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6503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折叠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近几年,持续开发可折叠的显示装置,特别是,因为大型化的要求,持续开发在可折叠的两个壳体的两者设置显示器的构造的显示装置。

专利文献1及2中,记载将具有第一显示装置的第一壳体及具有第二显示装置的第二壳体以铰链部为中心可开关折叠的连接的折叠式移动终端。

在专利文献1及2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因为针对两个壳体分别设置显示器,无法忽视两个显示器的边界部分的存在。为了不存在有边界部分,当想要将一个柔性显示装置做为可折叠的构造时,在显示器的折叠部分中,会施加极大的负荷于显示器。

专利文献3公开具备第一~第三壳体,跨过第二及第三壳体设置一个柔性显示器的显示装置。根据专利文献3,第一壳体是电子电路用的壳体。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通过铰链可折叠的连接。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是塑胶制,两侧的侧壁形成风箱状的剖面,且内部形成空洞,通过可伸缩的铰链连接。并且,记载折叠显示装置时,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迭合的状态下,以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夹着第一壳体的方式折叠。由此,记载可以防止跨过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设置的显示器以锐角弯曲,可以长时间确保显示器的耐用性。

专利文献4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具备:通过铰链单元折叠自如的连接的两个壳体;有机el显示面板等的柔性显示器部;以及配置在显示器部的内侧的弹性片部件。弹性片部件相对一个壳体被固定,相对另一个壳体折叠自如的设置,由此,记载释放伴随折叠便携式电话机的弯曲应力,可以保护显示器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40350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1-1198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6-287982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5-11475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因为专利文献3记载的显示装置需要与显示器的折叠构造不相关的第一壳体,显示装置的整体来说,非显示区域的面积变大。此外,专利文献3记载的显示装置,使用者会看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铰链部,以外观的观点来说不能说是优异。此外,不确定是否能通过塑胶制的中空结构的风箱(确认一下)保持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的足够强度连接。

此外,因为专利文献4记载的显示装置需要显示器的收纳部分,显示装置的整体来说,非显示区域的面积变大。此外,专利文献4记载的显示装置,使用者会看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铰链部,以外观的观点来说不能说是优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显示器没有接缝,具有大的显示区域、优异的外观,且折叠时抑制褶皱。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可折叠的壳体单元;以及具有可挠性?的显示面板。壳体单元包含:长条状的连接板;通过第一铰链部连结于连接板的长边的一方的平板状的第一支撑部件;以及通过第二铰链部连结于连接板的长边的另一方,可变更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的平板状的第二支撑部件。打开壳体单元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在同一平面上排列的状态下,第一支撑部件、连接板及第二支撑部件在同一平面上且在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排列配置。在折叠壳体单元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相对向的状态下,第二支撑部件的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比打开壳体单元的状态时大,且在以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件以及连接板包围的空间内收纳显示面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显示器没有接缝,具有大的显示区域、优异的外观,且折叠时抑制褶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显示装置关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显示装置关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中沿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显示装置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显示装置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4中沿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显示装置全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显示装置全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显示装置全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图7中沿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下壳体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中沿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y方向上的大小是最大的状态的上壳体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一部件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二部件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3的上壳体的xy平面方向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图16中沿xvii-xvii线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6中沿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6中沿xix-xix线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y方向上的大小是最小的状态的上壳体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上壳体的xy平面方向的剖视图。

图22是图21中沿xxii-xxii线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图21中沿xxiii-xxiii线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图21中沿xxiv-xxiv线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26(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壳体的示意俯视图,图26(b)及图26(c)是表示涉及变形例的上壳体的示意俯视图。

