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7182阅读:1084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led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led显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led智能液晶电视,led液晶广告屏,智能写字板等领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为了节省空间,便于搬运,传统的led智能液晶电视、led液晶广告屏、智能写字板这些显示器的厚度则越来越轻薄,而随之则带来了另一个问题,由于显示器的厚度减小,使得显示器的内部空间减小,各电子元件之间的间隙减小,这样,不利于显示器的热量的散发,各电子元件之间的热量容易堆积,容易造成显示器过热,影响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显示器功能越来越多,而厚度则越来越轻薄,导致显示器内部空间减小,电子元件之间间隙减小,电子元件之间的热量容易堆积,容易造成显示器过热,影响显示器的使用寿命的缺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显示屏和外壳,所述基板以及所述显示屏分别具有矩形结构,所述基板以及所述显示屏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外壳包括传热件和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包括壳体背板以及四个壳体侧板,所述壳体背板具有矩形结构,四个所述壳体侧板连接于所述壳体背板的四个侧边,且四个所述壳体侧板依次首尾连接内侧形成容置腔,所述基板以及所述显示屏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容置腔靠近所述壳体背板的一端,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容置腔远离所述壳体背板的一端;

所述传热件设置于所述壳体背板以及所述基板之间,且所述传热件分别与所述壳体背板以及所述基板连接,所述壳体背板开设有引导孔,所述传热件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引导孔,且所述传热件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容置腔。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架,所述传热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背板设置有卡扣块,所述传热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卡扣块内。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块设置有卡扣槽,所述传热件插设于所述卡扣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传热件包括传热部和连接部,传热部具有矩形结构,所述传热部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引导孔,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容置腔。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块的数量为四个。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卡扣块分别设置于四个所述传热部的四个对角处。

上述显示装置,传热件用于穿过引导孔与外部的支撑架连接,这样,传热件将能够吸收基板的热量,并将热量传导外部的支撑架,通过支撑架将热量散发至外部,避免显示装置内部的热量堆积而造成温度过高,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延长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1b为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1c为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一方向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壳体背板与传热件的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显示屏与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如图1a所示,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控制模块110、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驱动模块、背光模块130、供电模块140和显示屏150,所述控制模块110分别与所述pwm驱动模块120以及所述显示屏150连接,所述pwm驱动模块120与所述背光模块130连接,所述供电模块140与所述控制模块110、所述背光模块130以及所述显示屏150连接;所述供电模块140包括整流滤波电路141、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42、谐振控制电路143以及辅助电源子模块144,所述整流滤波电路141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整流滤波电路141、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42以及所述谐振控制电路143依次连接,所述谐振控制电路143与所述辅助电源子模块144连接,所述谐振控制电路143还分别与所述背光模块130以及所述显示屏150连接,所述辅助电源子模块144与所述显示屏150连接;所述整流滤波电路141用于对所述电源的电流进行整流滤波;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42用于对经过整流滤波后的所述电流进行功率因素校正;所述谐振控制电路143用于对所述电流进行稳压并输出至所述背光模块130以及所述显示屏150;所述控制模块110生成调光参数,并将所述调光参数发送至所述pwm驱动模块120;所述pwm驱动模块120用于根据所述调光参数向所述背光模块130输出驱动信号;所述背光模块130用于根据所述驱动信号工作;所述辅助电源子模块144用于在所述谐振控制电路143断电后向所述显示屏150供电。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与整流滤波电路141连接的电源外外部供电电源,外部的供电电源的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电路141的整流滤波后,输出至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42,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42将电压稳定输出至谐振控制电路143,谐振控制电路143向显示屏150以及背光模块130输出电能,为显示屏150以及背光模块130供电,使得显示屏150以及背光模块130工作。

具体地,在工作状态下,显示屏150接收经过整流滤波以及稳压输出的电流,进行显示,显示图像画面,而背光模块130工作,为显示屏150提供背光。当处于待机状态时,谐振控制电路143不再向背光模块130以及显示屏150输出电能,谐振控制电路143处于空载状态,此时由辅助电源子模块144对显示屏150供电,避免谐振控制电路143空载消耗电能,有效降低了振控制电路空载消耗的电能,有效降低了显示屏150的能耗,便于显示屏150的长时间使用。

