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794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有源显示装置,例如一种有源矩阵(AM)液晶显示器(LCD)以及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LED),包括排列成矩阵的和包括有开关元件的多个像素,以及多条信号线,例如栅极线和数据线,用于将信号传输到开关元件。像素的开关元件响应于来自栅极线的栅极信号,有选择地将数据信号从数据线传送到像素以显示图像。LCD的像素根据数据信号调节入射光的透光度,而OLED的像素根据数据信号调节发光亮度。
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栅极驱动器用于产生和提供栅极信号给栅极线,以及一数据驱动器用于提供数据信号给数据线。每个栅极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通常包括数块驱动集成电路(IC)芯片。IC芯片的数目最好较少,以降低制造成本。特别是数据驱动IC芯片的数目非常重要,因为数据驱动IC芯片比栅极驱动IC芯片贵得多。
同时,一LCD包括一对面板,其上具有场发生电极,以及一具有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LC)层,介于两面板之间。场发生电极通常包括多个与开关元件,例如薄膜晶体管(TFTs)相连的像素电极,对其施加数据电压,以及一覆盖面板的整个表面的共用电极,对其施加公共电压。一对产生相互作用电场的场发生电极,和一处于其中的液晶形成所谓的LC电容。
LCD向场发生电极施加电压从而在液晶层产生电场,通过对LC电容上电压的调节可以控制电场强度。因为电场决定液晶分子的取向,而分子取向决定通过液晶层的透光度,通过控制所施加的电压调节透光度,从而可以在显示器上得到所期望的图像。
为了防止由于长时间的施加单向电场等原因造成的图像劣化,相对于公共电压,数据电压的极性在每帧、每行或每点反转。
在不同的反转方式中,点反转方式是使给定数目的像素的数据电压的极性反转,利用回扫电压,降低垂直方向的串绕或垂直方向的闪烁,从而可以改善图像质量。然而,沿每条数据线使数据电压极性反转,可能需要复杂的驱动电路并可能引起信号延迟。虽然信号延迟可以通过采用低电阻率的金属等来减小,但是这样可能使制造工艺复杂并增加生产成本。
反之,列反转方式是使给定数目的像素列的电压极性反转。因为列反转不是使在每帧中施加到每条数据线的数据电压极性反转,所以信号延迟将显著降低。
然而,列反转在改善垂直方向的串绕和闪烁等方面劣于点反转。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像素矩阵,具有多个像素行和像素列,并且其中包括多个具有开关元件的像素,在每个像素行上用于像素的开关元件可以交替地设置在靠近每像素行的上侧和下侧的角落,在每个像素列上用于像素的开关元件可以交替地设置在靠近每像素列的上侧和下侧的角落,并且也可以交替地设置在靠近每像素列的左侧和右侧的角落;多对栅极线与该开关元件相连并传送栅极导通电压用于导通开关元件;以及多条数据线与该开关元件相连并传送数据电压,其中每对栅极线被设置在每像素行的上侧和下侧,并且每像素行中的像素的开关元件与距离各自开关最近的栅极线相连,并且每条数据线被设置在相邻像素列对之间,并且连接到与该像素对相连的开关元件,其中,一对像素中的一个像素具有一个位于最接近各自数据线的开关元件。
具有与相同的数据线相连的开关元件的每对像素可以被设置在同一像素行。
每行像素中,位于两相邻数据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可以具有与同一数据线相连的开关元件,每列像素中的两个相邻像素可以具有与不同数据线相连的开关元件。
相邻数据线传输的数据电压的极性可以彼此相反,并且每条数据线传输的数据电压的极性可以保持不变。
显示装置的可视反转可以是1×2点反转。
显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一虚设线,用于将最左边像素列中的至少一个像素的开关元件与最右边的数据线之一相连,或者用于将最右边像素列中的至少一个像素的开关元件与最左边的数据线之一相连。
