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灯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61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指示灯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类,特别涉及一种指示灯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现有的指示灯结构,其固定板A1铆合固定柱A3,于固定柱A3上设置弹簧A4与垫片A5,在与指示灯A结合时,将固定柱A3的顶部A6设置于壳体A2的沟槽A7内,透过弹簧A4的弹力压合垫片A5,使指示灯A的壳体A2与固定板A1卡合;但其固定板A1透过铆钉铆合于固定柱A3,铆钉铆固的方式于长期使用或遭受外力碰撞时,易产生指示灯A脱落的危险,而产生公共安全的缺欠;当指示灯A固定于墙壁时,其易发生与墙壁的水平度不足的状况,增加装设施工时的困扰,同时破坏室内设计的视觉效果;此外,指示灯A长期处于倾斜状态,其铆钉于长时期的歪斜,也会有松脱的可能;该固定板A1与壳体间的卡合结构,仅透过弹簧A4的弹力压合垫片A5与顶部A6,指示灯A装设之后,其支撑力有限,且固定方式不稳固,易产生晃动,进而导致固定板A1的铆钉发生松脱,产生公共安全的意外;且该固定板A1与壳体A2的卡合部位暴露于外,使卡合的部位易遭受外力碰撞而损毁,且其整体的美观性不利于室内设计等配置,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指示灯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指示灯结构改良,该指示灯是由固定片、壳体、固定柱与发光组所构成;其中,该固定片设有侧板与数固定孔;壳体设有固定槽、沟槽、数组嵌合槽、抛光面;固定柱由柱体、垫片、弹簧、底座与螺丝所构成;发光组为底板上设数发光体;柱体依序穿入弹簧与垫片后,以螺丝将底座与柱体螺固,再将数固定座的底座穿入壳体的沟槽内,透过固定座的垫片卡合于壳体的固定槽内,透过柱体与垫片达到与壳体紧密卡合;固定片的固定孔穿过柱体与指示灯卡合,透过其弹簧的弹力与垫片,将指示灯与固定片紧密卡合稳固,同时固定片与装置设备的表面达到良好的水平度,与指示灯达到良好的垂直度,避免指示等发生倾斜;发光组的底板穿设于壳体的嵌合槽内,同时壳体底部设有抛光面,利于发光组所发出的光线集中发射于导光板,于壳体的抛光面底部设有嵌合槽,利于设有聚光罩的发光组穿设于壳体内部;固定片设有穿孔与固定架下相互固定后,利于指示灯悬吊装设;发光组的发光体为SMD-LED表面粘着型发光二极体、LED发光二极体、冷阴极灯管及相关电子发光装置,且其壳体对应不同底板连接的发光组设有相对应容置空间的嵌合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组装快速,可依使用者需求增加连接固定点;组装方式稳固,不易产生晃动;指示灯的组装结构稳固,无脱落的顾虑;指示灯与墙壁等有良好的水平度与垂直度,利于组装施工;指示灯与固定片间的固定结构透过固定片的侧板保护于内部,避免受外力碰撞而损毁,且其视觉上也很美观;可依使用者需求随意更换发光组,且发光组件符合省电环保的需求。


图1为常用指示灯立体示意图;图2为常用指示灯卡合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柱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合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合部位剖视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2及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剖视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3及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指示灯B是由固定片C、导光板D、壳体E、电路板F、盖板F1、前板F2、插头F3、固定柱G与发光组H所构成;其中,固定片C设有侧板C1、C2与数固定孔C3、C4。
如附图4至附图6所示,壳体E设有固定槽E1、E2、沟槽E3、容置槽E4、嵌合槽E5、E6、E7、抛光面E8、凸扣E9、螺纹E10与容置空间E11;固定柱G由柱体G1、垫片G2、弹簧G3、垫片G4、底座G5与螺丝G6所构成,柱体G1依序穿入垫片G2、弹簧G3与垫片G4后,螺丝G6将底座G5与柱体G1螺固;发光组H由发光体H1、底板H2与连接座H3所构成,发光体H1装设于底板H2的一平面上,且发光组H透过连接座H3与电路板F连接;该电路板F置入壳体E的容置槽E4内,前板F2的凸边F21穿入壳体E的固定槽E2内,将电路板F保护于内部;于发光组H的底板H2穿设于壳体E的嵌合槽E5内后,在将导光板D的卡沟D1穿入壳体E凸扣E9上,其壳体E底部设有抛光面E8,利于发光组H的灯管H1所发出的光线集中发射于导光板D;于电路板F、导光板D与发光组H装设后,透过盖板F1将壳体E边盖起,并以螺丝螺固。