例如,该辅助电源子模块144为备用电池模块,又如,例如,该辅助电源子模块144用于与外部的电源连接,该辅助电源子模块144用于为显示屏150提供直流电源,在显示屏150待机时为显示屏150提供电能。

为了实现对谐振控制电路143的空载状态的检测,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所述供电模块140还包括检测子模块145,所述检测子模块145与所述谐振控制电路143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谐振控制电路143是否通电,当所述谐振控制电路143未通电时,输出启动信号;所述辅助电源子模块144用于根据所述启动信号向所述显示屏150供电。例如,该检测子模块145用于检测谐振控制电路143的负载,应该理解的是,对电路的负载进行检测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该检测子模块145的电路结构不作累赘阐述,通过检测子模块145对谐振控制电路143的负载情况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对显示屏150的供电控制,能够及时对显示屏150进行供电,进一步减小振控制电路空载消耗的电能。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辅助电源子模块144可以直接与该检测子模块145连接,接收检测子模块145的启动信号,根据启动信号而向显示屏150供电,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通过控制模块110来对辅助电源子模块144的导通进行控制,例如,请再次参见图1b,所述检测子模块145以及所述辅助电源子模块144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110连接,所述检测子模块145用于在所述谐振控制电路143未通电时,向所述控制模块110输出启动信号,所述控制模块11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启动信号后,控制所述辅助电源子模块144向所述显示屏150供电。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模块110对辅助电源子模块144的导通进行控制,使得控制更为精确。

为了实现显示屏150的发光,需要背光模块130为显示屏150提供背光,由于背光模块130与显示屏150均与谐振控制电路143连接,当谐振控制电路143处于空载状态,不仅显示屏150处于待机状态,背光模块130也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也就是不发光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块130包括发光二极管,例如,所述背光模块130包括若干发光二极管,例如,各二极管呈矩形阵列分布。例如,所述pwm驱动模块1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调光参数向所述背光模块130输出预设占空比的驱动信号,所述驱动信号用于驱动各所述背光模块130工作。具体地,该pwm驱动模块120用于向发光二极管输出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的占空比越大,则其脉冲信号有有效电平占比越大,使得发光二极管在一个脉冲周期内的发光时间越长,这样,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越大,反之,脉冲信号的占空比越小,则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越小。例如,该调光参数与脉冲信号的占空比成正相关,因此,通过该调光参数控制pwm驱动模块120脉冲信号,能够控制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进而控制背光模块130的亮度。

