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964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具有重量轻、耗电少、辐射低和携带方便等优点而在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尺寸和分辨率逐渐增大,视频信号在液晶显示装置内部传输过程中受电磁干扰的挑战越来越大,为此目前业界通常采用低摆幅差分信号(ReducedSwingDifferentialSignal,RSDS)格式进行视频信号传输。请参阅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一液晶面板110、一内部接口电^各180和一控制电路190。其中该内部接口电路180用于实现该控制电路190与该液晶面板110之间的信号传输。该液晶面板110包括一主动矩阵150、一栅极驱动器120、一第一源极驱动器130和一第二源极驱动器140。其中该主动矩阵150包括多条平行间隔设置的扫描线XpX2、...X2m,多条与该扫描线XpX2、…X2m绝缘垂直设置的数据线Yi、Y2、…Yh,以及多个由该扫描线XpX2、…X2m与该数据线Y^Y2、…Y2n分隔界定且呈矩阵分布的像素单元170。其中,该扫描线X!、X2、…X2m连接到该栅极驱动器120,该数据线YpY2、…Yn连接到该第一源极驱动器130,该数据线Yn+!、Yn+2、…Y2n连接到该第二源极驱动器140。该像素单元170包括一薄膜晶体管171、一像素电极172和一公共电极173。将位于第i列第j行的像素单元170记为P(i,j)(Ui^2m,l勺s2n),则该液晶面板110的主动矩阵150中,位于第l到n行的所有像素单元P(i,j)(lsi^2m,"jsn)由该第一源极驱动器130驱动,其薄膜晶体管171的源极与该数据线Yj(Ujsn)对应连接,其棚4及和漏极分别与该扫描线X,(lsi《2m)和该像素电极172对应连接。而位于第n+l到2n行的像素单元P"j)(l^"2m,n+U"2n)由该第二源极驱动器140驱动,其薄膜晶体管171的源极与该数据线Yj(n+1^^2n)对应连接,其栅极和漏极也分别与该扫描线Xi(Ui^2m)和该像素电极172对应连接。该像素电极172、该公共电极173和夹在其间的液晶层(图未示)形成一液晶电容174。该内部接口电路180包括一第一连接器101和一第二连接器102。该控制电路190包括一时序控制器192。该第一连接器IOI和该第二连接器102分别用于将由该时序控制器150输出的视频信号传送到该液晶面板IIO。该视频信号包括显示数据信号和时序信号。该显示数据信号为6位R/G/B二进制信号,其采用低摆幅差分信号格式进行传输,且其包括6位红基色二进制信号、6位绿基色二进制信号和6位蓝基色二进制信号。该6位红基色二进制信号、该6位绿基色二进制信号和该6位蓝基色二进制信号分别包括三个差分对,且每一差分对分别包括一正极性信号和一负极性信号。以该6位蓝基色二进制信号为例,其三个差分对的正负极性信号可分别记为BOP、BON、B1P、B1N、B2P和B2N;该6位红基色二进制信号和该6位绿基色二进制信号可相应进行标记。该第一连接器101包括五十引脚(pins),其分别被定义为第一至第五十号引脚。该第二连接器102包括三十引脚,其分别被定义为第五十一至第八十号引脚。其中,各引脚的功能分别如表l所示。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注表l中,"*-1"和"*-2"分别表示与该第一源极驱动器130和该第二源极驱动器140对应;"*-G"表示与该栅极驱动器120对应。GND表示接地(Ground),NC表示空置(NoConnection),CLK表示时钟(Clock)信号,OE表示输出使能(OutputEnable)信号,STP表示起始脉冲(StartPulse)信号,POL表示输出极性(Polarity)控制信号,DLP表示数据锁存脉沖(DataLatchPulse)信号。由表l可以看出,该第一连接器101和该第二连接器102中每个差分对所对应的引脚之间均采用一接地引脚进行电气隔离,这主要是由于低摆幅差分信号格式是由低压差分信号(LowVoltageDifferentialSignal,LVDS)格式发展而来。具体而言,传统的低压差分信号由于每一差分对的正负极性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分别受邻近差分对的电磁干扰不一致,且由于低压差分信号的电压摆幅较大(400mV左右),因而其差模噪声较大从而容易引起信号恶化。因此,传统采用低压差分信号格式进行显示数据信号传输时需要在相邻低压差分对所对应的引脚之间采用一接地引脚进行电气隔离以抑制差模噪声。基于同样原因,目前业界采用低摆幅差分信号格式进行数据传输时,通常也会在该内部接口电路180的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中相邻差分对所对应的引脚之间引入一接地引脚进行电气隔离。但是由于该内部接口电路180的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中引入大量的接地引脚,该内部接口电路180的引脚数量较大,由此使得该内部接口电路180所采用的该第一连接器101和该第二连接器102所耗费的成本较高,并进一步导致该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成本也较高。另一方面,上述大量接地引脚使得该第一连接器101和该第二连接器102总尺寸增大,因而该内部接口电路180内部需要配备相应面积的印刷电路板和数据传输线,此进一步增加该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成本。
