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解多工器的主动式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61327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解多工器的主动式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具解多工器的主动显示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解多工 器以提供预写入电压至子像素的主动式显示器。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其是一传统使用于主动式显示器的解多工器的电路图。解多工器100包括晶体管TR、 TG及TB。晶体管TR、 TG及TB的栅极TRG、 TGG及TBG分 别接收控制信号CR、 CG及CB,源极TRS、 TGS及TBS用以分别接收数据信号SD1, 漏极TRD、 TGD及TBD则分别耦接至显示器的像素单元的红色、绿色及蓝色子像素(未绘示)。晶体管TR、 TG及TB是分别于控制信号CR、 CG及CB致能时,将数据信号SD1 输出至漏极TRD、 TGD及TBD,以分别驱动红色、绿色及蓝色子像素。其中控制信 号CR、 CG及CB的致能时间为错开,且均等于显示器每一扫描线的扫描时间的三分之一。然而,因为解多工器100仅于三分之一的扫描时间中,分别将数据信号输出至红色、绿色及蓝色子像素,使得各子像素数据输入时间从一个扫描时间縮短为 扫描时间的三分之一。而各子像素的数据电压将因为各子像素数据输入时间的縮 短,使得各子像素的数据电压无法充电或放电至欲写入的电压,而影响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但若以增加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尺寸的 方式来提高子像素的充电及放电速度,将使其开口率(Aperture Ratio)下降。请参照图2,其是另一传统使用于主动式显示器的解多工器的电路图。解多 工器200包括八个晶体管组rSl-TS8,用以分别驱动显示器的像素的八个子像素(未绘示)。晶体管组TS1-TS8分别接收控制信号DW1-DW8,而晶体管组TSn均具有晶体
管TAn、 TBn及TCn, n = 1-8。晶体管TA1-TA8的源极TA1S-TA8S相互耦接,以 接收数据信号SD2,而晶体管TA1-TA8的漏极TA1D-TA8D分别耦接至显示器的多 个像素单元的八个子像素(未绘示)。各晶体管TB1-TB8及TCI-TC8的栅极TB1G-TB8G及TC1G-TC8G分别接收重置控制信号SCBR1-SCBR8及SCCR1-SCCR8。晶体管 TBI-TB8及TCI-TC8的漏极TB1D-TB8D及TC1D-TC8D也分别耦接至显示器的多个 像素单元八个子像素(未绘示)。晶体管TBI-TB8及TCI-TC8的源极TB1S-TB8S及 TC1S-TC8S均接收重置电压SRS。其中,控制信号DW1-DW8是相互错开,且控制信号DW1-DW8和重置信号 SCBR1-SCBR8是分别错开;控制信号DW1-DW8和重置信号SCCR1-SCCR8也分别错 开。重置电压SRS例如为零电位。晶体管TA1-TA8是分别于控制信号DW1-DW8致能时,将数据信号SD2输入八 个子像素(未绘示)。各晶体管TBI-TB8及TCI-TC8是分别在重置控制信号SCBR1-SCBR8及SCCR1-SCCR8致能时,将重置电压SRS输入八个子像素(未绘示),以分 别将八个子像素(未绘示)的子像素电压预先设定至重置电压SRS,达到縮短八个 子像素(未绘示)的子像素数据输入时间的效果。然而,此传统的解多工器是以三个晶体管来分别驱动主动式显示器的像素的 各子像素,因而传统的解多工器需要使用为数较多的晶体管,及较复杂的耦接结 构,使得传统的解多工器的电路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另外,传统的解多工器 仅能将整列像素的子像素电压预先设定至一重置电压。因此,传统的解多工器仅 能应用于各列像素分别具有相同的电压极性的列反转(Row Inversion)显示器。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解多工器的主动式显示器及其 控制方法。本发明的解多工器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另外,本 发明的解多工器更可应用于点反转,及其它像素电压反转类型的显示器中。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一种解多工器。此解多工器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 第二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漏极 (Drain)/源极(Source)、第二漏极/源极及第一栅极。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漏极/源 极是经由第一传输线耦接至第一子像素,第二漏极/源极耦接至数据线,而第