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多个像素行,每个像素行具有多个交替排列的第一和第二像素,每个第一和第二像素具有一个位于像素角落的开关元件;多条与第一像素相连第一信号线;多条与第二像素相连的第二信号线;多条与第一和第二信号线相交的第三信号线,每条第三信号线位于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像素对之间,并且与其中一对第一和第二像素相连;以及一用于将最左边像素之一与最右边的第三信号线之一相连,或用于将最右边像素之一与最左边的第三信号线之一相连的第四线,其中,每条第三信号线与第一和第二像素对相连,第一和第二像素对中的第一像素具有位于最接近各自的第三信号线的开关元件。
每对与各自的第三信号线相连的第一和第二像素可以位于同一像素行。
位于两相邻第三信号线之间的每像素行中的第一和第二像素可以与同一第三信号线相连。
在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像素与不同的第三信号线相连。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从而使本发明更加明了。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LCD的方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LCD中像素的等效电路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LCD的结构原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下侧面板的配置图;以及图5和图6是沿图4所示线V-V’,VI-VI’的下侧面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体现,不应理解为局限于所示的实施例。类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类似的元件。
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将层和区域的厚度夸大。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同样的元件。应该知道,如果将如层、区域或衬底的元件称作“在”另一个元件之上,那么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之上,或者它们之间存在中间元件。相比之下,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之上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
然后,参照附图,以液晶显示器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LCD的方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LCD的像素的等效电路图。
参照图1,实施例中的LCD包括LC面板组件300,栅极(gate)驱动器400和数据驱动器500,它们与LC面板组件300相连;与数据驱动器500相连的灰度电压生成器800,以及控制上述元件的信号控制器600。
参照图1,面板组件300包括多个显示信号线G1-G2n和D1-Dm,以及多个与信号线相连并基本配置在矩阵内的像素PX。在图2所示的结构图中,面板组件300包括下侧和上侧面板100和200,以及位于上下面板之间的LC层3。
显示信号线G1-G2n和D1-Dm设置在下侧面板100上,并且包括多条传输栅极信号(也称为“扫描信号”)的栅极线G1-G2n,以及多条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线D1-Dm。栅极线G1-G2n基本沿着行的方向延伸并基本彼此平行,同时数据线D1-Dm基本沿着列的方向延伸,并基本彼此平行。
每个像素PX包括一与信号线G1-G2n和D1-Dm相连的开关元件Q,以及与开关元件Q相连的一LC电容CLC和一存储电容CST。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存储电容CST可以被省略。
含有一TFT的开关元件Q被设置在下侧面板100上,并且具有三个接线端与栅极线G1-G2n之一相连的控制端;与数据线D1-Dm之一相连的输入端;与LC电容CLC和存储电容CST相连的输出端。
LC电容CLC包括一设置在下侧面板100上的像素电极190,一设置在上侧面板200上的共用电极200,像素电极190和共用电极200构成LC电容CLC的两极。液晶层3设置在两电极190和270之间,作为LC电容CLC的电介质。像素电极190与开关元件Q相连,共用电极270上被施加一公共电压Vcom,并且覆盖了上侧面板200的整个表面。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共用电极270也可以设置在下侧面板100上,并且至少电极190和270之一可以为杆状或条状。