为了获取与图像更为匹配的调光参数,以使得背光效果更佳,例如,如图1c所示,显示装置10还包括图像模块160,所述图像模块160用于获取图像,解析所述图像,获取所述图像在多个所述显示区域上的色阶,将各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色阶发送至控制模块110,所述控制模块110用于根据各显示区域的色阶生成与各显示区域对应的调光参数。例如,所述调光参数对应的色阶与所述驱动信号的预设占空比成反比,具体地,色阶值越大,则像素的亮度越大,而由于本实施例中,色阶与预设占空比成反比,也就是,图像的一显示区域的色阶值越大,则预设占空比越小,那么对应的背光模块130的亮度越小,进而使得该图像在显示区域内的亮度减小,而图像的一显示区域的色阶值越小,则预设占空比越大,那么对应的背光模块130的亮度越大,进而使得该图像在显示区域内的亮度增大,这样,色阶大的显示区域的背光亮度减小,色戒小的显示区域的背光亮度增大,进而使得各显示区域的亮度得到均衡,使得该显示屏150的亮度分布更为均匀,进而使得显示屏150的显示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图像模块160根据对输出至显示屏150的图像进行解析,获取显示屏150上各显示区域对应的色阶,例如,该色阶为色阶值,该色阶值用于表示显示屏150显示的颜色,或者说,该色阶值用于表示图像的颜色,该色阶值越大,则其在显示屏150上显示的颜色越深,则其在视觉效果上的“亮度”越高,因此,为了使得显示屏150显示的图像的亮度更为均衡,本实施例中,调光模块根据显示屏150的各显示区域的色阶生成对应调光参数,并将该调光参数输出至pwm驱动模块120,pwm驱动模块120根据调光参数驱动背光模块130工作,使得显示屏150的背光能够根据图像各区域的亮度而进行调整,使得显示屏150的亮度调整更为便捷,且图像的显示效果更佳,有效避免图像局部亮度过大而影响用户观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控制模块110、图像模块160、供电模块140和显示屏150,所述控制模块110分别与所述图像模块160以及所述显示屏150连接,所述图像模块160与所述显示屏150连接,所述供电模块140与所述控制模块110、所述背光模块130以及所述显示屏150连接,所述显示屏150设置有指示灯;所述供电模块140包括整流滤波电路141、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42、谐振控制电路143以及辅助电源子模块144,所述整流滤波电路141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整流滤波电路141、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42以及所述谐振控制电路143依次连接,所述谐振控制电路143与所述辅助电源子模块144连接,所述谐振控制电路143还与所述显示屏150连接,所述辅助电源子模块144与所述显示屏150连接;所述整流滤波电路141用于对所述电源的电流进行整流滤波;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42用于对经过整流滤波后的所述电流进行功率因素校正;所述谐振控制电路143用于对所述电流进行稳压并输出至所述显示屏150;所述控制模块110用于控制所述图像模块160工作;所述图像模块160用于接收图像信息,解析所述图像信息,生成图像信号,根据所述图像信号驱动所述显示屏150进行显示;所述显示屏150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号进行显示,还用于接收所述谐振控制电路143的电流工作;所述辅助电源子模块144用于在所述谐振控制电路143断电后向所述显示屏150的所述指示灯供电;所述指示灯用于在所述辅助电源子模块144的供电下工作。

具体地,图像为显示屏150显示的图像,该显示图像为显示屏150上显示的一帧图像,或者多帧图像,该图像由显示屏150上各像素单元发光显示,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像素单元、绿色像素单元和蓝色像素单元,各红色像素单元、绿色像素单元和蓝色像素单元分别组成图像的不同颜色,从而在显示屏150上显示图像,该图像信息包含了图像的像素分布的信息,图像模块160解析该图像信息,获取各像素单元的显示信息,生成图像信号,输出至显示屏150,进而使得显示屏150上的各像素单元均能够显示对应的颜色,进而将图像显示。

本实施例中,在显示屏150不工作时,指示灯用于指示显示屏150的状态,即处于待机状态,即当显示屏150工作时,指示灯熄灭,当显示屏150待机时,指示灯点亮,在显示屏150待机时,在振控制电路空载时,通过辅助电源子模块144对显示屏150供电,显示屏150的指示灯被点亮,通过指示灯显示显示屏150的当前状态,由于指示灯消耗的能耗较小,一方面有效降低了振控制电路空载消耗的电能,有效降低了显示器的能耗,便于显示器的长时间使用,另一方面则使得显示屏150的能够准确反映待机状态。

应该理解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所述供电模块140中的整流滤波电路141、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42、谐振控制电路143、辅助电源子模块144以及检测子模块145均为现有技术,各模块或者各电路的实现原理均为现有技术,本发明旨在提供一个各模块的新的连接方式,以解决谐振控制电路143空载损耗大的缺陷,以降低显示装置的能耗。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显示器的不断发展,显示器功能越来越多,显示器的厚度越来越轻薄,导致显示器内部空间减小,电子元件之间间隙减小,电子元件之间的热量容易堆积,容易造成显示器过热,影响显示器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散热性能,提升使用寿命,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外壳200和任一实施例的显示屏150,所述显示屏150具有矩形结构,所述外壳200包覆于所述显示屏150的外侧;所述外壳200包括导热片220和壳本体210,所述壳本体210包括壳体背板211以及四个壳体侧板212,所述壳体背板211具有矩形结构,四个所述壳体侧板212连接于所述壳体背板211的四个侧边,且四个所述壳体侧板212依次首尾连接内侧形成容置腔201,所述显示屏15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201内,所述导热片22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导热片220分别贴附于所述显示屏150的四个侧面,且四个所述导热片220背向所述显示屏150的一面分别抵接于四个所述壳体侧板212的内侧。

