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气培训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59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电气培训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用仪器,特别是一种机电气设备模拟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机电教学用仪器大多是单一元器件的示范性演示操作,不能满足学生在未来生产实践中将会面临的复杂的实际工作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气设备模拟教学装置,用于综合训练学生掌握常用电、气动元件的应用和常见的机械装置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机电气培训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直流电机[2]带动的主动辊、绷紧在主动辊、被动辊上的传送带构成的送件装置;由气爪[4],180°摆动气缸[5],摆缸臂[6]构成的摆送装置,其中摆缸臂出自摆动气缸,气爪固定连接在摆缸臂上,摆动气缸本体固定在连接座上;由被动齿轮[7],双层转盘[20]构成的第一个旋转装置,二者通过同轴固定连接,双层转盘上设有U形缺口;由主动齿轮[8],双层转盘[25]构成的第二个旋转装置,其中主动齿轮与电机通过传动装置联动,双层转盘与主动齿轮同轴连接,双层转盘上设有U形缺口;所述第一个旋转装置和第二个旋转装置之间通过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相啮合;由双层转盘的夹缝内设有拨臂[22]构成的拨移装置,拨臂一端向外探出,另一端固定装有拨簧[23],由拉簧[20]保持初始位;双层转盘[25]同轴连接控制臂[24]一端,其另一端向外探出;由模件握臂[28]构成的交移装置,模件握臂的一端设有放置模件的U形缺口,限位块[27],复位拉簧[26];其中,模件握臂固定在基座上,限位块固定在模件握臂一侧,复位拉簧一端固定在模件握臂上,另一端固定在基座上;由气爪[11]和与气爪连接的直动气缸[12]构成的推送装置;电机及其传动装置;其中,电机及其传动装置联动第二个旋转装置,其余各装置按顺序首尾衔接,形成封闭循环系统。
有益效果上述机电气实训台通过一个模件的传递过程,使之在循环轨道内做推送,摆送,旋转,拨移,交移,落下等各种不同方式的运动。每一段模件运行的止点就是下一段模件运行的起点。不但使学生熟悉了各种机械传递装置的构造连接和电、气动力系统的运用,而且整个实验过程生动有趣。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衔接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拨移装置、交移装置结构及装置衔接示意图;图4-1为本实用新型电机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2是图4-1的A-A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连接座及型材底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机电气培实训台,A到B为送件装置,完成将模件直送到指定位置的任务;B到C为摆送装置,完成将模件拿起、摆送、放下的任务;D到E为第一个旋转装置,完成将模件从一个位置转动挪移到另一个位置的任务;F到G为第二个旋转装置,完成将模件从一个位置转动挪移到另一个位置的任务;E到F为拨移装置,完成将模件从第一个旋转装置拨出到第二个旋转装置的任务;G到H为交移装置,完成将模件从一个位置卡入到另一个位置的任务;推送装置,完成将模件从一个位置推送到另一个位置并放下的任务;电机及其传动装置;其中,电机及其传动装置联动第二个旋转装置,其余各装置按顺序首尾衔接,形成封闭循环系统。
参见附图2所述送件装置由直流电机2带动主动辊、被动辊、传送带构成,通过传送带传送小车1完成将小车上的圆柱形模件直送到指定位置的任务;所述摆送装置由气爪4,180°摆动气缸5,摆缸臂6构成,其中摆缸臂出自摆动气缸,气爪固定连接在摆缸臂上,摆动气缸本体固定在连接座上。气爪从送件装置送达的位置拿起模件,摆动气缸摆动180°后,松开气爪,将模件放到下述双层转盘20上的U形缺口内。
所述第一个旋转装置包括被动齿轮7,双层转盘20,二者通过同轴连接;双层转盘20上设有U形缺口,以便模件嵌入,前述摆送装置的气爪将模件放到双层转盘20上的U形缺口内后,被动齿轮7与下述主动齿轮8相啮合,带动双层转盘20转动。
所述第二个旋转装置包括主动齿轮8,双层转盘25,其中主动齿轮8与电机通过传动装置联动,双层转盘25与主动齿轮8同轴连接,双层转盘25上设有U形缺口;所述第一个旋转装置和第二个旋转装置之间通过主动齿轮8和被动齿轮7相啮合。双层转盘25上的U形缺口在转动过程中与双层转盘20上的U形缺口相对时,将双层转盘20上U形缺口内的模件通过下述拨移装置拨入双层转盘25上的U形缺口内。
参见附图3所述拨移装置包括双层转盘20的夹缝内设有拨臂22,拨臂22一端向外探出,另一端固定装有拨簧23,由拉簧21保持初始位;双层转盘25同轴连接控制臂24一端,其另一端向外探出;当两双层转盘相向转动至两双层转盘上的U形缺口对正时,拨臂与控制臂外探端相抵触,带动拨簧将模件从双层转盘20拨出到双层转盘25。
所述交移装置包括模件握臂28,模件握臂28的一端设有放置模件的U形缺口,限位块27,复位拉簧26;其中,模件握臂28固定在基座上,限位块固定在模件握臂一侧,复位拉簧一端固定在模件握臂上,另一端固定在基座上。
