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60367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板(PDP)和一种PDP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PDP是一种使用由气体放电处理产生的等离子来显示字符或图像的平板显示器。根据PDP的尺寸,提供按矩阵形式排列的几十到几百万个像素(即像元)。根据用于驱动PDP的电压波形和单个放电单元的结构,PDP可以分类为DC或AC PDP。
一般,AC PDP驱动方法使用连续的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在复位周期期间,擦除由先前维持所形成的壁电荷,并对各单元进行复位以便容易地进行接下来的寻址操作。在寻址周期期间,选择要激活的单元和要保持减活的单元,并在激活的(即,寻址的单元)中积累壁电荷。在维持周期期间,为了显示图像而在寻址的单元中创建放电。当维持周期开始时,将维持脉冲交替施加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以执行维持操作,并由此显示图像。
传统上,将斜坡波形施加到扫描电极,以便在复位周期中建立壁电荷。更具体地,将一种逐渐上升的斜坡波形施加到扫描电极上,随后施加一种逐渐下降的斜坡脉冲。典型地,对壁电荷的精确控制取决于斜坡的梯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板。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多个地址电极、以及成对排列的对应多个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控制器,地址数据驱动器,维持电极驱动器,以及扫描电极驱动器。该控制器适配为接收外部视频信号并产生和输出与各个子场对应的子场数据和维持脉冲信息。该控制器还适配为控制电压施加,以便反复交替浮动状态和电压施加状态,以使至少一个电极在复位周期中从第一电压转换到第二电压,并根据子场数据而控制用于电压施加状态的电压施加周期或用于浮动状态的浮动周期。该子场数据包括至少在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此外,该控制器还适配为输出控制信号,实施对电压施加的控制和对电压施加时间或浮动时间的控制。该地址数据驱动器适配为向地址电极施加对应于子场数据的电压。维持电极驱动器适配为根据由控制器输出的维持脉冲信息,而向维持电极施加维持电压。扫描电极驱动器适配为根据控制信号而控制浮动周期或电压施加周期,并根据维持脉冲信息而向扫描电极提供扫描电压。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板,用于将输入的视频信号转换为子场数据,将每个子场数据分为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并使用该子场数据产生图像。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至少部分地由这些电极限定的一个或多个放电空间;以及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适配为在复位周期期间将驱动信号传送到第一和第二电极,该驱动信号使得浮动状态和电压施加状态反复交替,以在复位周期期间将第一电极从第一电压变化到第二电压,从而根据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来确定至少一个电压施加状态的持续时间或浮动状态的持续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由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限定的第一空间。该方法包括从输入的视频信号中创建许多子场,将每个子场分成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输出用于每个子场的维持脉冲信息,产生用于这些子场的子场数据,并向第三电极施加该子场数据。该方法还包括施加重复浮动状态和电压施加状态的电压,使得第一电极的电压根据维持脉冲信息而在复位周期期间从第一电压移动到第二电压。该浮动状态的持续时间对应于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