图27是表示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全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28是表示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显示装置全开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具备可折叠的壳体单元以及具有可挠性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壳体单元包含:长条状的连接板;通过第一铰链部连结于连接板的长边的一方的平板状的第一支撑部件;以及通过第二铰链部连结于连接板的长边的另一方,且可变更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的平板状的第二支撑部件。打开壳体单元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在同一平面上排列的状态下,第一支撑部件、连接板及第二支撑部件在同一平面上且在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排列配置。在折叠壳体单元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相对向的状态下,第二支撑部件的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比打开壳体单元的状态时大,且在以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件以及连接板包围的空间内收纳显示面板(第一结构)。

根据第一结构,因为第二支撑部件的长度(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是可变的,打开显示装置,第一支撑部件、连接板以及第二支撑部件位于同一平面状的状态是通过将第二支撑部件的长度变短,可以使第一支撑部件、连接板以及第二支撑部件的长度的和与显示面板的长度大致相同。此外,在折叠显示装置的状态中,通过将第二支撑部件的长度变长,因为可以使第一支撑部件、连接板以及第二支撑部件的长度的和比显示面板的长度长,可以将显示面板以不沿着壳体单元的弯曲部分的角落的方式进行弯曲。因为以不沿着壳体单元的角落的方式弯曲显示面板,可以具有弯曲显示面板需要的曲率,抑制显示面板的褶皱。

此外,根据第一结构,即使在如所述显示装置的打开状态、关闭状态中,因为可以抑制显示面板褶皱的状态实现折叠式的显示装置,可以不在第一支撑部件及第二支撑部件设置另外的显示面板,可以实现通过一个显示面板进行没有接缝的显示。进而,可以通过一个显示面板进行没有接缝的显示,以隐藏连结第一支撑部件及第二支撑部件的连接板等的连结部分的状态,可以得到优异的外观显示。此外,可以通过一个显示面板没有接缝的显示,可以相对壳体单元的大小确保大的显示区域。

本发明第二结构的显示装置包含,在第一结构中,第二支撑部件包含通过第二铰链部连结于连接板的长边的另一方的第一部件以及以弹性部件连结于第一部件且与第一部件配置成同一平面状的第二部件。并且,第二结构的显示装置,通过弹性部件的伸缩,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间的距离变化,由此第二支撑部件的垂直于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发生变化。

根据第二结构,可以将第二支撑部件的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的改变,不伴随复杂的结构,通过弹性部件的伸缩进行。

本发明第三结构的显示装置,在第二结构中,显示面板是固定在第一支撑部件及第二部件。

根据第三结构,因为显示面板固定于第二部件,第二支撑部件通过第一部件及显示面板相对的移动,以改变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以弹性部件连结,壳体单元进行开关动作时,弹性部件的弹力发生变化针对第一部件的显示面板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第二支撑部件的长度发生变化。此时,因为第一支撑部件及第二支撑部件固定于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不从壳体单元露出,开关壳体单元。

本发明第四结构的显示装置,在第二或第三结构中,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其中一个,形成收纳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另一个的一部分的凹部。第四结构的显示装置通过另一个收纳在凹部的深度的变化,在第二支撑部件的垂直于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发生改变。

根据第四结构,因为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其中一个,形成收纳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另一个的一部分的凹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可以以位于在同一平面内的方式,调整彼此的配置。

本发明的第五结构的显示装置,在第四结构中,凹部形成于第二部件。

根据第五结构,因为凹部形成于第二部件,在第一部件收纳于第二部件的部分中,可以将第二支撑部件的表面以第二部件构成。因此,可以确保固定第二部件及显示面板的大面积。

本发明第六结构的显示装置,在第三结构中,第一部件的垂直于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比第二部件的垂直于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小。

根据第六结构,因为第一部件的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比第二部件的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小,可以确保固定第二部件及显示面板的大面积。

本发明第七结构的显示装置,在第一至第六的任意一个结构中,在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第二支撑部件的长度的最大值与第一支撑部件的长度大致相同。

根据第七结构,在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因为第二支撑部件的长度的最大值与第一支撑部件的长度大致相同,在折叠显示装置的状态中,第一支撑部件的端部及第二支撑部件的端部可以对齐的方式使两者相对。