存储电容CST是LC电容CLC的辅助电容。存储电容CST包括像素电极190和一分离的信号线,该信号线设置在下侧面板100上,经由一绝缘层叠置在像素电极190上,并且施加一预定电压,例如公共电压Vcom。另外,存储电容CST包括像素电极190和一相邻的栅极线,称为在先栅极线,该栅极线经由一绝缘层叠置在像素电极190上。
对于彩色显示,每个像素PX唯一地代表一种原色(即空间划分),或者每个像素PX顺序地轮流代表各种原色(即时间划分),如此一来,空间或时间上的原色合成,就呈现出一种预期的色彩。图2示出了一种空间划分的例子,其中每个像素PX包括一个代表一种原色的滤色器230,位于面对像素电极190的上侧面板200上。另外,滤色器230也可以设置在下侧面板100,可以位于像素电极190之上或之下。
例如,一组原色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包括红、绿、蓝滤色器的像素PX分别称之成为红、绿、蓝像素。红、绿、蓝像素一种代表性的排列方式为一种条形排列方式,其中每行像素包括轮流排列的红、绿、蓝像素,并且每列像素仅代表一种颜色。
一个或多个偏振片(未示出)设置在面板100和200至少之一上。除此以外,用于补偿折射率各向异性的一个或多个延迟膜(未示出)可以设置在偏振片和面板之间。
参见图3,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CD的结构详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CD的结构原理图。
参见图3,该实施例中的LCD包括一面板组件300,一印刷电路板(PCB)550,以及至少一与面板组件300和PCB550相连的柔性印刷电路(FPC)薄膜510。
PCB550设置在面板组件300的上侧边缘附近,并且其上安装一些电路元件,例如信号控制器600,灰度电压生成器800等。FPC薄膜510上安装一数据驱动IC540,并且包括多条与数据驱动IC540的输出端相连的输出导线521,以及多条与数据驱动IC540的输入端相连的输入导线(未示出)。
面板组件300包括多条栅极线(G1,G2,...),数据线(D1,D2,...)以及多个像素,像素包括像素电极190和与栅极线(G1,G2,...)、数据线(D1,D2,...)和像素电极190相连的开关元件Q。数据线(D1,D2,...)通过接触点C1与FPC薄膜510上的导线521相连。
面板组件300进一步包括左右虚设线L1和L2,其基本平行于数据线(D1,D2,...)延伸,并且分别设置在最左边的数据线D1的左边,和最右边数据线Dm的右边。PCB550进一步包括一对支线551a和551b,FPC薄膜510进一步包括两对连接线522a,522b,523a和523b。
右虚设线L2与一导线521电气相连,该导线521通过连接线523a、支线551a以及连接线522a与最左边数据线D1相连。同样,左虚设线L1与另一导线521电气相连,该导线521通过连接线522b、支线551b以及连接线523b与最右边数据线Dm相连。连接线522b和523b在接触点C1与虚设线L1和L2相连,连接线522a和523a在接触点C2与主线521相连。连接线522a,522b,523a和523b在接触点C3与支线551a和551b相连。
每对栅极线G2i-1和G2i(i=1,2,...)被设置在一行像素电极190的上侧和下侧。每条数据线Dj(j=1,2,3,...)被设置在两列相邻的像素电极190之间。换句话说,每条数据线Dj(j=1,2,3,...)设置在相邻对像素电极190之间。左虚设线L1被设置在最左边的像素列的左边,右虚设线L2被设置在最右边的像素列的右边。
像素电极190通过位于像素电极190角落附近的开关元件Q,与栅极线(G1,G2,...)和数据线(D1,D2,...)相连,或和虚设线L1和L2相连。(像素电极190与虚设线L1和L2之间的连接将被省略,因为虚设线L1和L2在连接关系上可以看作数据线(D1,D2,...))。像素电极190的角落位置,其被分配给各自连接的开关元件Q,根据像素电极190与栅极线(G1,G2,...)和数据线(D1,D2,...)之间的连接关系,在各行各列有所改变。例如,一用于将像素电极190与上侧栅极线G2i-1和左侧数据线(D1,D2,...)相连的开关元件Q,被设置在像素电极190的左上角附近,该位置是与上侧栅极线G2i-1和左侧数据线(D1,D2,...)最接近的角落位置。