合并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和描述部分一起起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的作用。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PDP的示意图;图2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PDP的驱动波形的波形图;图3(A)和3(B)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有浮动周期的下降斜坡波形的波形图;图4(A)是由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形成的放电单元的示意图,图示了聚集在这些电极上的电荷;图4(B)是图示了图4(A)的放电单元的等效电路的示意图;图4(C)是与图4(A)所示类似的一种放电单元的示意图,图示了在放电单元中没有放电发生的情况;图4(D)是与图4(A)所示类似的一种放电单元的示意图,图示了在放电单元中发生放电时施加电压的状态;图4(E)是与图4(A)所示类似的一种放电单元的示意图,图示了在放电单元中发生放电时的浮动状态;和图5(A)和5(B)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浮动时间的上升斜坡波形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面的具体描述中,将仅描述本发明的某些示例实施例。可以认识到,本发明可以进行各种方面的更改,而不脱离本发明。因此,附图和描述将被视作实质例证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图1是图示了其配置的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PDP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PDP包括等离子板100、控制器200、寻址驱动器300、维持电极驱动器400(下面称为X电极驱动器)、以及扫描电极驱动器500(下面称为Y电极驱动器)。
等离子板100包括沿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地址电极A1到Am、沿行方向排列的多个维持电极X1到Xn(下面称为X电极)、以及沿行方向排列的多个扫描电极Y1到Yn(下面称为Y电极)。X电极X1到Xn对应于相应Y电极Y1到Yn,并且将它们的端部共同连接。等离子板100包括其上排列有X和Y电极X1到Xn和Y1到Yn的玻璃衬底(未示出)、和其上排列有地址电极A1到Am的玻璃衬底(未示出)。这两块玻璃衬底相互面对,中间夹着放电空间,使得Y电极Y1到Yn可和地址电极A1到Am交叉,并且X电极X1到Xn可和地址电极A1到Am交叉。这种情况下,在地址电极A1到Am与X和Y电极X1到Xn和Y1到Yn的交叉点上的放电空间形成放电单元。在这两个衬底之间的放电空间是密封的,并填充有气体。
控制器200接收外部视频信号,并输出地址驱动控制信号、X电极驱动控制信号、以及Y电极驱动控制信号。此外,控制器200将单一帧分成多个子场并驱动它们,每个子场依次包括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
地址驱动器300接收来自控制器200的地址驱动控制信号,并向相应地址电极A1到Am施加显示数据信号,使得特定放电单元被选择和寻址。X电极驱动器400接收来自控制器200的X电极驱动控制信号,并向X电极X1到Xn施加驱动电压。Y电极驱动器500接收来自控制器200的Y电极驱动控制信号,并向Y电极Y1到Yn施加驱动电压。
如图1所示,控制器200包括伽马校正器210、子场数据发生器220、自动功率控制器230、子场发生器240、浮动控制器250、和存储器260。
伽马校正器210接收视频信号,根据PDP的特性对它们的伽马进行校正,并输出校正后的视频信号。自动功率控制器230测量由伽马校正器210输出的视频数据的平均信号电平(ASL),根据所测量的ASL控制功率,并输出功率控制数据。子场发生器240从该功率控制数据中产生许多子场,并输出每个子场的维持脉冲信息。子场数据发生器220处理视频信号以创建对应于子场的子场数据,并向地址驱动器300输出该子场数据。存储器260存储在该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并且还存储与在该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对应的浮动时间。浮动控制器250访问存储器260,并向Y电极驱动器500输出浮动控制信号,以便利用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浮动时间来控制浮动,其中该浮动时间对应于由子场数据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没有必要把属于控制器250的功能授予控制器本身;相反,浮动控制器250的功能可以包含在与Y电极驱动器500相连并向其输出的子场发生器240的功能中。