一栅极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晶体管是用以于第一控制信号致能时,将数 据在线的数据信号输入第一子像素。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第三及第四晶 体管。第二晶体管具有第三漏极/源极、第四漏极/源极及第二栅极。第二晶体 管的第三漏极/源极是经由第二传输线耦接至第二子像素,第四漏极/源极是耦 接至数据线,而第二栅极接收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晶体管是用以于第二控制 信号致能时,将数据在线的数据信号输入第二子像素。第三晶体管具有第五 漏极/源极、第六漏极/源极及第三栅极。第三晶体管的第五漏极/源极是经由第 二传输线耦接至第二子像素,第六漏极/源极是耦接至第一信号线,而第三栅 极是接收第一设定信号。第三晶体管是用以于第一设定信号致能时,将第一 预定电压输入第二子像素。第四晶体管具有第七漏极/源极、第八漏极/源极及 第四栅极。第四晶体管的第七漏极/源极是经由第二传输线耦接至第二子像素, 第八漏极/源极是耦接至第二信号线,而第四栅极是接收第二设定信号。第四 晶体管是用以于第二设定信号致能时,将第二预定电压输入第二子像素。其 中,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的致能时间为错开,且第二控制信号、第 一设定信号、第二设定信号的致能时间也相互错开。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出一显示器的驱动方法。此显示器的驱动方法是 应用于主动式显示器中,此主动式显示器包括数据线、像素阵列、及解多工 器。像素阵列的像素分别包括第一子像素及第二子像素。解多工器包括第一 驱动单元及第二驱动单元,以分别驱动第一子像素及第二子像素。显示器的 驱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第一控制信号来致能第一驱动单元的第 一晶体管,以将数据在线的数据信号输入第一子像素。然后,当第二子像素 的像素数据电压为负极性吋,提供第一设定信号来致能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三 晶体管,以将第一预定电压输入第二子像素。而当第二子像素的像素数据电 压为正极性时,提供第二设定信号来致能第二驱动单元的第四晶体管,以将 第二预定电压输入第二子像素。之后,提供第二控制信号来致能第二驱动单 元的第二晶体管,以将数据在线的数据信号输入第三子像素。然后,重复上 述步骤。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出一种主动式显示器。此主动式显示器包括像 素阵列、数据线、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及解多工器。像素阵列具有多个
像素,且各像素均包括第一子像素及第二子像素。数据线是用以输出一数据 信号。第一信号线及第二信号线是用以分别提供第一预定电压及第二预定电 压。解多工器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及第二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晶 体管。第一晶体管具有第--漏极/源极、第二漏极/源极及第一栅极。第一晶体 管的第一漏极/源极是经由第一传输线耦接至第一子像素,第二漏极/源极是耦 接至数据线,而第一栅极是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晶体管是用以于第一控 制信号致能时,将数据在线的数据信号输入第一子像素。第二驱动单元包括 第一、第二及第三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具有第三漏极/源极、第四漏极/源极及 第二栅极。第二晶体管的第三漏极/源极是经由第二传输线耦接至第二子像素, 第四漏极/源极是耦接至数据线,而第二栅极是接收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晶体 管是用以于第二控制信号致能时,将数据在线的数据信号输入第二子像素。 第三晶体管具有第五漏极/源极、第六漏极/源极及第三栅极。第三晶体管的第 五漏极/源极是经由第二传输线耦接至第二子像素,第六漏极/源极是耦接至第 一信号线,而第三栅极接收第一设定信号。第三晶体管是用以于第一设定信 号致能时,将第一预定电压输入第二子像素。第四晶体管具有第七漏极/源极、 第八漏极/源极及第四栅极。第四晶体管的第七漏极/源极是经由第二传输线耦 接至第二子像素,第八漏极/源极是耦接至第二信号线,而第四栅极是接收第 二设定信号。第四晶体管是用以于第二设定信号致能时,将第二预定电压输 入第二子像素。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点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 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一传统使用于主动式显示器的解多工器的电路图。图2是另一传统使用于主动式显示器的解多工器的电路图。