一行像素电极190可以交替地与一对相邻栅极线G2i-1和G2i相连,并且可以交替地与最接近的数据线和次接近的数据线相连。一列像素电极190可以交替地与相邻上侧栅极线G2i-1和下侧栅极线G2i相连,并且可以交替地与最接近的数据线和次接近的数据线相连。
因此,设置在两相邻数据线和一对栅极线之间的一对像素电极190被连接到同一数据线上,但是连接到不同的栅极线上。
在像素矩阵中的开关元件的排列位置,以及其与各自的栅极线和数据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所述。在每行像素中的像素具有可以交替位于上侧角落和下侧角落附近的开关元件。在每列像素中的像素具有可以交替位于上侧角落和下侧角落附近,以及交替位于左侧角落和右侧角落附近的开关元件。一对栅极线被设置在每行像素的上侧和下侧,在该位置,每行像素的开关元件被连接到与各自的开关元件最接近的栅极线。每条数据线被设置在相邻的像素列对之间,并且连接到与像素对相关的开关元件,像素对中的一个像素具有一个与其数据线位置最接近的开关元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每对具有连接到同一数据线上的开关元件的像素被设置在同一像素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位于两相邻数据线之间的每像素行中的两个像素具有连接到同一数据线上的开关元件。最后,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像素列中的两相邻像素具有连接到不同数据线的开关元件。
这种配置使数据线D1,D2,D3,...的数量减少为像素列数的一半,并且图3所示的像素电极190和栅极线及数据线之间的排列关系和连接关系可以改变。
现在,参看图4-6和图2,将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LC面板装置的下侧面板进行描述。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侧面板的配置图,图5和图6分别是沿图4所示V-V’,VI-VI’线的下侧面板的剖面图。
多对栅极线121a和121b,以及多条存储电极线131形成在例如为透明玻璃板的绝缘基板110之上。
栅极线121a和121b基本横向延伸以传输栅极信号,并且彼此分离。该对栅极线121a和121b包括多个相互突出的栅电极124,即朝上和朝下突出。每条栅极线121a或121b进一步包括端部129,该端部具有一个大面积区域用于与另一层或一驱动电路相连。栅极线121a和121b可以延伸到与驱动电路相连,该驱动电路可以集成到下侧面板100上。
每条存储电极线131基本横向延伸,并且与一对栅极线121a和121b间隔相等。每条存储电极线131包括多对纵向延伸的存储电极133。存储电极线131被施加一预定电压,例如公共电压,该电压被施加到LCD的共用电极面板200上的共用电极270上。每条存储电极线131可以包括一对横向延伸的干线,并且可以具有多种形状。
栅极线121a和121b,以及存储电极线131最好由含铝金属,例如铝和铝合金;含银金属,例如银和银合金;含铜金属,例如铜和铜合金;含钼金属,例如钼和钼合金;铬金属,钛金属或钽金属制成。栅极线121a和121b,以及存储电极线131可以具有多层结构,其中包括两层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的薄膜。该两薄膜之一最好由包括含铝金属、含银金属以及含铜金属在内的低电阻率金属制成,以减小栅极线121a和121b,以及存储电极线131中的信号延迟或者电压降。另一薄膜最好由含钼金属,铬金属,钽金属或钛金属制成,这些材料与其它材料,例如氧化锡铟(ITO)或氧化锌铟一起,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及电接触特性。这种两薄膜组合较好的示例为一下侧铬膜和一上侧铝(合金)膜,以及一下侧铝(合金)膜和一上层钼(合金)膜。然而,它们也可以由其他金属或导体材料制成。
栅极线121a和121b,以及存储电极线131的侧边相对于基板表面倾斜,其倾斜角范围大约为20-80度。
一最好由氮化硅(SiNx)制成的栅绝缘层140形成在栅极线121a和121b,以及存储电极线131之上。
多个最好由氢化非晶硅(缩写为“a-Si”)或多晶硅制成的半导体带151形成在栅绝缘层140之上。每个半导体带151基本纵向延伸并且具有朝栅极124分枝出来的多个突起154。