具体地,导热片220抵接于显示屏150的四个侧面,这样,能够将显示屏150的热量吸收,并通过壳本体210将热量散发至外部,有别于传统的壳体,壳体上开设通风孔进行散热,本实施例中的壳本体210无需开设通风孔,使得壳本体210的结构更为坚固,此外,由于壳本体210的结构得到加强,还有利于壳本体210的厚度进一步减小,使得显示装置10的整体厚度进一步减小,并为显示屏150提供更大的可视面积。

例如,该壳本体210外侧表面至少部分涂覆有金属箔层,例如,该壳体侧板212的外侧表面至少部分涂覆有金属箔层,例如,该金属箔层为铝箔层,例如,该金属箔层为铜箔层,该金属箔层具有极佳的导热性能,当显示屏150的热量被导热片220所吸收后,传递至壳体侧板212,壳体侧板212通过金属箔层将热量快速散发至空气中,使得显示装置10内部的热量得到快速散发。例如,该壳本体210的材质为塑料,应该理解的是,金属箔层具有导电性,因此,为了避免显示屏150以及内部的电路结构短路,壳本体210的材质为塑料能够有效绝缘,隔离显示屏150以及该金属箔层,使得金属箔层仅起到吸热散热的作用,应该理解的是,一般来说,显示装置内部设置有基板,用于承载内部的电路结构,其包含有较多的电子元器件,而基板一般位于容置腔内靠近壳体背板的位置,为了避免显示屏的热量过多地传递至基板上的电子元器件,本实施例中,金属箔层设置在壳体侧板,使得显示屏的热量向壳体侧板方向集中传递,有效避免显示屏的热量过多地向基板传递,有效保护基板。

为了更好地设置金属箔层,例如,壳体侧板的外侧表面凹陷设置固定槽,松鼠金属箔层嵌设于所述固定槽内,通过该固定槽对金属箔层的固定,使得金属箔层更为稳固地设置在壳体侧板,并使得金属箔层与显示屏的距离进一步减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导热效率。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侧板212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传热层212a、导热层212b和保护层212c,该传热层212a的材质为硅胶,该导热层212b的材质为金属,该保护层212c的材质为塑料,例如,所述壳体侧板212包括由内之外依次连接的硅胶传热层212a、金属导热层212b和塑料保护层212c,例如,硅胶传热层212a与塑料保护层212c包覆于金属导热层212b的外侧,这样,可以为金属导热层212b提供绝缘性能,而硅胶传热层212a一方面具有绝缘性,另一方面则能够高效地传递导热片220的热量,使得导热片220的热量通过硅胶传热层212a传递至金属导热层212b,并通过金属导热层212b和塑料保护层212c依次散发至外部。

为了使得金属导热层212b的热量快速散发,例如,金属导热层212b的厚度大于塑料保护层212c的厚度,具体地,金属导热层212b的厚度较大,有利于热量地快速散发,而由于塑料的导热性较差,塑料保护层212c的厚度较小,有利于金属导热层212b的热量快速散发至外部,例如,金属导热层212b的厚度与塑料保护层212c的厚度之比为1:(0.2~0.5),例如,金属导热层212b的厚度与塑料保护层212c的厚度之比为1:0.35,应该理解的是,金属导热层212b的厚度不宜太大,太大一方面使得显示装置10整体重量较大,不利于搬动,且不利于显示装置10的悬挂,而金属导热层212b的厚度较小,则使得散热性能降低,因此,本实施例中,属导热层212b的厚度与塑料保护层212c的厚度之比为1:0.35,一方面有效控制显示装置10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使得金属导热层212b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且对壳体侧板212的强度得到提高。

本实施例中,外壳200设置的导热片220能够快速吸收显示屏150的热量,并将热量传导至壳本体210,通过壳本体210将热量散发至外部,避免显示屏150的热量堆积而造成温度过高,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延长显示装置10的使用寿命。

应该理解的是,该导热片220需要快速引导显示屏150的热量,避免显示屏150的热量向基板300方向传递,因此,导热片220需要很好的散热性能,例如,该导热片220为金属合金导热片220,金属合金制成的导热片220具有较佳的导热性能,能够快速吸收显示屏150的大部分热量,并通过壳体侧板212散发至外部。