下面将参考图2-5(b)对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驱动PDP的细节进行详细的描述。首先,控制器200的伽马校正器210接收外部视频信号,根据PDP的特性对它们的伽马进行校正,并输出校正后的视频信号。自动功率控制器230测量由伽马校正器210输出的视频数据的ASL,根据所测量的ASL控制功率,并输出功率控制数据。子场发生器240从功率控制数据中产生许多子场,并向X和Y电极驱动器400和500输出每个子场的维持脉冲信息。
在该处理期间,存储器260存储在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该子场数据是由子场发生器240通过浮动控制器250的控制而输出的。此外,存储器260先前存储与在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对应的浮动时间。也就是,在其中存储了包含数据值的表或其它数据结构,使得浮动时间可以随着在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下面给出了一个存储在存储器260中的示例性表格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从等式(导通单元/总单元)×100%得到载荷比,导通步骤是浮动和电压施加的重复次数,并假设电压是即时施加的。
如上所述,复位操作产生用于寻址操作的最佳壁电荷状态。放电会根据单元内壁电荷的状态自然结束,并且当施加浮动复位时,放电电压是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寻址单元和先前子场数据的数量比较少时,在浮动状态中的电压变化最小。但是,当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大时,电压变化会增加,并且复位周期也增加。因此,当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增加时,浮动时间减少以增加浮动的梯度,并且当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比较少时,浮动时间增加并且允许浮动的梯度是平缓的。通过模拟确定与前一子场数据的寻址单元的数量对应的浮动时间的最佳值,并将其以表格或其它合适的数据结构存储在存储器260中。以控制程序格式实现上述表格或其它数据结构。
浮动控制器250访问存储器260,并向Y电极驱动器500输出浮动控制信号,使得当对当前子场施加扫描电极电压时,通过使用与前一子场数据的寻址单元的数量对应的浮动时间来控制浮动。如上所述,可以由子场发生器240执行浮动控制器250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必要信息将包括在由子场发生器240输出的维持脉冲信息中,以驱动Y电极驱动器500。
地址驱动器300接收子场数据,并施加显示数据信号以选择要激活的放电单元。将适当的电压传送到相应地址电极A1到Am。
X电极驱动器400从子场发生器240接收维持脉冲信息,并向X电极X1到Xn施加驱动电压。Y电极驱动器500接收维持脉冲信息,并向Y电极Y1到Yn施加驱动电压。Y电极驱动器500在复位周期期间向Y电极施加放电电压,执行浮动,并重复这些操作。浮动时间是根据浮动控制信号而确定的。
沿列方向排列的地址电极A1到Am、以及分沿行方向排列的X和Y电极X1到Xn以及Y1到Yn分别从他们各自的控制器接收信号,并且等离子板100显示对应的数据。
在上述操作中,复位周期的浮动时间是根据子场数据的导通单元的数量来控制的,并准确执行该复位操作。对于每一子场而施加到地址电极A1到Am、X电极X1到Xn、和Y电极Y1到Yn的特定驱动波形如图2到3(b)所示并将参考图2到3(b)进行描述,同时下面还将描述由地址电极、X电极、和Y电极形成的放电单元。
图2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PDP的驱动波形的波形图,而图3(a)和3(b)是图示了由图2所示的驱动波形引起的电极电压的波形图。
如图2所示,单一子场包括复位周期Pr、寻址周期Pa、和维持周期Ps。复位周期Pr包括擦除周期Pr1、上升斜坡周期Pr2、和下降斜坡周期Pr3。
通常,当在维持周期中最后一个维持脉冲结束时,在X电极上形成正电荷,并Y电极上形成负电荷。在复位周期Pr的擦除周期Pr1中结束该维持周期之后,将一个从基准电压上升到电压Ve的斜坡波形施加到X电极,同时Y电极保持在基准电压,假设该基准电压是0V(伏特)。积累在X和Y电极上的电荷逐渐被擦除。
接下来,在复位周期Pr的上升斜坡周期Pr2中,向Y电极施加一个从电压Vs上升到电压Vset的斜坡波形,同时X电极保持在0V。在地址电极和Y电极之间以及在X电极和Y电极之间产生弱复位放电,导致在Y电极上积累负电荷,并在地址电极和X电极上积累正电荷。
如图2到3(b)所示,在复位周期Pr的下降斜坡周期Pr3中反复地将下降/浮动电压施加到Y电极,同时X电极保持在电压Ve,因而电压Vs减少预定电压并浮动直到其达到基准电压。这样,在周期Tr期间,施加到Y电极的电压迅速减小,并且在周期Tf期间,停止施加到Y电极的电压以使Y电极浮动。重复周期Tr和Tf直到电压达到基准电压。