参见附图2,所述推移装置包括气爪11和与气爪连接的直动气缸12;通过气爪的夹持和放开,完成将模件放到在指定位置的小车上的任务。
参见附图4所述电机及其传动装置包括棘轮定位盘30,大齿轮31,定位舌32,弹簧33,电机齿轮34,齿条35,棘爪36,弹簧37;其中,电机齿轮34装于电机上,以它带动齿条35的一端——小模数齿型部分做往复运动,齿条35的另一端——大模数齿型部分带动大齿轮31做180°往复摆动,在大齿轮上装有棘爪36,以它来抓住棘轮定位盘30,棘轮定位盘30与电机转动轴、双层转盘25同轴固定连接做每次180°的单向摆动,每个动作完成后由定位舌32在弹簧33的推动下保证棘轮定位盘30定位,满足下一个180°摆动动作。
运行过程
本系统整体采用一个小型圆柱体型的模件循环运行的方式,直流电机2控制小车1前进或后退。起始时,模件放在小车1上,在送件装置的作用下前进,到达位置后由摆送装置的气爪将其抓起,放入第一个旋转装置的双层转盘20的U形缺口内,小车退回原位;电机及其传动装置带动第二个旋转装置转动,通过啮合的齿轮又带动第一个旋转装置转动,当两双层转盘相向转动至两双层转盘上的U形缺口对正时,拨移装置将模件从双层转盘20拨出到双层转盘25;完成模件的转移,第二个旋转装置继续转动,再将模件推入模件握臂的U形缺口中,气爪11将模件夹起,送至等候在其正下方位置的小车上方,释放气爪,模件落入小车上,完成模件的又一次转移;模件回到起始状态。
参见附图5,本实用新型固定连接座包括以下部件组件连接座40,卡紧臂41,弹簧42,辅助板43,型材底板44,连接柱45;操作时,以手按动卡紧臂41,辅助板43使二者靠拢,弹簧42受压,卡紧臂41下端张开,不再旋压于型材底板44,手向上提起,组件连接座40左端的钩即可拉离型材底板44的定位槽,这是拆卸的过程;反之,往型材底板上安装时先将组件连接座40右端的钩放入型材底板44的定位槽中,继续向下放平组件连接座40,同时卡紧臂41下端的钩进入另一定位槽中,松开手,卡紧臂41即在弹簧42的弹性推动下,用下端钩部卡紧定位槽的一个边,整个组合件即完成卡装固定工作。
上述各个紧密衔接的组成部分与固定连接座连接便成为可以方便地插在型材底版上的组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将上述各部件经常拆卸与重新安装,故加装连接座和型材底版是非常实用的。
权利要求1.机电气培训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直流电机[2]带动的主动辊、绷紧在主动辊、被动辊上的传送带构成的送件装置;由气爪[4],180°摆动气缸[5],摆缸臂[6]构成的摆送装置,其中摆缸臂出自摆动气缸,气爪固定连接在摆缸臂上,摆动气缸本体固定在连接座上;由被动齿轮[7],双层转盘[20]构成的第一个旋转装置,二者通过同轴固定连接,双层转盘上设有U形缺口;由主动齿轮[8],双层转盘[25]构成的第二个旋转装置,其中主动齿轮与电机通过传动装置联动,双层转盘与主动齿轮同轴连接,双层转盘上设有U形缺口;所述第一个旋转装置和第二个旋转装置之间通过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相啮合;由双层转盘的夹缝内设有拨臂[22]构成的拨移装置,拨臂一端向外探出,另一端固定装有拨簧[23],由拉簧[20]保持初始位;双层转盘[25]同轴连接控制臂[24]一端,其另一端向外探出;由模件握臂[28]构成的交移装置,模件握臂的一端设有放置模件的U形缺口,限位块[27],复位拉簧[26];其中,模件握臂固定在基座上,限位块固定在模件握臂一侧,复位拉簧一端固定在模件握臂上,另一端固定在基座上;由气爪[11]和与气爪连接的直动气缸[12]构成的推送装置;电机及其传动装置;其中,电机及其传动装置联动第二个旋转装置,其余各装置按顺序首尾衔接,形成封闭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气培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传动装置包括棘轮定位盘[30],大齿轮[31],定位舌[32],弹簧[33],电机齿轮[34],齿条[35],棘爪[36],弹簧[37];其中,电机齿轮装于电机上,以它带动齿条的一端——小模数齿型部分做往复运动,齿条的另一端——大模数齿型部分带动大齿轮做180°往复摆动,在大齿轮上装有棘爪,以它来抓住棘轮定位盘,棘轮定位盘与电机转动轴、双层转盘同轴固定连接,定位舌在弹簧的推动下保证棘轮定位盘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气培训台,其特征在于还配有托盘,在托盘的底部装有型材底板,上述装置的各个部分装有与型材底板的凹槽配套的固定连接座,使得上述全部组件均可插入底板之中。
专利摘要机电气培训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用仪器,特别是一种机电气设备模拟教学装置。包括送件装置,摆送装置,第一个旋转装置,第二个旋转装置,拨移装置,交移装置,推送装置,电机及其传动装置;其中,电机及其传动装置联动第二个旋转装置,其余各装置按顺序首尾衔接,形成封闭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使学生熟悉了各种机械传递装置的构造连接和电、气动力系统的运用。
文档编号G09B25/00GK2872511SQ20052002669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8日
发明者黄静, 徐家愉, 艾国光 申请人:天津市龙洲科技仪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