为了提高导热片220的导热性能,例如,导热片220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铜65份~70份、铝5份~8份、银3份~4.5份、钛1.6份~2.8份、钨0.5份~0.8份、铅0.3份~0.5份、锰0.2份~0.4份、镁0.7份~0.8份、铁0.6份~0.8份、钼0.5份~2份和石墨烯0.5份~1份。

上述组分中,铜和铝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且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构成了导热片220的组要成分,使得导热片220能够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而导热片220中的银以及钛均具有极佳的导热性能,配合铜和铝,能够进一步提升导热片220的导热性能,而导热片220中含有的铁、钨、铅、锰和镁则有效提高了导热片220的机械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使得壳体侧板212通过导热片220能够稳固地与显示屏150连接,而导热片220中含有的石墨烯则能够导热片220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并使得导热片220上的热量能够均匀分布,避免热量堆积。

为了进一步为了提高导热片220的导热性能,例如,导热片220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铜68份、铝6份、银3.3份、钛2份、钨0.6份、铅0.4份、锰0.3份、镁0.75份、铁0.7份、钼0.8份和石墨烯0.6份。

含有铜68份、铝6份、银3.3份以及钛2份的导热片220具有更佳导热性能,且价格不至于过高,而钨0.6份、铅0.4份、锰0.3份、镁0.75份和铁0.7份则进一步提高了导热片220的机械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使得导热片220始终保持与显示屏150的连接,有效传递显示屏150的热量,石墨烯0.6份能够使得导热片220的柔韧性更佳,进一步使得导热片220上的热量能够均匀分布,避免热量堆积。

应该理解的是,导热片220的厚度不宜过大,太大则影响是显示屏150的可视面积,而导热片220的厚度太小则使得导热效果不佳,为了使得导热片220具有较佳的导热性能,且使得显示屏150的视觉效果更佳,例如,所述导热片220的厚度为1mm~2.5mm,例如,所述导热片220的厚度为1.2mm~2mm,例如,所述导热片220的厚度为1.5mm。这样,本实施例中的导热片220厚度为1.5mm,一方面具有较佳的导热性能,能够快速引导显示屏150的热量,另一方面则有效避免对显示屏150的可视面积造成影响,使得显示屏150的视觉效果更佳。

为了避免导热片220与显示装置10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连接而引起短路,例如,如图4所示,各所述导热片220相互隔离,例如,各所述导热片220相互间隔设置,例如,各所述导热片220相互首尾间隔设置,例如,每两个所述导热片220之间设置有导热绝缘片230。例如,每两个所述导热片220之间通过所述导热绝缘片230连接,例如,导热绝缘片230为硅胶片,例如,各壳体侧板212的末端设置有导热绝缘片230,应该理解的是,由于显示屏150为矩形,因此,各壳体侧板212的末端或者两端则可视为显示屏150的对角,各导热片220在显示屏150的对角处通过导热绝缘片230连接,则使得各导热片220相互之间不连接,进而使得仅是其中一个导热片220与一个电子元器件误触,也可以避免导热片220之间的相互连接而引起的短路。

为了避免显示屏150与导热片220之间短路,例如,显示屏150侧面设置有绝缘层,例如,该绝缘层为硅胶层,该硅胶层能够有效隔离显示屏150与导热片220,避免两者之间的导电,有效避免导热片220引起的短路,此外,硅胶层能够有效对热量进行传导,使得显示屏150的热量能够快速度传导至导热片220。

为了使得显示屏150的显示效果更佳,例如,该导热片220设置有吸光层,例如,该吸光层为黑色吸光层,例如,该吸光层设置于导热片220抵接于显示屏150的一面,值得一提的是,若导热片220未设置吸光层,则导热片220容易反光,使得显示屏150的边沿产生泛光现象,影响显示屏150的显示效果,而本实施例中,由于导热片220设置了吸光层,有效对显示屏150边沿的光线进行吸收,避免反光,有效避免泛光现象,使得显示屏150的显示效果更佳。