图3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解多工器的电路图。图4是具有图3解多工器的主动式显示器的电路图。图5是依照图4主动式显示器的相关信号的信号时序图。图6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解多工器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依照图4主动式显示器的另一相关信号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解多工器是利用七个晶体管及其对应信号,来驱动主动显示器 中的每一像素单元的三个子像素,并通过其中两个子像素预先充电及进行预 先放电的方式,以减低晶体管数目,并使本发明的解多工器可以应用于点反转(Dot Inversion)的主动式显示器中。请参照图3,其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解多工器的电路图。本实施例 是以包括三个驱动单元的解多工器为例作说明。解多工器300包括驱动单元 302、 304及306。驱动单元302包括晶体管Tl,驱动单元304是分别包括晶 体管T2、 T3及T4,而驱动单元306是包括晶体管T5、 T6及T7。其中晶体管 T1-T7例如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M0S)晶体 管,而各晶体管Tl-T7是分别包括漏极(Drain)TlD-T7D、源极(Source)T1S-T7S,与栅极(Gate)TlG-T7G。驱动单元302、 304及306的晶体管T1、 T2及T5的源极T1S、 T2S及T5S 相互耦接,以形成解多工器300的信号输入端308,并用以接收数据信号SD。 晶体管T1、 T2及T5的栅极T1G、 T2G及T5G分别接收控制信号SR、 SG及SB。 晶体管Tl、 T2及T5是分别于控制信号SR、 SG及SB致能时,将数据信号SD 由漏极T1D、 T2D及T5D输出。其中,漏极T1D为驱动单元302的输出端302a。驱动单元304的晶体管T3的源极T3S,及晶体管T4的源极T4S是分别用 以接收预定电压Vss及Vdd。晶体管T3及T4的栅极T3G及T4G则分别接收设 定信号PG1及PG2。晶体管T3及T4是分别于设定信号PG1及PG2致能时,将 预定电压Vss及Vdd输出至漏极T3D及漏极T4D。其中,漏极T3D、 T4D及T2D 是相互耦接,以形成驱动单元304的输出端304a。其中控制信号SG、设定信 号PG1及PG2是相互错开。驱动单元306的晶体管T6的源极T6S,及晶体管T7的源极T7S是分别用 以接收预定电压Vss及Vdd。晶体管T6及T7的栅极T6G及T7G则分别接收设 定信号PB1及PB2。晶体管T6及T7是分别于设定信号PB1及PB2致能时,将 预定电压Vss及Vdd输出至漏极T6D及漏极T7D。其中,漏极T6D、 T7D及T5D
是相互耦接,以形成驱动单元306的输出端306a。其中控制信号SB及设定信 号PB1及PB2是相互错开。接下来,请参照图4以说明本实施例所揭示的解多工器300于主动式显 示器中的应用。图4是具图3解多工器的主动式显示器的电路图。主动式显 示器400包括数据驱动器402、数据线404、解多工器300、控制装置406、 传输线408、 410及412、像素阵列414、扫描驱动器416及扫描线418。像素 矩阵414包括多个像素420,各像素420是包括子像素422、 424及426。数据驱动器402是通过数据线404和解多工器300的输入端308连接, 并经由数据线404输出数据信号SD至输入端308。控制装置406是通过多条 信号线428和解多工器3()0相连接,且控制装置406并通过信号线428输出 控制信号SR、 SG及SB、设定信号PG1、 PG2、 PB1及PB2及预定电压Vdd及Vss 至解多工器300。输出端302a、 304a及306a是分别通过传输线408、 410及 412连接至子像素422、 424及426。像素阵列414通过扫描线418和扫描驱 动器416连接。扫描驱动器416用以输出扫描信号SC来驱动扫描线418,使 扫描线418根据扫描信号;C以扫描子像素420、 422及424。请参照图5,其是依照图4主动式显示器的相关信号的一信号时序图。主 动式显示器400例如为图框周期(Frame Period)六十分之 一 秒,分辨率 480(RGB)*640的主动式显示器。因此,扫描信号SC的扫描时间例如为27毫 秒(Microsecond, n s)。主动式显示器400的共同电极的电压为5伏特。扫描信号SC的扫描时间包括控制信号SR、 SG及SB的致能时间,而控制 信号SR、 SG及SB的致能吋间是相互错开。其中,当控制信号SR的致能时间 大于,或等于控制信号SG及SB的致能时间时,整体像素的子像素具有较佳 的效果。控制信号SR、 SG及SB的致能时间长度实质上是可分别设计为13 ys、 7 s、 7 u s。倘若主动式显示器400为点反转时,设定信号PG1及PG2是分别于输入 子像素424的数据信号SD为正极性及负极性时,对子像素424进行预先充电 及预先放电;设定信号PBl及PB2是分别于输入子像素426的数据信号SD为 正极性及负极性时,对子像素426进行预先充电及预先放电。而例如当欲对 子像素424进行预先充电时,设定信号PG2是和控制信号SR具有实质上相同