发明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成本较高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低成本的液晶显示装置。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一内部接口电路和一控制电路。该液晶面板包括一主动矩阵和一用于驱动该主动矩阵的源极驱动器。该内部接口电路包括一连接单元。该控制电路通过该连接单元连接到该源极驱动器。该连接单元包括多个用于传输显示数据信号的数据引脚,且该多个数据引脚相邻设置。该显示数据信号在该控制电路中转换为低摆幅差分信号,并通过该连接单元的数据引脚输出到该源极驱动器。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一内部接口电路和一控制电路。该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该内部接口电路包括一连接单元。该控制电^各通过该连接单元连接到该液晶面板。该连接单元包括多个用于传输显示数据信号且连续设置的数据引脚。该显示数据信号在该控制电路中转换为低摆幅差分信号,并通过该连接单元的数据引脚输出到该液晶面板,以驱动该像素单元显示画面。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一内部接口电路和一控制电路。该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一第一源极驱动器和一第二源极驱动器。该多个像素单元一部分由该第一源极驱动器驱动,另一部分由该第二源极驱动器驱动。该内部接口电路包括一第一连接单元和一第二连接单元。该第一连接单元包括多个相邻设置的第一数据引脚,该第二连接单元包括多个相邻设置的第二数据引脚。该第一数据引脚和该第二数据引脚分别用于传输该第一源极驱动器和该第二源极驱动器对应的显示数据信号。该显示数据信号在该控制电路中转换为低摆幅差分信号,并通过该第一数据引脚和第二数据引脚分别输出到该第一源极驱动器和该第二源极驱动器以驱动该像素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内部接口电路中,该连接单元用于传输显示数据信号的多个数据引脚相邻或连续设置,从而有效减小该液晶显示装置内部连接单元的尺寸。通常该小尺寸的连接单元成本较低,因此本发明有效降低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成本。另外,由于该连接单元尺寸较小,与该连接单元对应,该内部接口电路中可采用小尺寸的印刷电路板和数据传输线,由此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内部接口电路的连接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内部接口电路所传输的数据信号的波形图。图5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200包括一液晶面板210、一内部接口电路280和一控制电路290。其中,该内部接口电i各280用于实现该控制电路290与该液晶面板210之间的信号传输。该液晶面板210包括一主动矩阵250、一栅极驱动器220、一第一源极驱动器230和一第二源极驱动器240。其中该主动矩阵250包括多条平行间隔设置的扫描线Xi、X2、…X2m,多条与该扫描线Xi、X2、...X2m绝缘垂直设置的数据线Y!、Y2、…Y2n,以及多个由该扫描线X,、X2、…X2m与该数据线Y,、Y2、…Y2n分隔界定且呈矩阵分布的像素单元270。其中,该扫描线Xi、X2、…X2m连接到该栅极驱动器220,该数据线Y!、Y2、...Yn连接到该第一源极驱动器230,该数据线Yn+j、Yn+2、…Y^连接到该第二源极驱动器240。该像素单元270包括一薄膜晶体管271、一像素电极272和一公共电极273。将位于第i列第j行的像素单元270记为P(i,j)(l^i^2m,2n),则该液晶面板210的主动矩阵250中,位于第l到n行的所有像素单元P(i,j)("^2m,Uj《n)由该第一源极驱动器230驱动,且该像素单元P(W("is2m,lsjsn)中,该薄膜晶体管271的源极与该数据线Yj(l^jsn)对应连接,其栅极和漏极分别与该扫描线Xi(l《"2m)和该像素电极272对应连接。而位于第n+l到2n行的像素单元P(i,j)(l^i^2m,n+l^j^2n)由该第二源极驱动器240驱动,且该像素单元P(i,j)(U^2m,n+l《j《2n)中,该薄膜晶体管271的源极与该数据线Yj(n+1sj《2n)对应连接,其栅极和漏极也分别与该扫描线Xi(lsi《2m)和该像素电极272对应连接。该像素电极272、该公共电极273和夹在其间的液晶层(图未示)形成一液晶电容274。该控制电^各290包括一时序控制器292。该内部接口电^各280包括一连接单元201。该连接单元201是一连接器,其用于将由该时序控制器292输出的视频信号传送到该液晶面板210。该视频信号包括显示数据信号和时序信号。其中,该显示数据信号为6位R/G/B二进制信号,其是采用低摆幅差分信号格式进行传输,且其包括6位红基色(R)二进制信号、6位绿基色(G)二进制信号和6位蓝基色(B)二进制信号。