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管阵列的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61076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管阵列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发光管阵列实现高显示质量的显示的驱动方法,所 述发光管阵列并列设置多个细长的发光管并通过使发光管内部发生放电来 进行显示。
背景技术
作为本发明的背景,首先参考图1对发光管阵列的目前作为主流的结
构进行说明。发光管阵列1构成为在前面基板11与背面基板12之间夹持 多亇友允官丄_3 tf、J结佝,仕刖囬巷个反U上配置J多个显不电攸丄4x和並不 电极14y。所述显示电极14x和14y构成一对,具有在形成所述对的电极 之间发生平面放电的作用。
在背面基板12上,在与设置于前面基板上的显示电极14x相垂直的 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寻址电极15。在发光管13的内部,在与显示电极14x 和14y相对的内壁上形成有图1中没有示出的MgO膜的保护层(图2的 标号21),在发光管13的背面基板12—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图1中没有示 出的荧光体层(图2的标号22)。荧光体层是在每个发光管13上涂布 红、绿、或蓝的荧光体而形成。有时也将荧光体预先涂布在与发光管13 不同的被称为板(图2的标号23)的细长部件上之后再插入发光管13 内。发光管13的两端部被密封,并向构成放电空间的内部封装Ne—Xe气 体。
图2示出了从切断发光管13的长度方向的截面看到的放电空间(也 称为发光区域或者单元)放电时的情形。通过向相邻的两个显示电极14x 和14y施加电压,在发光管13内的区域(单元)发生放电24,从而封入 放电空间中的Xe被激发而放出真空紫外线25。真空紫外线25照射到预先 涂布在发光管13的板23上的荧光体22上,从而发出可见光26。如此,通过向与作为发光管13内的放电空间(发光区域)的单元相对应的显示 电极对14施加电压来控制真空紫外线25以发出可见光,由此作为显示器 来执行动作。具有上述结构的发光管阵列1的驱动方法一般使用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相同的方法。参考图3来对主流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所述 驱动方法如下当进行通常用于实现层次(gradation)显示的ADS子场方 式的驱动时,在图3所示的寻址期间Ta, 一边顺次扫描显示电极14y, 一 边以每次一行(line-at-a-time)的方式选择驱动寻址电极15,在维持期间 Ts,同时向显示电极对14提供交替维持脉冲来进行显示。此外,图3中 的Tr被称为复位期间,具有将显示电极14y或寻址电极15上的壁电荷量 调整为适当的量的作用。Ui t1口 rJi仪H7j n合本发明是在驱动发光管阵列时的上述维持期间防止放电错误的驱动方 法。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发现了发光管阵列中的放电错误的发生原因,并在 下面描述解决该原因的方法。首先,对于发光管阵列1与现有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空间的空 间范围的比较进行说明。首先研究显示空间的宽度。相当于显示空间的宽度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间隔壁间隔一般为80nm至500nm,相当于发光 管阵列1的显示空间的宽度的各个发光管13的横宽一般为0.5mm至5m m。作为显示空间的纵深长度的显示电极间隔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约为 200nm至1500nm,在发光管阵列1中约为0.8mm至10mm。实际上,放 电扩散的纵深长度并不仅限在显示电极之间,但为了相对比较这次只采用 显示电极间隔。另外,相当于显示空间的高度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间隔 壁高度为80nm至200nm,发光管阵列1的各个发光管13的高度为0.3mm 至5mm。