多个最好由硅化物或者大量掺杂n型掺杂物质,例如含磷的n+氢化a-Si制成的带状及岛状的欧姆接触层161和165形成在半导体带151之上。每个带状欧姆接触层161具有多个伸出部163,并且伸出部163和岛状欧姆接触层165成对位于半导体带151的突起154上。
半导体带151和欧姆接触层161和165的侧边相对于基板表面倾斜,其倾斜角范围最好为大约30-80度。
多条数据线171,以及与数据线171分离的多个漏极175形成在欧姆接触层161和165之上。
数据线171基本纵向延伸以传输数据电压,并且与栅极线121a和121b,以及存储电极线131相交,从而每条数据线171在相邻的两对存储电极133之间经过。每条数据线171包括一个端部179,该端部具有一大面积区域用于与其他一层或者外部器件相接触,并且多个源极173伸向多个漏极175。
每对源极和漏极173和175相对于栅极线124彼此相对设置。栅极124、源极173和漏极175与半导体带151的分支154一起构成一个TFT,该TFT具有一形成在介于源极173和漏极175之间的突起154上的沟道。
数据线171和漏极175最好由耐熔性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铬、钼、钛、钽金属或其合金。然而,他们也可以为具有低电阻率薄膜(未示出)以及接触性良好的薄膜(未示出)的多层结构。较好的多层结构示例为下侧铬膜和上侧铝(合金)膜构成的双层结构,下侧钼(合金)膜和上侧铝(合金)膜构成的双层结构,以及下侧钼膜、中间铝膜和上侧钼膜构成的三层结构。
像栅极线121a和121b以及存储电极线131一样,数据线171和漏极175具有倾斜的边界轮廓,并且其倾斜角范围大约为30-80度。
欧姆接触层161和165仅介于下面的半导体带151和上面的导体层171和175之间,并降低了该处的接触电阻。半导体带151具有几乎与数据线171和漏极175及其下面的的欧姆接触层161和165同样的平面图形。然而,半导体带151的突起154包括一些露出部分,这些露出部分没有被数据线171和漏极175覆盖,就像那些介于源极173和漏极175之间的部分一样。换句话说,仅将半导体带151的突起154留下来。
一钝化层180形成在数据线171和漏极175,以及半导体带151的露出部分之上。钝化层180最好由以下材料制成无机绝缘材料,例如氮化硅或氧化硅;具有良好平滑特性的光敏有机材料;或者介电常数低于4.0的低介电绝缘材料,例如通过等离子增强化学汽相淀积法(PECVD)形成的a-Si:C:O和a-Si:O:F。钝化层180可以为由下侧无机薄膜和上侧有机薄膜构成的双层结构,从而具有可以利用有机薄膜并可以保护半导体带151的露出部分的优点。
钝化层180具有分别暴露数据线171的端部179和漏极175的多个接触孔182和185。钝化层180和栅绝缘层140具有暴露栅极线121的端部129的多个接触孔181。
在钝化层180上形成多个像素电极190以及多个接触辅助件81和82,其最好由例如为ITO或IZO的透明导电材料,或例如为Ag或Al的反射导体材料制成。
像素电极190通过接触孔185与漏极175物理和电气连接,从而像素电极190从漏极175接收数据电压。其上施加数据电压的像素电极190与其上施加公共电压的共用电极270协作而产生电场,该电场确定液晶层3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
如上所述,像素电极190和共用电极270形成液晶电容CLC,其在TFT关断之后存储所施加的电压。一存储电容CST,其与LC电容CLC并行连接,以提高电压存储容量,该存储电容CST通过用包括存储电极133的存储电极线131覆盖像素电极190构成。
像素电极190具有位于存储电极133上的纵向边缘,从而存储电极133阻隔像素电极190与数据线171间的干扰,以及像素电极190之间的干扰。
接触辅助件81和82通过各个接触孔181和182,分别被连接到栅极线121的端部121以及数据线171的端部179,并将上述端部覆盖。接触辅助件81和82可以保护端部129和179,并补偿端部129和179与外部器件间的附着。
在像素电极190和钝化层180上涂覆一取向层(未示出),用于LC分子的初始取向。
再次参看图1,灰度电压生成器800产生两组与像素透光度相关的灰度电压。一组中的灰度电压具有相对于公共电压Vcom的正极性,而另一组中的灰度电压具有相对于公共电压Vcom的负极性。
栅极驱动器400连接到面板组件300上的栅极线G1-G2n,并且将来自外部器件的栅极导通电压Von和栅极关断电压Voff合成,以产生用于栅极线G1-G2n的栅极信号。
数据驱动器500连接到面板组件300上的数据线D1-Dm,并且施加数据电压到数据线D1-Dm,其中数据电压选自来自灰度电压生成器800的灰度电压。