该6位红基色二进制信号、该6位绿基色二进制信号和该6位蓝基色二进制信号分别包括三个差分对,且每一差分对分别包括一正极性信号和一负极性信号。以该6位蓝基色二进制信号为例,其三个差分对的正负极性信号可分别记为BOP、B0N、B1P、B1N、B2P和B2N;该6位红基色二进制信号和该6位绿基色二进制信号可相应进行标记。请一并参阅图3,其是该连接单元201的电路示意图。该连接单元201包括六十引脚,其分别被定义为第一至第六十号引脚。本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引脚之间的距离为0.45-0.55mm,优选为0.5mm。其中,各引脚的功能分别如表2所示。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注表2中,"*-1"和"*-2"分别表示与该第一源极驱动器230和该第二源极驱动器240对应;"*-G"表示与该栅极驱动器220对应。VDD表示电源电压,GND表示接地,NC表示空置,CLK表示时钟信号,OE表示输出使能信号,STP表示起始脉冲信号,POL表示输出极性控制信号,DLP表示数据锁存脉沖信号,CKV表示反沖电压补偿(CompensationOfKick-backVoltage)信号。由表2可看出,该连接单元201包括用于传输该第一源极驱动器230对应的显示数据信号的多个第一数据引脚(即第17-34号引脚),且该多个第一数据引脚相邻设置。具体而言,该多个相邻设置第一数据引脚包括一首端数据引脚和一末端数据引脚,且除了该首端数据引脚和该末端数据引脚以外,任一第一数据引脚的相邻两个引脚也分别为该第一数据引脚之一。也就是说,该多个第一数据引脚连续设置在该连接单元201,且相邻的第一数据引脚之间并没有引入接地引脚进行电气隔离。另外,该连接单元201还包括用于传输该第二源极驱动器240对应的显示数据信号的多个第二数据引脚(即第42-59号引脚),且该多个第二数据引脚同样为连续设置,相邻的第二数据引脚之间也没有引入接地引脚进行电气隔离。当该液晶显示装置200工作时,该控制电路290接收该一见频信号,且通过其内部的时序控制器292将该视频信号解析为上述显示数据信号和时序信号。该时序控制器292进一步将该显示数据信号转换成低摆幅差分信号格式,并通过该连接单元201将该显示数据信号分别传输到对应的第一源极驱动器230和第二源极驱动器240。该时序控制器292同时将该时序信号对应传输到该栅极驱动器220、该第一源极驱动器230和该第二源极驱动器240。该第一源极驱动器230通过该连接单元201的第17-32号引脚接收其对应的显示数据信号,并分别通过该连接单元201的第3、8、10、14、15、36和37号引脚接收其对应的电源电压、起始脉冲信号、输出极性控制信号、反冲电压补偿信号、数据锁存脉冲信号、正极性时钟信号和负极性时钟信号。该第一源极驱动器230进一步将该显示数据信号转换成对应的显示驱动电压。该第二源极驱动器240通过该连接单元201的第42-59号引脚接收其所对应的显示数据信号,并分别通过该连接单元201的第4、9、10、14、15、39和40号引脚接收其对应的电源电压、起始脉沖信号、输出极性控制信号、反冲电压补偿信号、数据锁存脉沖信号、正极性时钟信号和负极性时钟信号。该第二源极驱动器240同样进一步将该显示数据信号转换成对应的显示驱动电压。该栅极驱动器220通过该连接单元201的第5号引脚接收电源电压,并分别通过该连接单元201的第11、12和13号引脚接收其对应的输出使能信号、时钟信号和起始脉沖信号。该栅极驱动器220进一步根据上述信号产生多个扫描脉沖信号,并依序施加到该扫描线XpX2、…X2m。当该扫描脉冲信号施加到该第i(U^2m)条扫描线X,时,与该扫描线X,相连接的第i(1s"2m)行薄膜晶体管271导通。该第一源极驱动器230和该第二源极驱动器240分别将其内部产生的显示驱动电压对应输出到该第i列像素单元P"j)(l^is2n)的像素电极272。同时,该公共电极273接收由一公共电压电路(图未示)发出的公共电压,从而使得该像素电极272与该公共电极273之间形成一电场。该电场驱动夹在该像素电极272与该公共电极273之间的液晶分子发生旋转,控制光线的通过量以显示对应的画面。通过以上说明可以看出,与上述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内部接口电路180相比,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内部接口电路280的连接单元201中,相邻差分对所对应数据引脚之间的接地引脚被去除。由于该显示数据信号是采用低摆幅差分低压信号的格式进行信号传输,且低摆幅差分低压信号每一差分对的正负极性信号的电压摆幅均较小(典型值分别为士200mV),因而其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差模噪声较小。具体来说,在该内部接口电路280中,虽然该显示数据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每一差分对的正负极性信号在邻近差分对的电磁干扰下也会产生一定幅度的不一致,但是由于该显示数据信号是转换成低摆幅差分低压信号格式再进行传输,因此上述电磁干扰的不一致幅度较小,通常并不影响信号的传输。以上的分析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具体如下所述。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内部接口电路280传输的数据信号实际验证结果的波形图。