由此可知,就显示空间的宽度而言,发光管阵列1具有等离子体显示 面板的约6千倍至1万倍的大小,就显示空间的纵深长度而言,发光管阵 列1具有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约4千倍至7千倍的大小,就显示空间的高度而言,发光管阵列1具有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约4千倍至2万5千倍的 大小。若基于这些进行计算,则发光管阵列1的放电空间的空间范围实质 上是普通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空间范围的几百亿倍。当驱动放电空间的空间范围如上述那样达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几百 亿倍的发光管阵列1时,如果采用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相同的驱动方法, 则会发生被要求发光(放电)的放电空间也不发光(放电)的放电错误。 发明人们对发生所述放电错误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发现了两个主要 原因。首先,第一个原因是放电空间内的电荷密度差。尽管形成了比等离子 体显示面板相当大的放电空间的空间范围,但发光管阵列1的施加电压最 多也仅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施加电压的1.1倍至2倍。从施加电压的驱 动器的性能方面以及安全方面来讲,不希望向发光管阵列1施加等离子体业/j、叫iKFi、ji/但力u屯ni口、j z 1口—^A丄口、jpa/上。im旦,t=i別ini:i:iiA h,电H匕vB4^为目标而向减小施加电压的方向发展,并要求不施加高电压就可实现高质 量显示的显示装置。如上所述,由于与放电空间的空间范围相比施加的电 压很小,因而自然放电后的放电空间内的电场强度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放 电后的电场强度相比非常小。接下来说明所述电场强度的变小成为使显示质量下降的原因。当进行通常采用的ADS子场方式的驱动时,在发光管阵列1的驱动中的寻址期 间,为了在作为发光对象的放电空间(单元)内积累壁电荷,只使作为发 光对象的放电空间发生放电(称为寻址放电)。但是,在发光管阵列1 中,由于如上所述放电空间内的电场强度小,因此通过寻址放电产生的带 电粒子很难积累到发光管13的内壁上。简单来说,构成了带电粒子难以 变为壁电荷的结构。从而,在接下来的维持期间,即使向显示电极施加电 压,没有积累足够的壁电荷的发光对象放电空间(单元)也由于不具备足 够用于放电的电位而有时不进行放电发光。另外,在维持期间中的没有向引发平面放电的显示电极对14施加足 够用于放电的电压的期间(也被称为间隔期间或空闲期间),在放电空间 中漂浮的大量的带电粒子会与积累在内壁上的一部分壁电荷发生微小放电,从而用于下一次放电的壁电荷会消失一部分。由此导致达不到本应积 累的足够的壁电荷量,从而应发光的放电空间(单元)在向下一个显示电 极对施加电压时(施加维持脉冲时)不放电(不发光)的问题。接下来说明第二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在涂布有不同颜色的荧光体 的发光管中,由于荧光体材料特性的原因而放电开始电压不同。由此可 知,即便为了放电而施加相同的电压,也会由于涂布的荧光体材料的不同 而出现放电的空间和不放电的空间。但是,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也使用 相同的荧光体材料。发明人们找到了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难以发生由荧 光体材料引起的放电错误,而在发光管阵列中却易于发生由荧光体材料引 起的放电错误的原因。参考图4来说明所述原因。图4是示出了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 空间沿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截断而得的截面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构 P乂 j 1工日u叫巫ix ^丄巧S tMj变u 心i3j'x^]^r夕i iHjHm'芏,j, yri工iHjh可王寸 3与间隔壁43之间涂布了荧光体层44R、 44G、 44B的结构。