保持阶段SPD,将保持脉冲SUSPy和SUSPz交替施加在扫描电极12A和保持电极12B上,以保持在所述寻址阶段APD和所述选择性擦除阶段所确定的单元的状态。更为具体的说,由于由保持脉冲SUSPy和SUSPz所形成的放电,在寻址阶段APD中充分形成了转换了极性的壁电荷的单元保持开启状态,而在选择性擦除阶段SEPD擦除了壁电荷的单元仍然保持关闭状态不变。
在这个保持阶段SPD之后的擦除阶段EPD,将擦除脉冲EP加到保持电极12B上以生成擦除放电,由此擦除存在于所有单元上的壁电荷。在此情况下,将正向斜坡脉冲用作擦除脉冲EP,以提供小的发光量。
图12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采用选择性转换寻址方法的PDP驱动方法的驱动波形图。当把图12所示的驱动波形和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驱动波形进行比较时,除了选择性擦除阶段SEPD,其它阶段的驱动波形彼此相同。
在图12中,在复位阶段RPD,将复位脉冲RP加到所有的扫描电极12A上,用于全体写入放电操作。将一个从地电压0V升高到阶跃电压Vs然后缓慢增加到峰值电压Vr的正向斜坡脉冲用作复位脉冲RP。此时,向保持电极12B提供保持为Vrc电压的复位公共脉冲RCP,以控制壁电荷数量,而将数据电极20固定于地电压0V。此处,加到保持电极12B上的复位公共脉冲RCP具有阶跃形状。由这样的复位脉冲RP生成全体写入放电,以在扫描电极12A和保持电极12B上形成负的壁电荷,而在数据电极20上形成正的壁电荷。尤其是,由正向斜坡脉冲导致的全体写入放电能够充分地形成壁电荷,而使得发光量最小。在接下来的寻址阶段APD使用上述充分形成的壁电荷,而没有由如图5所示传统的负向斜坡脉冲导致的擦除放电。这样,可以减少复位阶段RPD中的放电频率,以提高对比度。
在寻址阶段APD,针对每一条线,将具有Vsc电压的扫描脉冲SP加到扫描电极12A上,同时,将具有电压为Vd的数据脉冲DP加到对应于数据‘1’的单元的数据电极20上,从而生成寻址放电。不仅如此,在施加这样的扫描脉冲SP之后,将用于保持Vsc电压的直流电压加到扫描电极12A上,从而牵引由所述寻址放电所产生的电荷而形成壁电荷。此时,将用于保持正的Vscp电压的扫描公共脉冲SCP加到保持电极12B上,从而牵引由所述寻址放电所生成的电子,由此形成壁电荷。因此,在寻址阶段APD已经生成了寻址放电的单元上形成的壁电荷具有和在复位阶段RPD中形成的壁电荷相反的极性。换言之,正的壁电荷形成于已经生成了寻址放电的单元的扫描电极12A上,而负的壁电荷形成于保持电极12B和数据电极20上。为了提供这样的寻址放电,即,极性转换放电,把扫描脉冲SP和数据脉冲DP设置为宽度小于2μs′的窄脉冲。另一方面,由于对应于数据‘0’的单元在寻址阶段APD没有生成任何放电,所以形成于复位阶段RPD的壁电荷的极性保持原样不变。
如果在寻址阶段APD,针对每条线的寻址操作已经完成,在保持阶段SPD将保持脉冲SUSPy和SUSPz交替加到扫描电极12A和保持电极12B上,以保持在所述寻址阶段APD确定的单元的状态。更为具体地说,由于由保持脉冲SUSPy和SUSPz所形成的放电,在寻址阶段APD充分形成了转换了极性的壁电荷的单元保持开启状态,而没有产生寻址放电的单元仍然保持关闭状态不变。这是因为加到扫描电极12A和保持电极12B上的保持脉冲SUSPy和SUSPz是加在在所述寻址阶段APD中转换了极性的壁电荷之上以生成放电,它们被在复位阶段RPD按照原样保持了极性而没有生成任何放电的壁电荷抵消。在此情况下,加到复位阶段RPD、寻址阶段APD以及保持阶段SPD的每个脉冲的电压都被适当地加以控制,这样,在具有关闭状态的单元上,在复位阶段RPD中保持极性不变的壁电荷不会影响保持放电。
在这个保持阶段SPD之后的擦除阶段EPD,将擦除脉冲EP加到保持电极12B上以生成擦除放电,由此擦除存在于所有单元上的壁电荷。在此情况下,将正向斜坡脉冲用作擦除脉冲EP,以提供小的发光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有的单元在初始化时都转换为开启状态,仅在根据数据选择性地开启的单元处才生成寻址放电,从而由随后的直流电压的极性进行壁电荷的极性转换。因此,在寻址阶段使用宽度小于3μs(最好小于2μs)的窄脉冲来进行高速驱动,从而可以延长保持阶段,以提高亮度,并适用于实现高分辨率的图象。
不仅如此,根据本发明,在复位阶段不存在壁电荷擦除放电,因此可降低放电频率,并防止在寻址阶段要转换为关闭状态的单元中发生放电。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假光而导致的对比度变差。结果,根据本发明的采用选择性转换寻址方法的PDP驱动方法能够解决在传统的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中的低对比度问题,以及在传统的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中的长寻址阶段的问题。