如附图7及附图8所示,固定座G的底座G5穿入壳体E的沟槽E3内,穿入后透过固定座G的垫片G4卡合于壳体E的固定槽E1内,透过柱体G5与垫片G4达到与壳体E紧密卡合;固定片C的固定孔C3穿过柱体G1,与指示灯B卡合,其透过弹簧G3的弹力与垫片G2、G4将指示灯B与固定片C达到紧密卡合稳固,固定片C与墙壁等装置面达到良好的水平度,且与指示灯B有良好的垂直度,于指示灯B装置后防止导光板D发生倾斜的现象。
如附图9及附图10所示,指示灯B以插头F3插接于插座I2,固定片C以侧板C2透过螺杆I1螺固于墙壁I上,其侧板C1与指示灯B的壳体E相连结,同时将固定片C与指示灯B的联结部位遮蔽于内,是避免受到外力碰撞而损毁;固定柱G的数底座G5穿入壳体E的沟槽E3内,同时与垫片G4紧密卡合壳体E,该垫片G4透过弹簧G3的弹力与垫片G2紧密卡合固定片C,防止指示灯B产生晃动;固定片C与墙壁I达到了良好的水平度,且与指示灯B也有良好的垂直度,于指于灯B装置后,防止导光板D产生倾斜的现象。
如附图11至附图13所示,螺杆J2穿过固定片C的固定孔C5螺固于支架J的螺孔J1内,其侧板C1与指示灯B的壳体E相连结,同时将固定片C与指示灯B的联结部位遮蔽于内,避免受到外力碰撞而损毁;固定柱G的数底座G5穿入壳体E的沟槽E3内,同地与垫片G4紧密卡合壳体E,该垫片G4透过弹簧G3的弹力与垫片G2紧密卡合固定片C,防止指示灯B产生晃动;且与指示灯B有良好的垂直度,于指示灯B装置后,防止导光板D发生倾斜的现象。
如附图14所示,底板K1除透过夹具K5固定灯管K4外,进一步于底板K1上设SMD-LED表面粘着型发光二极体K2、LED发光二极体K3及相关电子发光装置;壳体E分设有复数的嵌合槽E5、E6、E7,且产生容置空间E11,利于穿设使用不同的发光装置的底板K1,于底板K1使用SMD-LED表面粘着型发光二极体K2时,是将底板K1穿设于嵌合槽E5内;当底板K1使用LED发光二极体K3时,是将底板K1穿设于嵌合槽E5内;同时于壳体E内部设有抛光面E8,以利于发光装置所散发的光线集中于导光板上;壳体E内的抛光面E8底部设有嵌合槽E7,以利于设有聚光罩K6的灯管K4穿设于壳体E内部。
权利要求1.一种指示灯结构改良,是由固定片、壳体、固定柱与发光组所构成;该固定片设有侧板与数固定孔;壳体设有固定槽、沟槽、数组嵌合槽、抛光面;固定柱由柱体、垫片、弹簧、底座与螺丝所构;发光组为底板上设数发光体其特征在于柱体依序分别穿入弹簧与垫片后,以螺丝将底座与柱体螺固,再将数固定座的底座穿入壳体的沟槽内,透过固定座的垫片卡合于壳体的固定槽内,透过柱体与垫片达到与壳体紧密卡合;固定片的固定孔穿过柱体与指示灯卡合,指示灯透过弹簧的弹力、垫片与固定片紧密卡合稳固;发光组的底板穿设于壳体的嵌合槽内,壳体底部设有抛光面,该抛光面底部设有嵌合槽,设有聚光罩的发光组穿设于壳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指示灯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固定片设有穿孔与固定架相互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指示灯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发光组的发光体为SMD-LED表面粘着型发光二极体、LED发光二极体、冷阴极灯管及相关电子发光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指示灯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对应不同底板连接的发光组设有相对应的容置空间的嵌合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灯结构改良,属于机电类;是由固定片、壳体、固定柱与发光组所构成;其中,该固定片设有侧板与数固定孔;壳体设有固定槽、沟槽、数组嵌合槽、抛光面;固定柱由柱体、垫片、弹簧、底座与螺丝所构成;发光组为底板上设数发光体;柱体依序穿入弹簧与垫片后,以螺丝将底座与柱体螺固,再将数固定座的底座穿入壳体的沟槽内,透过固定座的垫片卡合于壳体的固定槽内,透过柱体与垫片达到与壳体紧密卡合;本实用新型具有组装快速,可依使用者需求增加连接固定点;组装方式稳固,不易产生晃动;以及利于施工,方便、节能、环保等优点。
文档编号G09F13/04GK2773840SQ20052002812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0日
发明者林裕翔 申请人:林裕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