间隔壁43的 制造方法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通常公知有通过对低熔点玻璃等的 背面基板42的原模实施切削加工来形成凹凸并将凸部作为间隔壁的方 法;或者向具有平面的背面基板42印刷间隔壁材料而在背面基板42上形 成间隔壁的方法等。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在精度上都难以进行使 所有的间隔壁43都具有完全相同的高度的制造,但已清楚实际上由具有 最高高度的几个间隔壁43支撑着前面基板41。因此,如在图4中可以看 出的那样,在实际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在相邻的间隔壁43之间存在 微小的高度差,从而在低的间隔壁43与前面基板之间存在微小的缝隙。接下来在图5中示出了将发光管阵列1的放电空间沿与发光管13的长 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截断而得的截面的一部分。如图5所示,构成了在前面 基板11与背面基板12之间挟持多个发光管13,并在各个发光管13的靠 背面基板一侧的内壁上涂布了荧光体22R、 22G、 22B的结构。由于发光 管阵列1的发光管13通过拉伸玻璃来制造,所以因精度上的问题而有时 存在图4所示的高度差,但通过前面基板11采用具有挠性的基板,前面 基板11与发光管13的缝隙实际上并不存在。通过对图4与图5进行比较可知,在图4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 放电空间中,存在在图中的横向(实际上是显示电极的长度方向)上跨过 间隔壁而连通相邻的放电空间的缝隙b,与此相对,在图5所示的发光管 阵列的放电空间的情况下,图中的横向(实际上是显示电极的长度方向)被发光管13的壁完全隔断。下面,参考图6和图7,对由该结构的不同引起的放电错误的差异进 行说明。图6是从与图4所示的截面相同的方向观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 刚发生放电以后的情形的图,图7是从与图5所示的截面相同的方向观看 发光管阵列中刚发生放电以后的情形的图。假定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发 光管阵列中使用了相同材质的各种颜色的荧光体。因此,例如假定涂布有发光颜色为绿色的荧光体材料(22G、 44G) 的放电空间61和71进行放电所需的电压,高于发光颜色为蓝色的荧光体 材料(22B、 44B)的放电空间62和71。并假定在同 一定吋对放电空间61 和62以及71和72施加电压,以使它们发光。此时,当然在低的电压下开 始放电的放电空间62和72比放电空间61和71先发生放电63、 73。此时,在图6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中,带电粒子64能够 从先放电的放电空间62通过将放电空间61与放电空间62隔开的间隔壁上 存在的微小缝隙,而进入还未发生放电的放电空间61中。该带电粒子64 通过间隔壁上的缝隙而进入相邻的放电空间中,由此由荧光体材料的不同 造成的电压差变小,并带来激发效应,从而能够促进放电空间61的放 电。然而在图7所示的发光管阵列的结构中,由于发光管13的壁,放电 空间(在显示电极的长度方向上)被完全隔开,带电粒子不能跨过发光管 13的壁而进入相邻的放电空间中。由此,发光管阵列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相比,不能减小由荧光体材料的不同造成的电压差,用于放电的电压因荧 光体材料而变高的放电空间71依然保持难以放电的状态。这是产生放电 错误的第二原因。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发光管阵列中的驱动方法 中,通过使维持期间中的向显示电极施加的最初的施加电压与后续的施加电压相比电势更高,使得维持期间的放电容易发生。此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通过使维持期间中的向显示电极施加的 最初的施加电压的脉冲宽度大于后续的施加电压的脉冲宽度,使得维持期 间的最初的放电容易发生。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上述对在维持期间中向显示电极施加最初的电压 的方法加以改进,即使在由于电场强度低而壁电荷少的状态下也能够充分 地进行放电,并能够充分补偿由荧光体材料的不同引起的放电开始电压之 差。