该波形图是表示第27和28号引脚所测得的信号波形,也即表示该第一源极驱动器230所对应的6位绿基色二进制信号第三个差分对的信号波形。该波形图是通过TEKTDS7404型示波器的差分〗笨头在该液晶显示装置200以60Hz的扫描频率显示分辨率为1280xl024的DotOn/Off画面下测得,其包括一第一曲线401、一第二曲线402和一第三曲线403。其中该第一曲线401是该6位绿基色二进制信号第三个差分对的正极性信号G2P-1的电压曲线,该第二曲线402是其负极性信号G2N-1的电压曲线,该第三曲线403是该6位绿基色信号第三个差分对的差模电压曲线。实验中通过该第三曲线403实际测得该差才莫电压值为424mV。由于通常4氐摆幅差分信号的差模电压值(即其正负极性信号的电压摆幅的差值,典型值为400mV)只要不小于200mV就可满足传输要求,因此虽然该6位绿基色二进制信号第三个差分对所对应的数据引脚与其他差分对所对应的数据引脚之间没有引入接地引脚进行电气隔离,但是实验证明其传输效果实际上并不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该6位绿基色二进制信号第三个差分对的正极性信号G2P-1和负极性信号G2N-1在传输过程中,其差模电压的实际值由于受到噪声干扰而偏离理想值(即上述典型值)的程度是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上述的噪声干扰并不会对该6位绿基色二进制信号第三个差分对的传输效果造成影响。请参阅表3,是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内部接口电路280中各个差分对所传输的数据信号在实验测得的差模电压值。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由表3可见,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内部接口电路280所传输的显示数据信号的所有差模电压值均大于200mV,也就是说,该内部接口电路280可满足低摆幅差分信号的传输要求,其传输效果并不会因为去除相邻差分对所对应的接地引脚而受到影响。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200在其内部接口电路280的连接单元201中,用于传输该第一源极驱动器230和该第二源极驱动器240所对应的低摆幅差分信号的数据引脚分别相邻设置,将每对数据引脚之间用于进行电气隔离的接地引脚被去除。经实验证明,上述接地引脚的去除并不会对该内部接口电路280的传输效果造成影响。也就是说,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基于传输低压差分信号格式的接口电路发展而来的传输低摆幅差分信号的内部接口电路180中,相邻差分对所对应的数据引脚之间分别采用一接地引脚进行电气隔离是目前业界的一种技术偏见。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200有效克服上述技术偏见,并带来以下技术效果。一方面,由于大量接地引脚被去除,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内部接口电路280中,该连接单元201的引脚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因而其尺寸较小成本较低,从而降低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该连接单元201总面积较小,该内部接口电^各280中与该连接单元201对应的印刷电路板和数据传输线的尺寸同样可有效减小,由此可进一步降低该内部接口电3各280和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成本。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200并不局限在以上实施方式所描述。例如该控制电路290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缩放控制器(Scaler)对数据信号进行缩放控制,且该时序控制器292直接集成在该缩放控制器内部。又例如,该内部接口电i各280中,该六十引脚的连接单元201还可采用一对三十引脚的连接单元代替等。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500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200的结构相似,其区别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500的液晶面板510仅包括一源极驱动器530。该液晶面板510的主动矩阵550内部所有像素单元570均由该源极驱动器530驱动。该液晶显示装置500的内部接口电^各580包括一连接单元501,其用于传输数据信号和时序信号到该液晶面板510的栅极驱动器520和源极驱动器530。该连接单元501包括三十六引脚,且各引脚的功能分别如表4所示。表4中,"*-S"表示与该源极驱动器530对应;"*-G"表示与该栅极驱动器520对应,且各引脚功能符号与表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200的连接单元201各引脚功能相对应。