当X电极的电压Vx和Y电极的电压Vy之间的压差变得大于放电点火电压Vf,同时重复周期Tr和Tf时,在X和Y电极间发生放电。也就是,放电电流Id在放电空间中流动。当在X和Y电极之间开始放电后,Y电极浮动时,形成在X和Y电极上的壁电荷减少,放电空间中的电压迅速减小,并在放电空间中产生强放电猝熄(quenching)。当向Y电极施加下降电压以形成放电并使Y电极浮动时,壁电荷减少,并在放电空间中产生强放电猝熄。当以预定次数重复施加下降电压以及随后浮动Y电极的处理时,在X和Y电极上形成期望数量的壁电荷。
在这种情况下,期望该下降电压施加周期Tr变短,以便适当地控制壁电荷。也就是说,当其中施加电压的周期Tr长时,形成强放电,并且所产生的壁电荷数量可能由于单次放电和浮动周期而难以控制。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一般将很难控制壁电荷。
如上所述,根据在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来控制浮动时间。图3(a)是图示了当前一子场数据的导通单元数量比较少的时候,通过增加浮动时间来执行复位操作的情况的波形图。图3(b)是图示了当前一子场数据的导通单元数量多的时候,通过减少浮动时间来执行复位操作的情况的波形图。
图4(a)到图4(e)是放电单元和其等效电路的示意图,图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由浮动引起的强放电猝熄。由于放电通常发生在X和Y电极之间,所以下面将参考放电单元中的X和Y电极来对猝熄进行详细说明。
图4(a)是由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形成的放电单元的示意图,图4(b)是图示了图4(a)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图4(c)类似图4(a),是图示在图4(a)的放电单元中没有放电发生的情况的示意图,图4(d)类似图4(a),是图示当在图4(a)的放电单元中发生放电时施加电压的状态的示意图,而图4(e)类似图4(a),是图示在图4(a)的放电单元中发生放电时浮动状态的示意图。为了便于描述,在比图4(a)所示的更早的阶段中,假设在Y和X电极10和20上分别形成电荷-σw和+σw。电荷实际上是形成在覆盖电极的介电层上,但是为了便于说明,将电荷描述为形成在电极处或之上。
如图4(a)所示,将Y电极10通过开关耦接到电流源Iin上,并将X电极20耦接到电压Ve上。介电层30和40分别形成在Y和X电极10和20之中。将放电气体(未示出)注入到介电层30和40之间,并在介电层30和40之间提供的区域上形成放电空间50。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Y和X电极10和20、介电层30和40、以及放电空间50形成一个容性负载,所以如图4(b)所示可以将它们表示和当作一个平板电容器Cp。将介电层30和40的介电常数定义为εr,在放电空间50的电压为Vg,介电层30和40的厚度同为d1,而介电层30和40之间的距离(即放电空间的高度或距离)为d2。
当开关SW接通时,如所给的等式(1)一样,施加到平板电容器Cp的Y电极的电压Vy与时间成比例地减小。也就是说,当开关SW接通时,将下降电压施加到Y电极10。
Vy=Vy(0)-IinCpt]]>等式(1)其中Vy(0)是当开关Sw接通时的Y电极电压Vy,Cp是平板电容器的电容量。
假设施加到Y电极10的电压是Vin,当开关SW接通时,在没有发生放电的时候,可以按如下所述计算向放电空间50施加的电压Vg。这一状态如图4(c)所示。当把电压Vin施加到Y电极10时,会把电荷-σt施加到Y电极10,并把电荷+σt施加到X电极20。通过应用高斯定律,在介电层30和40内的电场E1和在放电空间50内的电场E2可以如等式(2)和(3)所示来表示。
E1=σtϵrϵ0]]>等式(2)其中σt是施加到Y和X电极的电荷,而ε0是在放电空间中的介电常数。
E2=σ1+σwϵ0]]>等式(3)外部施加的电压(Ve-Vy)按等式(4)给出,该等式表示电场和距离之间的关系,而放电空间50的电压Vg按等式(5)给出。
2d1E1+d2E2=Ve-Vin等式(4)Vg=d2E2等式(5)根据等式2到等式5,施加到X或Y电极10或20的电荷σt以及在放电空间50内的电压Vg分别按等式(6)和(7)给出。
σt=Ve-Vin-d2ϵ0σwd2ϵ0+2d1ϵrϵ0=Ve-Vin-Vwd2ϵ0+2d1ϵrϵ0]]>等式(6)其中Vw是由在放电空间50内的壁电荷σw形成的电压。
Vg=ϵrd2ϵrd2+2d1(Ve-Vin-Vw)+Vw=α(Ve-Vin)+(1-α)Vw]]>等式(7)事实上,由于与介电层30与40的厚度d1相比,在放电空间50内的内部长度d2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值,所以α几乎达到1。这就是说,从等式(7)可知,向放电空间50施加(Ve-Vin)的外部施加电压。