驱动器400和500可以包括至少一块集成电路(IC)芯片,其可以安装在面板组件300上,或以带式传输封装(TCP)形式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FPC)薄膜上,该柔性印刷电路薄膜连在LC面板组件300上。换句话说,驱动器400和500可以与显示信号线G1-G2n和D1-Dm以及TFT开关元件Q一起,被集成在面板组件300上。
信号控制器600控制栅极驱动器400和数据驱动器500。
现在,将对上述LCD的操作进行详细描述。
信号控制器600被提供有来自外部图像控制器(未示出)的输入图像信号R,G,B和控制其显示的输入控制信号,例如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主时钟MCLK,以及数据使能信号DE。在基于输入控制信号和输入图像信号R,G,B生成栅极控制信号CONT1和数据控制信号CONT2,并且处理适于面板组件300工作需要的图像信号R,G,B之后,信号控制器600将栅极控制信号CONT1传输到栅极驱动器400,并将处理过的图像信号DAT和数据控制信号CONT2传输到数据驱动器500。对图像信号R,G,B的处理包括根据如图3所示的面板组件300的像素排列对图像数据R,G,B的重新排列。
栅极控制信号CONT1包括一扫描起始信号STV,用于指示开始扫描,以及至少一个时钟信号,用于控制栅极导通电压Von的输出时间。栅极控制信号CONT1可以进一步包括一输出使能信号OE,用于确定栅极导通电压Von的持续时间。
数据控制信号CONT2包括一水平同步起始信号STH,用于通知一组像素的数据传输的起始,一负载信号LOAD,用于指示将数据电压提供给数据线D1-Dm,以及一数据时钟信号HCLK。数据控制信号CONT2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反转信号RVS,用于使数据电压的极性反转(相对于公共电压Vcom)。
响应来自信号控制器600的数据控制信号CONT2,数据驱动器500接收来自信号控制器600的一像素行的一半的一图像数据DAT的数据包,将图像数据DAT转化为选自由灰度电压生成器800提供的灰度电压的模拟数据电压,并且将该数据电压施加给数据线D1-Dm。
响应来自信号控制器600的栅极控制信号CONT1,栅极驱动器400将栅极导通电压Von提供给栅极线G1-G2n,从而导通连接在那里的开关元件Q。应用于数据线D1-Dm的数据电压通过被激活的开关元件Q被施加到像素。
数据电压和公共电压Vcom之间的电压差即加在LC电容CLC之间的电压,其被称之为像素电压。LC电容CLC中的LC分子的取向取决于像素电压的幅值,并且分子取向决定通过LC层3的光的偏振状态。偏振片将光的偏振状态转变为透光率。
通过以半个水平周期(用“1/2H”标示,等于水平同步信号Hsync或数据使能信号DE的半个周期)为单位重复该过程,在一帧中所有栅极线G1-G2n被顺序施加栅极导通电压Von,从而向所有像素提供数据电压。当一帧完成之后开始下一帧时,控制提供给数据驱动器500的反转控制信号RVS,从而使数据电压的极性反转(被称为“帧反转”)。
除了帧反转,数据驱动器500改变一帧中逐条数据线的数据电压,从而改变像素电压的极性。因为像素与数据线D1-Dm间的连接复杂,如图3所示,由数据驱动器500产生的极性反转模式与面板组件300上的像素电压的极性反转模式不同。以下,数据驱动器500的极性反转被称作“驱动器反转”,面板组件300上的极性反转被称作“可视反转”。
如图3所示的极性反转模式是一列反转的驱动器反转,以及一1×2点反转的可视反转。驱动器列反转表示在每条数据线中的数据电压极性是固定的,并且相邻数据线中的数据电压极性相反。可视1×2点反转表示每行和每两列的极性被反转。
上述像素的开关元件的排列可以对一给定列驱动器反转实现1×2点可视反转。列驱动器反转多种材料适用于数据线,并且因此容易找到一种适于简化制造过程的材料。除此以外,点可视反转分散由于正极性像素电压和负极性像素电压之间的回扫电压造成的亮度间的差别,从而减少垂直线的缺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和驱动方案可以减少数据驱动IC芯片的数量,并保证图像质量。
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其它显示器件,例如OLED。