表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由表4可以看出,该内部接口电3各580的连接单元501的三十六个引脚中,第15-32号引脚作为数据引脚用于传输显示数据信号,且该第15-32号引脚均相邻设置,从而使得该连接单元501的尺寸较小成本较低。另一方面,该液晶显示装置500中,该主动矩阵510的所有像素单元570均由该源极驱动器530进行驱动,从而使得该内部接口电路580的连接单元501仅需采用三十六引脚。因此,该液晶显示装置500的成本可进一步降低,且使得该液晶面板5IO的结构更加紧凑,符合液晶显示装置微缩化的产业趋势。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一内部接口电路和一控制电路,该液晶面板包括一主动矩阵和一用于驱动该主动矩阵的源极驱动电路,该内部接口电路包括一连接单元,该控制电路通过该连接单元连接到该源极驱动器,该连接单元包括多个用于传输显示数据信号的数据引脚,该显示数据信号在该控制电路中转换为低摆幅差分信号,并通过该连接单元的数据引脚输出到该源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数据引脚相邻设置在该连接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数据信号为6位R/G/B二进制信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二数据引脚之间的距离为0.45毫米到0.55毫米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矩阵包括多个像素单元,该源极驱动电路包括一第一源极驱动器和一第二源极驱动器,该多个像素单元一部分由该第一源极驱动器驱动,另一部分由该第二源极驱动器驱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数据引脚包括多个相邻设置的第一数据引脚和多个相邻设置的第二数据引脚,且该第一数据引脚和该第二数据引脚分别用于传输该第一源极驱动器和该第二源极驱动器所对应的显示数据信号。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数据引脚和该多个第二数据引脚分别包括一首端数据引脚和一末端数据引脚,且除该首端数据引脚和该末端数据引脚外,任一第一数据引脚的相邻两个引脚分别为该第一数据引脚之一,任一第二数据引脚的相邻两个引脚分别为该第二数据引脚之一。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单元包括六十个引脚,该六十个引脚为依次设置的第一到第六十号引脚,其中该第十七到第三十四号引脚作为该第一数据引脚。该第四十二到第五十九号引脚作为该第二数据引脚。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单元包括三十六个引脚,该三十六个引脚为依次设置的第一到第三十六号引脚,其中该第十五到第三十二号引脚用于传输该显示数据信号。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一内部接口电路和一控制电路,该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该内部接口电路包括一连接单元,该控制电if各通过该连接单元连接到该液晶面板,该连接单元包括多个用于传输显示数据信号的数据引脚,该显示数据信号在该控制电路中转换为低摆幅差分信号,并通过该连接单元的数据引脚输出到该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数据引脚连续设置在该连接单元。10.—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一内部接口电路和一控制电路,该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一第一源极驱动器和一第二源极驱动器,且该多个像素单元一部分由该第一源极驱动器驱动,另一部分由该第二源极驱动器驱动,该内部接口电路包括一第一连接单元和一第二连接单元,该第一连接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数据引脚,该第二连接单元包括多个第二数据引脚,该第一数据引脚和该第二数据引脚分别用于传输该第一源极驱动器和该第二源极驱动器对应的显示数据信号;该显示数据信号在该控制电路中转换为低摆幅差分信号,并通过该第一数据引脚和第二数据引脚分别输出到该第一源极驱动器和该第二源极驱动器以驱动该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数据引脚和该第二数据引脚分别相邻设置在该第一连接单元和该第二连接单元。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面板、一内部接口电路和一控制电路。该液晶面板包括一主动矩阵和一用于驱动该主动矩阵的源极驱动器。该内部接口电路包括一连接单元。该控制电路通过该连接单元连接到该源极驱动器。该连接单元包括多个用于传输显示数据信号的数据引脚,且该多个数据引脚相邻设置。该显示数据信号在该控制电路中转换为低摆幅差分信号,并通过该连接单元的数据引脚输出到该源极驱动器。文档编号G09G3/36GK101527123SQ200810065798公开日2009年9月9日申请日期2008年3月7日优先权日2008年3月7日发明者进李,高翌翔,黄晓映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