本发明第八结构的显示装置,在第一至第七的任意一个结构中,在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第二支撑部件的长度的最小值及连接板长度的和与第一支撑部件的长度大致相同。

根据第八结构,在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因为第二支撑部件的长度的最小值及连接板的长度的和,与第一支撑部件的长度大致相同,第一支撑部件、连接板及第二支撑部件在同一平面状排列的显示装置的打开状态中,第一支撑部件、连接板及第二支撑部件与显示面板的长度一致。

本发明第九结构的显示装置,适合柔性有机el显示面板的情况。

因为柔性有机el显示面板具有优异的可挠性,可以将显示面板以小的曲率弯曲。因此,根据第九结构,可以将折叠显示装置时的厚度变薄。

本发明第十结构的显示装置具备:可折叠的壳体单元;以及具有可挠性的显示面板。壳体单元包含:长条状的连接板;通过第一铰链部连结于连接板的长边的一方的平板状的第一支撑部件;以及通过第二铰链部连结于连接板的长边的另一方,在可变更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的平板状的第二支撑部件。第二支撑部件包含:通过第二铰链部连结于连接板的长边的另一方的第一部件;以及与第一部件配置成同一平面状的第二部件。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其中一个,形成收纳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另一个的一部分的凹部。凹部的内壁面与另一个的一部分以弹性部件连结。

根据第十结构,包含:第二支撑部件通过第二铰链部连结至连接板的长边的另一个的第一部件及与第一部件配置于同一平面状的第二部件,在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其中一个,形成收纳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另一个的一部分的凹部,因为凹部的内壁面及另一个的一部分以弹性部件连结,可以改变第二支撑部件的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因此,第一支撑部件及第二支撑部件以在同一平面上排列的方式打开壳体单元的状态是,第一支撑部件、连接板及第二支撑部件在同一平面上且在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并列配置。第一支撑部件及第二支撑部件以相对的方式折叠壳体单元的状态是,第二支撑部件的垂直连接板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大小比打开壳体单元的状态时大,且在以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件以及连接板包围的空间内收纳显示面板。因此,可以将显示面板以不沿着壳体单元的弯曲部分的角落的方式弯曲。因为以不沿着壳体单元的弯曲部分的角落的方式弯曲显示面板,可以具有弯曲显示面板需要的曲率,抑制显示面板的褶皱。

此外,根据第十结构,如所述可以抑制显示面板褶皱的状态,实现折叠式的显示装置,可以不在第一支撑部件及第二支撑部件设置另外的显示面板,可以实现通过一个显示面板没有接缝的显示。进而,可以通过一个显示面板进行没有接缝的显示,以隐藏连结第一支撑部件及第二支撑部件的连接板等的连结部分的状态,可以得到优异的外观显示。此外,可以通过一个显示面板没有接缝的显示,可以相对壳体单元的大小确保大的显示区域。

下面,一边参考图面,一边针对合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参考的各图,为了方便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部件中,仅简示为了说明本发明需要的主要部件。因此,本发明可以具备下面各图没有表示的任意结构部件。此外,下面各图中的部件的尺寸不是忠实表示实际的尺寸及各部件的尺寸比率。

<第一实施方式>

(显示装置)

图1~图10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显示装置10具备壳体单元100及显示面板200。壳体单元100是可折叠的,如图1~图3所示的壳体单元100是折叠的状态,图4~图6所示的壳体单元100是打开的状态,及如图7~图10所示的壳体单元100在全开状态,是可变形的。另外,图1、图2、图4、图5及图7是表示显示装置100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中沿iii-iii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图4中沿vi-vi线的剖视图。图8及图9是表示显示装置10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图7中沿x-x线的剖视图。图1的显示装置10在如图7~图10所示的壳体单元100在全开状态,举例来说,具有a4尺寸程度的大小。

(壳体单元)