尽管上文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明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此处所教导的基本发明概念的许多变形和/或改进都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像素矩阵,具有多个像素行和像素列,并且其中包括多个具有开关元件的像素,在每个像素行上用于像素的开关元件可以交替地设置在靠近每像素行的上侧和下侧的角落,在每个像素列上用于像素的开关元件可以交替地设置在靠近每像素列的上侧和下侧的角落,并且也可以交替地设置在靠近每像素列的左侧和右侧的角落;多对栅极线与该开关元件相连并传送栅极导通电压用于导通开关元件;以及多条数据线与该开关元件相连并传送数据电压,其中每对栅极线被设置在每像素行的上侧和下侧,并且每像素行中的像素的开关元件与距离各自开关最近的栅极线相连,并且每条数据线被设置在相邻像素列对之间,并且连接到与该像素对相连的开关元件,其中,一对像素中的一个像素具有一个位于最接近各自数据线的开关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具有与相同的数据线相连的开关元件的每对像素可以被设置在同一像素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像素行中位于两相邻数据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具有与同一数据线相连的开关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像素列中的两个相邻像素具有与不同数据线相连的开关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相邻数据线传输的数据电压的极性彼此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条数据线传输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保持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显示装置的可视反转是1×2点反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虚设线,用于将最左边像素列中的至少一个像素的开关元件与最右边的数据线之一相连,或者用于将最右边像素列中的至少一个像素的开关元件与最左边的数据线之一相连。
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行,每个像素行具有多个交替排列的第一和第二像素,每个第一和第二像素具有一个位于像素角落的开关元件;多条与第一像素相连第一信号线;多条与第二像素相连的第二信号线;多条与第一和第二信号线相交的第三信号线,每条第三信号线位于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像素对之间,并且与其中一对第一和第二像素相连;以及一用于将最左边像素之一与最右边的第三信号线之一相连,或用于将最右边像素之一与最左边的第三信号线之一相连的第四线,其中,每条第三信号线与第一和第二像素对相连,第一和第二像素对中的第一像素具有位于最接近各自的第三信号线的开关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对与各自的第三信号线相连的第一和第二像素位于同一像素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位于两相邻第三信号线之间的每一像素行中的第一和第二像素与同一第三信号线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像素与不同的第三信号线相连。
全文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像素矩阵,具有多个像素行和像素列,并且其中包括多个具有开关元件的像素,开关元件可以交替地设置在靠近每像素行的上侧和下侧的角落,并且可以交替地设置在靠近每像素列的上侧和下侧的角落,并且也可以交替地设置在靠近每像素列的左侧和右侧的角落;多对栅极线传送栅极导通电压;以及多条数据线传送数据电压,其中每对栅极线被设置在每像素行的上侧和下侧,并且每行中的像素连接到与各自的开关元件最近的栅极线,并且每条数据线被设置在相邻对像素列之间,并且与该像素对相连,其中,一对像素中的一个像素具有一个位于最接近各自数据线的开关元件。
文档编号G09G3/36GK1722198SQ200510081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9日
发明者姜南洙, 李成荣, 金圣万, 文胜焕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