接下来,参考图4(d),当因为该外部施加电压(Ve-Vin)引起的放电而将形成在Y和X电极10和20上的壁电荷猝熄σw′的数量时,计算出在放电空间50内的电压Vg1。因为当形成壁电荷时,从电源Vin提供电荷,使得保持了电极的电势,所以施加到Y和X电极10和20的电荷增加到σt′。
通过对如图4(d)所示的情况应用高斯定律,在介电层30和40内的电场E1和在放电空间50内的电场E2由等式(8)和(9)给出。
E1=σt′ϵrϵ0]]>等式(8)E2=σt′+σω-σω′ϵ0]]>等式(9)使用等式(8)和(9),施加到Y和X电极10和20的电荷σt′以及在放电空间内的电压Vg1能够按等式(10)和(11)给出。
σt′=Ve-Vin-d2ϵ0(σw-σw′)d2ϵ0+2d1ϵrϵ0=Ve-Vin-Vw+d2ϵ0σw′d2ϵ0+2d1ϵrϵ0]]>等式(10)
Vg1=d2E2=α(Ve-Vin)+(1-α)Vw-(1-α)d2ϵ0σw′]]>等式(11)由于在等式(11)中α几乎为1,所以当从外部施加电压Vin以产生放电时,在放电空间50内产生的压降是很小的。因此,当由放电猝熄的壁电荷的量σw′非常大时,在放电空间50内的电压Vg1减小,并且放电被猝熄。
接下来,参考图4(e),当因为该外部施加电压Vin引起的放电而使得形成在Y和X电极10和20上的壁电荷猝熄σw′的数量之后,开关SW断开(即放电空间50浮动)时,计算出在放电空间50内的电压Vg2。由于没有施加外部电荷,所以施加到Y和X电极10和20的电荷以参考图4(c)所示和描述的相同方式变成σt。通过应用高斯定律,在介电层30和40内的电场E1以及在放电空间50内的电场E2按照等式(2)和(12)给出。
E2=σt+σw-σw′ϵ0]]>等式(12)使用等式(12)和(6),放电空间50的电压Vg2由等式(13)给出。
Vg2=d2E2=α(Ve-Vin)+(1-α)Vw-d2ϵ0σw′]]>等式(13)从等式(13)可知当开关SW断开(浮动)时由猝熄的壁电荷产生大的压降。也就是说,从等式(12)和(13)可知,由具有电极浮动的壁电荷引起的压降的强度比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变大1/(1-α)倍。结果是,由于当猝熄小数量的电荷时,放电空间50中的电压被实质减小到浮动状态,所以在电极间的电压减小到低于放电点火电压,并且快速猝熄该放电。就是说,在放电开始之后的浮动电极操作是作为一种快速放电猝熄机制的。当放电空间50内的电压减小时,由于X电极固定在电压Ve,所以如图3(a)和3(b)所示,该浮动Y电极的电压Vy增加预定电压。
再一次参考图3(a)和3(b),当在Y电极电压下降到引起放电的情况下Y电极浮动时,根据放电猝熄机制而轻微地猝熄形成在Y和X电极上的壁电荷,同时猝熄该放电。通过重复该操作,逐步擦除形成在Y和X电极上的壁电荷,由此允许壁电荷达到一种理想状态。换句话讲,利用这种技术,在复位周期Pr的下降斜坡周期Pr3中,精确控制壁电荷以获得一个理想的壁电荷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复位周期Pr的下降斜坡周期Pr3中Y电极浮动;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使用下降斜坡波形来控制壁电荷,或者通过上升斜坡波形来控制壁电荷。下面将描述在上升斜坡周期Pr2期间电极浮动的实施例。
图5(a)和5(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下降斜坡波形和放电电流的波形图。如图2、5(a)和5(b)所示,当X电极在复位周期Pr的上升斜坡周期Pr3中保持在0V时,可以向Y电极施加重复施加的周期的上升和浮动电压,其导致电压从Vs到Vset增加预定电压。在本实施例中,在周期Tr期间施加到Y电极的电压迅速增加预定数量,而在周期Tf期间没有电压施加到Y电极,导致Y电极电气浮动。如图5(a)和5(b)所示,重复周期Tr和Tf。
当在重复的Tf和Tr周期期间,Y电极的电压Vy和X电极的电压Vx之间的电压差大于放电点火电压Vf时,产生X和Y电极之间的放电。当在X和Y电极之间的放电之后Y电极浮动的时候,在放电空间内的电压实质上减小,并在放电空间中发生强放电猝熄。由于X和Y电极间的放电,而在X电极上形成正电荷,并在Y电极上形成负电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在放电空间内的电压减小,所以浮动的Y电极的电压Yy减小预定电压。
当向Y电极施加上升电压以形成放电并使Y电极浮动时,形成壁电荷并在放电空间内产生强放电猝熄。当将上升电压和浮动时间重复预定次数时,在X和Y电极上就形成所期望数量的壁电荷。如上所述,期望施加上升电压的周期Tr变短,以便适当地控制壁电荷。
如上所述,根据在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而控制浮动时间。图5A图示了当在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比较少的时候,通过增加浮动时间来执行复位操作的情况;图5B图示了当在前一子场数据中的导通单元的数量大的时候,通过减小浮动时间来执行复位操作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来施加电压和确定浮动时间,并且当施加上升和下降斜坡波形时,重复该浮动操作。这允许在定义的复位周期内执行复位操作,同时允许适当地控制壁电荷。