为了对显示装置10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的热量进行引导散发,使得显示装置10的散热效果更佳,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基板300、外壳2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屏150,所述基板300以及所述显示屏150分别具有矩形结构,所述基板300以及所述显示屏150均设置于所述外壳200内;所述外壳200包括传热件400和壳本体210,所述壳本体210包括壳体背板211以及四个壳体侧板212,所述壳体背板211具有矩形结构,四个所述壳体侧板212连接于所述壳体背板211的四个侧边,且四个所述壳体侧板212依次首尾连接内侧形成容置腔201,所述基板300以及所述显示屏150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201内,所述基板30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201靠近所述壳体背板211的一端,所述显示屏15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201远离所述壳体背板211的一端;所述传热件400设置于所述壳体背板211以及所述基板300之间,且所述传热件400分别与所述壳体背板211以及所述基板300连接,所述壳体背板211开设有引导孔202,所述传热件400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引导孔202,且所述传热件400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容置腔201。

应该连接的是,容置腔201靠近所述壳体背板211的一端可视为容置腔201的底部,容置腔201远离所述壳体背板211的一端则相当于容置腔201的开口,这样,显示屏150位于开口的一端,使得显示屏150外露,便于显示屏150的观看,而基板300则位于底部,对显示屏150进行供电和驱动。具体地,该基板300设置有电子元器件,该基板300用于驱动显示屏150发光工作,例如,基板300与显示屏150电连接,例如,基板300上设置有驱动电路,例如,该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pwm驱动模块、图像模块和供电模块,例如,显示装置10还包括背光电路板,例如,该背光电路板上设置有背光模块,背光电路板与基板300电连接。该基板300上具有各种模块以及电子元器件,在通电工作后,将产生大量的热,热量被传热件400吸收,并通过支撑架500散发至外部。

例如,传热件400与壳体背板211固定连接,例如,传热件400用于穿过引导孔202与外部的支撑架500连接,该支撑架500用于悬挂显示装置10,使得显示装置10能够挂壁使用。这样,该传热件400不仅用于传导热量,还用于连接诶支撑架500,使得显示装置10能够通过支撑架500实现显示装置10的挂壁。

本实施例中,传热件400将能够吸收基板300的热量,并将热量传导外部的支撑架500,通过支撑架500将热量散发至外部,避免显示装置10内部的热量堆积而造成温度过高,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延长显示装置10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显示装置10的挂壁,例如,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10还包括支撑架500,所述传热件400与所述支撑架500连接。例如,到传热件400为金属材质制成,例如,该支撑架500为金属材质制成,例如,传热件400与支撑架50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例如,传热件400与支撑架500焊接,这样,一方面实现了传热件400与支撑架500的固定连接,传热件400通过与壳体背板211的固定连接,实现对壳体背板211的支撑,使得支撑架500悬挂在墙壁上,实现了显示装置10的挂壁,另一方面,传热件400吸收了基板300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支撑架500,通过支撑架500散发至外部,有效提高了显示装置10的散热效率。

为了更好地固定该传热件400,例如,请结合图5和图6,所述壳体背板211设置有卡扣块215,所述传热件400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卡扣块215内,例如,所述卡扣块215设置有卡扣槽216,所述传热件400插设于所述卡扣槽216内,这样,通过卡扣块215的卡扣槽216将传热件400固定,使得传热件400能够稳固地与壳体背板211连接,在显示装置10挂壁时,壳体背板211被该传热件400所支撑,进而整体被悬挂。

为了实现对壳体背板211的支撑,并实现有效导热,例如,请结合图5和图6,所述传热件400包括传热部410和连接部420,传热部410具有矩形结构,所述传热部410与所述基板300连接,所述连接部420穿设于所述引导孔202,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容置腔201,例如,所述卡扣块215的数量为四个,例如,四个所述卡扣块215分别设置于四个所述传热部410的四个对角处,例如,四个所述卡扣槽216分别开设与四个所述卡扣块215的内侧,传热部410的四个对角的边沿分别卡设于四个卡扣槽216内,这样,通过四个卡扣块215将矩形的传热部410的四个对角固定,进而使得传热部410得到固定,进而实现了传热件400与壳体背板211的固定连接,实现了对壳体背板211的良好支撑。