壳体单元100包含下壳体110(第一支撑部件)、上壳体120(第二支撑部件)及连接板130。下壳体110是大致矩形的平板状部件。上壳体120是大致矩形的平板状部件。连接板130是具有长条状矩形的板状部件。下壳体110,如图2及图5所示,通过第一铰链部141连结至连接板130的长边的一方130a。因此,连接板130成为相对下壳体110可旋转。上壳体120通过第二铰链部142连结至连接板130的长边的另一方130b。因此,上壳体120成为相对连接板130可旋转。像这样,下壳体110及连接板130通过第一铰链部141连接,连接板130及上壳体120通过第二铰链部142连接。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连接板130的长边方向做为x方向,上壳体120配置在xy平面内,上壳体120的厚度方向是z方向做说明。

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在图1~图3所示的关闭状态中,相对的配置。此时,连接板130为了确保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间的厚度,成为立于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的厚度方向(大致z方向)的状态。

图4~图6是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以例如120度程度的角度(参考图4及图5的θ2),表示显示装置10打开的状态。这个状态,例如,通过显示面板200中连接下壳体110的部分200a以显示键盘(未图示),使用者可以使用显示装置10做为笔记本电脑类型的装置。

下壳体110、连接板130及上壳体120在如图7~图10所示的打开状态中,以在同一平面上(xy平面内)排列的方式配置。这个状态,使用者可以使用显示装置10做为平板终端类型的装置。

(下壳体)

图11及图12是表示下壳体110的俯视图及剖视图。下壳体110如图11及图12所示,内建驱动电路基板310及电池320。驱动电路基板310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330,电连接于设置在显示面板200的布线层213(参照图25),电池320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340,与驱动电路基板310电连接。

下壳体110中,在成为连接板130侧的边110a,形成为了连结连接板130的一边130a的u字型的开孔111。开孔111沿着x方向形成孔,成为可插入第一铰链部141的第一铰链安装部141a。

(上壳体)

图13是表示上壳体120的俯视图。上壳体120以第一部件1210及第二部件1220构成。第一部件1210及第二部件1220皆为矩形状,具有几乎均匀的厚度。第一部件1210及第二部件1220配置在xy平面内。第一部件1210相对第二部件1220,在y方向可相对的移动。由此,上壳体120的y方向的大小产生变化。上壳体120在第一部件1210中连结至连接板130。另外,图13是表示y方向的大小是最大的状态。

(第一部件)

第一部件1210如图14所示,以主部分1211及伸长部分1212构成。主部分1211及伸长部分1212以螺丝1213固定。

主部分1211如图14所示,整体来说,是在z方向具有厚度的细长矩形的平板状。主部分1211的x方向的大小与第一部件1210的x方向的大小相同。另外,主部分1211的z方向的大小(厚度)与上壳体120的z方向的大小(厚度)相同。以xy平面上看主部分1211时,包含主部分1211的y方向的边的面1211a是构成沿着上壳体120的yz平面的面。以xy平面上看主部分1211时,在主部分1211的x方向延伸的边之中,连接板130在包含连结侧的边的面1211b,形成u字型的开孔1211c。开孔1211c形成沿着x方向的孔,成为可插入第二铰链部142的第二铰链安装部142a。

伸长部分1212如图14所示,是从主部分1211的第二部件1220侧的面1211d凸出的部件。伸长部分1212是矩形,z方向的厚度是几乎均匀的。伸长部分1212以可以插入后述第二部件1220的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的方式形成。

在伸长部分1212形成有弹簧安装孔1214。弹簧安装孔1214是从成为伸长部分1212的第二部件1220侧的端面1212a朝向主部分1211而形成。弹簧安装孔1214的形状是可插入后述弹簧123的圆形剖面的柱状。在弹簧安装孔1214的底1214a,固定安装弹簧123的一端123a(参考图13)。弹簧安装孔1214形成有,例如2~4个。