而且,可以通过根据在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以及浮动时间来确定电压施加时间,并重复该电压施加和浮动时间,而在定义的复位周期内执行复位操作,并且按照期望适当地控制壁电荷。
尽管已经结合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受所公开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本发明试图覆盖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包括的各种变更和等效配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03年8月5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号2003-54058的优先权和利益,并通过引用将其内容合并在此。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多个地址电极、以及成对安排的对应多个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控制器,适配为接收外部视频信号并产生和输出与相应子场对应的子场数据和维持脉冲信息,控制电压的施加,使得重复交替浮动状态和电压施加状态,以使至少一个电极在复位周期中从第一电压转换到第二电压,根据该子场数据控制用于电压施加状态的电压施加周期或用于浮动状态的浮动时间,该子场数据包括至少一定数量的在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和输出控制信号,用于实施对电压施加的控制和对电压施加时间或浮动时间的控制;地址数据驱动器,适配为向地址电极施加与该子场数据对应的电压;维持电极驱动器,适配为根据由控制器输出的维持脉冲信息,而向维持电极施加维持电压;以及扫描电极驱动器,适配为根据控制信号而控制浮动周期或电压施加周期,并根据维持脉冲信息而向扫描电极施加扫描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控制器适配为控制浮动周期,使得当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增加时,减少该浮动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控制器包括自动功率控制器,适配为根据外部视频信号的载荷比而输出功率控制数据以控制功率;子场发生器,适配为从功率控制数据中产生许多子场,并输出每个子场的维持脉冲信息;子场数据发生器,适配为将外部视频信号转换为子场数据,并输出子场数据;存储器,适配为存储与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对应的电压施加周期或浮动周期;以及浮动控制器,适配为访问存储器,并向扫描电极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以使浮动状态和电压施加状态在至少一个扫描电极上反复交替,以创建扫描电极浮动周期和扫描电极电压施加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扫描电极驱动器允许扫描电极浮动周期比扫描电极电压施加周期的持续时间长,并当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增加时,通过减小该浮动周期来驱动扫描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控制器适配为创建上升斜坡波形,在复位周期的上升斜坡周期期间,使得至少一个扫描电极从第一电压上升到第三电压,同时使维持电极保持在0V,和向至少一个扫描电极施加包含浮动状态的一个或多个情况和电压施加状态的一个或多个情况的下降/浮动电压,使得该至少一个扫描电极从第一电压浮动到第二电压,和在该复位周期的下降斜坡周期中将维持电极保持在电压Ve。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第二电压是基准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5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电压Ve大于维持电压。