为了避免基板300与传热件400之间导电而引起短路,例如,基板300与传热件400抵接,例如,基板300与传热部410抵接,例如,基板300抵接于传热部410的一面设置有绝缘层,例如,该绝缘层为硅胶层,该硅胶层能够有效隔离基板300与传热件400的传热部410,避免两者之间的导电,有效避免传热件400引起的短路,此外,硅胶层能够有效对热量进行传导,使得基板300的热量能够快速度传导至传热部410,并通过传热部410传导至连接部420,进而传导至外部的支撑架500,通过支撑架500将热量散发至空气中。

为了使得传热件40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以提高散热效率,并具备较强的强度,能够很好地支撑显示装置10,例如,传热件400由金属合金制成,例如,传热件400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铜70份~85份、铁5.5份~6.8份、铝1份~1.5份、镁1.8份~2.8份、钛1.2份~2.2份、钨0.6份~0.8份、铅0.3份~0.5份、锰0.1份~0.5份、钼0.3份~1.5份和碳0.2份~1.2份。

上述组分中,铜、铁和铝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且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是传热件400的组要成分,使得传热件400能够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而钛能够进一步提高传热件400的导热性能,使得传热件400的整体导热效果更佳,有效提高散热效率。铜和铁使得传热件400具有较强的强度,能够很好地支撑显示装置10,传热件400中加入的碳能够提高传热件400的硬度,而传热件400中含有的镁、钨、铅和锰,则提高了传热件400的机械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使得传热件400在长时间使用而不会引起劳损,使得显示装置10得到很好的支撑,且传热件400能够长时间挂壁而不形变。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热件400的导热性能,并进一步提高传热件400的强度和硬度,例如,传热件400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铜75份、铁7份、铝1.2份、镁2.2份、钛1.6份、钨0.7份、铅0.4份、锰0.3份、钼0.6份和碳0.8份。

上述组分中,铜75份、铁7份和铝1.2份使得传热件400具有更佳的导热性能,且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是传热件400的组要成分,使得传热件400能够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而钛1.6份能够进一步提高传热件400的导热性能,使得传热件400的整体导热效果更佳,有效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地,铜75份和铁7份使得传热件400具有较强的强度,能够很好地支撑显示装置10,传热件400中加入的碳0.8份能够提高传热件400的硬度,而传热件400中含有的镁2.2份、钨0.7份、铅0.4份和锰0.3份则进一步提高了传热件400的机械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使得传热件400在长时间使用而不会引起劳损,使得显示装置10得到很好的支撑,且传热件400能够长时间挂壁而不形变。

应该理解的是,传统的显示器或者电视机上设置有多种各种按键,比如按键,为了使得显示器的整体更为美观,这些按键一般设置在显示器的外壳200的背部或者侧面(即壳体侧板212的外侧表面),使得按键被隐藏,这种的按键结构有以下缺陷,一方面,按键隐藏后不易被用户所发现,造成使用不便,另一方面,使得外壳200的结构较为复杂,需要额外设置若干模具来制造外壳200以及外壳200上的按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得外壳整体性更高,且使得显示装置易于操控,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显示装置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30和显示屏150,背光模块130与显示屏150连接,例如,该显示屏150包括显示面板151和指纹识别模块152,指纹识别模块152设置于显示面板151与背光模块130之间,该显示面板151包括若干像素单元153,各像素单元153设置有透光区154,至少部分透光区154对齐于该指纹识别模块152,例如,该指纹识别模块为指纹光学检测单元,该指纹光学检测单元用于通过透光区接收光线进而检测指纹。具体地,该显示面板位于外侧,而指纹光学检测单元位于内侧,该透光区域为相爱过你素单元中的空白区域,该透光区用于透光,这样,外部的光线通过透光区被指纹光学检测单元所检测到,使得指纹光学检测单元能够透过该透光区检测用户的指纹。