在伸长部分1212形成有轴孔1215。轴孔1215是从成为伸长部分1212的第二部件1220侧的端面1212a,贯通到主部分1211侧的端面1212b形成。轴孔1215的形状是可插入后述轴124的一端124a的圆形剖面的柱状。轴孔1215是从第二部件1220侧的端面1212a到达主部分1211侧的端面1212b的途中,在孔的内壁面具有高低差1215a。因此,在伸长部分1212的端面1212b中的轴孔1215的直径,比在端面1212a中的轴孔1215的直径大。轴孔1215形成有,例如2~4个。

(第二部件)

在第二部件1220的内部,如图15所示,做为收纳第一部件1210的伸长部分1212的空间,形成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整体来说是矩形的平板状。

在第二部件1220的端面1220a中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的x方向的大小(宽度)是伸长部分1212的x方向的大小以上。另外,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的y方向的大小(深度)是伸长部分1212的y方向的大小以上。因此,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可以收纳第一部件1210的伸长部分1212。通过改变第一部件1210收纳在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的y方向的大小(深度),成为可以改变上壳体120整体的y方向的大小。

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的内壁中,在第二部件1220的端面1220a最分离的面1222a,形成弹簧安装部1223。弹簧安装部1223是从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的内壁面1222a朝向第一部件1210凸出的柱状。在弹簧安装部1223的前端1223a,固定安装后述弹簧123的另一端123b(参照图13)。弹簧安装部1223在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的内壁面1222a形成有,例如2~4个。弹簧安装部1223对应第一部件1210的弹簧安装孔1214而形成。

此外,在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的内壁面1222a形成轴安装部1224。轴安装部1224形成于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的内壁面1222a。轴安装部1224是形成于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的内壁面1222a的凹部。轴安装部1224收纳后述轴124的另一端124b,且可以固定轴124的另一端124b。构成轴安装部1224的凹部的内径与轴124的另一端124b的外形大致相同,也可通过咬合两者,固定轴124,也可通过粘合部件等粘合轴124的另一端124b及轴安装部1224。轴安装部1224在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的内壁面1222a形成有,例如2~4个。轴安装部1224对应第一部件1210的轴孔1215形成。

接着,针对上壳体120的整体构造,用图13及图16~图24做说明。图16表示图13的上壳体120的xy平面方向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图16中沿xvii-xvii线yz平面方向的下壳体110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图16中沿xviii-xviii线yz平面方向的下壳体110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图16中沿xix-xix线yz平面方向的下壳体110的剖视图。另外,图20是表示上壳体120的y方向的大小是最小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1是表示图20的上壳体120的xy平面方向的剖视图。图22是图21中沿xxii-xxii线yz平面方向的下壳体110的剖视图。图23是表示图21中沿xxiii-xxiii线yz平面方向的下壳体110的剖视图。图24是表示图21中沿xxiv-xxiv线yz平面方向的下壳体110的剖视图。

弹簧123的一端123a,如图13所示,插入第一部件1210的弹簧安装孔1214的内部,固定在弹簧安装孔1214的底1214a。另外,弹簧123的另一端123b固定于第二部件1220的弹簧安装部1223。

轴124的一端124a,如图13所示,插入第一部件1210的轴孔1215。另一方面,轴124的另一端124b固定于第二部件1220的轴安装部1224。由此,第一部件1210及第二部件1220的相对移动方向在y方向调整。

另外,轴124的侧面在从y方向的中央朝向一端124a之间的位置,形成高低差124c。由此,轴124的一端124a的直径比轴124的另一端124b的直径大。轴124的侧面的高低差124c,以与形成在轴孔1215的高低差1215a卡合的方式定位。由此,轴124不会从轴孔1215脱落(参照图13、图16及图19),限制第一部件1210及第二部件1220的相对移动距离。