8.一种等离子显示板,用于将输入视频信号转换为子场数据,将每个子场数据分成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并使用该子场数据产生图像,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至少部分地由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限定的一个或多个放电空间;以及驱动电路,适配为在复位周期期间将驱动信号传送到第一和第二电极,该驱动信号使得浮动状态和电压施加状态反复交替,以在复位周期中将第一电极从第一电压变化到第二电压,从而根据前一子场数据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来确定至少一个电压施加状态的持续时间或浮动状态的持续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第一电极是扫描电极,该第二电极是维持电极,而该第三电极是地址电极,并且在复位周期的上升斜坡周期期间,该驱动电路将一个从第一电压上升到第三电压的上升斜坡波形信号传送到扫描电极,同时将维持电极保持在0V,并在复位周期的下降斜坡周期期间,向扫描电极施加包含浮动状态的一个或多个情况和电压施加状态的一个或多个情况的下降/浮动电压,使得该至少一个扫描电极从第一电压浮动到基准电压,同时将维持电极保持在电压Ve。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该驱动电路允许扫描电极的浮动状态比电压施加状态的持续时间长,并且当在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增加时,通过减小浮动状态的持续时间来驱动扫描电极。
11.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所述等离子显示板包括由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限定的第一空间,该方法包括(a)从输入视频信号中创建许多子场,将每个子场分成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为每个子场输出维持脉冲信息,产生该许多子场的子场数据,并向第三电极施加该子场数据;和(b)根据维持脉冲信息,而在复位周期中施加电压,该电压重复浮动状态和电压施加状态,使得第一电极的电压从第一电压移动到第二电压,其中该浮动状态的持续时间和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相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第一电极的浮动状态的持续时间大于在(b)中向第一电极施加第一电压的周期。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随着在(b)中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的增加,该浮动状态的持续时间减少。
14.一种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包括在由第一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限定的放电单元中向第一电极施加电压,该电压在浮动状态和电压施加状态之间交替,以使该电压在等离子显示板的复位周期中从第一电压变化到第二电压,从而该浮动状态的持续时间和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相对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该第一电极是扫描电极,该第二电极是维持电极,而该维持电极在浮动状态和电压施加状态期间偏置在恒定电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第一电压大于第二电压,浮动状态周期的持续时间比电压施加状态周期的持续时间长,并且随着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的增加,该浮动状态周期的持续时间减少。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第一电压小于第二电压,浮动状态周期的持续时间比电压施加状态周期的持续时间长,并且随着在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的增加,该浮动状态周期的持续时间减少。
全文摘要
一种等离子显示板(PDP)以及包括浮动复位处理的驱动方法。从输入视频信号中产生许多子场,并输出每个子场的子场数据。根据维持信息向第一电极施加第一电压,以在第一放电空间中引起放电,并且在与前一子场的子场数据对应的周期期间,使第一电极浮动。在该处理期间,根据在前一子场数据中要求的寻址单元的数量来控制该浮动时间。
文档编号G09G3/291GK1612191SQ2004100921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5日
发明者姜京湖, 郑宇埈, 金镇成, 蔡升勋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