尽管通过附图显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的前提下,还有可能进行不同的变化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具有按照矩阵形式布置的多个单元的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包括复位步骤,进行单元的全体写入放电以形成壁电荷;寻址步骤,进行经过了所述全体写入放电的单元中的特定单元的寻址放电,以对所述特定单元的壁电荷的极性进行转换,并在除所述特定单元之外的其余单元中,根据所述的全体写入放电,保持壁电荷的极性不变;保持步骤,通过保持脉冲,仅进行具有转换过的壁电荷极性的特定单元的保持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寻址步骤中加到所有单元上的直流电平来转换生成了所述寻址放电的所述特定单元的壁电荷极性。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的单元都包括扫描电极、保持电极和数据电极;在所述的寻址步骤中,所述的特定单元由施加到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上的扫描脉冲和数据脉冲而生成寻址放电;在所述寻址放电之后在所述特定单元上形成的壁电荷的极性由加到所述保持电极上的直流电平进行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寻址放电时施加的驱动脉冲具有小于3μs的脉冲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保持步骤中,所述的保持脉冲具有和所述其余单元的壁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在所述其余单元中,由所述全体写入放电所生成的壁电荷的极性在所述寻址步骤中保持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选择性擦除步骤,用于擦除在所述寻址步骤中由所述的全体写入放电所生成的壁电荷的极性保持不变的所述其余单元上的壁电荷。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选择性擦除步骤包括施加由具有逐渐降低的电压的斜坡脉冲构成的擦除脉冲,以擦除所述壁电荷的极性保持不变的单元上的壁电荷。
8.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选择性擦除步骤还包括施加由具有逐渐升高的电压的斜坡脉冲构成的二次擦除脉冲,以擦除所述壁电荷的极性保持不变的单元上的壁电荷。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擦除步骤,在所述保持步骤之后对所有的单元施加擦除脉冲以擦除所有单元的壁电荷。
10.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步骤包括使用施加到扫描电极上的正向斜坡脉冲和施加到保持电极上的正偏压,通过全体写入放电生成相对大量的壁电荷。
11.一种驱动具有按照矩阵形式布置的多个单元的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包括复位步骤,用于初始化单元;寻址步骤,根据数据确定要成为开启和关闭状态的单元;以及保持步骤,保持在所述寻址步骤中确定的状态;其中,所述的复位步骤包括,利用施加到各个单元的扫描电极上的正向斜坡脉冲和施加到各个单元的保持电极上的正偏压,通过全体写入放电对所有的单元进行初始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加到保持电极上的正偏压具有阶跃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寻址步骤包括确定具有开启状态的单元,根据所述数据由寻址放电对由所述全体写入放电生成的壁电荷的极性进行转换;以及具有关闭状态的单元,由所述全体写入放电生成的壁电荷的极性保持不变。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持步骤包括利用保持脉冲通过保持放电使具有所述开启状态的单元保持开启状态;以及不进行任何放电,使具有所述关闭状态的单元保持关闭状态。
15.一种驱动具有按照矩阵形式布置的多个单元的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包括复位步骤,进行单元的全体写入放电以形成壁电荷;寻址步骤,确定具有开启状态的单元,其中通过寻址放电根据所述数据转换由所述全体写入放电生成的壁电荷的极性;以及具有关闭状态的单元,其中由所述全体写入放电生成的壁电荷的极性保持不变;选择性擦除步骤,擦除在所述关闭状态的单元上保持的壁电荷;保持步骤,利用保持脉冲通过保持放电使具有所述开启状态的单元保持开启状态,以及不进行任何放电,使具有所述关闭状态的单元保持关闭状态。
全文摘要
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其中,使用选择性转换系统来实现寻址操作。在本方法中,复位步骤进行单元的全体写入放电以形成壁电荷。寻址步骤进行经过了所述全体写入放电的单元中的特定单元的寻址放电以转换所述特定单元的壁电荷的极性,并在不包括所述特定单元的其它单元中,根据所述的全体写入放电保持壁电荷的极性。保持步骤通过保持脉冲仅进行具有转换过的壁电荷极性的特定单元的保持放电。由此,由选择性转换寻址方法写入数据,以允许高速驱动并防止对比度的降低。
文档编号G09G3/20GK1378192SQ021082
公开日2002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6日
发明者尹相辰, 金甲植, 郑允权, 姜凤求, 金颖焕, 徐周源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