施加分离第一部件1210及第二部件1220的方向的外力时,如图13、图16及图18所示,弹簧123伸长,第一部件1210及第二部件1220分离(特别是参照图18)。另外,弹簧123伸长的大小的最大值是,轴孔1215的高低差1215a及轴124的高低差124c接触时的大小。

另外,没有施加在y方向分离第一部件1210及第二部件1220的外力时,如图20、图21及图23所示,成为第一部件1210的主部分1211的端面1211d及第二部件1220的端面1220a接触的状态,上壳体120的y方向的大小成为最小(特别是参照图23)。另外,优选的是上壳体120的y方向的大小是最小时,弹簧123成为自然长度。

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可以是朝向壳体的周缘部变薄的设计,也可以是壳体的中心与周缘部具有均匀厚度的设计。

另外,在使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相对的状态中两个接触的部分(粘贴显示面板200的区域的周缘部分),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设置缓冲材料。由此,在使两个相对的状态中(关闭显示装置10的状态),可以抑制下壳体110或上壳体120损伤。

(连接板)

连接板130,如图2及图5所示,在y方向具有预定宽度及在z方向具有厚度,是在x方向延伸的细长矩形的平板状。

在连接板130的yz平面方向的两侧面,如图2及图5所示,分别形成第一铰链安装部141b及第二铰链安装部142b。第一铰链安装部141b对应下壳体110的第一铰链安装部141a形成。

第二铰链安装部142b对应上壳体120的第二铰链安装部142a形成。下壳体110及连接板130通过插入于分别形成的第一铰链安装部141a、141b的第一铰链部141以连结。并且,下壳体110及连接板130成为可以x方向为轴相对的可旋转。另外,上壳体120及连接板130通过插入于分别形成的第二铰链安装部142a、142b的第二铰链部142以连结。并且,上壳体120及连接板130成为以x方向为轴,相对的可旋转。

另外,第一铰链部141及第二铰链部142一般用于如笔记本电脑的用途,可以使用具备档板结构的铰链。由此,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可以保持以任意的角度(图5的θ2)打开的状态。

(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200具有可挠性。显示面板200,例如是具备触控面板层的柔性有机el显示面板。

图25是表示显示面板的剖面。显示面板200具备柔性有机el显示面板210、设置于柔性有机el显示面板210的显示视觉识别侧的功能膜220以及设置于柔性有机el显示面板210的显示视觉识别侧的另一侧的表面的支撑膜230。

有机el显示面板210包含薄膜基板211、钝化膜212、布线层213、el层214、密封膜215、粘合层216及对向膜217。布线层213包含布线及像素内的tft及端子区域的tft。el层214具有层叠的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输送层等有机膜的结构。

功能膜220在有机el显示面板210的对向膜217的表面,以粘合剂221粘合。功能膜220,例如,包含触控层。另外,优选的是,功能膜220更进一步包含显示保护层等。

支撑膜230在有机el显示面板210的薄膜基板211的表面,以粘合剂231粘合。

在有机el显示面板210的端子区域中,布线层213的一部分没有覆盖粘合层216。布线层213之中没有覆盖粘合层216的部分,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acf)331电连接于柔性印刷电路板(fpc)330。

显示面板200通过粘合部件(未图示)粘合于壳体单元100。显示面板200在下壳体110(参照图6的区域r1)及第二部件1220(参照图6的区域r2)中固定于壳体单元100。另外,可以粘合剂、双面胶带等做为粘合部件。

(显示装置的关闭状态)

接着,回到图1~图10,针对显示装置10的关闭状态及打开状态,做更详细的说明。图1~图3是表示关闭显示装置10的状态。在这个状态的壳体单元100中,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成为彼此相对的状态。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所形成的角度θ1(参照图3)是,例如1~10度的程度。另外,连接板130位于沿着从xz平面稍许倾斜的面。并且,显示面板200在以下壳体110、上壳体120及连接板130构成的空间内以折叠的状态收纳。另外,在使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相对的状态中两个接触的部分(粘附显示面板200的区域的周缘部分)具备缓冲材料,在其缓冲材料的厚度大的情况,也考虑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所形成的角度θ1的大小成为0的情况。