图l是示出发光管阵列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发光管阵列的放电状态的图;f^1 , 二,丄i了/古m a r>。 !!^4>乙七、、/+iVnT7R7二+t、VfrTr, (Vi .一,1V-r7/、图4是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5是发光管阵列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放电后的情形的图;图7是示出发光管阵列放电后的情形的图;图8是示出发光管阵列的电极和驱动器结构的图;图9是示出与ADS子场式驱动方法相关的1场结构的图;图IO是示出本发明驱动波形的一例的图;图ll是示出本发明驱动波形的一个应用例的图;图12是示出本发明驱动波形的一个应用例的图;图13是示出本发明驱动波形的一个应用例的图;图14是示出本发明驱动波形的一个应用例的图;图15是示出本发明驱动波形的一个应用例的图;图16是示出本发明驱动波形的一个应用例的图;图17是示出本发明驱动波形的一个应用例的图。标号说明1发光管阵列 '11 前面基板 12背面基板 13发光管 14显示电极对 15寻址电极21保护层 22荧光体层 23板 24放电 25紫外线 26可见光41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面基板4么寸向J Kf、血/J、 U±M2Xfl、J H4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间隔壁 61、 62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空间 63、 73放电 64电荷粒子71、 72发光管阵列的放电空间 81扫描驱动器 82维持驱动器 83寻址驱动器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发光管阵列的结构如图1或图2所示。具体地说, 如图1所示,并列配置多个细长的发光管,将所述多个发光管13夹持在 前面基板11与背面基板12之间。在发光管13的内部设置荧光体层22, 并封入Ne—Xe气体。寻址电极15形成在背面基板12的发光管13—侧, 并沿着发光管的长度方向而设置。此外,在前面基板上沿着与寻址电极15电极对14。显示电极14x、 14y优选由ITO等透明电极和由金属形成的汇流电极 形成,或者由具有多个开口部的网状金属膜形成。另外,由于寻址电极15 配置在不需要使光透过的背面基板12上,因而优选只用金属形成。作为 各电极的材料,使用Ag或者Cr/Cu/Cr的层压结构等的材料。这些电极通 过本领域公知的印刷法或蒸镀法来形成。另外,在各个发光管13的内部 也可以配置上面形成有荧光体层13的板12。在发光管13的位于显示电极对一侧的内壁上形成了由MgO膜构成的 保护层21。当以平面视角观看该发光管阵列1时,由寻址电极15与显示电极对 14的交叉部构成了单位发光区域。通过ADS子场方式的驱动来进行显 示,所述ADS子场方式具有将显示电极14y用作扫描电极,并在扫描Hiiy乂二J寸"tlL^^EVl乂乂 i」x_l J "7l汰寸jiL刀又Mi;^逸:J牛厌几l^J^口、J寸l別l口J ; tiA/X 利用随着该寻址放电而形成在该区域的发光管内壁上的壁电荷,使显示电极对14发生显示放电的维持期间。图8是示出图1所示发光管阵列的电极与驱动器(驱动电路)的连接 状态的说明图。在该图8中,标号l是发光管阵列;标号81是向兼用作扫 描电极的显示电极14y施加扫描电压的扫描驱动器;标号82是分别向显 示电极14x以及显示电极14y施加维持放电用的电压的维持驱动器;以及 标号83是向寻址电极15施加电压的寻址驱动器。如图8所示,兼用作扫描电极的显示电极14y经由扫描驱动器81而与 维持驱动器82相连,显示电极14x与维持驱动器82相连,此外,寻址电 极15与寻址驱动器83相连,并由各个驱动器施加电压。图9是示出本发光管阵列1的层次显示方法的说明图。该图9示出了 用于显示一幅图像的期间。该期间通常被称为1帧(图中的符号f),但 有时1帧由多个场构成,因此下面将该期间作为1场来进行说明。另外, 图9示出了作为层次显示方法而具有代表性的ADS子场法的帧结构,为 了应用到实际的显示面板中并得到优异的图像质量,有时进一步细分期间 来施加电压。本发光管阵列1的层次显示方法采用本领域通常使用的公知的方法, 例如在三电极平面放电反射型等离子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方法。简要说明的话,1帧f由加权为1: 2: 4: 8: 16: 32: 64: 128的期间不同的八个子场sfl至sf8构成。