的致能时间,而在扫描信号SC的致能时间中,控制信号PG1均为非致能。而例如当欲对子像素426进行预先放电时,设定信号PB1的致能时间是实质上 等于控制信号SR及SG的致能时间和,而在扫描信号SC的致能时间中,控制 信号PB2均为非致能。在图5中,是以设定信号PG2及PB1分别对子像素424 及426进行预先充电及预先放电的操作为例作说明。预定电压Vss及Vdd是例如分别为O伏特及IO伏特,而子像素422、 424 及426的启始电压为0伏特。数据信号SD在控制信号SR、 SG及SB的致能时 间中是分别等于O伏特、.O伏特及O伏特,而共同电极的电压为5伏特。因 此,数据信号SD写入子像素422、 424及426的数据电压的极性,是分别为 负极性、正极性及负极性。当控制信号SR致能时,控制信号SR将致能晶体管T1,以将数据信号SD 输出至漏极T1D。此时数据信号SD为0伏特,因而使漏极T1D,也即输出端302a 的电压为0伏特。而输出端302a的电压将经由传输线408输出至子像素422, 并对子像素422进行放电,使此时子像素422的数据电压将维持在0伏特。 此时子像素422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当输入子像素422的数据信号SD为负极性时,输入像素424及426的数 据信号SD是分别为正极性及负极性。因此于控制信号SR致能时,设定信号PG2 及PB1亦为致能。此时设定信号PG2及PB1将分别致能晶体管T4及T6,以分 别将预定电压Vdd及Vss输出至漏极T4D及漏极T6D。此时漏极T4D及T6D, 亦即输出端304a及306a的电压是分别为10伏特及0伏特。而输出端304a 及306a的电压将分别经由传输线410及412输出至子像素424及426,以分 别对子像素424及426进行预先充电及预先放电。因而,子像素424的数据 电压将从0伏特开始充电至10伏特,而子像素426的数据电压将持续放电至 O伏特,使子像素426的数据电压维持在0伏特。当控制信号SG致能时,控制信号SG将致能晶体管T2,以将数据信号SD 输出至漏极T2D。此时数据信号SD为10伏特,因而使漏极T2D,亦即输出端 304a的电压为10伏特。此时输出端304a的电压将经由传输线410输出至子 像素424,并对子像素424持续进行充电。此时子像素424的数据电压将继续 充电至IO伏特。 而当控制信号SG致能时,设定信号PB1是继续为致能,以致能晶体管T6 将预定电压Vss输出至漏极T6D。此时漏极T6D,也即输出端306a的电压为0 伏特。而输出端306a的电压将经由传输线412输出至子像素426,以对子像 素426继续进行预先放电。因此此时子像素426的数据电压将继续放电至0 伏特,而输出端302a为断路状态。当控制信号SB致能日V,控制信号SB将致能晶体管T5,以将数据信号SD 输出至漏极T5D。此时数据信号SD为0伏特,因而使漏极T5D,也即输出端306a 的电压为0伏特。而输出端306a的电压将经由传输线412输出至子像素426, 以对子像素426进行放电。因此此时子像素426的数据电压将继续放电至0 伏特。而输出端302a及304a为断路状态。本实施例所揭示的解多工器300可通过设定信号PG2及PB1,分别将输出 端304a及306a的电压预先设定至预定电压Vdd及Vss。如此,子像素424及 426得以分别在控制信号SG及SB致能前,预先充电及预先放电至预定电压Vdd 及Vss。这样一来,解多工器300可通过预先充电及预先放电,使子像素424 及426均达到较佳的子像素的数据电压准位。而解多工器300还可应用于点 反转的主动显示器中。在本实施例中虽仅以解多工器300通过设定信号PG2及PB1来分别将输 出端304a及306a的电压预先设定至预定电压Vdd及Vss为例作说明,然而, 本实施例所揭示的解多工器300也可于不同的图框周期中,通过设定信号PG1 及PB2来分别将输出端304a及306a的电压预先设定至预定电压Vss及vdd。本实施例所揭示的解多工器300是通过重新分配控制信号SR、 SG及SB 的致能时间,以延长控制信号SR的致能时间,并适度縮短控制信号SG、 SB 的致能时间,使控制信号SR、 SG及SB仍包括在扫描信号SC的扫描时间中。 如此,解多工器300将可通过延长的控制信号SR来延长没有预先充电及放电 操作的子像素322的充放电时间,使子像素422充电及放电到较佳的数据电 压准位。请参照图6,其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解多工器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解多工器的驱动方法是应用于主动式显示器400。本较佳实施例所揭示的解多 工器驱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首先,于步骤602中,提供控制信号SR来致能驱动单元302的晶体管T1, 以将数据线404上的数据信号SD输入子像素422。接着,于步骤604中,当子像素424及426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提 供设定信号PG2及PB2来分别致能驱动单元304及306的晶体管T4及T7,以 分别将预定电压Vdd输入子像素424及426;当子像素424及426的数据电压 为负极性时,提供设定信号PG1及PB1来分别致能驱动单元304及306的晶 体管T3及T6,以分别将预定电压Vss输入子像素424及426。