在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10的关闭状态中,上壳体120在y方向的大小成为最大l1。上壳体120的y方向的大小成为最大时的上壳体120的详细结构,如已以使用图13及图16~图19说明的那样。

因为壳体单元100的连接板130相对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成为立起的状态,以下壳体110、上壳体120及连接板130构成在沿着yz平面的剖面中大致三角形的空间a。因此,显示面板200以在弯曲的部分中曲率半径具有1~10程度的曲线的状态,折叠两个。因此,即使在折叠显示装置10的状态,也可抑制显示面板200受到损伤。

(显示装置的打开状态1)

接着,以显示装置10的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以预定的角度θ2打开的状态做说明。图4~图6表示打开显示装置10的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的状态。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所形成的角度可以由使用者任意决定。另外,这时,因为使用具备做为第一铰链部141及第二铰链部142的档板结构的铰链,可以将下壳体110及上壳体120所形成的角度θ2以使用者的任意角度保持。例如,通过在下壳体110的显示面板200显示键盘,使用者可以使用显示装置10做为笔记本电脑类型的装置。

这时,因为显示面板200弯曲部分的曲率比显示装置10是关闭状态时大,上壳体120的y方向的大小l2(参考图6)比显示装置在关闭状态中的大小l1小。这时的上壳体120的y方向的大小l2通过弹簧123的弹力调整至最合适的大小。

另外,因为显示面板200,没有粘合于上壳体120的第一部件1210及连接板130,在显示面板200的弯曲部中,可以抑制褶皱。

(显示装置的打开状态2)

接着,针对显示装置10在如图7~图10所示全开状态的情况做说明。在这个状态的壳体单元100中,下壳体110、上壳体120及连接板130全部位于xy平面上。显示面板200也同样位于xy平面上。

在显示装置10的全开状态中,上壳体120的y方向的大小l3(参照图10)成为最小。上壳体120的y方向的大小l3成为最小时的上壳体120的详细结构,如已以使用图20~图24说明的那样。

这时,显示面板200成为在xy平面内延伸的状态。因此,使用者可以使用显示装置10做为平板终端类型的装置。

(变形例)

本实施方式使用柔性有机el显示面板做为显示面板200的情况为例做说明,但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做为显示面板200,也可以使用使用薄膜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电子纸等。例如,可以举出如电泳方式、电子粉流体方式、微胶囊方式等做为电子纸。

使用有机el显示面板、电子纸等高弯曲性做为显示面板200的情况,可以使折弯显示面板200时显示面板100的曲率变小。另一方面,使用柔性液晶显示面板等低弯曲性做为显示面板200的情况,因为需要确保折弯显示面板200时的显示面板100的大曲率,使用宽度(在显示面板200全开的状态中,y方向的大小)大的做为连接板130。

本实施方式在第一部件1210的伸长部分1212中,弹簧安装孔1214是从成为伸长部分1212的第二部件1220侧的端面1212a朝向主部分1211形成做说明,但也可以,例如,弹簧安装孔1214从端面1212a贯通至相对主部分1211的端面1212b。这个情况,插入于弹簧安装孔1214的弹簧123的一端123a是,例如,固定于主部分1211的端面1211d。

本实施方式是说明通过轴124调整第一部件1210及第二部件1220的相对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但做为调整第一部件1210及第二部件1220的相对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的手段,也可以使用轴以外的手段。例如,在第一部件1210的伸长部分1212及第二部件1220的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的内壁表面的其中任一个的设置槽,在另一个,通过形成与该槽咬合的突条,也可以调整第一部件1210及第二部件1220的相对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

本实施方式是说明在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的内壁面1222a形成轴安装部1224,但轴安装部1224不是必要的结构。这个情况,轴124也可以直接粘合在内壁面1222a。但是,从可靠地固定轴124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形成轴安装部1224。