另外,每个子场包括复位期间Tr, 在该期间Tr调整与构成画面的所有的单元对应的发光管13的内壁上的壁 电荷状态,以使在接下来的寻址期间发生的放电均匀;寻址期间Ta,在该 期间Ta在与被要求发光的单元对应的发光管13的内壁上形成壁电荷来存 储数据;以及维持期间Ts,在该期间Ts维持通过所述寻址期间Ta而形成 壁电荷的单元的发光。在AC型驱动的发光管阵列中,为了指定发光的单元或进行发光显 示,而使用在界定单元的发光管内壁上积累壁电荷的方法。积累所述壁电 荷的主要部分是发光管内壁的与显示电极14y相对的部位、和发光管内壁 的与寻址电极15相对的部位,从而在这些放电电极部之间发生放电。首先,在复位期间Tr,在所有单元的显示电极14x与显示电极14y之 间发生放电(复位放电),从而使所有单元的壁电荷变为使得在接下来的 寻址期间Ta发生的放电均匀的状态。然后在寻址期间Ta,将显示电极 14y用作扫描电极,逐行施加扫描脉冲,并与此同步地向寻址电极15施加 寻址脉冲,由此使得进行发光的单元的显示电极14y与寻址电极15的正 交部附近的发光管内部发生放电,在选择单元上形成壁电荷。在复位期间 Tr,也可以还对寻址电极15施加电压来调整壁电荷量。此外,在维持期间Ts,通过向相邻的显示电极14x和显示电极14y交替地施加具有仅使形成有壁电荷的单元发生放电的电压的维持脉冲,来发 生显示放电,维持单元的发光。子场sfn内的维持期间Ts的长度根据子场sfn的权重而预先确定,在 维持期间Ts,向显示电极14x与显示电极14y之间施加与权重相当的数量 的用于维持放电的维持脉冲。从而,通过选择与亮度相应的发光维持次数 的子场sfn,可表现出所显示图像的浓淡层次。图9示出了将子场sfn按照维持脉冲数少的顺序(权重小的顺序)配 置的例子,但也可以任意地改变子场sfn的排列顺序。另外,对引发用于在被要求在寻址期间Ta发光的单元上形成壁电荷 的寻址放电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这是在发光单元的指定中采用了所谓的写 入寻址方式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下述的消去寻址方式来指定被要求发光的单元,即在复位期间Tr形成使得所有单元在维持期间Ts放电的壁电荷状态,然后进行用于消去不被要求发光的单元的壁电荷的寻址放电。 接下来对本发明驱动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图10中的(a) 、 (b) 、 (c)示出了在一个子场中向显示电极 14x、显示电极14y、以及寻址电极15施加的电压波形。图10中的(a) 示出了向兼用作扫描电极的一个显示电极14y施加的电压波形,图10中 的(b)示出了向与显示电极14y构成一对来进行显示放电的一个显示电 极14x施加的电压波形,图10中的(c)示出了向一个寻址电极15施加的rH rr" 、M tvz在复位期间Tr,向显示电极14x与显示电极14y几乎同时施加复位脉 冲101和102,所述复位脉冲101和102具有使所述显示电极14x与14y 的电位差大于放电开始电压V3的正极性电压。在寻址期间Ta,向显示电 极14y依次施加扫描脉冲103,同时向寻址电极15施加用于指定单元的寻 址脉冲104。在维持期间Ts,首先向显示电极14y施加第一维持脉冲*, 该第一维持脉冲fp具有比接下来反复施加的维持脉冲Vs的电压V2高的 电压VI。电压VI优选为电压V2的1.3倍以上,例如在维持脉冲Vs为 200V的情况下,第一维持脉冲fp为260V以上。如此,通过使第一维持脉冲*的电位高于后续的维持脉冲Vs的电 位,容易在维持期间TS引发第一次放电。在施加第一维持脉冲fp以后,向显示电极14x和显示电极14y交替地 施加同电位的维持脉冲Vs。地电位(GND)为本发光管阵列1的基准电 位。另外,基准电位并不限于地电位(O伏特)。下面对各个期间的电压施加和随之变化的壁电荷的状况进行说明。在 复位期间Tr向显示电极14y和14x施加的复位脉冲101、 102是为了以下 目的而施加的消去在前一子场中发光的单元上积累的壁电荷,从而使所有单元变为均匀的壁电荷状态(几乎为0的状态)。若施加复位脉冲101和102,则在复位脉冲101和102的上升沿,在与显示电极14x和显示电 极14y之间的位置相应的发光管的内壁发生很大的放电,形成大量的壁电 荷,然后在所述大量的壁电荷中产生电场,其电位差超过放电开始电压, 从而引发所谓的自消去放电。由此,电极附近内壁以及荧光体层上的壁电 荷在空间中被中和消去,其结果,单元内的电荷几乎变为0。此外,上述 复位期间中的施加波形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变形例,可以使用图3所示那样 的其电压缓慢上升直至超出放电开始电压的斜波,或者使用将电压上升的 斜波和接在其后以逆相位减少电压的斜波组合而成的波形等,由此来将壁 电荷设置成初始状态。