然后,于歩骤606中,提供控制信号SG及SB来致能驱动单元304及306 的晶体管T2及T5,以将数据线404上的数据信号SD输入子像素424及426。之后,于步骤608中,重复上述步骤602至606。主动式显示器400例如为包括RGB三个子像素的像素结构的主动式显示 器,而子像素422、 424及426分别例如为红色、绿色及蓝色子像素。本实施 例是以分辨率为480*640,点反转的主动式显示器400为例进行说明,然而本 实施例所揭示的主动式显示器400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分辨率及像素结构。例 如主动式显示器400也可为子像素电压线反转(Line Inversion)的主动式显 示器。而主动式显示器400也可为具有包括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子像素的像 素单元结构的主动式显示器。而本实施例所揭示的解多工器300也可包括四 个或四个以上的驱动单元,以分别驱动具有包括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子像素结 构的主动式显示器400。本实施例所揭示的解多工器300也不限于致能时间等 于27 u s的扫描信号SC。本实施例所揭示的解多工器300还可将扫描信号SC 縮短,同时縮短主动显示器400的图框时间(Frame Time)。在本实施例中, 虽仅以对子像素424进行预先充电,及对426进行预先放电的操作为例作说 明,然而,对子像素424进行预先放电及426进行预先充电的操作,是可据 以类推。请参照图7,其是依照图4主动式显示器的另一相关信号时序图。其中控 制信号SR、 SG及SB的致能时间为实质上相等,且控制信号SR、 SG及SB的 致能时间长度实质上均等于9ns。如本图所示,本实施例虽以修正过的控制 信号SR、 SG及SB来驱动解多工器300,以达到较佳的效果,然而,本实施例 所揭示的解多工器300也可于传统的具有实质上相等的致能时间的控制信号 SR、 SG及SB的驱动条件下操作。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主动式显示器是通过具有七个晶体管的解 多工器,来分别对主动式显示器中的两个子像素进行预先充电及预先放电, 并将亍像素的数据电压预先充电或预先放电至最高电压及最低电压。因此本 实施例所揭示的解多工器300是可有效地解决传统解多工器结构复杂,成本 较高,同时仅能应用于像素点及列反转的显示器的问题。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 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等同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 后附的本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主动式显示器,包括一像素阵列,该像素阵列具有多个像素,各这些像素均包括一第一子像素及一第二子像素;一数据线,用以传输一数据信号;一第一信号线,用以提供一第一预定电压;一第二信号线,用以提供一第二预定电压;以及一解多工器,包括一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一第一晶体管,具有一第一漏极/源极、一第二漏极/源极及一第一栅极,该第一漏极/源极经由一第一传输线耦接至该第一子像素,该第二漏极/源极耦接至该数据线,该第一栅极接收一第一控制信号,该第一晶体管是于该第一控制信号致能时,将该数据在线的数据信号输入该第一子像素;及一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一第二晶体管,具有一第三漏极/源极、一第四漏极/源极及一第二栅极,该第三漏极/源极经由一第二传输线耦接至该第二子像素,该第四漏极/源极耦接至该数据线,该第二栅极接收一第二控制信号,该第二晶体管是于该第二控制信号致能时,将该数据在线的数据信号输入该第二子像素;一第三晶体管,具有一第五漏极/源极、一第六漏极/源极及一第三栅极,该第五漏极/源极经由该第二传输线耦接至该第二子像素,该第六漏极/源极耦接至该第一信号线,该第三栅极接收一第一设定信号,该第三晶体管是于该第一设定信号致能时,将该第一预定电压输入该第二子像素;及一第四晶体管,具有一第七漏极/源极、一第八漏极/源极及一第四栅极,该第七漏极/源极经由该第二传输线耦接至该第二子像素,该第八漏极/源极耦接至该第二信号线,该第四栅极接收一第二设定信号,该第四晶体管是于该第二设定信号致能时,将该第二预定电压输入该第二子像素;其中,该第一控制信号及该第二控制信号的致能时间为错开,且该第二控制信号、该第一设定信号、该第二设定信号的致能时间是相互错开。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式显示器还包括一扫描驱动器,耦接至至少一扫描线,该扫描驱动器是用以输出至 少一扫描信号,以驱动该扫描线扫描该第一子像素及该第二子像素。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控制信号的致 能时间长度是大于或等于该第二控制信号的致能时间长度。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设定信号是用 以控制该第二子像素进行预先放电,该第二设定信号是用以控制该第二子像 素进行预先充电。