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型动感数控变色广告灯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98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薄型动感数控变色广告灯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动感变色而且有隐形画面、语音动能的超薄型灯箱的制作技术。
灯箱喷绘广告是随着现代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开发的,以其画面丰富为变,表现形式多样、色彩逼真艳丽、价格较为经济、保养维修较为容易而得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其第一批吃“螃蟹”者和较早进入这一行业者都得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回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灯箱广告虽然有以上优点,但也存在着技术含量低,制作模防容易,同行之间互相压价,利润所剩无几,更重要的是广告的效果表现平面,雷同的形式难以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因而影响了广告整体效益。另外,现有灯箱广告还存在着过重过厚,难以移动搬迁的弊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突破现有灯箱的平面效果,提升灯箱的广告效益,为人们提供一种记忆深刻,过目难忘的有立体感的广告灯箱,而且本产品具有隐形画面功能,即白天所看到的画面内容不变,晚上可以根据需要其画面与文字可以变化出与白天迥然不同的内容或者在白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增加视觉冲击力,给人一种有趣而神奇的感觉。
说明书附图
一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说明书附图二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中所列1为灯箱布等材料上所绘制的图案、文字和字母,所列3虚线部分为隐形图案、文字。
说明书附图一有根据需要绘制好各种图案、文字、字母(如自然风光、名胜古迹、花鸟鱼虫、蓝天白云、大型写真图片、人物山水、各种广告字体,制作材料有灯箱布、高光相纸、彩色图片等(1)、玻璃以及透明度好的材料(2)、隐形图案文字(3)、黑色不透光材料(4)、彩色透光材料(5)、挡光小围墙(6)、电路板(7)、发光源(8)、控制器(9)、语音器(10)、支撑竖条(11)、后盖板(12)、照明灯管(13)组成。
实施例首先根据需要设计好有各种图案、文字或字母的灯箱布、高光相纸、彩色图片(1)将黑色不透明材料(4)粘贴或涂刷于玻璃等透明度好的材料(2),将灯箱布等(1)上的图案、文字或字母复写到黑色不透明材料(4)上,把复写上的轮廓线割开,去掉线内不保留部分,贴上彩色透光材料(5)。隐形图案、文字(3)可根据发光色彩要求在其上再粘贴色色彩透光材料于灯箱布、高光相纸、彩色图片等(1)的后面。然后,沿切开的轮廓线用挡光小围墙(6)围住。为增加亮度,小围墙(6)内可贴上反光膜。不发光部分就不用小围墙(6)和黑色不透明材料(4),安上照明灯管(13),即可起到一般灯箱所有的照明透光作用。
按小围墙(6)的形状,将电路板(7)贴上反光膜,并用小钻打上直径为1.5mm的小孔和直径为10mm的散热孔,将发光源(8)固定在电路板(7)上,用导线连接,如需增加变色效果,电路板(7)可固定数种色彩的发光源,用控制器(9)来控制各种色彩的发光源,即可达到变色效果。如需有音乐或发声效果,可装上语音器(10),这样,其所制作的图文不仅可以闪烁变化,而且又有音乐和发声效果,同时不影响其他部位的照明和透光,立体感强,是户外广告宣传的新载体。最后,安上支撑竖条(11),后面盖上绝缘阻燃板(12),为使通风散热性好,绝缘阻燃板(12)后面可钻上若干散热孔,制作好的产品左右二侧和底部也可钻上若干通风散热孔。本实用新型制作的灯箱厚度不超过8cm,为超薄型,重量轻,产品可方便移动。
权利要求1.一种超薄型动感数控变色广告灯箱,其特征是有图案、文字、字母的灯箱布、高光相纸、彩色图片等(1)、玻璃以及透明度好的材料(2)、隐形图案、文字(3)、黑色不透光材料(4)、彩色透光材料(5)、挡光小围墙(6)、电路板(7)、发光源(8)、控制器(9)、语音器(10)、支撑竖条(11)、后盖板(12)、照明灯管(13)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动感数控变色广告灯箱,其特征是隐形图案、文字(3)粘贴于灯箱布、高光相纸、彩色图片等(1)的后面,可根据发光色彩要求在其上再粘贴彩色透光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动感数控变色广告灯箱,其特征是挡光小围墙(6)内贴有反光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动感数控变色广告灯箱,其特征是安有语音音器(10),语音器有音乐和发声效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动感变色而且有隐形画面,语音功能的超薄型灯箱的制作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有灯箱布、高光相纸、彩色图片(1)、玻璃等透明度好的材料(2)、隐形图案、文字(3)、黑色不透光材料(4)、彩色透光材料(5)、挡光小围墙(6)、电路板(7)、发光源(8)、控制器(9)、语音器(10)、支撑竖条(11)、后盖板(12)、照明灯管(13)组成。其所制作的图文不仅可以闪烁变化,而且又有音乐和发声效果,是户外广告宣传的新载体。
文档编号G09F13/04GK2525624SQ0220293
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1日
发明者尹伟, 林家伟 申请人:尹伟, 林家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