在施加复位脉冲101、 102之后,在寻址期间Ta,向显示电极14y施 加负极性的扫描脉冲103。当进行所述施加时,如果向寻址电极15施加正 极十生的寻i止E/](冲104, 贝b'/丁尤会在禾n显不电极i4y与寻址电IS 15的父点X寸/变 的单元引发用于指定单元的写入放电(寻址放电)。在寻址期间Ta,由于 向显示电极14y施加与地电位相比极性为负的电压,因而在寻址放电后, 会在与显示电极14y相对的发光管的内壁上积累正的壁电荷。该单元成为 发光单元。另一方面,当向显示电极14y施加了扫描脉冲103时,如果寻址电极 15为地电位就不会引发写入放电,因而不积累壁电荷,该单元成为非发光 单元。在维持期间Ts,如果向显示电极14y施加与扫描脉冲103相反的正极 性的第一维持脉冲fp,则会在放电空间中产生有效电压差,该有效电压差 是相加由在寻址放电TA的放电中积累的壁电荷而形成的电位差和第一维 持脉冲的电压VI而得的。如果预先进行设定,以使所述有效电压差比放 电开始电压V3大很多,或者更优选使第一维持脉冲的电压VI稍低于放电 开始电压V3,则容易引发维持期间TS的第一次放电。作为一个例子,可 预先将第一维持电压设定为260V,将放电开始电压V3设定为270V。当 然,由于后续的维持脉冲Vs与通过维持期间TS中的放电而积累的壁电荷 之间的有效电压差也需要超过放电开始电压V3,因而例如将维持电压V2设为200V (使壁电荷具有80V左右的电位的设计)。如图10中的(c)所示,本实施例在维持放电的维持期间Ts,将寻址 电极15的电位保持在地电位。在本实施例中,将基准电位设定为地电 位,但该电位并不仅限于地电位,也可以赋予微小的电位,以便在维持期 间Ts中高效地进行平面放电。g口,只要显示电极14y或14x的电位与由壁 电荷形成的电位之间的有效电位差超出放电开始电压V3即可。为了维持维持期间内的放电,如图10中(a)禾H (b)所示,向显示电 极14y和14x交替地反复施加维持脉冲Vs。通常,在发光管阵列1的维持期间Ts施加的维持脉冲Vs (V2)约为 200 240伏特,在寻址期间Ta施加的寻址脉冲104约为100伏特。通过采用本实施例,只要在寻址期间Ta至少蓄积了壁电荷,就可以 通过施加作为维持期间的最初的脉冲的、具有后续的维持脉冲的1.3倍以 上的波峰值的第维持脉冲fp,来发生放电。当然,优选将第一维持脉冲 fp的电位VI设定得比放电开始电压V3稍低,以使在没有积累壁电荷的单 元中不发生放电。通过这样进行驱动,可减少发光管阵列1在维持期间Ts 发生的放电错误。在图10中,将开头脉冲的波峰值设定得比后续的维持脉冲Vs高,但 对于开头几个脉冲,也可以施加波峰值从开头脉冲缓慢减小的脉冲,以达 到V2的波峰值。作为维持期间Ts中的第一维持脉冲fy的波形可以考虑各种各样波 形,在图ll至图17中示出了其应用例。图ll至图17的复位期间Tr和寻 址期间Ta与图IO的相同,因此在图11至图17中省略对它们的说明。图11所示的波形是在维持期间Ts将第一维持脉冲*的脉冲宽度设定 得比后续的维持脉冲Vs的脉冲宽度宽的波形。当这样加宽维持脉冲宽度 时,电压施加的时间变长,放电几率变高。第一维持脉冲fp的宽度优选为 维持脉冲Vs的宽度的2倍以上。但是,如果扩大整个维持期间Ts的所有维持脉冲的脉冲宽度,则驱 动时间变长,无法提高频率(维持脉冲施加次数),从而会引发阻碍亮度 和浓淡层次的显示的问题。在本发明中,通过扩大维持期间Ts中的开头脉冲的宽度,能够减少放电错误,并且不会阻碍亮度和浓淡层次的显示。图12示出了将维持期间TS的第一维持脉冲fp的波峰值设定得比后续 的维持脉冲VS高,并将第一维持脉冲*的脉冲宽度设定得比后续的维持脉冲Vs宽的波形。图13示出了下述的波形,在维持期间TS中的其第一维持脉冲*的波峰值具有两个值,其中,第一维持脉冲*的前半部分具有与后续的脉冲相同的波峰值,后半部分具有比前半部分高的波峰值。当使用图10至图12 的波形时,在驱动电压低的单元中,可能会不管是否为应发光的单元而都 发光的误放电,因此,如图13所示那样错开附加电压(V1—V2)的施加 定时。由此,驱动电压低的单元通过电压V2 (第一维持脉冲fp的前半部 分)而放电并形成逆极性的壁电荷,因此不能在施加附加电压的后半部分 时放电,当然也不会在施加后续的维持脉冲Vs时放电。施加在显示电极14x上的波形。不用说在该波形的情况下也可获得与图13 相同的效果。图15示出了将维持期间Ts中的开头两个脉冲的宽度设定得比后续的 维持脉冲Vs的宽度宽的波形。在图15中,向显示电极14y施加的第一维 持脉冲&与向显示电极14x施加的第二维持脉冲sp的脉冲宽度被设定得 比后续脉冲的宽度宽。此外,第一维持脉冲*的宽度与第二维持脉冲sp 的宽度相等,但由于在施加第一维持脉冲*来进行放电时提高了放电稳定 性,因而也可以使第二维持脉冲sp的宽度窄于第一维持脉冲的宽度。 