例如,所述辅助电源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谐振控制电路断电后向所述显示屏的指纹识别模块供电,例如,该指纹识别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用户指纹时,向控制模块发送开启指令,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到开启指令后,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导通,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指纹识别模块检测到用户指纹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导通,并控制所述背光模块、所述图像模块以及所述显示屏启动。具体地,当谐振控制电路断电后,谐振控制电路处于空载,显示屏处于待机状态,即显示屏处于黑屏状态或者说屏幕关闭状态,此时,辅助电源子模块对指纹识别模块供电,使得指纹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而当用户的指纹触摸显示屏时,并被该指纹识别模块所检测到,则控制模块控制背光模块、所述图像模块以及所述显示屏启动,使得显示屏处于显示状态,这样,用户可以快捷方便地开启显示装置,而无需采用传统的按键式的开关进行控制显示装置的开启,使得显示装置的外壳结构更为简单,且使得无需在开机时查找开机按键,使得显示装置易于使用和控制。

为了使得显示装置能够根据权限而开启,避免儿童以及无权限的用户开启,例如,例如,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用于检测用户指纹,生成用户指纹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指纹识别模块的用户指纹信息,并将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进行对比,当检测到的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控制背光模块、所述图像模块以及所述显示屏启动,该预设指纹为具有权限的用户预先设置在显示装置内的指纹信息,通过检测用户指纹与预设指纹是否匹配,检测用户是否具有开启的权限,从而使得显示装置的开启更为精确,避免儿童误触而开启,以及可以有效避免无权限的用户开启显示装置,使得显示装置更为保密。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例如,请参见图8,该显示面板151包括第一显示区域151a和第二显示区域151b,所述第一显示区域151a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151b分别具有像素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151b的各像素单元分别具有透光区,且指纹识别模块对齐于该第二显示区域151b,且第二显示区域151b内的像素单元分别具有透光区,第二显示区域151b的透光区均与该指纹识别模块对齐,例如,第二显示区域151b位于显示面板151的对角处,例如,第二显示区域位于显示面板的边沿,这样,第一显示区域151a和第二显示区域分别显示图像的一部分,两者显示的画面即为一个整体的图像,将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显示屏150的边角处或者边沿,有利于用户向该显示屏150输入开启指令,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隐私性,使得显示装置仅供具有权限的用户操控,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系统,该显示系统包括遥控器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遥控器包括指令输入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指纹识别单元,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二通信模块和指纹识别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无线连接,例如,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分别为wifi(wirelessfidelity,基于ieee802.11b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模块,例如,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这样,遥控器和显示装置实现在室内任意位置以及任意方向的通信连接,这样,遥控器能够方便地对显示装置发出控制指令,该显示装置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控制模块,第二通信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这样,遥控器向显示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后,被显示装置的控制模块所接收,控制模块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其他元件工作。

例如,该指纹识别单元用于检测遥控用户的指纹,生成遥控指纹信息,并通过第一通信模块将该遥控指纹信息发送至显示装置,所述指令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指令,并通过第一通信模块将所述用户指令发送至显示装置,例如,该指令接入模块可以是按键,也可以是触控屏。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所述遥控指纹信息和/或用户指令,并用于将遥控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进行对比,当检测到的遥控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响应该用户指令,否则,当检测到的遥控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拒绝响应该用户指令。这样,每次用户通过遥控器向显示装置发送用户指令时,遥控器都要采集遥控用户的指纹信息,显示装置每接收到一个用户指令时,都需要通过指纹识别鉴别遥控用户的权限,当用户具有权限时,对该用户指令进行响应,否则不予响应,使得显示装置的控制更为保密,杜绝了无权限用户或者儿童胡乱控制遥控器。

例如,该显示装置具有保密模式和通用模式,在该保密模式下,显示装置每接收到一个用户指令时,都需要通过指纹识别鉴别遥控用户的权限,进而决定是否响应遥控器的控制指令,此时,用户在输入用户指令时,需要同时输入指纹信息,例如,输入模块均为触控屏,指纹识别单元位于触控屏底部时,则用户在输入指令的同时可以输入指纹信息;在通用模式下,显示装置则相应一切来自于遥控器的控制指令,用户仅需输入控制指令,而无需输入指纹信息,使得显示系统的是使用更为灵活。

应该说明的是,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移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