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解多工器是于不同 的图框扫描周期对该第二子像素进行预先充电与预先放电。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式显示器还包括一控制装置,用以提供该第一控制信号、该第二控制信号、该第一 设定信号、该第二设定信号、该第一预定电压、及该第二预定电压。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解多工器还包括三个驱动单元,以分别驱动该像素阵列的像素的三个子像素。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式显示器为一 子像素电压点反转的主动式显示器。
9. 一种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应用于一主动式显示器,该主动式显示器包 括一数据线、 一像素阵列、及一解多工器,该像素阵列的像素分别包括一第 一子像素及一第二子像素,该解多工器包括一第一驱动单元及一第二驱动单元,以分别驱动该第一子像素及该第二子像素,该驱动方法包括(a) 提供一第一控制信号来致能该第一驱动单元的一第一晶体管,以将该数据在线的数据信号输入该第一子像素;(b) 当该第二子像素的像素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提供一第一设定信 号来致能该第二驱动单元的一第三晶体管,以将一第一预定电压输入该第二子像素;当该第二子像素的像素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提供一第二设定信号 来致能该第二驱动单元的一第四晶体管,以将一第二预定电压输入该第二子 像素;(c) 提供一第二控制信号来致能该第二驱动单元的一第二晶体管,以 将该数据在线的数据信号输入该第二子像素;以及(d) 重复上述步骤(a)至(c)。
10. —解多工器,应月于一主动式显示器,该主动式显示器包括一像素阵 列、 一数据线、 一第一信号线、及一第二信号线,该像素阵列具有多个像素, 各这些像素均包括一第一子像素及一第二子像素,该数据线是用以输出一数 据信号,该第一信号线及该第二数据线是分别用以提供一第一预定电压及一 第二预定电压,该解多工器包括 一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一第一晶体管,具有一第一漏极/源极、 一第二漏极/源极及一第 一栅极,该第一漏极/源极经由一第一传输线耦接至该第一子像素,该第二漏 极/源极耦接至该数据线,该第一栅极接收一第一控制信号,该第一晶体管是 于该第一控制信号致能时,将该数据在线的数据信号输入该第一子像素;以 及一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一第二晶体管,具有一第三漏极/源极、 一第四漏极/源极及一第 二栅极,该第三漏极/源极经由一第二传输线耦接至该第二子像素,该第四漏 极/源极耦接至该数据线,该第二栅极接收一第二控制信号,该第二晶体管是 于该第二控制信号致能时,将该数据在线的数据信号输入该第二子像素;一第三晶体管,具有一第五漏极/源极、 一第六漏极/源极及一第 三栅极,该第五漏极/源极经由该第二传输线耦接至该第二子像素,该第六漏 极/源极耦接至该第一信号线,该第三栅极接收一第一设定信号,该第三晶体 管是于该第一设定信号致能时,将该第一预定电压输入该第二子像素;及一第四晶体管,具有一第七漏极/源极、 一第八漏极/源极及一第 四栅极,该第七漏极/源极经由该第二传输线耦接至该第二子像素,该第八漏 极/源极耦接至该第二信号线,该第四栅极接收一第二设定信号,该第四晶体管是于该第二设定信号致能时,将该第二预定电压输入该第二子像素;其中,该第一控制信号及该第二控制信号的致能时间为错开,且该第二控制信号、该第一设定信号、该第二设定信号的致能时间是相互错开。
全文摘要
一种主动式显示器,包括像素阵列、数据线、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及解多工器(Demultiplexer)。像素阵列的各像素均包括第一子像素及第二子像素。数据线、第一及第二信号线用以分别提供数据信号、第一及第二预定电压。解多工器包括第一及第二驱动单元,以分别驱动第一及第二子像素。第一及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一及第二晶体管分别根据第一及第二控制信号,将数据信号输出至第一及第二子像素。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三及第四晶体管分别根据第一及第二设定信号,将第一及第二预定电压输入第二子像素,以分别对第二子像素进行预先充电(Pre-Charge)及预先放电(Pre-Discharge)。
文档编号G09G3/20GK101154340SQ20061014140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9日
发明者林 林, 梁宝芝, 蒋圣评, 赖志章, 陈泰源, 黄俊铭 申请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