也可以从开头脉冲开始依次施加宽度如上述逐渐变窄的维持脉冲。图16示出了下述的波形,在维持期间Ts中的其第一维持脉冲fj)的波 峰值和第二维持脉冲sp的波峰值分别具有两个值,并且每个脉冲的后半部 分的波峰值高于前半部分的波峰值。在该图16中,也可以使第一维持脉 冲sp的宽度窄于第一维持脉冲fj)的宽度。当然,也可以将第二维持脉冲 sp的波峰值设定得比第一维持脉冲*小。图17示出了将图16中的附加电压(V4、图16中的V1—V2)施加在 另一个显示电极上的波形。不用说,在该波形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图16相同的效果。工业实用性本发明涉及发光管阵列的驱动方法,所述发光管阵列包括形成有显示 电极对的前面基板、形成有寻址电极的背面基板、以及夹在所述两个基板 之间的多个发光管,本发明尤其涉及用于进行放电错误少的存储显示的驱 动方法的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管阵列的驱动方法,该发光管阵列在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所夹持的发光管的内壁上配置荧光体层并封入放电气体,在所述前面基板和所述背面基板上形成用于使所述发光管内部发生放电的多个电极,在对界定于所述发光管内部的放电单元进行选择性寻址的寻址期间和使所述放电单元同时进行显示的维持期间,以分时方式进行驱动,所述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维持期间中的最初施加的维持脉冲的宽度大于后续的维持脉冲的宽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管阵列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初施加的维持脉冲的宽度为后续反复施加的维持脉冲的宽度的21昔以上。
3. —种发光管阵列的驱动方法,该发光管阵列在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 所夹持的发光管的内壁上配置荧光体层并封入放电气体,在所述前面基板 和所述背面基板上形成用于使所述发光管内部发生放电的多个电极,在对 界定于所述发光管内部的放电单元进行选择性寻址的寻址期间和使所述放 电单元同时进行显示的维持期间,以分时方式进行驱动,所述发光管阵列 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维持期间中的最初施加的维持脉冲的波峰值高于后续反复施加的 维持脉冲的波峰值。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管阵列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初施加的维持脉冲的波峰值为后续反复施加的维持脉冲的波峰值的1.3倍以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管阵列的驱动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最初施加的维持脉冲的波峰值在脉冲的后半部分变高。
全文摘要
在具有ADS子场式驱动的发光管阵列中,在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所夹持的发光管的内壁上配置了荧光体层并封入放电气体,并在所述前面基板和所述背面基板上形成了用于使所述发光管内部发生放电的多个电极。在这种发光管阵列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放电空间的范围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相比非常大,并由于放电空间被发光管隔开,而发生放电错误,从而本应发光的单元不发光。发明人发明了一种具有上述结构并进行ADS子场式驱动的发光管阵列的驱动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维持期间的最初的脉冲的电位以及作为施加时间的宽度加以改进来防止放电错误。
文档编号G09G3/298GK101283390SQ2005800514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日
发明者平川仁, 石本学, 粟本健司 申请人:筱田等离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