本实施方式是上壳体120以第一部件1210及第二部件1220形成,y方向的大小是可变的,但不是上壳体120,而是下壳体110的横向长度(显示面板20全开时的y方向的大小)也可以是可伸缩的。在相反的情况,为了确保收纳电池的空间,成为在上壳体收纳电池。但是,因为电池的重量大,从显示面板200稳定性的点来看,优选的是如本实施方式将上壳体y方向的大小作为可变的。

本实施方式,如图26(a)所示,虽然说明在上壳体120中,连结于连接板130的第一部件1210具有伸长部分1212,第二部件1220具有第一部件收纳部1222,但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如图26(b)所示,上壳体120a也可具备第一部件1210a及第二部件1220a。在图26(b)中,第二部件1220a具有主部分1228a及伸长部分1229a。另外,第一部件1210a具有第二部件收纳部1219a。

另外,本实施方式,如图26(a)所示,虽然说明在上壳体120的y方向的大小是最小的状态中,主部分1211的端面1211d及第二部件1220的端面1220a在开孔1211c的附近接触,但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如图26(c)所示,在上壳体120b中,主部分1211b的端面1211db及开孔1211cb也可以分离。

但是,图26(b)或图26(c)的上壳体120a、120b,与本实施方式的上壳体120比较,粘合上壳体120b及显示面板的区域r2的面积变小。由此,从确保粘合上壳体及显示面板的大面积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上壳体做为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显示面板200也可通过与壳体单元100的下壳体110及第二部件1220粘合以外的手段固定。

下壳体110的厚度及上壳体120的厚度也可相同,也可不同,但从以如图7~10所示全开的状态使用显示装置10时的设计性及使用感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下壳体110的厚度及上壳体120的厚度相同。

本实施方式虽然说明,全开壳体单元100时上壳体120的y方向的大小成为最小,折叠壳体单元100时上壳体120的y方向的大小成为最大,但不特别限定于此。上壳体120也可是全开壳体单元100时y方向的大小变大。另外,也能考虑上壳体120的y方向的大小比折叠壳体单元100时小是可能的情况。

<实施方式2>

图27及图28是表示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c。显示装置10c具备壳体单元100c及显示面板200。壳体单元100c具备下壳体110c、上壳体120c及连接板130。上壳体120c以第一部件1210及第二部件1220c构成。

在下壳体110c的与设置显示面板200的面相反的面,形成肋条115c。肋条115c沿着下壳体110c的周缘部分形成u字形。肋条115c的宽度,例如是1~3mm。肋条115c的高度,例如是1~3mm。另外,在第二部件1220c的与设置显示面板200的面相反的面,形成肋条1225c。肋条1225c沿着上壳体120的周缘部分形成u字形。肋条1225c的宽度,例如是1~3mm。肋条1225c的高度,例如是1~3mm。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c中,肋条115c、1225c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因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c在下壳体110c形成肋条115c,在上壳体120c的第二部件1220c形成肋条1225c,即使显示装置10c是薄型的情况,显示装置10c也具有优异的强度。另外,使用者使用显示装置10c时,因为肋条115c或肋条1225c可以钩住手或手指,变的不容易发生显示装置10c的落下等。

图29是表示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显示装置10d。显示装置10d在下壳体110d形成肋条115d,在上壳体120d的第二部件1220d形成肋条1225d。肋条115d比第二实施方式的肋条115c形成在更靠近下壳体110d的中央。另外,肋条1225d比第二实施方式的肋条1225c形成在更靠近第二部件1220d的中央。因为肋条115d、肋条1225d形成在靠近下壳体110d、第二部件1220d的中央,以显示装置10d全开状态使用时,肋条115d或肋条1225d容易钩住手或手指,变的不容易发生显示装置10d的落下等。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例子。因此,本发明幷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合适修改所述的实施方式来实现。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是可利用可折叠的显示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